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十九种兰科植物根的内生担子菌



全 文 :第 l9卷
1 8年 第
4期
1 2月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CHIN ES EJ O UN R AL O R F TP I O C AL R CP O S
V o l
.
1 9N o
.
4
1 9 9D e e
.
1 9 9 8
十九种兰科植物根的内生担子菌
范 黎 ’ 郭 顺 肖培根
(中国 医 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 学药用植物研 究所 北京 1 0 0 0 9 4)
摘要 从产于云南和福建的 1 9种兰科植物的根中分离到内生担子菌菌株 6 2个 ,均为不育菌丝 ,无锁
状连合 ,其特征类似于从其他兰科植物根中分离到的兰科丝核菌类 ( 。。 ih 己ac eo 韶 从£oz ot 滋as )真菌 。根
据菌落和菌丝的特征 ,将上述分离物划分在角菌根菌属 ( ce r a ot 从 i az ) ,瘤菌根菌属 (仰以 。八£az )和念珠
菌根菌属 (对。 : `l动 , s : s )等 3个属中进行 T描述 .
关健词 兰科植物 ;根 ; 内生担子菌
中图法分类号 5 6 5 2 . 31
自然界中 ,几乎所有活的兰科植物都与真菌共生形成菌根 , 真菌以菌丝结的形式存在于兰
科植物根的皮层细胞中 , 对兰科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 目前 , 已成功地从兰科植
物根中分离到大量的真菌 [ ,一 , 1 ,其中以担子菌 (丑a s记`o 二 ; e o : 。` )和半知菌 ( D e : te , o。 ; e o t` , 。 )为主 ,
部分为子囊菌 (A sc o m 妙iot 加 ) 5j[ 。亚洲 以日本 、 台湾 、新加坡对兰科植物 的菌根研究较多 10[ 一 ” 〕 ,
但菌根真菌的种类方面报道较少 。我国内地仅有徐锦堂等 l3[ 〕从天麻 (G as t。 心。 。 l at 。 )中分离并
鉴 定出一种菌根真菌一一紫其小菇 (万 ; e e : 。 。 s m o 。 : “ e o z。 L a n g e ) , 郭顺星等 [“ 〕自细 叶石 解
(刀 e n ` , o o i o m * a 二 e o e。`: )和见血清 ( L i p a r i s n e r v o s a )中分别分离到微囊菌属 (M `e , o a s e 二 s )和毛壳
菌属 ( c h o et 。二 :抓 )的 2 个未定种 ,并证明了这 3 个分离物可分别促进上述 3 种兰花的种子发芽
形成原球茎 。 了解兰科植物根的 内生真菌种类是研究兰科植物菌根及其菌根在兰科植物生长
发育中的作用的关键环节之一 , 为此 , 笔者对产于我国云南和福建地区的 19 种地生兰和附生
兰的根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 、 鉴定 。 活体菌株及标本保存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真菌室 。
1 材料和方法
1
.
1 材料
19 种兰科植物分别于 1 9 9 4一 07 、 19 9 4一 08 、 1 9 9 4一 10 采 自福建和云南西双版纳 ,命名以高
等植物 图鉴 (第五册 l)[ 5〕为准 。
1
.
