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生状态下多年生延胡索块茎生长和繁殖的研究



全 文 :成珍稀野生药用植物的保护园 , 利用人工方
法 , 有效地保护和保存种质资源 。
参 考 文 献
1 田聚 成 . 山东地道药材 . 北京 : 中国 医药科技出版社 ,
19 9 3
.
1
2 周荣汉主编 . 中药资源学 .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1 9 9 3
.
62 5
朱圣和主编 . 中国药材商品学 . 北京 :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1 9 90
.
4 5 0
邢公侠 . 植物分类学报 , 1 9 6 5 增刊 : 1
周凤琴 , 等 . 中药材 , 1 9 9 7 , 2 0 ( 6 ) : 25 0
李建秀 , 等 .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 1 9 95 , 1 9 ( 3 ) : 2 9 0
( 1 9 9 6

1 2

1 6 收稿
1 9 9 7

1 0

2 2 修 回 )
野生状态下多年生延胡索块茎生长和繁殖的研究
安徽中医学院药学系 (合肥 2 3 0 0 38) 胡 坷 . 梁益敏 姚宗凡
摘 要 对多年生野生延胡索的生长状态做跟踪观察 , 结果表明 ,其繁殖新块茎的方式有两种 。 双
生块茎的出现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此种特性并非固定遗传 。 新生芽点的产生通常在母
块茎靠上端的部分 。
关键词 延胡索块茎 野生植株 双生块茎 解剖
延胡索 Co 侧d a l i s 夕 a n h u s u o W . T . W a n g
ex .Z 丫 S ue t C . Y . W u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
在安徽的合肥地区多有野 生分布 。 本研究从
1 9 93

