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commentary on plant ex situ conservation and its researches in China nearly thirty years

我国近30年来植物迁地保护及其研究的综述



全 文 :广西植物Guihaia28(6):764—774 2008年11月
我国近30年来植物迁地保护及其研究的综述
许再富,黄加元,胡华斌,周惠芳,孟令曾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勐腊666303)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植物园与世界植物园同步挑起了植物迁地保护的历史重担,使植物园的数
量迅速增加至近200个,收集保存了占中国植物区系2/3的2000 个物种,并在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原理
与方法的科学研究上获得了新的进展。然而,中国植物园的布局与世界的植物园一样,物种越丰富的地区,已
建立的植物园越少;在保存的物种中,不仅忽视了遗传多样性的保护,而且有约1/3的国家重点保护种类主要
因适应性问题而生长不良、出现生殖障碍,甚至死亡。为了提高我国植物迁地保护的有效性,本文就《中国稀
有濒危植物保护名录》的修订与公布、《中国植物保护战略》的制定,以及我国植物园协调机制的建立、植物迁
地保护网络系统的完善、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规范等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中国植物迁地保护;近30年的进展;评述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Q9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42(2008)06一0764—11
Acommentaryonplantexsituconservationand
itsresearchesinChinaearlythirtyyears
XUZai—Fu,HUANGJia_Yuan,HUHua-Bin,
ZHOUHui-Fang,MENGLing-Zeng
(XishuangbannaTropicalBotanicalGarden,TheChiwseAcademyofSciences,Mengla666303,China)
Abstract:Thenumb rofbotanicalgardenhasrapidlyincreasedtOnear200inChinasince1980sduetOshoulderheavy
loadsinplante.Tsituconservation,20000speciesofwildplants,twothirdfChina’sflora,havebeencultivatedinchi—
nesebotanicalgardens,andtheresearchesontheprinciplesandmethodologiesofe,xsituconservationforareandendan-
geredplantshavealsomadeamightyadvanceThedistributionpatternofChinesebotanicalgardens,howeverhasthe
samesituationOtheworld,thericherspeciesofplantwherehave,thelessbotanicalgardensthereare;anditisnotonly
thegeneticd versitybdngi nored,butalsoonethirdofprotectedrareandendangeredspeciesidn’tgrowingwell,hav-
ingreproductivebarri rsandevendeath.InordertOraisetheffectivenessofplantexsituconservationforChi a,the
authorsdi cusson omestrategiesastherevisinga dannouncingof“China’SProtectiveListsofRareandEndangered
Plants。workingouthe“China’SStrategyforHamConservation,thec structionofco rdinativemechanismforChi—
nesebotanicalgardens,theimprovementofChinesebotanicalgardensconservationnetwork,andworkingOuthestand—
ardsofconservingpracticesfor areandendangeredplantsinChinesebotanicalgardensaswell.
Keywolds:China’Spl nte.Tsituconservation;advancedinnearthirtyy ars;commentaryands rategy
据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最新估计,在世界约
30000种高等植物中,已有600 0~10000 种,
即多达1/3受威胁,其中约34000种处于灭绝的濒
危状态。假如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至本世纪末,
将有2/3的植物种类从地球上消失(CBD&UN—
EP,2002)。在我国,2000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
收稿日期:2007—06—17修回日期:2007—12—28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司基金(xTBG030304)[SupportedbytheFoundationofNationalBureauofForestry(XTBG030304)]
作者简介:许再富(1939一),男,终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保护生物学研究.
万方数据
6期 许再富等:我国近30年来植物迁地保护及其研究的综述 765
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专家
对我国4409种植物进行了评估,被评估的植物包
括极危、濒危和易危等等级在内的受威胁物种竟达
3782种,占被评估种数的85.8%(汪松等,2004)。
植物迁地保护是植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辅助措
施,而植物园(树木园)的活植物栽培是世界公认的
植物迁地保护的最重要场所,它们是稀有、濒危植物
的最理想“避难所”(Jackson等,2000)。国际自然
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在1978年出版了
《IUCN植物红皮书》,提出了优先保护的250种来
自世界89个国家和地区受严重威胁的、对人类有特
别重要意义和有价值的植物(Lucas等,1978)。
参照IUCN的标准,1980年,当时的国务院环
保领导小组就开始组织专家编制我国珍稀濒危植物
名录,于1987年出版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
录》(第一册)(国家环保局等,1987),1989年出版了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354种)(傅立国,1989)和
1990年出版了《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傅立
国,1992)等。以我国植物园为主,20世纪80年代
初期以来就以我国的珍稀、濒危植物为对象,开展了
迁地保护及其研究工作,获得了较大的进展。本研
究主要通过对植物园的信函调查、重点植物园的实
地考察和相关的论著查阅等。在掌握相关的科学数
据的基础上,根据植物迁地保护的原理与方法,对我
国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的有效性及对策进行探讨,以
为我国植物保护战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1 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及其研究获
得重大进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一些植物园几乎与
世界发达国家植物园同步,由传统的植物引种驯化
发展到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挑起了野生植物保
护的历史新重担,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新时期,使收
集、保存的植物种类迅速增加,也加强了珍稀、濒危
植物保护的科学研究,使植物迁地保护的水平有较
大提高。
1.1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促进了植物园的发展
自1860年我国第一个植物园——香港动植物
园建立至1950年的140年中,我国仅建有10多个
植物园。1950年,中国科学院一建立就根据国家经
济发展对经济植物的需求,接收和新建了一批植物
园,开展植物资源的发掘、遴选和引种驯化的研究,
促进了我国植物园的发展(佟凤勤等,1997)。1980
年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各级政府和公众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有