2 真菌的分离和培养
将 19 种兰科植物 (表 l) 的根经流水冲洗干净 , 切成 s m m 长的小段 , 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后 ,用 0 . 1 %的 H g 1C 2溶液消毒 6 ~ 8 m in ,冲洗净消毒液 ,切成 1一 2 m m 长的小段 , 蘸金霉素后
置于有 P D A 的培养皿 内 , 25 ℃恒温培养 , 当从皮层细胞内长出的菌丝长入培养基内时 , 截取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 3 9 37 05 0 ) 。
现为中国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 。
收稿日期 : 1 9 9 7一 1 1一 1 3
8 7热 带 作 物 学 报 9 1卷
丝顶端并转入另一含有 PD A的培养皿 内 , 25 ℃恒温培养 ,如此系列转移至纯培养 l6[ , ” 〕 ,并接种
于麦数糖和 P D A 培养基上 , 6 周后观察其培养特征 。玻片经棉蓝乳酚油染色后 ,在光学显微镜
下观察 。
表 1 用于分离内生真菌的兰科植物
编号 植物名称 产地 习性
l 多花指甲兰通 e , : `。 s , 二 I t: lj o , 。 二 福建 附生
2 赤唇石 豆兰刀。 z吞。 产无梦22。 。 a j : 二 e 云南 附生
3 建兰 e 犷。 乙: d : 。 。 。二 ; : oj z。: 。 福建 地生
4 寒兰 c . k。 、 : 云南 地生
5 西藏虎头兰 c . t、 叨 , 。。 云南 地 、 附生
6 莎草兰 c梦户e , o , e 无。 s e l e g a 二 s 云南 附生
7 铁皮石解 D e记 , o 。: 。。 。 a n 己记 二。 云南 附生
8 密花石解 D . do sl lj 。、 。 云南 附生
9 细叶石解 D . 无a : e o e无: : 福建 附生
10 马齿毛兰 E , : a s z e t s e h “ a : : e a 云南 附生
1 见血清肠那。 , : , 如 as 福建 地生
12 耳唇兰 o ot e九21二。 l a n e : l a` : 。 s 云南 附生
1 3 硬叶兜兰尸 a 尹几: o解“ l: 二 。 : e , a : t无。 。 云南 地生
14 蝶兰外 a l a e n o , ; : 。 w : 25 0 : : : 云南 附生
1 5 苞舌兰 s户a t无 o g zo t t: 5 p o 6 e s e e o s 云南 地生
16 白桩万带兰 v 。 而 b r 。 , a 云南 附生
17 大花万带兰 V . co 。 “ ae 云南 附生
18 棒叶万带兰 v . et 即 : 云南 附生
1 9 香果兰 F a : : l za 。 二: a。 : e a 云南 附生
2 结果和讨论
自 19 种兰科植物中分离到担子菌菌株 26 个 ,均为兰科丝核菌类 o( 。 从da ce 。二 从昭oc ot 咖。 ) ,隶
属于 3 个属 , 8 个种 (表 2 ) 。 菌丝较宽 ,无锁状连合 ,并常具念珠状细胞 ls[ 〕。
表 2 自兰科植物根中分离到的担子菌
内生真菌
C e r a t o r h i z a g o o d y e r a e一 r e P e n t i s
C
.
s P
.
I
C
.
s P
.
I
E Pu l o r h i z a a l b e r t a e n s i s
E

a n a t i e u l a
E
.
r e P e n s
E
.
s P
.
