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试 论 中 药 材 产 地
天津中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 0 0 0 0 5)丁贵祯 .
摘要 分析了历代本草对中药材产地的记述和认识 ; 论述了产地生态对中药材品质影响的客观实
质及 “ 道地 ” 产地的沿革及品种分化的原因 ; 探讨了植物性药材的地域性分布特点与药性药效的
关系 ; 指出开展中药材产地的研究的重要意义 。
中药 , 包括植物药 、 动物药和矿物药 , 均来自自然界 , 在长期的生存竟争及与 自然界双
向选择的过程中 , 与产地生境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 各种中药材均占据其特定的分布区 ,
而不同产地的同一药材药效迥异 。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药材与产地的联系 , 并有诸多论述 。 现
代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亦表明 , 产地的土壤气候等生态因素对中药药效起着重要作用 , 近
些年来 , 随着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 “ 中药地理学 ” 〔 1〕 “ 天然药物地理学 ” 〔幻等概念纷纷提
出 , 今天 , 研究药材与产地环境因素的关系 , 探索中药各类群的 自然分布规律 , 对于寻找新
药及扩大新药源 ,合理布局中药材的栽培生产及模拟生态系统进行人工驯化均是十分必要的 。
1 古人对中药材产地的认识
早在周代 , 《 诗经 》 ( 公元前 , 世纪 ~ 公元前 4 03 年 ) 中就有 “ 山有枢 , 限有榆” 的记
述 。 《神农本草经 》 〔 3〕载日 : “ 土地 所出 , 真伪陈新 , 并各有法 ” , 说明产地的重 要 性 。
宋 《 本草衍义 》 〔 4〕亦云 : “ 凡用药必择所出土地所宜者 , 则药力具 , 用之有据 。 … …若不推
究厥理 , 治病徒费其功 , 终亦不能治人 ” “ 说明产地在临床用药上门重要性 。 清代徐大椿在
《 药性变迁论 》 中曰 : “ 当时初用之始 , 必有所产之地 , 此乃本生之土 , 故气厚而力全 , 以
后移种他方 , 则地气移而力薄矣 ” 。 指出栽培引种药材需模拟野生了性态环境的重要性 。 诸家
本草对每一味药材的产地 均有详细的记载 。 《 神农本草经 》 即有 “ 生川泽 ” “ 生山谷 ” 等记
述 。 《 神农本草经集注 》如指出40 多种药材的最佳产地 , 以 “第一 ” “ 最 佳 ” “ 最 胜 ”
“ 为 良 ” “ 为胜 ” 等名之 , 如地黄 , “ 生成阳黄土地者佳” 。唐代 《 外台秘要 》 〔 5 〕中 ( 药所
出州土 ) 项上记述 了唐代六道一百三十三州出产的 5 19 种药材 。 这可能是 “ 道 地 药材” 一词
形成 的基础 , 至明代 《 本草品汇精要 》 〔 6〕始有 “ 道地 ” 一词 , 在该词项下 , 指出药材的最佳
产地 , 经过儿千年的用药实践和人种药理学经验 , 已逐渐形成了许多带域气候 , 土壤等特征
的 “ 道地药材 ” 。 如浙药 , 川药 、 广药 、 怀药 , 关药等 `
2 产地对药材影响的客观实质
产地刘药材药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 产地本身就是一个多因素的复合体 , 其中温度 , 湿
度 、 土壤 、 光照 、 大气以及生物之间种群竟争等综合地影响着药材的品质 。 如高 温 高 湿的土
壤环境有利于无氮物质的合成 , 而不 利于蛋 白质和生 物碱的合成 ; 而高温低湿 的环境有利于
蛋白质 , 生物碱的积累 , 而不利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的合成 。 如黄茂 , 在干早的土壤上生长
多出现 “ 鞭杆茂 , “ 而湿 润 的 土壤则加大 “ 鸡爪茂” 的比例 。 生态环境对药材影响的结果 ,
从遗传学角度可分为环境饰变和可遗传变异 2个层次 。 生理生化变异是药材对变化的 生 态环
境所做出的反映 , 其结果是产生不同的化学型 , 直接影响药材 的品质功效 。 浙 贝母 F r i fl 卜
ar ia t h un hl eg i i弓!种到江苏 , ` 因生态条件 的变化而分化为宽轮型 , 狭 轮型 , 簇轮型和长花
.
