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types and distributions around the Red River, Vietnam

越南红河流域区不同沉积环境的植被分布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29(6):744— 750 2009年 l1月
越南红河流域 区不同沉积环 境的植被分布
李 杰1,李 珍 ,Dang Xuan Phong2,Matsumoto Eiji3,蒋 辉
(1.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2.Geography institution
of Vietnam,Hanoi,Vietnam;3.Nagoya University,Nagoya,Japan)
摘 要 :根据中 日越三方合作对越南红河流域周边/沿岸植被、生境 、土壤和地貌特征等进行的野外踏勘和调
查结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红河汇水盆地沉积物中植物碎屑及相关微体的潜在源区为出发点,从地形地貌
学的角度 ,阐述了越南红河流域周边植被的组合分布规律。结果表明:(I)上游番西邦山区一河谷体系:植被
垂直分分带明显 ,海拔由低到高依次分布有热带雨林 、季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林、温带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高山灌丛和草地 8类植被;(I)河床一河漫滩一堤岸的河流体系:水生植物及沼泽植物 草
地、低矮灌丛 热带树种;(II)三角洲平原一沿海滩涂体系:沼泽森林一红树林。另外 ,原始植被经 自然火灾
或人类种植火烧后形成独特的次生植被类型主要为竹林、松林、草地等 。
关键词:红河流域;原始植被;次生植被;火烧森林
中图分类号 :Q948.1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142(2009)06 0744—07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types and
distributions around the Red River,Vietnamn
LI Jie ,LI Zhen ,Dang Xuan Phong2,Matsumoto Eij i0,JIANG Hui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2.Geography institution of Vietnam,Hanoi,Vietnam;3.Nagoya University,Nagoya,Japan)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bout vegetation,environment,soil,physiognomy etc.around the Red River carried
out by the cooperation of China,Japan and Vietnam in 2007 and former researche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distribu—
tions of vegetation around the Red River on geomorphology for finding the potential resource of plant chippings and mi—
crofossils of sediments in catchments basin.The results showed that:(I)vegetation in Fansipan mountain-valey region
was obviously distributed in vertical zones.There were tropic rain forest,monsoon rain forest,upland rain forest,sub-
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mountainous mossy forest,temperate broad—leaved forest,coniferous and broad-
leaved forest,mountainous shrubbery and grassland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of mountains;(Ⅱ)riverbed-floodplain-bank
of fiver:hydrophytes and swamp plant-grass and shrub;tropic trees;(HI)delta plain-mud foreshore:swamp forest-man—
grove.And the barnboo or pine forest and grassland were the major secondary vegetations of those burned forests.