M o n i l i
o P s i s s P
·
分离到的菌株数 兰科植物编号
5
,
6
,
15
,
17
2
,
3
, 10
, 16
, 17
7 , 1 5
1 0
. 1 3
, 1 9
, 1 1
,
1 2
,
1 4
4期 范 黎等 :十九种兰科植物根的内生担子菌 7 9
兰角菌根菌
c e, a t o , h i : a 夕0 0己犷e , a 一 , e 尹e : t : s ( c o s t a n t i n & D u r o u r ) M o r r e , M y e o t a x o n 2 9 : 9 4 , 1 9 8 7
菌落在 P D A 培养基上生长迅速 , 气生菌丝大量 ,絮状 ,奶油色至浅褐色 、桔褐色 ;菌核大 , 直
径 1 . 5~ 2 . 5 m m ,大量分布于气生菌丝中 ,幼时白色至奶油色 , 后变成褐色至黑褐色 。菌丝较宽 ,
直径 3 . 75 ~ 6 . 25 “ m , 均为较宽接触的桶状金珠状细胞 , 15 ~ 25 卜m X 7 ~ 1 3 . 75 协m ,经团聚作用
形成菌核 。
标本研究 : o E F 0 4 6 3 分离自莎草兰 ; o E F 0 2 4 1 、 0 2 4 8 分离自苞舌兰 ; o E F 0 2 1 6 分离自棒叶万
带兰 ; o E F 0 0 5 8 分离自西藏虎头兰 。
.C go 。勺即 a 一 ” 那耐砧是成年兰科植物菌根真菌中的常见种 , 因其具较宽的菌丝而在根的皮层
细胞中形成明显的菌丝结 .3[ `〕。该种的主要特征是培养时生长迅速 , 气生菌丝繁茂 ,絮状 ,奶油色
至浅褐色 , 菌核由念珠状细胞的团聚作用形成 。
C e r
a t o r h云名 a s P . I
菌落在麦数糖培养基上生长迅速 ,气生菌丝短绒毛状 , 稀疏 , 白色至淡黄色或淡黄褐色 ;菌
核未见 。 菌丝较宽 ,直径 3 . 75 ~ 6 . 25 林m ,具长椭圆形或短圆柱状的念珠状细胞 。
标本研究 : 0 E F 0 18 3分离 自多花指甲兰 。
目前 , 自附生型兰花中分离到的属于 ce ” t。 ,从加的种的报道很少 , iR o h a r d s o n[ `〕报道 了 c .
, o o d ; e , a e
一 , e , e二 t` 。 和 一 个 该 属 未 定种 , W a r e u 讶, 。〕描 述 T 自澳 大利亚 附生 兰尸 a m a to e a z , a
m a e户h e , 5 0二` i ( F . M u e l l . ) T . E . H u n t 和 R o b匆。 e t` a w a s s e l l“ D o e k r . 根内分离到的 C e , a t o , h :` a的有
性世代 ,但没有描述无性世代 。 iR o ha r d s 。 n[ `〕的 c . : p 在 c M A 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至象牙色 ,贴伏
于培养基表面 ,气生菌丝和菌核缺乏 。
C e r a t o 尹h坛之 a s P . I
菌落在麦数糖培养基上生长迅速 ,气生菌丝绒毛状 ,黄褐色 ;菌核球形 ,红褐色至黑褐色 。菌
丝直径 3 ~ 5 o m , 具大量椭圆形 、 近球形的薄壁至稍厚臂的金珠状细胞 , 13 . 75 ~ 20 协m x 12 . 5 ~
18
.
7 5 件m ,单生或串生 , 间生或顶生 ,可成团而形成菌核 。
标本研究 : o E F 0 0 2 9 分离自寒兰 。
白色瘤菌根菌
E 户u l o 俨 h : 之 a a l b e 尹 ta e n s z召 C u r r a h e t Z e lm e r , R e P t . T o t t o r i M y e o l . I n s t . 3 0 : 4 3~ 5 9 ,
1 9 9 2
在 P D A 培养基上菌落生长极缓慢 ,气生菌丝毡状 , 短茸毛状 (边缘在基内 ) ,奶油色 ;菌核缺
乏 。 菌丝直径 (2 ~ ) 3 . 75 ~ 6 . 25 林m ,部分细胞膨大成念珠状 、 近球形或宽棒状 , 15 ~ 24 砰m x 7 . 5
一 n · 2 5 o m ,常不成链 。在麦鼓糖培养基上 , 气生菌丝大量 ,绒毛状 , 白色 。
标本研究 : o E F 0 5 2 3 分离自建兰 ; 0 E F 0 0 1 7 分离 自白柱万带兰 ; O E F 0 0 4 5 分离自大花万带
兰 ; o E F 0 2 7 3 分离自赤唇石豆兰 ; o E F 0 5 4 2分离自马齿毛兰 。
该种以在 P D A 培养基上极缓慢生长及念珠状细胞不成链区别于该属其他已知种 。该种在
兰科植物皮层细胞中形成菌丝结 l9[ 〕。郭顺星等曾对 0 E F 0 5 2 3 号菌株作了共生萌发试验 ,发现该
菌株能促使长苏石解 ( D . b , ; e , i a , : 二 ) 、 大花万带兰 、 鹤顶兰 (尸无a : 。 5 t a赫 e , v i zz a e )的种子发芽 , 说
明该种确为兰科植物菌根真菌 (尚未发表 ) 。
旦口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 1 9卷
石解瘤菌根菌
E
.
a兄 a t i e“ l a( Cu r ra h ) Cu r ra h
,
C a n
.
