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花粉化石在福建上第三系的发现



全 文 :第 26 卷 第 , 期
1 9 8夕 年 9 月
古 生 物 学 报
A C T人 P A L A E O N T O L O G I CA S I N I C A
V o l
·
2 6
,
N o
.
,
S e p t
· ,
1 9 8 7
罗汉松科 ( P o d o e a r p a e e a e ) 花粉化石
在福建上第三系的发现
郑 亚 惠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福建上第三系佛昙群 , 除主要发育于闽东
南沿海一带 , 如漳浦县佛昙公社 、龙海县港尾公
社等地外 , 也出露于闽西的明溪县雪锋镇 、宁化
县店上等地 。 分别简述于下 :
漳浦地区出露较完整 , 可分为上 、 下两部
分 : 下部为灰白 、灰绿 、 土黄色砂砾岩 、 砂岩 、 砂
质泥岩 , 局部夹油页岩和褐煤 , 厚 7 2 . 3 m ; 上部
为灰黑 、 暗绿 、紫灰色玄武岩 , 夹砂砾岩或泥岩 ,
局部夹油页岩及褐煤透镜体 , 厚约 2 3 5 m 。
明溪地区仅零星出露 , 也可分为上 、 下两部
分: 下部以灰绿色 、 灰黑色火山碎屑岩 、 辉橄
玄武岩为主 , 夹砂砾岩和粗砂岩 , 厚 s om ; 上部
为灰 、灰黑 、 黄褐色砾岩 、砂砾岩 、粉砂岩 、 泥岩 ,
夹玄武岩和褐煤 , 厚 5 2m 。
总之 , 佛昙群为一套火山岩和沉积岩互层
的地层 。 火山岩以偏碱性的橄榄玄武岩为主 ,
并为间歇性的多期多次喷发 ; 沉积物胶结程度
较差 , 产状基本水平 , 不整合覆于老第三纪以前
的老地层或侵人岩之上 。
本文的研究材料 , 除采 自漳浦县佛昙公社
的梧岭 、 林棣的佛昙群下部油页岩和褐煤夹层
外 , 也采自明溪县雪锋镇佛昙群上部 (第三旋
回 )的褐煤和泥岩 。
罗汉松科花粉的含量及意义
罗汉松科花粉化石在福建上第三系佛昙群
抱粉组合中占颇明显地位 , 特 别是 和 泪杉 属
( 。 a c ,` 夕` i u 。 ) 有关的泪杉粉属 ( D a c , ·夕id u 。 `t e , )
含量更为突出 (最高含量可达 30 多 左右 ) , 类型
也较多样。 研究这些花粉的形态 、 构造及时空
分布 , 对于探讨福建佛昙群沉积时期的古气候 、
古环境等 , 颇有益处 。
现代罗汉松科植物 包括 下 列 6 属 : D ac -
r夕id “ m , P o d o c a r P“ , , P 人e r o , P人a cr a , P人y l l o c l a d “ , ,
树 c r o c a c几r 夕` 和 S a x ig o t人a 。 ` 。 主要分布于新西
兰 、 马来半岛 、澳大利亚 、 新喀里多尼亚及智利
等地 。 在中国只有 p o d o c a r户“ ` 和 D a c r夕id u m
两属 ,前者有 6 种 , 产于广东 、广西 、 云南和四川
等地 ;后者只有 1 种 ,仅分布于广东海南岛。 · 罗
汉松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 、亚热带地区 , 通常
自生于 山地 ,或人工栽培于庭园。
罗汉松科花粉绝大多数具气囊和萌发沟构
造 ,计有下列 4 种类型 :
l
, 具两气囊构造 : 有 P o d o c a r p u , (部分 ) ,
D a c r夕d i“ , , P h e , · o , Ph召 e r 4 和 P人夕l l o cl ` d“ 5 0
2
. 具三气囊构造 : 有 尸od 口。 rP “ : 的一组
D a c r夕c a r P“ , , 还有罗汉松属的几个种 , 如 p o d o -
c a r P“ , d a c r夕id o i d。 , 等 。
3
. 具多气囊构造 : 以 M ic or “ `人r声 为主 ,
通常气囊数目为 3一 6 个。 罗汉松属也有一些
种的花粉 , 气囊数 目常有变异 , 如 尸od oc ar P“ ,
。 a ll i c人a n。 的气囊有 l一 4 个 , 其中以 4 个的为
多。
4
. 不具气囊和萌发沟构造的圆球花粉 , 只
有 S a x 云g o t h o e 。 一属。
松科和罗汉松科花粉都具有气囊构造 , 但
松科通常具两气囊。 具两气囊的罗汉 松 科 花
粉和松科花粉之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往往个体较
弓 期 郑亚惠 : 罗汉松科 ( Po d oc盯 Pa ec ea ) 花粉化石在福建上第三系的发现
小 ; 本体纹饰不甚发达 , 帽的厚度较薄 , 栉常不
发育 , 气囊较小 , 着生位置更偏向远极 , 其上网
眼较大或大小不等 , 网脊常呈放射状排列 , 气囊
表面常具束状褶皱 , 褶皱也呈放射状排列 , 也有
气囊退化 (或发育不全 )呈耳状构造的 。
化石花粉形态属的雏囊粉属 ( p 。 ·南oP rt’ 。
L e s c h ik )
, 皱 体 双 囊 粉 属 ( R o g “ 厉 , e万c o l il 。 ,
P i e r e e )
, 器官属的三囊罗汉松粉属 ( D a r c r 夕c 。 -
r Pi ,
e了 C o o k s o n & p ik e )
、 罗汉松粉属 ( p o d o c a -
, Pi id z
。了 C o o k s o n ex C o u p e r e m e n d
.
p o ro n i e )

泪杉粉属 ( D a c r夕d i“ 。 £r e ; C o o k s o n e x H a r r is ) 、
和拟罗汉松粉属 ( p o d o c a r户e a e户o l l e n i z e ; T ih e r g -
二 rt ) 等 , 在我国常出现于中 、 新生代沉积中 , 它
们的植物亲缘关系都应该是罗汉松科 , 这些化
石花粉属之间的区别一般尚清楚。
罗汉松科植物在我国仅存罗汉松属和泪杉
属 , 这两属花粉之主要区别在于花粉粒大小 、气
囊形态和构造等。 p o c k n a l l ( 19 7 9 ) 研究了新
西兰裸子植物花粉 , 根据他研究的 7 种泪杉属
花粉 , 有几个种 (如 D a c r , d i。 。 `。 z e o s io , n .
l a x i f o li u 。 和 D . 滚, t e m e d i“ 。 等 ) ( 4 8一 5 5 页 ,
图 8一 10) 花粉的形态特征 , 和罗汉松属花粉很
难区别。 泪杉属植物在我国只有 1 种 , 即陆均
松 (D a c r y id “ m P矛e r r ` H i c k . ) , 其花粉特征如
下 : “ 花粉粒全长 65 . 8 ( 63 . 1一 73 . 6 ) 拌m , 本体
长 4 6 . 7 ( 4 2一 5 4 ) 拌m , 本体高 4 3 ( 3 6 . 8一 4 7 . 3 )
产m 。 具两个不很发达的小气囊 , 气囊形状不规
则 , 表面显著不平 , 呈波浪形 , 气囊好像分成许
多长椭 圆形的小囊 。气囊之间无明显界限…… 乡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形态室抱粉组 , 19 6 0 , _
2 7 页 , 图版 m , 图 3一 3 b ) 。 根据上述陆均松花
粉形态构造 , 它和罗汉松属花粉之区别是较明
显的 。
在漳浦和明溪两地区的佛昙群褐煤 、 油页
岩中分析出大量抱子花粉 , 根据初步鉴定和统
计的抱粉组合 , 笔者认为 , 福建上第三系佛昙群
有 两类不同类型的抱粉组合 , 即漳浦县抱粉组
合和明溪县抱粉组合 。
很值得一提的是 , 漳浦县佛昙群抱粉组合
的特征和台湾省基隆市石底组 ( S ih ih i F or m a -
t i o n )中煤层 ( M id d l e C o a l一 b e a r i n g B e d ) 抱粉组
合的特征十分相似 , 两者均含有丰富的 D ac 卿 -
di u o i t e : ( C
o o k s
.
) H
a r r i: 和 石宁“ i d a o ba r P o l l。 -
沁。 aR at z , 还有较多的三沟 、 三孔沟类型 ( iL gn
H s in

