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复方中药提取物相互作用的差示热分析究研初探



全 文 :复方中药提取物相互作用的差示热分析究研初探
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中药制剂研究室 ( 成都 6 100 4 1 ) 何 琴 .
周 晓棠二
侯世 祥 贫英菊
廖工铁
摘要 用古方 “ 生脉散 ” 、 “ 四逆扬 ” 、 “ 参附汤 ” 及其单味药材提取物为样本 , 将单味药材提
取物作为总体组分看待 , 以其差示热分析 ( D T A ) 曲线为固定特征 , 用 D T A曲线峰形 、 峰 位 的
变化以及 “ 三点法 ”规则分析了这 3个古方及其药材提取物相互配伍的 D T A 曲线 , 探讨了用D T A 研
究复方中药提取物相互作用的方法 。
关健饲 中药复方提取物 差示热分析技术 相互作用
差示热分析 (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T h e r m a l A n a l y s i s , 简称 D T A )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 ,
测量试样与参比物间温差随温度而变化的一种热分析技术 , 它通过比较 2种组分混合后的 D
T A 曲线与单一组分 D T A 曲线的异同 , 判断相互作用是否发生 。 目前 D T A 已广泛地应用于
药物制剂 cl , 幻 、 药物分析〔3, 们和石油化工等许多领域 , 并且在药物间以及药物与辅料相互作
用方面的研究中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5 , 6〕。 何平曾用差热 “ 三点法 ” 考查 了水溶性维生素药物
间的相互作用 〔 7〕 。 迄今为止尚未见D T A 在复方中药提取物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报道 。 为探
讨中药复方中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及解释实验中曾发现的类似低共熔现象 , 今采用将单味药
材提取物作一总体组分看待 , 以其D T A 曲线为固定特征 , 用 “ 三点法 ” 规则分析各 D T A 曲
线变化情况 , 对古方生脉散 、 四逆汤 、 参附汤及其单味药材 的相互配伍进行 了D T A 分析 。
1 仪器 、 试药及药材
仪器 : C D R一 1型差动热分析仪 (上海天平仪器厂 ) 。
试药 : 人参三醇 , 人参二醇 、 人参皂贰 R e 、 乌头碱 、 甘草酸 、 五味子醇甲 、 五味子 醇 乙
(以上各对照品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 人参总贰 (吉林省药检所 ) , 人参多糖 ( 自
制 ) 。 a 一 A l : 0 。 (上海天平仪器厂提供 ) 。
药材 : 红参 (吉林 ) , 干姜 (四川 ) , 麦冬 (四川 ) , 炙甘草 (内蒙 ) , 白附片 (四川江油 ) ,
北五味子 (辽宁 ) 。
2 方法
2
.
1 药材提取物制备 : 分别取红参 、 干姜 、 麦冬 、 炙甘草 、 白附片 、 北五味子各单味药 材
尽参附汤 、 四逆汤 、 生脉散各处方量药材 , 加 20 倍量水煎煮 2次 (h2 , 1 . s h ) , 合并煎液 , 离
心 , 浓缩 , 喷雾干燥得到各提取物粉末 , 备用 。
2
.
2 混合样品制备 : 干燥环境中按又 : 5 、 1 : I 、 5 : 1的比例称取 2种组分的提取物并于研钵
内研磨混匀 , 棍合物放置干燥器 内保存供 D T A测定 。
2
.
3 D T A测定: 用 1/ 10 万天平称取样品 3一 s m g , 置于铝增锅 内 , 铺平 , 加盖压 紧 , 在 C
D R一 l型差动热分析仪上测定 , 以 a 一 A I: 0 3为参 比物 , 空气为气氛 , 升温速率为 1 0 “ C / m i n ,
量程为士 1。叩v , 以样品与参比材料的温度差 (△ )t 为纵座标 , 温度为横座标得 D T A 曲线 。
(图中数字为出峰温度 )
.
A d d r . s s
: H o Q i n
,
S c h o o l o f P h a r m a c y
,
W
e s t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C h e n g d u
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 年毕业研究生 , 现在成都市第 三人民医院 ” 妈年本科毕业生
每76
2
.
4结果判定 :根据 “ 三点法 ” 规则〔 7〕 , 结合各 D T A 曲线峰形 、 出峰数目及低 温吸热峰 峰
位 3项指标 , 判定中药提取物间相互作用情况 。
2
.
4
.
1 当 3种配比样品 D T A 曲线呈现相应单一药材提取物峰形的叠加 ,仅峰高随各组分比例
的改变而变化时 , 认为它们之间无相互作用 。
2
.
4
.
2 3种配比样品各 D T A 曲线的出峰数 , 少于或等于 2单味药材出峰数总和时 , 根据其低
温吸热峰峰位进行判定 : a) 当低温吸热峰峰位相同时 , 认为它们之间有较弱相互作用 ; b )当
低温吸热峰峰位存在明显差异时 , 认为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 。
2 4
.
3 3种配 比样品 D T A曲线的出峰数均为零或均多于 2单味药材出峰数总和时 , 则认为两
者之间有较强相互作用 。
3 结果
3
.
1 单味药材提取物及其所含有效成分对照品的 D T A分析 : 分别将甘草 、 红参 、 北 五 味
子 、 白附片的单味药材提取物与其相应含有的有效成分对照品作 D T A对比测定 , 分组比较其
D T A 曲线 , 见图 l一 4 。 可 以看出单味药材提取物的 D T A 曲线并不是药材中各有效成分的单
一 D T A 曲线叠加结果 , 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 因此 , 在用 D T A技术研究中药提取物
时 , 不便以其中所含有效成分 (纯物质 )的 D T A 曲线为标准 , 而宜将单味中药提取物作 为 一
总组分看待 , 将其 D T A 曲线作为该味中药的特征曲线 。 据此原则进行分析 , 才能将 D T A应
用 于中药复方提取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 :
入一了
{一 _ 厂