Key words:the Red River drainage area;primeval vegetation;secondary vegetation;burned forest
红河位于亚热带与热带的交界处,特殊 的地理
位置使得红河流域成为研究低纬度气候变化的良好
地带 ,引起了广泛关注。现今 ,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
红河三角洲地区,三角洲沉积相及周围海岸的海平
面变化状况(Ayako等,2007;Susumu,2006)、以孢
粉为手段研究红河第四纪气候变化(李珍等,2005;
Li等,2006a,b)都有了一定进展,然而没有详细的
不同沉积单元的植被记录,在气候解译过程中无法
剔除沉积环境带来的影响。对于红河流域的植被类
型及种属分布,许多学者从植物区系、来源、演化等
植物学角度对番西邦山区的植被做了一定的研究
(陈介等,l983;Nguyen,1998;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1994b),但现代植被不仅受温
度、降水、光照等气候因素的影响,高程、土壤类型、
收稿日期:2008—03—27 修回日期:2009—03—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06018)[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0606018)]
作者简介:李杰(1983一),女,山东济宁人,硕士, f究方向为古植被 、古地理与古气候学研究,(E-mail)jieli0128@hotmail.corn。
6期 李杰等:越南红河流域区不同沉积环境的植被分布 745
水动力条件 、地形地貌等局地沉积环境的变化也对
植被的类型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另外 ,还存在着
人类从事经济种植生产等活动对植被的再作用因素
等。该流域涉及的气候与环境范 围广 ,从温带到热
带,从高山到平原,从内陆到沿海,从河流到滩涂等
多样的气候条件与沉积环境究竟会产生怎样的植被
分布特点目前 尚无详细研究。不了解红河流域 的不
同沉积环境的植被分布特点及相互关系的,就无法
正确理解当前这一热点区域的古季风、古气候变化
的记录。本文即以追溯红河汇水盆地沉积物中植物
碎屑及相关微体的潜在源 区为 出发点,从地形地貌
学的角度阐述了越南红河流域区不同沉积环境的植
被分布,确定汇水盆地中孢粉 的主要原始植被源区
以及与流域周边各沉积环境 中不同植被成分的相关
性,同时了解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次生植被的特
性及分布,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汇水盆地沉积物中植
物碎屑及相关微体人类活动的信息做准备。
图 1 研究区域及红河流域地理位置图
Fig.1 Studied area and geographic
location of the Red River
1 区域概况
红河源于我国云南,受控于红河断裂带流呈西北
一 东南向流人北部湾,全长 l 170 km,越南境内 475
km,流域面积 119 000 km2(刘昭蜀 ,2002)(图 1)。上
游地区包括我国云南南部、广西西南、越南 Hoang Li—
en Son山脉,均为高海拔山地;中游处于越南北部海
拔低于800 m的低山丘陵;下游为广阔的越南红河三
角洲平原,海拔0 In左右。流域地处 20。~25.5。N之
间,跨越南亚热带与热带两个热力带,属南亚热带季
风区。全年温度较高,1月平均气温 16.6℃、7月均
温 28.9℃。根据降水量可分为早、雨两季,干旱季节
(11月至次年 3月)少于 1 200 mm,多雨季(4~10月)
降水量可达 3 000 mlTl(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
ring Center,1994a;梁俊明,2004)。
2 材料及方法
2007年 4月 由华东师范大学组织 中 日越三方
对红河流域开展 了野外调查取样工作 ,从红河上游
越南最高峰番西邦(Phansipan)峰(海拔 3 143 m),
沿红河而下 ,经沙坝(Sha Pa)、老街 (Lao Cai)、宝哈
(Bao Ha)、河 内(Ha Noi)至太平 (Thai Binh)的红
河河 口,行程 480多公里 。内容包括为地貌、植被 、
土壤温度、盐度、沉积物特征等。本研究主要是根据
踏勘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及调查结果和 l:100000的
地形地貌图,对越南境内流域周边/沿岸植被特点进
行分析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红河流域山区原始植
被 、不同地形地貌单元等的植被类型 、以及次生植被
分布等进行探讨 。
3 原始植被类型、组成成分及分布特征
根据植被组成类型、成分及分布的地形、地貌特
征,可明显划分为三个沉 积环境体系:I区:上游番
