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乌一芍及乌一防配伍前后对实验性疼痛的影响△
山东中医药大学( 济南25 0 01) 4张少华 .彭 欣 秦 林 赵兴连 李晓丽 董福云
摘 要 观察 了川乌 与 白芍 及川 乌与防 己两组药对 配伍前后 对小 鼠热板疼痛和家兔K+ 皮 下致
痛 、 齿健致痛3 种疼痛实验模型 的影响 。 发现两组药物在配伍后均可使镇痛作用 明显增强 , 并且镇
痛持续 时间显 著延长 ,其中多数测定结果均优于消炎痛和各药单独使用 , 有统计学意义 。
关键词 川乌与 白芍 川乌与 防己 配伍 镇痛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A n a l g e s i e E f fe c t o f t h e T C M P r e s e r i P t i o n o f a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M o n k s h o o d R o o t P l u s P e o n y R o o t a n d M o n k s h o o d R o o t P l u s T e t r a n d r a R o o t
Z h a n g hS
a o
h
u a ,
Q i n L i
n ,
L i X i
a o l i
, e t a l
.
( S h a n d o n g U n iv e r s it y o f T C M
,
J in a n 2 5 0 0 1 4 )
A b s t r a c t A e e o r d in g t o a n c ie n t T C M
e o n e e p t
, a e o m b i n a t io n o f “ e o ld ” a n d “ h o t ” 一 n a t u r e d d r u g s e o u ld
b
e u s e
d t
o t r e a t a r t h r a l g i a s y n d r o m e
.
T w o f
a m o u s e la s s i e a l d r u g e o m b i n a t i o n s o f t h i s t y p e
,
m o n k s h o o d r o o t
e o m b i n e d w i th P e o n y r o o t a n d m o n k s h o o d r o o t e o m b i n e d w it h t e t r a n d r a r o o t
,
w
e r e s t u d i
e d o n m o d e r n h o t
-
p l a t e
, s e
i n j
e e t i
o n o f K + s o l u t i o n s a n d t o o t h a e h e p h a r m a e o lo g i e t e s t s
.
T h e i r a n a l g e s ie e f f e e t s w e r e f o u n d t o b e
v e r y s ig n i f i
e a n t
.
A
r e v ie w
o n t h
e e la s s ie a l t r e a t i s e [ A C
o ll e e t io n o f c h ine
s e
F
a m o u s p r e s e r i p t i o n s 〕 s h o w e d
th
a t 1 0 9 o f t h e 2 7 3 p r e s e r i p t i o n s f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r t h r a lg ia s y n d r o me
e o n t a in
e d b o t h “ h o t
, , a n d “ e o l d
, , n a -
t u r e d d
r u g s
,
p r o v i n g t h a t s u e h e o n e e p t w a s r a t h e r i n af ll i b l e
.
K
e y w o r d s m o n k s h o o d p e o n y t e t r a n d r a a n a l g e s i e e f f e e t
川乌与芍药 、川乌与防己 ,是 中医治疗风
湿痹痛的传统寒热配伍药对 , 其中前者最早
见于汉代 张仲景之乌头汤 , 后者始见 于唐代
孙思邀 之防己汤 , 二药对屡经历代应 用至今
未衰 。 笔者曾统计分析《中华名 医方剂大全 》
17 3 首治痹方 , 有 10 9 首为寒热配伍之方 , 而
川乌与芍药 (简称乌 一芍 ) 以及川乌与防 己 (简
称乌 一防 ) 又是其中应用最多的两组药对 .l[ “〕 。
我们采用 3 种经典疼痛模型 ,对二药对配伍
前后 的镇痛作 用进行了实验研究 , 以期 为二
药对治疗痹痛的作用机制和配伍意义 , 提供
更为科学的客观依据 。
1 材料
1
.