了新的认识,也伴随着和谐社会构建、精神文明建设
以及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等的需要,尤其植物种质资
源的保护,我国新的植物园便如雨后春笋出现(图
1)。近25年来,大约每一个季度就增加一个植物园
(贺善安等,2005),至今已有近200个,初步构建了
我国植物园的植物迁地保护网络。
图l我国植物园的发展(参照贺善安等,2005)
Fig.1ThedevelopmentofChinesebotanicalgardens
1.2植物园引种栽培保存的植物迅速增加
20世纪上半叶以前,由于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
民地时期,战争频繁,国家经济千疮百孔、民不聊生、
政府也不重视科学研究,我国建立的少数植物园都
是奄奄一息,估计引种栽培植物总计不外两、三千
种。1950--,1980年是我国植物园快速发展的第一
个时期,在此期间,我国植物园主要是根据国家经济
建设的需要,以各类经济植物为主要对象,进行“变
野生为家栽、变它地(国)为本地(国)”的植物引种驯
化研究,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批重要植物资源
(佟凤勤等,1997)。植物园收集、栽培的植物种类也
有较大的增加。多数植物园栽培的植物少于l000
种,部分植物园栽培了1000--2000种,少数植物园
达3000---4000种。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植
物园先后担负起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历史新
重担,并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1986年,中国植
物学会的几个专业委员会在杭州联合召开了珍稀、
濒危植物保护研究学术讨论会,并以中国植物学会
的名义发出了“要重视保护我国的珍稀、濒危植物”
的倡议书;1989年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三
次植物园工作会议”把“植物种质资源尤其濒危植物
的保护”作为中科院植物园的重要任务,有力地推动
了我国植物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研究工作,使
万方数据
?66 广西檀物 28卷
植物的收集保存数量迅速增加。1994年,《中国生
物多榉幢保护褥动计翊》就提裂我醒植物霞llO多
个,引种保存了中国植物区系的种类已达16000一-
18000种,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已有
80%被雩|静绦存”(莓家环傈晨,1994)。在擞纪之
交,中国科学院把“国家战略性资源植物迁地保护网
络基地建设”纳入到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序列,弗提出
了“科学植物鼷”的概念,要求把植物匿建成垒命科
学创新研究及知识传播支撑平台,并与国际一流植
物网接轨,而鼠也在以北京(科)植物园和北京市植
耪溺为基础,捺动我国“黼家植物疆”体系静建设。
1997年,中国科学院以西双版纳植物园为试点,开
始对院属5个德物研究机构进行“磷所(北京、昆明)
三丽(西双版缡、武汉、华南)”酶体制改革,并与地方
合作,加强了对“三园”的支持强度,使西双版纳植物
园翻华南植物躁收集保存的植物在2004、2006年先
后郗超过10000种,武汉檀物园落达弱7000种。
以西双版纳植物园为例,在10000种植物中,
57.84%来自中国热区,26。23%来囊邻近的东南亚
国家;其中有4294种具备种经济利用潜力,有重要
科研价值的类群1053种,特有、稀有、濒危植物
近l000种(许褥富,2006)。所以,估计我国植物园
中收集、栽培、保存的植物约有40000种,而属予我
国横物区系成分也可能有20000种,占我国区系成
分的2/3以上。
1.3稀有濒危檬物迁地保护研究的进展
我国对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研究始予1980
年组织的《中圈植物红皮书》薛编写。据对裰关文簸
的不完全检索,从1980-2006年,我国科技入员在
国内外的学术刊物及出版的著作中,发表了涉及植
物冠地保护戆论文171篇,出版的论著3本。在出
版的论著中,由许再富(1998)编著的《稀有濒危植物
迁地保护的原理与方法》是迄今我豳在该领域的一
本较系统薛专著,贺善安等(2005)凑舨的《穰物蘑
学》和任海(2006)出版的《科学植物因建设的骥论与
实践》也都有一章对植物迁地保护进行讨论。对已
查到戆171篇论文,按譬代进行统计,萁绩皋翔匿
2。16年平均每年发表论文6.3篇,其中1990年最
多,发表的论文多达31篇,这是因为1988年在我国
南京召开了“植物匿国际研讨会”的匿际学零会议
(论文集出版滞后了两年)。所以,我国对植物迁地
保护的研究大体可以1990年为转折点,分为前后两
个时裳。
烫2 1980,-。2006年我翻攘物迁她
保护领域的论文发浚动态
Fig.2Thepapersofplantsgx ituconservation
presentedduringtheperiodOf1980--2006inChina
1。3.1 990年以蘸稀有濒危植耪迁施保护研究据
1991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编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与
研究》一书所列的由阑家环保局、国家基金委、林业
部、中国辩学院等所支持的毒垂今有关珍稀、濒危植
物保护主要研究项目的统计、分析,在20世纪80年
代,我国开展磷究的塞要是珍稀、濒危植物的考察、
调查及评依,计18顼,占总数的40.9弼和稀有、灏
危植物的引种、繁殖计12项,占总数的27.3%,两
者共30项,占所有硬层的68.2%(国家环保局,
1991)。在20世纪80年代,由予我国稀有濒危植物
及其迁地保护研究刚刚起步,发表的论文不到20
籍,但也取褥一些重簧成果。
(1)按IUCN的标准初步弄清了我国植物受威
胁的状况:1980年5月,原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
组办公室会圈孛冒科学浣植物磷究所、孛匿植物志
编辑委员会向全国农、林、牧、医药、匿林、商业等方
面的国家机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等单位以及有
关专家发獭了《征求珍贵、舞煮的努生植物j黪类名录
的通知》及《珍贵、稀有植物调瓷表》后,不仅很快得
到了大量的反馈信息,而且促进了较多省区对珍稀、
濒危藿物鹃考察调度研究。在广泛谲研熬基整上,
按照IUCN1978的植物受威胁等级标准,我国在
1987年出版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
瓣),首戴确定了我国珍稀、滚危植物的388耪(国家
环保局等,1987),每种植物都较详细地描述了形态
特征、地理分布、受威胁的状况、挫物一生态学特性、
保护徐值、保护措麓及栽培繁薅技术等,势迂地保护
及其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信息。
(2)解决了一批稀有濒危植物的繁殖与栽培问
题:我国一氇植物匿稻科研机构在20耋纪80年代
万方数据
6期 许再富等:我国近30年来植物迁地保护及其研究的综述 767
开展了较多的稀有、濒危植物引种、繁殖和栽培的研
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百山祖冷杉(Abiesb -
hanzuensis)的人工繁殖特别困难,浙江庆元县林技
站以日本冷杉为砧木,采用枝接、髓心形成层对接、
围土劈接、靠接等多种嫁接方法均获得成功。世界
罕见的绒毛皂荚(Gleditsiavesi-tita)在湖南省南岳
衡山仅有2株,南岳树木园以皂荚为砧木,用嫁接方
法繁殖了500株。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根据珙桐
(Davidiainvolucrate)的生物学特性,结合郑州地
区温湿情况,拟定了“以水为主,浇‘三水’——封冻
水、萌动水和生长季节勤浇水”的栽培管理措施,使
珙桐在郑州引种成功(国家环保局,1991)。桫椤
(Alsophilaspinulosa)是由孢子繁殖,人工育苗十
分困难,从野外人工移植也很难成活,西双版纳植物
园采用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培育了一大批桫椤幼苗,
并解决了栽培的难题(程治英等,1991)。对于稀有、
濒危植物的露地保存,南京植物园提出了“鼎足模
式”:人工管理下的园圃栽培——半自然生境的过渡
种植——返回自然生境的归化种植。而西双版纳植
物园则在园内保存的经过破坏过的一片面积达100
hm2的残存热带雨林中建立了滇南热带濒危植物迁
地保护区,将与其相似生境的30多种国家保护植物
引入其中,其中2/3种类生长良好,1/3长势一般,
没有不适应的,比较成功。
(3)对受威胁植物的优先保护及保护种群大小
进行了有创意的探讨:①植物稀有和受威胁的定量
评价方法研究。植物的稀有及受威胁的不同程度是
评价它们优先保护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国内
外对植物受威胁的等级都采用“IUCNPlantRed
DataBook”的灭绝(EX)、濒危(E)、渐危(V)和稀有
(R)系统(Lucas等,1978)。但对各个等级只有定性
的概念,很难掌握其标准。1984年,西双版纳植物
园的许再富和陶国达以西双版纳分布的49种国家
重点保护植物为例,根据植物个体生态、种群动态及
群落生态的生态学原理,研究了植物分布区类型、区
域内分布状况、生物群落确限度、植物群落中的重要
