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荚蒾属植物研究进展



全 文 :第 3 6卷第 1期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Vol.3 6No.1
2 0 0 9年 2 月 JournalofJiangsuForestryScience&Technology Feb.2 0 0 9
文章编号:1001-7380(2009)01-0050-05
荚蒾属植物研究进展*
王恩伟 ,李根有*
(浙江林学院 ,浙江 临安  311300)
摘要:荚蒾属(Viburnum)植物多为优良的观赏植物 , 我国资源相对丰富 , 但该属的许多种仍处于野生状态 , 国内研
究尚在初步阶段。该文通过对荚蒾属植物目前的研究(特别是在繁殖与应用方面)成果进行了总结 ,以期为该属植
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关键词:荚蒾;综述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AreviewonthestudiesofViburnumgenus
WANGEn-wei, LIGen-you*
(ZhejiangForestryCollege, Lin an311300, Zhejiang, China)
Abstract:Mostofviburnumsareconsideredtobeexcellentornamentals.Thereisabundantwildresourcesofthegenusin
ourcountry.OurunderstandingforViburnumgenusislackof.Wereviewedonactualstudiesofviburnumplant, especially
onpropagatingandapplicationtosupplysomereferencefortheexploitionofviburnum.
Keywords:Viburnum;Review
  荚蒾属(Viburnum)植物属忍冬科(Caprifoliace-
ae),为灌木或小乔木 ,落叶或常绿。单叶对生 ,稀 3
枚轮生。花小 ,两性 ,整齐;有时具白色大型的不孕
边花或全部由大型不孕花组成;花冠白色 ,较少淡红
色 。果实为核果 ,有红色 、红黑色 、蓝色和黑色等 。
荚蒾属全球约 200种 ,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我
国主产西南和中南(中高海拔)地区 ,多为灌木 ,约
有 74种 ,广布于全国各省区 ,尤以西南地区种类最
多 [ 1-2] 。该属植物中的一些种类在我国有悠久的应
用历史 。如 “一朵冰姿难比”的琼花(Viburnummac-
rocephalum),早在隋朝就流行一时。纵观该属植
物 ,不但具有多种经济价值 ,如药用 、食用 、饲料 、纤
维 、油脂 、酿酒 、蜜源等 ,而且多数种类花 、果美观 ,是
优良的观赏植物 ,单从观赏植物方面来看都有很大
的开发利用前景 。
1 荚蒾属植物国内外概况
1.1 国外荚蒾属植物研究概况
1.1.1 繁育研究概况 国外荚蒾属植物主要集中
在欧洲地区。国外园林已应用的荚蒾属植物种类相
对丰富 ,育种和繁育技术走在前列 。
早从上个世纪中期(1937 ~ 1970年),国外就开
始了荚蒾属植物的繁育研究 ,并取得了部分研究成
果[ 3-5] 。 BartonLV等认为荚蒾属植物种子有比较
复杂的休眠要求。一些种的种子 ,例如西伯氏荚蒾
(V.sieboldi)能在低温 4 ℃沙藏后发芽;但大多数种
则需要有 2 ~ 9个月的高温(20 ~ 30 ℃),然后需要
1个低温沙藏(4 ℃),经 2 ~ 4个月才能发芽。最初
的高温使根形成 ,以后的低温促芽发育;单用低温沙
藏 ,不能发芽。
荚蒾属种子如储藏在干燥密封的容器内 ,温度
在零下几度 ,可保持生命力 1 ~ 2a。
McMilan-Browse等研究了欧洲绣球 (V.opu-
lus)、齿叶荚蒾 (V.dentatum)、三裂叶荚蒾 (V.tri-
lobum)、红蕾荚蒾(V.carlesi)、枇杷叶荚蒾(V.rhyti-
