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肉座菌科三种药用真菌的化学成分分析比较△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730000) 李 聪 汪汉卿
云南大学发酵工作重点实验室 谢金伦* * 林南英 代万华
云南大学实验中心 陈远腾
摘 要 报道了肉座菌科 3种药用真菌竹黄菌 Shiraia bambusiicola ,竹红菌 Hypocrella bambusaw及菌寄生菌
Hypomyces ( Fr. ) Tul. sp. 的化学成分分析的比较。
关键词 竹红菌 竹黄菌 菌寄生菌
竹红菌 [1 ]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西北和西藏东
南部。竹黄 [2, 3 ]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贵州等省。民
间用于治疗胃病、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外阴白色病
变 [4 ]、软化疤痕疙瘩 [5 ]。近年来受到广泛的研究与关
注 [6 ] ,其 醌化合物不但有希望发展成为新型的抗
肿瘤、抑制艾滋病病毒 ( HIV )的光疗药物 [7, 8 ] ,而且
还是潜在的新型光电转换材料 [9 ]。 陈远腾等人先后
从这 2个天然真菌中分离到竹红菌甲素 [10 ]、竹红菌
乙素、甘露醇和脂肪酸。我们从云南西部山区筛选到
一株丝状真菌 ,经人工培养可在实验室批量制备该
真菌 [11 ] ,菌种经鉴定为: 子囊菌纲 ,肉座菌科 ,菌寄
生菌属的真菌 Hypomyces ( Fr. ) Tul. sp. (以下暂
定为菌寄生菌 )。对 2种野生真菌和人工实验室培养
的真菌体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 ,以利于人工培
养真菌的开发利用。从人工培养真菌得到 醌化合
物国内外未见报道。
1 材料与方法
从云南丽江地区收集到竹红菌子座 ,经鉴定为
Hypocrella bambusaw B. et Br. sacc. 从浙江天目
山收集到的竹黄子座经鉴定为 Shiraia bambusiicola
P. Henn. 从云南西部山区筛选到的真菌实验室制
备的菌寄生菌体经鉴定为 Hypomyces ( Fr ) Ful.
sp. ,上述材料经生物学家杨发蓉先生和陈远腾先生
鉴定。
1. 1 氨基酸分析: 分别称取 3种真菌各 10 mg ,放
置于试管中 ,把试管放置于样品水解瓶中 ,加入 6
mol /L HCl 0. 5 mL,加热水解 24 h后充氮保存。用
Waters pico-Tag
TM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分析柱 pico-
Tag
TM
HAA. Column ( 15 cm× 3. 9 mm ) ,衍生方
式: PITC柱前衍生 (异硫氰酸苯酯 ) ,柱温 38℃ ,检
测器 UV,λ254 nm。采用双泵梯度洗脱。Waters 810
色谱工作站 ,收集并处理数据 ,外标法定量 (表 1)。
1. 2 薄层色谱比较分析:分别取 3种真菌各 2 g ,用
CHCl3提取 ,提取液分别放置于刻度试管中 ,在水浴
锅上加热浓缩到 0. 3 mL,用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的
硅胶 H板点样展开 ,点样量 2 m L,展开剂氯仿 -甲
醇 ( 70∶ 1)得到薄层展开 (图 1)。
1. 3 甘露醇的分离和定量: 参照文献 [3 ]把竹红菌、
竹黄、人工培养菌寄生菌各取 10 g ,用 95%乙醇为
溶剂在索氏提取器上加热回流 4 h。把所得提取液
分别浓缩后静置折出结晶 ,倾去并过滤上清液 ,得粗
品。粗品分别加蒸馏水溶解后 ,加活性炭加热搅拌脱
色 ,过滤 ,在水浴锅上浓缩后分别加 95%乙醇重结
晶 ,得到甘露醇纯品。竹红菌、竹黄中甘露醇的结构
鉴定见文献 [12 ]。
1-菌寄生菌 2-竹红菌
3-竹黄 4-竹红菌甲素标样
图 1 3种真菌的 TLC图谱
1. 4 脂肪酸的分析
比较:我们从菌寄生
菌中用丙酮提取、浓
缩 ,通过硅胶柱层
析 ,分到一个蓝色荧
光斑点。 用美国惠
普 HP 6890型 GC-
M S仪分析 , 柱子
HP 5 M S 30 m×
0. 25 mm × 0. 25
μm, 程 序 升 温 , 3
min 时升温 到 50
℃ , 5 min时升温到 150℃。 8 min时升温到 250℃ ,
维持此温度分析 25 min,进样量 0. 5μL,分离鉴定
蓝色荧光斑点组分。
·250·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0年第 31卷第 4期
Address: Li Cong, Lanzhou Inst itute of Ch emical and Ph 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Lanzh ou
* * 联系人△云南省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