值和植物群落结构等五个方面作为植物稀有、受威
胁的表达信息。然后对各种信息按表达的强弱采用
5到1的数量尺度进行标记、发展了一个植物受威
胁系数公式(Coefficieneeofthreatendness)。根据
计算的结果,把植物的稀有、渐危和濒危当作一种简
单的植物受威胁的危险程度增加的线性关系去处
理,并参照了《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所推荐的确
定应予考虑的受威胁物种的图解公式,按物种损失
的急切性和损失大小确定了优先保护的次序,达到
了保护物种多样性的目的。1985年在西班牙大加
拿岛召开的《植物园和世界保护战略》的第一次世界
大会上,许再富(1987)报导了这一定量评价方法,也
于1987年在《云南植物研究》详细介绍了此方法。
这种方法于1987年曾被WWF的一个文件评价为
确定稀有、濒危植物评价等级的“newcriteria”(新
标准),也被我国一些研究者较多地应用。②受威胁
植物的优先保护类型研究。由于包括我国在内的世
界野生植物受威胁的植物种类越来越多,除了濒危
植物需要优先保护外,许再富于1985年在上述的
《植物园与世界保护战略》的大会报告上也提出了特
有种、栽培植物野生亲缘种和重要经济潜力种类等
植物必须优先保护的意见(Xu,1987)。后来于1990
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研讨会”上他系统地提
出了在众多的稀有濒危植物中必须优先保护的植物
包括:稀有种,单(寡)型分类群,重要经济潜力的种
类,作物野生亲缘种,生态系统关键种,旗舰种等(许
再富,1990)。这一优先保护的植物系列被我国很多
植物园广泛应用。③迁地保护的有效种群大小的研
究物种保护注重其遗传多样性而要求一较大的种
群,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曾有“多多益善”之说。
要维护一个大种群的物种在就地保护尚且困难,而
在植物园资源极其有限的迁地保护条件下更是不可
能的。所以,在1980年,国际上对物种保护的“最小
种群”(minimumpopulation,MP)或“最小存活种
群”(minimumviablepopulation,MVP)进行了较多
的研究,认为,短期(50年)存活的种群有效种群大
小不低于50,长期(1000年)存活的种群有效种群
大小应是500。也有根据在干扰生态系统中,有些
物种种群降到30---,50甚至更少的情况下,它们还能
够自然生存下来,而认为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许
再富根据国际上的一些最新研究结果,于1988年在
我国南京召开的“植物园国际研讨会”的大会上发表
了一个植物园保护植物种群大小的经验公式。该公
式根据植物生活型——乔木、灌木和草本,以及植物
的繁殖系统一自花或异花授粉和无融合生殖等确定
植物迁地保护的较合适株数及加权系数,较合理地
解决了植物园对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最小种
群”问题(Xu,1990),引起到会专家的关注,也被我
国的一些植物园较多采用。
1.3.21990年以后的我国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
万方数据
768 广 西植物 28卷
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以植物园为主开
展的稀有濒危植物研究,发表了150多篇论文和出
版了一些专著。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的刊物是《广西
植物》、《生物多样性》、《武汉植物学研究》、《云南植
物研究》和《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等;发表论文数量
较多的单位是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华
南植物园、昆明植物园、桂林植物园和南京植物园
等;支持植物迁地保护研究课题较多的部门是中国
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云南省基金会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稀有、濒危植物的迁地
保护研究除了继续进行一些考察、调查、引种、繁殖、
栽培等的研究外,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1)迁地保护的稀有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的测
试研究:植物迁地保护的目标既要保存物种,而且要
维持其遗传多样性。目前我国植物园的迁地保护基
本偏于前者,只有少数具有较好科研条件的植物园
才开展了迁地保护的稀有、濒危植物种群的遗传多
样性测试的研究。西双版纳植物园比较了广西青梅
(Vaticagu ngxiensis)来自桂西南和滇南的3个栽
培与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了迁地保护
居群涵盖了该物种88.3%的遗传多样性,在遗传多
样性保存上是基本成功的(李巧明等,2001)。武汉
植物园对长江三峡库区将被淹没的特有濒危植物疏
花水柏枝(Myricarialaxiflora)的13个自然居群
和1个迁地保护居群的等位酶遗传变异进行了比较
测试,分析的结果表明,该园迁地保护的混合居群基
本上保存了其遗传多样性的总水平(李作洲等,
2003)。该园也研究了迁地保护的5株伞花木(Eu-
rycorymbuscavaleriei)及其200多株子代幼苗的遗
传多样性,在测试的12个酶系中,多态基因点低于
10%,其遗传多样性远远低于该种分布在湖南4个
自然居群的水平(康明等,2005)。华南植物园采用
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迁地保护的金花茶(Camellia
nitidssima)的3个迁地保护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
析,并与其野生居群遗传参数比较,表明迁地保护居
群基本有效地保护了金花茶的遗传多样性总水平
(韦霄等,2005)。
(2)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群落的构建研究:植
物在自然分布中都具有群落性。西双版纳植物园在
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稀有、濒危植物进行迁地保
护时,就根据野生植物在单一种植条件下生长不良
和容易发生病虫害等弊端(许再富等,1985),提出了
要根据它们在自然群落的状况和必要的试验,把它
们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层次、多种类的人工群落。也
以此来补偿迁地保护地与自然生境在环境条件上的
差异,并不断调整,改善其结构和生境条件,使在新
的栽培条件下,被保护的植物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
繁育后代(Xu,1987)。该园也在园内,把一片面积
达100hm2的热带雨林残存植被开辟为滇南热带稀
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区,引种栽培了当地分布的国
家重点保护植物45种,其中86.2%的种类生长良
好,完全适应其生境(刘宏茂等,1993)。通过对江西
东乡含有濒危植物普通野生稻(Oryzaru∥pogon)
和长喙毛茛泽泻(Renalismarostratus)的水生植物
群落的研究结果,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在气候与原
产地相似的地方开展了普通野生稻和长喙毛茛泽泻
迁地群落的重建试验,结果认为两个濒危种的群落
迁地保护获得成功(李今等,1999)。当然,这类迁地
保护群落还离不开对杂草控制和水位调控等生境管
理措施,是否成功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估。另一项研
究是武汉植物园根据三峡库区及其附近的残存稀
有、濒危植物的调查结果,在同属长江流域的湖北九
宫山自然保护区建造迁地保护群落,设计了一个面
积约3000m2,优势种为珙桐(Davidiainvolu~
crate)、金钱槭(Dipteroniasinensis)、水青树(Tet—
racentronsinensis)和银鹊树(Tapisciasinen is)等
为优势的迁地保护群落(叶其刚等,2000)。虽然该
迁地保护群落的营建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评估,但该
项目从迁地群落的地点选择、面积确定、物种组成和
群落结构等较好地探讨了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
群落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3)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生境比较研究:作
为植物引种重要理论基础的“气候相似论”,即光温、
水湿等相似性已在我国植物园的稀有、濒危植物迁
地保护中得到较好的应用。西双版纳植物园报导了
国产15种龙脑香科植物在野外和栽培条件下的物
候和生长状况的比较,发现迁地保护植株的抽梢、开
花和结果多比野生状况提早,而树高和径粗的生长
也多比野外条件快得多,其迁地保护是成功的(盂令
曾等,2005)。桂林植物园一方面对该园栽培保存的
260多种稀有、濒危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75%的种类适应或基本适应该园的迁地
保护环境,而原产于广西的种明显比分布于区外的
