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 ui ha 讯 1 0 ( 4) : 37 e一 38 0 . 1 9 9 0
根结线虫天敌真菌的筛选研究续报苦
蒋冬荣 周广泉 周志权
(广西植物研究所 , 桂林 )
摘要 天敌真菌C N . 了的二级培养基成份中 , 关键是C : N 的比例 : 蔗糖 , 硝按以 30 “ 雌 0 , 1 ,
菌丝生 一长最茂密 。
盆栽试验指出: 不施用 C N . 7菌制剂者 , 指示植物— 蕃茄根系上的线虫痪 数为 1 1 5 2“ 1 3 4 3个 , 平均 1: 48 个 , 每百克土壤中 , 含淤离线虫为 1 0 5。条 ; 而施入c N . 7 菌制剂者 , 蕃茄根系上的
线虫澳数仅为15 、 3 34 个 , 平均145 个 , 每百克土壤中含游离线虫数为盯` 1肠条 . 平 均 137 条 , 经
过处理后线虫瘦及土壤中的游离线虫 . 都大幅度下降。
盆栽试验证明 : C N . 7 菌株捕捉线虫的能力 , 可投入防治线虫的田间试验 .
关键词 二级培养基 ; C N . 了菌株 ; 盆栽试验
对 《 根结线 虫天敌真菌的筛选研究初报 》 中 〔 ’ 〕 , 所提出的 C N . 7 ( C 。 。 d el ab er l la 印 . )
及其后所筛选出的 O N . n ( M on ac or s P o r 。` m sP . ) , 根据室内掠捕线虫的 能 力 及其有关特
性 , 进行了二级培养基的筛选和盆栽掠捕线虫能力的试验 , 为田间生防线虫的实用技术积累
资料 。 现将有关试验汇总报告如下 :
一 、 试验方法与结果
( 一 ) 二级培养基的筛选研究 捕捉环的形成量是不同捕食真菌的特性之一 , 但为充分
发挥 肉食真菌的掠捕能力 : 必需具有大量的捕捉环 , 这是基本的要求 。 做为生防的菌株 , 繁
茂的菌丝体是必不可少的 , 因此 , 在筛选适宜的二级培养基时 , 不能忽略适宜筛选天敌真菌
的 培养基基本成份— 玉米粉 [ 2 己和蔗糖 ; 高昭远等报道培养基中加入 少量黄 豆 粉 有 助 于C o l l e 才o t r i c h o m 夕l o e o s P o r i o 才d e s ( P e n Z ) S a o e . f . s P . e o s c u才a e . 菌株致 病 性的稳定 [ “ 1 ,
在此基础上加入适量麦糠和腐殖质 , 既做为填充料 , 又可持续提供营养成份 , 还能增加培养
基料的透气性 , 故其配 比如表 1 : 将各基料按比例混合均匀 , 加入适量水 , 使之湿而不粘 ,
装入三角瓶 , 高压灭菌 。 然后接种 , 置于 25 ℃~ 28 ℃条件下 , 恒温培养 。 结果说明 : 这种培
养 基虽可使 CN . 7 和 O N . n 生长 , 但生长缓慢 , 菌丝体稀 疏 。 为此 , 又做了适当的调整 , 加
入适量的速效性氮素 沐 ’ 5 」, 于是加速了菌株的生长速度 , 菌丝体也随之茂密 。 为 了 探求适
宜的碳 、 氮比 ( C /N ) , 在基本成份不变的情况下 , 按不同的 C /N , 加入基本基料中 。 方法
同上 , 每处理重复 3 次 , 结果 见表 2 。
从表召 可以看出 : 速效氮是供试的两个菌株菌丝体生长的关键元素 ,较高的碳 、 氮比 , 又
是促进菌体生长的适宜配比 , 特别是对 C N . 7 菌株 。 其 C /N 以 30 ~ 40 : 1 为 最 宜 , 至于对
C N
.
