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ies on micro-structure of aleurone cell in micro-endosperm maizes

微胚乳玉米籽粒糊粉层细胞显微结构研究



全 文 :广西植物Guihaia28(2):179—182 2008年3月
微胚乳玉米籽粒糊粉层细胞显微结构研究
盛玉萍,黄其椿,吴子恺*,周 琼
(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
摘要:研究了10类含油率不同玉米的糊粉层厚度、结构以及糊粉层厚度与籽粒含油量、去胚籽粒(即籽粒
除胚以外的其它部分)含油量、籽粒重、去胚籽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胚重及胚含油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1)3类微胚乳玉米糊粉层厚度最大且显著高于第7类普通高油玉米和第10类普通硬粒玉米;(2)糊粉层厚度
与籽粒含油率、去胚籽粒含油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重和去胚籽粒重则呈极显著负相关;(3)有些微胚
乳玉米的胚乳存在不同程度的解体。因此认为糊粉层厚度和籽粒重可以作为标记性状筛选超高油玉米;在有
的微胚乳玉米中,高含油量可能依赖于淀粉降解。
关键词:微胚乳玉米;糊粉层厚度;糊粉层细胞结构;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42(2008)02—0179—04
Studiesonmicro-structureofaleurone
■● ● ● 1 ●
celllnnUCI.10卜-end0SDemmalZ S
SHENGYu-Ping,H.【7ANGQi-Chun,
WUZi—Kai。。ZHOUQiong
(CollegeofAgriculture,GuangxlUniversity,Nanning530005,China)
Abstract:10typesofoDmwithdifferentoilconcentrationswereusedtOstudythealeurone-cellthickness,structure
andthecorrelationsbetweenaleuronethicknessandkernel—oilconcentration,ERK(embryo-removedkernel)一 ilc n—
eentration,kernelweight,ERKweight,kernel—proteinconcentration,embryoweightandembryo-oilconcentration,re-
spectively.Theresultssuggestedthat:(1)the3Mini-Endospermcorns(MECs)weAeofthehighestaleuronethick—
ness,theal uronethicknessofthe3MECs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7thcommon-high-oilcornandthe
10thcommon-flintcorn;(2)thealeuronethiekne$8wasverypositivelycorrelatedtOk rnel-oilc ncentrationandERK
oilconcentration,butveryega ivelycorrelatedtok rnelweightandERKweight;(3)someoftheMECsshowedd -
generativeendosperm.Basedonthesr sults.weuggestedthatbothaleuronethieknesSandkernelweightcouldbe
USedasrnarkerstoselectsuper-oilc mandinsomeMECs.higho lconcentrationmightbebasedonendospermde-
generation.
Keywords:mini—endospermcorn;Meuronethickness;aleurone-cellstructure;correlation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简称:微胚乳玉米),作为育
种目标,是指当成熟种子的胚/种子干重比(即胚重
比)≥40%、籽粒含油率≥20%的新型玉米种质(吴
子恺,2004)。
1994年以来,研究人员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
品质性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初步
的成效。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对10大类玉米材料的糊