J
.
B o t
.
6 8 : 1 1 7 4一 1 17 5 , 1 9 9 0
在 P D A 培养基上 ,菌落平 , 气生菌丝稀至薄 ,光滑或稍蜡质 ,奶油色至污白色 , 长期培养可
形成橄榄褐色色素 ;菌核位于基内或气生 。 菌丝具隔 ,分支处收缩 , 直径 2~ 3 . 7 5 协m ,薄壁 ,具广
椭圆形或棒状念珠状细胞 , 14 ~ 18 林m x 7 ~ 10 砰m ,末端念珠状细胞的顶端常呈嚎状突起 , 相邻
细胞 由一显著窄的管状具隔细胞相连 , 经疏松 团聚作用形成菌核 。在麦鼓糖培养基上 , 菌落贴
伏 , 气生菌丝稀少 ,平滑且粘 , 白色至污白色 , 菌核缺乏 。
标本研究 : o E F 0 5 7 6 、 0 5 7 8分离自细叶石解 。
该种的主要特征是菌落平滑且粘 ;相邻念珠状细胞由一显著窄的管状具隔细胞相连 ;末端
念珠状细胞的顶端呈嚎状突起 。
E
.
a n a t£e 二 l a广泛存在于地生兰花中 , 如 e a z ; , s。 , e o e l o o z o s s 。二和尸 l a t a : t无e , a [ , , 〕。 本室 自细叶石
解中分离到的 O E F 0 5 7 8 号菌株可促进天麻 aG st , od 记 le at 。报春石解的种子发芽 ,进一步的有关
共生萌发的研究正在进行 。 c u r r ha 和 z e lm e r l0[ 〕作的有关该种的有性世代的研究 , 目前未见报
道 。
基内瘤菌根菌
E
.
r e 尹e 二 s ( B e r n a r d ) M o o r e . M y e o t a x o n 2 9 : 9 5 , 19 8 7
在 P D A 或麦鼓糖培养基上 , 菌落几乎完全 生于培养基 内 ,光 滑 、 白色至奶油色 ,气生菌丝
稀 , 形成奶油色至淡黄色的斑块 ; 菌核小 , 不发育的 ,常为一些丛状念珠状细胞 。菌丝具隔透明 ,
分支处收缩 , 直径 2 ~ 3 . 75 件m , 念珠状细胞薄壁 、 透明 、 椭圆形至近球形 , 13 ~ 18 协m X .7 5 ~ 16
件m ,短链状或不分支链状 , 偶然形成较大的一丛 ,进一步构成不发育的菌核 。
标本研究 : 0 E F 0 2 4 3 、 0 2 4 9 分离 自苞舌兰 ; o E F 0 2 5 3 分离自铁皮石解 。
该种以奶 油色 的菌落和短链 状的念珠状细胞 区别于该属其他 已知种 。 广泛存在于地 生
兰花中 [ , “ 〕。
E户越 10 , h z之 a s P .
在麦鼓糖培养基上 , 菌落平 , 气生菌丝近贴伏于培养基表面 , 稀少 , 呈短绒毛状 , 白色
至灰 白色 , 可分泌紫色色素而使培养基呈粉红色至紫粉色 ; 菌核缺乏 。 菌丝无色 ,薄壁 , 直径
2
.
