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1998-01-20.第一作者:女 , 22岁 ,本科生 .
* 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 ;全球环境基金资助项目 ( GEF) .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灯藓科
植物资源的研究*
彭 丹 彭光银 彭亚军 廖丽娟 曹赤可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9)
摘 要 对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提灯藓科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 ,共有 3属 17种
及 2变种 ,其中 11种为湖北地理分布新纪录 , 2种为中国特有种 .并对提灯藓科区系特点与分布规
律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提灯藓科 ;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植物资源
中图分类号 Q949
苔藓植物的研究是湖北省高等植物研究中的一个最薄弱的领域 [ 1] .目前 ,苔藓植物利用的
数量和范围正日益扩大 ,但由于湖北省苔藓植物本底材料不清 ,已严重制约了资源的合理利
用 .提灯藓科是神农架苔藓植物的一个大科 ,有不少种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对神农架提灯藓
科植物的形态、分布和区系特点进行探讨 ,将丰富湖北省植物区系的研究 ,同时对于苔藓植物
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 1997年 6月 12日到 8月 23日 ,笔者选择了 20余条
路线 ,在保护区海拔 420~ 3 105 m的范围内进行了苔藓植物的调查 ,采集了苔藓标本 800余
份 . 1997年 9月到 12月 ,完成了标本的鉴定工作 ,根据野外考察的资料 ,绘制了神农架保护区
提灯藓科植物垂直分布图 ,并对该科区系特点以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 .
1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概况
神农架地区位于鄂西北 ,它西与大巴山脉相接 ,北临房县与武当山脉相邻 ,东与保康、兴山
低山区相连 ,南濒巴东隔长江与武陵山相望 ,卧长江之北 ,汉水之南的广阔地带上 .地理坐标为
30°15′~ 31°57′N, 109°56′~ 110°58′E.神农架最高峰为神农顶 ,海拔 3 105 m.平均海拔
1 700 m左右 .年降雨量 900~ 1 500 mm ,无霜期 217~ 244 d [2 ] .植物区系为西南、华中、华南、
华北及西北等各处植物成分的汇集之处 ,给苔藓植物生长繁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
2 提灯藓科植物种类及形态描述
2. 1 种类
保护区提灯藓科有 3属 17种及 2变种 ,其中 11种为湖北地理分布新记录 , 2种为我国特
有种 [3~ 8 ] .
2. 2 形态描述
第 32卷第 3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Vol. 32 No. 3
1998年 9月 JOU RN AL OF CENTRAL CHIN A NORM AL UNIVERSITY( Na t. Sci. ) Sept. 1998
( 1)鞭枝疣灯藓 Trachycyst is f lagelaris ( Sall. et Lesq. ) Lindb. 植株疏丛生 .茎端具多数
生鳞片状小叶的鞭状枝 .叶缘平直 ,由分化的狭长形细胞构成 ,边缘分化 ,具双列锐齿 ;中肋粗
壮达于叶尖部终止 ,背部具刺状齿突 .叶片细胞小 .多生海拔 900~ 1 500 m林下岩面的薄土
上 ,分布较广 .马虎子沟 ( H: 990 m ): 刘胜祥 0178( CCNU )石生 ;马虎沟 ( H: 1 000 m ):刘胜祥
0169( CCN U)石生 ;坪堑 ( H: 1 500 m):刘胜祥 ( CCNU)石生 .
国内分布:黑龙江、吉林 ;湖北新分布 .
( 2)疣灯藓 Trachycyst is m icrophylla ( Do z. et M olk. ) Lindb.本种与鞭枝疣灯藓形态极近
似 ,但本种叶无边缘分化 ,单列齿 ,茎无鞭状分枝 .多生于海拔 1 400 m林下岩面薄土上 ,分布
稀 .坪堑 ( H: 1 450 m ): 刘胜祥 0308( CCN U)石生 ;坪堑 ( H: 1 450 m ): 刘胜祥 0313( CCNU )
石生 .