西邦山区一河谷系,在越南境内分布在以红河上游
的巴刹(Bat Xat)和北河(Bac Ha)地区为主的山区;
丌区:河床一河漫滩一堤岸的河流体系,分布在以红
河主河道为中心的流域及周边阶地区;Ⅲ区:三角洲
平原一沿海滩涂体系 ,分布于现代红河三角洲平原
及海岸带。
3.1番西邦山区一 河谷体系(I区)
越南 Hoang Lien Son山脉是中国横断山脉的
延伸,其最高峰番西邦峰海拔 3 143 m,植被种类及
组成与红河 源 头滇 南 地 区 同属 一个 区系 (wor1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1994a)。综 合我
们野外调查结果(图 2)及前人研究成果(陈介等,
198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
1987;W 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
l994a;李树刚等,1990;Nguyen,l998;张广杰等,
2003),上游山地原始植被类型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
特征(图 2),主要类型及成分见表 l。
3.1.1热带雨林 、季雨林 分布于海拔 1 000 m以
746 广 西 植 物 29卷
下的河谷、丘 陵和 台地 。热 带 森林 的植物 组成 ,
84.4 的属 为热带性质 的,温 带性质的属仅 l4%
(陈介等,198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城乡建设环
境保护局,1987;李耀利等,2002)。主要包括 3个亚
类型 :(1)湿润雨林一发育在海拔 500 m 以下的河
谷。整个森林植物群落的特点与东南亚地区的常绿
雨林相似,典型热带雨林植物比较贫乏(红河哈尼族
彝族 自治州城乡建 没环境保护局.1987);( )季雨
E
、-,
0
j


一 广泛分布在海拔 l 000 m 以下的宽畅河岸和石灰
岩山地,约 8O 的类型属泛热带植物(陈介等,1983),
主要建群种为干季落叶的高大树种高山榕、木棉、八
宝树、厚皮树;(3)山地雨林一热带雨林向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过渡的森林类型,其具体分布范围,深受地形、
地势的影响。一般在东南部迎风坡面,大致海拔 800
~ 1 000 nl成连续带状分布.以热带成分 占主要地位,
不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也混杂其中。
(a1地形,乏植被分稚图 (AB为奉次该i 野外调 削而)
3.1.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河上游地区的常绿阔
叶林大致从海拔 1 1O¨D~2 800 m范围都有分布,根
据其外貌特征和分布位置可分成两种类型:(1)常绿
阔叶林一主要出现在上游低山、丘陵和山麓地带,海
拔 1 100~2 000 m,主要建群种为亚热带壳斗科的
栲属、石柯与温带金缕梅科等树种混合交错形成(表
1);(2)山地苔藓林——处于山地云雾线附近,以树
干附生苔藓植物丰富,林下竹类层片十分发达为特
征。在红河上游的云南南部主要分布在海拔 1 500
~ 2 2OO m之间(陈介等,1983),中越边境西隆山分
布范围 2 200~2 800 m(张广杰等,2003)。
3.1.3温带森林 红河上游温带植被成分分布于高
大山地的 2 200 m以上地区,皆北温带成份 ,属 中国
一 日本植物区(Nguyen,1998),主要有(1)温带阔叶
图 2 越南番西邦山区植被分布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in Fansipan M ountain
area(This field investigation part is
marked by section AB)
a.地形及植被分布图;b.植被垂直分带示 意图
a.Topography and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b.Sketch map of vertical vegetation belts
林一极少单独成林,在 2 200 m以上的地区,温带阔
叶林内混生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2)针阔叶混交
林一海拔超过 3 000 m的山地发育有针叶林 ,林下
有一个高大的阔叶林层,形成针阔叶混交林,林下灌
木多为竹子(陈介等 ,1983;红河 哈尼族彝族 自治州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l987;Nguyen,1998)。
3.1.4山顶植被 在 3 000 in左右的山顶 、山脊或
陡坡上生长有许多耐冷且适应贫瘠土壤的植物 ,主
要植被有:(1)高山灌丛一由丛生、矮小的木本植物
组成,常以多种杜鹃、蕨类植物为主(图 3:a)。在多
石的向阳山口上 ,柏科的高山柏也是常见的;(2)高
山草地一在向阳山坡与山顶较干旱地方具有以嵩草
(Kobresia)植物为主的草丛,常称为高山嵩草草甸