种适应性更强(黄仕训等,2006)。另一方面则比较
广西的热带稀有濒危植物在不同气候带的西双版
纳植物园、广西石山树木园、厦门植物园和桂林植物
万方数据
6期 许再富等:我国近30华来植物迁地保护及其研究的综述 769
园等的生长发育情况,研究的结果表明,冬春的低湿
翻霜冻楚广嚣热带稀有、濒怒植物能黉成功保存黪
主要限制因素(陈泓等,2006)。然而,对土壤异质性
生境问题却往往被忽视。针对±壤生境问题,武汉
植物墓X重长江三蛱痒送的两种特有檀物荷辞铁线蕨
(Adiantumreniformevar.sinensis)和疏花水柏枝
的自然生境与迁地保护生境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
表暖虽然迁蓖保护地生境主壤的排承条侔、养分禽
量和几种微量元素与荷叶铁线蕨自然生境土壤有较
大差别,翻土壤质地以及季节性淹没方面与疏花水
糟枝有明显不同,德两种禳物在迂地探护区基本可
以成活,能完成从种子(孢子)到种子(孢子)的生命
周期(沈泽吴等,1999)。桂林植物园为了检验分带
在石由稀有、濒危植物在酸健红壤的迂鲍保护地的
效果,选取了东京桐(Deutzianthustonkiensis)、海
南椴(Hainaniatr chosperma)、经本(Zemainsig-
nis)、掌叶木(Handeliodendronbodinei i)和青檀
(Pteroceltistatarinowii)等7种石山植物,开展了
它假在愿产缝(石趣、吞获岩)翻迁地保护地(±遗、
酸性红壤)的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7
种植物在迁地保护园都生长良好,除了桂林紫薇外,
都艺开花,箕母掌咔本开花雨不缚祭,海南搬、小藐
异裂菊能结果但种子空粒,没有萌发能力,只有东京
桐、学檀和任本结果的种子能繁殖聪代。此外,它们
静捧形特薤、熊长发育习性及俸内酌矿质元素含量
等与自然生境的植株有较大的变化(黄仕训等,
2001)。以上研究表明了不同的植物对生境的适应
性有较大的蓑弊。
袭1 中国植物园面积火小分类
Table1 TheareasizeofChinesebotanicalgardens
2重点保护植物迁地保护状况的评述
2。1檀耪迂建保护的檀耪园隧终基本建成,徨还必
须加以完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植物园先后挑起
了我国稀有、濒危棱物秀主戆野生植物资源的迂缝
保护的历史重担,并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
史背景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估计有近200个,占了
整界穰物园的i/i0,初步构成了包括我国重点保护
植物在内的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的网络系统。然而,
我国植物园的分布格局与世界上一样,存在着严麓
瓣缺陷:檀耪种类稻特有植耪分布越丰富的地方,以
及生态环境越独特的地方,植物园的数量越少。我
国植物鹾多分布在我国的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西部地嚣的云、贵、j||溉是我国檀物多样性最富集,
又是我阑特有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而新疆、青海、
疆藏等省送,地域广大而地质历史、地形地貌、生态
环境十分特殊,分带有众多的高由植物、干旱翻半鼍:
早植物。但我国谣部目前已建植物园的数量却很
少,西藏龆连一个棱物园也没有,这对我国野生植物
迁地保护十分不和。此外,在我国植物弱中,有较大
毙镶翡植物蠢是城枣公鼹性质的,麓较大夔:赞翡植
物网面积偏小(表1),有较大比例的植物园缺乏科
学研究条件,也有较大比例的植物网的经济处在拮
据状瑟等,它翻难浚握受起我嚣野生植物有效迂遗
保护的繁重任务。根据网内外植物园在植物迂地保
护的成就,它们必须具有以下的重要条件(许樽富,
1998):(1)稳定鳇财致支持壹予檀物迂毽裸护是一
个长期而花费大的社会公益事业,要有相当的和稳
定的财政支持,否则会因半途而废瓶对资源殿而造
戎浪费;(2)较大的主遮谣积壶予受藏胁戆植物有
增无减,对一个物种的保护要有一定大小的种群,它
们对生境要求多样,所以植物园应拥有较大的±地
面积,具多样能戆生境,污染要多鞠不易被人力破
坏;(3)较好的闼址位置为了便于科学研究和把植
物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以及再引种(回归)较好她
绩会起来,匿蜒最好是靠近大霞积的宣然植被或鸯
然保护区;(4)必要的科研条件植物迁地保护的成
功姆誊与科学研究有密切关系,所以植物园应有必
要的科研条俘,包括野外考察、檀物鉴定、生态、遗传
和网艺等方面的人才和必要的研究设施如植物标本
馆、种质库、有关的实验室翻信息系统等;(5)必要的
科骛设麓植物鬻通过鼹汞多样纯的植物南公众开
万方数据
770 广西檀物 28卷
展植物学、生态学、园艺学和保护生物学等的科普设
施,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同发展等科学思想,
它应凑一定的辩酱教育设簏如访阕审心、必要豹陈
歹n室,博物馆和一些知识园地。
我国植物园中具备上述综合条件的估计贝有
20.-30个,必绥加羰完善。中国辩学院掇有l莲个
植物闻(包括与她方共建或双管),它们多数具有上
述综合条件。所以在世纪之交,中科院就把“国家战
略性资源檀物遣地保护网绦基缝建设”纳入到知谖
创新王程序列,并提出了“科学植物豳”的概念,疆求
把植物园建成生命科学创新研究及知识传播支撑平
台,并与国际一流檀耪匿援羲。翔今,器双版绣穰勃
园、武汉植物园和华南植物园在院地的共同支持下,
已成我国的核心植物园。近来,中科院又决定建设
2--3令核心嚣鞠推动戳=l艺东植物蠢(南、毒|:两麟)为
核心的我园“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使我国植物
迁地保护网络更加完善(许再富,2006)。
2。2迂媲僳护的植物种类捆鎏哥凌。但忽凌了遗传
多样性的保护
我国植物园到底栽培了多少种植物,其中属我
国的野生植物有多少,保存了我重重点保护植物有
多少?由于我国还没有一个全国植物园栽培保存植
物的数据库,很难准确地圆答上述的问题。1997
年,笔者曾根据对47个植物的查询结果,估计了我
国120个植物园中栽培保存的植物有17000个种,
其中属予我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檀物约350种,表公
布种类的90%(许再富,1997)。近几年来,我豳的
一些植物园收集、保存的物种迅速增加,如西双版纳
植物鞠放1999年的垂008种增至10000种,华舞植
物园由2000年的5000多种增鬣10000种,武汉植
物园由4000种增至7500种,而北京(市)植物园栽
培的檀物也超过10000种。西藤可激估计,在我蓬
植物园中,栽培的植物约有40000种(taxa),估计
糍40%来自国外,lO%为园艺品种,而属于我国的
辩生植物终占50%,帮我匡野生禳耪静有20000耪
在植物园中栽培保存。至于我国重点保护植物中有
多少种类已进行了迁地保护?在1997年,笔者调查
酶是第一撰名单中约蒜350种,鼯占388耪的90%
融在植物困中栽培保存。近几年来,虽然一些植物
麟加大了稀有、濒危植物的收集、保存力度,但从最
近的调查看绷,一些原来栽培保存戆物稀蠹予主要
是适应性问题,有一些已死亡。如在武汉植物园,据
说原来引种保存了300多种稀有、濒危植物,但至
1999年成活静仅244释,霹保存率仅约趵%(万开
元等,2006)。所以我网重点保护植物的第~批植物
估计只有少爨的增加,丽对第二批名单中的植物,以
及我国特有成分鲤栽培保存可熊增加较多。
到底我阑受威胁的植物有多少?在20世纪90
年代以前,专家们估计的是占我鼷区系成分的lO%
~15%,郓多达3000~4500种。1998颦出版的
《巾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的数据认为,我
隧裸子植物种类的28%和被子摭物种类的13%为
濒危物种(IUCN/SSC,2000)。而2004馨出版的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则根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
标准在地区水平的应用报告》(2003版)的薪标准,
抽样对我国植物受威胁进行了新的估计,其结果如
表2(汪松等,2004)。若把根据IUCN标准评估的
“叛危(cR)”稷渐危(EN)视为我弱已习惯翡“濒危”
表2中阐高等植物受威胁状况
Table2 ThesituationofhighplantsthreatenedinChina
来说,我国高等植物中,受严重威胁的比例已高约
40%,即多达12000种植物,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
数字。著黻《植物全球保护战略》所耧待懿,至2010
年,全球有60%的受威胁植物,其中90%的极危
(CR)植物能得到迁地保护的话(CBD&UNEP,
2002),我国植物园的担子是很重的。令人担心的
是,包括稀有、濒危植物在内的受威胁严重植物的迁
她保护,在我国既没有一个罄调豹撬梅,又没骞专项
经费的支持,已使我国植物园收集、保存的稀有、濒
危植物的增加速度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逐步减
万方数据
6期 许再富等:我国近30年来植物迁地保护及其研究的综述 771
缓,而如收集、保存的种类能不能得到长期的维护也
差一个令人攫t冬瓣鬻遂。
袭3植物园保存第一批圈家保护植物的种群大小
Table3 Populationsizeof ationalprotected
plantstnChineseBGs
1
2
3
4
a
6
7
8
9
10
ll~弱
21--30
3140
>40
10.S
12
6。9
巷。3
9.6
2.7
2。4
2。?