国内分布:陕西、黑龙江、吉林、新疆、长江流域 .
( 3) 双灯藓 Orthomniopsis japonica Bro th.植株粗壮 .茎直立 ,叶片多集中生于茎顶端 ,叶
大 .叶尖圆钝 ,耳滑 ,叶边全缘 ,具分化边 ;中肋不到顶 .叶细胞大 ,胞壁薄 .孢蒴直立 ,多成双着
立 .蒴柄短 ,蒴帽无毛及蒴齿 .多生于老树干阴面及腐木上 ,分布稀 .黑湾 ( H: 1 480 m ): 刘胜祥
0012( CCN U).
国内分布:四川、福建、长江流域 .
( 4) 尖叶提灯藓 Mnium cuspidatum Hedw.植株藓绿色或黄绿色 .生殖枝直立 ,上段密被
叶 ;营养枝葡萄或弓形弯曲 ,疏生叶 .生殖枝上叶较狭长 ,呈卵状长菱形 ;营养枝上叶较低短宽 ,
呈卵状阔菱形 ;叶缘具明显分化的狭边 ,中上部具单列锐齿 ;中肋平滑 ,长达叶尖或稍突出 .叶
细胞小 ,呈六角形 ,胞壁薄 .多生于海拔 1 500~ 2 000 m的林地以及林下或沟边阴湿的土皮或
石壁上 ,分布较广 .小龙潭 ( H: 2 000 m ):刘胜祥 0479( CCN U)石生 ;九冲 ( H: 1 680 m ):刘胜祥
0007( CCN U)石生 .
国内分布:全国各省区 .
( 5)尖叶提灯藓厚角变种 M. cuspidatum Hedw . var. trichomanes ( Mi t t. ) Chen ex Li et
Zang. 本变种与原变种很相似 ,唯其叶细胞壁角隅处加厚 ,叶基下延甚长等特点 .多生于海拔
1 555 m的腐木上 .分布稀 .九冲庙坪 ( H: 1 555 m ):刘胜祥 0109( CCNU)腐木生 .
国内分布:全国各省区 .
( 6)长尖提灯藓 M. longimucronatum Li et Zang. 植株细小 ,暗绿带红褐色 .茎直立 ,红
色 .叶异型 ,阔卵形 ,全缘或具单列齿 ,中肋不至顶 ;茎中上部叶呈卵圆形或宽披针形 ,先端具白
色或淡黄棕色长毛尖 ,叶缘具双列尖锯齿 ;中肋粗壮 ,长达叶尖 .叶细胞呈方六边形 ,叶缘 2~ 3
列细胞狭长呈线形 .多生于海拔 1 600~ 2 500 m的林下溪边 ,分布广 .土地垭 ( H: 1 670 m):刘
胜祥 0017 ( CCNU )石生 ;土地垭 ( H: 1 750 m ): 刘胜祥 0020( CCNU )腐木生 ;土地垭 ( H:
1 830 m ):刘胜祥 0024( CCN U)林下土生 ;土地垭 ( H: 1 690 m):刘胜祥 0026( CCNU )腐木生 ;
土地垭 ( H: 1 650 m):刘胜祥 0084( CCN U)腐木生 ;金猴岭 ( H: 2 330 m):刘胜祥 0397( CCN U)
树生 ;金猴岭 ( H: 2 430 m):刘胜祥 0398( CCN U)树生 .
国内分布:西藏、东北 ,我国特有种 ;湖北新分布 .
( 7)具缘提灯藓 M. marginatum ( With. ) P. Beauv . 植株细小 ,稀分枝 .叶卵圆形 ,先端具
长尖头 ;叶缘具分化狭边缘 ,叶边中上部具双列细而钝的锯齿 .细胞呈不规则的圆形 ,胞壁厚 .
多生于海拔 1 600 m的林下 ,分布稀 .土地垭 ( H: 1 680 m ):刘胜祥 0007( CCNU )石生 ;土地垭
338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第 32卷
( H: 1 680 m ):刘胜祥 0009( CCNU)树生 .