0一 3 . 75 林m ,念珠状细胞大量 ,椭圆形 、 球形至近球形 , 12 . 5一 1 6 . 5 林m x 10 一 13 . 5 件m , 成链
状或不成链状 。
标本研究 : 0 E F 0 2 0 5 分离自香果兰 ; o E F 0 4 51 分离自硬叶兜兰 ; o E F 0 5 4 7 分离自马齿毛兰 。
w
a r o
uP 6[] 曾指出分离 自兰 花的属于 T此 。旅。 “ 。的 内生真菌的菌落常具粉红色 , 其无性世代
为 E洲 l。 , h :` 。 0z[ 〕 ,加之该种菌丝狭窄 , 气生菌丝少 , 念珠状细胞分散 , 与 E那 l 。从“ 。的特征相吻合 ,
因此将其归入该属 。
本室所做的共生萌发试验结果表明 , 0 E F o 2 0 5 可促进长苏石解 、 鼓褪石解 ( .D hc , ; so t ox : m )
的种子发芽 , o E F 0 5 4 7 可促进天麻 、 鼓褪石解和大花万带兰的种子发芽 ,说明该种是兰科植物的
菌根真菌 。
M o n i l云尹s 坛5 s P .
在 P D A 培养基上 ,菌落绒毛状 , 白色至灰黑色 ; 菌核颗粒状 ,黑色 , 由念珠状细胞组成 。菌丝
l 8
4期 范 黎等 :十九种兰科植物根的内生担子菌
无色至暗褐色 、 黑褐色 , 直径 3 . 75 ~ 1 2 . 5 林m , 念珠状细胞广椭圆形 、 短圆柱状或桶状 , 12 . 5 ~
1 6
.
2 5 林m X 1 3 . 7 5~ 15 协m 。
标本研究 : O E F 0 5 O7 分离自见血清 ; 0 E F 0 1 4 4分离 自密花石解 ; 0 E F 0 1 8 5 分离自多花指 甲
兰 ; 0 E F 0 3 4 3 分离自耳唇兰 ; o E F 0 4 1 5 分离自蝶兰 ; 0 E F 0 5 2 5 分离自建兰 。
M o iln 切 sP `。 M 。 。 r 。 的主要特征是菌落生长迅速 ,菌丝很宽 , 念珠状细胞大 , 桶状 ,相邻细胞
有较宽的接触 。在所研究的菌株中有 5 个符合上述特征 ,故纳入该属中 。
该属 已有两个种自兰科植物根中分离到 , 分别是万 . a n o m a z。 B u r g e f f e x e u r r a h [3 J和
万 . 。 o l a : ` [` · `’ , ’ `〕 , 前者念珠状细胞直径达 2 5一 3 0 o m , 后者的直径达 1 4一 3 4 林m 。 就培养特征而
言 ,本实验的分离物接近于后者 ,但念珠状细胞较小 。
参 考 文 献
2 e u r r a h R s
, 5 19 一e r L & s H a m b l e t o n . N e w r e e o r d s a n d t a x a o f r u n g i r r o m t h e m y e o r r h i z a e o r t e r r e s t r i a l o r -
e h i d s o f A l b e r t a
.
C a n a d i a n J o u r n a l o f B o t a n y , 1 9 8 7
,
65
:
2 4 7 3 ~ 2 4 8 2
2 e u r r a h R s
, H a m b 一e t o n s & ^ s m r e e i u . M y e o r r h i z a e a n d m y e o r r h i z a 一 f u n s i o f c a z犷, so 七。肠 o s a . ^ m e r i e a n
J o u r n a l o f B o t a n y , 19 8 8
, 7 4
:
7 3 9、 75 2
3 e u r r a h R s
, s m r e e i u E ^ & s H a m b l e t o n
.