1 药物 : 川乌为毛莫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
头 A c o n i t u m c a mr i c人a e zi D e b x . (栽培 品 ) 的
块 根 , 白芍 为毛 莫科 多年 生草本 植物 芍 药
P a e o n i a l a e t i了Zo ar P a l l . 的根 , 防己为防己科
多 年 生木质 藤本植 物粉 防 己 tS eP h a in a t e -
t ar n d ar 5
.
M o or e 的根 。 三药均购 自济南 中
药饮 片厂 , 并经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
研室石俊英教授鉴定 。
1
.
2 药物制备
1
.
2
.
1 川乌水煎液 : 生川乌粉碎 , 过 1 0 目及
4 0 目筛 。 每次称取 30 0 9 , 加水 5 倍量 ,浸泡
50 m in
, 煮沸后煎 l h ,倾 出上清液 ,过 滤 , 二
煎加水 2 倍 ,煮沸后煎 0 . s h ,取上清液过滤 。
合并两次滤液 , 以 2 o o o r /m i n 离心 1 0 m i n ,
置 65 ℃恒温水浴锅内浓缩成 20 %的川乌水
煎液 。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1 9 9 5 年版 ) 》
要求 , 用滴定法检测川 乌水煎液中乌头碱含
`
A d r e s s
:
Z h a n g S h a o h u a
,
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n e s e M e d i ic n e a dn M
a t e r i a M e d i e a
,
J i
n a n
_
张少华 男 ,硕士 ,副教授 。 1 9 8 5 年毕业于 山东中医药大学 , 留校后一直从事 中药 学教学及科研工作 ,多 次参加过医两
学著作的编写和 中药学实验研究 。
△本项 目为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课题 , 课题编号 3 9 67 0 8 6 8
《中草药 》 1 99 9 年第 3 0 卷第 8 期 · 5 9 5 .
量 < 0.% 1 5。
1
.
2
.
2白芍水煎液 :称取 白芍饮片 39 0 0, 同
1
.
2
.
1 操作制备 。
1
.
2
.
3 防己水煎液 : 称取防己饮片 3 0 0 9 , 同
1
.
2
.
1 操作制备 。
1
.
2
.
4 乌 一芍 l : 1 及 1 : 2 配伍水煎液 : 每
次称取生川乌 3 0 0 9 , 白芍 3 0 0 9 或 6 0 0 9 , 煎
煮浓缩成 2 9 川乌 /m L 的 2 0 0%水煎液 ( 即 1
: 1 为每毫升含川乌 2 9 和白芍 2 9 ; 1 : 2 为
每毫升含川乌 2 9 和 白芍 4 9 ) 。
1
.
2
.
5 乌 一防 1 : l 及 1 : 2 配伍水煎液 : 同
乌 一芍配伍水煎液制备 。
1
.
2
.
6 消炎痛 : 山东省潍 坊制药二厂生产 ,
批号 9 5 0 0 0 2 。
1
.
3 动物 : 昆明种小 鼠 、新西兰长毛白兔 , 均
购 自山东医学科学院动物 中心 。
2 方法和结果
将动物随机分为 9 组 : 生理盐水组 、 消炎
痛组 、 川乌组 、 白芍组 、 防 己组 、 乌一芍 以及乌 -
防 1 : 1 配伍 组 、 乌 一芍 以及乌一防 1 : 2 配伍
组 , 19 给药 。
实验均采用方差分析方法检验 , 并按下
列公式计算痛闽值提高百分率 :
痛闽提高百分率 ~ 药后痛阂值 一药前痛阂值药前痛闷值 X 1 0 0%
2
.
1 热板致痛实验 : 选用体重 18 一 2 9 、 药
前痛 闭 < 3 0 5 的雌性小 鼠 12 6 只 , 根据药前
痛闭和体重随机分为 9 组 , 每组 14 只 。 分别
于药后 5 0 、 9 0 、 1 5 0 、 2 4 0 、 3 6 0 m i n 以及 2 4 h ,
测定痛阂值 , 见表 1 。
表 1 乌 一芍及乌 一防配伍前后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 ` 士 : , n 二 14)
组别 荆量
(g / kg ) 药前
生理盐水
消炎痛
1 9
.