0.9
8。1
12。3
S。1
2.4
17
其实,我菌植物园至今以稀有濒危植物鸯主的
我国受威胁植物的迁地保护还处在物种的收集保存
阶段,鬻基本上忽略了物种遗传多样性的收集保存,
面临着很大的遗传风险(康明等,2005)。据了解,我
国植物豳目前保存的稀有、濒危植物,犬多数的种子
都寒冬个别喜然羼群穰步数母撩,没有应用“多基嚣
库采样法’’(multiplegenepoolsampling),而且有相
当比例的(40%~60o,4)的物种是在植物园间相甄引
释的。若泼一个矮群迁缝保存的起码个体数是lo
~20(Xu,1990)来评价我圈植物园对稀有濒危植物
的迁地保护状况,并假设保存的物种都仅有一个野
生詹群,也傻有约4s冀种类达刭此标壤,嚣霞糅存I
~5株植物的种数也约占了总数的45%(如表3)。
由于保存的植物来自少数的母株和保存了极少的植
撩,它们容荔产生迓交(inbreeding)弱近交衰退breedingdepression);当把来自不同胳群的个体栽
在一起,虽有利予防止近交衰退,但却宥可能产生杂
交衰退(outbreedingdepression),不熊保护各个氆
群的各自的遗传多样性l而当把亲缘较近的物种栽
在一起,如武汉檬物园的秤锤树(Sinojackiaxylo-
carpa)稀狭果稃锤瓣(S。rehderiana),它们萄畿产
生种间杂交(康明等,2005)。其实这嫂近交、杂交的
问题都可以通过植物园闻的种质交流、人工套袋授
粉等方法加浚解决,僵需要较多的投入。
由于我圉多数植物园在人力、财力和物力(包括
主缝齑积鸶生境)等卡分有限,溉誉霹能保存众多麓
稀有、濒危植物,也难以保存一个物种的多个自然居
群和维持较大的种群数。所以,务个植物园应根据
鑫汪的资源状况,根据科研纛群普等任务,蠢她刽宣
地制订稀有,濒危植物保护的策略。对于一个资源
有限的植物豳,如要在稀有、濒危檬物保护的有效性
箨囊贡靛,翔宁可保存少数懿耪种,著在萁遗传多样
性保护上下功失。
2.3迂地保护的稀有濒危植物多数生长良好。但还
有攀少的适藏阍怒
植物园对植物的迁地保护,主要是利用其园地,
栽培保存活横物。植物迁地保护的提出仅有30来
年的历史,襁俸为一种方法,它与入类历史上发展农
耕开始就进行的植物引种驯化十分相似,因而在一
定意义上讲,它也是一种已有六、七千年历史的古老
丽传统的方法。只是它们的目标有些不同,獯物弓1
种驯化包括“变野生为家栽”和“变它地为本地”,强
调人工驯化成风±戮化,其主要目的是剩用,尤其为
其时的利用服务。植物迁地傈护劂着重地区野生植
物。即“变野生为家栽,强调保护,尤其植物遗传多
样牲的维持,要求尽可貔她避免驯他,以免使接物在
避亿过程中所形成的自我保护与繁殖能力这两个主
娶功能由人类越龃代庖。因而,为使迁地保护的植
物然歪常生长发育、繁建屠代,并减少杰于气候、环
境熬异和人工措施而引起的“驯化”,保护植物的引
种必须是气候区内或气候相似的地区,包括光温、水
漫条俸,邃就罴植物弓|耪豹“气侯糖缓”的原则。在
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植物是分布在不同的生境中,包
括地形,地貌和土壤基质等,所以植物迁地保护必须
遵循“生境攘似”豹嚣襄。植物在一定的生境孛,它
们与其它种类的植物种类,与各种渤物、微生物总是
生长在一起的,组成了多种多样的植物群落,它们之
麓冀有手势笈袭的互动关系,因瑟植耪迁她缳护鍪
须建立在对备种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及作用的研究
基础上,模拟嬲地的植物群落结构,这就是“植物群
落”的纛剩(诲褥富,1998)。
调查和统计了11个植物园的国家保护植物迁
地保护的生长适应与开花结果,发现植物生长、适应
獒好鳇占48%,孛等懿舂40%,蓑翡占12%i邑开
花的种类占38%,结果的仅占开诧的64%(表4)。
此统计还不包括引种jiii主要因不适应丽死亡的种
类。壶予我酲植物窭对稀有、濒危檀物及国家保护
■2
1
5
6
6
i
S
5
3
o
2
4
7n●L龟a;乏友羡仉&挖&置●
髂们勰髓弛0
0
0
0龃强0∞
蛾姒瑚m蛾“弱暂9
m渤懿曲湖
万方数据
772 广西植物 28卷
植物迁地保护主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所以很
多植物尤其乔木种类还未达到开花结果的年龄,所
以笔者估计,我国植物园迂地保护的阑家保护穗物
中约有1/3的种类已经死亡、生长不良或出现发育
障碍。这除了与栽培技术有关外,主要原因是违背
了气候相似、燕境相似弱植物群落等原则。
衷4植物圆迁地保存植物的生长适应及开花结果状况
Table4 Thegrowth&breedingsituat onofprotectedplantsinChinesebotanicalgardens
”为挫翳芘}”为本兰辩藿躲。
2.4以活植物迁地保护成功的标准衡量,距有效保
护任重而道远
根据物赣迁缝保护戆誉标,许嚣富(1998)曾镧
订了稀有、濒危植物在迁地保护地成功与否的评价
标准,并被我国植物园较多应用。该标准分为起码
韵标壤、进一步标准蠢最终的标准三个等级。蓉戳
此来衡摄我国重点保护植物迁地保护的有效性,它
将是任熏而道远的。
(1)起码的标准:扶种子饔释子。“从种子蓟种
子”是评价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是否成功的起码
标准。它要求迁地保护的植物生长正常,能开筏结
果和通过有性繁殖的方式繁衍后代(属于自然壳隆
和无融合生殖的种类除外)。因而对其评估,至少应
在植物能繁殖第二代的幼苗时才能进褥。我国檬物
园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迂地保护工作主要从20
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约40%的种类开花,约
15%的种类结果,结合其生长状况,即生长良好和较
好的种类约占了保存种类的85%。可以认为,我国
重点保护植物中,目前能达到“从种子到种子”起码
标准的种类不会超过25%,{ll}随着保护埴物的生长
进程,若千年后,达到起码标准的种类将会迅速增
加,而最多不会超过50%。
(2)迸一步的标准:保存性与代表性。这是对迂
地保护植物所采用材料的梭验。保存性(preseva-
tion)是指进行迁地保护植物是否包含了该物种的
所有遗传基因类型?因为对物种的保护必须维持物
种的遗传完整性;代表性(representation)系指对某
一器群鳇采撵是否应震“多基因瘁采样法”,帮所采
取的样品必须代表那个屠群的遗传多样性。因而对
其评价必须提供充分的调查采样朔栽培的记录。在
誉家重点保护植秘孛,羞它识仅露一个屠群或个翔
植株,如普陀鹅耳枥(Carpinusputoensis)仅有一
株,广西青梅(Vaticagu ngxiensis)的那邦膀群仅
有3株大树,炎要对它们的迂连保护能完成扶种子
到种子的过程,就达到了这一等级的标准。据了解,
绝大多数植物园对多数隰家重点保护植物的野铃采
样都没有应用“多基因席采样法”,其种子仅来自个
别载少数的居群,在植物园保存的也仅有少数的植
株,虽然一些种类在多个植物困孛蠢保存,假它懿多
是从植物园捌植物园的引种。由此看来,在我国重
点保护植物的迁地保护中,能达到这一“进一步标
准”的种类估计不会超过20%。
(3)最终的标准:保持性与防止性。稀有、濒危
植物在迁地保护的保存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一般