1 菌株或许需要更高的 C /N 。
在筛选过程中 , 我们还曾尝试加入琼脂和马铃薯等成份 , 但都无补于菌体的生长 , 也做
过加入不同量的水的试验 , 过干或过湿都影响或抑制菌丝体的生长 ( 加水至基料 松 散 为 过
干 、 加水至基料下部有积水为过湿 ) 。 只有加水至培养基基料 , 可用手捏成团 , 而基料下部
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
4期 蒋冬荣等 : 根结线虫天敌真菌的筛选研究续报
表 1 二级培养基的基本成份 表 2不同的 C / N加入基本基料后菌株生长情况
蔗粉ù旦黄爵严
重量 ( 克)
终
麦糠 玉米粉
8 0 l 0
糖腐殖质 } 水
上…二…兰{竺舅
4 } 6 { 0 } 3
又不积水为最宜加水量 。
( 二 ) 盆栽的防效试验 生物防治 ,
从来需要人为地创造或利用有利于天敌的
生态条件后 , 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 线虫
的天敌真菌更不例外 , 必需人为地把线虫
粼 重复 5 : 1 1 0 : 1 2 0 : 1 3 0 , 1 4 0 : 1
C N
.
7 I 稀 稀 稀 满 、 密 满 、 密
1 满 、 稀满 、 稀 密 满 、 密 污染
I 稀 稀 满 、 稀满 、 密满 、 密
C N
.
1 1 I 满 。 稀 稀 污染 满 、 稀满 、 密
I 污染 满 、 稀 满 、 稀 满 、 密 密
l 稀 稀 满 、 稀 满 . 稀
稀 : 培养基质上的菌丝体生长稀疏 , 满 : 培养基质上的
菌丝休盖满基质 , 密 : 菌丝 体茂密 。
的天敌真菌投入土壤后 , 把土壤环境改造成有利于天敌真菌的迅速生长 , 大量繁殖 , 才能最
大限度的发挥其掠捕能力 〔“ 〕 , 特别是大量的腐殖质对天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更有利 , 更有助
于天敌真菌掠捕线虫的能力 〔 7 〕 , 为此 , 本试验的盆土是 7 份火土 ,二份腐殖质和一份桐鼓 ,
先将腐殖质和桐鼓混合后 , 使之腐熟 , 然后与火土混合均匀 , 装入盆中 ,备用 。
指示植物为蕃茄 , 重复三次 , 每盆最少种植三株 , 播种的蕃茄 29 日龄后 , 移植于盆中 ,
特植株恢复生长后 , 开始处理 ( 约移植后 10 日 ) 。
共分 3 个处理 : ( 1 ) 根结线虫和天敌真菌制剂 同时施入 。 ( 2 ) 先将天 敌 真 菌 施入盆
中 , 2 4小时后 , 接种根结线虫 。 ( 3 ) 先接种根结线虫于盆 中 , 24 小时后施入天敌 真 菌 。 以
( 4 ) 不接种线虫 , 不施天敌真菌和 ( 5 ) 只接种线虫 , 不施天敌真菌分别为C K : 和O K : 。
各处理所用天敌真菌 , 分别为C N . 7和 C N . n 菌制剂 。 所投入的菌制剂数量 , 每 盆 均为
菌丝长满二级培养基一并 (连同培养基约 50 克 ) , 每盆接种线虫 10 头二龄幼虫 。
处理后 , 置于阳光充足的自然条件下 ,常规管理 ,保证指示植物的正常生 长 。 两个月后分
别 检查不同处理指示植物根系着生的线虫痪数量和各处理土壤中的游离线虫量 , 结果见表 3 :
从表 3 的统计数据来看 , 供试的两个菌株对指示植物根系上线虫瘦数量的生 成量 , 与对
照相比 , 不同施用方法显示出不同的效果 , 最低效果为 5 5 . 6% , 最高为 8 8 。 3% , 对土壤中游
离线虫的撑捕效果为 40 . 9~ 8 6 . 9% 。
从菌株木身来说 ,不论那种施用方法 , O N . 7 在制约线虫澳的生成量优于 C N . 1 1 。 C N . 7菌