82士 4 . 0 1
0
.
0 1 1 9
.
97士 4 . 0 2
药后 5 0 m in
20
.
4 1士 4 . 96
25
.
0 7士 4 99
90 m in
痛疼反应时间( s )
15 0 m i n 2 40 m in 36 0 m in 24 h
21
.
8 6士 4 . 25 2 0 . 8 3士 4 . 58 21 . 5 3士 3 . 1 3 2 1 . 44士 3 . 85 2 1 . 0 6士 3 . 0 5
并
( 2 5
,
5 4 )
29
.
2 9士 4 . 9 9 6
书 于
( 4 6
.
67 )
30
.
73士 6 9
开 份
( 53
.
8 8 )
28
.
26士 6 . 3 9
井 .
( 4 1
.
51 )
23
.
3士 4 . 9 8
( 16 6 8)
20
.
8 3士 5 . 1 6
( 4
.
3 1)
20
.
1 0士 3 . 73 26 . 6 1士 6 . 0 3 3 3 . 25士 5 . 4 6 3 1 . 79士 5 . 97 27 . 99士 3 0 2 26 . 4 9士 6 . 08
. 书
( 3 2
.
39 )
, ,
( 65
.
4 2)
, 铃
( 5 9
.
05 )
谷 ,
( 3 9
.
2 5)
, ,
( 4 1
.
34 )
25
,
2士 6 . 2 3
, 口 ( 25 . 37 )
2 1
.
81士 3 . 8 7 2 8 . 44士 8 . 2 1 30 . 99士 10 . 2 3 34 . 3 1士 1 0 . 05 30 . 7 4士 7 . 18 2 8 3 2士 7 . 3 8 24 . 2士 5 . 33
` 二
( 30
.
4 0 )
! ,
( 4 2
.
0 9)
, ,
( 5 7
.
31 )
二 ,
( 4 0
.
94 )
, , 口 ( 2 9 . 8 5) 口 ( 9 . 03 )
0八曰马J八」乌芍川ó臼
乌一芍 ( l : l ) 6 0 20 . 48士 3 . 1 6 30 . 26土 7 . 17 31 . 9 4士 6 . 4 4 3 5 . 70士 8 . 1 9 42 . 7 4士 10 . 4 3 5 . 94士 4 . 7 2 33 . 3 9士 5 . 19
, ,
( 4 7
.
7 5)
! !
( 5 5 9 6)
, . 口 ( 74 . 32 ) , , △△▲▲ , , △△▲▲ , , △△▲▲
口口 ( 108 . 69 ) 口口 ( 75 . 4 9 ) 口口 ( 63 . 04 )
乌一芍 ( l : 2 ) 90 20 . 11士 2 . 9 3 29 . 33士 2 . 72
, , 口 ( 4 5 . 85 )
31
.
4 5士 3 . 86
资 二
( 5 6
.
3 9 )
3 6
.
5 6士 5 . 0 3
. , △口口
( 8 1
,
80 )
38
.
45士 9 . 1 3
苦 赞 △△▲▲
口口 ( 9 1 . 2 0 )
39
.
0 6士 8 . 29
, , △△▲▲
口D ( 94 . 2 3 )
35
.
26土 7 . 8 3
, , △△▲▲
口口 ( 7 5 . 34 )
防己
乌一防 l( : 1)
1 9
.
23士 3 . 82 24 . 9 1士 4 . 79 3 0 . 牙3土 8 . 17
( 29
.
54 )
, ,
( 6 0
.
8 4 )
31
.
3 7士 1 0 . 13
二 资
( 6 3
.
13 )
3 4
,
56士 6 . 32
肠 书
( 7 7
.
50 )
33
.
16士 6 25
书 苍
( 60
.
