全 文 :99. 64% ,莲心碱高氯酸盐的纯度为 99. 81%。
3. 3 初步稳定性试验的考察:将上述纯度的莲心碱
和莲心碱高氯酸盐分别置于下列环境中: A. 光照,
B. 相对湿度 75%, C. 相对湿度 90% , D. 温度 40
℃,分别放置 5 d, 10 d。取出后,按上述对照品溶液
的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乙腈-水-十二烷
基磺酸钠-冰醋酸 ( 55∶45∶15 mmol/ L∶1) 为流
动相, 取供试品液 20 L 注入液相色谱中,采用面
积归一化法,测定纯度结果,如表 1。
3. 4 莲子心不同部位莲心碱含量测定:分别取 7 个
产地的样品,按拟定的方法[ 2]采用甲醇-水-冰醋酸-辛
烷磺酸钠-乙酸钠 ( 55∶45∶0. 6∶10 mmo l/ L∶5
mmol / L ) 为流相, 以莲心碱高氯酸盐做对照品测定
了莲子心不同部位 (幼叶和胚根) 主要共有的有效成
分为莲心碱含量。结果如表 2。
4 讨论
表 1 稳定性考察结果
名 称 初始值 光照 相对湿度 75% 相对温度 90% 温度 40 ℃ 避光室温放置 1年
5 d 10 d 5 d 10 d 5 d 10 d 5 d 10 d
莲心碱 ( % ) 99. 6 77. 7 64. 5 98. 2 97. 8 98. 1 97. 9 98. 3 97. 5 90. 0
莲心碱高氯酸盐 ( % ) 99. 8 98. 6 96. 8 99. 4 99. 6 99. 6 99. 7 99. 7 99. 6 99. 7
表 2 7 个产地莲子心不同部位莲心碱含量 ( % )
产 地 建德 白洋淀 湖南 福建 南京 四川 自采(白洋淀)
幼叶 1. 55 0. 55 0. 46 1. 42 1. 59 0. 28 1. 33
胚根 0. 37 0. 12 0. 13 0. 28 0. 29 0. 06 0. 38
4. 1 从表 1 试验结果不难看出纯品莲心碱在各种
条件下均不太稳定,对光照尤其敏感。而莲心碱高氯
酸盐除对光照稍显不稳定外, 在其他各种条件下均
较稳定。因此在制定质量标准, 测定莲心碱含量时,
从对照品的发放、运输和储存的角度出发, 应选用莲
心碱高氯酸盐作为对照品。从莲心碱对光不稳定特
性也得到启示, 在莲子心晾制过程中,为避免有效成
分的破坏,应避免爆晒,以阴干为好。
4. 2 从表 2 试验结果不难看出各地莲子心中莲心
碱的含量相差较大,但幼叶中莲心碱的含量约为胚
根中莲心碱的含量的 4~5倍是固定的,也初步阐明
了幼叶的价格高于胚根的原因, 因此在实际工业化
生产中, 可去掉胚根, 直接采用叶部提取莲心碱, 具
有省时, 经济, 节约试剂等优点,对工业生产有一定
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1] 郭毛娣,陈兰贵 . 中国大陆产莲子心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J] .
中草药, 1984, 15 ( 7) : 3-5.
[ 2] 寿国香,刘 冰,周立红,等 . 离子对反相 HPL C法测定十个产
地莲子心中莲心碱的含量 [ J ] . 中草药, 2001, 32 ( 11) : 989-
990.
