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ndices based mainly on vegetation indicators for plateau lake wetlands

高原湖泊湿地以植被指示为主的环评指标初探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28(5):645— 649 2008年 9月
高原湖 泊湿 地以植被指示为主的环评指标初探
杨 梅,金振洲,欧晓昆
(云南大学 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昆明 650091)
摘 要:分析探讨高原湖泊湿地的环境评价中,如何应用一套由植被为主指示要素构成的环评指标,并以云
南石林长湖湖泊湿地为实例。按植被及其植物区系组成、动物区系和生境方面所表现特征的现况,共设置以
植被特征为主的 1O个评定指示要素。使用此类指标评价的前提是:所评的各个高原湖泊湿地,均在上述 1O
个所规定的指示要素方面,已取得调查研究的定量和定性数据资料。所以本方案的使用,反而促成各高原湖
泊湿地在以植被特征为主各评价要素的进一步考察和研究,以作为参评的依据。
关键词:高原湖泊湿地;植被指示要素;环境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42(2008)05—0645—05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 1 ■ l 1 ● l J J ● ● _ ● ‘
indices based mainly on vegetation indicators
for plateau lake wetlands
YANG Mei,J Zhen-Zhou,0U Xiao-KUD.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botany,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Abstract:Using wetland of Changhu Lak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tried tO establish assessment indices of lake wet—
lands,and they were based mainly on vegetation indicators.The established indices would been applied in assess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plateau lake wetlands.10 groups of indicators representing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flora,fauna and habitats were carried out for assessment process.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indices was deter—
mined on the availability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related tO indicators,which was the premise when assess—
ing.Meanwhile,it wa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usage of the indices would promote collecting the unknown data on
vegetation,flora,fauna and habitats of each plateau lake wetland,which would help assessing it’S environmental con—
dition synthetical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plateau lake wetlands;vegetation indicators;environmenta1 assessment indices
1 建立评价指标的目的和意义
高原湖泊湿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高原和青
藏高原。云南高原由于海拔偏低,纬度偏南,其湖泊
湿地及湿地周围的自然植被发育较青藏高原的为
好,其动植物区系较多样,生态环境也较优越。已经