dophylum)、雪球花(V.opulus` Rosevm )等荚蒾属
植物的扦插 、嫁接 、压条等繁殖技术 ,指出用吲哚丁
* 收稿日期:2008-11-04
作者简介:王恩伟(1982-),男 ,贵州遵义人 ,大学本科毕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应用。E-mail:wangenweio@163.com
*通讯作者:李根有(1956-),男 ,浙江金华人,教授 ,从事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酸处理软枝 ,于夏季在沙或珍珠岩基质中喷雾扦插
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方面 ,有人分别对地中海荚
蒾(V.tinus)和珊瑚树(V.odoratisimum)的组织培养
繁殖进行了研究 ,总结了其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
要点[ 6-7] 。
国外对荚蒾属植物的繁育研究起步较早 ,也较
全面 ,现在已经展开了育种方面的研究。国外用先
高温再低温的温度控制方法来促进该属某些种子萌
发的规律 ,为该属植物的种子萌发研究提供了重要
的参考依据 。
1.1.2 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研究 生物学方面 , Me-
hraPN和 BediY等分别报道了臭荚迷 (V.foeti-
dum)和水红木(V.cylindricum)的染色体数目为 2n
=18[ 8-9] 。
生物化学研究较多在欧洲荚蒾这个种上。 Yu-
nusovaSG和 KarimovaAR等分别对欧洲荚蒾种子
成分中生物活性贮藏物的变化和降温对欧洲荚蒾种
子中脂类物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 [ 10-11] ;有人利用
HPLC方法对欧洲荚蒾和绵毛荚蒾(V.lantana)中的
水杨苷 、绿原酸进行了测定 [ 12] 。
国外对荚蒾属的研究正通过生物化学方面的研
究逐渐走向微观 。
1.2 国内研究概况
1.2.1 国内荚蒾属植物资源调查研究概况 国内
荚蒾属植物可应用种类相对丰富 ,应用种类却相对
较少 ,种质资源的详细调查未普及 。孙学刚 、白长
财 、马志刚 ,分别对甘肃荚蒾属植物种类和分布 、甘
肃荚蒾属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
究 。通过实地调查 ,采集植物活体标本等方法 ,共整
理出甘肃荚蒾属植物 20种 、6变种 、1变型 [ 13-15] 。
金雅琴等 ,通过调查研究 ,介绍了南京地区珊瑚树等
荚蒾属植物的常见分布种类 ,并对其栽培繁殖和园
林应用进行了探讨 [ 16] 。李先源等根据文献记载和
多年的调查统计 ,得出重庆地区现有野生荚蒾属植
物共计 25种 、10变种 、1亚种 ,资源十分丰富 [ 17] 。
刘雄兰等对浙江云和县常见的 14种荚蒾属植物的
分布情况和主要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
综合利用的前景作了探讨 [ 18] 。
近几年在各地植物调查过程中 ,荚蒾属植物也
有一些新发现。山东发现一新变种 ,即泰山琼花荚
蒾 (V.sargenti Kochne varbracteatum Y.Q.
Zhu)[ 19] ;罗凤霞等在辽宁发现了蒙古荚蒾(V.mon-
golicum)的新变种绿花蒙古荚蒾 [ V.mongolicum
(Pal.)Rehd.varviridijlorumF.X.Luo[ 20] ] 。孙建友
等在河北发现了大花鸡树条荚蒾(V.sargentiKoehne
f.grandiflorumF.X.Luo)为鸡树条荚蒾的 1个新
变型 [ 21] 。
种质资源是开发利用的宝库 ,是其他研究工作
的基础。荚蒾属植物用途广泛 ,观赏价值高 ,从灌木
到小乔木 ,常绿到落叶均有。春夏可观花 ,秋冬可观
果 ,果色也丰富 。国外已经有了不少优秀的园艺杂
交种 ,如希利荚蒾(V.×hilieri)即是淡红荚蒾(V.