M y e o r r h i z a e a n d m y e o r r h i z a l r u n s i o r b o r e a 一 s p e e i e s o r 尸勿 at .伽 , a
a n d C o e l o g l o s s “ 仍 ( o r e h id a e e a e ) , C a n d i a n J o u r n a l o f B o t a n y , 1 9 9 0 , 6 8 : 1 17 1一 11 8 1
4 R i e h a r d s o n K ^
, e u r r a h R S & S H a m b 一e t o n . B a s i d i o m y e e t o u s f u n g i f r o m t h e r o o t s o f n e o t r o p i e a l e p ip h y t i e 0 r -
e h i d a e e a e , L i n d l e y a n a , 1 9 9 3
,
8
: 1 2 7~ 13 7
5 R i e h a r d s o n K ^ & R S C u r r a h
.
T h e f u n g a l e o m m u n i t y a s s o e i a t e d w i t h t h e r o o t s o f s o m e r a i n f o r e s t e p i p h y t e s o f
C o s t a R i e a
, S e l b y a n a , 19 95
,
16 ( l )
:
4 9~ 7 3
6 W a r e u p J H
.
M y e o r r h i z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o f A u s t r a 1i a n o r e h i d s
, N e w P h y t o l o g i s t , 19 8 1
,
8 7
:
3 7 1 ~ 3 8 1
7 w a r e u p J H & P
.
H
.
B
.
T a 1b o t
.
P e r f e e t s t a t e s R h i z o e t o n i a s a s s o e i a t e d w i t h o r e h i d s , N e w P h y t o l o g i s t
,
1 9 6 7
,
66
:
6 3 1 ~ 6 4 1
8 w a r e u p J H & P
.
H
.
B
.
T a l b o t
.
P e r f e e t s t a t e s R h i z o e t o n i a s a s s o e i a t e d w i t h o r e h i d s I , N e w P h y t o l o g i s t , 19 7 1
,
7 0
:
3 5 ~ 4 0
9 w
a r e u p J H 水 P . H . B . T a l b o t . P e r f e e t s t a t e s R h i z o e t o n i a s a s s o e i a t e d w i t h o r e h i d s 一 , N e w P h y t o l o g i s t , 19 8 0 ,
8 6
:
2 6 7~ 2 7 2
1 0 M a s u h a r a e & K K a t s u y a
.
F u n g a l e o i l s f o r m a t i o n o f 丑h : z o e ot 二 : 。 , e 护e。 。 i n s e e d l i n g s o f o a zo o ` 。 e 夕et : t , 沁 : a l : s ( o r -
e h i d a e e a e )
, B o t a n i e a l M a s a z i n e ( T o k y o )
,
1 9 9 1
, 1 0 4
:
2 7 5~ 28 2
1 1 u e t a k e y
, K o b a y a s i K & ^
.
o g o s h i
.
u 一t r a s t r u e t u r a l e h a n g e s d u r i n g t h e s y m b i o t i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护t , a : het s
s鸽几 e砚 s多s ( o r e h i d a e e a e ) P r o t o e o r m s a s s o e i a t e d w i t h b i n u e l e a t e R h多oz e ot 几番a a 几 a 吕 ot 爪 0 5 吞吕 g r o u P e 二 M y e o l o g i e a l R e -
s e a r e h , 19 9 2
,
9 6
: 1 9 9一 2 0 9
1 2 T e r a s h i t a T
.
F u n g i i n h a b i t i n g w i l d o r e h i d s i n J a p a n ( I ) i s o l a t i o n o f t h e s y m b i o n t s f r o m s 夕诬r a 扭 t肠占 ` 。肋扭召 : J v a r .
a m o e n a
.