株在不 同施用方法中 , 对制约线虫瘦生长量的效果为 61 . 2~ 8 8 . 3 % , 而 C N . 1 1则为 5 5 . 6~
6 6
。
9%
。对掠捕土壤游离线虫能力的效果 , 两个菌株之间 ,最高效果分别 为 8 6 。 9%和 8 4 . 5% ,相
差不大 , 而最低效果 CN . n 相对稍高 , 例如 C N . 7 最低效果为 40 . 9%而 C N . n 却为 4 5 . 4% 。
既便是对抑制指示植 物根系上的的线虫瘦数量来说 , 也有不 同的表现方式 , C N . 7 在土
壤 中对根系的上 、 中 、下三个部位都有相对较稳定的效果 , 而 C N . n 对根系的中 、 下部位抑制
力较强 , 也就是说 CN . n 在土壤中 , 可能主要在根系的中 、 下部位分布 。
在三种不 同的施用方法中 ,不论是抑制线虫瘦的生成量 ,还是捕捉土壤中的游离线虫 , 都
是以先施用菌株 , 廿四小时后再接种线虫者 , 效果最好 , C N . 7 抑制线虫瘦的效果为 8 8 . 3% ,
而 C N . n 为 6 6 . 9% , 掠捕土壤中线虫的效果 0 N . 7 为 8 6 . 9% , 而 O N . n 为 8 4 . 5% , 这就更能
说明施用方法得当 , C N . n 菌株捕捉土壤线虫的能力与 C N . 7 菌株 , 无 明显差异 。
从指示植物的株高来说 , 与天敌真菌的掠捕效果有正相关的趋势 , 在施用方法中 , 长的
37 8 广 西 植 物 10卷
最矮的是先接线虫 ,后施菌株 ,其防效也最差 。 至于 C K ,和 O K : 植 株较矮 ,可能在这两组中 ,
都缺少 50 克左右的二级培养基 ,无疑这 50 克的培养基料 ,提供了指示植物所需要的部份营养 。
二 、 讨 论
生物界中普遍的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现象 , 土壤中的线虫也不例外 。 根据报道至少有 50 种
表 3 不同处理指示植物根系的线虫瘦量及土壤中游离线虫量
{根系上的线虫瘦数
理 } }
}部 位 }数量 (个 )
根系上的
总线虫数
效果 每百克土壤中
游离线虫数
效果
平均株高及
生 长 情 况
C N
. 了菌株
与线虫同时
施入
8 0
。
ZC m
4 8 4 2 6 8
生长正常
1一n`41.上Olt一一吕1T工上一中下
C N
.
2 1菌株
与线虫同时
施入
C N
.
7 菌株
先施 24 小时
后 ,接种线虫
C N
.
2 1菌株
先施24 小时
后 ,接种线虫
先接种线虫
24 小时后施
C N
.
7 菌株
先接种线虫
24 小时后施
C N
.
1 1菌株
接种线虫不
施天敌真菌
4 1 7 8 1
。
7C m
5 5 4 3 0 0 基本正常 , 个
别株顶叶枯
8 7
。
g Cm
正常 , 个别株
结蕃茄果
5一J任O口,勺O甘4一i607一行rùOUweùU月,
92一45
上一中下
1 4 6 1 3 8
一心乙6ùnJO甘Qó泣
乙/一1一勺86厅了8
一no口O8ūe舟七ùbù
96一371上一中下
3 0 4 8 5
。
Z C斑万…二二卜 } 3 1 4 1 3 1 6 3
4 0 1
3 2 1
1 4 1 5 1 9 4 5
。
下
基本正常 , 个
别株顶叶枯
7 6
。
4 Cm
基本正常 , 少
部植株顶叶枯
7 6
。
S C m
基本正常 , 少
部植株顶叶枯
O口一几八J工冲`八O一民」
拼一。?阵
4 6 1
5 8 5
7 0
。
I Cm
1 2 4 8 1 0 5 0
上一中
CK ,
{ 下 2 0 2
部分植株顶叶
枯
不接种线虫
不施天敌真
菌 C K :
一上 -卜生一中 } O 65
.
