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多指标加权综合评分法考察功血颗粒剂提取工艺



全 文 :多指标加权综合评分法考察功血颗粒剂提取工艺
南京市中医院( 210001)  金 芳 姚仲青 蒋 琴 束晓云* *
摘 要 采用 L 9( 3) 4正交试验对功血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选择, 考察指标为水溶性提出物、乙醇浸出物芍药
苷含量和多糖含量。经综合评分考察结合加权评分分析,最佳提取工艺为每次加 6 倍量水(扣除第一次吸水率) ,煎
煮 3 次,每次煎煮 1 h。
关键词 功血颗粒 加权综合评分法 提取工艺
  功血饮为颗粒剂, 其制剂工艺为药材经水煎提
取后, 滤过,浓缩成稠膏,将阿胶烊化和上述稠膏混
匀,减压低温干燥。将干燥品打成细粉,加入少量糊
精,用 90%乙醇制成颗粒, 50 ℃减压干燥,即得。但
提取是否完全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因此我们
选择了直接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加水量、提取时间
及提取次数作为正交试验的考察因素,设计了如下
正交实验。
1 仪器与试药
LC-6A 日本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 C-R3A 色谱
数据处理器, SPD-6AV 紫外检测器。芍药苷对照
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纯度 98. 7%。大
孔吸附树脂: DA-201型(上海南汇化工厂) ; 甲醇、
乙腈为色谱纯,其余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药
材均购自南京药业股份公司, 经俞明霞主任中药师
鉴定无误。
2 正交表的设计
按 L 9( 3) 4正交表设计, 因素-水平表见表 1。
表 1 因素-水平表
因素 A(加水量,倍) B(提取次数) C(提取时间, h)
1 10 1 1
2 8 2 1. 5
3 6 3 2
3 样品液的制备
按表 1, 准确称取处方中各药味(精确至 0. 01
g ) , 除阿胶外, 其余药加水浸泡 0. 5 h后, 按上述正
交表的设计, 回流提取, 滤液冷却, 离心 ( 4 000
r/ m in, 15 min) ,倾出上清液,浓缩至 250 mL( 2. 5 g
生药/ mL)为样品液。随机制得 9份样品液。
4 考察指标的测定
4. 1 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精密吸取各样品液
10. 0 mL, 至已恒重的蒸发皿中, 水浴蒸干,照干燥
失重法(中国药典 1995年版一部附录Ⅸ)测定。
4. 2 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精密吸取各样品液 5. 0
mL,分别加入无水乙醇 95. 0 mL, 充分混匀, 密闭,
静置 24 h, 过滤至已恒重的蒸发皿中, 水浴挥干乙
醇,照干燥失重法(中国药典 1995年版一部附录Ⅸ)
测定。
4. 3 多糖测定:采用斐林氏法。
4. 4 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按文献[ 1] ,采用反相高效
液相色谱法测定。单因素考察结果可见,煎煮次数对
芍药苷含量、多糖含量、水溶性浸出物、乙醇浸出物
都有明显影响, 煎煮时间对水浸出物也有显著影响。
5 加权法综合评价功血颗粒提取工艺
最佳提取条件,要满足有效成分煎出率高又节
约能源。因此,我们采用加权评分综合评估功血饮最
佳提取条件。提取液中芍药苷含量、水溶性浸出物、
醇溶性浸生物、多糖含量、提取液体积分别按 30%、
20%、20%、20%、10%的系数计分。评分标准为: 各
项指标的均值为 50分, 并以均值为基准,每项指标
值和均值相减,其差值乘以各自的系数后, 和 50分
合计为最后得分。其中,提取液的体积数值增加与得
分值成反比(考虑节能因素)。加权评分结果及方差
分析见表 2。
6 讨论
6. 1 功血颗粒主要由白芍、地黄、女贞子、黄芪、墨
旱莲、枸杞子等 11味中药组成,具滋阴益肝肾,固冲
任, 调经止血等功效, 方中白芍具养血柔肝,缓急止
痛之功效,为主药之一,芍药苷为白芍的主要活性成
分之一,具保肝、抗炎、镇痛等广泛的药理作用 [ 2] , 且
可通过 HPLC 法准确测定, 所以提取物中芍药苷的
含量为本次正交试验的主要考察指标; 方中黄芪、枸
杞等含有大量多糖,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等广泛的药
·746·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 l and Herbal D rugs 2000 年第 31 卷第 10期
 Address : J in Fang, Nanj ing H ospital of T CM , Nanjing金 芳 女,医学硕士, 1991年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毕业。现为南京市中医院中药研究室副主任中药师,主要从事中药制剂的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承担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曾获南京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中医管理局二等奖、江苏省科委三等奖,已发表学术论文 12篇。
* * 南京中医药大学 94级实习生
表 2 综合评分及方差分析表
因素 A B C D 煎出水量
(系数) 0. 1
水煎出率
0. 2
芍药苷
0. 3
乙醇浸出物
0. 2
多糖
0. 2
得分 -45
1 A1 B1 C1 D1 68. 75 40. 39 44. 04 44. 84 40. 25 45. 17 0. 17
2 A1 B2 C2 D2 37. 50 53. 90 44. 57 55. 52 52. 53 49. 51 4. 51