(图 3:b)。在地下水位稍高、整个生境比较湿润的
6期 李杰等 :越南红河流域区不同沉积环境的植被分布 747
表 l 红河上游山区不同海拔原始植被体系类型 、分布及成分
Table 1 Types,distributing and composition of primeval vegetation located
in different altitude mountain,upriver of Red River
土层较厚的缓坡和坡脚 ,主要分布双子叶植物 ;在地
下水位高的低凹地和沟边的沼泽地,主要种属为毛
莨科和蔷薇科的地榆。
低地丘陵区域。土壤为红色钙质土,质地松软、易侵
蚀。河流河面宽广 ,河漫滩 及外 围阶地 面积较大。
堤岸 、阶地及周围低地区大多分布有以桃金娘科 、漆
树科、肉豆蔻科、无患子科、棕榈科、楝科等的热带属
种如漆树、桉树、蒲桃和椰子等为上层林的小面积热
带雨林(图4:a)。下层林主要由黄杞、白颜树、Gar一
3.2河床一河漫滩一堤岸的河流体系(Ⅱ区)
该体系包括红河中游地区从老街到越池以红河
主河道为中心的流域地区及周边海拔 500m以下的
cinia、Alphonsea spp.和 Ardisia tonkinensis等组
成,最底层为草本植物和大量的蕨。阳含熙 1957年
的越南森林植被调查表明,红河中游 800 m 以下的
低山地区存在热带雨林性质的原始森林;海拔 500
m以下 的丘 陵 地 区,天 然 林 多 半 是 季 雨林 。据
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 l994年的
748 广 西 植 物 29卷
图 3 番西邦山系山顶高山植被(47。53 35”E,22。19 34”N,Ah.2 010 n )
Fig.:{ Alpine vegetation on the summit of Fansipan Mountains(47。53 35 E,22。1 9 : N
,Ah.2 010 m).
a.山脊两侧陡坡以杜鹃、蕨类为主的高山灌丛;b.山顶以莎革科嵩草为主的高Ih革甸
a·Alpine }/rlJb dominated by Ericaceae and fern on scarp along sides of ridge;b
. Alphine M eadow don1inatc(i by KfJ ,. z“on the summit
图 4 红河流域河流体系的植被(106。01 47 E,20。38 30 N,Ah.4~500 m).
Fig.4 Vegetation in fluvial system along the Red River drainage(106。01 47 E,2O。38 30 N,Alt.4~ 500 m)
a.堤岸热带林;b.河漫滩草地灌丛
a.Tropical forest along banks of the Red River;b.Grassland and shrubs on the floodplain
调查报告,Thac Ba保护区、Chu湖、Ching Cong湖、
Vac沼泽与 Ho Tay湖 (图 1)及 Nui Coc保护区以
及北部的Ba Be湖区等湿地环境尚留存的原始植被
均为热带雨林 。可 以认为红河 中游丘陵低地地区的
原始植被应该是上游热带雨林 、季雨林的延续,主要
植物种属也与上游相似。
河床 体 系 多 水 生 植 物 及 沼 泽 植 物 ,如 芦 苇
(Phragmites COIIHIlAIzis)、睡莲 (Nymphaea)、百 脉
根(Lotus)、水鳖科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穗状
狐尾藻(Myriophyllurn spicatum)等。河漫滩、江
心滩分布有草地、低矮灌丛(图 4:b),主要植物有桃
金娘(Rhodornyrtus tomentosa)、野牡丹 (Melastorna
candidurn)、菊科(Compositae)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rn)。
3.3三角洲平原一沿海滩涂体 系(Ⅲ区)
3.3.1三角洲平原地区 原始植被为沼泽森林,原
始森林主要建林种均为以热带雨林、季雨林植物,沼
泽和水生植物以芦苇、莎草属 (Cyperus)、欧芹属
(Crispum)为主,还有睡莲、水兰(Vallisneria spir一
“/ 、)和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等 。
3.3.2沿海滩涂植被 滩涂湿地 主要植物包括有芦
苇、莎草(Cyperus sp.)和一些藻类如根管藻(Rhiz—
osolenia)、硬毛藻 (Chaetomorpha)、Clenophora、浒
苔(Enteromorpha)、卷曲鞘藻 (Oedogonium crisp—
um)和江篱藻(Gracilaria)等。河 口滩涂发育有红
树林 ,主要有海桑科 的海桑、红树科 的秋茄(Kande—
lia cande1)、红海 榄 (Rhizophora stylosa)和海 莲
(Bruguiera gymnorhiza),紫金 牛科 的桐花树 (蜡
烛果)(Aegiceras corniculatum),马鞭草科 (Ver—
benaceae)的白骨壤(海榄雌)属(Avicennia),爵床科