粉层厚度及糊粉层细胞显微结构进行试验分析,对微
收稿日期:2006-11—27修回日期:2007-08—14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专项科研基金(20040593004);广西大学重点科研项目(2003ZD02)[SupportedbyResearchFundf∞theDoctoral
ProgramofHighSc ools。StateMinistryofEducation(20040593004);KeyScientificResearchProgramofGlang,dUniversity(2003ZD02)]
作者简介:盛玉萍(1953一),女,河南杞县人,高级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
·通讯作者(Authorforcorrespondence.E-mail:wuzikai@gxu.edu.cn)
万方数据
180 广西植物 28卷
胚乳超高油玉米的品质性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玉米糊粉层,是指胚乳表层细胞停止分裂后转
化来的、在胚乳的最外层形成一层围绕着整个胚乳
的细胞颗粒层。除胚乳的外层有糊粉层细胞外,胚
的外侧(非盾片处)也有糊粉层。普通玉米糊粉细胞
截面多呈菱形,与胚乳衔接的部分较长。糊粉层细
胞壁较为整齐,糊粉细胞大小为30--一50弘m(何黎平
等,2002)。糊粉层细胞的层数,因部位不同而异。
一般由单层细胞构成,但偶尔也能观察到双层细胞
结构(贺学礼,2004)。此前对糊粉层细胞的超微结
构及动态变化规律已有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绝大
多数集中在大麦和小麦上(高新起等,2002;陶嘉龄
等,1991;高建伟等,2000;钟希琼等,2003)。目前对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糊粉层及其细胞显微结构的研
究鲜有报导。本试验以10大类型的玉米籽粒为材
料,分析它们糊粉层厚度的差异,并对糊粉层显微细
胞结构进行了观察,为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育种提
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本研究采用10大类型22个玉米材料,其中的
9大类19个玉米材料,来自吴子恺教授的广西大学
重点科研课题(2003ZD02)所组配的微胚乳超高油
玉米材料,甜、糯类等玉米材料。19个玉米材料均
于2003年取自广西大学农学院教学科研基地。另
外3个高油玉米材料(高油202、高油601、通油1
号)来自北京金穗种业公司,2003年取自广西大学
农学院教学科研基地。22个玉米材料共分为10大
类,每个材料随机抽取100粒籽粒。其中第1、2、3
类为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第4、5、6类为糯玉米,第7
类为普通高油玉米,第8、9类为甜玉米,第10类为
普通硬粒玉米。 ⋯
1.2试验方法
1.2.1籽粒糊粉层厚度的测定在22个玉米材料
中每个材料随机选取5~10粒进行冰冻切片,做成
半永久玻片。用徕卡(LaiCADMLB型)多功能显
微镜的测量软件测量10个类型22个玉米材料的糊
粉层厚度。每个材料测定4个切片点,每个点测10
个观察值,取平均值;同一类型有多个材料的取综合
平均值(乐素菊等,2003)。
1.2.2籽粒糊粉层细胞显微结构的观察与分析采
用冰冻切片法对玉米籽粒进行切片。苏丹Ⅲ酒精液
——明矾苏木精双重染色,甘油胶封片。通过显微化
学染色,使玉米颖果切片的胚与非胚部分都分别着
色。将每个玉米材料的切片置于徕卡(LaiCADMLB
型)多功能显微镜下观察糊粉层细胞结构,并拍下照
片。把拍摄到的糊粉层细胞结构图片冲晒出相片,以
供进一步比较分析不同类型玉米材料糊粉层细胞结
构的差异(李正理,1991;李凤英等,2004)。
1.2.3统计与分析用Excel相关分析软件对10
大类玉米材料的糊粉层厚度与籽粒含油率等7个主
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李永洪等,2006)。
2结果与分析
2.1玉米籽粒糊粉层厚度的分析
将10大类玉米材料的籽粒糊粉层厚度平均值汇
于表l。结果显示:3大类微胚乳玉米的糊粉层厚度
平均值均高于其它7大类非微胚乳玉米,分别排列于
第1、2、3位。微胚乳I型玉米的糊粉层厚度平均值最
高,为91.15pm。糯玉米糊粉层厚度平均值均小于
微胚乳玉米。普通高油玉米的糊粉层厚度平均值最
小,仅为47.66肛m,在10大类玉米材料中排最后。
表I 10大类玉米材料的籽粒糊粉层厚度
Table1 Aleuronethicknessof10一typemaizes
誊黧类票譬 菡 R分an布ge相(p.m,O舭rderfi eation lYP8 Lp“) ge )
2.2玉米籽粒糊粉层厚度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对10大类玉米材料的籽粒糊粉层厚度进行方