/ /— -\ 丫 /
一 一、 \ ~ _
:丫:
洲 一卜厂一 c(
甘草及甘草酸的 O A T曲线 图 2 红参及有效成分的O丁A曲线 图 3 北五味子及有效成分 O T A曲线
a 一甘草 b 一甘草酸 a 一红参 b 一人参皂戒 R e 。 一人参多塘 a 一北五味子 b 一五味子醇乞
d
一人参总皂贰 一人参三醇 f 一人参二醇 c 一五味子醇甲
阵|
11ì目
3
.
2 单一药材提取物间的配伍变化
3
.
2
.
1 红 参 一与白附片 , 白附片与干姜配伍 : 其 D T A 曲线见图 5 、 6 , 3种配 比样品与相应单
一药材比较 , 由于各配比样品的出峰数少于或等于相应低温吸热峰峰位 , 因此它们间有相互
作用 。
3
.
2
.
2 甘 草与干姜 , 红参 与五味子 , 五味子与麦冬的配伍 : 其 D T A 曲线见图 7一 9 , 3组配
伍的各配 比样品呈现相应 单一 药材峰的叠加 , 只是其峰高随单一药材提取物配 比的变化而改
变 , 据此可 以认为它们之问无相互作用 。
《中草药》 1 9 9 5年第26 卷第 1 期 5 7 7
. 4 白附片和乌头碱O下A 曲线
a 一乌 斗碱 b 一白附片
圈 5 红 , 及白附片配伍 O T A曲线
a 一白附片 b一红参 c 一红参 一白附片 ` 5 : 1)
d
一红参一 白附片 ( 1: 1、 e 一红参 一白附片 . 1 : 5)