初步调查的云南高原湖泊湿地,其水面面积大于 1
km 的湖泊有 37个(卞少文,2006),著名的如滇池、
洱海、抚仙湖、杞麓湖、泸沽湖、纳帕海、碧塔海、拉市
海等,多数是断陷湖或冰蚀湖(李恒,1980,1987)。
石林县的长湖是小型的高原湖泊湿地,其水面面积
0.54 kmz(杨桂华,1988)。水面面积 0.5~1 km2的
小型高原湖泊也较多,特别是高原的亚高山和高山湖
收稿日期:2007—02—13 修回日期:2007—08—2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415102)[Supported by the State Key Bas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 of China(2003CB415102)]
作者简介:杨梅(1975一),女,云南怒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湿地植被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研究,E-mail:meiyang297@sohu.eom。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xkou@ynu.edu.en)
646 广 西 植 物 28卷
泊。这些湖泊的沿湖水域浅滩湿地水生和湿生植被
发达,其湖周各类中生草甸、灌丛和森林植被的覆盖
率都较大。由于此类湖泊湿地内外的植被均较好,植
物区系和动物区系也较特殊,加以风光优美,景色宜
人,使之成为云南高原众多的绚丽明珠,其中9大高
原湖泊则是明珠中的瑰宝。此外,贵州威宁的草海
也是著名的高原湖泊湿地(向应海,1986)。
我国对湖泊湿地植被的研究已积累了较多资料
(吴征镒等,1980,1987;中国湿地植被编辑委员会,
1999)。对湿地(含湖泊湿地)的环境评价指标也有
不同程度的使用(袁军等,2002;沈立新等,2005;武
海涛等,2005),但对云贵高原山地的湖泊湿地环境
评价指标方案或体系,未见提出使用。为此,作者认
为,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如此自然、丰富、多样、特
殊、珍稀,建立一个简易实用的、以植被指示要素为
主的评价方案或体系,对反映高原湖泊湿地的自然
性、区域性、特殊性、珍稀性、演变历史的阶段,以及
反映反面的人为干扰程度、污染程度、贫瘠化、消退
化、逆反演变的阶段等,将会取得 良好的效果,而且
方便实用,便于推广使用。特别是对同一个高原湖
泊湿地,在研究其不同年代,受干扰的退化情况和受
干扰后进化演变的情况,可得出湿地植被、植物、动
物、生境变好、变坏的动态变迁情况结论。对任何高
原湖泊湿地一次性的环境评价,均可得出各湖泊湿
地在以植被为主指示要素方面好坏、优劣的不同程
度,便于人为对其现况进行优化管理、保护和建设,
促其植被、植物、动物、生境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向
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演变。
2 环境评价指示要素和指标的确定
2.1植被特征作为环境评价的主要指示要素和指标
湖泊湿地环境评价方案将植被特征、植物区系
和动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生境等各指示要素所表现
的好坏优劣状况,作为评价的指标,其中以植被特征
为主。植被特征包括群落类型的数目和总盖度、结
构和种类组成的优势度、常见度、覆盖度等特征,植
被组成也含其植物种群在群落中的表现特征。植被
是其所在地生态环境条件质量的重要指示者。植被
特征是显示高原湖泊湿地的自然性、特殊性、多样
性、演变阶段、消退阶段的最好指示要素。例如,据
李恒在《云南植被》(吴征镒等,1987)中记述,云南高
原湖泊湿地:有挺水植物群落 l3个,如滇西北亚高
山湖泊的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群落、香蒲
(Typha angustz。folia)群 落,滇 中 高原 的水 葱
(Schoenopectus tabermaemontani)群 落、芦 苇
(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等;有漂浮植物群落 4
个,如滇西北的青萍(Lemna minor)、紫萍 (Spi—
rodela polyzhiza)群落,滇中的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群落,滇南的大漂(Pistia stratiotes)群落
等;有浮叶植物群 落 5个,如滇 西北 的茈碧 花