9 7)
2 8
.
65士 3 . 72
肠 ,
( 4 8
`
99 )
24
.
0 7士 3 . 7 2
( 2 5
.
1 7 )
22
.
2 5士 4 . 75
( 15 70 )
1 9
.
47士 3 . 3 7 40 . 4士1 0 . 31 42 . 18士 11 . 2 6
门ù八曰九J自h
并 苍 △△
( 10 7
.
50 )
井 舰 △△
( 116
.
6 4 )
乌一防( 1 : 2 ) 9 0 20 . 6士 3 . 6 7 27 . 3 1士 6 . 8 6
书 ,
( 3 2
.
5 7)
3 1
.
4 7士 6 . 16
, 书
( 5 2
.
? 7 )
37
.
9 2士 8 . 13
, , △△二口口 ( 9 4 . 76 )
35
.
5 6土 7 . 8 0
, , △△二口口 ( 7 2 . 62 )
3 6
.
1 1士 6 . 30
, , △△二口口 ( 85 . 4 6 )
38
.
2 ,士 6 . 4 2
, , △△二口口 ( 55 . 8 7 )
3 6
.
4 5士 10 . 35
, , △△二口口 ( 8 7. 2 1)
33
.
13土 6 11
; , △△二口口 ( 60 . 8 3)
谈荻” ’ )丙i 学漏耐添百彝 (溉 与至诬矗汉互瓦瓦万百而厂万灭不不万币蔺蔽荞不孤丽飞芬二而与白芍组比较 : ` 尸 < 0 . 05 盛▲尸 < 0 . 01 ; 与消炎痛组比较 : 口尸< 0 . 05 口口 P < 0 . 01 , 与防己组比较 : . P < 。 05 二尸 < 。 . 0 1 (下同 )
实验结果表 明 , 各给药组均有显著的镇 各单味药物组和 阳性对照组作用逐渐减弱 ,
痛作用 。 与生理盐水组 比较有极显著的统计 而各配伍组却继续处于较高的镇痛水平 , 配
学差异 。 与各单味药比较 , 各配伍组 的镇痛作 伍前后呈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 提示二组药
用均强于各单味药组 , 尤其是 24 0 m in 以后 , 对配伍后在镇痛方面有协同相加之效 。
5 9 6
.
2
.
2家兔齿髓致 痛实验比妇 : 选家兔 9 0只 , 别联结在 S E N 一 7 1 0 3 三导电刺激器的刺激电
20 %乌拉坦 1 9 / k g iv 麻醉 ,用高速牙钻在家 极和无关 电极上 。 打开刺激器 , 从零 电压开始
兔下前门齿靠近齿酿线处打洞 , 并在其上方 给予刺激 ,逐渐增大电压 , 直至家兔出现明显
4 m m 处再打一洞 , 以 镍铬合金作 电极丝 , 分 的舔舌或咀嚼痛觉反应时 ,停止刺激 ,记录所
别由外 向内插人两洞进人 口 腔 , 用血管钳在 示 电压伏特值 ( V ) 。 连测 3 次 , 取均值作为药
插人端打结 , “ 结 ” 径要大于洞径 。 尔后 由外端 前痛闹 。 根据药前痛闭值 、 体重 、 雌雄随机分
拉紧电极丝 ,继用银汞合金填塞洞 口 ,形成慢 为 9 组 , 每组 10 只 , 于药后 2 、 4 、 24 h , 检测痛
性电极 , 以备实验 。 手术后 l d 进行镇痛实 闭值 , 每只家兔重复检测 3 次 , 取均值 , 结果
验 。 固定造模家兔 , 将牙洞外的两根电极丝分 见表 2 。
表 2 乌一芍及乌一防配伍前后对家兔齿脸致痛的影响` 士 : , n一 10)
剂 t
( g / k g )
痛疼阐值 ( V )
组别 药后 Z h
生理盐水
消炎痛
药前
6
.