香鳞毛蕨的生药学研究
沈志滨,金哲雄,张德连, 刘建军,孙 婷
(哈尔滨商业大学 制药工程系,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摘 要: 目的 为香鳞毛蕨的鉴别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形态、性状与显微鉴定。结果 首次阐明香鳞毛蕨
的形态学理论。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制订香鳞毛蕨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关键词: 香鳞毛蕨;植物形态; 显微鉴定
中图分类号: R28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2) 07 0661 03
Pharmacognostical studies on Dryopteris f ragrans
SHEN Zhi-bin, JIN Ze-xiong , ZHA NG De-lian, LIU Jian-jun, SUN Ting
( Depart ment of Pha rmaceutical Engineer ing , Harbin Comm ercial Univ ersit y, Harbin 150076, China)
Key words : Dryop teris f ragr ans ( L . ) Schot t ; plant morpholog y; micro scopic idenlificat ion
·661·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2 年第 33卷第 7期
收稿日期: 2001-12-1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D01-19)
作者简介:沈志滨 ( 1964-) ,女,山东省莱州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化学与生药学。
香鳞毛蕨 Dryop ter is f ragr ans ( L . ) Scho tt 是
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落叶性多年生草本,生于高
寒地区的滑石坡、森林中的碎石坡上和火山周围的
岩浆缝中,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塔河县白
卡兽山、呼中的大白山的高山地带及小兴安岭北部
地区[ 1]。民间流传香鳞毛蕨能治疗各种皮肤病, 黑龙
江省北部的居民把香鳞毛蕨视为“皮肤病的克星”,
用香鳞毛蕨的水提取液涂擦患处治疗牛皮癣、皮疹、
皮炎、痤疮等,有的居民还用其水提取液洗头达到去
头屑、止痒的目的。本文首先对香鳞毛蕨生药学进行
了系统研究, 为香鳞毛蕨的开发和利用打下坚实的
基础。
1 试剂、材料及仪器
1. 1 材料: 香鳞毛蕨 Dryop teris f ragrans ( L . )
Schot t 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周围的岩石上
或岩浆缝中, 采集时间为 8月 15日,经笔者鉴定。
1. 2 仪器与试剂:旋转切片机; 展片台;温箱;乙醇:
沈阳市昆山化工厂试剂分厂;二甲苯:丹东市化学试
剂厂;石蜡:上海标本模型厂。
2 方法
经过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渗蜡、包埋、切片、
粘片、脱蜡及复水、染色、脱水、透明及封片等过程制
成石蜡切片。
3 结果
3. 1 植物形态: 多年生蕨类植物, 植株高 20~30
cm ,根状茎粗短,直立或斜生, 上部密被褐色三角状
披针形鳞片。鳞片边缘疏生不整齐的齿,叶簇生[ 2]。
叶柄长 5~8 cm, 连同叶轴或羽轴密被卵形至披针
形淡黄色鳞片,有光泽。叶片长 12~18 cm ,宽 2~4
cm , 长披针形或倒披针形, 中部以上渐尖或短缩为
钝尖,向下渐狭至叶柄顶部,草质,二回羽状裂。羽片
25~35 对, 互生或少数近对生,宽披针型,长 1. 5~
2 cm ,宽 0. 8~1 cm, 先端钝,基部楔形,小羽片 5~
7 对,矩圆形, 生于侧脉中下部或基部, 囊群盖园肾
形,膜质,灰白色, 宿存。孢子椭圆形,具不规则的小
瘤[ 3]。植物略具香味, 故有香鳞毛蕨之称。
3. 2 显微组织
3. 2. 1 根横切面: 表皮由一列扁长方形细胞组成;
皮层由 2~3 层薄壁细胞组成; 中柱外 5~6 层纤
维;棕色,排列成环;原生中柱(图 1-A )。
3. 2. 2 茎横切面: 表皮为一列扁长方形细胞,被角
质;皮层由薄壁细胞组成, 周韧维管束 4~5 个, 呈
环状散在;内皮层明显 (图 1-B)。
3. 2. 3 叶中部横切面:上表皮细胞一列,被角质层;
靠近叶柄附近的表皮下有 10列左右的栅状细胞; 主
脉维管束周韧性; 内皮层明显,呈扁椭圆形;下表皮
细胞一列,可见气孔及非腺毛(图 2)。
A-根 B-茎
图 1 香鳞毛蕨根、茎横切详图
1-非腺毛 2-角质层 3-表皮 4-基本薄壁组织 5-维管束 6-栅
栏组织 7-气孔
图 2 香鳞毛蕨叶横切详图
3. 2. 4 叶柄基部横切面:表皮细胞 1例,外壁稍厚;
厚壁细胞数列,多角形, 棕色; 基本组织中有分体中
柱 3~7个,每 1分体中柱具周韧维管束,外围以内
皮层(见图 3)。
1-表皮 2-厚壁组织 3-薄壁组织 4-木质部 5-韧皮部
图 3 香鳞毛蕨叶柄基部横切面
3. 2. 5 粉末: 内皮层碎片甚多,黄棕色; 孢子囊环
带, 由 14~20 个增厚细胞组成; 气孔环式; 梯纹管
胞, 可见单个纤维或纤维束;非腺毛由单细胞组成,
弯曲或笔直;鳞片细胞排列紧密; 两面型孢子, 孢子