y i
,
19 6 5 ; C a n r i g h r
,
J
.
E
. ,
19 7 4 )
。 台湾
省的中新统十分发育 , 并具海相层 , 产丰富的动
物化石 , 时代鉴定可靠 。 iL gn H is n 一 y i 的研究材
料取自台湾省基隆市中新世石底组的 中 煤 层 ,
虽然在其著作中并未详细研究各抱粉类型 , 但
就组合中出现高含量的花粉属及其他被子植物
成员看 , 和当前福建省漳浦县佛昙群抱粉组合
的面貌颇为相似 。 因此 , 漳浦县佛昙群的地质
时代 , 应和台湾石底组的相当 , 为中新世 。
明溪县佛昙群抱粉组合面貌显然有别于漳
浦县的组合。 明溪县的组合 , 以裸子植物花粉
的突出含量为特征 , 主要成员有 A厉以 c`n ac oP l -
l e刀 it e , P o to n i e
,
P i” “ , Po l l e n it e , R a a t z , T s “ g a o P o -
11翻介。 5 P o t o n ie e r V e n i r z 和 T o o ida c ea o P o ll 。 , it o r
T h i e r g a r t 等 , 甚至还含有少量的 iP c 。 。。 P o l l e n it 。
P 。 r o n i e 和 汉厉。 , P o l l。 。 i t e s T h i e r g a r r。 藤类植物
出现较多的 p o z” o d i a c 。 。 。 ,户o r i t e s T ih e r g a r` 等 。
被子植物中的喜暖成员的类型和数量均比漳浦
抱粉组合中的大为逊色 , 草本植物相对较多 , 特
别是 C o m p o s it a e 和 P o r , 1’ca r f of Po l价 K r u t Z s c h
等 ,并且 , 又缺少了在漳浦组合中包含的一些中
新世常见分子 , 如 C , a s , o r o ti州 l 。 , e` G e r m e r a a d ,
H o P p i n g e : M
u ll e r
,
M a g 刀叨iar 万t“ G e rm e r a a d ,
P o l y户o d有污P O r 名勺 u , 。 e 。 :行 ( V a n D e r H aun a n )
S u n et L i
,
F “ P云。 g o P o l l o n t’ 。 , L i u 和 H夕dr o c o l t a -
印 ict ; z h en g 等。 因此 , 其时代要晚于漳浦县
的 , 可能为上新世 。 关于这两个抱粉组合的时
代问题 , 将另文讨论。 本文仅以罗汉松科花粉
为主 , 结合组合中其它有关成分 , 来讨论佛昙群
的古气侯及古环境等。 下面分别叙述之 。
漳浦县佛昙群抱粉组合中 , 罗汉松科花粉
共出现 3 属 , 即 : D a 。 夕di “ 。矛I。 , , p od o c a r声d i t e s
和 P a r南户o r it 。 , 。 其中主要的是 D a cr , id “ 二 iI 。
属 , 包括 3 种 : D . f o t a , e n访 s p . n o , · , D · , r行~
古 生 物 学 报 26卷
。 c c“ : s p. no v., D
.
fl o , i n i C o o k s o n e t P ik e 和
一些未定种 (前两种为本文之新种 ) , 它们在本
抱粉组合中的最高含量可达 30 务左右 , 成为漳
浦县佛昙群抱粉组合的标志成分。 oP do ca rP id i -
cI , 在组合中出现 4 种 , 一个比较种和一些未定
种 , 即 : p . g r a ic il , s p . n o v . , p . , i , “ z u , w a n g ,
P
.
o a g e i a j o ,
·
, 15 ( Z
a k l
.
) K
r ut : s
e h
,
P
.
a , d泣,泣f o r 。 众
( Z
a k l
.
) T ak
a h as h i
,
P
.
C f
.
, a g e ia f。 , , i: ( Z ak l
.
)
K r u r z s c h 和 P . s p P . 这一属花粉在袍粉组合
中含量很少 , 最高含量只占组合总量的 3外左
右 , 但连续出现于每块样品中。 aP r价 oP 价。 的
花粉在本组合中稀少。
明溪县雪峰镇的佛昙群抱粉组合只含有少
量的罗汉松科花粉 , 主要是 p od 口“ 护idt 。 , 如 :
P
.
0 1, ut 二 s , P
.
, a g o i a fo r , i:
,
P
.
a n id n i fo r二行和
p
·
e
f
·
, a g e i o f o r , i , 以及一些未定种 ,它们在组
合中的含量只占 l 务 左右 , 甚至更 少 。 有 趣 的
是 , 在漳浦县佛昙群抱粉组合中出现如此丰富
多样的 D ac : 州iu , iet , , 而在本组合里却仅 见 l
粒 , 即 D a cr y id u o it e , fl o厅, i (图版 I , 图 2 1) 。
至于 p a ,访 P o r i t e , , 则不出现 。
可见 , 仅罗汉松科的花粉 , 在漳浦和明溪
两地的佛昙群抱粉组合中的出现情况 , 差别甚
大 。
很有意思的是 , 佛昙群中发现的罗汉松科
花粉的个体都偏小 , 特别是 D改 r州沁 m i,e , 的 ,
其最大值 (花粉粒全长 ) 均不超过 70 脚 , 最小
值却只有 30 邵m 左右 ; 而且 , 在数 量 众 多的
D ac 即 id “ 。 iet , 花粉化石中 , 只能找到为数有限
的花粉 , 和 目前 中国仅存的代表种 D ac yr id “ m
iP cr
r百 的花粉特征可以对比 , 概括其主要特征
如下 : 花粉粒 (包括两气囊 ) 大小 : 60 一 6 7 . 5 X
4 3一 4 8 产m , 气囊大小 : 2 3一 2 5 X 3 3一4 5 产m ,
本体大小 : 48 一 50 x 40 一 48 产m 。 本体帽厚 2
产m 左右 , 表面具较粗的颗粒纹 , 颗粒排列较密 ,
向远极面颗粒变细且排列也较疏松 。 两气囊 ,
位于本体远极 , 向两侧拉开 , 气囊基部互相连
接 ,与本体的界限不明 , 表面具粗网状结构 , 粗
网纹似乎由许多长椭圆形的小囊组成 , 小囊两
端形状不均匀 , 一头锐些 , 另一头钝些 , 钝的一
端向游离面排列 , 使气囊的轮廓呈明显的波形
起伏 。 上述特征与 D ac l’y dt’ “ 。 iP er 1’c i 花粉 (中
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形态室抱粉组 , 19 60 , 27
页 , 图版 1 1 , 图 3 一 3 b) 的特征比较相似 , 也许显
示它们之间可能有一定关系 。 这些花粉化石在
抱粉组合中的含量虽少 (不到 1多 ) , 却颇具意
义。
C o o k s o n 和 p i k e ( 1 9 5 3 )所建的种 D a c ,· 夕` , -
二 l’t o fl or in t’i , 在其描述中虽没有谈到和现代种
的花粉之对比 , 但在图版 中 , 却列出现代种花
粉之图像 , 如 D a c ,· y id “ , b a l a , , a 。 (图版 3 , 图
3 6 , 3 7 )
, D
.
a ,
·
a “ c a r i o i d` , (图版 3 , 图 3 5 , 3 9 ) ,
D
.
c u P
,
·
e , , i n “ 。 (图版 3 , 图 4 0 ) 和 D . 亡l a t u 。
(图版 3 , 图 4 1) 。 原作者在文中还记叙了 F l o r i n
( 19 3 1 ) 曾根据植物表皮构造的特 征 , 把 现 生
D 。 `妙 id u m 植物分成 3 组 。 上述几种均属于第
二组 ( G r o u p B ) 。 这已表示了他们的倾向性意
见 , 认为 D a c ,·夕id “ m i r o s fl o , , i n ii 可能与这些现
生种有一定关系 。 这些种 目前主要分布于新西
兰等地 , 其纬度可达南纬 40 一 5 0 “ 。
现代植物 D二yr idu m 共约 20 种 , 多分布
于南半球 , 如新西兰 , 新几内亚 , 澳大利亚及马
来半岛等地 , 既可分布到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
也可生长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 。 大多数种
都分布于山地 , 成为组成山地森林的树种 。
在漳浦县佛昙群抱粉组 合中 , D 4 。 ,y id “ m -
ict ; 的最高含量可达 30 务 左右 , 平均含量一般
都超过 10 铸。 有意思的是 ,其中绝大多 数均难
以和 D ac yr id “ 。 的现代种的花粉相比 , 虽然
C o o k s o n 和 p ik e ( 19 5 3 ) 曾认为 D a c ,· y id u二 it 亡 s
f l o , 10 1 可能与现代种 D a c ,·夕di o m b a za 。 ; a e , 。 .
c u P r 。 , ; i n u 。 , D . a ,· a u c a , .i o i d e , 和 D . 0 1口 t u , 等
有关系 。 鉴于这些现代种 目前多生长于南半球
的高纬度地区 ;再从花粉的构造特征看 , 也难以
阐明它们之间关系的程度 。 考虑到在漳浦县佛
昙群抱粉组合中含有丰富多样的热带 、 亚热带
成分 (下面将扼要列出植物名单 ) ,所以 , 要讨论
本抱粉组合中的 D ac r y id “ , iet ; 问题 , 看来把它
5 期 郑亚惠 : 罗汉松科 (Po d oc 二 p ac ea e ) 花粉化石在福建上第三系的发现
与 目前生长于低纬度地区的现代 D ac r y di “ m 有
关种进行对比 , 比较合适 。
抱粉组合中出现 大量的 D ac yr 成“ 二 it 。 , 绝
大多数的化石种 , 不仅 目前在化石产地及其附
近地区 , 而且在世界范围里 , 也难以找到可资对
比的现代种 , 如 D a c r v id 。 , it 。 ; f o r。 , 。 , 价 : p . n o 、 .
等。 值得注意的是 , 抱粉组合中 , 有极少数的
D ac yr id u , it 。 化石 , 如前已述 , 其特征与现代
种陆均松 ( D 汾cr y idu o iP。 讨 ) 的花粉较相似 ,
显示它们之间可能有一定关系。 虽然这类花粉
含量甚微 ,但它的存在 ,颇具意义 , 不仅表明这
种植物 , 早在一千多万年前 , 在漳浦县佛昙地区
就有其先驱分子存在 , 而且也表明在当时 , 该
地可能具备了陆均松生长所需的生活条件。 因
此 ,了解陆均松的生态 、 习性等 , 对于探讨漳浦
佛昙群的古气候和古环境 , 是很重要的 。
陆均松是 D ac yr id “ m 在我国仅存的 唯一
代表种 , 生长于热带地区 , 如海南岛五指山海拔
1 0 0 0一 14 0 Om 处 , 是组成中山山地雨林的主要
树种之一 , 甚至是特征种 (见 《中国植被》 , 3 95
页 ) , 其伴生树种多数是亚热带森林的优势科 、
属 , 其中有许多热带性的种类 , 也还有少数温带
性的科 、 属。 植物群中有许多种类也是低山雨
林中的常见种 , 具板根 、 木质藤本和高等附生植
物还有少量存在。 以海南岛东南部五指山海拔
1 190 m 和 13 6 o m 山坡样地为例 , 群落组成种类
在 10 平方米样方中 , 除特征种的陆均松外 , 乔
木类还有五列木 ( p c n t a Ph夕l a x e“ ,夕o fd。 ) 、 拷
( c
a s t a , o P, i , s p
.
)
、 黄祀 ( E o g e l h a , d , i a s p . ) 、 新
木姜子 ( N e o l i t , e a s p . ) 、 木姜子 (石 t , e a s P . ) 、
厚壳桂 ( c r夕户t o c a r , a s p p . ) 、 山矾 ( S , m户l co o ,
s p P
.
)
、 蒲桃 ( S y z 夕9 1“ m s p p . ) 、 石柯 (动 h o c奋 -
r p“ , s p p
.
) 等 , 还有一些木犀科 (O l e a c e a e ) 、 棣
科 ( M el i a c e a e ) 、 木兰科 ( M a g n o l ia e e a e ) 、 桃金
娘科 (yM r t a e e a e ) 和大戟 科 ( E u p h o r b i a e e a e )
等成员 ; 灌木层的主要成分也是乔木的幼苗 , 草
本植物种类较少 , 只有莎草科 (汤 eP ar ce a e ) 等 。
林中也存在一些温带科 、 属成分 , 如海南粗概
( c
o P人a l。 , a : u , 人ia n a , , , 5 15 ) 、 海南鹅耳杨 ( c a , P潇-
” “ ` l a ” c e o l a , a )
、 械 (刀 c e , s p . ) 、云南紫树 ( N 夕, ; 口