差分析,F值=3.039(F(o.05t9,18),一2.46),达显著差
异。将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的结果列于表2。结果显
示,3大类微胚乳玉米间的糊粉层厚度没有显著差
异,但微胚乳玉米与第7类普通高油玉米、第10类
普通硬粒玉米存在显著差异,而与其它5大类非微
胚乳玉米材料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第1类微胚乳
万方数据
2期 盛玉萍等:微胚乳玉米籽粒糊粉层细胞显微结构研究 181
I型玉米除了与第6类普甜糯玉米没有显著差异
外,与其它6大类非微胚乳玉米均存在显著差异;并
与第7类普通高油玉米、第10类普通硬粒玉米的差
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2 10大类玉米材料籽粒糊粉层厚度的多重比较
Table2 Differentialsignificancesofaleurone
thicknessamonglO—typemaizes
2.3糊粉层厚度与籽粒含油率等性状的相关分析
将10大类玉米材料的糊粉层厚度与7个主要
籽粒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汇于表3。结果显
示,糊粉层厚度与籽粒含油率、去胚籽粒(即籽粒除
了胚以外的其它部分)的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
籽粒重和去胚籽粒的重量则呈极显著负相关。糊粉
层厚度与蛋白质含量、胚重、胚含油率这3个性状也
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未达显著水平。
2.4玉米籽粒糊粉层细胞显微结构观察
细胞学观察显示,微胚乳I型玉米糊粉层细胞
呈较长的柱形,整齐排列于胚乳的最外层,糊粉层呈
现明显的橙红色,说明含有油颗粒(盛玉萍等,
2002)。在糊粉层细胞层与种皮的衔接之间有一较
明显的空白间隙层。胚乳组织较稀薄,淀粉粒含量
少(图版I:1)。微胚乳Ⅲ型玉米糊粉层细胞较微胚
乳I型细胞短,糊粉层细胞整齐排列于胚乳的最外
层,橙红色含油颗粒密集。在糊粉层细胞层与种皮
的衔接之间也有一较明显的空白间隙层,但较微胚
乳I型玉米窄。胚乳组织比微胚乳I型玉米更稀
薄,有的胚乳细胞无内含物,仅存空腔。胚乳细胞局
部染色深,显示细胞已经解体(图版I:2)。微胚乳
Ⅳ型玉米1—48材料的糊粉层细胞的柱形长度较前
两类微胚乳玉米稍短,糊粉层也含有橙红色油粒。
胚乳组织解体程度比微胚乳I型玉米高,但比微胚
表3 lO类玉米材料糊粉层厚度与7个主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Table3 CorrelationcoeHicientsb tweenaleuronethicknessand7kerneltraitsof10·typemaizes
注l·表不显看,*’表示极显看,ro.05.s=O.63Z,I0.01.8=0.765
乳Ⅲ型玉米低(图版I:3)。
超甜糯玉米19—46材料糊粉层细胞也有较多油
粒,但含量明显低于前3类微胚乳玉米。其胚乳细
胞结构完整,内部充满了淀粉(图版I:4);糯玉米
20-31材料糊粉层细胞短且油粒少,糊粉层与种皮
无明显空隙。胚乳细胞密集明晰,内部充满了淀粉
(图版I:5)。普甜糯玉米9—30材料种子结构与微
胚乳Ⅲ型玉米(图版I:2)相似,但糊粉层含油颗粒
及胚乳细胞解体程度都比后者少和低(图版I:6)。
普通高油玉米高油601材料种子结构与超甜糯
玉米(图版I:4)相似,但其糊粉层细胞不规则且与
种皮间无间隙(图版I:7)。
超甜玉米与糯玉米(图版I:5)结构相似,但前
者糊粉层细胞较长,与种皮间隙也大(图版I:8);普
甜玉米的14—22材料与普甜糯玉米(图版I:6)结构
相似只是胚乳细胞内含物更多(图版I:9);普通硬
粒玉米正大619也与糯玉米(图版I:5)相似,只是
胚乳细胞间的界线更明显(图版I:10)。
3 讨论
实验结果显示,3大类微胚乳玉米材料的糊粉
层厚度值(纵切面)均大于其它7大类非微胚乳玉米
材料的值,而糊粉层厚度与玉米籽粒含油率有极显
著正相关,与籽粒重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提示可以
通过糊粉层厚度和籽粒重量两个性状为指标筛选超
高油玉米,从而提高玉米的含油率。
显微观察显示微胚乳玉米有较大的糊粉层细
胞,且细胞内有丰富的油粒;而微胚乳Ⅲ型玉米(图
版I:2)、微胚乳Ⅳ型玉米(图版I:3)和普甜糯玉米
万方数据
182 广西植物 28卷
图版I 10类玉米籽粒糊粉层显微细胞结构 1.微胚乳I型玉米1-9,×264,2.微胚乳Ⅲ型玉米3.11,×264;3.微胚乳Ⅳ型玉米1—48,
X264;4.超甜糯玉米19—46,×264;5.糯玉米20一31,×264I6.普甜糯玉米9-30,x264;7.普通高油玉米高油601,×264;8.超甜玉米.X264I
9.普甜玉米14—22,x264-10.普通硬粒玉米正大619,×264.