0 C m
1 0 0 1 0 0 生长较细弱 ,
个别株顶叶枯
一0
4 期 蒋冬荣等 : 根结线虫天敌真菌的筛选研究续报
肉食真菌 , 在土壤 、 有机质等处掠捕并杀死线虫 〔 ” 〕 , 可是在 自然界中 寄 主植物仍然遭受着
线虫的严重为害 、 说明土壤中栖息的大量天敌真菌在 自然情况下 , 并不能有效地抑制线虫的
危害 , 当然这不是说寻求肉食真菌防治线虫 , 要根绝病原 。 实质上不论是杀线剂 , 还是肉食
真菌 , 彻底的根绝线虫 , 只能是一种妄想 〔 “ 1 , 正如我 们 的试验中所提供的数据那样 , 施用
方法得当的情况下 , 防效达到 85 % 以上 , 而方法不 当 则 极 低 , 说明从土壤中筛选一个较好
( 当然不一定是最好的 ) 的肉食真菌菌株 , 并不是最困难 , 相对来说 , 关键还在于如何发挥
’ 肉食真菌的最大掠捕能力 。 事实上确也如此 , 近年许多工作者把捕食线虫的天敌真菌引入到
土壤中 , 并对植物寄生性线虫 , 进行生物控制 , 做过不少尝试 , 但收 效 甚微 〔“ ’ “ ] , 我们的
施用方法试验 , 证实了这一点 。
从理论上来说 , 施用杀线剂 , 由于用后 , 杀线剂在土壤中的流失或被钝化 , 杀线效果会
逐 日下降 ; 而施用天敌真菌如果能与有机质联用 , 不理是盆栽 , 还是 田间都有增加菌株量的
作用 , 〕 , 如果这种因素能够持续下去 , 那么无疑掠捕线虫的能力也将得以 持 续 。 因此利用
天敌真菌生物控制土壤 中寄生性线虫与可以增加天敌真菌迅速而大量繁殖的某种营养基料做
为肥料 , 同时和陆续加入 , 将能提高并持续发挥 其掠捕能力 。 这一点绝不容忽视 。
另外 , 从我们的试验中得知 , 先投入菌制剂后接线虫 , 防效最好 , 这对一年生植物可以
做到 , 但对多年生寄主 , 就不可能存在这种情况 。 常是寄主已被寄生 , 然后投入菌制剂 , 正
如我们试验中 , 效果最差的处理所表现的那样 , 这种情况采用那种方法施用 , 值得研究 。 也
许在投入菌制剂的同时 , 施入大量腐殖质 , 经过较长期的繁殖与掠捕 , 在土壤 中游离线虫大
幅度下降的情况下 , 通过根系的正常新陈代谢 , 而逐渐减少线虫座数量 , 有待验证 。
既然 C N . 7 菌株对寄主植物接近土壤表层的上部根系线虫瘦的形成有较强的阻抑力 , 而
C N
.
1 相反可使根系的中 、 下部位较少着生线虫廖 , 为此或使其共生或分别 制成菌制剂 , 混
合施用 , 可能收到更好的防效 。
参 考 文 献
( 1 〕封 宇等 , 1 9 8 9 : 根结线虫天敌真菌的筛选研究初报 . 广西植物 , 9 ( 1 ) : p . 87 、 94 .