A d d r s s
:
D i n g G 、: i z h e n , T i o l l j 、 .、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l l i l z e s e M e d i e i n e G r o u p C 。
、二 L t d . , T i a n j i n
·
3 2 6
·
型 4种生 态了汽 ” 〕 。 !刁 种延胡索〔8 〕泰山产的生物碱含 腊 (叔胺类 。 . 臼% , 季胺类 0 . 57 % ) 高
于浙江金华扮 丈叔胶类 。 . 5 6% 一季肤 歹芝。 . 3。 % ) 同一种当归〔 2拜 t肃 产 挥 发油含量 ( 。 . 65 % )
高于 四川 ( 紫 0 . 4 : % 白 0 . 28 % ) 等 。 引种栽培是人为地改变药材产地 及生态环境 , 进行定 向
培育 ,如荡荷 , 山野生变为宝种 , 植株由湿生夏绿性草本变为半木生态型 ,薄 荷油含量 由0 . 17 %
上升到 10 % 。 其它如人参 , 地黄等经过长期栽培驯化 , 形成遗传性状稳定的栽培品种 。
3 中药材 “ 道地 ” 产地的沿革与新种的分化
中药材录佳产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 而是在沿袭的同时 , 处于 变化之中 。 其始终重复着
一个确认一沿袭一变革一发展一肯定的模式 。 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
3
.
1 产地的扩大新产区的发现 :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 , 开始时对药材产地的了解有一定局限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新产区不断被发现 , 新产区的药材可能优于 旧产地者 , 因而最佳产地亦发
生变化 。如地黄 , 《 神农本草经集注 》 云 : “ 生咸 阳 ( 即今陕西咸 阳 ) 黄土地者佳 ” 。唐 《 新
修本草 》 谓 : 从彭城 ( 即今江苏铜 山 ) 干地黄最好 , 明 《 本草品汇精要 协中地黄 ( 道地 ) 项
下记载 : 今怀 庆 ( 即河南必阳一带 ) 者为胜 ,这 以后 ,才一直 以怀地黄道地药材 。
3
.
2 原产地野生环境变化 , 使 品种灭绝 , 而次就于新产区 , 如人参原产山西上党者为 道 地
药材 , 《 水草纲 目 》 记载 : “ _卜党… … 民 以人参为地方害 , 不 复采取 , 今所用皆是 辽参 。
《 植物名实图考 》 曰 : “ 若 以辽东 , 新罗所产者 , 皆不及上党 , 今以辽东 , 吉林 为 贵 , 新
罗次之 。 “ 说明古代 以山西上党所产人参为最佳 , 但由于人们大量采挖及野生 态 环 境 的破
坏 , 而致使灭绝 , 只好以吉林人参为最优 。 其实古人云人参产山西上党不过是 党 参 而 已 。
3
.
