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国产铁青树科植物的订正与补充报导以及有关该科的分类和区系等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



全 文 :植 物 研 究
B L UL E I TNOFB O TA I NL C A RE S E A C RH
第2卷 , 第4期
V o l
.
2
,
N o
.
4
19 8 2年 1 0 月
o e t 二 1 98 2
国产铁青树科植物的订正与补充报导以及有关
该科的分类和区系等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
林 有 润
A R EV IS 10 N AN D AD D IT旧N O F O L AC AC E A E F ROM
C H !N A AN D A P R !M!T IV E D IS C U SIO N F O R T HE
T AX O N OMY AN D F LO R IS T IC S O F T H E F AM ILY
L 1n 9 Y e o u
一 r u e n n
摘 要
本文除对中国铁青树科植物 咋一订正与补充报导外 , 还对该科起源 、
分类 、 区系等若干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 作者根据该科具多类型的特征 ,
如形态 、 解剖等既有原始性状 , 又有略进 化的特点 , 特别是少数种木质部
导管有梯状穿孔以及古植物抱粉和化石分别出现于晚白奎纪或早第三纪等
资料 , 认为该科可能起源于白奎纪 , 起源中心可能接近于古地中海西部的
南美洲东北部热带古陆地区 , 而亚洲南部热带古陆地区是分化中心之一 ,
同时 作者在研究该 目各科及邻近 目 、科的分类 、 解剖及抱粉形态后提 出: 另
立铁青树 目的主张是合理的 , 该 目可能起源于从木兰 目中已灭绝的原始类 _
群 向蔷薇目进化过程中派生 的一个分枝上衍生出的一个 目 , 在这分枝的早
本文作者的工作单位 : 广东 、 广州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先研所 ( S o u 山 C h泣 a I n s 亡i-
t u t e o f B
o t a n y
,
A e a d e m i a S i
n ie a
,
G u a n g z h
o u , G u a n g d o 。 g )
期还先后分化出山龙眼 目、 卫矛目 、 鼠李目等 , 这几个目均共多类型 、 即
既其有原始性状 、 又具有稍进化的过渡性的特征 , 另外在这分枝的中 、 后
期 , 还衍生 出迸化类型的檀香 目及蛇孤 目 , 此外作者研究 了赤苍藤属分类
及花粉特征 后 , 认为该属仍是铁青树科的花畴 , 不应另立为赤苍藤科 , 但
该属又与铁青树科已知 的三亚科性状有明显区别 , 因此建议在 该 科 下 另
立一新亚科— 赤苍藤亚科 。
月lJ 舀
铁青树利, 0 1: e a c e a e 最早为 D e J u s s i e u S 及 J 。 L i n d l e y 所采 J丁1 ’ “ `
2。 、 ` 3 、 ` 6 , 。 早在 1 8 2 4 一年 M i r b e l 曾定名为 0 1、 : : 、 i , , e a e “ 8 ` 2 0 ’ ` 3 、 4 6 ’ , C . B e 。 -
t h a n ` 将该科 作 为 O r d o O l a c i , , a e 下 lyJ 一 个 族 T r i b u s o l a 。丫 ; : ` ’ 8 , A .
E n g 工e r 整理该科 19 属 (不包括后人分 出的 O川 l ac ea : 所含的属 ) 分别隶
于 1 . 泞c h o e力厂i e a e ; 亚 . A n a c o l o s o a e ; 班 . O l a c e a 。 三族中 ( 18 9谨年 ) 、 “ 2 ’
以后该作者又将这三族改为 1 . £: lo/ 。力八。 : d : a 。 ; 江 . Ol ac o d尸a 口 ; 皿 ·
D 夕“ o l a : o i d e a : (一 A ,; a c o l o s 。 i d : a e ) 三亚科 ( 1 5 9 7年 ) `“ 2 、 4 2 、 4 3’ , I于. S l e 。 -
m e r 于 1 9 3 5年整理该科全世界 23 属 , 按 A . E n g l e r 区分 的三亚科予以分
类描 i上“ 3 , 。 W . S 。 h u l t z e 一 M o t e l 于 1 9 6 4年 屯新整理该科时将 D 夕: 。 l a e o i -
de “ 归在 ` , : 加 : 好 io ` d: a 。 中 ` 42 ’ 。 由 于该科具多类型的特征 , 因 而 一 些
学者曾先后将该科按不同类型 区分为若干小利一 (见长 , ) 但多数学 者 均 归
在铁 一青树科中 。 A · E n g l e r 及许多学者 ` z “ 2艺 、 选 z 、 ` 3 、 4 “ ’ 将该科置 于檀香 目
s a : 耐 。 l : : 中 , J . H 。 t C h i n s o n 则将铁青树科与邻近若干科从植香 1 中分
出 , 另建立铁青树 日 O r d e r O l a e a l o s (不同 于 G . B e n t h a , n 的 C O h o r s
`
Ol :a( aI
: : )
, 并认为这二 目共同起源于卫矛 目 o r d e r C o lc : t二 le : 中 , 另外
该作者还同意 v a n T i e g h e m 将该科赤苍藤属 E尽 , h oT p` : m lB . 另 分 出
单独建立一新科— 赤苍藤科 E yr t入ToP o lac o ac 的主张 ` 4” ’ , 而且还将这科置于卫矛目中 `“ 9) 。 1 9 8 0年李树刚教授发 表 该 科 一 新 属— 蒜 头 果 属M a l a n i a C h u n e t 5 . L e e e x 5 . L e e , 并指出该属应 隶 习: A n a c o l o s o i -
d e a e 中 ` 9 , 。
关于铁青树 目 (或檀香 目 , 包括铁青树 目 ) 的起源 , 不同学者见解不
苦 1 现 包 括
E r y th
r o p a l a e e a e
.
S t
r o m b o s ia e e a e
.
A p t a o d r a e e a e
.
H
e i s t e r ia e e a e
,
C
a t h e d r a e e a e
,
O e t o k n e m a e e a e
,
C h a u n o e h i t o n a e e a e
,
C o u la e e a e
.
S e h o e p f ia e e a e S e o r o d
o e a r p a e e a e
.
T
e t r a s t y l id ia e e a e
.
一 , 有认为直接起源于卫矛目 “` ” ` “ “ ,或毛食目 R。 、 le : 耐 , , 也有认为是 直
接起源于蔷薇 目 R os al 。 : ` “ ` ’ 。 这些见解颇值得商榷 (见本文二 、 1 ( 1 )
与二 、 2 ( i ) ) 。
作者近年来在编写 《 中国植物志》 铁青树科 ( 1 9 7 8年 , 待刊 ) ’` “ , 时 ,
整理了 《 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 》 中的铁青树科分属检索表 ( 1 9 7 9年 )
` 长 “ , ’ ` “ ’ , 发表了青皮木属一新变种— 麻栗坡青皮木 S hc 。。 jP ia jo s二 i: 。 ~
d o 下a v a r · m a l ip o e ” “ i s y · R · L i n g “ 3 , 后 , 也深入地研究 T 国产及其他
国家铁青树目、 科及邻近 目、 科植物标本 、 * “ , , 同时还详细地查阅了有关
植物分类 、 分布 、 解剖 , 抱粉学 , 细胞学 , 植物化学等材料 , 对该科具多
类型的特征的分类 、 起源 、 演化 、 区系及对该 目及科的演化关系等问题作
一初步的研究 , 因此本文在对铁青树科国产属 、 种作一补充们正与报导的
同时 , 也对该 目 (科 ) 分类及区系等若干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
科特征的综述以及国产种类的订正与补充报导
科 特 征 的 综 述
该科全世界约有 26 属 , 已知有 26 2一 2 68 种 `长 4 ’ , 广布于世 界 热 带 地
区 , 南美洲与亚洲热带地区最多 , 非洲的热带地区次之 , 再次为大洋洲 ,
少数种还延伸分布到亚洲的亚热带地区 , 非洲南部地区及北部和地中海地
区 , 中美洲地区以及北美洲南部地区。 分 布我国的属 、 种数虽然较少 , 仅
5 属 , 8种 、 1 变种 , 但是这些种类代表了该科各类型的特点 。 主要分布
在南方省区 , 最北分布到秦岭山脉的南坡 , 包括甘肃 、 陕西 、 河南三省的
南部地区 。
该科主要特征按进化关系分述如下 :
( 1 ) 花小 , 通常两性一少数杂性或为单性花 。( 2 ) 花排成各种类型的无限花序 , 如总状花序 、 圆锥花序 、 伞形 花
序等一各种类型的有限花序 、 如螺旋状的聚伞花序 、 蝎尾状的聚伞花序
娜 2 该科分属检索表中个别字与标点符一号排印有误 , 现 经修正井作重新编 写 ( 见本文
一 、 ( 2 ) ) 。
. 3 作者除参考本所标本外 , 还参考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昆明植物研究 所 、 西
北植物研究所 、 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 、 武汉植物研究所以及江苏省植物研究所 . 广西植物研
究所 , 中山大学生物系 , 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 , 河南新乡师范学院生物系 . 甘肃师范大学植
物研究所等标本室的标本 , 在此谨向上述单位表示谢意 !
哪 4 依据作者统计的新资料 。
或为二歧聚伞花序 。
(3 )
、 花尊小 , 离生一基部合生 或几乎全部合生 , 花尊或花曹筒顶端的裂齿 (6 一 )5 一 4( 一 3) 枚 ; 结实时花尊筒不增大 、 亦不包围果实一今
增大成盘状 、 杯状或碗状承托果实或增大成壶状 、 半包围至全包围果实 。
( 4 )
、 花瓣 ( 6 一 ) 5 一 4 ( 一 3 ) 片 ; 离生一部分花瓣离生 , 另一部分花瓣合生一合生成花冠 , 花瓣或花冠裂片在花蕾时通常镊合状排列 , 稀少为覆瓦状排列 。
( 5 )
、 花盘环状 , 位于子房基部一半包围或几乎全包围子房 。
( 6 )
、 雄蕊为花瓣数的 3 一 2 倍 , 全孕育一部分雄蕊孕育 , 另一部分雄蕊不孕育 , 甚至退化成花瓣状一雄蕊与花冠裂片数 同 , 并 与 其 对生 , 花丝离生一花丝合生成单体雄蕊 , 花药 2 室纵裂或孔裂 。
( 7 )
、 子房上位一半下位 , 心皮 5 一 2 枚 、 5一 2 室一子房下部艺一 2 室 、 _ _丘部 1 室一子房 1 室 ; 前者每室具胚珠 2一 1 枚 ; 后者子房具胚珠 3一 2 枚 ; 通常为倒生胚珠 , 稀少为直生胚珠 。
( 8 )
、 中轴胎座一特立中央胎座或顶生胎座 。( 9 ) 、 胚珠具 2 一 1 层珠被一无珠被 ; lEJ 小 、 胚乳丰富 , !还乳细胞塑一沼生 目型 。
( 10 )
、 核果或坚果 ; 发 育种子 1 枚 。
常绿 、 少数为落叶的乔木 、 灌木或木质藤本 , 稀少 半 灌 木 状 。 单
1汁、 互生 , 羽状脉 , 稀少为掌状脉 ; 无托叶 。 少数种次生木质部的导管有
梯状穿 孔 。 染色体数 X ~ 1 9 , 20 。
科的模式属 : 铁青树属 O l ax L in n .
A
.
E n g l e r 将该科区分为三亚科及作 者又建立一新亚科 (主要论点
见本文二 、 1 (3 ) , 其主要 区别如下 :
I
、 热带青皮木亚科 A n a e o l o s o id e a e (D 夕s o l a e o i d e a e ) : 胚珠倒生 ,
具 2 一 1 层珠被 , 背部有珠脊 , 珠孔向上 , 果实成熟时花尊筒不增大或增
大 。 子房上位 , 5 一 3 室 , 中轴胎座或下部 5一 2 室 、 上部 1 室 , 特立中
央胎座 。 18 属 , 约 12 9种 。
五 、 铁青树亚科 ol a co id o a e : 胚珠倒生 , 无珠被 , 背部有珠脊 , 珠
孔向上 ; 果实成熟时为增大成碗状 、 碟状 、 壶状 、 或钟状的花尊筒所承托
或半包围或几乎全包围 。 子房上位 , 通常下部 5 一 3 室 , 上部 1 室 ; 特立
中央胎座 。 6 属 , 约 85 种 。
班 、 青皮木亚科 S e h o e p f i o id e a e : 胚珠直生 、 但下垂 , 无珠被 、 亦
无珠脊 , 珠孔向下 , 果实成熟时为增大成壶状的花尊筒所包围。 子房半下
位 ( O v a r i o m s e m i 一 i o f e r i u s ) 。 i 属 , 约3 5种。
万 、 赤苍藤亚科 E r y t h r o P a l o id e a e Y . R . L i n g , s t a t . : o v .—E切 t h , o P a l a c e a e v a n T i e g h . : 胚珠倒生 , 无珠被 , 背部有珠脊 , 珠孔 向
上 , 果实成熟时为增大成壶状的花粤筒所包围 。 子房半下 位 。 1 属 , 约
2 一 3 种 。
分布我国的海檀木属 X l’m o ln’ a iL n n . 与蒜头果属隶于第 I 亚科 中 ,
铁青树属 、 青皮木属 、 赤苍藤属分别于第 亚 、 l 、 丁亚科中。
2
。 国 产 属 的 分 属 检 索 表
1
。 子房 ( 5 一 ) 4 一 2 室或基部 3 一 2 室 、 上部 1 室 , 中轴胎座或特立
中央胎座 ; 乔木 、 灌木或为攀援状 , 但无卷须 ; 叶脉羽状 ; 花不排成
二歧聚伞花序。
2
. 雄蕊数为花瓣数的 2 倍 , 全发育 ; 子房 ( 5 一 ) 4 一 2 室或 3一 2
室 、 上部 1 室 ; 中轴胎座或特立 中央胎座 ; 果实成熟时花粤不 增
大 , 亦不包 围果实 。
3
。 子房 4 室 ; 茎枝有枝刺 (约 10 一15 种 ; 我国 1 种 , 产广东海南岛
崖县卜· · · ~ · · · · · · · · · · · · · · · …… 1 、 海檀木属 iX m e n ia lP u m . e x L i n n .
3
。 子房 2 室或下部 2 室 、 上部 1 室 ; 茎枝无枝刺 ( 1 种 , 特产我国 ’
广西 、 云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2 、 蒜头果属 M al a in a C h u n et s 。 L e e e x 5 . L e e
2
。 雄蕊数为花瓣或花冠裂片数的 2 倍或同数 , 前者发育雄蕊仅 ( 5 一 )
4 一 3 枚 , 退化雄蕊 6 一 5 枚 , 后者雄蕊全发育 , 与花冠裂片对
生 , 子房下部 3一 2 室 、 上部 1 室 , 特立中央胎座 ; 果实成熟时基
部或大部为增大的花尊筒所包围 。
4
. 花瓣离生 , 或部分花瓣合生而另一部分花瓣离生 ;发育雄蕊 (5 一 )
4 一 3 枚 , 退化雄蕊 6 一 5 枚 , 果实成熟时基部或大部为增大成
杯状 、 碗状 、 钟状或近于壶状的花尊筒所承托或半包 围 (约 5 5
种 , 我国 2种 , 产广东 、 广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二 ” · · ·…… ” 二” 二 ” 二 ” · … ’. · · …. 3 、 铁青树属 ol a x L i n n 。 ,
4
。 花瓣合生成钟形的花冠 , 发育雄蕊 6 一 4 枚 , 无退化雄蕊 , 果实
成熟时几乎全部为增大成壶状的花粤筒所包围 (约 35 种 , 我国 3
种 、 l变种 , 产秦岭山脉以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青皮木属 S c h o e fP ia S o h r e b .
1
. 子房 1 室 , 顶生 胎座 ; 木质藤本 , 有腋生卷须 , 叶脉基出 3 (一 5 )
脉 ; 花排成二歧聚伞花序 ; 果实成熟时全部为增大成壶状的花尊筒所
包围 (约 2一 3种 ; 我国 1 种 、 , 产西南 、 华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赤苍藤属 E r y ht 『。 p a ! u m B l .
3
。 国产属 、 种的订正与补充报导
i
, 海 擅木属 X im e n i a P l u , n . e x L i n n ·
I
,
l u m
.
i n L i n n