~ 二泣一一了 “
圈 6 白附片与千姜配伍 O T A曲线 圈了 甘草与千共配伍的 O T A曲线 圈 8 红参与五味子配伍 O下 A曲线
a 一 白附片 b 一千姜 c 一白附片 一千姜 ( 5: 1) a 一干姜 b一甘草 -c 甘草 一干姜 ( 5t l , a 红参 b ·五味子 c 一红参 一五味于 ( 5 : 1 )
d
一白附片 一干姜 ( 1 : 1) e 一白附片 一干姜 (1 : 5) d 一甘草 一千姜 ( 1 : 1 , e 一甘草 一干姜 ( 1 : 5) d 一红参 一五味子 l( : l) 。 一红参 一五味
子 ( 1: 5、
3
.
2
.
3 白附片与甘草配 伍 : 3 种配 比样品的 D T A曲线见图 10 , 可见 3 种配 比样品 的 出 峰
数均少于两单味药材 出峰数 的加和 , 并且其低温吸热峰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 , 可 以判定白附
片和 甘草配伍有相互作用 。
3
.
2
.
4 红参与麦冬配伍 : 3 种配比样品的低温峰出峰温度分别为 80 , 90 , 6 ℃ ( 见 图 1 1) ,
差异较大 , 但是由于麦冬的D T A 曲线峰形复杂 , 无法确认是相互作用所致 , 因此 红 参与麦
冬的配伍情况难以根 据 D T A 曲线得出明确的结论 。
3
.
3 生脉散提取物 的 D T A分析 : 未加附加剂进行干燥所得生脉散提取物 在 t 30 ~ 1 80 ℃ 间
呈现多重峰 , 而加入附加剂的生脉散提取物只在 12 0 、 1 30 ℃出锐峰 (见图 12 ) , 这 说 明干 燥

5 7 8
/
`
,
~
7 b
/尸方
/、 l
\ 、 、
、 一 一 - 一 ~冲产一
、一丫
}
_一 _ . _ _ _ _、 。 。了一 它
l
-
- -
- 一 一、 , / J 、 f `
} 粉汀
图 9 五味子与麦冬配伍的 O T A曲线
a 一五味子 b 一麦冬 c 一五味子 一麦冬 (5 , l)
d
一五选子 一麦冬 ( l : 1、 e 一五味子 一麦冬 ( 卜 5)
圈 10
a -
d
·
甘草 白附片与甘革配伍
O T A曲线
b
一白附片附片 一甘草 ( 1 : 玲
e 一附片 一甘草 ( 5 : 1 )
e 一附片一甘草 l( : s)
!
_二j …
图 1 红参与麦冬配伍的 O T A曲线
a 一麦
d
一红
b
一红参
一麦冬 ( 1 : l)
c 一红参 一麦冬 ( 5 : 1 )
e 一红参 · 麦冬 ( 1 : 5)
图 12 生脉散加附加荆前后的 OT A曲经
a 一加预 胶化淀粉 b一未加预胶化淀粉
1冬参
时生脉散中各味药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 而加入附加剂可使其相互作用减弱 。 实 际生 产 中
生脉散喷雾千燥时呈现类似低共熔现象 , 而加入附加剂后喷雾千燥可以得到疏松的粉末 , 这
一现象与它们 D T A 曲线上所表现出的性质是相吻合的 。
4 讨论
4
.
1 应用 D T A技术分析复方中药提取物相互作用时 , 由于是根据单味药材提取物的 D T A
曲线为特征加以判断 , 因此其D T A 曲线必须具备明显 的峰形和峰位 , 即应具有特征 性 。
4

2 3种配 比样品及单味药材提取物 D T A 曲线的出峰数目、 低温峰峰位是重要的判断指标 。
参 考 文 献
1 N
a i 1 S L
, e t a l
.
J P h a r m s
e i
,
1 , 7 6
, 6 5 ( g )
:
6 J a c o b s o n H
, e t a l
.
J P h a r m s
c i
,
2 9 6 9
,
5 5 :
1 3 9 1 6 3 1
2 陆彬 . 药学学 报 , 1 9 5 9 , 2连( 3 ) : 2 1 9 6 L e e K C , e t a l . J P h a r也 S e i , 1 9 7 7 , 2 7 : 5 1 5
a 美国药典 . 第 1 9版 . 7 1 峨 一 何 平 . 药学学报 , 1 9 9 2 , 2 7 ( s ) : 6 1 a
4 梁癸铭 .热分析技术与应用 (药物专辑 ) , l o a 6 ( 2 ) : 2 1 ( 19 9 5一 0 1一 0 5收稿)
《中草药 》 1 9 9 5年第26 卷第1 期 , 5 7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