erubescens)和巴东荚蒾(V.henryi)的杂交种 ,育成于
英国 [ 22] 。我国荚蒾属植物近 80种 ,对资源分布做
过细致调查的仅甘肃省 、重庆 、南京地区 ,以及浙江
省云和县 。在我国的其他地区 ,特别是云南 、贵州等
西南集中分布区尚未见详细的专门调查研究 ,因此 ,
做好国内荚蒾属植物的资源调查和引种工作十分
必要 。
1.2.2 国内荚蒾属植物的繁育研究 
(1)种子萌发及其机理研究:荚蒾属植物种类
繁多 ,种子形态差异大 ,不同种的种子存在着不同的
休眠萌发特性 。其萌发及机理的研究对扩大繁殖 、
推广应用 、实生育种十分有利 ,另外也可以对其他难
萌发植物的种子萌发提供借鉴。
金飚等对琼花种子的萌发特性和休眠因素作了
相关的研究 ,指出其萌发特性是种子必须经过冬季
低温 、夏季高温和秋季降温才能彻底破除休眠而萌
发。这种特殊的休眠规律在其他木本植物中较为罕
见[ 23] 。同年金飚等进一步对其休眠因素进行研究
发现:琼花种子种皮有吸水性 ,休眠原因为种仁中存
在抑制物 ,变温处理能打破休眠 ,激素对种胚破胚均
无明显作用[ 24] 。
雷小明在对秦岭野生荚蒾的引种繁育中发现 ,
臭荚蒾(V.foetidum)、桦叶荚蒾(V.betulifolium)和榛
叶荚蒾(V.corylifolium)在西安地区繁殖 ,种子须在
秋季随采随播 ,播种后需 15个月才能萌发 ,发芽率
在 22% ~ 39%之间 。其机制不明确[ 25] 。
郭宝成等对鸡树条荚蒾进行了栽培实践 。试验
指出鸡树条荚蒾的种子混沙置于 20 ~ 35℃温度下 ,
保持 60%的湿度 , 70 ~ 100 d发芽 [ 26] 。
胡义军 、木汗分别通过实践指出 ,欧洲荚蒾的种
子萌发休眠期长 ,外层种皮含有蜡质层 ,除去蜡层后
隔年萌发 [ 27-28] 。
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实践可以看出 ,很多荚蒾属
51第 1期 王恩伟等:荚蒾属植物研究进展
植物的种子自然萌发期长 ,机理不明确。国内研究
相对集中在琼花的萌发特性和桦叶荚蒾等栽培实践
的研究上 ,其研究相对有限 。荚蒾属植物种子萌发
期长是否是我国该属植物的普遍规律 ,有无其他类
型 ,其机理如何 ,怎样能打破其休眠 、缩短萌发时间
和提高发芽率等问题尚需逐步解决。
(2)扦插繁殖研究:扦插繁殖是快繁的重要手
段 。对该属植物扦插繁殖的研究有利于它在城市绿
化应用中的推广 。
金飚等对琼花的扦插进行研究表明 ,琼花嫩枝
扦插成活率极低 ,而硬枝扦插成活率则较高 。在全
光照喷雾条件下 ,于 7月用 250mg/LABT1处理 8h
插条成活率最高 ,达 73.3%。建议激素处理方式以
低质量浓度长时间处理为宜[ 29-30] 。
林云跃对珊瑚树的扦插繁殖进行了试验。结果
表明 ,珊瑚树应选择 5 ~ 6月 ,在砂壤土或砂土上 ,采
用半木质化程度的当年嫩枝作插条进行扦插 [ 31] 。
另外 ,颜卫东在 6月中旬左右 ,从珊瑚树 1 ~ 2年生
的枝条上采取饱满的单叶芽进行叶芽扦插 ,成活
率高[ 32] 。
其他还有张源润 、周庆营 、罗凤霞 、王国芳和雷
小明等 ,分别对香荚蒾(V.farreri)、鸡树条荚蒾 、大
花荚蒾(V.grandiflorum)、欧洲荚蒾和榛叶荚蒾等的
扦插和压条等繁殖技术进行了实践 [ 14] 、[ 33 -36] 。
通过以上研究实践 ,可以得到少数种扦插繁殖
的规律和经验 ,可见不同种的扦插条件也不同 ,对于
不同种扦插时的插穗选择 、扦插时间 、激素种类以及
激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等 ,仍然需要大量的研究并
总结出规律 ,以利于生产实践。
1.2.3 荚蒾属植物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研究 邢全
等对蒙古荚蒾和枇杷叶荚蒾的叶片结构进行了研
究 ,从形态学的角度阐述了这 2种荚蒾在环境方面
发挥的生态学意义[ 37-38] 。
凌裕平等对琼花 、鸡树条荚蒾 、欧洲荚蒾等植物
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 ,为其分类提供了一定的科
学依据 [ 39] 。宋新芳等对琼花的形态及种实进行了
解剖 ,阐明了其结构[ 40] 。王博轶等对臭荚蒾和水红
木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和计数 ,并进行了
核型分析[ 41] 。
由于基础工作的缺乏 ,该属植物的微观研究更
显薄弱 。
1.2.4 荚蒾属植物的应用研究 
(1)园林应用研究:荚蒾属植物种类丰富 ,适应
性强 ,用途广泛 ,应用前景远大。
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种类有:琼花 、地中海荚