aj , a n i c“ ) 等和草本植物百合科 ( L il i a c e a e ) 的
海南重楼 ( P a r i , h a i , a n e 。 , i , ) 等 (《广东植被》 ,
6 1一 6 5 页 ) o
上述中山雨林是山地雨林的一种类型 , 属
热带雨林性质。 目前 , 雨林仅分布于高温多雨
的热带地区 ,在世界植被中 , 是一种发育最繁盛
的植被类型 , 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 (即南 、 北回
归线之间 )的高温多雨地区 , 如美洲的亚马逊河
流域 , 非洲的刚果盆地 , 亚洲的马来半岛 、 苏门
答腊 、 加里曼丹 、伊里安 、 斯里兰卡 、 印度西部 、
泰国 、越南 、 菲律宾 、 马来群岛及中国的台湾南
部 、 广东和广西南部等地 。 中山雨林的主要生
境条件是 : 地势峻 、起伏大 ; 年均温相对较低 ,
年温差较小 (以海拔不到 1 o m 、 年均温 25 . ,℃
的广东省榆林为例 , 按海拔每升高 1 0 m , 气温
降低 0 . 6℃ 的方法推算出五指山在海拔 10 0 0一
14 0 om
, 年均温是 1 7 . 1一 19 . 5℃ ) ; 雨量充沛且
分布均匀 (在五指山东坡 , 年降雨量多达 2 9 0 。
m m 左右 ) ,云雾和相对湿度均较大 。
以上分析了现在泪杉属植物在我国存在唯
一的代表种— 陆均松的生态习性及其伴生的植物成分 , 表明这个植物群属于热带性质。 分
布于南半球的 D ac yr id “ m , 除生长于热带 、 亚
热带地区外 ,也可分布到高纬度的新西兰等地 。
p o d o c a r P u , 现在约有 1 10 种 , 也主要产于南半
球的山地或低地 ; 我国约有 6 种 , 多生长于热
带 、 亚热带地区 。 至于在漳浦县佛昙群抱粉组
合中偶见的 尸。 ic , oP r it 。 花粉 , 根据其花粉形
态 , 传统地认为其植物关系属罗汉松科 , 但尚无
法了解其属一级的植物关系 , 其母体植物可能
已经绝灭 , 目前尚难以进一步讨论 。
在漳浦县佛昙群抱粉组合中 , 除了上述与
罗汉松科有关的花粉占突出含量外 , 还有相当
数量和类型的与热带 、 亚热带植物有关之花粉 ,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 抱粉组合中具高含量
的 ` ; u id a m ba , ·户o l l e , i t o s 花粉 , 传统认为其植物
关系为金缕梅科 ( H a m a m e l i d a e e a e ) 的 枫 香属
( L i宁u i d o m ba r ) , 实际上也包括了覃树属 ( A I , i -
古 生 物 学 报 2 6 卷
, g ia )
, 因这两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十分相似 。 最
近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室抱粉组等
( 1 9 8 2 ) 已把它们从原来的金缕梅科分离出来 ,
成立一独立的科 , 称阿丁枫 科 ( lA it gn ia ce a c ) 。
根据他们的研究 , 这两属花粉的区别在于 lA it -
, ig ` 的花粉个体较小 , 孔的数目较 少 等。 经
初步统计 , 漳浦县佛昙群抱 粉 组 合 , 含有 大
量 石qu ida 。 如rP ol en iet , (其最高含量 可 大 于
3 0多 ) ,其中多数花粉的个体都偏小 , 孔的数目
也较少 。 所以 , 这类花粉必然包括了 iL 洲 ida -
。 ba , 和 lA tI’ n gt’a 两属的花粉 , 可能后者含量更
高。 现代植物 lA t’ 心衍 为常绿大乔木 , 只分布
于热带东南亚地区 , 中国有 斗 种 , 分布于华南
和西南地区 。 此外 , 抱粉组合中还有与玉蕊科
( L
e e y t ih d a c ea e ) 的玉蕊属 ( B ` r r i n岁 o n i a F o r s: . ) 、
夹竹桃科 ( A p o c y n a c e a e ) 的神葛属 ( A , o d。。 d r o 。
A
.
D C
.
)
、 梧桐科 ( S te r c u l ia e e a e ) 的梭罗属
(及 e e 。 。 , i a L id
.
) 和翅 子 树属 ( p ` e r o , P o r二 u m
s e h r
e b e r )
、 山矾科 ( Sy m p l o c a e e a e ) 的 山矾 属
( S夕。 P l o c o ; J a c q
.
)
、 棕桐科 ( p a lm a e ) 的枕榔属
( A
,
· 。 , g a L a b il l
.
) 和黄藤属 ( C a l a。 “ , L i n n . ) 、
壳斗科 ( F a g a c e a e ) 的锥栗属 ( aC , , a o o户, i , S p a -
、 h
.
) 和青冈属 ( c y cl o b a l a o o户, i: O r e s t . ) 、 豆科
( L
e g u m i n o s a e ) 的云实属 ( c a e s a lp i n i a L . ) 、 桃
金娘 科 ( yM rt a e e a e ) 的 M夕r ru , L
. 、 冬 青 科
( A q
u i f o l ia c e a e ) 的冬青属 ( I l ex L . ) 、 桑科 (M o -
r a c e a e
) 的无花果属 ( F i c u s L . ) 等 , 还有糠科
( M
e li a e e a e )
、 五加科 ( A r a li a e e a e ) 、 藤黄科 ( G u -
: t if e
r a 。 )
、 大戟 科 ( E u p h o r b ia e e a e ) 、 山茶 科
.( T h
e a e o a e
) 和金缕梅科 ( H a m a t e lidi a c e a e )等有
关的花粉 ; 旅类植物有与海金砂科 ( L y g o id ac -
e a e ) 的海金砂属 ( L y g o id u m S w . ) 、 蚌壳旅科
( D i
c k s o n ia c e a e ) 的金毛狗属 ( iC b o it “ 。 K a u lf . ) 、
水旅科 ( p a r k e r i a e e a e ) 的水藤属 ( c e ,· a t o P , e ,· i ,
丑 r o n g n . ) 、 凤尾旅科 ( p t e r i d a c e a e ) 的凤 尾 旅
属 ( tP 。瓜 L i n n . ) 、 里 白科 ( G l ie e h e n i a c e a c ) 的
里白属 ( iH币 ap ,e irt rP esl . ) 等有关的抱粉 。 这
些植物都是喜暖成分 , 强烈显示了漳浦县佛昙
群抱粉组合所反映的古气候应属于热带型 。
在分析上述喜暖成分的同时 , 不可忽视的
是 , 在抱粉组合里 , 也出现一些与山地植物或
广布的植物有关的花粉 , 如裸 子 植 物 的 松属
( P i
n “ , L . )
、 油杉属 ( K o t o l e o r i a C a r r ) 、 铁杉属
( T
了u g a C a r r . )
、 落叶松属 (肠 r ix M i ll e r ) 等 ;
被子植物的 枫香 属 ( iL 洲 ida m ab , L . ) , 桦 科
( B
e t u l a e ea e )
, 胡 桃 科 ( J u g la n d a e e a e ) , 榆 科
( U lm
a c e a e
)
, 忍冬科 ( C a p r i f o l i a e e a e ) 等和一些
草本被子植物 , 如菊科 ( C o m oP is aet ) , 禾本科
( G
r a m in a e a )
, 寥科 ( p o l y g o n i ac e a e ) , 唇形科 ( L a -
b i a t a e )
,十字花科 ( C r u c if e r a e ) ,莎草科 ( C y p e r a c e -
a e
) 和杜鹃科 ( E r i e a e e a e ) 等 .
综上所述 , 漳浦县佛昙群抱粉植物群的特
征是 : 热带 、 亚热带植物的数量和类型均十分
丰富 , 伴有一定数量的山地针叶植物 (包括泪杉
属 )和一些广布性的植物 。
在漳浦县佛昙群抱粉组合中 , 不但含有较
高含量 、 较多类型的 D 、 r州汤 , i,e , 花粉 , 而且
也出现与其他山地针叶树及一些广布性植物有
关的花粉。 根据这个事实 , 可以推测 , 福建漳
浦县在中新世时生长的植物群 , 可能与今 日海
南岛东南五指山的中山植物群相似 , 也就是说 ,
当时的佛昙地区可能存在着相当海拔高度的山
地。 泪杉粉属和一些其他的山地植物之花粉都
具气囊构造 , 比重相对较轻 , 易于搬运 (气流或
水流搬运 )。 但在漳浦县佛昙群组合中 , 泪杉粉
属的含量高 、类型也较多 , 表明这些花粉不可能
是远距离搬运来 , 而应该是产自佛昙地区附近 。
这事实说明当时的山地离化石产地不远 。 考虑
到在抱粉组合中还包含了十分丰富 (包括类型
和数量 ) 的热带 、 亚热带成分 , 特别是覃树属
( lA it
n抽 ) , 目前在热带滇东南部分地区的热带
季雨林上缘海拔 80 0一 1 0 0 Om 山地的缅漆 、 假
含笑 、 滇 南 林 ( F o r m . S 。。 。 c a r户u , r e t i c o z以` ,
p a ,
·
a m i c丹。 1 0 ab il lo n i i , p h o e b。 , a n m 。 ) 中 , 其上
层的常绿乔木层之主要树种是云南 覃树 ( lA 卜
i n g i a 夕“ n ” “ “ n s`s ) 和细青皮 ( A . e x c e l s a ) (《中国
植被》 , 3% 一 3 97 页 ) ;在热带湿润雨林的狭叶坡
垒 、 乌榄 、 梭子果林 ( F o r m . 月。户ca 动 i , e , is , ,
5期 郑亚惠 : 罗汉松科 ( P o dc o二a P c ea e)花粉化石在福建上第三系的发现
a c,
a r爪` iP。 。 l` , E b 。 , · h ` ,· dt ia a u ar t` ) 中 , 覃树
( lA it
o ig 。 :形 , , 价 )也是组成上层乔木的常见树
种之一 ( 《中国植被》 , 3 86 页 )。 此外 , 抱粉组合
中还有玉蕊科 、棕桐科 、 夹竹桃科 、梧桐科 、 山茶
科及 (根据植物化石的 )番荔枝科等等 , 也都是
热带雨林的常见成分 。 据此 ,笔者推测 , 漳浦县
佛昙地区在中新世时的古气候 , 应属热带型 ;在
其附近 , 存在着海拔高约 10 0 0 m 左右的山地。
当时的植被景观大概是 : 在山上 , 多种泪杉属
植物生长茂盛成林 , 林中伴生一些其他山地针
叶树 , 如松属 、罗汉松属 、 油杉属及铁杉属等 , 还
有一些常绿 、 落叶阔叶树种也混生其中 , 如枫香
属 、榆属 、桦属 、恺木属 、冬青属 、覃树属等 ; 在山
麓地带 , 繁盛了许多热带亚热带植物。
今 日漳浦县地处我国东南沿海 , 属南亚热
带气候 , 全年几乎无冬 ,年均温 21 ℃ , 年降雨量
13 5 6 m m
, 常有春 、 夏两季较干早的现象。 化石
产地梧岭和林棣的海拔分别为 125 m 和 5 0 m 左
右 , 周围只有一些低 山丘陵 , 在梧岭西南约 3k m
处 , 有合山 (海拔仅 2知 m 左右 ) , 在梧岭和林壕
西北约十多公里和三十多公里处 , 有大帽山 (海
拔 7o om 左右 )和石屏山 (海拔 l 0 0 0 m 左右 ) 。
总之 , 目前漳浦县佛昙地区的自然条件和
海南岛五指山海拔 10 0 0一 1 4 0 0 m 的环境相比 ,
差异十分明显 , 主要是气温偏高 , 年降雨量大为
减少 , 空气中相对湿度较低 。 所以 , 使中新世时
十分繁盛的泪杉林 , 由于 自然环境的改变 , 得不
到所需的生活条件 , 被迫南移 。 在环境动荡的
地质历程中 , 多数种惨遭绝灭 , 只遗留下当时仅
处于早期发生的陆均松 (。 a c ,· , 凌 u m 户i e r r` ) ,
迁移到热带地区广东省海南岛 , 成为目前五指
山中山雨林的特征种 。
明溪县佛昙群的抱粉组合 , 只含少量的罗
汉松科花粉 , 其属种和数量均远不如漳浦县佛
昙群抱粉组合。 如前已述 , 在明溪县抱粉组合
中还 出现了比在漳浦县抱粉组合中更多的 山地
针叶树 , 而热带和亚热带成分又明显比漳浦组
合中少 。 这些不同处 , 除了表明两个组合产生
于不同时代 、 反映了不同的气候带以外 , 也和两
地所处之不同地理条件有关。 明溪县位于福建
西部 , 纬度比漳浦偏北 2 度多 , 被闽西的武夷山
所盘踞 ,地势较高 , 化石产地明溪县雪峰镇的海
拔为 35 0 m 左右 , 周围多是海拔 5 0 一 6 0 m 的
中低山地 , 其东北 (距离 40 多公里 ) 有大佑山 ,
主峰海拔高达 1 2 76 m ; 其西北 (距离约 知 多公
里 )有白石顶 , 主峰的海拔高达 1 8 5 7m 。 明溪目