(Acanthaceae)的老 鼠筋 (Acanthus ebracteatus)以
及豆科(Leguminosae)、鱼藤(Derris trifoliata)
及海藻类等(图 5)。
4 次生/人工植被分布特征
红河中上游的山地地区普遍存在火烧现象。上
游山地原始森林经自然火灾或以获得木炭为目的,
火烧森林然后砍伐的人为火烧行为,形成独特的次
生植被类型 。中游则存在“火烧农业”现象,即将 山
李杰等:越南红河流域区不同沉积环境的植被分布 74 9
图 5 红河河 口区滩涂发育的红树林树 (先锋种)
Fig.5 Mangrove developed in estuarine area of the Red River
a.主要由桐花树 、白骨壤和红海榄组成的红树林景观 ;b.桐花
a.Landscape of mangrove dominated by Aegiceras corniculatum ,Avicennia marina
and Rhizophora stylosa;b.Aegiceras corniculatum (pioneer specie)
图 6 火烧次生植被及农 田
Fig.6 Secondary vegetation after burning
a森林空地;b次生竹林 ;c火烧农业景观;d火烧后的农田。a和 b拍自番西邦山区 22。1 9.601 N,
103。46.980 E,Ah.2 212 m处,e和d拍自宝哈地区22。14.385 N,104。28.516 E,Ah.62 m处)。
a.Forest clearance;b.Secondary bamboo grove:c.Landscape of burning agriculture;d.Agricultural field burned.
地植被火烧后种植农作物,收获后再火烧再种植 的
农业生产方式。红河下游地区植被覆盖主要为农作
物、经济作物等人工植被 ,也存在火烧农业 的现象。
4.1火烧破坏后的次生植被
热带雨林植被经火烧砍伐后,沟谷凹地较潮湿
地段又以禾本科、莠竹(Microstegium gratum)、芭
蕉科(Musaceae)树头芭蕉 (MM “wilsonii)群 落为
主;广大的向阳干旱 山坡 ,则多 为豆科 (Legumino—
sae)白花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禾本科、莠
竹群落。季雨林遭到毁林之后,往往成为以豆科
(Leguminosae)白花洋紫荆 (Bauhinia variegata)、
椴树科(Tiliaeeae)一担柴(Colona floribunda)、大
戟科 (Euphorbiaceae)余 甘 子 (Phyllanthus embli—
Ca)、藤黄科 (Guttiferae)黄牛木 (Cratoxylum CO—
chinchinensis)等组成疏林,林下常以禾本科、莠竹
占优势;在较为干燥的向阳坡面,则禾本科高草更为
显著。
原始的热带雨林、季雨林遭反复火烧后形成森
林空地 ,植被多为禾本科、白茅(1mperata cylindri—
ca)或菊科 (Compositae)飞机草(Eupatorium odor—
atum)草地(图 6:a)。
常绿阔叶林毁林后的次生植被为松科(Pina—
ceae)思茅松林(Pinus kesiya)。思茅松林经反复毁
坏后 ,常演变为一种禾本科 中草为主的草坡 。山地
苔藓林在砍伐的条件下多成为密生竹林 (图 6:b),
以后随时间 的推移 ,多形成云南 松林 (Pinus yun—
nanensis);经反复火烧之后 ,多出现欧洲蕨(Pterid—
ium aquilinum),糙轴 蕨 (Pteridium revolutum)草
地,一般在潮湿条件下,常有桦木科(Betulaceae)桤
木属早冬瓜 (Alnus nepdensis)林生长。
红河中游低 山丘陵是 “火烧农业”的典型地 区
(图6:C,d)。现今,红河中游低山丘陵大部分地区
已被垦殖,天然林多被破坏,农作物、经济作物等人
工植被成为主要植被类型。
4.2红河三角洲平原人工植被
红河三角洲大部分地区已被农业 、水产养殖 、林
75O 广 西 植 物 29卷
地、城市用地占据 。植被类型为农作物、经济作物等
人工植被 。农作物主要为水稻 、玉米 、红薯 、木薯、甘
蔗、花生、大豆等 ,经济作物主要为棕榈 、椰子、芭蕉
等(吕荣华 ,2004)。
红河河 口的原始红树林植被破坏严重 ,分布面
积逐渐减小,组成成分趋于简单 ,海桑(Sonneratia
caeseolaris)、红 树 科 木 榄 (Bruguiera gymnorhi—
zn)、紫金牛科桐花树(蜡烛果)(Aegiceras cornicu—
latum)已成为优势种(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
ring Centre,1994b)。
5 结论
总之,越南红河流域周边植被分布规律性强 ,上
游山区垂直分分带明显,海拔由低到高依次分布有
热带雨林 、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林 、
温带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高山灌丛和草地 8类植
被;河床一河漫滩一堤岸 的河流体 系中在低地丘陵