蒾 、蝴蝶戏珠花(V.plicatumThunb.vartomentosum)、
雪球荚蒾(V.plicatum)、鸡树条荚蒾 、欧洲荚蒾 、珊
瑚树等 ,多用于公园及绿地作为搭配树种 ,远未能物
尽其用。
在适应性与应用方面主要是对珊瑚树和欧洲荚
蒾的蒸腾特性与光和特性进行过研究 ,为这几个种
的园林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 42-44] ;祝燕等使用 Li-
6200光合仪对欧洲荚蒾生理生态指标进行测定和
分析 ,在对其观赏性做出评价的同时也对应用提出
了建议[ 45] 。对于大多数荚蒾属植物 ,仅在调查的基
础上对其园林应用提出了理论性的建议 [ 46-47] 。
该属植物不仅拥有美丽的外表 ,而且有不少种
类都适应性强 、耐干旱水湿 、低温酷热 ,喜半阴 ,可大
量用于水景 、湿地 、林缘绿化 ,也可建立专类园。目
前对广泛应用的种类 ,其光合特性 、抗性等生理生化
方面的研究还不完善 ,对于一些适宜开发的种类 ,也
应在引种驯化的同时全面展开其抗性等适应性研
究 ,为该属植物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2)其他应用研究现状:荚蒾属植物不但有极高
的观赏性 ,其药用和工业方面的价值也极具开发潜
力。目前开展较多的是其药用和色素方面的研究。
如 ,李彦冰等通过实验表明鸡树条荚蒾果实具有对抗
氨水引起小鼠咳嗽的作用[ 48] ;韦松基等研究了汤饭
子(V.setigerum)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49] ;
段林东等探讨了茶荚蒾色素的提取工艺及有关性质 ,
研究发现该色素具有良好的耐酸 、耐热 、耐光 、耐氧化
性等性质[ 50] ;陈炳华等分析探讨了吕宋荚蒾(V.lu-
zonicum)果红色素的提取条件 、花色素苷含量及其理
化性质 ,其色素属水溶性花色素苷类 ,适于用作天然
食用色素 [ 51-52] ;黎彧等研究了以有机提取剂 YC提
取南方荚蒾(V.fordiae)红色素的工艺过程 ,确定了最
佳工艺条件[ 53] ;杜凤国等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等
离子发射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 ,对鸡树条荚
蒾果实中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 ,并对其营
养价值进行了评价 ,从而为鸡树条荚蒾的开发利用提
供了营养学方面的依据 [ 54] 。刘爱群等报道了荚蒾
(V.dilatatum)的饮料和酿酒工艺[ 55] 。
就目前研究来看 ,荚蒾属植物存在一定药用价
值 ,一些种是色素的优良原料 ,一些种亦能作为水果
或酿酒 、饮料等食品开发 ,因此 ,随着其资源的不断
开发 ,该属植物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也将不断
52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第 36卷
增加。
2 荚蒾属植物研究及应用展望
2.1 研究的主要方向及任务
荚蒾属植物在观赏 、药用 、经济等方面均极具开
发价值 。国内外对该属植物已展开了部分研究 。国
内荚蒾属植物绝大多数处于野生状态 ,研究尚在初
步阶段 ,其繁育等研究限于琼花 、鸡树条荚蒾 、珊瑚
树等十几个种上 。广度和深度上均较落后 。
我国该属植物资源丰富 ,尤以西南地区为最多 ,
首先对我国荚蒾属植物资源 ,特别是西南地区的资
源进行全面调查是对该属植物进行研究的基础 。其
次 ,该属植物 ,我国有近 80种 ,其种子休眠 、萌发特
性非常复杂 ,不同种休眠类型或异 ,现在对荚蒾属植
物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还很不全面 ,打破休眠的方
法比较单一 ,现有研究也还有待于完善。继续参考
现有研究方法对不同种荚蒾属植物的休眠 、萌发特
性进行全面研究 ,无论是对该属植物的引种 、开发 、
良种繁育还是对种子休眠机理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
第三 ,该属植物很多花 、果 、叶均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
该属植物的快繁与抗性研究是该属植物在城市园林
绿化推广应用的基础 。因此 ,有计划地在保护的前
提下对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引种 、快繁 、抗性和适应
性等配套研究 ,开发具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种类可