T r a n s a e t i o n o f t h e M y e o l o g i e a l S o e i e t y o f J a P a n
, 1 9 8 2
, 2 3
:
3 1 9~ 3 28
13 徐锦堂 . 郭顺星 . 供给天麻种子萌发营养的真菌— 紫其小菇 . 真菌学报 , 19 89 , 8( 3) : 2 21 ~ 2 26
14 郭顺星 , 徐锦堂 . 真菌在罗河石解和铁皮石解种子萌发中的作用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 19 91 , 13 ( 1 ) : 46 一 49
15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编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第五册 )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 9 7 6
16 范 黎 , 郭顺星 , 曹文等 , 等 . 墨兰共生真菌一新种的分离 、培养 、 鉴定及其生物活性 . 真菌学报 , 19 96 , 巧 (4 ) : 2 51 ~ 2 5
17 徐锦堂 , 冉砚珠 , 王孝文 . 天麻种子成熟度对发芽的影响 . 中草药 , 19 81 , 12 (2 ) : 37 ~ 38
18 B u r s e f f N
.
M y
e o r r h i z a o f o r e h i d s
.
I n C
.
L
.
W i
t h n e r ( e d )
, T h e o r e h i d s : A s e i e n t i f i e S u r v e y
.
T h e R o n a l d P r e s s
.
C o
.
N e w Y o r k
.
19 5 9
,
3 6 1一 3 95
1 9 c u r r a h R s & e z e lm e r
.
^ k e y a n d n o t e s r o r t h e g e n e r a o f f u n g i m y e o r r h i z a l w i t h o r e h i d s a n d a n e w s p e e i e s
int he ge n S U
R T
.
E夕“ lo r ht z a. Re Po rt of t he To o r r ri M ye o lo i se aI ln st it ut e , 1 9 92 , 3 0 : 43 ~ 5 9
2 0 M
o o r e T h e s e n e r a o f R h i z o e t o n i a 一 l i k e f u n g i : A s e o r h 名z o e ot 砚必 , C e r a ot r h名另a g e n , l O V - E p “ 10 护 h 之` a g e n . n o v ·
M o 几冬l
忿。 护召云占
A IC 0 n e r o
a n d R h名z o e ot 林毛a
.
M y e o t a x o n
, 1 9 8 7
,
2 9
:
9 1~ 9 9
2 l
R
.
M y e o r r h i z a l s y n t h e s i s a n d P a t h o l o g y o f Rh
z z o c ot
砚 番a s o l a 月 ` i n V a n i l l a o r e h i d r o o t s . P h y t o P a t h o l o g y
1 9 6 9
,
5 9
:
4 2 6 ~ 4 3 0
B a s i d i o m y e e t o u s E n d o P h y t e s f r o m t h e R o o t s
o f N i n e t e e l O r C h i d S
F a n L i G u o S h u n x i n g X i a o P e i g e n
( I n s t i t u t e o f M e d i e i n a l P l a n t D e v e l o Pm e n t
,
C h i n e s e A e a d e m y o f
M e d i e a 一 S e i e n e e s & P e k i n g U n i o n M e d i e a l C o l l e g e , B e i j i n g 1 0 0 0 9 4 )
A b s t r a e t R o o t s o f 1 9 s P e e i e s o f o r e h i d s e o l l e e t e d f r o m Y u n n a n a n d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s
w e r e o b s e r v e d f o r m y e o r r h i z a l f u n g i
, a n d 2 6 s t r a i n s o f b a s i d i o m y e e t o u s e n d o P h y t e s w e r e
i s o l a t e d
.
T h e i s o l a t e s w e r e s t e r i l e w i t h o u t e l a m P e o n n e c t i o n s w i t h t h e i r e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 s b e
-
i n g s im i l a r t o t h o s e o f o r e h id a c e o u s r h i z o e t io n i a s i s o l a t e d f r o m o t h e r o r e h i d s r e P o r t e d
.
T h e y a r e d e s e r i b e d i n t h e li g h t o f e o l o n y a n d m y e e l i a l e h a r a e t e r is t i e s u n d e r t h r e e g e n
-
e r a : C e r
a t o r h
乞z a ,
E P` l o r h z之 a a 兀 d M o
n 乞
l
艺。 尹s 乞s ·
K e y w o r d s o r e h i d ; r o o t ; b a s i d i o m y e e t o u s e n d o P h y t
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