9 7士 1 .
7
.
0 7土 1 .
5 2
Z 2
川乌 7 . 0 4土 1 . 6 9
白芍 7 。 0 8士 1 . 3 7
乌一芍
( 1
:
1 )
7
。
0 1 5土 1 . 5 2
7
,
0 7 5士 0 . 8 3
9
.
4 9 5土 1 . 6 4
苦 * ( 3 4
.
2 )
9
.
6 5士 1 . 1 3 5
, 二
( 37
.
0 7 )
9
.
4 2 5士 1 . 8 8 5
爷 二 ( 3 3
.
12 )
1 0
.
3 4士 2 . 4
关 * ( 4 7
,
4 0 )
乌一芍
( l
:
2 )
7
.
0 3 5士 1 . 5 5 5 1 0 0 1士 2 0 5
* 二
( 4 2
.
2 9 )
防己 7 . 08 士 1 . 4 9 5
乌一防
( l
: 1 )
6
.
9 9 5士 1 5 8
9
.
3 4 5士 0 9 6
苦 , ( 3 1
.
9 9 )
10
.
0 9士 0 . 7 3 5
, , ( 44
.
2 5 )
7
.
3 4 5士 1 . 5 4
8
.
3 9 5士 1 . 7
( 1 8
.
6 6 )
8
.
9 3士 1 . 4
苦 ( 2 6
.
8 5 )
9
.
7 3 5士 2 . 0 2
, , 口 ( 3 7 . 5 )
1 0
.
9 8土 2 . 0 6 5
, * △△▲口口
( 5 6
.
5 2 )
1 0
.
0 5 5土 1 。 1 2 5
, , 口口
( 4 2 9 3 )
9
.
5 7士 1 . 4 1
升 釜 ( 3 5
.
1 7 )
9
.
8 2 5士 1 . 8
关 , ( 4 0
.
4 6 )
乌 一防
( l
:
2 )
7
.
0 4士 1 , 3 8 1 0 . 0 6 5士 1 . 3 1 5
, , 口口 ( 4 2 . 9 7 )
1 0
.
6 7 5士 2 3 0
餐 , ( 5 1
.
6 3 )
7
.
2 9 5士 1 . 3 9
7
.
8 8 5士 2 . 2 1
( 1 1
.
4 5 )
8
.
6士 1 . 1 5
( 2 2
.
1 6 )
7
.
9 3 5士 2 ` 1 4
( 1 2
.
0 8 )
10
.
9 2 5士 1 . 9 8
, , △△▲▲
口口 ( 5 5 . 7 4 )
10
.
9 5士 2 . 2
, , △△▲▲
口口 ( 5 5 . 6 5 )
8
.
3 8士 1 . 1 5
( 1 8
,
36 )
11
.
4 5 5士 2 15
, , △△二口口 ( 6 3 . 7 6 )
1 1
.
0 2 5士 1 . 9 3 5
关 苦 △△二口口 ( 5 6 . 6 1 )
实验结果表明 , 给药各组和 阳性对照组
的镇痛作用均显著强于生理盐水组 。 与各单
味药物组和阳性对照相 比 , 各配伍组作用均
有所增强 , 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增效作用越趋
显著 , 至 24 h 则 明显 强于 各单 味组和 阳性
组 ,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
2
.