以达到为丰富城市园林景观 ,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树
种资源的目的。另外 ,荚蒾属植物在药物 、色素 、酿
酒 、水果 、饮料等方面的价值也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2.2 园林应用展望
野生荚蒾属植物生于林缘 、山谷 、溪边 、路旁 ,以
丛生灌木为主 ,也有的呈小乔木状 ,枝条 、冠形美观
多变;其叶型变化大 ,有的光亮 、有的掌状分裂;叶色
层次丰富 ,新叶有的为青铜色 ,落叶种中秋色叶有黄
有红 ,十分艳丽;荚蒾属植物的花序由聚伞合成顶生
或侧生的伞形式 、圆锥式或伞房式 ,有时具大型的不
孕边花或全部由大型不孕花组成 ,颜色从白 、粉 、绿 、
红等均有 ,从冬春交接到夏日花开不断;其果以亮红
色居多 ,兼有暗红色 、黑色 、蓝色 ,也有先红后黑 、先
蓝后黑者 ,果实累累铺满枝叶之间。果实亦能吸引
鸟类 ,丰富生态景观。
选择优良的种类 ,有计划地引种驯化 ,通过对其
栽培适应性试验和抗性试验的研究 ,为荚蒾属植物
园林绿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美丽的荚蒾属植物必
将物有所用 。
参考文献:
[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 72卷
[ 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8.
[ 2]  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浙江植物志:第六卷 [ M] .杭州:浙江
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3:134-150.
[ 3]  BartonLV.GerminationandseedingproductioninspeciesofVi-
burnum[ J] .Plant, 1958(8):126-134.
[ 4]  GiersbachJ.GerminationandseedingproductionofspeciesofVi-
burnum[ J] .ContribBoyceThomp, 1937(9):79-90.
[ 5]  McMillan-BrowsePDA.NotesonthepropagationofViburnums
[ J] .Plant, 1970(20):378-386.
[ 6]  NobreJ, SantosCA.MicropropagationoftheMediteraneanspe-
ciesViburnumtinus[ J] .PlantCel, TissueandOrganCulture,
2000, 60(1).
[ 7]  GiseleSchoene, ThomasYeager.Micropropagationofsweetvibur-
num(Viburnumodoratisimum)[ J].PlantCel, TessueandOrgan
Culture, 2002, 83(3).
[ 8]  MEHRAPN.Cytologyofhimalayanhardwoods[ M] .Calcuta:
SaraswatyPress, 1976.
[ 9]  BEDIYS, BIRSS, GILLBS.Cytologicalstudiesincertainwoody
membersoffamilyCaprifoliaceae[ J] .TreeScience, 1982(1):
27-34.
[ 10] YunusovaSG, KarimovaAR, TsyrlinaEM, etal.Changeon
storageofbiologicalactivityofViburnumopulusseedcomponents
[ J] .ChemistryofNaturalCompounds, 2004, 40(5).
[ 11] KarimovaAR, YunusovaSG, YunusovMS.InfluenceofRe-
ducedTemperatureonLipidCompositionofViburnum opulus
Seeds.ChemistryofNaturalCompounds.2005, 41(6).
[ 12] M.LeventAltun, BetulSeverYilmaz, HPLCmethodfortheanaly-
sisofsalicinandchlorogenicacidfromViburnumopulusandV.
lantana.ChenistryofNaturalCompounds.2007, 43(2).
[ 13] 孙学刚 ,王国治.甘肃省荚蒾属植物种类和分布 [ J] .甘肃农业
大学学报 , 1999, 33(1):97-100.