表面观与赤道面观不易看清楚 [ 4]。孢子大小为
( 33~43) 38 m×53 m ( 50~60)。裂缝不明显[ 5]。
周壁具有褶皱, 褶皱形成瘤状突起,有时孢子沿褶皱
处裂开, 外壁厚度约为 2. 5 m, 外层厚于内层
(图 4)。
·662·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2 年第 33卷第 7期
图 4 香鳞毛蕨粉末图
4 小结与讨论
经实验观察香鳞毛蕨为多年生蕨类植物,根状
茎粗短,上部密被褐色鳞片,叶轴或羽轴密被淡黄色
鳞片,叶片长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草质,二回羽裂,羽
片宽披针形, 小羽片矩圆形,囊群盖圆肾形,膜质,植
物略具香味。根横切片表皮细胞为一例,皮层 2~3
层薄壁细胞,中柱外 5~6层纤维,原生中柱。根茎周
韧维管束 4~5个,呈环状排列,叶主脉维管束周韧
型。孢子两面型,周壁具褶皱, 褶皱形成瘤块状突起。
经调查在五大连池附近民间将香鳞毛蕨广泛用于治
疗各种皮肤病, 而其它地区未见应用,可能与五大连
池火山喷发及温泉分布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有关, 有
关化学成分的工作正在研究之中, 以后将陆续报道。
参考文献:
[ 1] 敖志文,李国范 . 黑龙江省蕨类植物[ M ] . 哈尔滨: 东北林业
大学出版社, 1990.
[ 2]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 .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 M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6.
[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秦岭植物志[ M ] . 第二卷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4.
[ 4] Gail ing B. Morphological invt st igation of the grow ing point
in species of Dryopteri s an d Ath yrium f ilix-femina L [ J] .
Beit raege zur Biolog ic der Pflan zen , 1995, 69 ( 1) : 31-43.
[ 5] Boudrie M , Garr and L, Rasb ach H. Discovery of dryopter is
X Brathaica in Fran ce[ J] . Fern Gazet te, 1994, 14 ( 7) : 237-
244.
秦岭不同产地葛根中葛根异黄酮含量的研究
窦德明, 代维正,陈振峰,郝 坚
(西安天诚医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葛根属植物野葛 Puerar ia lobata ( Willd. )
Ohw i 的根, 富含葛根异黄酮,其中主要活性成分是
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
些异黄酮能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和高血压[ 1]等心
血管病。葛根黄酮对瘫痪和肌无力、突发性耳聋、耳
鸣、头昏眼花、记忆力衰退以及美化肌肤等亦有重要
的保健意义。所以被医药界认为具有良好的开发应
用前景。我国的葛根提取物——葛根异黄酮已销往
欧美市场,未来蕴藏极大商机。
野葛在我国分布广、贮藏量大, 但由于产地地
形、地貌、土壤和气候等生态环境差异甚大, 不同产
地野葛中异黄酮成分含量差别较大[ 2, 3 ]。本文采用
HPLC 分析方法对秦岭山区 21个不同产地野葛中
3 种葛根异黄酮 (葛根素 puerarin、大豆苷 daidzin、
大豆苷元 daidzein) 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旨在对开发
利用葛根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药材:采集 21 个不同产地野葛样品, 产
地及采集时间见表 1。这些样品均为新鲜野葛根, 直
径 2. 8~16 cm。经除去泥沙, 锯成约 1 cm 厚圆片,
低温烘干,分别装袋备用。并保存有样品。
1. 2 其他试剂:葛根素对照品源于中国药品生物制
品检定所,其他对照品购自 Sigma 公司。所用试剂
均为分析纯。
1.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将烘干的野葛根生药粉
碎,过 20 目筛,精密称取 1. 0 g ,置 250 mL 磨口锥
形瓶中, 精密加入 90% 乙醇 200 mL, 称重,超声提
取 1 h,放置至室温,擦干锥形瓶称重,用 90% 乙醇
补足溶剂减失的重量。摇匀,经微孔滤膜,滤过,即得
供试品溶液。
1. 4 仪器与设备:美国 Water s 公司高效液相色谱
仪,超声波清洗器。
1. 5 色谱条件及方法: Zorbax SBC18色谱柱; 流动
相: 25% 甲醇; 流速: 1. 0 mL/ m in; 检测波长: 250
nm ,进样量: 5 L。总异黄酮采用 HPLC 的梯度法
检测;葛根素含量采用 HPLC 法检测。
·663·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2 年第 33卷第 7期
收稿日期: 200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