03 一 05 , 对分布于合肥西郊大蜀山西坡
林地的延胡索的生长状况及内部结构变化 ,
做了两年多详细观察 , 并加以记录讨论 ,视其
生长年限的变化 , 对繁殖及个体的重量 、形态
结构是否有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1
.
1 从 1 9 9 3一 0 3一 。一起 , 每隔 l o d 观察野 生
延胡索的生长变化 ;在 5 月初 , 植株地上部分
枯萎后 , 每隔 2 个月观察 1 次其夏眠状况 ; 直
到 1 0 月初休眠体萌动后 , 每隔 15 d 观察 1
次 , 至第 2 年 3 月恢复到每隔 10 d l 次 。
1
.
2 每次观察后采挖若干地下部分明显大
于 0 . 2 9 的块茎 (为保证是多年生块茎 1[j ) , 迅
速用 F A A 固定 ,做石蜡切片 , 用番红一固绿染
色 , 观察其内部结构变化 。
以上材料均由本院武祖发教授和王德群
教授予以鉴定 。
2 观察结果
2
.
1 多年生延胡索的生长 : 多年生延胡索的
生长变化与 1 、 2 年生植株大体相同 , 但株高
明显大于 l 、 2 年生植株 , 叶片数也有明显增
加 , 开花率近于 90 % 以上 , 黑色种子数显著
增加 。 与 1 、 2 年生植物有明显区别的是 , 块茎
形成的途径有所增加 , 不仅是休眠于地下的
母延胡索块茎脱皮膨大形成新块茎 , 而且在
每年 3 月中旬其地下的茎节开始膨大 , 至 4
月下旬 ,膨大的茎节形成新的块茎 。 一般 1支
地下茎上只有 1 个茎节膨大 。 因此 1株延胡
索有多少支地下茎就生成多少个类似的新块
茎 。 在 4 月末至 5 月初其地上部分枯萎后 ,连
结此类新块茎与母延胡索的自我更新后产生
的新块茎之 间的地下茎枯萎 , 而后彼此不再
相连 , 但从外形上仍能将它们分辨出来 , 由茎
节膨大形成的块茎呈不规则的类圆形 , 而且
边缘部分有明显突出 , 留有地下茎的痕迹 , 经
过 6 月至 9 月的夏眠 , 新块茎的外形渐变圆 ,
到 n 月初有新芽头出现时 , 边缘的突起部分
,
A d d r e s s
:
H u K e
,
n e p a r tm e n t o f P h a r m
a e y ,
An hu i C
o l le g , o f T厂典d i t io呷 I Ch (旦咫些M兮d妙i乎e 竺具彭兮毛 ` 。 _ ` 、 . _ ` _ _ _,胡 坷 1 9 8 6 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特产园艺系 _ , 学士 、 讲师 气丛娜 李1里 , 李果毋琴万回为约用植卿栽堵字 , 租卿解刮学 , 曾在《安徽教育》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 、 《基层 中药杂志 》 、 《中覃药 》等杂忑上发表论又数扁 。
硕币覃药丽丽百下栗~万互瑶票丁丽 . 49 ’
已消失 , 形态大体上与更新块茎:相近 , 但外表
仍无更新块茎光滑 , 体积与重量也明显小于
更新块茎 。 随生长年限的增加 ,新块茎渐变成
母块茎 , 每更新一次重量都有所增加 , 但增加
的速度随生长年限的不同而不同 。
2
.
2 双生块茎的出现 : 在 1 、 2 年生延胡索块
茎中没有观察到双生块茎 , 但在多年生植株
中发现许多双 生块茎 , 其通常在上一年的 12
月前 , 在母块茎的顶部形成两个独立的芽头 ,
彼此有一定的间隔距离 ; 12 月中旬后 , 两芽
头分别形成细长的地下茎 , 但不伸出地面 , 至
第 2年春 2 月 , 分别长 出地面 , 随后的生长就
地上部来看与一般的非双生茎很相似 。
2
.
3 内部结构变化 : 多年生延胡索块茎的内
部结构变化与 2 年生延胡索大体相似 , 也经
过新块茎俨白心 ” )的形成 , 增长 ; 旧块茎的退
化 、 破毁 ; 颓废组织的生成 , 脱落而使 旧块茎
更新为新块茎 。 在 4 月末更新基本完成时 ,新
块茎的形成层呈轮状 , 并可见形成层及形成
层外部分细胞呈密集状 , 细胞小而排列紧密 ,
与不定芽活动初期的切片很相似川 , 估计此
细胞团为新生芽 点 , 通常这样的细胞 团有 2
~ 3 个 ;木质部比韧皮部发达 , 有次生木质部
产生 (图 1一 I ) 。 到 10 月上旬的休眠期 , 髓腔
萎缩 , 极小 , 细胞破毁 ,有空洞出现 。
由茎节膨大而形成的 延胡索新块茎 , 内
部结构与茎相似 , 皮层细胞较少 , 韧皮部不发
达 , 形成层呈凹凸状 , 无次生木质部 , 髓发达 ,
占块茎的大部分 。
双生块茎的内部结构是 : 最外层为旧块
茎退化后颓废组织形成的外皮层 , 由 1一 2 列
排列整齐并加厚的细胞形成表皮层 , 其内尚
有被挤压后变形 、 破毁的皮层细胞 , 及散在的
导管碎片 , 韧皮部 、 木质部 、 髓消失 。 双生块茎
相互紧靠在一起 , 彼此有各自的表皮层 , 即形
成两个 “ 白心 ” , 表皮层由 1一 3 列排列整齐的
皮层细胞组成 , 不含淀粉粒 , 皮层薄壁细胞含
丰富的单 、复粒淀粉 , 木质部比韧皮部发达 ,
但次生木质部不明显 ( 图 I 一 l ) 。
约 印刃用目不砚刃
{赘幽〕日卜皿从刀爪旧冬口月阮自n日压酮正印日口仄囚口尸`日圈职呀姗中州介日以乍 {挤子习妙闭目片鹅舞舞刀叮
月二石 J斗儡解l月1飞卿,.刃儿冲斗
图 1 多年生野生延胡索块茎切面详图
卜块茎切面 旧块茎 ( 1一表皮层 2一皮层细胞碎片 )
新块茎 ( 1一表皮面 3一石细胞 4一皮层薄层细胞 5一新生芽
点 6一韧皮部 7一形成层 8一次生木质部 9一导管 1 0一髓
1 1
一淀粉粒 )
1 一双生块茎横切片 旧块茎 ( 1一表皮层 12 一散在的导
管碎片 13 一破毁的皮层细胞 ) 新块茎 (1 一表皮层 4一皮层
薄壁细胞 6一韧皮部 7一形成层 9一导管 1。 髓 1 1一淀
粉粒
3 结论
根据对多年生野生延胡索生长变化的观
察 , 其新块茎的形成有两种途径 , 其一是从母
体内部更新并增大 , 增重 ; 其二是地下茎节膨
大 , 形成新块茎 。 茎节膨大而产生的新块茎的
重量 、 体积明显小于同株植物的母块茎 。 与同
等栽培条件下产生的新块茎相比产生途径基
本相似 , 但外形较不圆 , 外皮层不甚光滑 , 个
体轻 , 体积小 , 可能是由于栽培时选用优良的
种栽和肥沃 , 适宜的土壤有关 。 据报道 , 随延
胡索生长年限的增加 , 无论何种途径产生的
新块茎在重量 、 体积上逐年增加 , 但增长的百
分比在第 3 年生长之后逐渐下降 , 一般 5 年
生延胡索块茎为收获的最佳对象 1[j 。 因此为
合理利用野生资源 , 在采收时尽量挖取重量 、
体积都较大的个体 , 留下不 足 5 年的小块茎
进行再繁殖 ; 并提倡用 种子进行繁殖 , 扩大
1