G e n
.
P l
. e d
.
i
,
3 6 1
.
1 7 7 3 ; G e n
.
P l
.
5 0 0
,
1 7 5 4 : D C

P r o d r

1
: 5 3 3
.
1 8 2 4 ; B e n t h

& H o o k

G e n P I

1 :
3 4 6
.
1 8 6 2 ; S e h 以 l t . i n E n g l 。 S y l l 。 P f l a n z e n f a m
.
e d 1 2
,
2 : 6 6
.
1 9 6吐.
模式种 : 海擅木 X i m e n i a a n : 。 ,下: 、 “ , , a 不J i n n .
约 10 一 1 5种 , 分布世界热带地区 。 我国 1 种 , 产广东海南 岛。
海搜木 (海南植物志 ) 西门 木 (海 南 岛 ) 图 1 : 1一 4 ; 图
2 : 1 , 图 3
X i m e n i a a m e r i e a n a L i n n

S p
.
P I
.
2
: 1 1 9 3
.
1 7 5 3 & 1 : 4 9 7

1 7 6 4 ; D C

P r o d r

1
: 5 3 3
.
1 8 2或; 五互a s t . i n H o o k . f . F I . B r i t 。
I n d
.
1
: 5 7 4
.
1 5 7 5 ; M e r r
.
i n P h i l i p
.
J o u r n
.
S e i
.
1
: s u p p l
.
19 0
.
1 9 0 6 & i n E n
.
P h i l i p
.
P I

2 : 1 1 7
.
1 9 2 3 , G a g n e p
.
i n L e e o m t

F 1
.
G己 n . I n d o 一 C h i n ` 1 : 8 1 4 . 1 9 1 1 ; l又i d l。 F l 。 M a l a y P e n . 1 :
4 2 4
.
1 9 2 2 ; S l e u m
.
i n E n g l
.
& P r a n t
.
N a t
.
P f l a n z e n f a m
。 e d

2 , 1 6 ( B ) : 2 3
.
f
.
1 1
.
19 3 5 & i n B l u m e a 2 6 ( 1 ) : 1 6 6

1 9 8 0 , M e r r

& C h u n i n S u n y a t

2 : 2 1 8
.
1 9 3 5 , G r i s e b

F l
.
B r i t
.
W
.
I n d
.
15

3 1 0
.
1 9 6 3 ; B a e k
.
& B a k h
.
f
.
F l
.
J a v a Z
: 6 4
.
1 9 6 5 ; 海南植 物 志
2 : 4 5 6
, 图 5 1 9 . 1 9 6 5 .— X . a c u l e 夕 t a L i n n 。 S p . P I . 2 : 2 1 9 3 . 1 7 5 3& 1 : 4 9 7 。 1 7 6 4 .— X 。 i n e r m i s L i , z n 。 S p 。 P l 。 1 : 4 9 7 。 1 7 6 4 .主产世界热带地区 , 另外中美洲 , 大 、 小安的列斯群岛 , 北美洲南非
洲南部及地中海地区也有。 为良好的材用树种 , 可作植香木的代用品 , 果
可食 ; 种子可榨油。 我国仅见于广东海南岛崖县三亚附近的海边砂地上 ,
不多见亦不成大材 。 模式标本产美国 (佛罗里达 ) 。
一 1 2 一
食士

俨尹嘟磕
毓。,
14
“聆矍
\闰牢
l 3
图 1.铁青树科花果构造图
1一 4 .海植术 : Xim e nia a m e ri o a a n : 1.花 ; 2 .花序 ;3 .子房纵 切 , 示 中轴 胎 座 ;
4
. 果。
5一 6 . 蒜头果 M a la n ia o !e lf e r a : 5 . 花序 ; 6 . 果 。
7一1 . 铁青树 。 ,ax iw g iht an a : 丫 . 花瓣剖开 , 示发育雄蕊与退化雄 蕊 ; .8 雏蕊 ; 乐 子
舟横切而 ; 1 0 . 胚珠 , 示特立 中央胎座 ; 1 1 . 果 , 外面为增大成碗状的花尊 筒所承托 .
1 2一1弓. 华南青皮木 S e h o e pf sa e h in e n s i s : 12 , 花 ; 1 3 . 花冠剖开 , 示堆蕊着生 方 式 ;
14
. 子房纵切 , 示特立中央胎座 ; 1 5 . 花 序 ; 16 . 果 . 外面为增 大成壶状的花馨筒所包围 。
1了一2 0 . 赤苍藤 E , y t h r o p a ,u m s e a n d e n , : 17 . 花 ; 18 . 子房纵切 . 示顶生胎 座 : 19 · 幼
果 ; 2 0 . 果 . 外面为增大成壶状的花曹筒所包围 。 (余汉平绘 )
1 4
2
. 蒜头果属 M al n a i a Ch u。 & 5. L e e eX 5. L e e
Ch u u& 5
.
L e e ex s

L e e
, i n B it l l
.
B o t
.
L a b
.
N o r t h
-
E a s t

F o r e s t

In s t

6 : 6 7

1 9 8 0

模式种 : 蒜头果 M a l a n i a o l e i f e : a C h u n & S · L e e e x 5 . L e e
仅 1 种 , 特产我国广西 (西部) 、 云南 (东部 ) 。
蒜头果 (东北林学院植物研究室汇刊 ) 马兰后 (广西壮名 ) 山桐
果 (广西 ) 图 i : 5 一 6 ; 图 2 , 2 ; 图 3
lN a l a n i a o l e i f e r a C h u n & S