[ 14] 白长财 ,马志刚.甘肃荚蒾属(ViburnumL.)观赏植物资源的调
查研究 [ J] .园艺学报 , 2005, 32(1):155-158.
[ 15] 白长财 ,马志刚.甘肃产荚蒾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 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 2005(13):290-291.
[ 16] 金雅琴 ,李冬林 ,王海亮.南京地区荚蒾属植物资源与栽培利
用研究 [ 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 2006, 22(2):90-94.
[ 17] 李先源 ,余 蓉 ,曹 伟.重庆荚蒾属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其
应用 [ J] .西南园艺, 2004, 32(2):32-34.
[ 18] 刘雄兰 ,刘建灵 ,刘传达.云和县荚蒾属植物资源调查和利用
探讨 [ J]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13(8):63.
[ 19] 朱英群 ,谢兰禹 ,许继法 ,等.山东荚蒾属一新变种 [ J] .植物研
究 , 2002, 22(3).
[ 20] 罗凤霞 ,崔文山 , 何尝国.中国忍冬科荚蒾属蒙古荚蒾———新
变种 [ 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1999, 30(2):176.
[ 21] 孙建友 ,罗凤霞 , 尹凤琴.大花鸡树条荚蒾———忍冬科鸡树条
荚蒾的一个新变形 [ 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1999, 30(5):
557-558.
53第 1期 王恩伟等:荚蒾属植物研究进展
[ 22] 艾尼 · 瓦逊.世界园林乔灌木 [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 , 2004.
[ 23] 金 飚 ,陈 宇 ,王 莉 ,等.琼花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 J] .种
子 , 2005, 24(9):33-35.
[ 24] 金 飚 ,陈 宇 ,王 莉 ,等.影响琼花种子休眠的因素 [ J] .植
物生理学通讯 , 2005, 41(5):610-612.
[ 25] 雷小明.秦岭野生荚蒾引种繁殖技术 [ J] .陕西林业科技 , 2003
(3):94-95.
[ 26] 郭宝成 ,李殿波 ,闫继春.野生花木鸡树条荚蒾的引种栽培技
术 [ J] .中国林副特产 , 2000(1):25.
[ 27] 胡义军.欧洲荚蒾的种子处理 [ J] .林业实用技术 , 2005
(12):22.
[ 28] 木 汗.欧洲荚蒾繁育技术 [ J] .林业实用技术 , 2000(10):
11-12.
[ 29] 金 飚 ,张 洁 ,丁 玲 ,等.琼花插条与生根成活率关系的研
究 [ J] .江苏林业科技 , 2003, 30(3):16-19.
[ 30] 金 飚 ,周武忠 ,张 洁 ,等.琼花硬枝扦插技术研究 [ J] .江苏
农业科学, 2004(2):53-55.
[ 31] 林云跃.珊瑚树嫩枝扦插技术研究 [ 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
报 , 2003, 25(5):59-62.
[ 32] 颜卫东 ,姜 垒 ,张红云.珊瑚树的叶芽扦插及园林价值 [ J] .
林业实用技术 , 2003(6):42-43.
[ 33] 张源润 ,白永强 ,余阳春 ,等.香荚蒾的扦插繁育技术 [ J] .林业
科技开发, 2003, 17(2):56.
[ 34] 周庆营 ,周长虹 ,张汝莉.天目琼花嫩枝扦插技术 [ J] .河北林
业科技 , 2004(1):44.
[ 35] 罗凤霞 ,孙建友 ,尹凤琴 ,等.鸡树条荚蒾与大花荚蒾扦插繁殖
研究 [ J] .河北林业科技 , 2000(3):6-8.
[ 36] 王国芳 ,阿 宾 ,田国庆.欧洲荚蒾园林价值及繁育技术 [ J] .
林业实用技术 , 2002(10):25-26.
[ 37] 邢 全 ,石 雷 ,刘保东 ,等.蒙古荚蒾叶片解剖结构及其在城
市景观和环境保护中的生态学意义 [ J] .植物学通报 , 2004, 21
(2):195-200.
[ 38] 邢 全 ,石 雷 ,刘保东 ,等.枇杷叶荚蒾叶片解剖结构及其生
态学意义[ J] .园艺学报 , 2004, 31(4):526-528.