PlateI Micro-structureofale oneellin10-typemaizes
1.Mini-endospermCornll-9,X264,2.Mihi-endospermComllI3-11,X264,3.Mini-endospermCOmIV1-48,×264I4.Super-sweetglutinouscorn
19—46,×264●5.Glutinouscorn20-31,×264I6.Com.motlsweetglutinouso rn9-30,X264-7.C,omlnonhighilcoin601,X264;8.Super-sweet
coFn,×264;9.Commonsweetcoml4-22,×264,10.Conlnlonflintc inZhcngda619,×264.
(图版I:6)胚乳细胞存在不同程度的解体,提示在
有些玉米籽粒中淀粉积累与油和(或)糖积累存在竞
争性抑制(Wilson等,1998;杨煜峰等,1994)。
值得注意的是,玉米籽粒中淀粉积累与糖积累
的这种竞争性抑制是否存在以及抑制程度可能与玉
米基因型有关(Yamaguchi,1999;樊龙江等,1998;
郝小琴等,2003)。例如,超甜玉米胚乳细胞内有丰
富的淀粉(图版I:8),而普甜玉米的14-22材料胚
乳细胞内淀粉却比前者显著减少(图版I:9),提示
超甜玉米中(图版I:8)糖的积累并不以降低淀粉含
量为代价。
参考文献:
李正理.1991.植物制片技术[U3.北京:科学出版社:21--74
贺学礼.2004.植物学[M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儿:75—77
陶嘉龄,郑光华.1991.种子活力[Ⅶ.北京:科学出版社
FanLJ(樊龙江),YahQC(颜启传),gangRC(臧荣春),eta1.
1998.StudiesonloweedvigorfSh2sweetcornandseed
treatmentsforimprovingitsfieldseedlingemergence(甜玉米种
子活力低下原因及提高其田间出苗率的研究)[J].Acta
Agro.Sin(作物学报),24:103—109
C,aoJW(高建伟).LiuJZ(刘建中),LiB(李滨)。etal.2000.Pre-
liminarystudyOffpigmentsi seedaleuronelayerofblue-grained
wheat(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研究初报)口].ActaBot130—
real-OccidentS n(西北植物学报),20(6):936—941
GaoXQ(高新起),WangXL(王秀玲),)(iXY(席湘嫒).2002.