L e e e x s

L e e
, i n B u l l

B o t

L a b

N o r t h

E a s t

F o r e s t

I n s t

6 : 6 7
, 图 1 、 2 。 1 9 8 0 。
产广西西部与云南东部 , 广西分布在 海 拔 30 。一 3 50 米低山地区 , 云
南分布在 海拔 7 0 一 1 2 0 0米 处 ; 多生长在石灰 岩山地混交林内 , 其他母
岩地区的土壤上也见生长 。 模式标本采 自广西大新县 (果 ) , 与云南富宁
月艰以一\日卜石了以丫

1

3
.
5
.
图 2 铁青树科花图式
海檀木 X im e n石a a m e r i e a o a 2 . 蒜头果 M a la n ia o le if e r a ;
铁青树 O la x w ig h t ia n a ; 4 . 华南青皮木 O , a x c hi n e n s is -
赤苍藤 E r yt h r o Pa l um s e a nd e n : .
一 1 5 一
县 ( 花 ) o
为良好的木本油料植物 , 油可作工业原料并可食用 , 但不可多食 。 可
作荒山 、 特别是石灰岩地区山地及 “ 四旁” 绿化的树种 。
3
。 铁青树属 Ol a x L in n .
L i n n
.
G e n
.
P l

2 0

1 7 5 4 , D C

P r o d r

1 : 5 3 1
.
1 5 2凌; B e n t h 。
& H o o k
.
f
.
G e n
.
P I

1 : 3 4 7
.
1 8 6 2 ; S e h u l t

i n E r : 9 1
.
S y l l
.
P f l a n
-
z e l z f a m
. e d
.
1 2 , 2 : 6 6
.
1 9 6 4

模式种 : 斯里兰卡铁青树 O lax 邵川洲 i ` “ iL n n .
约 5 种 , 分布 亚洲 、 非洲与大洋洲的热带地区 , 少数种分布到亚洲热
带地区 。 我国 2 种 , 分广东 、 广西南部地区 。
1
. 花排成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 , 此花序单生或 2 一 4 枚簇生 ; 果宽卵
圆形或近球形 , 直径 1 . 5一 2厘米 , 成熟时下半部或基部埋在增大成浅
杯状或碗状的花尊筒中 (广东海南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铁青树 O
花排成疏散的圆锥花序 ; 果长椭圆状倒 卵形或长圆形 ,
w 1g h t i a n a
长 2 。 8一 3 . 8厘
米 , 直径 1 。 3一 2厘米 , 成熟时大部埋在增大成钟状的花粤筒内 (广西
及广东海南岛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t · · · · · · · 、 · · · · · · · · ·…… 2 、 疏花铁青树 0 . a us t r 。 一 s i n e ns i s
1
. 铁青树 (植物分类学报 ) 青骨藤 (海南岛 ) 图 1 : 7 一 n ;
图 2 : 8 ; 图 3
0 Ia x w i g h t i a n a W
a l l
.
( C a t
.
6 7 7 9
.
1 8 3 2 , : 2 0 : n
. il u (1
.
)
W 19 }
I t & A r n
.
P r o d r
.
1
: 8 9
.
1 8 3 d ; M a s t
.
i n 工王o o k . f . F I .
B r i t
,
I n d
.
1 ; 5 7 5 1 8 7 5 ; G a g l z e p
.
i n L e e o rn t
.
F I G 亡n I f ; d o 一 C lz i n 乙
1 : 8 12
.
19 1 1 ; C h u n & H
o w , 植物分类学报 7 : 6 1 . 1 9 5 8 ; 海南植物
志 2 : 4 5 5 , 图 5 1 5 . 2 9 6 5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 : 5 3 0 , 图 1 0 6 0 . 2 9 7 2 .
— 0 . 之 e夕l a 儿 i c a s e n s u W a l l . C a t . 6 7 7 7 B . 1 8 3 0 , n o n L i n n . — 0 .
i胡否: c a z a a u e t . n o n R o x b . ; M e r r . i n L i n g n . S e i . J o u r i i , 5 : 了0 .
1 9 2 7 ; S l e u 皿 . i n B l u nr e a 2 6 ( 1 ) : 1 5 6 . 19 8 0 . P . P .
产广东海南岛 ; 生于低海拔疏林或密林中 。 斯里兰卡 、 马来西亚 , 印
度也有 。 模式标本产印度 (西部 ) 。
2
. 疏花铁青树 (植物分类学报 ) 勃滕子 (广西 )
一 1 6 —
夕一 _ ~二、
刁公闷 .叻以。
.
5乞口口月
( l )
一`u川盔噢姆田推水联喃禽淞豁分区轰
峨弓
.口月闷 xO J咚幕胆举
,
n口ō闷.田
崖`a住又噢测祷绮

卜 、 ! ’ (一 一 夯夕夕万丁二一娜J 汀 }`日、 、 ` “ 了、 丈恻
!滚 L 一二一习:
、 ~ 4
,
\ J不』六_ _ _ _{, 一 ’州火 !一叠、、— 一 .一 J、班卜又\!、 _ _ )一 一 , 妇卜一飞改当书一一二丫声 一
/
~一 ~ ,~ ~ ~泛一{与悬 `蒸凑慧袋毅函 ·自舀
l 7
0l x a a u st r o
一 s in n e s i s Y
.
R
.
L in g
, n o m
. n o v .— O l a x l a x : f l o T a
M e r r
. e x L i
, i n J o u r n
.
A r n

A r b
.
26 : 6 0
.
1 9 4 5 ; C h u n e t l硬o w ,
植物分类学报 7 : 6 2 . 1 9 5 8 ; 海南植物志 2 : 4 5 5 . 1 9 6 5 , n o n R i d l . ,
1 9 2 1 , — 0 . im乡: i c a t a a u e t . n o n R O X b . ; M e r r . & C h u n , i n
S u n y a t s
,
2 : 5
·
1 9 3 4 , S l e u m
·
i n B l u m e a 2 6 ( 1 ) : 15 6
·
1 9 8 0
·
p
.
p
.
产广西及广东海南岛 ; 生于海拔 3 50 一 1 , 6 0 米丘陵地区的沟谷 、 密林
或疏林及灌丛中。 模式标本采 自广西上思县十万大 山。
果熟时味可食。
原 E . D . M er r il l 定名并由李惠林 H . L . L i 代发表的 0 1眯 l ax i -
f l
o ; a M e r r
. e x L i ( i n J o r u n
·
A r n
·
A r b
.
2 6
: 6 0
.
1 0 4 5
.
)
, 因 I王,
N
.
R i d l e y 已报导有 0 . Ia x i f l o : a R i d l . ( i n K e w B u l l . 2 4 2 . 29 2一) 。
根据 《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 规定 , 后发表的 0 . l a石 lj o阳 M e r r . e x 工寻 i 名
称应予以废弃 , 因而作者将原产广西与广东海南岛的 0 . l o ix 刀。 , “ M e r r .
e x L i 改 用 新名为 o . au “ 勿 一 is 二邢行 Y . R . I一 in g 。 另 H . lS e ur cn f 将
原 0 . 树 i g h t i a : a W a l l . e x W i : h t & A : : 、 . 不:一 〔) . l a x z厂l 。一 : “ M e r r . c x
iL ( 一 o
.
au “ oT 一 、扭“ “ 抓: ( Y . R . iL n沙 均归人在 0 . 1?: 乡而闷勿 R o x b .
( 10 B l u m e a 2 6 ( 1 ) : 1 5 6一 1 5 7 。 1 9 8 0 ) 中 , 这是不当的 , 0 . 艺。 2乙, 一 Z e a ,。
R o xb
. 与上述二种有明显区别 , 该种花排成总状花序 , 此花序单生叶 )feJ ,
稀少数枚簇生 , 果卵圆形或近球形 , 直径 1 . 2一 1 . 5 厘米 , 成交灿寸儿乎全
埋于增大成壶状的花粤筒 中。 此 外 李 惠 林 先 生 还 记 载 我 国 台 湾 有
o

i m占r i c a t a R o X b 。 ( F I。 T a i w a n 6 : 3 4 . 1 0 7 9 ) , 作 者 末 见到该标
本 。
5
. 青 皮 木 属 S e h o e P f i a S e l , r e b .
S e h r e b

G e n

1 2 9

1 7 8 9 , B e n t h
.
& H o o k
.
f

G e n
.
P l
.
1
: 3 4 8

1 8 6 2 , S e h u l t

i n E n g l

S y l l
.
P f l a n z e n f a m
. e d
.
1 2 , 2
: 6 6
.
1 9 6 4

— S c人e e P f i o P s i s M i e r s , i n J o u r n 。 L i n n . S o e . 1 7 , 7 5 . 1 8 7 8 .模式种 : 秘鲁青皮木 S动 oe p万a s `加。 l) 。 : 1 G m e ` * 5 ,
约 40 种 , 产世界热带或亚热带地 区。 我国 3 种 、 1 变种 , 产秦岭山脉
朴 5 该属隶于 S e e t 。 S e h o e p f i a 组中、 此组我国不产 。
崎 许多学者常将本属花序 误认为总状花序或穗状花序 . 据作者观察应是蝎 尾 状聚伞
花序或螺旋状聚伞花序 。
1 8
以南地区 。( 见图 4 )
1
。 花有短梗 , 排成蝎尾状聚伞花序 ( C rJ m a s 。 o r p o i d e a ) ` * “ , , 花 序基
部有苞片 ; 花基部的小苞片小 、 杯状 , 先端 3 深裂 , 果近球形 , 叶草
质或薄革 质 , 常绿性 (组 i 、 香 芙 木 组 S e e t . 2 . A l l o s e 卜o e p f i a
S l e u m
.
) (云南南部 、 西南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香芙木 5 . f r a g r a n s
1
. 花无梗 , 排成螺旋状聚伞花序 ( C y m a h e l i e o id e a ) 或 2 一 3 (一 4 )
朵集生成近于头状花序式的螺旋状聚伞花序 ; 花序与花基部无苞片及
小苞片 ; 果椭圆形 、 长 圆形或长卵形 , 叶纸质 、 稀为厚纸质 , 落叶性
(组 2 、 青皮木组 S e e t . 2 . S e h o e P f i o P s i s ( M i e r s ) E n g l . e x E n g l 。
& P r a n t

)
2
. 叶卵形或长卵形 ; 花 ( 2 一 ) 3一 9 朵排成螺旋状的聚伞花序 , 花
冠钟形 , 柱头通常伸出花冠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二 “ · “ …… ” …… 2 、 青皮木 5 . 」as m ion d or a
3
. 叶厚纸质 ; 果大 , 长 1 . 6一 2厘米 , 直径 13 一 15 毫米 , 大乔木 (云
南 、 广西 )
Z a
. 大果青皮 木 (变种 ) 5 . j a s m i n o d o r a v a r . m a l i p o e n e s i s
3
. 叶纸质 ; 果小 , 长 1 一 1 . 2厘米 , 直径 5一 8 毫米 ; 灌木 (秦岭
以南各省区 )
一 Z b . 青 皮 木 (原变种 ) 5 . j a s m i n o d o r a v a r . j a s m i n o d o r a
2
. 叶长椭圆形 、 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 ; 花 2一 3 (一 4 ) 朵集生或排
成近于头状花序式的螺旋状聚伞花序 , 有时单生 ; 花冠管状 , 柱头
通常不伸出或略伸出花冠管外 (西南 、 华南 、 东南各省区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3 . 华南青皮木 5 . c h i n e n is s
1 6 2