前的上述地理特点 , 也许是晚第三纪时 , 该地
处于南亚热带中高一山地 (海拔 1 0 0 0一 15 0 o m 左
右 )的延续 。
几 点 结 论
1
. 罗汉松科的花粉 , 在福建佛昙群的抱粉
组合中共出现 3 属 , 即 刀 a c r , id “ , i t e s , 尸a r ` -
, Po ir t e s
, 和 p o d o c a , P了id l e , o
2
. 根据罗汉松科花粉在福建佛昙群抱粉组
合中的出现情况 , 显示了福建上第三系佛昙群 ,
具两种类型的抱粉组合 , 即 : 漳浦县佛昙群的
抱粉组合和明溪县佛昙群的抱粉组合。 二者反
映了不同类型的古气候 , 属不同地质时期的产
物 。 即 : 前者组合和台湾省基隆市石底组中部
含煤层的抱粉组合相似 , 反映了热带型的古气
候 , 为中新世的产物 ;后者组合反映了南亚热带
气候 , 可能是上新世的产物 。
3
. 根据罗汉松科花粉在福建上第三系佛昙
群两类抱粉组合中出现的情况 , 也结合考虑了
抱粉组合中的其他成员 。 笔者推测 , 在中新世
时 , 闽南漳浦县佛昙地区附近曾有海拔 10 0 0m
左右的山地存在 ;在上新世时 , 闽西明溪县雪峰
镇附近也存在着海拔约 10 0 0一 15 o o m 的中高
山地。
4
. 现代植物 D ac yr id “ m 在我国仅存一种 ,
即陆均松 (D a c r夕id u m Pi e r r时) , 只生长于热带
地区的广东省海南岛 五 指 山 等地 (北 纬 1 90
左右 ) 。 与现代植物 D ac yr id “ m 花粉相似 的
D ac l’y id “ m诉 , , 在福建漳浦县佛昙群的抱 粉 组
合中 , 不仅含量高 , 而且类型也 多样。 说 明
D ac yr 击“ 。 在中新世时 , 在我国不但生存的种
类多 ( 4 种以上 ) , 而且具广阔的分布范 围 ,其生
古 生 物 学 报 2 6 卷
长的北界可达福建漳浦县 (北纬 2 4. 2“ )和台湾
的基隆市 (北纬 2 5. 2“ ) , 甚至还可能再向北 ,直
达浙江东部的新昌县和宁海县 (北纬 2 9” 多 )等
地 (根据 D ac yr 成 , fn iet ; 在浙东上第三系啄县群
抱粉组合中的少量出现。 笔者手稿 )。
属 种 描 述
泪杉粉属 G e n u s D ac yr id o m i t e s
C o o k
s o n 1953 e x H a , r i s
,
19 6 5
属征 双气囊花粉 , 偶具三气囊 , 气囊绕着
远极区生长 ,互相分离或联合 , 其纹理呈明显的
放射状 , 向外变为网状纹饰。
模式种 D a c r夕id u m it e : fl o lr’ o i C o o k s o n e t
P i c k e x H a
r r i s
时代分布 第三纪 。 主要产于南半球 , 如
澳大利亚在早第三纪曾大量出现 ; 在我国多见
于华南地区晚新生代 , 南海北部大陆架的珠江
口盆地渐新世 (珠海组 )也含有一定数量 。
均未显示 , 表明这类花粉气囊的网纹结构是外
壁外里层肌理的反映 , 只能在光学显微镜下方
可观察到。
C o o k s o n 和 p i k e ( 1 9 5 3 ) 把澳大利亚和新
几内亚等地第三纪 (古新世一上新世 )沉积中发
现的许多泪杉属花粉化石 , 都定为本种 ,按他们
的描述 , 无论花粉粒的大小 (本体直径 23 一 78
邵m ) , 或气囊数目 ( 2一 3 个 ) 及其排列形式 (互
相联合或分离 )等 , 均纳人本种 , 使本种的幅度
过大 。 因此 , 本文将其中花粉粒较小的 、气囊网
纹构造较细的 (如图版 3 , 图 24 , 3 5 ) , 具互相
联合之三气囊的 (如图版 3 , 图 2 3 ) 等 , 从该种
中分出。 本种也产于我国南海北部大陆架渐新
统至上新统 ;在浙江省新昌县 、宁海县等地的中
新统 (嗓县群 )也有个别出现。
产地层位 大量产于漳浦县佛昙公社的梧
岭 、 林棣的佛昙群 ; 偶见于明溪县城关的佛昙
群。
佛昙泪杉粉 (新种 ) D a e理成 u m f t e a
fo t a n
e
an 抽 s P . n o , .富洛林泪衫粉 O ac yr 成 u m i t eB f lo 护 in 左
C o o k
s o n e t P ik
e
(图版 I , 图 2 1一2 9 )
1 9 , 3 D a c r夕 d i。 , 萝zo s f l , 云二矛i , C o o k s o n & iP k e , 4 7 9 页 , 图
版 3 , 图 2 0一 2 2 , 2 5一 3 4。 n o . 2 3 , 2 4。
1 9 8 1 刀 a c即 d i , 一二 i t。 : f l or i , 11 , 孙湘君等 , 3 8 页 , 图版 13 , 图
6一 9 , 1 2。 非 5。
花粉粒全长 50 一 62 产m , 本体大小为 40 一
5 4 X 2 2一 4 0拼m , 气囊大小为 2 0一 2 6 X 3 4一 4 0
严m o
本体极面观轮廓近圆形 , 侧面观扁圆形 , 近
极面具较粗的颗粒 , 帽厚约 1 . 5一 2 . 5拼m , 栉清
楚或有时不发育 ;两气囊 , 着生于本体的远极 ,
常互相联结 , 具网状结构 , 网脊呈放射状排列 ,
网眼显长椭圆形 , 或大小不等 , 也呈放 射状排
列 。 在电镜扫描图片上 (图版 I , 图 2 9 ) , 气囊
表面显示了许多短小的条纹 (长 4一 7 产m , 宽
l一 2 严m ) , 以不同方向互相交织 , 形成气囊粗
糙之表面 ; 在光学显微镜中观察到气囊具网状
结构及网脊呈放射状排列 , 电镜扫描的图片中
(图版 I , 图 l一 1 9 )
花粉粒全长 30 一 46 产m , 本体 大 小 24 一
3 4 X 1 6一 3 0 尸m , 气囊大小 14一 2 2 X 14一 2 8
产m 。 正模标本 (图版 I , 图 9) 大小 : 全长料
那m , 本体大小 2 4 X 2 2产m , 气囊大小 14 x 2 4
井m o
本体极面观近 圆形轮廓 , 直径 26 一 32 那m ,
侧面观扁圆形轮廓。 近极表面具颗粒纹饰 , 帽
厚约 1 . 5一 2 . 5产m , 栉不很发育 ; 远极区萌发沟
被气囊所包围 , 沟边缘呈波状 。 两气囊不太发
育 , 明显小于本体 , 着生于本体的远极 , 略向两
侧拉开 , 互相联结 , 其上显破网状纹饰 , 网脊断
裂并呈放射状排列 , 网眼相对较小或大小不等 ,
气囊的游离面呈小波形轮廓。
当前新种的花粉粒中等大小 或偏小 。 以
气囊具较细的网纹结构区别于 富洛 林 泪 杉 粉
(力a c r夕id u , it 。 , fl o厅。 i ) ( C o o k s o n & P i k e , 19 5 3 ,
斗7 9 页 , 图版 3 , 图 2 0一 2 2 , 2 5一 3 5 ) ; 以本体具
5 期 郑亚惠 : 罗汉松科 ( oP d oc ar p ac ea e ) 花粉化石在福建上第三系的发现
较粗的颗粒纹饰及气囊的网纹较细等而区别于
美丽泪杉粉 ( D a c r , dl’ u m i t。 , e l e g a n , z h a n g ) (孙
湘君等 , 1 9 5 1 , 3 5页 , 图版 1 3 , 图 10 , 1 1 , 1 3 ) ;
以本体两侧不具小结节状突起 ( t ub er d e p or m -
i n e n c e ) 区别于 D a c洲石“ m i ,。 , , a留 5 0 , i 和 D .
r u e i ( C o o k s o n
,
1 9 5 3
, 6 6一 6 7 页 , 图版 I , 图 9一
2 7 )
。 C o o k s o n 等定的 D a c r夕成 u o i t e : f l o厅 n i
( c
o o k s o n & P ik e
,
19 5 3
, 4 7 9 页 , 图版 3 , 图
20 一 3 5 ) , 似乎幅度过大 。 笔者把其中个体较
小 , 气囊网纹结构较细的 (如图版 3 , 图 2 4 , 3匀
分子分出 , 纳人本种。
产地层位 漳浦县佛昙公社的梧岭 、林棣 ;
佛昙群 。
若地层中出现的化石花粉的特征介于各属征之
间 , 则难以准确鉴别。 当前花粉其气囊构造特
征更接近于泪杉粉属 , 故将其纳入本属并另立
新种 。 C o k s o n 等把具三气囊的也包括在富洛
林泪杉粉内 (见 C o o k s o n & p ik e , 1 9 5 3 , 图版
3 , 图 2 3 )。 根据其特征 , 似以纳人本新 种 为
宜。
产地层位 漳浦县佛昙公社梧岭 ;佛昙群 。
雏班粉属 G e n u , aP cr 肠 oP r介 e s
L e s e址 k , 1 9 5 5
雏级粉 (未定种 ) aP cr 坛 oP ir teB s .P
(图版 I , 图 2 0 )
三琪泪衫粉 (新种 ) D a c yr 击。m it eB
t r iB a e 亡公 s P . n o v .
(图版 11 , 图 2 2一 2 5 )
花粉粒在极面观呈不规则圆形至钝三角形
轮廓 ,直径 5 5一 6 7 . ,拌 m 。 正模标本直径 6 2产 m 。
本体圆形 , 直径 4 一 50 产m , 近极表面具均匀分
布的颗粒纹饰 , 颗粒中等大小 , 帽不很发育 , 厚
约 1 . 5一 2产m , 栉的构造很弱或不显示 。 气囊 3
个 (偶有 4 个 ) ,位于本体之远极 , 互相联结 , 形
似花粉粒远极区的环囊发育着 3个 (或 4 个 )小
气囊 , 气囊大小不尽相同 , 一般基部不收缩 , 呈
近半圆形 , 大小为 1 8一2 4 X 2 2一 3 8产m , 表面
具网状纹饰 , 网眼大小不等 , 不显或略显放射状
排列 , 气囊的游离面显波形轮廓。 远极区的萌
发沟被气囊所包围 , 显三角形或不规则四边形
(取决于气囊的数目 )。
当前新种以具 3 (或 4 )气囊构造而区别于
泪杉属的其它种 ;以气囊互相联结 , 甚至形似本
体远极的环囊上发育的小气囊等而区别于三囊
罗汉松粉属 ( D a c r y c a r P`r e : C o o k , o n et p i k e ,
1 9 5 3 )
, 后者的气囊呈分离状态 。 在罗汉松科
和松科中也有一些属的少数花粉 , 其气囊数目
也有变异 (具三个或更多 ) , 要鉴别这些花粉 , 似
应赖于其固有的属征 , 如其本体的纹饰 、 帽的
厚薄 , 栉的发达程度及气囊的构造等特征 。 但
当前花粉粒偏远极面保存 , 轮廓近圆形 ,直
径 32 拌m 左右。 具一对强烈收缩的气囊 , 其大
小为 16 一 26 x s一 1 0产m , 呈耳状 , 位于本体的
远极 , 极面观时不超出本体轮廓线 , 气囊具密
集的细网。 本体近极外壁两层 , 外层厚于内层 ,
表面具粗颗粒纹饰 ; 远极区在两气囊间具萌发
沟 。
产地层位 漳浦县佛昙公社梧岭 ; 佛昙群。
罗汉松属 G e n u s oP do e o r p 亡idt 。
( C o o k . o n ) P o t o 砧 e , 19 5 8
安定型罗汉松粉 oP do ca r p 亡成亡“
a n id n i i fo
r m ia ( Z a k l
.
) T a k a h a . h i
(图版 11, 图 29 )
1 9 , 7 Pdo
o c a r衍d i et 了 a , d i ,行口尸。 i , , Z a k li n s k a y a , 10 5一 10 6
页 ,图版 2 , 图 3一 7。
1 9 7 5 p o沙oc a , 矛沙介, , a , d i耐了口 r o i , , 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开
发勘探规划院等 , ” 页 ,图版 16 , 图 19 一27 。
1 9 8 1 P o d o c a r州d i t o s a , d i。枷 r , 打 , 宋之深等 , 8 0 页 , 图版
1 7 , 图 1 , 2 ; 图版 1 5 , 图 1一 3 , 19 , 2 0 0
19 8 5 oP d oc
a r P i d it 。 , a n d i , ifor o i
, , 宋之深等 , 8 9 页 , 图版
2 8 , 图 1 2一 1 4。
1 9 8 5 p od oc
a , 户f d i t e s a , d io i伽 . 1` , 青海石油管理局勘探开
发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 1 26 页 , 图
版 1 5 , 图 6一 8 , 1 0 , 1 1。
花粉粒全长 72 产m , 本体大小
气囊大刁、 3 0一 3 8 X 5 0一 5 5 拜m ,
解m o
3 8 X 5 0产m ,
气囊间距约 8
本种化石产于苏联哈萨克地区古新世一渐
古 生 物 学 报 2 6 卷
新世地层 , 世界各地的白至纪一中新 世 地 层 。
在我国常产于第三纪地层 , 尤以晚第三纪地层
为常见 。
产地层位 明溪县雪峰镇 ; 佛昙群 。
纤细罗汉松粉 (新种 ) oP do c a r p i id t es
g r a o i l亡5 s p . n o v ·
(图版 11 , 图 l一 4 )