Theultrastructureaofstor geproteinaccumulationinaleurone
layerandcotyledonsofFagopyrumesculentum(养麦糊粉层和
子叶中贮藏蛋白质积累过程的超微结构)[J].ActaBiolEx-
perimSin(实验生物学报),35(4):283--285
HaoXQ(郝小琴),Wu孤(吴子恺).2003.Themajoragronomic
andqualitycharactersindoublerecessiveweet-waxymaize(双
隐性甜糯玉米的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J].AaagronSin
(作物学报),29(3):321—329
HeLP(何黎平),ZangRC(臧荣春).2002.SEMstudyonmicro-
structureofaleuronelayerandscutumofSh2sweetcOInduring
earlygermimtion(Sh2甜玉米萌发初期的糊粉层和盾片显微
结构的SEM研究)[J].ChinElectrM croscSoe(电子显微学
报),21(5):564—565
LiFY(李凤英),TangSQ(唐绍清),WangRX(王任翔),gta1.
2004.TheanatomystudyOffnutritiveorgansofAspidistra
plantsinChina(中国蜘蛛抱蛋属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J].Guiha/a(广西植物)。24(3):239--242
LiYH(李永洪),YangYH(杨跃华).ZengZM(曾正明),eta1.
2006.Analysis011correlationbetweenyieldandthemainagro
nomiecharacteristicsofWaxyMaizehybrids(糯玉米杂交种产
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J].JMaizeSci(玉米科学),14
(4):56-60
(下转第190页Continueonpage190)
万方数据
190 广西植物 28卷
第4样地则以IV和V级株数为多,各群落都以胸径于本地带的原生林群落中,后因原生林遭破坏才使
I--,2cm的个体占多数。
3结论与讨论
(1)根据I600m2样方调查,在金花茶群中,胸
径大于1cm的立木的植物共有119种,隶属40科80
属。其中以热带分布的属占绝对优势,占总属数的
92.5%,充分说明群落的热带性质。(2)调查不同海
拔高度的4个群落均为次生林类型,外貌常绿,结构
相对较简单,乔木层可分2~3层,村边林群落高度达
16~20m,乔木分3层,保护区内群落高度为10m左
右,乔木分2层。群落优势种较明显,粗糠柴、降真香
等在各群落均为优势种。(3)金花茶群落单位面积内
的种数和个体数目均较大,少见大径级立木,可见群
落处于强烈的进展演替阶段。(4)调查的4个群落的
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均较高,群落物种丰富
且个体数目较多,但群落具有较低的均匀度,说明群
落仍处于演替的中早期,且优势种较明显。(5)根据
对4个群落中金花茶种群结构的分析,群落内的金花
茶种群为近期增长而远期衰退类型,并以1~2crn胸
径级的金花茶株数最多,是否说明当时的群落条件
最适合金花茶的开花结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
这些可能与金花茶的繁殖生态学特性有关,还需提
供更多繁殖生态学的研究证据。如果假设成立,则
将对金花茶的保护提出新的群落管理措施。(6)通
过野外调查,目前发现的金花茶均分布于北热带半
常绿季雨林的次生林群落中。这从群落学角度至少
还有两个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是金花茶是否仅分
布于次生林群落中?二是或者金花茶曾大面积分布
(上接第153页Continuefrompag153)
ShengYP(盛玉萍),ZhouQ(周琼),LinJZ(林鉴钊),etal.2002.
StudiesofanatomyandmicmchemistryoftseedfromhighoiI
maizevarieties115and647(高油玉米116、647籽粒解剖学和
显微化学研究)[J].GuangxiAgricBiolSci(广西农业生物科
学),21(4):252—254
WilsanDO,矗a1.1998.Nutritionallyinducedhangesin ndo-
spermofSh2andbt-2maizek mdsgrownintiled[J].Seed
五小,20:176—186
wuzK(吴子恺).2004.Breedingfor唧germpiasrrtofsupe -
highoilincorn(新型超高油玉米种质的选育)[J].加nAgroa
Sin(作物学报),30(8);739—744
YamaguchiJ.1999.C,hamcterizationof船amylaseanditsdefideney
inVariOttSricea】Itivars[I].TheorApplGenet,98:32—38
目前的金花茶群落在区域内呈片断化分布?