17 :
组 1 . 香芙木组 S e e t . A l l o s c h o e Pf i a S l e u m . i n B l u m e a 2 6 ( 1) :
1 9 8 0
。 — S c h o e P f艺o P: 15 M i e r s , i n J o u r n 。 L i n n . S o e . B o t 。
7 5

1 8 7 8 , P
·
p
· — S c h o e P f i a ,
N a t

P f l a n z e n f a m

s e e t
. 刀 u s c h o e P f i a E n g l . i n
_
E n g l
.
& P r a n t
.
1 4 6

组的模式种 : 香芙木 S ` ho o fP l’a 厂aT gr an “
1
. 香芙木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1 , 1 :
W
a l l

1 8 9 7

R o x b

S e h o e P f i a
D C
.
P r o d r
·
f r a g r a n s W
a l l
.
i n R o x b
.
F I

I n d

2 : 1 8 8
.
1 8 2 4 ,
4 : 3 2 0

1 8 3 0 , M a s t

i n H o o k

f

F I

B r i t

I n d

— 1 9 —
5 1 8

1 87 5 ,
S a r g e n t
,
e x e l

G r i f f i t h
:,
ō合2P 1 . W i l s o n
.
N a t
.
P f a n z e n f a m
·
2 6 ( 1 ) : 1 6 2

1 9 8 0 ;
g n e P

i n L e e o m t

e d

M e r r
t

6 2 9

( e o l l

i n B h o t a n ) , S e h n e i d

i n
3 2 2
.
1 9 1 7 ; S l e u m
.
i n E n g l
.
& P r a n t
.
1 6 ( B ) : 3 1
,
f

i s A一 C . 1 9 3 5 & i n B l u m e a
1 n
F 1
.
G 亡n
R e i n w a r d t i a l : 4 7 0
,
f

1

1 9 7 1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
E n
.
F I
.
P I
.
N e p a l
,
2
J 8 6一 9 2 9 。 n o m . n u d 。 )
: 8 6

e X
H o o k

f
.
F I

B : i t

I n d

1
J o u r n

A r b

A r b

1 9 : 2 6

1 9 3 8 , G a
-
.
I n d o

C h i n 己 s u P p l . 7 4 0 . 1 9 4 8 ; S t e e n ·
1 9 5 2 ; H a r a
,
F I
.
E a s t
.
H i扭 a l . 2 : 2 1 .
5 2 9 , 图 1 0 5 5 . 1 9 7 2 ; H a r a & w i l l i a m s ,
1 9 7 9
。 — S 。 a c u 浓 i , za ta W a l l 。 ( C a t .
D C

P r o d r

4
: 3 2 0

1 8 3 0 ; M a s t

i n
: 2 7 2
.
1 8 7 5 ; G a g n e P

i n L e e o m t
.
F I
.
G 亡 n . I n d o 一 C il i n 亡 s u p p l . 7 3 9 , f . 8 7 , 1一4 . 1 9 4 8 . — 5 . 夕: i f厂12人i -a 丸 a V a l e t C r i t . o v e r z 。 0 1a e i n . 1 2 8 . 1 8 8 6 。 — S 。 nI i e 了 5 11 P i c r r c ,
F 1
.
F o r
.
C o e h i n e h
.
p l
.
2 6 5

B
.
1 8 9 2 ; G a g n e P
.
i x l L e e o m t
.
F l
.
G e n
.
I n d o

C h i n 德 1 : 8 2 0 。 f . 9 3 , 5一 7 . 1 9 1 1 & s u p p l . 7 4 0 . 1 9 4 8 .
— 万e人o e P f i o P s i s a c u m i n a ta M i e r s , i n J o u r n . L i n n . S o e . B o t . 1 7:
7 7 , p [
.
2
.
1 8 7 8
. — S c入o e P f i o P s i s f : a g : a : : M i e r s . 1 . e . 1 7 : 7 6 .
1 8 7 8

产云南南部 、 西南部 , 生于海拔 8 5。一 2 1 0 0米的密林 、 疏林 或 灌丛
中 。 印度 , 尼泊尔 , 不丹 , 锡金 , 孟加拉 , 缅甸 , 泰国 , 越南 , 老挝 ,
柬埔寨 , 印度尼西亚等都有。 模式标本产尼拍尔 。
根入药 , 治骨折 ; 种子榨油供工业用 。
组 2 . 青皮木组 S e e t . S e h o e P f i o P s i s ( M i e r s ) E n g l . i n E n g l .
& P r a n t

N a t

P f l a n z e n f a m
. e d

1
,
1 : 1 4 6

1 8 9 7
。 一一 S c l/ 。 己夕-
f i o P s i : M i e r s
, i n J o u r n
.
L i
, , n . S o e
.
B o t
.
17
: 7 5
.
1 8 7 8
.
p
.
p
.
组的模式种 : 青皮木 S o lo eP 厂l’a 乒as 川 i切 d 。 : ; iS e b . & Z o C c .
2
. 青皮木 (中国树木分类学 )
S e h o e P f i a j a
s m i n o d o r a S i e b
.
& Z u e e
.
i n A b h
.
A k a d
.
W
二 5 5 一
M往e n e h . 4 ( 3 ) : 1 3 5 。 1 8 4 6 ; F o r b . & H e m s l . i n J o u r n . L i n n . S o e .
B o t
.
2 3 : 1 1 4
.
1 8 8 6 ; S e h n e i d
.
i n S a r g e n t
,
P l
.
W i l
s o n 。 3 : 3 2 1
.
1 9 1 7 ; C h u n

i n S u n y a t s

1 : 2 2 7
.
1 9 3 4 , H a n d一 M a z z . S y m b .
S i n
.
7 : 1 5 7 1
.
1 9 3 6 ; 陈嵘 , 中国树木分类学 2 5 1 2 9 3 7 , O h w i , F l ,
J a p
.
3 9 5
.
1 9 6 5 , L a u e n e r
, 11 1 N o t
.
B o t

G a r d

E d i n b

2 7 : 2 7 2
.
1 9 6 7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 : 5 2 9 , 图 1 0 5 7 . 1 9 7 2 , H . L . L i & a l 二
20
T.’ 1 . Ta i w a n 6 :3 4 .1 7 9。 , S l e u m 。 i n B l u m e a 2 6 ( 1) : 1 6 1 . 1 9 8 0 .
e x e l
. s y n
.
s
。 e h i n e n s i s S l e u m
. , n o n G a r d n
.
& C h a m p— S 乙 h o e -
P f i
o P s i s j a s m i n e d o l a M i e r s
,
i n J o u r n

L i n n

S o c

B o t

17 : 7 7
.
1 5 7 8
。 — V a c e i n i“ m c a 湘 l e ; i` i L 亡v l 。 & v a n 。 i n F e d d e , R e P e r t -
S P
.
N o v

9 : 4 4 7
.
1 9王1 , L亡v l 。 F I。 K o u丁一 T e h ` o u 1 5 4 。 1 9 1 4 。
2。 . 麻栗坡 , 皮木 (变种 )( 植物分类学报 ) 大果青皮木
S

ja s m i n o d o r a S i
e b

& Z u e e
。 v a r . m a l i P o e n s i s Y

R
.
L i
n g -
植物分类学报 , 19 ( 3 ) : 9 8 8 , 图 1 . 1 9 8 0 -
产云南麻栗坡及广西上思 (十万大山 ) 和凌云 (青龙山 ) , 生于低山
山坡 、 林缘等地。 模式标本采自云南麻栗坡 。
Z b
. 青皮木 (原变种 )
5
.
j a
s m i n o d o r a S i e b
.
& Z u e e
. v a r .
j a
s m i n o d o r a
产秦岭山脉南坡以南各省区 , 甘肃 、 陕西 、 河南三省南部为新分布记
录 (甘肃 、 文县 , 彭泽祥或。 4 0 , 路旁山坡 , 1 1 0 米 , 同地 , 文县队 , 无
号 , 1 9 5 9 . 7 。 2 。 采 , 阴沟林中 , 陕西 : 洋县 , 傅坤俊 5 2 5 0 , 海拔 1 1 0 0
米 , 汉中 F e n ez l , 6 3 2 , 河南 : 鸡公山 , 鸡公山队 , 无号 ) , 多分布在
50 。一 1 0 0 0米地区 , 西部各省分布到 1 3 0 0一 26 0 米 , 多生长在密林或疏林
中的山谷 、 沟边 、 山坡 、 路旁等地 。 日本也有 。 模式标本产日本。
3
. 华南青皮木 (海南植物志 ) 红旦木 (广西 ) , 管花青皮木 (中国
高等植物图鉴 ) , 碎骨仔树 (广东 ) 图 1 : 1 2一 16 , 图 2 , 4 ; 图 4
S e h o e p f i a e h i n e n s i , G a r d n
.
& C h a m p
.
i n J o u r n
.
B o t
.
K e w
M i: e
.
1 : 3 0 8
.
1名4 8 , B e n t h 。 F I . H o n g k 。 5 2 。 1 5 6 1 , F o r b . &
H e m s l
.
i n J o u r n
.
L i n n
.
S o e
.
B o t
.
2 3 : 1 1 4
.
1 8 8右, V a n T i e g h 。 i n
B u l l
.
S o e
.
B o t
.
F r
,
4 3 : 5 5 1

1 5 9 6 , D u n n & T u t e h
.
F I

K w a n g t

& H o n g k
.
5 5
.
1 9 12 , 入丁e r r 。 & M e t e . i n L i n g n . S e i 。 J o u r n 。 1 6 :
1 9 0
.
1 9 3 7 ; 海南植物志 2 : 4 56 , 图 5 2 0 . 1 9 5 5;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 :
5 3 0 ; 图 1 0 5 9 . 1 9 7 2 ; S l e u m . i n B l u m e a 26 ( 1 ) , 1 6 2 . 1 0 8 0 . i n e l . s 。
ia s 。 : i n o d o T a s l e u m
.
p

p
.
( s y n
.
s
。 c入i n e n : f s S l e u m . , n o n G a r d n 。
& C h a m p
.
)
. — S c入o e P f i o P、 15 。入, i左 e : : 15 M i e r s , i n J o u r n 。 L i n n ,
S o e
.
B o t