向两侧拉开 。 本体表面具颗粒纹饰 , 帽厚 2拌m
左右。 气囊的网纹略显放射状排列 。 在电镜扫
描照片上 (图 30 ) , 本体表面平滑 , 帽具帽缘构
造 。 气囊具几条束状褶皱 , 而未显网状结构 , 表
明其网纹构造并非外壁外表层的纹饰 , 而是外
壁外里层肌理所形成 。
产地层位 漳浦县佛昙公社的梧岭 , 明溪
县雪峰镇 ;佛昙群 。
花粉粒全长 43 一 47 . 5拌m , 本 体大 小 2 一
2 6 X 2 0一2 8 拌m , 气囊大小 1 6一 1 8 X 2 2一 3 0
产m 。 正模标本 (图版 n , 图 l) 全长 43 产m , 本体
大小 2 3 X 2 0 产m , 气囊大小 14一 1 8 X 2 0一 2 4
产m o
本体极面观近圆形轮廓 , 侧面观大致呈菱
形 ;近极表面颗粒较弱 , 帽不发育 , 栉不清楚 ; 远
极面萌发沟清楚 , 被气囊环绕 , 沟长巧一 1 8拼m ,
宽 6一 1 0拜m , 不具沟缘加厚 , 两气囊以略收缩
的基部着生于本体两侧并偏于远极 , 气囊直径
大于本体直径 , 具网状纹饰 , 网眼略显放射状排
列 , 在接近本体处更明显 ; 网脊或呈断裂状 。
本新种以较小的个体和小型罗汉松粉 ( oP -
以o c a r户i id t。 ; m i n u 一u : W a n g ) (宋之璨等 , 19 8 1 ,
79 页 , 图版 1 7 , 图 4 , 夕; 图版 19 , 图 2 ) 相似 ,
但以更小的个体和本体纹饰为弱颗粒状 (后者
花粉粒全长为 4 7一 5 5 那m , 本休纹饰粗糙 )以及
远极区具明显的萌发沟等而相区别。
产地层位 漳浦县佛昙公社的梧岭 、林棣 ;
佛昙群。
竹柏型罗汉松 oP do e a r p i idt eB
n a g e沁 fo r m i s ( Z a k l . ) K r u t艺 s e h
(图版 11 , 图 2 6一 2 8 )
1 95 7 p o d o c a r 户i d i一。 s , , “ 9 0 1。了。 ,切 15 , Z a k l in s k a y a , 1 06 一 10 8
页 , 图版 2 , 图 s一 2 1。
1 9 7 8 p o d o c a r 户i d i t e s , a g ` i a f o r , 滋, , . 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开
发勘探规划院等 , ’ 79 页 , 图版 1 8 , 图 3一 1。。
1 9 8 1 p o d o c a , , i d币多。 , , a g e i a加。 泣s , 宋之深等 , 7 9 页 , 图版
1 7 , 图 3 、 6 、 9 、 1 1 、 1 2 、 1 4。
1 98 5 p O J oc a r 夕id介。 , , a g 打口扣产份 i , , 青海石油管理局勘探开
发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1 28 页 ,
图版 16 , 图 l一 4 , 9一 1 1。
花粉 粒全 长 80 一 92 产m , 本 体 大 小 4 4一
5 0 X 3 0一 5 0 产m , 气囊大小 3 4一 4 6 X 3 5一 5 0
产m o
花粉粒的本体小于气囊。 本体极面观圆形
轮廓 , 侧面观扁圆形 , 近极表面具颗粒纹饰 , 帽
厚 L S一 2 . 5 产m , 栉不很发育。 气囊超过半圆
形 , 其上的网纹略显放射状排列 。
本种以其极面观呈哑铃形的轮廓为特征 。
产地层位 漳浦县佛昙公社的梧岭 , 明溪
县雪峰镇 ;佛昙群。
, l、型罗汉松粉 oP do o a r p i id et s m尸n at 以
W
a n g
(图版 11 , 图 5一 1 6 , 3 0 )
1 9 7 5 尸o j o c a , p i讼矛t e : 。 `。 “ t: , s , 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开发勘
探规划院等 , 7 8 页 ,图版 16 , 图 1 4。
1 9 s x 内 d oc a , 矛d介。 , . 甘。 “ t t, s , 宋之深等 , 7 9 页 , 图版 1 7 , 图
斗, 7 ; 图版 19 , 图 2 0
花粉 粒全 长 4 一 54 户m , 本 体 大 小 2 一
3 6 x 2 0一 3 0 那m , 气囊大小 2 0一 2 8 X ` 2 6一 2 8
产m , 气囊间距 4一 8 产m 。
两气囊以收缩的基部着生于本体远极 , 略
竹柏型罗汉松粉 (比较种 ) oP do c a r p i idt eB
e f
.
n a g e f a fo
r m i s ( Z a k l
.
) rK
u t z s e h
(图版 11 , 图 1 7一 2 1)
花粉粒 全 长 56 一 60 产m , 本 体 大 小 30 一
3 3 X 2 0一 3 0拌m , 气囊大小 2 4一 2 8 X 2 8一 3 8
产m , 气囊间距 5一 s户m o
当前花粉的主要特征与 p o d o c a r Pi d it e ; n a -
g o i a f o r m i ; ( Z
a k li n s k a y a , 1 9 5 7
, 1 0 6一 10 8 页 ,
图版 2 , 图 8一 1 1 ) 相似 , 仅以个体较小而定为
5 期 郑亚惠 : 罗汉松科 ( oP d oc ar aP ce ae ) 花粉化石在福建上第三系的发现 6 1 3
其比较种 (后者花粉粒全长为 75 一 82 产m ) 。
产地层位 漳浦县佛昙公社的梧岭 , 明溪
县雪峰镇 , 佛昙群 。
参 考 文 献
广东植物研究所 , 1 9 7:6 广东植被 。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形态室抱粉组 , 1 9 6:0 中国植物花
粉形态 。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室抱粉组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
物研究所形态研究室 , 19 8:2 中国热带亚热带被子
植物花粉形态 。 科学出版社。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编著 (吴征锰主编 ) , 1 9 8:0 中国植被 。
科学出版社 。
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开发勘探规划院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
古生物研究所 , 1 9 7 8 : 渤海沿岸地区早第三纪抱粉 。
科学 出版社 。
孙湘君 、李明兴 、张一勇 、 雷作淇 、孔昭衰 、 李彭 、欧柒 、 刘绮娜 ,
198 :1 抱子花粉 , 《 南海北部大陆架第三纪古生物图
册》 。 广东科技出版社。
宋之深 、 郑亚惠 、 刘金陵 、叶萍宜 、 王丛风 、周山富 , 1 98 :1 江
苏地区白至纪一第三纪抱粉组合 。 地质出版社 。
宋之深 、 关学婷 、 李增瑞 、郑亚惠 、 王伟铭 、胡仲衡 , 19 8:5 东
海陆架盆地龙井构造带新生代抱粉学的研究。 安徽科
技出版社 。
青海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
物研究所 , 1 9 5:5 柴达木盆地第三纪抱 粉学研究。 石
油工业出版社 。
郑亚惠 , 1 9 8七 福建上第三系佛昙群的玉蕊科花粉 凡f ar 砂-
, i户0 1之矛, 。 古生物学报 , 2 3( 6 ) , 7 6 4一 7 6 8 页 。
C a
n r
ig h t
,
J
.
E
,
1 97斗: P a l y n o l o g y o f t h e M i o e e n e o f N o r -
t h e r n T a i w a n
.
S i l v e r J
u
b i l c
e
Sy m P o s i u m o n S t
r a t i g
-
r a p h i e p a l y n o l o g y
,
S p
e c i
a l p u bl i c a t i
o n n o 3 , p p
.
1 1 7一 12 4 , Sa h n i I n s t . P a l e o b L u c k n o w , I n d ia .
e o o k s o n
, 1
.
C
. , 1 9 53
:
T h e id e n t i f i e a t i o n o f rh e s p o
r o m o r ph
P h y l l o c l a d id i考e ` w i t h D a c r夕d i “ 仍 a n d i t s d i s t r i bu r i o n
i n s o u t he r n t e r t i a r y d e P o s i t s一 A u s t . J . B o t . l , P P .
6 4— 7 0 .
C o o k s o n
, 1
.
C
.
a n d P ik e
, K
.
M
,
,
19 5 3a : T h e T e
r 一i a r 犷 o c -
e u r r e n e e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P o d o c a r P u s ( S e e t i o
n D a c -
r 夕c a r P u : ) in A u s t r a l i a a n d T a s m a n i a一 A u s t . J . B o t .
l , P P
.
7 1一 8 2 .— a n d — , 19 5 3 b : A oC n t r i b u t i o n t o t h e T e r t i a r yo e c u r r e n e e o f t h e g e n u s D a c r y d i u 邢 in t li e A u s t r l i a nR e g i o n一 A u s t . J · B o t . l , p p . 4 7 4一4 8 4 .
J a n s o n i u s
,
J
.
a n d H i l l s
, L
.
V , 19 7 6
: G e n e r a f i l e o f f o s s i l
s p o r e s a n d P o l l e n
.
S p e c i a l P
u
bl i e a t i o n
,
G e o l
.
D e p a r t
.
U n i v
.
C a lg
a r y , C
a n a d a
.
L i n g H s i
n 一v i
,
19 5 6 : P a ly n o l o g 萝 s t u d y o n P l a n t n l i c r o f ( ) 5 5 11,
f r o m t h e S h ih t i F o
r m a t i o n , M i o
c e n e “ M id d l e C () a l -
B
e a r i n g B e d
, , , T a iw a n
.
p r o c
.
G e o l
.
So e
. 以一i n 越 , n o . 8 5
p p
·
19一2 3 .
P o c k n a l l
, D
.
T
, 197 9 :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P o l l e n o f N
e w Z e a -
l a n d G y m n o s P e r m s
.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a n t e
r
l
〕 u r y P u ·
b l i e a t i o n
,
N e w Z e a l a n d
.
3a K几 H He K a ” E
. 八. , 1 95 7 : C TPa 丁H r Pa中” q e e K o e 3 Ha q e H “ e
n 曰月 b 以目 r o刀 o e e M只 H曰 x Ka 八H o 3 o n e K H x o T几。 水 e H H份
n a B月 o朋 Pc K o r o n P H H P T bl 以 b 只 H c e B e PH o r o n P“ a P a -
月 b只一T P邓曰 T e o 月 . H H T a A H C C C P , B曰以 . 6 .
[1 9 8 6 年 1 0 月 9 日收到 〕
F O S S I L P O L L E N G R A I N S O F P O D O C A R P A C E A E F R O M U P P E R
T E R T IA R Y I N F U J I A N
Z h e n g
( N
a , 夕i。 君 I , s z i z u : e o f G 亡 0 10君夕 a , d
Y a