参考文献:
广东植物研究所.1976.广东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22—29
王伯荪.1987.植物群落学[M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铸豪,何道泉.宋绍敦,等.1982.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
[J].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I:77—141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1980.中国植被[蛔.北京:科学出版
社:144—145
李典谟.1987.生态的多样性度量[刀.生态学杂志,6(4):49—52
曲仲湘.文振旺,朱克贵.1952.南京灵谷寺森林现状分析[J].
植物学报,1(1):18—49
曹洪麟,蔡锡安,彭少麟,等.1999.鹤山龙口村边次生常绿阔叶
林群落分析[J].热带地理,19(4):
黄付平.2000.防城金花茶林地土壤生化特性的研究[J].广西
林业科学,29(4);178—181
彭少麟,陈章和.1983.广东亚热带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J].
生态科学,2:99—104
彭少麟,王伯荪.1983.鼎湖山森林群落分析[J].生态科学,1:
11—17
彭少麟.1996.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动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
社:95—99,312--317
ColwellRK1971.Onthemeasurementofnichebreadthando—
verlap[J].Ecology,52(4):567--576
SuZM(苏宗明).HuangYQ(黄玉清),LixK(李先琨).2000.
StudiesOfthephytocoenologiealfeatureofTaxusChinesevat.
maireicommunityinYuanbaoshan,Guangxi,China(广西元宝山
南方红豆杉群落特征的研究)[J].Guiha/a(广西植物),20
(1){1一lO
SuZM(苏宗明).1994.Apreliminarystudonthepopulatione·
cologyofCamelliasectnitidissima(金花茶组植物种群生态的
初步研究)[J].CruangxiSci(广西科学),l(1):31--36
WuZY(吴征镒).1991.Theareal-typesofChinesegeneraofseed
plants(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胁4Both撇开
(云南植物研究),增刊Ⅳ:1—139
YangYF(杨煜峰),CaoX(曹欣),SongWY(宋文英).甜“.
1994.Complementationofa andaleuronegenesinbarley(大
麦ar/g基因对蓝糊粉层基因的互补效应分析)[J].触nAgric
Zhejiang(浙江农业学报),6(2):90—93
YucSJ(乐素菊),ZhangB(张璧),LiuHC(刘厚诚),以a1.2003.
Pericarpthicknessandkernelfillingcharacteristicsof uper
sweetcorn(超甜玉米籽粒果皮厚度及灌浆特性研究)[J]..,
SouthC inaAgricUniv(NatSdEdi)(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4(3):13—15
ZhongXQ(钟希琼),TaoJ(陶均),Li“李玲).2003.Adjustand
controlf rthecellsroutinizationdeathofBarleyaleuronelayer
(大麦糊粉层细胞程序化死亡的调控)[J].ChinJCollBiol
(细胞生物学杂志)。2s(03):168—170
万方数据
微胚乳玉米籽粒糊粉层细胞显微结构研究
作者: 盛玉萍, 黄其椿, 吴子恺, 周琼, SHENG Yu-Ping, HUANG Qi-Chun, WU Zi-Kai,
ZHOU Qiong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
刊名: 广西植物
英文刊名: GUIHAIA
年,卷(期): 2008,28(2)
被引用次数: 3次

参考文献(17条)
1.李正理 植物制片技术 1991
2.贺学礼 植物学 2004
3.陶嘉龄;郑光华 种子活力 1991
4.樊龙江,颜启传 甜玉米种子活力低下原因及提高其田间出苗率研究[期刊论文]-作物学报 1998(1)
5.高建伟,刘建中,李滨,冯宝树,于桂琴,李振声 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研究初报[期刊论文]-西北植物学报
2000(6)
6.高新起,王秀玲,席湘媛 荞麦糊粉层和子叶中贮藏蛋白质积累过程的超微结构[期刊论文]-实验生物学报 2002(4)