17 : 7 5
.
1 8 7 8

产四川 (西南部 ) 、 云南 、 贵州 、 广西 、 广东 、 湖南 (南部 ) 、 江
西 、 福建 、 台湾 ; 西部省区可分布到海拔 1 , 7 0 米地区 , 其他省区分布在
低海拔地区 , 多生长在林区山谷 、 溪边的密林或疏林中。 模式标本采 自香
港 。
瞥 ;…圣 一气 一谁 氢蒙 墓幸 寥奉鑫 百一 i一 {! 霜…女 :`一2
弄H
·
l S e u m e r( i
nB l u m e a2 6 ( 1 ): 62 1
·
80 1 9 )认为本种仅 见 于 香
港 , 而将广东 (包括海南 ) 及贵州产的种都归在青皮 木 5 . l’a s m i cn do 二
中 , 这是不当的 , 本种在 我国华南 、 西南及东南省区的南部地区都有 。


5
· 赤苍藤属 E r y t h r o P a l u m B I .
B 1
.
B i j d r

9 2 1
.
1 8 2 6 ; V a n T i e g h

i n B u l l

S o e

B o t

F r

44 :
1 2 5
.
2 8 9 7
.
p r o f a m
.
; B e n t il

& H o o k
.
f

G e n

P I
.
1 : 3 ` 7 。 1 8 6 2 r
S e h u l t
.
i n E n g l
.
S y l l

P f l a n z e n f a m
. e d

1 2 , 2 : 6 6

1 9 6 4
. -一 -
E ;夕rh r o P a l l a H a s s k 。 C a t . H o r t 。 B o t 。 A l t . 1 9 1 。 1 5 4理 .— D a c r万l i u滋
G r i f f
. ,
P r o e

L i n n

S o e
.
2 : 2 5 2

1 8 5 3
。— M a c k a y a A r n 。 , J a r d ,
M a g 2 0 0 1

B o t
.
2 : 5 5 0

1 8 3 8

模式种 : 赤苍藤 E r万rh: o P a l: m : e a n d e n : B I .
约 2 一 3 种 , 分布亚洲南部 , 东南部热带或亚热带南部地区 。 我国 1
种 , 产西南与华南省区 。
1
. 赤苍藤 (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 ) 牛耳藤 、 萎藤 (海南) 侧觅
(广西 ) 、 细绿藤 (云南 ) 图 1 , 1 7一 2 0 , 图 2 : 5 , 图 4
E r y t h r o p a l u m s e a n d e n s B I
.
B i j d r
.
9 2 2
.
2 5 2 6 ; M a s t
.
i n H o o k
,
f

F 1
.
B r i t
.
I d d
.
1 : 5 7 8
.
1 8 7 5 , G a g n e p
.
i n L e e o m t

F I
.
G色n ,
I n d o

C h i n 色 1 : 8 2 2 , f . 9 6 . 19 1 1 & s u p p l . 7遵1。 1 9 4 8 ; R i d l 。 F l o .
M a l a 了 P e n . 1 : 4 3 6 。 1 9 2 2 , M e r r . i n L i n g n 。 S e i 。 J o u r n 。 5 : 7 0 ,
1 9 2 7 ; H u
,
i n B u l l
.
F a n M e m
.
I n s t
.
B i o l

1 ( 2 ) : 15
.
1 9 2 9 , C h u n
,
i n S u n y a t s
.
4 : 2 3 0
.
1 9 4 0 ; 海南植物志 2 : 4 5 7 , 图 5 2 1 . 1 9 6 5 , B a e k一
& B
a k h
.
f
.
F l

J a v a Z : 6 5
.
1 9 6 5 ; S t e e n

i n B l u m e a 15 : 1 5 3

1 9 6 7 ; S l e u m
.
i n B l u m e a 2 6 ( 1 ) ` 1 5 1 . 19 8 0 . — E . 夕 ar n d i f o l i u m -E Im . L e a f l . P h i l ip . B o t . 8 : 2 7 5 5 . 1 9 1 5 .— E . P o P u l i f o l i u m M a s t ,
i n H o o k
.
f
.
F I
.
B r i t
.
I n d

1 : 5 7 8
.
1 8 7 5
. — E . 夕a g u m M a s t . 1·e . 1 : 5 7 8 . 15 7 5 .— D a c t万l i u m 夕a 夕u沉 G i r f f . , P r o e , L i n n 。 S o e 。 2 :
2 5 2
.
1 8 5 3
。 — M a c k a万a P o l u l f f o l i a A r n . , J a r d 。 入l a g . 2 0 0 1。 B o t .
2 : 5 5 0

1 8 3 8

产云南 、 贵州 (南部 ) 、 广西 、广东 (中部至海南岛 ) ; 西部省区分布到
海拔 1 , 0 0 一 1 j 0 米地区 , 其它省区分布在低海拔地区 , 生长在密林或疏
林中的溪边 、 山谷 、 林缘 、 灌丛等地 。 印度 , 尼泊尔 , 缅甸 , 越南 , 老挝 ,
2 3
马来西亚 , 印度 尼西亚 , 菲律宾等也有。 模式标本产印度尼西亚 (爪哇西
部 ) 。嫩叶可作蔬菜。 茎人药 , 利尿 , 治黄胆 , 也治风湿骨痛 ; 根煮肉或浸
酒服 , 同时捣烂叶敷患处可治水肿 。 根 、 茎还可提取烤胶 。
二 、 有关铁青树科的分类及区系等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
1
. 植 物 分 类 方 面 的 问 题
( 1 ) J
.
H吐 c ih s 。 。 曾将铁青树科以及其邻近略具原始性状的若干
科 ` 2 , ,从檀香 目中分 出 , 另立为铁青树 目 O r d e r o l a c a l e s ( o r d o 0 1、 。卜
二 ea o B e n ht a m p