h u i
P a l a 亡。 月 t o l o g y , A c ad
` m ia s言” i` o )
S u m m a
r y
A l t o g e th e r 3 g e n e r a o f P o d o c a r Pa c e a e f o s s i ]
Po l l e n g r a i n s m a d e t h e i r a P P e a r a n c e s i n th e p a l v
-
n o l o g i e a l a s sern b l
a g e s o f th e F ot a n G r ou P i n F
u
-
ii a n
, n a m e l y
,
D a c r y d i u , i, e 、 ( C o ok s
.
) H a
r r i s
,
P a r
-
c , : P o r i t e: L e s e h i k a n d P o d o c a r P i d i z e s ( C o ok s
.
) P o
-
t o n i e
, a m o n g w h i c h D a c r y d i孙 m i t e s o c e u r r e d i n
g r e a t e s t a m o u n t s
·
B a s e d o n t h e p o l l e n e o n r e n t s i n th e s e 3 g e n e
r a
t o g e th e r w i th s o m e o t h e r p o l l e n
, t w o p a l y n o l o g i e a ]
a s s e m bl a g e s e a n be
r e e og
n i z ed i n t h e U P P e r T e r
-
t i a i y F o t a n G r o u P i n F u ii a n
,
i
.
e
. ,
t h e F 6 t a n G r o u p
P a l y n o l o g i e a l A s s e m b l a g e o f t h e Z h a n g p u e o u n t丫
a n d th a t o f t h e M i
n
g x i e o u n t y
.
T h e f o r m e r 15 51
-
m i l a r t o th e P a l y n o l o g y o f th e