2年生的小块茎的数量 。
双生块茎随延胡索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
(下转第 56 页 )
连根粉末可降低豚鼠对组胺和拟交感胺的敏
感性 , 与支气管扩张药异丙肾上腺素及麻黄
碱同用有协同作用〔30j ;对乙酞苯酮类化合物
进行了抗哮喘作用构效关系的研究 , 用 P A F
和 (或 ) 卵蛋 白诱发支气管狭窄 , 大多数情况
下贰元的作用优于相应的葡萄糖贰 , 并发现
在 a n d r o s i n s 位加上一个甲氧基 ( 3 , 5一二 甲
氧基 一 4一轻基苯 乙酮 , a e e t o s y r in g e n i n ) , 是所
研究的 25 种苯 乙酮类化合物中抗哮喘作用
最强的 [川 。
2
.
5 其它作用 : 印度胡黄连提取物除了对家
兔有利胆作用外 ,对大鼠子宫有收缩作用 , 对
蛙心有抑制作用 。 印度民间还用于治疗慢性
痢疾 , 有确切的疗效 。 以西藏胡黄连为主要成
分 , 配伍其它中药组成的复方 , 可缩短小儿痢
疾的病程 , 与国外报道相似 。
综上所述 , 印度胡黄连极有可能成为新
一代的保肝利胆药材 , 但国内尚未有关于西
藏胡黄连的药理报道 , 西藏胡黄连是否也具
有保肝利胆的作用 , 可否完全代替印度胡黄
连入药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
参 考 文 献
l 张惠兰 , 等. 药学学报 , 一9 6 5 , 一2 ( 22 ) : 8 0 8
2 K i i t a g a w a K
,
et a l
.
C h e m P h a r n B u l l
,
1 9 7 1
,
1 9 ( 1 2 )
:
2 5 3 4
3 W e i n g e s K
, e t a l
.
L i e b ig
s
A n n C h e m
,
1 9 7 2
,
7 5 9
:
1 7 3
4 W e in g e
s
K
, e t a l
.
L i e b ig s A n n C h e m
,
1 9 7 7
,
( 6 )
:
1 0 5 3
5 S t u p p n e r H
,
et a l P l a n t a M e d
,
1 9 8 9
,
5 5
:
4 6 7
6 W
e i n g e s K
,
et a l
.
L ie b ig s A n n C h e m
,
1 98 9
,
1 1 1 3
7 王答棋 , 等 . 云南植物研究 , 1 9 9 3 , 1 5 ( 1 ) : 5 3
s 谢培山 , 等 . 中草药 , 1 9 8 3 , 1 4 ( 8 ) : 5
9 L a u r i e W A
,
et a l
.
P h y t o e h e m i s t r y
,
1 9 8 5
,
2 4 ( 1 1 )
:
2 6 5 9
1 0 S t u P P n e r H
, e t a l
.
P la n t a M e d
,
1 9 8 9
,
5 5
:
5 5 9
1 1 S t u P P n e r H
, e t a l
.
P h y t o e h e m i s t r y
,
1 9 9 1
,
30 ( 1 )
:
3 0 5
1 2 S t u p p n e r H
,
et a l
.
P h y t o e h e m i s t r y
,
1 9 9 0
,
2 9 ( 5 )
:
1 6 3 3
1 3 S t u p P n e r H
,
et a l
.
P h y t o e h e m i s t r y
, 1 9 9 3
,
3 3 ( 5 )
:
1 1 3 9
1 4 K i s o Y
,
et a l
.
P la n t a M e d
,
19 8 3
, 4 9
:
2 22
1 5 K i s o Y
,
et a l
.
P la n t a M e d
,
1 9 8 7
,
53
:
2 4 1
1 6 D w i v e d i Y
,
et a l
.
In d J M e d R e s
,
1 9 9 0
,
9 2
:
1 9 5
1 7 D w i v e d i Y
,
et a l
.
P la n t a M e d
,
1 9 9 1
,
5 7 ( 1 )
:
2 5
1 8 D w i v e d i Y
,
et a l
.
P h a r m a e o l R e s
,
1 9 9 1
,
2 3 ( 4 )
:
3 9 9
1 9 D w i v e d i Y
,
et a l
.
P h a r m a e o l T o x i e o l
,
19 92
,
7 1 ( 5 )
:
3 8 3
2 0 D w i v e d i Y
,
et a l
.
C h u n g K u o Y a o L i H s u e h P a o
,
1 9 9 2
,
13 ( 3 )
:
1 97
2 1 D w iv e d i Y
, e t a l P h a r m a e o l R e s
,
1 9 9 3
,
2 7 ( 2 )
:
1 8 9
2 2 K h a n n a A K
,
et a l
.
P h y t o th e r R e s
,
19 94
,
8 ( 6 )
:
4 0 3
2 3 F lo e r s h e im G L
,
et a l
.
A g e n t s A e t i o n s
,
1 9 9 0
,
2 9 ( 3