及堤岸大多发育有小型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河漫滩
及河床常为草地、低矮灌丛和水生及沼泽植物;三角
洲平原一沿海滩涂体系植被组合为沼泽森林一红树
林 。这一分布特征对河 口区第 四纪气候环境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意义 :越南红河流域地带性原始植物应
为热带、亚热带科属,温带植物种属只出现在红河上
游高大山地的 2 2O0 m 以上地 区,中游和下游都没
有分布。因此 ,红河汇水盆地沉积物 中出现 的温带
植物孢粉的孢粉源应 为红河上 游山地的高海拔地
区。如,根据沉积物中记录的孢粉类型中温带成分的
多少 ,可以反映出在汇水盆地中某一地区的河流作用
强度的历史变化过程,也可以通过分析相对稳定的沉
积环境记录的孢粉变化进一步反映气候变化特征。
另外,越南红河流域普遍存在的火烧现象形成
独特的次生植被分布特征 :上游山区低海拔 区热带
雨林季雨林经火烧毁林后形成莠竹、芭蕉群落,反复
火烧后会形成禾本科、菊科为主的森林空地 ;常绿阔
叶林大多形成思茅松林群落;山地苔藓林多形成竹
林 、蕨类草地 。中游低山丘陵地区大部分为“火烧农
业”的种植区,次生植被多为草地 。下游三角洲平原
为人工植被区,河VI红树林经人类活动影响优势种
仅为海桑、木榄和桐花树。这种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的现象和植被分布特征,对于研究古人类活动具有重
要意义,如,沉积物 中大量碳屑沉积物有助于更准确
的计算碳屑沉积通量,可直接反应火灾活跃程度
(Andrew & Maxwel,2004),进一步研究人 口数量及
人类活动范围的变化;沉积物中与火烧相关的特殊植
物孢粉也可成为提取人类活动信息的敏感因子。
致谢 越南科技院地理所 Trinh Ngoc Tuyen博
士大力协助红河野外科学考察及采样工作,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黄明对论文内容提 出
中肯的意见,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宏庆教授
对调查所获的植物照片做 出鉴定,在此特表感谢。
参考文献 :
中国科学院.1996.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
刘昭蜀,赵焕庭等.2002.南海地质[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23— 128
李树刚,梁畴芬.1990.广西植物 资源[M].北京:北京科学技
术出版社,26 29
红河哈尼族彝族 自治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 987.云南南部
红河地区生物资源科学考察报告[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
社 ,4—6
陈介等,中国科学院.1983.云南 的植物[M].昆明:云南人民
出版社 ,150—169
Chao SW(曹顺 伟).2004.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distribu-
tion in Nuozhadu Nature Reserve,Yunnan Province(云南糯扎
渡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特点)EJ].J Southwest Fore Col(西
南林学院学报),24(2):11—15
Chen GR(陈光然).2007.Visit the Headstream of the Red River
(探访红河源头).Overseas Version of People s Daily(人民 日
报海外版),2007—07—04:6
Liang JM(梁俊明).2004.Climatology characters of precipit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tmospheric circumfluence and sea tem—
perature field(越南 降水量 的气候学特征 分析及其与大气 环
流 、海温场 的关 系)[D].Nanjing Climate Coll,Ph.D paper
(南京气象学院,博士论文):1—3
Li Z(李珍),Zang JY(臧家业 ),eta1.2005.Several cooling events
over the Hong River Delta Vietnam during the past 5 000 years
(越南红河三角洲近五千年来的几个降温事件)[J].A
Marine Sci(海洋科学进展),1(23):43—52
Li YL(李耀利),Zhu H(朱华),Wang H(王洪).2002.A study
on the flora of the seed plants of tropical rainforest of Southeast
Yunnan(滇东南热带 雨林 种子植 物 区系的初步研 究)EJ].