p
.
) “ ” , , 作者同意这一观点 , 因该 目通常为自养植物 ,
双被花 , 子房上位或半下位 , 而檀香 目为半寄生或寄生植物 , 而且花部迸
化 , 通常为单被花 , 两侧对称 , 雄蕊少数 , 子房下位等区别 。 另外铁青树
科还是铁青树目中保留较多原始性状的科 , 如花部构造中雄蕊 、 心皮 、 胚
珠均较该 目其他科的数量多 , 而且少数种类的木质部具梯状穿 孔的导管 ,
说明铁青树科是铁青树目中现存最原始的一个科。
关于铁青树目 (科 ) 的起源问题 , 有的学者认为铁青树目 (或指拉香
目 , 包括铁青树目 ) 是直接起源于卫矛即 “ 9 ` “ 3 ,或认为直接起 源 于 蔷 微
目 ` “ ` ’ 或毛食目 ’ ”“ ’ , 上述各学者的见解颇值得商榷 。 作者认为这些学者提
出的演化关系只考虑到花部构造的一般特点 , 缺乏其他材料依据 , 特别是
缺乏古植物学材料依据 , 因此颇见欠缺。
铁青科的古植物抱粉最早见于晚白噩纪或略早些的地层里 , 而化石较
多的见于第三纪的早期佑 5 ,与铁青树科关系密切的古植物三沟花粉最早见
于白至纪的早期 , 然而蔷薇目的古植物抱粉及化石却较多地出现于早第三
纪 , 极少见于晚白奎 纪 (6, 7 、 ` ’ , 虽然蔷薇目现存的原始类群如虎 耳 草 科
S o xt’ 介 a g o ce ae 及蔷薇科 R os 。 。。 ae 中原始种类的花部构造均较铁青树科原
始 , 如雄蕊多数 , 心皮离生或半离生 、 半合生 ( 见扯根菜属 p 。 : 动。。 二 , 岩自
菜属 B 君切 e n i a , 绣线菊属 S P i r a e a , 珍珠梅属 5 0汤 a ; i a 凤箱果属 P h夕s o c a r p u s
等 ) , 但是这些属均为草本或小灌木 , 而且 多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或北亚
热带地区或南亚热带的高山地区 , 另外这两 目间的抱粉特征既不接近 、也无
过渡与演化的征 象 “ 、 ’ “ , `* 7 , , 因此从蔷薇目直接演化为铁青树目的可能性
不大 , 卫矛 目虽然也是主产热带地区 , 花也具花盘 , 但花的构造却比铁青
树目进化 , 胚珠着生方式亦异 , 抱粉特征也不接近 , 而且也无进化的趋势
一 2 4 一
, ` 、 , 6 ’ ; 毛蓑 目是 原始的离生多心皮类的植物之一 , 但是该 目主产温带 地
区 , 而且是草本类群 , 花果构造及抱粉特征与铁青树目差异 也 大 “ 、 `“ ’ ,
因而直接进化的可能性也较小 。
作者纵观铁青树 目 (科 ) 花 、 果构造 , 木材解剖特征及现代花粉与古
植物抱粉特征 , 认为铁青树目的祖先类型可能是从离生多心皮类中的原始
木本种类 、 即木兰 目 M “ gn “ il al ` “ 中原始但已灭绝的种 , 在白里纪时分化
出蔷薇 目祖先种的演化路线上派生的一个分枝 , 在这分枝上分化出一个目
(图 5 ) , 在这分枝的早期 , 即在晚白至纪末或早第三纪时还先后分化 、
图 5 . 铁青树目 ol ac 目es 与邻近目境化关系示意图 :
M a g一一木兰 目 M a g n o tla 卜 s , R o :一一蔷薇 目 R o s a ! e , , Th e— 山茶目 T he a le : ,0 la 一一铁青树目 o la e a le : , C e l一一卫矛目 C e l a s t r a le : , Rh a一一鼠李目 Rha m n a le s ,
p r o 一一山龙眼目 P r o t e a le s , Sa n一一檀香目 aS n t a la le s ; B a l一一蛇范目 B a纽 o p加 ar 冲e s :
S a P一一无患子目 sa Pjo d a l e s , Ao a一一漆树目 Ao a e a rd i a le : , Le g一一豆 目 eL g u m io a l . : 。
一 2 5 一
衍生 出卫矛 目、 山龙眼目 p r ot e al e s及鼠李 目 R ha川。 al君 s( 图 5 )等 , 这
些 目与铁青树 目在花 、 果形态上有平行发展的趋势 , 而且目下各科均具有
从原始向稍进化方向演化的多类型与过渡性的特征 , 古植物抱粉也在相近
的地质年代里出现 ` , 、 峨 、 “ 、 7 , 。 另外还从铁青树科原始的祖先类 群 中进 一
步分化出更进化 、 甚至是简化类型的 目— 檀香 目及蛇孤 目 B al 。 : oP lo} aT -
le s 等 (图 5 ) , 后者是半寄生或寄生性的目 , 而且子房下位 , 胚珠少数 ,
并出现单被花及单性花的性状 。 除此以外在分化出铁青树目这一分枝的同
时 , 还平行分化出另外的一分枝 , 后者有无患子目 S aP i : d al 。 : 及 其 他 的
目 (图 5 ) 等 , 而无患子 目与铁青树 目似有平行发展的趋势 , 如 该日 i青风
藤科 s砧 iac 己 ae 花也具花盘 , 雄蕊与花瓣对生 , 古植物抱粉所出现的年 代
也与铁青树目相 近 “ 、 5 、 了 , 。
另外从现代花粉形态研究说明 : 铁青树科花粉多为三沟粉或为三拟孔
沟粉 , 花粉也具多类型的特征 , 但是其中青皮木亚 科 的 花 粉 与 植 香 科
S an at la ce ae 的花粉接近 ,铁青树亚科的花粉却与山龙眼科 尸 oT le ac 二 : 的花
粉接近 “ “ ’ ` 长了 , , 而赤苍藤亚科的花粉近球形 , 外壁层次模糊 、 ’ 6 ’ , 这与 桑寄
生科 L oT an t丙a ` 。 a : 的花粉也接近 , 这些特征与近来古植物学者所提出的见
解 , 认为在白里纪及第三纪早期地层中占优势的古植物鹰粉 (班: 。 21、 夕。 l -
le : i t。 : ) 与铁青树科植物的亲缘关系比较密 切 , 可能从等极形鹰粉 中的一
部分发育为桑寄生科 , 而从异极或亚等极形鹰粉中的一部分发育为杭香科
`」 、 “ “ ’ 的见解颇为一致 。 这些是现代花粉形态学与古植物袍粉研究资 料 对
于铁青树 目 (科 ) 与邻近的 目 (科 ) 亲缘关系所提供的重要佐证材科 。
( 2 )我国特有的蒜头果属的发现为该科分类 、 演化等方而增添 J户新的
科学内容 , 该属与海 檀木属存在许多共同的特点 , 如花瓣离生 ; 雄蕊数为
花瓣数的 2 倍 , 果实成熟时花粤筒不增大 , 亦不包围果实 ; 花粉均为扁球
形 , 三沟 , 极面观三角形 ; 木材解剖的共同点是 : 管胞散生 , 木薄壁细胞
少 , 木射线异形 、 二列 , 木纤维二 列等 ”` , ` * 了 , 。 另外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
也略接近 “ 5 ` 3 ` ’ 。 说明这二属亲缘关系比较接近 , 都是 比较原始的属 。 然
而蒜头果属成狭域分布 , 为我国广西 、 云南所特有 , 可能该属是在冰期或
冰后期在亚洲南部的 “第四纪冰期植物避难所 ” 中从该科原始类群祖先种
中 , 新分化出的新的特有种 , 所以仍具较多原始性状 , 而且成狭域分布 。
从形态 、 解剖及花粉特征看 , 该属隶于热带青皮木亚科无疑是合理的 , 但
苍 .T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形态室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形态 室 : 《 「川 干热带
亚热带被子植物花粉形态 》 (待列 ) 。
一 2 6 一
是该属子房下部 2室 、 上部 1 室 , 胚珠着生在特立中央胎座上以及花粉为
异极型 , 表面光滑等 `” , ` * 了, , 说明该属比海檀木属略进化 , 后者胚珠着生
在中轴胎座上 , 而且花粉为亚等级型 , 表面具网纹 。 另外海檀木属在冰期
前已广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古陆地区 , 冰期时分布区向赤道地带收缩 , 冰后
期再度扩展 , 我国海南岛分布的种类可能是在亚洲冰后期时向北延伸的分
布区的边缘地区 , 该属在非洲分布到非洲南部和非洲北部及地中海地区 ,
在美洲则延伸分布到北美洲南部沿海地区 。
表一 : 铁青树科各属含种数及各属分布地区一览表策
一 2 7 一
一` . 目目目胜声 吮
(3 )赤苍藤属从花的特征 , 如花小 , 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 、 对 生 ;
具环状花盘 ; 胚珠倒生 , 无珠被 , 果实成熟时为增大成壶状的花尊筒所包
围以及花粉近球形 , 三沟等特征 , 无疑是属于铁青树科范畴的属 , 颇接近
于青皮木属 , 因而不应另立新科 。 但恳该属子房半下位 , 1 室 , 胚珠 3 一
2 枚 , 顶生胎座 , 这是从原中轴胎座类型的祖先种进一步演化的并与特立
中央胎座类型相平行发展的另一演化路线上演化出的比较进化的一种胎座
类型 , 另外该属抱粉外壁层次模糊 , 沟具坚实的膜 ` ’ “ ’等 , 这特征较该科其
他三亚科抱粉外壁层次均清楚者略进化 , 因而抱粉特征也不同于该科其他
三亚科 , 尤其不同于热带青皮木亚科。 综合上述各特征 , 作者建议在该科
下另立一新亚科— 赤苍藤亚科 E r y t h r o p a l o id e a e Y . R . L i n g , s t a t .七 o y ·— 万1 ; t人r o p a l a c e a e v a n T i g il e m . , 含赤苍藤属 i 属 。 这亚科胚珠倒生 , 近似于铁青树亚科 , 而花部构造却接近于青皮木亚科 , 可能这亚科
是 该科原始的祖先种在分 化出铁青树亚科与青皮木亚科之间的演化路线 _上
分化出的新类型 , 然而特征却较其他三亚科进 化 (图 6 ) 。
I 犷
O
图 6 . 铁青树科各亚科演化关系示意图 :
I
、 南亚青皮木亚科 武n a c o lo s o id e a 它 ,
1
、 铁青树亚科 O la c o id e a e
豆 、 青皮木亚科 Se h o e Pf io id e a e ,
万 、 赤苍藤亚科 E r yt h r o Pa lo id e a e .
2 植物区系方面
的问题 :
( 1 ) 关 于铁 青 树 }」
(科 ) 的起源中心与起源年
代问题 , 过去学者未 曾讨论
过 , 从近代古植物学者研究
认为该目关 系密 切的具几沟
的花粉最早出现于亚洲西南
部与南美洲北部热带古陆地
区 , 并在早白噩纪 (巴列姆
与阿普第期 ) 向北与向南迁
移 ` 5 ’ 。 而铁青树科原始类群
的花粉也是三沟型花粉 , 因
此铁青树 目 (科 ) 的祖先种
的出现年代也应追溯到早 白
奎纪晚期或晚白 噩 纪 的 一早
期 , 其起源中心可能是接近
于古地中海西部热带古陆地
区 , 亦即可能在南美洲北部
或与非洲北部毗邻的热带古
U丫I
UQ0`ǔù一
表二 : 铁青树科在各分布区类型中的属 、 种数的统计
卜 }二一阵匕卜 }一匕
18 1 }4 10一 4 1 5 }8 !8 5 ! 1 } 3 5 1 1
属数 {种 数 }属数 )种数 l属数种数 ,属数 种数 属数 种 数
泛热带洲际间断分布 1 1 0一 15 } 1 3 5 !
2 4 5一 5 0
旧大陆热带洲际间断分布 1 2 2 } ` 5 5 2 7 7(狐猴式间断分布 )
热带亚洲 “ 印度 、 马来一印度支那 、 3书 1 3 1 2 1 2一 3 5 了一 8印度尼西亚 . 间断分布或亚洲特有
“ 热带亚洲一一热带非洲 (东部 ) , 1 1 7 1 1T洲际间 断分布
“ 热带中 、 南美洲— 热带西非洲 . 2 5 5 2 11 护 2 6 6洲际间断分布
热带中 、 南美洲特有 7 2 2 1 15 8苦 8 3 7
1 3
1 1 1 1 2 1 } l l 4
总 计
其中1属 、 1种为中国特有。
多产赤道非洲 , 尤其西非最多。
其中南美洲 东部较多 。…土`
0、J粉书零
陆地区 , 这地区也是原始的被子植物起源与分化中心的外围地区 , 同时也
是古植物三沟花粉所发现的最早的地质年代的地区之一 , 该目 (科 ) 现的
存较原始的属中 , 如 E夕a n t无u s , E : d u s a , M i n互: a : t i a , H e i s t e : i a , e o : l a ,
A tP
。耐 ar 等仍分布在南美洲北部或成 “ 热带南美洲— 热带西非洲 ” 洲际间断分布 , 尤其是属于原始类型的热带青皮木亚科所含的 18 个属中 , 有 ,
个属是属于上述分布区类型 。 事实上从早 白奎纪或晚白玺纪到第三纪早期
正是被子植物中原始的离生多心皮类 (P 。 l召: “ 冲 i c。 己 ) 植物强分化出次级
原始类群的植物时期 , 即分化出心皮半离生 、 半合生或心皮稍多数 、 合生 ,
但是雄蕊仍为多数的类群 , 如蔷微 目、 桃金娘 目 M犷 to lse 、 山茶目 T人匆 l己 s
及大戟 目刀 u户1。犷西i a l e s 等 `5 ” ` ” “ `6 、 ” ’ , 而铁青树 目 (科 ) 的祖先种可能
也是在这时间里从原始的木兰 目祖先种分化出蔷薇目祖先种的演化路线上
派生的一个分枝上分化出来的目。
铁青树目 (科 ) 原始种类衍生出以后 , 分布区迅速 向北 、 向南大陆扩
展 , 由于第三纪造山运动以及古大陆分裂为若干 板 块 , 并 逐 渐 漂 移 开
来 ` 5 ” ` ’ “ 3 , , 该目 (科 ) 原始种类在各大陆板块上长期受地理 、 地形 、 气
候的隔离 , 接着在第四纪冰川作用下 , 毁灭了该目 (科 ) 部分原始的种
类 , 另外部分原始类群则在各板块上向热带地区迁移 , 这些迁移中的种类
在与环境对立统一的斗争中 , 在适者生存的 自然选择中 , 部分灭亡了 , 部
分保留下来 , 另外还从原来的类群中分化 、 衍生出适于新环境的类群 , 冰
一 2 9 一
后期大地逐渐回暖 , 残留的以及新衍生 出的属 、 种 再度向周 围扩展 分 布
区 , 同时还再分化 、 衍生出新的属 、 种 、 因而现存的种类中既保 留有冰期
前的古特有种 , 又有冰期或冰后期新衍生出的新特有种 , 其中少数为狭域
分布的新特有种 , 如蒜头果属等即是 。
亚洲南部古大陆第三纪以后由于赤道线向南偏移不大 , 以及第四 纪
冰川作用相对的说其破坏性不如欧洲 、 非洲及南 、 北美洲大 , 因而在亚洲
南部地区所保留的种的数量较其他各洲多 , 但古特有的属较少 , 后者与亚
洲远离该目 (科 ) 的起源中心有关 。 南美洲 、 非洲北部及大洋洲的澳大利
亚中部冰后期以后气候逐渐干旱并向荒漠化过渡 , 不适应干旱环境生长的
该 目 (科 ) 植物则向湿润地区迁移 , 因而这些种类在上述三大洲上的分布
是 : 南美洲则多分布于赤道附近的亚马逊河流域及东部地区 , 少数种分布
到南美洲西部 、 中部 , 另外中美洲 , 大 、 小安的列斯群岛以及北 美洲南部也
有少数种类分布 , 这些种类中除少数是冰期前残留的古特有种外 , 大多是冰
后期以后从南 美洲向北 扩展与延伸的分布区; 非洲则多分布在赤道附近 ,
尤其西非 、 西北非最多 , 少数种分布到非洲中 、 南部 , 东非沿海地区及
马达加斯加 岛 , 向北也延伸分布到中海地区 ; 大洋洲多见于澳大利亚沿海
地带及太平洋群岛的热带地区 。 奇异的是大洋洲的上述地区也和亚洲南部
印度尼西亚一样 , 具较年青的地质年代 , 而且地形 、 气候相对稳定 , 分布
这地区的铁青树目 (科 ) 的种类多是从起源中心经亚洲南部古陆再迁入这
地区 , `而且多是泛热带或旧大陆热带广布的种 , 而在这大陆上分化出的特
有种较少 , 而且未见特有的属 。
( 2 ) 从铁青树科全 世界已知的属 、 种的分布区类型及特 点 看 (表
一 、 表二 ) , 分布旧大陆热带洲际间断分布 (即 “ 狐猴式 ” 间断分布 ) 的
种类有 2 属 , 7 种 ; 泛热带洲际间断分布的有 2 属 、 45 一 50 种 ; 热带亚洲
“ 印度 、 马来— 印度支那 、 印度尼西亚 ” 间断分布的有 4 属 、 6 一 7种 ; 中国南部特有的 1 属 、 1 种 ; 横跨南大西洋成 “ 热带中 、 南美洲—热带西非洲 ” 洲际间断 分 布 的 有 4 属 、 6 种 ; 横跨印度洋成 热 带 亚 洲
— 热带非洲际间断分布的有 1 属 17 种 ; 热 带 中 、 南 美 洲 特 有 的 有8 属 、 37 属 ; 热带非 山特有的有 4 属 、 13 种 。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 : 含特
有属最多的是在热带南美洲 , 其次是非洲和 亚洲 ; 而含种数最 多的是在 旧
大陆热带地区并成 ,’j 日大陆热带 ” 洲际间断分布的种 , 其次是成 “ 热带
中 、 南美洲— 热带西非洲 ” 洲际间断分布的种 , 前者以亚洲最多 , 后者以南美洲最多 , 另外成泛热带洲 际间断分布的种也不少 。
一 3 0 一
(3 ) 从铁青树科各亚科的区系特点看 (表一 、 表二 ) , 属于比较 原始
的热带青皮木亚科所含的属 、 种数最多 , 共 18 属 、 约 1 40 一 14 5种 , 其中成
“ 热带中 、南美洲— 热带西非洲 ” 洲际间断分布的种类共 2 属 、 5 种 、 其中
H 。`: 化 , l’a 属有 50 种 , 另外产热带中 、 南美洲 , 特别是南美洲特有的有 7 属 ,
共 2 种 ;热带非洲特有的 3 属 、 1 种 。 从上述可以看 出在中 、南美洲 , 尤其是
南美洲含属最多 , 其次是 , 非洲显然上述地区乃是在起源中心 的附近地区 ,
因而原始类型的属较多。 此外该亚科成旧大陆热带洲际间断分布的有 1属 ,
即 A二 ` 01 05 。属 , 含 2 种 ; 泛热带洲际间断分布的 1 属 ,海檀木属 , 约 10 一
15 种 , “ 热带亚洲— 热带非洲 ” 洲际间断分布的 1 居 , tS 比胡b o sl’ 。 属 ,共 17 种 , 热带亚洲有 3属 、 3 种 , 包括我国特有的蒜头果属 1 属 、 1 种 。
在略为进化及进化类型的亚科中 。 铁青树亚科有 6 属 、 85 种 , 其中铁
青树属最大 , 含 5 种 , 为旧大陆热带洲际间断分布 , 另外 , “ 热带中、 南美
洲— 热带西非洲” 洲际间断分布的有 2 属 、 1 种 , 热带中、 南美洲特有的1属 、 15 种 ; 热带亚洲以及热带非洲特有的各 1 属 、 2种 。 青皮木亚科仅
青皮木属 , 约 35 种 , 成泛热带洲际间断分布。 赤苍藤亚科仅赤苍藤属 , 2
一 3 种 , 见于亚洲南部热带与南亚热带地区 。 所以在略为进化或进化类型
的这些亚科各属下种的分化是亚洲略多于其他各洲。
( 4 ) 从该科各属下种 的分化与分布区的关系看 , 含种数超过 35 种
的大属有 3 属 , 铁青树属 , H o l’s1 盯 l’a 属及青皮木属 , 其分布区分别为 旧
大陆热带洲际间断分布 , “ 热带中 、 南美洲— 热带西非洲 ” 洲际间断分布以及泛热带洲际间断分布 , 另外含 种 较 多 的 属 还 有 A二 co lcs a 属 与
tS lo m如: ia 属 , 前者含2 种 , 为 “ 热带亚洲— 热带非洲 (东部 ), 洲际间断分布 , 后者含 17 种 , 为旧大陆 , 热带洲际间断分布 , 其余含 15 种以下的 21
属中 , 含 10 一 15 种的有 3属 , 除 1属为泛热带洲际间断分布外 , 另 2 属为热
带南美洲所特有 ; 含 5一 9种的也有 2属 , 其中 2属为 “ 热带中 、 南美洲—热带西非洲 ” 洲际间断分布 , 1 属为热带西非洲的特有属 , 含 2一 4 种的
寡种 属及单种属最多 , 共 1 5属 , 其中热带南美洲特有的属有 6 属 , 其次为
热带亚洲特有的属有 5 属 , 再次为热带非洲特有的属有 3 属 , 另外成 “ 热
带中 、 南美洲— 热带西非洲 ” 洲际间断分布的有 1 属 (表一 、 表二 ) 。从上述属下种的分化与区系特点还可以看出该科具二明显的分化中心
(图 7 ) , 其一是以起源中心为一分化中心 , 在这分化中心内 , 从该科祖
先种分化出许多新的属 、 种 , 这些属 、 种向周围扩展分布区 , 其中向东扩
展分布区的种最多 , 少数属 、 种也向北延伸 、 扩展分布区到中美洲及北美
: .’ 飞 ..勺尸 !,二
安斑协旧
{
l
!
!
·
l
!之气!
`幼卜
ǔ橱、特洲安泌曰斗今于月小,自ó一f肇习之二脸书.`
令于牟佘1嫉
自奋牟众1嫉钾踌苍裂