( 2 〕 L . F . 约翰逊 . E . A . 柯尔 , 土传植物病原菌生态研究法 。 北农大植病生防研究室译 . p . 12 9、 13 0 。
( 3 〕高昭远等 , 1 9 8 4 : 性状稳定的鲁保一号菌变异株 。 植物保护 , 10 ( 3 ) : 18
( 4 〕应用微生物展览会编 . 1 9 7 1 : 微生物农药和兽药 。 科学出版社 。
( 5 〕 李傅道等 , 1 9 8 5 : 森林病理学通论。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 6 〕 A . L . 泰勒 , 陈品三等译 , 1 9 8 1 : 植物线虫研究入门 。 农业出版社 , .P 32 .
( 7 ) A
.
L
. 泰勒 , .J N . 萨塞 , 1 9 8 3 : 植物根结线虫 。 科学出版社 , p . 13 。
( 8 ) J
.
N
. 萨塞 , W . R . 詹金斯 , 19 85 : 线虫学基础与进展— 植物寄生性和土壤型线虫。 农业出版社 ,
P
.
5 0 5、 5 1 0 。
〔 9 〕 R , M a n k a u , 19 6 2 : 5 0 11 F u n g i s t a s i s a n d N e m a t o p h a g u s F u n g i . P h y t o p a t h o l昭 y
V o l
.
5 2 J
u l y
,
N o
.
7 p
.
6 1 1、 6 15 .
3 80 )` 西 植 物 1 0卷
AC ONT ! U T N A! OS NT U D Y OF E NMT AD E O
一
D E S T R OY ! NG
户U N口盆 OF R 0 0 T 一 K N OT E NMT A ODE
J ia n gD o n gr o n g
,
Z h o u G u a n g q u a n a n d Z h o u Z h i q u a n
(G u a n g x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B o t a n y
.
G u i l i n )
A卜, t r a e t T h e k e y e l e m e n t s a m o n g t h e e l e m e n t s o f s e e o n d a r y m e d i u m f o r C N . 7
n e
m
a t o d e 一 d e s t r o y i n g f u n g i a r e s u g a r a n d N H ; N o s a n d t h e b e s t g r o w t h f o r
h a p h a e 15 t h e s u i t a b l e r a t i o o f 3 0一 4 0 t o 1 o f t w o e l e m e n t s .
P o t i n e u b a t i o n t e s t d e m
o n s t r a t e s : i f n o t a p p l y i n g CN
.
7 n e m
a t o d e 一 d e s t r o y i n g
f u n g i
,
t h e n u m b
e r o f n e m a t o d e
一
g a l l s o n t h e r o o t s o f i n d ica t e d p l a n t s 15 1 1 52一 1 3 4 3 ,
a v e r a g e : 1 2 4 5 a n d t h e n u m b e r o f f r e e n e m a t o d e P e r 2 0 0 9 5 0 11 15 1 0 5 0 : B u t w h e n
a p p l y i n g CN
.
7 n e m
a t o d e 一 d e s t r o y i n g f u n g i t h e n u m b e r o f n e m a t o d e
一 g a l l s o n t h e
r o o t s o f i n d i e a t e d p l a n t s 15 2 5一 33 4 . a v e r a g e : 1 4 5 , t h e n u m b e r o f f r e e n e m a t ed e P e r
1 0 0 9 5 0 11 15 9 7一 1 9 5 , a v e r a g e ; 1 3 7 .
P o t i n e u ba t i
o n t e s t de m
o n s t r a t e s t h a t t h e P o w e r o f e a P t u r e d n e m
a t o d e s o f C N
.
7
n e m a t o d e
一
d e s t r o y i n g f u 厄 9 1 e a n b e e x p e r i m e n t e d i n t h e f i e l d .
K o y w o r d s s e e o n d a r y m
e d i u m
; C N
.
7 n e m a t o d e
一 d e s t r o y i n g f u n g i ; p o t i n e u ba t i o几
t e s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