3 药材的生态变异及新种分化 : 中药材 , 特别是植物性药材 , 对产地生境的主要适应 对
策就是生态变异 , 这种变异是新种分化的最初形式 , 它可能导致两方面的结果 : 一是 品质退
化 , 一是新优品种的产生 。 当一种药材迁移到一个新的环境或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时 , 首先作
出细胞遗传的 , 形态结构的或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异 , 从居群内变异开始 ,根据纂因流的作用 ,
逐 渐 形 成独特的生态型 , 地方宗及地理宗 , 地理宗之间在地域上呈现连续状态 , 当地理隔
离机制形成后 ,则 一导致新种问世 。 当新种的疗效优于原种时 ,则取代原种 , 戍为新 的优质药材 。
4 植物性药材的地域分布及规律性
同种药材在不同产地则 药 效 迥异 , 而在不同的地域及生态位上 , 又规律性分布着不 同
的药材 。 随着植物区系地理学 , 中药地理学及天然药物地理学的发展及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
研究药用植物区系地 理以至于化学成分地理及疗效地理 已成为 可 能 和 必 要 。 T a k h t aj a n
将世界植物划分为 6个区 8个亚区 34 个地 区和 1 48 个植物省 。 周荣汉等 〔” 〕根据我国气候特点 ,
土壤和植被类型 以及植物 自然分布情况将中国药物植物划分成 8个区 2。个地 区 。 在 各 植 物
区域上 , 药效药性与产地在宏观上是存在联系的 , 日本人 〔` “ 〕分析的 53 味热性药中 , 只 在南
方分布的有 15 种 , 北方分布的有 5种 ,其余集中在中部地 区 , 47 种寒性药中 , 只在南方生长 的
有 3种 , 2种在北方生长 , 其余分布于中部 。 而只在南方生长的 1 8种药材中 , 有 15 种是 热性
药 。 李广骥〔 1 , 〕付中药药性与其地理分布做过统计分析 , 结采表明 : 热 ( 温 ) 性药和平性药
以我国偏南和中部地 区 ( 北卫 2 5一 4。℃ ) ,主要属中国一 日卞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东 、 华中 , 华
西和滇 、 黔 、 桂地区 ) 分布较多 ; 而寒性药则无一定分布规律 。 只在南部地 区生长的 35 种药
材中 , 平性药较多 ( 2 0种 占51 . 1% ) , 南北各地均产的 80 种药材 中寒 (凉 )性药较多 , ( 45 种
占5 6 . 3%。 ) 另据报道 , 新疆河漠地区热性药较多 , 在青藏高原则对寻找 高山不适 , 风 湿性
关节炎等方面的药物有希望〔` “ 〕 。
《 中草药 》 1 99 5年第 26 卷第 6 期 · 3 2 7 ·
5 开展中药材产地研究的意义
5
.
1 通过研究中药材的自然分布及其产地的生态地质历史 , 揭示近缘类群的 J戊分 , 功 效在
水平及垂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 用于指导新药寻找及扩大新药源 ,及药材生产上的合理布局 。
5
.
2 用沿续与变异的思想 , 对历代本草中药材的优 良 .异,种及道地产区进行客观分析 ,依人种
药理学经验及现代植物化学和药理学证据确定优 良品种及最佳产区 , 发展道地药材的生产 。
5
.
3 研究 “ 道地 ” 产区的土壤及生态因子的特征及与药材药效间的关系 , 进而模似生态 系
统进行栽培驯化 , 满足药材生长所需的最佳生态条件 , 创造高产优质药材 。
参 考 文 献
1 黄泰康 .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 1 9 9 。 ( 4 ) : 3 7 沈连生 . 中药材科技 , 19 8 2( l) : 4 91
2 黄泰康 , 等 . 天然药物地理学 , 北京 : 中国医药科 8 夏光成 . 中药材科技 , 19 8 ] 门 ) . ”
技出版社 , 1 9 9 3 . 10 9 周荣汉 , 等 . 中药资源学 .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
3 黄 爽 . 神农 本草经 , 上海 : 中 医右 籍出版社 , 版社 , 1 9 9 3 . 19
1 9 8 2
.
3峨2 10 赵乃才译 . 国外药学一中医中药分册 , 19 7 9 ( 2 .)