3 A1 B3 C3 D3 6. 25 59. 80 48. 86 57. 77 58. 58 50. 50 5. 50
4 A2 B1 C2 D3 75. 00 47. 23 41. 23 41. 33 40. 96 46. 12 1. 12
5 A2 B2 C1 D1 50. 00 53. 55 50. 00 49. 01 57. 00 51. 91 6. 91
6 A2 B3 C3 D2 25. 00 54. 94 67. 71 51. 69 56. 44 55. 46 10. 46
7 A3 B1 C3 D2 81. 25 39. 30 42. 86 42. 00 39. 89 45. 22 0. 22
8 A3 B2 C1 D3 62. 56 47. 95 51. 14 49. 54 46. 94 50. 48 5. 48
9 A3 B3 C2 D1 43. 75 57. 02 58. 28 55. 46 57. 38 55. 83 10. 83
Ⅰj 10. 18 1. 51 16. 11 17. 91 G= Yi= 41. 45
Ⅱj 18. 49 16. 9 16. 46 15. 19 Si=  / 3- ( Yi) 2/ 9
Ⅲj 16. 53 26. 79 12. 63 12. 10 Fi= Sj/ S e Se= Sd(空列)
f 2 2 2 2 FA= 2. 23( P> 0. 05)
p * FB= 19. 20( P < 0. 1)
FC= 0. 53( P > 0. 05)
    加权综合考察的结果表明只有煎煮次数对各项考察指标有影响
理作用[ 3~5] ,也作为考察指标; 由于处方药味多, 其
所含活性成分复杂, 水提取物与乙醇提取物在一定
程度上代表了制剂所含的活性成分,故亦将其定为
考察指标。上述 4 项指标比较全面、合理、科学地考
察了功血饮的提取工艺。
6. 2 从单项指标考察及综合评分考察各因素, 加水
量( A )对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芍药苷含
量、多糖含量 4项指标影响均不明显,从节能因素考
虑,因选择 A3,即加 6倍水提取(提取前应预先测定
药材的吸水率,首次提取时应加药材的吸水量) ;煎
煮次数( B)对各项指标影响显著, 故选择B3, 即煎煮
3 次; 煎煮时间( C )仅对水溶性浸出物有一定影响,
从节能因素考虑,应选择 C1,即每次提取 1 h。因此,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 6 倍水,提取 3 次,每次 1 h。
参 考 文 献
1 金 芳 . 中国中药杂志, 1999, 24( 10) : 608
2 戴俐明,陈学广,徐淑云 .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3, 9( 6) : 449
3 廖一民 . 华西药学杂志, 1992, 7( 3) : 174
4 陈元耀 . 广西中医药, 1994, 17( 4) : 45
5 李曼玲 . 中国中药杂志, 1994, 19( 8) : 504
( 2000-02-15收稿)
解热抗炎Ⅰ号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 300203)  房志仲 杨金荣 王学丰* *  李 璐 张庆伟
天津市和平中医医院      刘茂军
摘 要 目的:利用 T LC 和 HPLC 对解热抗炎Ⅰ号口服液中有效成分大黄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用 TLC
法对成分大黄素和薄荷进行定性分析, 以 HPLC 法在 ODS-C18柱上以甲醇-0. 1%高氯酸( 20∶80)为流动相测定其
含量。结果: 大黄素回收率为 96. 89% ( RSD= 0. 96% ) ,检测范围为 0. 05~0. 8 g/ mL , r= 0. 999 5,可以作为该制剂
的质控方法。结论: 所用定性、定量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行好。
关键词 大黄素 薄荷 薄层层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药解热抗炎Ⅰ号口服液是天津市和平区医院 制剂,处方由大黄、薄荷、黄芩等多种中药提取精制
·747·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 l and Herbal D rugs 2000 年第 31 卷第 10期
 Address : Fang Zhizhong, College of Pharmacy, Tianjin U nivers ity of M edical Scien ces , T ianjin房志仲 男,天津医科大学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 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中药学院,学士学位。1988~1989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日本东北药科大学研修一年。在校所任教学课为药剂学、生物药剂学和药学发展史。主持的科研工作主要有血栓溶解酶剂型及药效学研究(天津市教委课题,第一作者) ;芽孢乳酸菌制剂的研究( 天津轻工业学院协作课题,第一作者) ;肤康、耳康制剂的研究(天津德森保健公司协作课题,第一作者) ;中药降脂灵片质量控制研究(天津森山保健品公司协作课题,第一作者) ;复方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制剂的研究
(天津太河药业公司协作课题,第一作者)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致力于药物剂型开发和中药提取、分离和质量控制研究。1994年研究广谱型农药增效剂获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医学奖(第一作者) , 1998年度市级优秀教师(天津市教委、人事局)。
* * 本校 99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