攀吼
32
知洲的南部地区 。 从这一分化中心分化出的属 、 种中 , 除部分种类为狭域分
布成热带南美洲特有的属 、种外 , 向东扩展的分布区类型有 “ 热带中 、 南美
洲— 热带西非洲 ” 洲际间断分布 , 甚至再扩展成泛热带洲际间断分布 ,另外也有少数的属 、 种是从起源中心扩展到热带非洲后再分化出的狭域分
布于热带非洲的特有的属 、 种 。 属于第一分化中心分化出的种类 约 有 18
属 、 1 61 一 1“ 种 。 其二是祖先种从起源中心迁移到亚洲西南部热带古陆地
区后 , 在这地区形成了第二分化中心 , 从这分化中心分化 出的种类主要是
向亚洲南部 、 东南部及大洋洲扩展 , 少数种类也向非洲东部扩展 , 从这一
分化中心分化出的种类的分布区类型中 , 除了少数狭域分布为热带亚洲特
有的属 、 种外 ,
亚 ” 间断分布 ,
还有成亚洲南部 “ 印度 、 马来 印度支那 、 印度尼西
“ 热带亚洲 热带非洲 (东部 ) 洲际间断分布以及旧大
陆热带洲际间断分布等 , 属于这一分化中心分化出的种类约有 8 属 , 10 1
一 1 0 2种 。
A B 5 T R A C T

I n t h e t w o P a r t s :
1

T O
P r e s e n t P a P e r t h e r e a r e m a i n l y
9 i v e t h e e h i n e s e g e n e r a a n d s p e e i e s o f O l a c a c : a e a
r e v i s i o n a n d a d d i t i o n
, s u e h a s a n e w P l a n t
n a m e , O l a x a 况 :一, o -
万之陀己九石 7 5 Y 。 R 。 L i n g n o m 。 n o v 。 i n s t e a d o f 0 . Ia x i f l o r a
n e w s t a g e s
M e r r e X
L i
, w h i e h w a s n o n
一 e f f e e t i v e F
} u b l i e a t i o n ; a
万 r g t入: o P a l o i d e a e Y . R . L i n g , s t a t . n o v . u n d e r O l a c a c e o e
S u b f a m

i n s t e a d

。 f f : 万 t无r 。宕a l a c e a e v a n T i e g h . ; a n d a n e w n o t e o f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S e h o e p f i a
, s u e h a s 5
.
j a s o i n o d o : a S i e b
.
& Z u e e
.
w h i e ll w a s
d i s t r i b u t e d t o t h e s

Q i n g l i n g M t s
. — 5 . G a n s u , 5 . 5 1, a : 、 n x ia n d s 。 H e n a n 。 B e s id e s t h a t , d r a w a l i n e b e t w e e n o l a x :夕 19 l} z i a n a
W
a l l
. e x
W i g h t & A
r n . a n .1 0
.
1次乙r i c a t a B o x b . a s w e l l a s
S ` h o o P f i a j a s州 i : e d o : a S i e b . & Z u e e 。 a n d s . e丙i , 2 e 7, 5 15 G a r d n . &
C 11 a m P
.
O n t h e o t h e r h a n d
, e e卜r r e e t t h e d i s t r b u t i o n r e g i o n o f t h e
l a t t e r
, s h o w n b y H
.
S l e u m e r
、 a n d e o r r e e t t h e i n f l o r e s e e n t i a o f
S c入o e P f i a i n t o e y m a s e o r p o i d e ;、 o r e y m a h e l i e o i d e a i n s t e a d o f
s P i k e o r r a e e m e
.
2
.
A e e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e s e a r e h e d m a t e r i a l s b y t h e a u t li e r
3 3
a n d t heo t he r Pu b li ea te m da te ria ls f ro m t he i n fo rm a tio no nm o r
-
p ho lo g y
, a 刀 a t o m y 、 t a x o n o m了 , P o l l e n o l o g y 、 a n d p a l了 n o l o g y e t e ,
a n a t t e m P t w o u l d b e n i a d e t o r e g a r d t h e o r i g i n a n d t h e e v o l u t i o n
o f C l a s s 0 1口 e a l e s , i n w h i e h i n e l u d e P r i m i t i v e ,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a n d
m o r e a d v a n e e d e h a r a e t e r s a s w e l l
.
I t , 5 p o s s i b l e
, i n o l a c a l e s ( c :
0 l a : a c o a e ) t h e p r i m i t i v e s p e e i e s
,
w h i e h h a v e b e e n d e a d n o w
,
a r o s e a t t h e l a t e C r e t a e e u s o r e v e n e a r l i e r t i tn e

T h e o r i g i n a l
e e n t r e w o u l d b e i n t il e a n e i e n t t r o P i e a l e o n t i n e n t o f s