认为是50---100年,其滔标是要魏维持物静的愿舂
遗传性。保持性(retention)是指对某一居群经迁地
保护后能维持该居群的基因频率;而防止性(pre-
ventation)系攒随着时麓麓撬移,缀多健繁薅,不会
因翻然选择驷I化,近亲繁殖或种间杂交等而出现原
有遗传多样性的流失。Ell于我国多数植物园的园地
万方数据
6期 许再富等:我国近30年来植物迁地保护及其研究的综述 773
面积较小,保存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株数少,有一
些种类被保存在气候和生境与野生分布地差异较大
的植物园中,也很难避免杂交所导致的杂交衰退
(outbreedingdepression)、遗传同化(geneticassi—
mililation)和基因渗透(intragression)等一系列的
后果(康明等,2005)。因而,目前以及若干年后,估
计在我国重点保护植物的迁地保护中,能达到保持
性和防止性的“最终目标”等级的物种不会超过
15%。
3我国重点保护植物迁地保护的若
干对策
3.I应修订和正式公布《中国稀有濒危保护植物名
录》。使迁地保护有据可依
20世纪80年代,在时为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
会的支持下,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组织了上百名植
物学家根据IUCN在80年代的植物濒危等级标准,
主要是定性地评价了我国受威胁的植物,并于1984
年公布了《中国稀有濒危保护植物名录(I)》。该名
录便成了我国植物园开展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
及其研究的主要依据。后来虽然由中科院植物研究
所编写了《名录(II)》,由于它至今尚未被政府部门
公布,所以只有少数的植物园参照收集、保存。IU—
CN在20世纪90年代,经过反复研讨后,修订了新
的等级及其评价标准,从量的角度去评价,从而提高
了物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在我国,根据IUCN的
新等级和评价标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
员会中国植物专家组于2000年编制了《中国植物的
现状和保护行动计划》(IUCN/SSC,2000),该《行动
计划》记述了中国约占总数lO%的3000种植物所
面临的威胁,并从其中选出1075种列入红色名录。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
则于2004年出版了《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主要根据
IUCN2001版本),该《名录》选择了我国的4409种
种子植物进行评估,其结果十分惊人,受威胁的物种
比例高达85.7%(汪松等,2004)。虽然上述两个材
料对中国植物受威胁状况的评估结果所列出的红色
名录差别很大,但都说明了我国需重点保护的植物
种类已比1984年公布的《名录(I)》和未公布的《名
录(Ⅱ)》已大不相同,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由于
上述材料都是非官方组织提供的,缺乏权威性,我国
植物园也难以作为开展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及
其研究工作的依据。所以,从国家层面上,应由国家
有关保护部门,根据IUCN的最新版本(IUCN
2003)组织专家对我国植物受威胁状况进行评估,并
由政府公布《中国植物受威胁名录》和新版本的《中
国植物红皮书》,以为相关法规的制订,保护规划、科
学研究和普及教育、专业人员培养和履行多项国际
条约(公约)等提供依据。
3.2应建立我国植物园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植物
迁地保护的网络系统
虽然我国植物园的建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进入了快车道,达到近200个,初步构成了我国稀
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网络,但这个网络是很不完
善的。首先,植物园的分布基本上与我国植物的丰
富地区、特有种分布中心和特殊生态系统的分布等
脱节。云、贵、JIJ三省是我国植物种类最丰富的省
份,川东一鄂西、滇东南一桂西南、黔东——湘西是
我国最重要的特有植物分布中心,而青藏高原(包括
横断山)、西南半干旱河谷、西北荒漠地区等地区具
有特殊生态系统,而这些地区已建立的植物园很少,
这对于地区性的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十分不
利。其次,我国植物园虽达到近200个,但多数是建
立在城市中,面积小,其主要任务是为观光旅游或教
学服务,多数不符合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要
求。若以能较好地担负起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
的植物园所必须具备的(许再富,1998),我国也许仅
有20--一30个植物园具有较好的条件。此外,即使在
那些具有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基本条件的植物
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因财力有限,科技人员缺乏、
研究设施落后等而难以在稀有、濒危植物的迁地保
护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全国性的植物园
组织有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和中国环境学会植
物园保护协会,两个组织都是非政府组织,只起到促
进学术交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在1963年就建立
了一个植物园工作委员会,协助中科院对植物园工
作的协调、指导并开展学术交流等,具有较强的活力
(佟凤勤等,1997)。目前,中科院正在与国家有关部
门商讨,推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问题。所以,
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以稀有、濒危植物为主的野生
植物,应在国家有关保护管理机构中建立或授权中
国科学院建立一个“中国植物园工作委员会”或“中
国植物园植物保护协调委员会”。筹措资金,培训人
才,帮助、指导和协调我国植物园保护网络的建设,并
建立我国植物迁地保护监测系统与共享的数据库。
万方数据
774 广西檬物 28卷
3。3应制订《巾国植物保护战略》。并规范稀商濒危
檀秘迂建保护戆实践
我国植物园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都以稀有、