Guihaia(广西植物),22(4):32O一326
Liu RH(吕荣华).2004.Survey of rice planting,Viet Nam(越南
水稻的栽培概况)EJ].Guangxi Agric Sci(广西农业科学),35
(2):102— 103
Yang HX(阳含熙),et a1.1957.Forest resource of Viet Nam(越
南的森林植物资源)EJ].Fore Sci(林业科学),4(1):472
Yu QG(喻庆 国),Chao SW(曹顺伟 ),Deng XQ(邓喜庆),et a1.
2006.A study on the vertic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in
Nuozhadu Nature Reserve,Yunnan(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
被垂直分布研究)[J].Fore Development Sci ch(林业科技
开发),20(4):47—50
Zhang GJ(张广 杰),Shui YM(税玉 民),Chen wY(陈文允),et
a1.2003.The interduction to plant diversity in Xilo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on the Border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中越
边境西隆山自然保护 区的植物调查)[J].Guihaia(广西植
(下转第 7l8页 Continue on page 718)
718 广 西 植 物 29卷
序托长圆形 ,长约 4 ITlm,宽约 2.4 mm,在 中部 2浅
裂,无毛;苞片约 10,正三角形长 0.5—0.8 mm,宽
0.8—1 mm,顶端有长 l一1.5 mm 的绿色角状 突,
边缘上部有稀疏短柔毛;小苞片密,楔状条形或条形,
长约1 mm,顶端绿色,密被短柔毛。瘦果椭圆球形,
长约 0.6 mm,宽 0.3 Fnrn有密的褐色短纵条纹。
模式标本蔡灿星 5151为 舍株,与韦毅刚 07253
旱株有些区别,主要是:模式标本①原始描述中称茎
无毛,未见钟乳体 ②原始描述 中称叶两面无毛。
Ad descriptionen origindem addenda,planta
pistillata adhuc ignota:Ptanta pistillata est herba
parva,rhizomate brevi inconsipuo radices graciles
1.5— 7 cm longas et caules circ.5。6— 11 CITI altos
basi 0.8- 1.1 lTlm crassos prope apicem sparse pu—
berulos cystolithis bacilliformibus 0.1— 0.1 5 mm
longis dense praeditos vulgo simplices superne 6。——
8一foliatos edente.Folia supra sparse strigosa,sub—
tus ad nervos basales et laterales sparse strigulosa.
Inflorescentiae pistillatae singulariter axillares,
breviter pedunculatae;pedunculi circ.1 mm longi,
glabri;receptacula oblonga,circ.4 mm longa,2— 4
mm lata,medio 2-lobata,glabra;bracteae circ.1 0,
deltoideae,0.5—0.8 mIn Iongae,0.8— 1 miTt latae,
apice longe corniculatae,cornibas viridibus 1— 1.5
mm longis,margine sparse puberulae;bracteolae
densae,cuneato—lineares vel lineares,circ.1 mm lon—
gae,apice virides,et puberulae. Achenia ellip—
soidea,circ.0.6 1Tim longa,0.3 mm lata,dense et
longitudinaliter brunneo—lineolata.