4 )
:
3 8 6
2 4 A n s a r i R A
, e t a l
.
In d J M e d R e s
,
19 8 8
,
8 7 ( 4 )
:
4 0 1
2 5 S h u k la B
, e t a l
.
P la n t a M e d
,
1 9 9 1
,
5 7 ( l )
:
2 9
2 6 S a r a s w a t B
.
e t a l
.
I n d J E
x P B io l
,
1 9 9 3
,
3 1 ( 4 )
:
3 1 6
2 7
` t H a r t B A , et a l
.
F r e e R e d ie a l Bi o l M e d
,
1 9 9 0
,
9 ( 2 )
:
12 7
2 8 E n g e l s F
,
et a l
.
F EBS
,
1 9 9 2
,
3 0 5 ( 3 )
:
2 5 4
2 9 De
r s e h W
,
et a l
.
I n t A r e h A ll A P P I Im m u n o l
,
1 9 9 1
,
9 5
( 2

3 )
:
1 2 8
3 0 M a h a ja n i 5 5
,
et a l
.
In t A r e h A l l A P P I Im m u n o l
,
1 9 7 7
,
5 3 ( 2 )
:
1 3 7
3 1 1:沁 r s e h w , et a l . P h y t o m e d , 1 9 9 4 , 1 ( l ) : 4 7
( 1 9 9 7

0 6一 0 2 收稿 )
(上接 第 50 页 )
多 , 估计为母延胡索内部有两个生长点造成
的 , 但此种特性非固定遗传 , 即双生块茎不一
定在下一年仍产生一个新的双生块茎 , 而是
其在生长过程中随机产生的变异 。
在对多年生野生延胡索块茎 内部结构的
观察中 , 可见其新生芽点通常在母块茎靠上
端的部分 , 是否可以 由块茎上半部独立更新
繁殖新块茎 , 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l 安田真宰穗 , 他 . 生桨季雅志 ( 日 ) , 1 9 8 5 , 4 2 ( 3 ) : 2 08
2 高信曾主编 . 植物学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 78 . 71
( 1 9 9 6
一0 8

2 7 收稿
1 9 9 7
一0 5一 2 7 修 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