濒危植物为主开展了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及其研究,
取褥了长是的进展,但鞭《全球植物保护战略》所提
出的2010年的目标还相差甚远。所以,应根据我国
植物受威胁的状况制订《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弗组织
实藏,这对帮赫翻指导包摇植物霞檀纺迂绝僳护在
内的植物保护是十分重要的。我国植物园鼠巴对包
括稀有、濒危檬物在内的我国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取
得了重要成果,僮还面临着不步的环境适应性和遗
传风险。目前有较大比例植物园缺乏对稀有、濒危
植物迂地保护的基本条件;有较大比侧的稀有、濒危
禳物在檀耪匿中医生态适应闻题蔼生长不良以至于
死亡,或不能开花,或开花不结果,或结果而不能产
生糟生命力的种子;有较大比例的迂地保护植物种
类的种茁仅来自野外的个鄹居群、个别母株和在植
物圈中仅栽培了为数很少的植株,而不能达到保护
和维持其遗传多样性的鬻标。此外,较多植物园对
予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缺乏科学的记录系统,甚
至对它们的来源也不清楚。为了提高稀有、濒危植
物迁地保护的有效性,应根据国情,缓织专家编写出
版《中国植物辽地保护指南》,并加以培训,以规范植
物迁地保护的实践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
参考文献:
万歼元,陈放.陈树森,等.2006.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策略中
棱物营养问题的探讨01嫩物多样性,14(2):172—180
韦鬟,韦记专,跨艿辉,等,2005。迁建保护懿金花茶遗传多样毪
评价[J].广西植物,25(3):215--218
叶其刚,王畅,王诗云.2000.兰峡库区稀有濒危植物髀地保护
辩落设计的初步磺究D].魏汉植掳学戮究,18(1):33~4l
羽宏菠,诲再富,麓信祥。1993.漠南濒危耩物迂追傈护的保护
策略及效果口].植物引种驯化集刊,8:165—169
李今,陈家宽。周进,等.1999.迁地保护中普遍野生稻和长喙毛
茛泽泻魏饕动纛及浮谚囊】.蓬物生态掌羧,33(3):275--282
李巧明,许再富.2001.版纳鬻梅居群的遗传多样往和群体分化
cJ].云南植物研究,23(2):201—208
李作洲,王传华。赣宏文,等.2003.三峡霹区特有神疏花水柏枝
豹绦护遗终攀爨究蠢]。垒锈多样毪,11(2):109一117
许再富,禹平华,邹寿青,等。1985.滇南热带野生植物程栽培条
件下的生长及适应性探讨[J].植物引种驯化集刊。4:15-21
谗褥富。陶国达.1987.地区瞧植物受威胁及优先保护绦合评价
努法搽讨蠢],云南植物繇究,9(2>:193--202
许稃富.1990.中国科学院槭物园与我国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
及研究[M].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研讨会会议录:50一60
诲鞭氛1997。巾嚣植物霞榛物多样性迁蛾缳护懿现状弱对策
[M1.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91—111
谗再塞。1998,嚣有濒危攘妨迂缝保护熬漂瑾与方法[M3。昆
明:云南辩技出版柱:192
许再富.2006.以“科学槌物园”为目标建设生命科学创新研究
及知识传播支撑平台[J].中国科掌院院刊,21(1):76—78
强海。2006。辩掌疆魏嚣建设懿理论麓实黢[轰蜀.1£裘;辩掌鑫
版社:14—36
佟凤勤,许樽富,贺善安.1997.发展中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翻
[嘲.北寐:摹i}学出版被,149
蓑令善,谗嚣塞.2005。审蓉龙貔香移穰耱受获获嚣及迂避嚣落
保护探讨[J].广西植物,25(1):8--13
汪松,解焱.2004.中国物种红色名泶[M2.北京。高等教育出
舨社:223
陈滋,黄佳诫.2006。广嚣熬带稀有濒懋毯物迂琏缳护鲍壤搽淫
EJ3.广两植物,26(6);670一674
沈泽吴,金义兴,吴金清,警.1999.芝峡库区两种特有植物天然
垒境与避邈生境±壤特薤豹毙较D3,武汉攘物学蓼}究,117
(1):46—52
国家环保局,中科院植物所.1987.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I)
[蛔.北寐:科学出版被
鍪家巧绦蘑。1991。珍臻濒危蓬耪擦护等骚究[氧嬲.憩寒:孛嚣
环境科学如版杜:219
国家环保局,等.1994.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M].北
京;中国邵境科学出版技:21
藤臻,静英瓣,黄宏文。2005。援耱逶薅缣护孛懿遗传菇陵醯].
遗传,27(1):150一166
贺善安,张饿双,顾姻,等.2005.植物嗣学[明.中国农业出版
鞋:16—3S
黄任调,李臻堂,骆文华,等.2001。蠢由稀有滚危耩物在迂恁僚
护后的性状变异[J].嫩物多样性,9(4):359--365
黄仕训,骆文华,唐文秀,等.2006.广糟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
译蛰西】,广疆擅魏,26(4):429--433
傅立国.1989.中国珍稀濒危植物[M3.上海教育蹴版柱,365
傅立国等.1992.中国槭物红皮书(I)[阉.北京:科学出版社
程治英,等,1991.桫椤的快速繁殖嚣种质保存研究[J].云南
穰凌藓究,13(2):181—188
CBD。UNEE2002.GlobalStrategyforPlantConservation[M]。
BGcI.Richmond,SurreyTw93BW.UK.13
IUCN/sSc.2000,中国檬物的现状翻保护行动计捌[A妇。UK;
IUCNPublicationServicesUnit,Cambridge,179
WyseJacksonPS,SutherlandLA.2000.InternationalAgendafor
BotanicalGardensConservation[M].BGCI,U.KISBN:
0952027593
XuZF.1987.弧eworkofXishuangbannaTropic lBotanical
GardeninconservationthethreatenedplantsofYunnanTropics
[M]//BrabwellO,HamannO,HeywoodVH(eds),Botanic
GardensandtheWo蠢dConservationStrategy.Aeademica
Press,Inc.(London)Ltd:239—253
XuZF.1990.Somestrategiesforex ituconservationofrareand
endangeredspeciesnBotanicalGardens[M]//HeSA, ywood
V醚。AshtonPS(eds)。ProceedingsoftheSymposiumonBotani—
ealGardens.JiangsuScience&TechnologyPublishingH use.