致谢 黄仕训、盘波、唐文秀和骆文华参加野外
调查和部分研究工作;感谢孙英宝先生为本文绘图。
参考文献:
王文采.1995.楼梯草属[A].中国植物志[M].北京 :科学出
版社 ,23(2):187—317
Lin Q,Fris I,Wilmot-Dear CM.2003.ElatostemaEM]//Wu CY,
Raven PH(eds).Flora of China.Beijing:Science Press;St.Lou—
is:M 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5:127— 163
Wang wT(王文采).2003.Notes on Elatosterna Forst(Urticace—
ae)from Yunnan Province(云南楼梯草属研究随记)[J].Bull
Bot Res(植物研究),23(3):257—260
Wang wT(王文采).2006.Notes on Pellionia and Elatostema(Ur—
ticaceae)in southeastern Yunnan(云南东南部赤车属和楼梯草属
研究随ig)[-I].Bull Bot Res(植物研究),26(1):1 5—24
Wang WT(王文采),wci YG(韦毅刚).2007.Five new species of
Elatostema J.R.etG.Forst.(Urticaeeae)from Guang~,China(广
西楼梯草属五新种)[J].Guihaia(广西植物),27(6):811-816
Wang WT(王 文 采 ),Wei YG(韦 毅 刚 ).2008.Elatostema
duyunense,a new species of Urticaceae from Guizhou,China(都
匀楼梯草,贵州荨麻科 一新 种)[J].Guihaia(广西植物),28
(1):1~ 3
Wei YG(韦毅刚),Wang wT(王文采).2009.Three new species
and one new variety of ElatostevnaJ.R. G.Forst.(urticaceae)
from Guangxi(广西楼梯草属三新种和一新变种)[J].Guihaia
(广西植物),29(2):143—148
(上接第 750页 Continue from page 750)
物 ),23(6):511~516
Zhu H(朱华),Yan LC(阎丽春),Tan HN(覃海宁).2003.Flo—
ristic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ietnamese Flora(越南
植物区系的组成与特征)[J].Acta Univ Sunyatseni(Sci Nut
Edi)(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2(6):98—102
Zhu H(朱华),Yan LC(阎丽春),Tan HN(覃海宁).2004.Flo—
ris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vietnamese flora and the floras of
tropical China and Malaysia(越南植物区系与中国热带和西马
来西亚植物区系的关系)[J].Acta Univ Sunyatseni(Sci Nat
Edi)(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3(1):79—83
Ayako Funabiki,Shigeko Haruyama et a1.2007. Holoeene delta
plain development in the Song Hong(Red River)delta,Vietnam
l-J].J Asian Earth Sci,30:518—529
Zhen Li,Yoshiki Saito. 2006. Palynologieal record of climate
change during the last deglaciation from the Song Hong(Red
River)delta,Vietnam[J].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
gY,Palaeoecology,235:406— 430
Zhen Li,Yoshiki Saito.2006.Climate change and lroman impact
on the So ng Hong(Red River)Delta,Vietnam,during the Hol—
oceneEJ].Quaternary International,144:4—28
Andrew L.Maxwel1.2004.Fire regimes in north-eastern Cambo—
dian monsoonal forests.with a 9300一year sediment charcoal re—
cord[J].J Biogeography(_,Biogeogr),31:225—239
Nguyen Nghia Thin.1998.The Fansipan Flora in Relation to the
Sino-Japanese Floristic Region[R].The University Museum and
the University of Tokyo,Buletin No.37
Susumu Tanabe,Yoshiki Saito,et a1.2006.Hol~cene evolution of
the Song Hong(Red River)delta system,northern Vietnam[J].
Sedimentary Geology,187:29— 61
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er.1994.Biodiversity profile
of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 NamER]
Wof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1994.Til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 Nam,Appendix 8-Wetlands Information[R].WC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