M id d l e C o a l

B e a
-
r i n g B e d ” i n t h e M i o c e n e Sh i h t i F o r m a t io n i n J i -
lo n g e i t y o f T a iw a n
,
bot h c o n t a i n i n g D
a c r夕d i z一m i -
t e了 ( C o o k s
.
) H
a r r i s a n d L i q “ id a m b a r P o l l e n i z e 、 R a -
a t z i n g r e a t n u m b e r s w i th e o n s i d e r a b l y v a r io
: : ;
6 1 4 卷古 生 物 学 报 26
ty p e s a n d g r e a t q u a n t i t ie s o f t r o P ie a n d su b t r o P ic
P la n r p o l le n g r a in s
, a n d t h e g e o l o g i e a l a g e o f t h is
a s s e n l b l a g e c a n b e a s s i g n e d t o M io e e n e
.
W h i le t h e
F o t a n G r o u P Pa l y n o l o g i e a l a s s em b l a g e o f t he M i n g
-
x 1 c o u n t y e o n t a i n s a v e r y s m a l l a m ou n t o f P od o
-
e a r P a c e a e P o l l e n g r a i n s
, e s Pe c i a l l y th o s e o f D a c r y
-
d i“ m ; z e了, i n w h i c h o n l y o n e g r a i n h a s b e e n f o u n d
.
H o w
e v e r , i n th i s a s s e m bl a g e
, th e r e a r e r e l a t iv e l y
a b u n d a n t m o n t a n e P l a n t P o l l e n
, s u e h a s bA i
e z i称。 -
a e P o l l e n i了e了 P o t o n ie , P i l , z ,、 P o l l e n i; e了 R a a t z , T了u -
g a
` P o l l e n iz e s P ot o n ie e t V e n i t z a n d K e t e l e e r i a e P o l -
l e 九 i l e * N a g y w i t h i n d iv i d u a l A bi e , P o l l e n i了e s T h i e r -
g a r t a n d P ic e a e P o l l e n i z e: P o t o n i e
.
T h e t r o P i e a l a n d
s u b t r o Pi e a l e l e m e n t s o e e u r r
e
d i n
a s m a l l n u m b e r
,
w h e r e a s b o t h t h e P of le n g r a i n s o f h e r ba e e o us a n d
t he s P o r e s o f P o l y P o d i a c e a e s o m e t im e s d i s P l a y e d a n
o u : s t a n d i n g e o n t e n t
.
T h i s a s s e m bl a g e p r o b a b l y c a n
b e a s s i g n e d t o P l i o c e n e i n g e o l o g i e a l a g e
, r e f l e c t i n g
a s o u th e r n s u bt r o Pi e a l P a l a e o c l im a t e
.
T h e r e 15 o n l y o n e s P e e i e s o f t h e l i v i n g g e n u s
aD
c r y d ; “ m , i
.
e
.
D a c
r
y d i u m P i e r r e i
,
w h ie h 15 s t i l l
i n e x is : e n c e i n C h i n a
,
b u t o n ly g r o w s i n th e W u
-
z h i s l一a n M o u n t a i n s o n th e H a i n a n I s l a n d o f G u a n g
-
d o n g i n th e t r o Pi c a l a r e a
.
T h e P o l le n g r a i n s o f
D a c r夕d i u m i t e了 d is p l a y a v a r ie r y o f s p e c i e s a n d a
h ig h e r e o n t e n t
, a m o u n t i n g t o 3 0% i n b o t h a s s e n l
-
b la g e s o f t h e F o t a n G r o u P i n Z h a n g Pu e ou n t y
,
F u
-
1i a n a n d o f t h e Sh i h t i F o r m a t i o n o f t h e