7.郝小琴,吴子恺 双隐性甜糯玉米的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期刊论文]-作物学报 2003(3)
8.何黎平,臧荣春 Sh2甜玉米萌发初期的糊粉层和盾片显微结构的SEM研究[期刊论文]-电子显微学报 2002(5)
9.李凤英,唐绍清,王任翔,李光照 中国蜘蛛抱蛋属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期刊论文]-广西植物 2004(3)
10.李永洪,杨跃华,曾正明,孔亮亮,陈国民 糯玉米杂交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期刊论文]-玉米科学
2006(4)
11.盛玉萍,周琼,林鉴钊,刘丕庆,彭懿紫 高油玉米115、647籽粒解剖学和显微化学研究[期刊论文]-广西农业生物
科学 2002(4)
12.Wilson D O Nutritionally induced changes in endosperm of Sh2 and bt-2 maize kernels grown in
filed 1998
13.吴子恺 新型超高油玉米种质的选育[期刊论文]-作物学报 2004(8)
14.Yamaguchi J Characterization of β2 amylase and its deficiency in various rice cultivars 1999
15.杨煜峰,曹欣 大麦ant基因对蓝糊粉层基因的互补效应分析[期刊论文]-浙江农业学报 1994(2)
16.乐素菊,张璧,刘厚诚,王晓明 超甜玉米籽粒果皮厚度及灌浆特性研究[期刊论文]-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2003(3)
17.钟希琼,陶均,李玲 大麦糊粉层细胞程序化死亡的调控[期刊论文]-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3(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廖海民.李良俊.任轶.郁建平.胡正海.LIAO Hai-min.LI Liang-jun.REN Yi.YU Jian-ping.HU Zheng-hai 苗药
黑骨藤药材的显微结构研究[期刊论文]-西北药学杂志2007,22(1)
2. 扬鹏.郑晓军.王玉国.孙毅 枣树茎尖脱毒培养过程中的细胞显微结构和3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期刊论文]-植物
生理学通讯2002,38(4)
3. 沈丹 谈如何面对挫折[期刊论文]-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4. 田树云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胚乳消减规律及显微结构研究[学位论文]2008
5. 苏秀红.娄玉霞.董诚明.SU Xiuhong.LOU Yuxia.DONG Chengming 提高《药用植物学》中显微结构部分教学质量
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2011,08(7)
6. 冯志颖 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从埃蒙斯射击失误说起[期刊论文]-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0(4)
7. 李波.曲弘辰.董阳.孙婴宁.孙雯慧.LI Boi.QU Hong-chen.DONG Yang.SUN Ying-ning.SUN Wen-hui 卫星搭载对
冰草叶片显微结构的影响[期刊论文]-高师理科学刊2011,31(2)
8. 许传俊.李玲.李红.张铭光.Xu Chuanjun.Li Ling.Li Hong.Zhang Mingguang 蝴蝶兰褐变外植体的显微结构观
察以及褐变成分的初步分析[期刊论文]-园艺学报2005,32(6)
9. 刘仁林.马冬雪.余扬帆.LIU Renlin.MA Dongxue.YU Yangfan 广东石豆兰的显微结构特征与干旱生态环境的关
系研究[期刊论文]-江西林业科技2007(6)
10. 王福青.李敏.曲咏梅.WANG Fu-qing.LI Min.QU Yong-Mei 大白菜雄性败育的显微结构观察[期刊论文]-植物学
通报2001,18(1)

引证文献(3条)
1.郑琪,王威 低温冻害对玉米种子盾片超微结构的影响[期刊论文]-甘肃农业科技 2015(02)
2.崔丽娜,张红,孟佳佳,石德杨,董树亭 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籽粒淀粉粒的粒度分布特征[期刊论文]-作物学报
2012(09)
3.戴罗杰,郭春雨,李飞宇,吴子恺,吕凤连,郑德波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9(19)


引用本文格式:盛玉萍.黄其椿.吴子恺.周琼.SHENG Yu-Ping.HUANG Qi-Chun.WU Zi-Kai.ZHOU Qiong 微胚乳玉米
籽粒糊粉层细胞显微结构研究[期刊论文]-广西植物 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