4 寇宗爽 . 本草衍义 , 上海 : 商务 印 书 馆 , 1 9 5 7 . 3 2 27
5 王 寿 . 外台秘要 , 北京 : 人民 卫生出 版社 , 1 李广骥 . 全国药用动 、 植物栽培和饲 养 学术会议
1 9 6` . 8 3 6 资料 。 1 9 8 2 . 1 3 1
6 刘文泰 . 本草品汇精要 , 北京 : 人民 卫生出版 社 , 12 罗达尚 . 中戍药研究 , 1 9 8 1 ( 3) : 6
1 9 6 4
·
8 4 ( 20 9 5
一 0 3一 0 2收稿 )
( 上接第 2 9 2页 )
( 5 )
, 12 1 ( 1 1 )
, 22 0 ( 2 7 )
,
2 0 8 ( 10 0 )
,
] 0 7 ( 3 5 )
, 9 1 ( 3 )
。
I R ( 液膜法 ) e nt 一 ` :
3 3 5 0 , 2 9 9 5 一 2 9 0 5 , 2 8 4 0 , 1 6 9 5 , 1 5 8 0 , 1 4 5 0 , 1 2 6 0 , 1 1 5 0 , 7 8 0 , 6 9 0 。
白果醇 ( G b E ) : 白色粉末 , m p 8 1~ s Z oc , C : 。 H 6 0 0 , 计算值: C 8 2 . 0 8 : H 1 4 . 1 5 。 实
测值 : C s Z . o Z , H z 4 . o 6 。 ` 3 C N M R ( C D C 13 ) 右p p m : 7 2 . ] ( C l 。 ) , 3 7 . 6 ( C 。 , 1 : ) ,
3 1
.
9 ( C
3 , : ,
)
, 2 9
.
7 ( C
。 、 . 、 , 、 ; s _
: 。
)
, 2 9
.
3 ( C
4 , : 。
)
, 2 5
.
7 ( C
s , , :
)
, 2 2
.
7 ( C
: ,
: 。
)
, 1 4
.
1 ( C
l , : 。
)
。 ` H N M R ( C D C 13 ) 各p p m : 0 . 5 5 ( 6H , t ) , 2 . 2 6 ( 5 3 H , b r ) ,
3
.
5 5 ( z H
,
m )
。
E IM s m /
z
( % )
: 4 2 4 ( M
+ , o一 ) , 4 0 6 ( 2 1 ) , 2 9 7 ( 5 6 ) , 15 3 ( 5 , ) ,
13 9 ( 6 )
, 1 2 5 ( 12 )
, 1 1 1 ( 2 6 )
,
9 7 ( 6 7 )
, 5 3 ( 1 0 0 )
, 6 9 ( 5 4 )
, 5 5 ( 3 9 )
。
I R e 。 一 ’ :
3 3 0 0 , 3 2 15 , 2 9 5 7 , 2 9 16 , 2 8 4 9 一 1 4 7 1 , 1 13 1一 7 1 9。
致谢 : 冯 大和 同志参加本 研究部分工作 , 光谱由 南京大学现 代分析测试 中心私 江 苏 石 理 化
测试 中心 代测 。
1 全国 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 全国中草药 汇编 .上册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0 75 . 5 0 1
2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 中草药 通讯 , ] 97 2 , 3 ( 4 ),.
1 5
3 宋永芳 . 林产化学与工业 , 1 9 8 6 , 6 ( 3) : 42
4 游松 , 等 . 沈阳药学院学报 , 1 98 8 , 5 ( 3) : 2 16
s 付丰永 , 等 . 化学学报 , 1 9 6 2 , Za ( 1 》 : 5 2
6 T o t s u k a I H
, e t a l
。
C h e m P h a r m B u l l
,
1 9 8 7
, 3 5 ( 7 )
: 3 0 1 6
7 人 d a w a d a r P D , e t a l . F i t o t e r a P i a , 1 9 8 ]
参 考 文 献
5 2 ( 3 )
2 1 2 9
5 B a k e r W
, e t a l
.
J C h e m s o e
, 1 9 6 3
,
1 4 7 7
9 中国科学院土海药物砂 花所七洲 l : 室 编译 . 黄酮体
化合物鉴定手册 . 北京 : 洲学出 )如土 , 1 9 81 . 7 06
1 0 V i e t o i r e C
, e t a l
.
P I昆 n t a M e d , 1 9 8 8 , 5 4
( 3)
:
2 4 5
二1 C a s a l H L , e t a l P l 、 y t o e h e n , 19 7 9 , 1 8 :
1 7 3 8
( : ” 3一 : 2一 川 收稿 )
3 2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