Nanjing:51—61
万方数据
我国近30年来植物迁地保护及其研究的综述
作者: 许再富, 黄加元, 胡华斌, 周惠芳, 孟令曾, XU Zai-Fu, HUANG Jia-Yuan, HU
Hua-Bin, ZHOU Hui-Fang, MENG Ling-Zeng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勐腊,666303
刊名: 广西植物
英文刊名: GUIHAIA
年,卷(期): 2008,28(6)
被引用次数: 24次

参考文献(34条)
1.万开元,陈防,陈树森,钟志,李作洲,苏嫚丽 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策略中植物营养问题的探讨[期刊论文]-生物
多样性 2006(2)
2.韦霄,韦记青,蒋水元,蒋运生,唐辉,叶万辉 迁地保护的金花茶遗传多样性评价[期刊论文]-广西植物 2005(3)
3.叶其刚,王畅,王诗云 三峡库区稀有濒危植物异地保护群落设计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1)
4.刘宏茂;许再富;马信祥 滇南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保护策略及效果 1993
5.李今,陈家宽,周进,何国庆 迁地保护中普通野生稻和长喙毛茛泽泻种群动态及评价[期刊论文]-植物生态学报
1999(3)
6.李巧明,许再富 版纳青梅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期刊论文]-云南植物研究 2001(2)
7.李作洲,王传华,许天全,吴金清,黄宏文 三峡库区特有种疏花水柏枝的保护遗传学研究[期刊论文]-生物多样性
2003(2)
8.许再富;禹平华;邹寿青 滇南热带野生植物在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及适应性探讨 1985
9.许再富 地区性的植物受威胁及优先保护综合评价方法探讨[期刊论文]-云南植物研究 1987(2)
10.许再富 中国科学院植物园与我国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及研究 1990
11.许再富 中国植物园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的现状和对策 1997
12.许再富 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原理与方法 1998
13.许再富 以科学植物园为目标建设生命科学创新研究及知识传播支持平台--院省合作重大项目万种园的科学
意义和建设成果[期刊论文]-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6(1)
14.任海 科学植物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006
15.佟凤勤;许再富;贺善安 发展中的中国科学院植物园 1997
16.孟令曾,许再富 中国龙脑香科植物受胁状况及迁地群落保护探讨[期刊论文]-广西植物 2005(1)
17.汪松;解焱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2004
18.陈泓,黄仕训 广西热带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地域探讨[期刊论文]-广西植物 2006(6)
19.沈泽吴;金义兴;吴金清 三峡库区两种特有植物天然生境与迁地生境土壤特征的比较 1999(01)
2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科院植物所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Ⅰ) 1987
2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与研究 1991
2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1994
23.康明,叶其刚,黄宏文 植物迁地保护中的遗传风险[期刊论文]-遗传 2005(1)
24.贺善安;张佐双;顾姻 植物园学 2005
25.黄仕训,李瑞棠,骆文华,周太久,唐文秀,王燕 石山稀有濒危植物在迁地保护后的性状变异[期刊论文]-生物多样
性 2001(4)
26.黄仕训,骆文华,唐文秀,王燕,陈泓 广西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评价[期刊论文]-广西植物 2006(4)
27.傅立国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 1989
28.傅立国 中国植物红皮书(Ⅰ) 1992
29.程治英 桫椤的快速繁殖与种质保存技术的研究[期刊论文]-云南植物研究 1991(2)
30.CBD;UNEP Global Strategy for Plant Conservation 2002
31.IUCN;SSC 中国植物的现状和保护行动计划 2000
32.Wyse Jackson PS;Sutherland LA International Agenda for Botanical Gardens Conservation 2000
33.Xu ZF The work of 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in conservation the threatened plants
of Yunnan Tropics 1987
34.Xu ZF Some strategies for ex situ conserva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in Botanical
Gardens 1990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康明.叶其刚.黄宏文.Kang Ming.YE Qi-Gang.HUANG Hong-Wen 植物迁地保护中的遗传风险[期刊论文]-遗传
2005,27(1)
2. 林立东.赵宏.潘林.曲建国 山东濒危野生花卉的迁地保护及潜力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9)
3. 李新蓉.谭敦炎.郭江.Xinrong Li.Dunyan Tan.Jiang Guo 迁地保护条件下两种沙冬青的开花物候比较研究[期
刊论文]-生物多样性2006,14(3)
4. 马履一.王希群.郭保香.MA Lu-yi.WANG Xi-qun.GUO Bao-xiang 水杉引种及迁地保护进展[期刊论文]-广西植物
2006,26(3)
5. 杨清.韩蕾.许再富 中国植物园保护稀有濒危植物的现状和若干对策[期刊论文]-农村生态环境2005,21(1)
6. 蒋文华.JIANG Wen-hua 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概述[期刊论文]-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4)
7. 龚洵.张启泰.潘跃芝 濒危植物的区系性质与迁地保护[期刊论文]-云南植物研究2003,25(3)
8. 黄仕训.骆文华.唐文秀.王燕.陈泓.HUANG Shi-xun.LUO Wen-hua.TANG Wen-xiu.WANG Yan.CHEN Hong 广西稀有
濒危植物迁地保护评价[期刊论文]-广西植物2006,26(4)
9. 张琼.吉亚杰.曾治高.宋延龄.张德兴.ZHANG Qiong.JI Ya-Jie.ZENG Zhi-Gao.SONG Yan-Ling.ZHANG De-Xing
奠基者效应对海南坡鹿迁地保护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期刊论文]-动物学杂志2007,42(3)

引证文献(20条)
1.杜有新,何春林,丁园,黄强 庐山植物园11种植物的根际土壤氮磷有效性和酶活性[期刊论文]-生态环境学报
2013(08)
2.肖春芬,彭艳琼,杨大荣 植物园在物种迁地保护中的作用--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榕树和榕小蜂的保护为例[期刊
论文]-中国园林 2010(05)
3.傅声雷,娄治平 植物迁地保育与土壤生物互作机制[期刊论文]-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1(01)
4.李月红,宋子清,陈桂华,盛仙俏,张发成 金华市植物保护技术水平的演变与分布[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
2009(17)
5.潘红丽,冯秋红,隆廷伦,何飞,刘兴良 四川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其保护研究[期刊论文]-四川林业科技
2014(06)
6.骆文华,代文娟,刘建,胡兴华,李祥军,黄仕训 广西火桐自然种群和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期刊论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2)
7.张丽 长白山红景天不同类型迁地保护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9
8.杜有新,张青松,庞宏东,桂忠民,刘洁,王蔓滢,蔡浔峰 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植物的早期适应性[期刊论文]-生态环
境学报 2009(03)
9.骆文华,唐文秀,黄仕训,梁惠凌,赵博 珍稀濒危植物德保苏铁迁地保护研究[期刊论文]-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05)
10.李志龙 百色水利枢纽工程淹没区珍稀保护植物调查及迁地保护效果评价[学位论文]硕士 2013
11.黄宏文,张征 中国植物引种栽培及迁地保护的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生物多样性 2012(05)
12.智颖飙,李红丽,崔艳,路战远,刘珮,叶学华,张荷亮,杨持,刘钟龄,王云飞,华宇鹏,红鸽,赵凯,魏玲玲,王强 孑遗
植物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迁地保护中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与生理生态适应性[期刊论文]-生态环境学报
2015(01)
13.智颖飙,杨持,李红丽,张荷亮,华宇鹏,赵凯,路战远,红鸽,旺扎拉 孑遗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异地
保护条件下的气候生物学特征与光合效率[期刊论文]-中国沙漠 2014(01)
14.胡建竹 姜目植物的迁地保育及应用评价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1
15.谢开骥 三峡库区野生芸香料植物资源及其迁地保护状况调查[学位论文]硕士 2010
16.范文洁 雷公藤种源地理遗传变异规律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0
17.张丽 长白山红景天不同类型迁地保护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9
18.陈平腾 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常绿阔叶林林分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9
19.黎磊,陈家宽 气候变化对野生植物的影响及保护对策[期刊论文]-生物多样性 2014(05)
20.崔敏燕 濒危物种水杉种群的引种和生存力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11


引用本文格式:许再富.黄加元.胡华斌.周惠芳.孟令曾.XU Zai-Fu.HUANG Jia-Yuan.HU Hua-Bin.ZHOU Hui-Fang.
MENG Ling-Zeng 我国近30年来植物迁地保护及其研究的综述[期刊论文]-广西植物 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