[ 39] 凌裕平 ,徐红艳 ,秦建方 ,等.荚蒾属几种主要观赏植物的孢粉
学研究 [ J] .园艺学报 , 1995, 22(4):399-400.
[ 40] 宋新芳 ,邢世岩 ,王 芳 ,等.木绣球和流苏花的形态及种实解
剖特性研究 [ J] .种子 , 2006, 25(8):46-49.
[ 41] 王博轶 ,殷建涛 ,王跃华.荚蒾属两个种的核型研究 [ J] .云南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23):79-82.
[ 42] 陈 军 ,张 军 ,雷 忻 ,等.银杏与珊瑚树光合及蒸腾特性研
究 [ 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23(1):75-78.
[ 43] 柯世省 ,陈贤田.珊瑚树离体叶片光合 、蒸腾特性的变化 [ J].
浙江林业科技 , 2002, 22(2):11-15.
[ 44] 陈模舜 ,柯世省 ,倪琼琼.田间珊瑚树净光合速率及生态因子
的日变化 [ 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27(3):
298-302.
[ 45] 祝 燕 ,冯大千 ,李 阳 ,等.欧洲荚蒾观赏性评价及其生理生
态学指标的分析 [ J].干旱区研究 , 2005, 22(2):214-218.
[ 46] 施 冰 ,刘晓东.忍冬科植物在哈尔滨市绿化中的开发利用
[ J] .中国林副特产, 2002(2):64.
[ 47] 金 飚 ,何小弟.扬州琼花及其在城市林业中的应用 [ J] .中国
城市林业 , 2004, 2(6):56-59.
[ 48] 李彦冰 ,张 琳 ,闫 静.鸡树条荚蒾果实止咳作用的实验研
究 [ J] .中医药信息, 2002, 19(4):60.
[ 49] 韦松基 ,郑作文 ,庞宇舟 ,等.饭汤子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
作用 [ J] .广西中医药 , 2005, 28(3):50.
[ 50] 段林东 ,赵良忠.饭汤子色素提取及性质研究 [ J] .邵阳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 , 1999, 12(2):128-132.
[ 51] 陈炳华 ,陈前火 ,刘剑秋 , 等.吕宋荚蒾果红色素的提取 、纯化
及其性质分析 [ 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20
(4):85-89.
[ 52] 陈炳华.吕宋荚蒾果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因子 [ J] .热带亚热
带植物学报 , 2005, 13(6):493-498.
[ 53] 黎 彧 ,李晓东.南方荚蒾红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 J] .中国资
源综合利用 , 2002(5):20-21.
[ 54] 杜凤国 ,刁绍起.天目琼花果实的营养成分 [ J].东北林业大学
学报 , 2007, 35(1):84-85.
[ 55] 刘爱群 ,邵则夏 ,陆 斌 ,等.云南荚蒾果实的开发利用 [ J] .云
南林业科技 , 1995(3):36-40.
(上接第 45页)
3 结论与讨论
伐除已感病植株和部分过密林分弱势木(或被
压木),为保留木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 ,促进立木
健康生长 ,对喜树溃疡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
果 。但同时由于林分内病原菌未彻底清除 ,病害随
时可能发生 ,且疏伐经济损失较大。利用化学药剂
防治喜树溃疡病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因仅清除已
感病植株 ,立木损失较小 ,能确保林分或苗圃预期的
经济效益 ,适宜于苗圃生产管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 1]  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 M] .北京:中国
林业出版社 , 1993.
[ 2]  邓叔群.中国的真菌 [ M] .北京:科学出版杜 , 1963:699.
[ 3]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 [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79.
[ 4]  戚佩坤 ,姜子德 ,向梅梅.中国真菌志:第 34卷(拟茎点霉属)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7:106-107.
[ 5]  常长青 ,习平根 ,向梅梅 ,等.湖南省木本植物上的拟茎点霉新
种 [ J] .2005, 24(2):145-154.
[ 6]  钟兆康 ,赵 敏 ,袁志文 ,等.杨树拟茎点菌溃疡病的研究 [ J].
应用生态学报 , 1993, 4(1):22-26.
54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第 3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