A m e r i c a
a n d t h e p r i m i t i v e s P e e i e s w o u l d b e d e r i v e d f r o n i t h e l a t e r a l
b r a n e h l e t
,
w h i e h h a d b e e n d e r i v e d f r o m t h e b r a n e h i
。 e 。 f r o 饥
t h e p r i m i t i v e s P e e i e s o f M a夕n o l i a l e s t o R o s a l e s , b u t n o t s t r a i g h t
f r o m R o s a l己 s , C e l a s t了a l e s o r R a 刃 a l e s , w h i e h h a d b e e n s h o w n
b y J
.
H u t e h i n s o n
,
A
.
A
.
I’ P o e e r e 认M , A . 几 。 T a x T a 及狱只 H a n 让
A
.
C r o n q u i s t
.
H o w e v e r
, a t t h e b e g i n n i n g o f t il i s b r a n e h l e t
尹 , c z e a l e s , C e l a s 一: a l e s a n d R人a m 刀 a l e s h a d b e e n s e P a r a t e d y e t . B u t
a t t h e l a t e r o f t h i s b r a n e h l e t S a n忿a l a l e s a n d B a l a n o Ph o 犷a l己 5 h a 己
b e e n d e v e l o p e d f r o m t h e p r i拓 i t i v e s P e e i e s o f C I` 。 a l e s , 5 0 t h a t
t h e l a t t e r a r e e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f o r m e r
.
A t t h e e n d o f t h e p a p e r t h e e h a r a e t e r o f t h e f l o r i s t i e s
o f O l a c a c e a e w o u l d b e s h o w n
.
P e r h e P s t h e m o s t a e e o u n t o f t h仓
g e n e r a i n t h a t
, e s p e e i a ly i n m o r e p r i m i t i v e S u b f a m

A n a c c l o s e i
-
d e a e
,
15 i n 5
.
A m e r i e a
,
b u t t h e m o s t a e c o u n t o f s p e e i e s 15 i n
5
.
A s i a
.
A 5 a m a t t e r o f f a e t
, t h e r e a r e t w o d i v i d e d e e n t r e 1
.
e . N o r t h o f s

A m e r i e a o r w i t h i n N
。 一
W

A f r i e a a n d N o r t h o f
5
.
A m e r i e a a n d s 一W . a n d s 。 A s i a ( f r o n ] A r a b i a t o I n d i a ,
I n d o e h i n a
, 入丁a l a y s i a n a , S 。 C h i n a , P h i l i P i n e a n d 5 0 o n ) . A s a
r e s u l t o f t h e s e p a r a t i o n o f t h e a n e i e n t g e o g r a p h y a n d t h e e l i
-
m a t e m a n y s P e e i e S a r e a s a 己i s e o n t i n u o u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w i t h i n
t h e e o n t i n e n t s o f t h e t r o p i e a l a n d s u t r o P i e a l z o n e s
.
5 0 t h e
e o n t i n e n t o f t h e t r o p i e a l z o n e s o f N一W . A f r i e a , S 。 A s i a a n d
N o r t h o f 5
.
A m e r i e a a r e t h e p r e s e n t g e o g r a P h i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几
e e n t r e o f o l a c a e e a e

3 4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1
.大庆油田开发研究院 , 1甘肠 . 松辽盆地晚白噩世抱粉组合。
2
.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主编 . 1叨2T .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第一卷 。
3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 , 1 99T . 《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 》 。
4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研究室饱粉组译 . 19 80 . 抱粉学译丛第一集 .
6
. 贝克 , C . B 主编 . 张芝玉等译 , 1081 ,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进化 .
6
. 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等 , 19 7 8 . 渤海沿岸地区早第三纪抱粉 .
了 . 孙湘君 , 199T 。 中国晚白噩世一一古新世抱粉区系的研 先 ( 《植物 学报 》 第17 卷 , 第
3期 ) 。
习 . 孙湘君、 何月明 . 1 93 0。 江西古新世抱子花粉研究。
习 . 李树刚 . 1日80 . 油料植物一新属一一蒜头果属 ( 《东北林学院植物研究室 汇列》 , 第创卿 .
1 0
. 陈嵘著 . 193了. 中国树木分类学 .
1
. 沙菲尔 . W . 著 . 傅子祯译 , 1 9 5 8 . 普通植物地理学原理 。
12
. 林有润 . 1 98T . ` 中国植物志》 第24 卷 , 钦青树科 ( 待刊 ) 。
13
. 林有润 , 均 81 . 铁青树科和使君子科二新变种 ( 《植物分类学报 》 第 19 卷 . 第 3 期 》 .
14
. 吴瞥夫 E . B . 仲崇信等译 . 19 60 . 中国历史植物地理学引论 .
1 6
. 欧乞锁等 , 198 0 . 中国植物轴脂的研究 I 、 一百种植物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 ( 《云南谊
物研究 》 第2卷 , 第三期 ) 。
16
. 额尔特曼 , G . 著 , 王伏雄等译 . 1 962 . 花粉形态与植物分类 .
1 7
.
A i
r y S h
a w
, 卜1. K . 1 97 3 . A ’ D i e t i ( ) n a r y o f th e F l o w e r i n g P la n t s & F e r n s .
18
.
B e n t h a m
.
G
.
& H
o o k e r
.
J
.
D
.
1 86 2
.
G e n e r a P l
a n t a r u m 1
.
1 9
.
B
o e :
I
a g e
,
J
.
G
.
1 890
.
H
a n d l
e id i o g F l or a v a n N e d e r ]a n d s e h I n d l i e l ( 1)
·
2 0
.
C
a n d o l l
e . d e A
.
1 8 2 4
.
P
r o
d
r o m u s S y
s t e m a t i s N a 妞 ra l is R e g n i V e g e t a b i工15 [ .
2 1
.
C
r o : q u is t
,
A
.
19 8 1
.
A n I n t e g r a t e d S y s t e m o f C Ia s s i f i e a t io n o f F lo w e r i o g P la n t s
.
2 2
.
E
n g le r
,
A
.
1 8 9 4 & 1 8 9 7
.
i n E
n g le r
.
A
.
& P
r a n t l
.
K
.
N
a t u r l i
e h e P f l
a o z e n fa -
m i l i
e o
111( 1 )
.
2 3
.
E
x e
l l
,
A
.
W
.
&
a l
.
196 3
.
F l
o r a
Z
a m b
e s i a e a 11 ( 1 )
.
2 4
.
F
o r
b
e s
,
F
.
B
.
& H
e m s l
e y
,
W
.
B
.
1 8 8 6
.
I
n
d
e 义 F l o r a e S i n e o s is 1.
2 5
.
G
a g n o p a in
,
F
.
191 1
.
in L
e e o m t e
,
M
.
H
.
F l o r 色 G 色n 色r a le d e L ` I n d o 一 C h i n e 1.
2 6
.
G
r i s e b
a e
h
.
A
.
H
.
R
.
19 6 3
.
F l
o r : 一 o f t h e B r i t i s h W
e , t I
n
d i
a n Is l
a n d s
.
2 7
.
H a r a
,
H
.
197 1
.
T h e F l o r a o f E a s t e r 皿 H im a l a y a ( S e e o n d R e p o r t〕 .
2 8
.
H
u
.
H
.
H
.
19 2 9
.
P or d r o m u , F l o r a e S i o e n s is ]1
.
( B
u
l l
.
F
a n M e m
.
In s t
.
B i o l
.
I

)
2 口. H u t e h i n s o n , J . 19 2 6 . 1 9 59 , 1匀7 3 . T h e F a m i li e s o f t h e F l o w e r i n g P la n t s ·
召0 . H u 玄e h i n s o n , J . & M a l z ie l . J . M . 19 3 1 . F lo r a o f W e s t rT o p i e a l A f r i o a 11( 1 )
3 1
.
J
a m i e s o o
.
G
.
5
.
1 9 4 3
.
V
o g e t a b l
e
F
a t s a n d 0 11
·
。 2 . J a r z e n . D . M . 1 9 TT . A q o i la p o ll e : ; i t e s a 住 d 5 0 也 e S a n t a la l e a n G e n e r a ( 《 G : a n a 》
X V I
.
)
3 3
.
J
o n e s
,
5
.
B
.
&
a l
.
1 97 9
.
P l
a n t 乏弓y s t e m a t i e s .
忍4 . K u r z , 5 . 1 9 7 4 . F o r e , t F lo r a o f B r i t is五 B u r m a . 1 .
3 5
.
L i
.
H
u i

l in 19 7 9
.
F lo r a T a i w a n V l
.
3 B
.
M a s t e sr
,
M
.
T
.
18 T5

i n H o o k e r
,
J
.
D
.
T h e F OI r a o f B r i t i s h I n d ia 1
.
3 7
.
M e r i l ]
,
E
.
D
.
19 2 7
.
A n E
n u m e r a
.
t io n o f H
a i n a n P l
a n t s ( L i
n g n
.
S e i
.
J o u r n
.
V
·
)
3 5
38
.
Mr e: 111
.
E
.
D
.
&M
ot 。 al f
,
F
.
P
.
1马3 7 . N e w H a i n a n P l a n t s ( L i n g n . S e i .
J o u r n
.
X v l
.
)
3 9
.
Ph il l i p s
,
E
.
P
.
19 5 1
.
T il e G
e n e r a o
f S
o u th A f
r i e a n F l
o w e r in g P l
a n t s
.
4 0
.
R i d l
e y
.
H
.
N
.
1马2 2 . T h e F l o r a o f t h e M a l a y P e n in s u l a 1 .
4 1
.
S a r g e n t
.
C
·
5
.
1 916
.
P l
a n t a e W il
s o n a e 111
·
咬2 . S c h u l t z e 一 M o t e l , W
.
1 96 4
.
i n E
o g l
e r ` 5
S y l l
a b u : d e r P f l
a n z e n f a m i l ie n e d
.
12
.
11
.
4 3
.
S l
e u tn e r
,
H
.
19 3 5
.
i n E n g l e r
,
A
.
& P
r a n , 1
,
K
.
N
a t u r l i
e
h
e
P f l
a n z e n
f
a m i l i e n l乐
( B )
.
4 4
. — 19 30 . A T a x o n o m i e A e e o u n t O f t l一e O l a e a e e a e o f A s i a . M a l e s ia , a n d t h eA d j a e e n t A r e a s ( B l t m e a XX V I . )
4 6
.
S t e e n i s v a n
,
1 962
.
N
o t e s o n A s i a t i e S p e e i e s o f S
e
h
o e p f ia ( o la c a e e a e ) ( R
e i n一
w a dr t ia 1
.
)
4 6
.
T
o
r
e
d
e D a l l
a
C
.
G
.
& H a : m s
,
H
.
1 9 0 0一 19 0 T . G e n e r a S I P h o n o g a m a r u 口 .
4了. T r i m e n , H . 1 8仑3 . A H a n d b o o k o f t h e F lo r a o f C e y l o n l .
4 8
.
W i l l i
a m
,
F
.
B
.
S
。 . , F . L
.
5
.
& a l
.
19 14
.
F l
o r a o
f J
a m a i e a 111 ( 1 )
.
4 9
.
W川 a m . H . & a l . 1 89 4 . F l o r a C a p e n s i s Z ( 1 )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