1. 5 醌类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比较: 文献 [2~ 4 ]分离
并鉴定了竹红菌、竹黄中的竹红菌甲素和竹红菌乙
素。我们从菌寄生菌中分离到并鉴定了竹红菌甲素、
痂囊腔菌素。取菌寄生菌属 (人工培养 )真菌 464 g
用丙酮提取 ,回收丙酮得 16. 0 g暗红色糊状物。用
700 g青岛海洋化工厂层析硅胶装柱 (湿法装柱 ) ,
用氯仿-乙酸乙酯冲洗柱子 ,分别得到暗红色结晶和
深红色结晶 ,经鉴定分别为竹红菌甲素和痂囊腔菌
素 A[12 ]。 竹红菌甲素、乙素和痂囊腔菌素 A的化学
结构式见图 2。
图 2 主要 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
2 结果
根据文献 ,张曼华等人从竹红菌中经旋转薄层
仪和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鉴定了十六碳酸、十七碳
酸、十八碳烯酸、十八碳烯醛。 王景祥等人 [3 ]从竹黄
中分离到硬脂酸 (十八烷酸 )。菌寄生菌中的主要脂
肪酸经鉴定是十六碳酸、十六碳烷、十七碳醇 -1、十
七碳烷、十八碳二烯酸 -9, 11、十八碳二烯酸-9, 12、
十八烷烯 -1。 3种真菌中氨基酸、甘露醇、 醌化合
物的含量分别见表 1~ 3。
表 1 3种真菌的氨基酸分析 ( mg /100 g)
缩写 名称 菌寄生菌 竹红菌 竹黄
Asp 天门冬氨酸 28. 13 4. 62
Glu 谷氨酸 119. 08 3. 88 8. 77
Ser 丝氨酸 60. 44 7. 01 14. 71
Gly 甘氨酸 66. 91 15. 83 21. 02
Th r 苏氨酸 45. 00 8. 18
Ala 丙氨酸 51. 11
Pro 脯氨酸 16. 09 31. 17
Tyr 酪氨酸 144. 63 226. 85 295. 28
Val 缬氨酸 116. 54
Ile 异亮氨酸 53. 92
Met 蛋氨酸 13. 93
注:在氨基酸分析中仅取含量相对高的氨基酸 ,做定量分析 ,其
它氨基酸含量相对少 ,未作定量。
表 2 3种真菌的甘露醇含量
名称 样品 ( g) 甘露醇重 ( g) 百分含量 (% )
竹红菌 10 0. 4 4
竹黄 10 0. 15 1. 5
菌寄生菌 10 0. 5 5
表 3 3种真菌 醌化合物含量
真菌名称 化合物 含量 (% )
竹红菌 竹红菌甲素 竹红菌乙素 3. 9
竹黄 竹红菌甲素 竹红菌乙素 0. 4
菌寄生菌 竹红菌甲素 痂囊腔菌素 0. 2
D-甘露醇的分析鉴定:人工发酵菌寄生菌经烘
箱烘干 50 g ,按前述方法获得 2. 5 g , mp 166℃~
167℃ ,元素分析 PC-2400有机元素分析仪测定 C
39. 73% , H 7. 65%。 IR、 1H, 13 CNMR光谱与文献 [12 ]
的 D-甘露醇一致。
3 讨论
前述图表和数据比较了 3株真菌的主要化学成
分 , 3株真菌同是肉座菌科不同属的真菌 ,主要化学
成分基本一致 ,随属种不同也有化学成分差别。主要
成分为差别也验证了这 3种真菌的分类学意义。其
特征化合物主要为脂肪酸、甘露醇和竹红菌甲素。特
别是竹红菌甲素在真菌中仅见于这 3种真菌 ,前 2
株菌 (竹红菌、竹黄 )已经有多位学者的研究证明 ,在
真菌中也仅见于国内的报道。 利用固体发酵法培养
真菌从而得到光敏色素 醌类化合物 ,可以工厂化
生产 醌化合物 ,为 醌化合物在医药开发方面提
供了良好的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万象义 ,等 .科学通报 , 1980, ( 24): 1148
2 陈远腾 ,等 .云南大学学报 , 1981, ( 2): 104
3 王景祥 ,等 .中草药 , 1990, 21( 7): 292
4 于兰馥 ,等 .中华妇产科杂志 , 1984, 19( 1): 29
5 梁睿媛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 1982, 15( 2): 87
6 蒋丽金 .科学通报 , 1990, 35( 21): 1608
7 Diw u Z. Ph otoch emist ry and Photobiology, 1995, 61( 6): 592
8 Hudson J D, et al . Pho toch emis t ry and Ph otobiology, 1997, 65
( 2): 352
9 张红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 1998, 30( 3): 272
10 Chen Weishin, et al . 科学通报 , 1981: 1040
11 李 聪 .第四届中日国际真菌学术会议论文集 . 1998: 167
12 李 聪 ,等 .热带作物学报 (增刊 ): 1998, 19: 44
( 1999-04-13收稿 )
·251·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0年第 31卷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