3 家兔钾离子 ( K + ) 皮下透人致痛实验 :
采用约 Z k g 的家兔 12 6 只 , 用固定架固定 。
在清醒状态下 , 用 WQ 一 g E 痛闷测量 仪兔耳
皮下透人 K + 致痛 。 通 电后 , 以引起家兔 “ 摇
头 ” 的电流 m A 数做为痛 阂 , 重复检测 3 遍 ,
取均值为药前痛闽值 。 根据药前痛阑 、雌雄 、
体重 , 随机分为 9 组 , 每组 14 只 。 分别于药后
《中草药 》 1 9 99 年第 3 0 卷第 8 期
2
、
4
、
2 4 h 检测痛 闹 。 每 只家兔重 复检 测 3
次 ,取均值 , 结果见表 3 。
实验结果表明 , 与生理盐水组 比较 , 阳性
对照组 以及各给药组均有显著的镇 痛作用 。
其 中各配伍组作用最强 , 阳性对照组 、 力!乌组
和防己组次之 , 白芍组作用又次之 , 与川乌组
相比 ,多数配伍组作用虽然在 Z h 略弱 ,但在
4 和 2 4 h 均有所增强 , 并且有统计 学显著性
差异 。 乌一芍配伍组与白芍组 比较 ,有显著和
极显著的增强作用 ; 乌 一防配伍组与 防己组相
比 , 各个时间均有增强趋势 , 尤其是 4 h 时乌
一防 1 : 1 组明显强于 防己组 , 有显著性 差异 。
另外 , 川乌组在 Z h 时显著强于 白芍组和防
.
5 9 7
.
表 3 乌 一芍及乌一防 配伍前后对家兔 K 十 皮下致痛 的影响 ` 士 , , n 一 1 4)
剂量
( g / k g )
药前痛 阐值
( m A )
药后痛阐值 ( m A )
组别 药后 Z h 24 h
生理盐水
消炎痛
3
.
1 0 0士 0 . 7 7 4
3
,
0 8 3士 0 . 6 1 8
」1乌 3 . 0 7 0士 0 . 9 9 9
白芍 3 . 0 3 9士 0 . 7 5 2
乌一芍 (1 : 1) 3 . 0 2 6士 0 . 6 1 2
乌 一芍 (1 : 2) 3 . 0 1 5士 0 . 6 8 1
3
.
0 7 0 士 0 . 8 2 7
3
,
6 5 9士 0 . 9 1 3
釜 ( 1 8
.
7 )
4
.
0 19 士 0 . 9 1 6
* , ▲▲ ( 3 0 . 9 1 )
3
.
2 3 5士 0 . 7 39
( 6
.
4 )
4
.
0 3 4士 0 . 6 28
, * ▲▲ ( 3 3 . 3 )
3
.
9 7 3士 0 . 8 3 3
, , ▲▲ ( 3 1 . 8 )
3
.
0 8 0士 0 . 8 7 7
3
.
8 1 1士 0 . 9 5 6
* * ( 2 3
.
6 )
3
.
8 4 5士 0 . 99 7
关 釜 ( 2 5
.
2 )
3
.
7 7 5士 0 . 7 17
* 斧 ( 2 4
.
2 )
4
.
4 1 6士 0 . 7 5 6
, 二 ▲△口 ( 4 5 . 9 )
4
.
1 8 2士 0 . 8 6 9
诀 爷
( 3 8
.
7 )
防己 2 0 3 . 1 2 9士 0 . 7 1 9
乌一防 ( 1 : l ) 4 0 3 . 0 4 5士 0 . 7 6 5
乌一防 ( 1 : 2 ) 6 0 3 . 0 3 0士 0 . 7 30
3
.
6 1 4士 0 . 5 0 9
,
( 1 5
.
5 7 )
3
.
9 3 1士 1 . 1 5 4
,
( 2 9
,
1 )
3
.
8 5 0 士 0 . 8 1 3
3
.
7 6 6士 0 . 8 2 9
*
( 20
.
4 )
4
.
6 3 3士 0 . 9 7 5
, , △ . ( 5 2 . 2 )
3
.
9 4 0士 0 . 8 4 6
* ( 3 1
.
0 )
3
.
0 6 8土 0 . 6 7 8
3
.
34 1士 0 6 8 7
( 8
.
4 )
3
.
36 2士 1 . 17 6
( 9
.
5 )
3
.
4 7 7士 0 . 8 9 2
1 4
.
4
3
.
8 55士 0 . 8 6 2
* * 口 ( 2 7 . 4 )
4
.