(Nymphaea tetragona)群 落,滇 中 的 水 膏 药
(Hydrocharis dubia)群落等;有沉水植物群落 l6
个,北、中、南均分布,以滇中高原湖泊为主,常见有
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群落、穗状狐尾
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群落、马来 眼子菜
(Potamogeton malainus)群落、红线草(P.pectina—
tus)群落、小茨藻(Najas minor)群落、海菜花(Ote—
lia acuminata)群落(其 3个变种各自成群落)、苦草
(Valisneria gigantea)群落等。一个湖泊沉水植物
群落数目的多少、各群落覆盖度的大小,是评定湖泊
质量的最好指标。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植被主要由上
述各群落所组成。植物群落类型的划定是根据《中
国植被》(吴征镒等,1980)和《云南植被》(吴征镒等,
1987)对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界定,即以优势种命名
的群系(Formation缩写 Form.)或群丛 (Associa—
tion缩写 Ass.)等级,均称“群落”。植被特征中,诸
如植被各植物群落的平均(或多数)总盖度的大小、
湿地植被内水生和湿生的植物种数多少、植物群落
类型(群丛)数目的多少、环湖植物群落生态系列的
完整性如何、各群落类型中主要种(即群落类型中优
势度最大的种)的平均(或多数)优势度(5至+的多
优度,或 8750至0.1的盖度系数,或 D至R的优势
常见度等)的大小、湿地外围500m范围内自然植被
覆盖率的大小等等。
2.2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作为评价指示要素和指标
湿地范围内组成植被的所有种子植物的植物区
系地理成分,是评价高原湖泊湿地特殊性和珍稀性
的重要指示要素和指标,本方案只限于水生和湿生
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湿地的水生和湿生植物一般
的地理成分为广布种,但高原湖泊湿地中除了广布
种外还有区域特有种(或变种)、热带分布的种、属、
科和温带分布的种、属、科。地理成分的标准,采用
吴征镒的分布区类型(areal—types)的型(types)和变
型(subtypes)的规定(吴征镒等,1991,1993,1999)。
例如海菜花(Otelia acuminata)这一个沉水植物的
5期 杨梅等:高原湖泊湿地以植被指示为主的环评指标初探 647
种,在分布区类型的地理成分上,其科为水鳖科
(Hydrocharitaceae),科级的地理成分为分布型 1,
即世界广布科(吴征镒等,1999);其属(Otelia)的属
级分布型为2,即泛热带分布的属(吴征镒等,l991,
1993,2OO6);其种(0.acuminata)的种级分布区类
型为 E—SWC,为华西南特有种(吴征镒,1986)。湿
地的每一个种(或变种等种下单位)都有它的科级分
布区类型(简称“科分布型”或“科型”)、属级分布区
类型(简称“属分布型”或“属型”)和种级分布区类型
(简称“种分布型”或“种型”)。科型和属型均查阅吴
征镒的有关资料来确定,而种型则要了解该种的详
细地理分布后由自己按吴征镒 15个分布区类型及
变型的规范来确定。湿地植物种的植物区系地理成
分如此深入定性归类,不但对湿地植物的广布性、区
域性和特殊性有一定的认识,而对湿地植物资源的
保护和发展也很有意义。
2.3动物区系地理成分作为评价要素和指标
湖泊湿地的动物区系主要指鸟类和鱼类的物种
及其地理成分。鸟类看有否候鸟栖息,这种鸟是否
国家重点保护或中国特有等。例如滇西北的碧塔
海、纳帕海和泸沽湖就有国家保护候鸟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又是中国特有种,故此类湖泊湿地质量
更高。湖泊的鱼类主要指土著鱼种,如碧塔海的中
甸叶须鱼(中甸重唇鱼 Ptychobarbus chungtienen-
sis)就是滇西北中甸(现名香格里拉)的特有种,是
狭域特有分布的种。又如洱海的大理裂腹鱼(弓鱼
Schizothorax taliensis)是洱海的特有种(云南省林
业调查规划院,1989)。把有否特有鸟类和鱼类作为
评价指标,可指示湖泊的特殊性和价值。鸟类和鱼
类种数中,东洋界和古北界地理成分的比例,也反映
湖泊湿地的区域性。
2.4湖泊生境作为环境评价指示要素和指标
湖泊湿地的生境是多方面的,有光、热、水、土和
基质等。本方案只采用湖泊水质的透明度的深度一
项,因透明度能直接反映湖水受污染程度的大小,反
映湖泊湿地生境的质量,且简易可测。
3 高原湖泊湿地环境评价指标方
案的细则
高原湖泊湿地环境评价指标方案:
Eli高原湖泊湿地环境评价指标建立的等级规范
五级差距等级制:5一得 81~100分、占 81~100%或定性(优
级、很多、很大、很好等);
4一得 61~8O分、占 61~8O 或定性(良级、较多、较大、较
好等);
3一得 41~6O分、占41~6O 或定性(中级、多少中等、大小
中等、好差中等等);
2一得 21~4O分、占21~4O 或定性(可级、较少、较小、较
差等);
1一得 1~2O分、占 1~2O 或定性(劣级、很少、很小、很差
等)。
Ell湖泊湿地环境评价指标的各指示要素条 目
1.湖泊湿地(湿生草甸以内)各植物群落平均(或多数)总盖
度的大小:
5一各植物群落平均(或多数)总盖度 81 ~100 ;
4一各植物群落平均(或多数)总盖度 61 ~8O ;
3一各植物群落平均(或多数)总盖度 41 ~6O ;
2一各植物群落平均(或多数)总盖度 21 ~4O ;
1一各植物群落平均(或多数)总盖度 1 ~20 ;
2.湖泊湿地植被内水生、湿生种子植物总种数多少:
5一水生和湿生植物种数 81种以上;
4一水生和湿生植物种数 61~8O种;
3一水生和湿生植物种数 41~6O种;
2一水生和湿生植物种数 21~4O种;
1一水生和湿生植物种数 1~2O种。
3.湖泊湿地植物群落类型(群丛或称群落)数多少:
5一植物群落类型数 13个以上;
4一植物群落类型数 lOb12个;
3一植物群落类型数 7~9个;
2一植物群落类型数 4~6个;
l一植物群落类型数 1~3个以上。
4.环湖植物群落(靠湖心沉水群落至湖岸湿生草甸)生态系
列的完整性
5一植物群落生态系列很完整;
4一植物群落生态系列较完整;
3一植物群落生态系列完整性中等;
2一植物群落生态系列较不完整;
1一植物群落生态系列很不完整。
5.湿地内各个植物群落中主要种的多数(或平均)优势度(多
优度、盖度系数、优势度等)的大小:
5一各群落的主要种多数(或平均)多优度为 5者,或盖系数
幅6251~8750者,或优势度 D者;
4一各群落的主要种多数(或平均)多优度为 4者,或盖度系
数 3751~6250,或优势度 A者;
3一各群落的主要种多数(或平均)多优度为 3者,或盖度系
数/15oi~3750,或优势度 F者;
2一各群落的主要种多数(或平均)多优度为 2者,或盖度系
数 251~1500者,或优势度 O者;
1一各群落的主要种多数(或平均)多优度+~1者,或盖度
系数 0.1~25O者,或优势度 R者;
6.湖泊水域内沉水的种子植物种数多少:
5一沉水的种子植物种数在 1O种以上者;
4一沉水的种子植物种数在 7~9种者;
648 广 西 植 物 28卷
3一沉水的种子植物种数在 4~6种者;
2一沉水 的种子植物种数在 1~3种者 ;
1一水域中不见沉水的种子植物种。
7.水生和湿生种子植物种(变种)的区系地理成分状况:
5一水、湿生植物种类中有当地狭域特有种(或特有变种)者;
4一水、湿生植物种类中有省、地区或国内特有种者;
3一水、湿生植物种类中属、种区系中有热带成分者;
2一水、湿生植物种类中属、种级区系中仅有温带成分者;
1一水、湿生植物种类中均为世界广布种者。
8.湖泊湿地外围 500 m范围内(平地或面湖山坡地)天然植
被的覆被率状况:
5一天然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包括多年的人工林、灌草
丛等)覆被率约 75 以上者;
4一天然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包括多年的人工林、灌草
丛等)覆被率约 5O ~75 者;
3一天然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包括多年的人工林、灌草
丛等)覆被率约 25 ~5O 者;
2一天然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包括多年的人工林、灌草
丛等)覆被率约 5 ~25 者;
1一天然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包括多年的人工林、灌草
丛等)覆被率约在 5 以下者;
9.湖泊湿地栖息候鸟或水域土著鱼类的特殊性:
5一栖息候鸟或水域土著鱼类中有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物种;
4一栖息候鸟或水域土著鱼类中有地区或省级特有种;
3一栖息候鸟或水域土著鱼类均广布的常见物种;
2一偶见有候鸟来临或土著鱼类的存在;
1一不见有候鸟来临或土著鱼类的存在。
1O.湖泊水域水体的透明度深浅状况(距湖边 3~5 m测定,
可更远):
5一湖水透明度在 5.1 m以上者;
4一湖水透明度在 3.1~5.0 m者;
3一湖水透明度在 1.1~3.0 m者;
2一湖水透明度在0.6~1.0 m者;
1一湖水透明度在 0.1~O.5 m者;
[3]使用说明:
使用环境评价时,用此 1O个要素条目的指标给每一个