M i d d l
e
C o a l

B e a r i n g B e d ” i n T a iw a n
.
A l l th e s e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h i s m e m be r o f P ed o e a r P a e e a e m i g h t h a v e e x
-
t e n d e d n o r t h w a r d f o r s一 6 d e g r e e s d u r i n g th e M i -
O Ce n e t l l刀 e -
t a i f u r r o w s u r r o u n d e d by b l a d d e r s w h ie h
a r e b l a d
-
d e r s sm a l l e r t h a n b ed y
.
T h i s n e w s p e e ie s d i f f e r s f r o m D a c r y d i u n , i z e :
f l o
r i n i i ( C o
o k s o : 1 & P i k e
,
19多3 , P . 479 , P l . 3 , f i g s .
2 0一 22 , 2 5一35 ) i n t he f i n e r r e t i c u l u m o f t h e bl a d -
d e r s ; a n d f r o m D a c r y d i u m i了e , m a留 s o n i i a n d D .
r , , e i ( C o o k s o n
,
19 53
,
P
.
66一 6 7 , PI . l , f i g s . 9一2 7)
i n l a e k i n g P r o m i n e n t t u b e r e l e o n b ot h s i d e s o f t h e
b o d y
.
I n th e P r e s e n t w r i t e r
, 5 e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 t h。
n u m be r a n d s i z e r a n g e o f t h e b l a d d e r d e f i n e d f o r
D a c r夕d i u m iz e : f l o r i n i i ( C o o k s o n & P ike , 1953 , P .
4 97
,
p l
.
3
,
f ig s
.
20一35 ) 15 t o o w i d e , a n d t h e r e f o r e
s o m e e l e m e n t s w i th a sm a l le r r a n g e ( s u e h a s th o s e
i n P I
.
3
,
f i g s
.
2 4
,
35 ) : h o u l d be P l a c e d i n th e n e w
s P e c i e s
,
w h i l e s o m e t r i s a e c a t e f o r m s i n a n o th e r n e w
s P e c ie s ( s e e be l o w )
.
O e e u r r e n c e : F o t a n G r o u P
.
L o c a l i t ie s : W u l i n g a n d L i n d i v i l l a g e s
,
Z h a n g
-
P
l l C o u n ty
,
F o t a n a r e a
.
D a e r 夕d i
um
i t e s t r is a e e u s s P
.
n o v
.
( P 1
.
1 1, f ig s
.
2 2一 25 )
D e s e r i P t i o n o f n e w s P e e i e s
D a e r口d iu m it es C o o k s o n 19 5 3 e x H a r r i s , 1 9 65
D a e gr d i
u m i t e s oI t a n e n s is s P
.
n o v
.
( p l
.
I , f ig s
.
l一 1 9)
1通o l o t y P e : P l . I , f i g . l : s i z e : 44 林m i n t o t a l
l e n g rh
,
b de y 24 X 22 件m , b l a d d e r s 14 X 24 协m .
l〕 im e n s i o n s : 30一46 协m i n t ot a l l e n g th , b o d y
24一 3 4 协m l o n g , 16一 30 林m h i g h : b l a d d e r s 14一 22
卜m I o n g a n d 14一 28 件m h i g h .
l〕 i s a c e a t e P o l l e n , s m a l l i n s i z e , w i th bo d y e i r -
c u la r t o s u b c i r c u l a r i n o u t l i n e ; P r o x im a l s u r f a e e
心 f th e b od y g r a n u l a te : e a P 1
.
5一 2 . 5 协m t h i e k ; d is -
H o l o ty Pe : P I
.
11
,
f ig
.
22 ; d i a m e t e r 62 卜m .
B o d y c i r e u l a r
一 t r ia n g u l a r i n P o l a r v i e w
,
5弓一
67
.
5林m i n d i a m e t e r , a n d e i r c u l a r i n o u t li n e , 4 4一
5 () 件m i n d i a m e t e r , g r a n u l a t e o n t he P r o x im a l s u r -
f a c e
,
w i t h c a P 1
.
5一 2 林m th i e k ; 3 ( o r oc e a s i o n a l ly
4 )
s m a l l b l a d d e r s d i f f e r e n t i n s h a Pe a n d s i z e
,
d e
-
v e l o Pe d d i s t a l l y
, a n d u n i t e d a t th e ba s e s
,
w i t h r e
-
t ic u l u m r a d i a l l y a r r a n g
e d : d i s r a l f u r r o w s u r r o u n d
-
e d by bl a d d e r s
.
T h e n e w s P e c i e s d i s t i n g u is h e s i t s e l f f
r o m o t h e r
k n o w n s p e e i e s u n d e
r D a c r 夕d i“ m i t e : i n h a v i n g 3
( o r 4 ) b la d d e r s
.
D a c r y d i c a r Pi z e了 C o o k s o n e t P i k e ,
1953 15 e h a r a c t e r i z ed b y t h e P r e s e n e e o f 3 b l a d d e r s
a s 、 v e l l , b u t i t d i f f e r s f r o m th e n e w s P e c i e s i n t h e
b la d d e r s w h i e h a r e s e P a r a t e d f r o m e a e h ot h e r
.
S o n l e
t l i s a e c a et g r a i n s h a v e b e e n a s s i g n e d t o D a c r y d i
-
“ 。 i t e s f l o r i , 11 b y C o ks o n & p ik e ( 1953 , p l . 3 , f ig .
23)
,
h o w e v e r
,
i t 15 m o r e Pr e f e r a bl e t o t r a n s f e
r t he m
i n t o th e P r e s e n t n e w s Pe e i e s b a s e d o n t h e i r e h a
-
r a C t e f l s t l C S
-
O e c u r r e n e e : F o t a n G r o u P
.
L o c a li ty : W
u li n g v i l la g e , Z h a n g P u C o u n t y
,
Fo t a n a r e a
.
5期 郑亚惠 : 罗汉松科 (Po d oc ar p ac。 , ) 花粉化石在福建上第三系的发现 6 1 5
oP d
o e a rP id i t e s g ar e il is s P
.
n o v
.
( P 1
.
1 1
,
f ig s
.
1一4 )
f i n e r
l o n g
g r a n u l e s ; d i s t a l f u r r o w d i
s t i n e t
,
l弓一 18 协m
a n d 6一10 协m w i d e .
H o l o t y p e
.
P I
.
11
,
f ig
.
l ; s i z e : 43 件m i n f u l l
l e n g t h
,
b o d y 23 X 20 协m , bl a d d e r s 14一 18 X 20一 2呼
卜t l n ·
D im e n s i o n s : p o l l e n g r a i n s 43一 47 协m i n f u l l
l e n g th
,
b o d y 22一2 6 X 20一 28 协m , b l a d d e r s 16一18
只 2 2一 3 0 协m .
B o d y c i r c u l a r i n P o l a r v i e w
, r h o m bo i d a l 111
l a re r a l v i e w ; e a P 1
.
5一2 协m t h ic k : s u r f a c e w i th
T h i s n e w s Pe e ie s d i f f e r s f r o m P o d o c a
, P i d i re :
。 i n “ : u : W a n g ( S o n g e` a l . , 19 81 , P . 7 9 , P I . f ig s . 4 -
7气p l· 19 . f i g · 2) i n t h e `m a l l e r s iz e ( t h e l a t t e r m e -
a s u r i n g 47一5 , 件m i n f u l l l e n g t卜) , t h e f i n e r g r a -
n u l e s a n d t h e d i s t i n e t d i s t a l f u r r o w
.
o e c u r r e n e e : F o t a n G r o u P
.
L o c a l i t ie s : W u l i n g a n d L i n d i v i l l a g e
,
Z h a n g
-
Pu C o u n t y
,
F o t a n a r e a
.
图 版 说 明
除注明倍数者外 ,其余图片均 火 , o叱 所有花粉化石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图 版 I
! 一 1 9 . D a c ,夕d i“ 二矛t ` , f ot a , 。 ” ,云, s P . n o v ·
玻片号: 1 · w u 一 2一 3一 1 0 , 2 . W u Z一 5一 9 , 3 . L i n 一 2一 9-
3 , 4
.
w u

2一 4一 2 , 5
.
w u

3b

,

8 , 6
.
w u

2一 4一 8 ,
7
.
w u Z

5

10 , 8
.
L i n g
一 2一 9一 3 , 9 ( H ol
o t y p e )
·
w u
-
3 b一 8一 1 3 , 10
·
W u

2

4

9
,
1 1
·
W u 一 2一 3

6 , 1 2

W u -
3 a

3

2 , 13
·
W一 2一 2一 1 1 , 1 4 · W u 一 2一5 一 1 , 15 . W u -
2一 1 0一 9 , 16
·
W u 一 2

8
一 4 , 17
.
w u

3 a
一 4一 3 , 1 8
.
w u -
3 b
一 2一 2 , 1 9
·
L in

1

7

9
。 漳浦县 ,佛昙群。
2 0
.
P a r毖, 户o r i宕亡 , s P·
玻片号 : W u 一 2一 2一 1 0。 漳浦县 ,佛昙群。
2 1一 2 9 . D a c ,夕d矛“ 。 i t 。 , f l o万, 兹 C o o k s o n e t P i k e
玻片号 : 2 1 · M in g 一 9一 5一 4 , 2 2 . w u 一 2 一 l一 3 , 2 3 . w u -
2一 7一 4 , 24
·
w u

2

1

1 0 , 2 5
.
w u
一 2一 2一 1 3 , 2 6
·
W u -
3 a
一 4 一 3 , 2 7
.
W u
一 2一 1 0一 8 , 2 8
.
W u 一 2

1

15 , 2 9
·
( s E M ) W
u 一 3 a
. 只 1 00 0。 漳浦县 、明溪县 , 佛昙群 .
图 版 U
! 一 4 . p o d oc a r P矛d i t“ g 犷a c i l行 s p . n o v ·
1 1 , 3
·
w u
一 2一 6 一 1 2 , 4
·
L i n

1

5一6 。 潭浦县 , 佛昙
群 。
5一 16 , 3 0 · oP d o c a r P`d i t ` t 用矛” 忿“ “ 5 w an g
玻片号: 5 · w u 一卜 3一 8 , 6 · w u 一 2 一 10一 9 , 7 · M in g -
z
一 2 一 1 0 , 8
,
w u

3 b

5

4 , 9
·
M i阳一 8一 5一 1 , l o . M i n g -
7一 7一 2 , 11
· 珑 n g 一 9一 5一 l , 1 2 · M in g 一 4一 ` 一 1 , 1 3 · w u -
l

6

l , 14
.
M ign
一 2一 8一 l , 1 5
· 甜 n g一 4一 1一 4 , 1 6 . W u -
3 a

5

12 , 3 0
·
( s E M ) w
u 一 3 a , 父 1 0 0 0。 漳浦县 、 明
溪县 ,佛昙群 。
2 7一 2 1 . p o d , a ,对d “ 。 , e f . , a g , i a f o 犷二 i , ( Z a k l· ) K r u t z s e h
玻片号 : 1 7 · M ign 一 6一 5一 2 , 1 8 · w u 一 2一 2一 1 2 , 1 9 · M in g -
l
一 4一 3 , 2 0
·
w u 一 2

8
一 ` , 2 1 · M i n g一 4一 I一 8。 潭浦县 、 明
溪县 ,佛昙群。
2一 2 5 . D a cr y d `“ 邢 iet , t厅, ac c“ , sP . n o v ·
玻片号 : 2 2 ( H o l o t y p。 ) · w u 一 3 b一 7一 6 , 23 · w u 一 3 a -
, 一 9 , 2 4
.
w u

3 b

2

l , 2 ,
·
w u

3 a

9

2
。 漳浦县 , 佛
昙群。
2 6一 2 8 . p o d oc a , 户id `沙e , , a g时 a for , `, ( Z a k l· ) K r u t z s e h
玻片号 : 2 6 . 腼 n g一 4 一 1 0一 1 , 27 · 珑 n g 一 7一 7一 3 , 2 8·
w u 一 2

8

l
。 漳浦县 、 明溪县 ,佛昙群。
2 9
·
p o d oc 扮,户i d若才。 , 。 , d i。仃, 二若: ( z a k l . ) T a k a h a sh i
玻片号 : M in g一弘卜 2。 明溪县 ,佛昙群。
玻片号 : l ( H d o t y p e ) . w u 一 3卜 6一 7 , 2 . L in 一 2一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