5 90士 1 1 3 8
* , △△▲▲
口口 ( 5 2 . 2 )
3
.
6 1 7士 1 . 0 3 7
( 15 6 )
4
.
2 8 0士 0 . 9 7 9
* 二 △口口 ( 4 0 . 6 )
4
.
0 3 6士 0 . 9 26
, 二 口 ( 3 3 . 2 )
己组 。
以上 3 种实验性疼痛模型的镇痛结果已
充分表明 : 川乌与 白芍 以及川乌与防己 配伍
不仅作用强度增加 , 而且持续时间明显延长 ,
说明二药并用较单味药更有利于治疗和消除
痹痛 。 而且乌 一芍和乌 一防的镇痛增效作用是
相似的 。
3 讨论
川乌 、 白芍 以及防己 的镇痛作用 ,是古今
中医传统药性理论的共识 , 并被现代医学药
理学所证实 。 但由于川乌与白芍和防己性味
相反 , 因此在临床应用 中各有所不 同 。 如川乌
主腰腿寒痹 、 心腹冷痛 , 芍药偏血虚有热 、 胸
胁腹痛 , 防己多解诸经湿热肿痛 。 然而 , 需要
引起注意的是两组药对 常在治痹方 中应用 ,
是至今不衰的重要配伍形式之一 。 因而 , 探讨
二者间寒热相反 、 酸辛或苦辛相对的药性对
彼此的镇痛效果有什么样 的影 响 ,其影 响的
临床实际意义何在 ? 就成为今天对这一古老
药对进行研究开发的关键所在 。 按 中医理论
观点分析 ,川 乌辛热性猛 、 力宏 速效 , 长于搜
剔筋骨风寒湿邪而温经止痛 ; 芍药性寒味酸 、
阴柔和缓 , 长于养血敛阴柔肝而缓急止痛 。川
乌与芍药相合 ,散寒痛痹之中有和 阴缓急之
·
5 9 8
.
, 以成行 中有守 、 刚中有柔之势 ; 而防己苦
(27一功
辛性寒 ,通行降泄 , 善于祛湿通络止痛 。 与川
乌合用 ,有相成相制 、 扬长避短之妙 。 两组药
对均可使通痹止痛之效得 以增强和持久 , 尤
宜于痹证久痛不止 、 病程缠绵之证 。本文采用
经典实验疼痛模 型 , 观察乌 一芍 以及乌 一防配
伍对疼 痛的影 响 , 与上述 中医临床及理论相
吻合 。
实验结果表明 : 1) 二组配伍 药对在镇痛
方面均表现出明显 的协 同作用 ; 2) 二组配伍
的镇痛持续时间也显著延长 ; 3) 配伍后的镇
痛作用远远优于单独使用川乌 、 白芍和防己
的效果 。 从而充分证明 了乌 一芍和乌 一防两组
传统药对在治疗痹证这一慢性疼痛病症中的
特殊意义 ,有力地展现了中药的配伍优势 。此
外 ,作为具有剧毒性质的川乌 ,在其镇痛作用
得以 充分发挥和明显提高 的同时 , 毒副作用
是否能够控制 , 还有待于继续探讨 , 也是笔者
挖掘这两组传统药对的临床 目的之一 。
参 考 文 献
1 秦 林 , 等 . 中国中药杂志 , 1 9 9 9 , 2 4 ( 2 ) : 1 1 2
2 彭 欣 , 等 . 光明中医 , 1 9 9 7 , ( 6 ) : 3 3
3 徐叔 云 , 等 . 药 理实验方法 学 . 第二 版 . 北京 : 人民卫
生 出版社 , 1 9 9 1 : 6 9 5
4 S le i n fe l G F
.
J P h a r m a e o l E x P T h e r
,
1 9 8 6
,
2 3 6
:
1 11
( 1 9 9 8
一
1 2
一 0 2 收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