湖泊湿地评比打分,其积分大小即为质量。优劣评价的结
果。所得积分,也可分成 5、4、3、2、1五个等级评价。如为多
个湖泊湿地一起比较,则可 1o个条 目的指标打分结果列表
显示,以各个湖泊湿地的积分来表达各 自的优劣。如果探讨
植被(植物群落、植物种类)作为湖泊湿地生态环评的指标,
可选用其中的几个指标来评价,可各自确定的标准进行评
价。用于环评目的时,最好植被、区系(植物和动物)与生态
环境一起评。所以用 1O个要素条目的指标较好。
4 高原湖泊湿地环境评价指标简
明方案的使用实例
4.1以石林长湖为例使用此环境评价指标和等级
长湖湿地是 2006年 5~8月间经过 5O个 4 m。
样地取样群落调查研究和湿地范围内种子植物区系
的调查研究。故上述评价的指示要素和指标齐全,
便于五级制等级打分,以得到总积分百分数的数值
作为评价的结论。长湖湿地的 1号指标植物群落平
均总盖度为 85.2 ,其等级分为 5;2号指标水生和
湿生植物总数为42种,等级分为 3;3号指标植物群
落数为 1O个,等级分为 4;4号指标植物群落生态系
列完整性为较完整,等级分为 4;5号指标各植物群
落优势种的平均优势度为多优度 4,等级分为 4;6
号指标沉水植物种的总数为 7种,等级分为 4;7号
指标水、湿生植物区系成分有本湖特有变种,等级分
为 5;8号指标湿地周边天然植被覆盖率约 7O ,等
级分为 4;9号指标鸟或鱼动物区系的特有性无特有
种,等级分为 1;10号指标湖中水的透明度二点测定
平均为 3.75 m,等级分为 5。这样 1O项积分为 39
分,其积分百分数的数值为 78分,总评价等级为4,
即评价结果长湖湿地的环境质量等级为良。
4.2以4个著名高原湖泊湿地为例使用此环境评价
指标和等级
本文制定的指标方案中,好多高原湖泊因过去
调查深度不够,而不好使用。这里只就已出版书刊
(吴征镒等,1987;李恒,1988)以杞麓湖(资料年份
1988,湖面海拔 1 731 m)、滇池(1987,1 885 m)、洱
海(1987,1 974 m)和泸沽湖(1987,2 685 m)为例使
用,结果见表 1。
评价结果三湖为良级,一湖为中级,但在四湖中
总值以泸沽湖最好,滇池最差,各指示要素的等级上
各有千秋,可看出各湖各要素等级的差异,为保护和
治理提供方向。这里只反映20世纪8O年代后期四
湖的生态环境状况,如滇池 50年代动物区系均有特
有种,到8O年代因污染而绝迹。21世纪初则没有
调查资料可供参评。如要参评,要加强各湖泊湿地
在此 1O个指示要素方面的调查研究,深入摸清各高
原湖泊湿地在植被、植物区系、动物区系、生境等方
面的本底现状,为保护、发展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提
供动态的科学依据。
5 结语
本方案 lO个指示要素的设置上,偏重植被及其
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是由作者对长湖湿地的植
被和植物区系较深入调查研究中启发而创建的。其
优点在于简明实用,能评价出高原湖泊湿地的生态
5期 杨梅等:高原湖泊湿地以植被指示为主的环评指标初探 649
环境质量,特别是植被和植物区系方面的质量。作
者建议同一个湖泊湿地,可利用历史资料,不同年代
对比,还要作近代的调查,以得到动态的环境评价结
果,得出该湖泊湿地进化或退化的结论,为治理提供
科学依据,并探索湿地发展演化的规律,提供理论认
识。使用本方案指标评价的前提是:所评的各个高
原湖泊湿地,均在 1O个以植被为主所规定的指示要
素方面,已取得调查研究的定量和定性数据资料,方
能参评。所以本方案的使用,反而促成各高原湖泊
湿地在植被、动植物区系和生境方面各评价要素的
进一步考察和研究,以作为参评的依据。本方案评
价指示要素的选择以植被为主,虽有评价指标涵盖
表 1 环境评价指标和等级在 4个高原湖泊湿地上的使用
Table 1 The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ndices and classes in 4 plateau lake wetlands
注:植物区系的湖特有指杞麓湖的通海海菜花,泸沽湖的皱叶海菜花,西南特指洱海的海菜花;动物区系的湖特有指洱海的大理裂腹鱼(弓
鱼),国家重指泸沽湖的黑颈鹤。
Note:Lake endemic species of flora Ottelia acumlnata var.tonhaiensis in Qiluhu Lake,0.acuminata var.crispa in Luguhu Lake,endemic to
SW China O.acuminata in Erhai Lake;lake endemic species of fauna Schizothorax taliensis in Erhai Lakei national protect Grus nigricolis in
Luguhu Lake).
面不够的缺点,但对云南高原多数湖泊天然植被较
好、水生和湿生植物区系多样性特好、生态环境较优
这一特点而言,在反映湖泊环境质量的优劣上是较
为合适、简易和实用的。这里只是初步的探讨,还须
在应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1989.云南自然保护区[M].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249—254
中国湿地植被编辑委员会.1999.中国湿地植被[M].北京:科
学出版社 :553
向应海.1986.草海科学考察报告[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
社 :287
吴征镒.1980.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666—697
吴征镒.1986.云南植物志(第 4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
134,187— 195,266— 276
吴征镒,丁托娅.1999.中国种子植物(数据库光盘)[M].昆
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吴征镒,朱彦丞.1987.云南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657
— 707
吴征镒,周哲昆,孙航,等.2006.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和
分化[ .北京:科学出版社:147—451
Bian sw(卞 少 文).2006.Simple discussion on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Yunnan wetland type(浅谈云南湿地类型的分
布和特点)口].Fore Invent Plan(林业调查规划),31(4):9o一93
Li H(李 恒).1980.A study on the lake vegetation of Yunnan
Plateau(云南高原湖泊水生植被的研究)EJ].Acta Bot Yunnan
(云南植物研究),2(2):113—140
Li H(李恒).1987.The lake vegetation of Hengduan Mountains
(横断山区的湖泊植被)EJ].Acta Bot Yunnan(云南植物研
究),9(3):257—270
(下转第 697页 Continue on page 697)
5期 陈旭等:光照强度对广西莪术挥发油及莪术醇含量的影响 697
莪术油中主要活性成分为倍半萜(sesquiter—
pene,C15)类化合物,研究已表明,倍半萜类化合物
是萜类化合物(terpenoid)的一种,在植物体内萜类
化合物的甲羟戊酸(mevalonate pathway,MVA)合
成途径中,3一羟基一3一甲基戊二酰辅酶 A还原酶(3一
hydroxyl一3一methylg1utaryl—CoA Reducase,HMGR)
是萜类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决定 了下游萜类
产物合成与积累的量。Chappel& Nable(1987)在
研究中发现,HMGR活性的急剧提高可以诱导倍半
萜环化酶活性,同时提高倍半萜植物抗毒素的产量。
在本实验中,相对光照强度在 85%时,挥发油和莪
术醇的含量最高,我们推测,一方面光照改变了莪术
的生长环境,它通过自身调控,使同化物在其体内的
积累与分配发生了改变,使莪术挥发油中的倍半萜
类化合物积累增加。另一方面,光照可能对倍半萜
类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产生了影响,但是否影
响了 HMGR基因的活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经回归分析莪术挥发油和莪术醇含量二者之间
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一现象表明它们的合成途径有
可能存在相似之处,验证了倍半萜类化合物是莪术
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
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4
Chappel J,Nable R. 1987.Induction of sesquiterpenoid biosyn-
thesis in tobacco cell suspension cultures by fungal elicitor[J].
Plant Physiol,85:46
Langenheim JH.1994.Higher plant terpenoids:a phytocentric o—
verview of their ecological roles[J].J Chem[col,20(6):1 223
— 1 227
Leng PS(冷平生),Su SC(苏淑钗),Wang TH(王天华),et a1.
2002.Efects of light intensity and light quality on photosynthe-
sis,flavonol glycoside and terpene lactone contents of G/nkgo hi-
loba seedlings(光强与光质对银杏光合作用及黄酮苷与萜类 内
酯含量的影响)[J].J Plant Res Environ(植物资源与环境学
报),11(1):卜一4
Li Q(李强),Ren Q(任茜),Zhang YL(张永良).1994.Effect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collecting stages and storage time on
chlorogenie acid content of Loiricera Jerdinandii French(生境、
采收期、贮藏时间等因素对秦岭金银花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J].ChinaJ ChinMat Med(中国中药杂志),19(10):594—
595
QianDW(钱大玮),Ju JM(鞠建明),Zhu LY(朱玲英),et a1.
2002.Study on changing rules for total flavonoids and total ter—
pene lactones in G/ go biloba leaves at different ages of tree and
colecting seasons(不同树龄银杏叶在不同季节中总黄酮和总
内酯的含量变化)[J1.Chin Trud Herb Drugs(中草药),33
(11):1 025—1 027
Tao SH(陶曙红),Wu FE(吴风锷).2003.Effec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active constituents of medicinal plants(生态环境
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影响)[J].Nat Product Res Develop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5(2):174—177
Wang HT(王华田),Xie BD(谢宝东),Jiang YZ(姜岳忠),et a1.
2002.Effect of solar irradiation intensity on leaf development
and flavonoid and terpene content in C4础 biloba leaves(光照
强度对银杏叶片发育及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影响)[J].Acta
Agric Univ Jiangxi(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4(5):617—622
Zhu YE(朱亚尔),Zhu XP(朱 晓平 ).2006.Determination of cur-
cumol in RNzoma Curcumae by GC(毛细管色相谱法测定莪术
中莪术醇的含量)[J].China J Chin Mat Med(中国中药杂
志),31(5):72—74
0 ●o ●<> ●o ●0 ●o ●o ●0 ●o ●0 ●o ●o ●0 ●<> ●o ●o ●0 ●o ●o ●o ●o ●0 ●o ●0 ●0 ●o ●o ●o ●o ●<> ●o ●o ●o ●0 ●o ●<> ●o ●o ●o ●o ●o ●o ●o ●0 ●<> ●o ●o ●o ●0 ●
(上接第 649页 Continue from page 649)
Lj H(李恒).1988.The aquatic vegetation in the Qiluhu Lake(杞
麓湖水生植被)[J].J Yunnan Univ:Nat Sci(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Supp1.(增刊):81~86
Li H(李恒).1 988.The aquatic vegetation and flora in Changhu
lake(长湖水生植被和水生植物 区系)[J].J Yunnan Univ:
NatSci(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Snpp1.(增刊):119—123
Shen LX(沈立新),Liang LH(梁洛辉).2005.Assessment on 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of plants and animals in
Beihai wetland(腾冲北海湿地动植物资源及其环境状况评价)
[J].ForeRes Man(林业资源管理),(2):61—79
wu HT(武海涛),Lu XG(吕宪国).2005.A review on the study
of wetland assessment in China(中国湿地评价研究进展与展
望)EJ].World Fore Res(世界林业研究),18(4):49—53
Wu ZY(吴征镒).1991.The areal—types of chinese genera of seed
plants(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EJ].Acta Bot Yunnan
(云南植物研究),增刊 Ⅳ :1—139,141—178
Wu ZY(吴征镒).1993.The areal—types of chinese genera of seed
plants(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Acta Bot Yunnan
(云南植物研究),Supp1.Ⅳ(增刊 IV):1—139,141—178
Yang GH(杨 桂 华).1988.The physical geography features of
Yuhu Lake and Changhu Lake(月湖、长湖的自然地理特征)
[J].J Yunnan Univ:NatSci(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Sup-
p1.(增刊):13—18
Yuan J(袁军),Gao JX(高吉喜),Lu XG(吕宪国),et a1.2002.
Assessment on wetland resources in Namucuo and counter meas—
ures for conservation and rational use(纳木错湿地资源评价及
保护与合理利用对策)[J].Res Sci(资源科学),24(4):29—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