国内分布:西藏、内蒙、山东、台湾、陕西、四川 ;湖北新分布 .
( 8)平肋提灯藓 M. laevinerve Card. 植株纤细 .叶卵形 ,叶边上下部均具双列尖锯齿 .叶细
胞呈不规则的多角形 ,胞壁薄 .多分布于海拔 1 600 m的林地上 .土地垭 ( H: 1 670 m ): 刘胜祥
0015( CCN U)土生 .
国内分布: 陕西、江苏、浙江、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福州、河北、山西、河南、新疆、西藏和
东北 ;湖北新分布 .
( 9)长齿提灯藓 M. longispinum Li et Zang . 植株细小 .叶呈副卵状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 ,
叶缘密被双列长刺状锯齿 ;中肋粗壮 ,突出叶尖成短尖头 ,上段背面具长刺 .多分布于海拔
2 400 m的林地石上 .金猴岭 ( H: 2 420 m ):刘胜祥 0424( CCN U)树生 .
国内分布:云南、西藏 ;湖北新分布 .
( 10)无边提灯藓 M. immarginatum Broth. 植株粗壮 ,干燥时枝条多呈羊角状弯曲 .生殖
枝直立 ,具成簇树状分枝 ;营养枝呈弓形弯曲或斜伸 .叶密生 ,无明显的分化边缘 ,中上部边缘
具单列尖锯齿 ;中肋长达叶尖 ,上段略呈波状弯曲 ,背面具刺状突齿 .叶细胞较小 ,叶缘细胞无
分化 .多生于海拔 1 500~ 1 900 m的杂木林下 ,分布较广 .土地垭 ( H: 1 600 m ):刘胜祥 0064
( CCN U)林下 ;坪堑两河口 ( H: 1 500 m ): 刘胜祥 0514( CCNU )土生 .
国内分布:陕西、东北、河北、山西、河南、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 .
( 11)侧枝提灯藓 M. max imov iczii Lindb. va r. max imoviczii . 植株矮小 .茎先端簇生叶 ,叶
呈长卵状或长椭圆状舌形 ,有数条横波纹 ,叶先端圆钝 ;中肋粗壮 ,长达叶尖 .叶缘 2~ 4列细胞
分化呈斜长方形 ;中肋两侧各具单列特大的细胞 ,呈方形或五角形 ,排列整齐 .多生于海拔
1 400 m的常绿落叶阔叶林下 ,分布稀少 .阴峪河 ( H: 1 400 m ):刘胜祥 0616( CCN U)树生 .
国内分布: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南北各地林区 .
( 12)侧枝提灯藓凹顶变种 M .max imoviczi i var. emarginatum Chen ex Li et Zang. 本变
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片先端均明显凹陷 ,叶缘分化边缘阔 (由 2~ 4列狭长细胞组成 ) ,中
肋两侧无明显分化的细胞 .多生于海拔 1 400~ 1 900 m的红桦林下 ,分布广 .黑湾 ( H:
1 780 m ): 刘胜祥 0538( CCN U)树生 ;黑湾 ( H: 1 400 m ):刘胜祥 0554( CCNU)树生 ;黑湾 ( H:
1 400 m ):刘胜祥 0554( CCN U)水沟边石生 ;老君山 ( H: 1 900 m ):刘胜祥 0273( CCN U)石生 .
国内分布:云南、江西、西藏 ,我国特有种 ;湖北新分布 .
( 13)日本提灯藓 M . japonicum Lindb. 植株较粗壮 .茎直立 ,密被红棕色假根 .叶阔倒卵
状菱形 ,先端急尖 ,具略弯曲的长尖头 ;叶缘具分化的狭齿 ,中上部具弯曲的长尖锯齿 ,齿多由
2个细胞构成 ;中肋粗壮 ,多在叶尖稍下处消失 .叶细胞较大 ,呈规则的六角形 ,叶缘 3~ 5列细
胞分化呈斜长方形 .多生于海拔 1 400 m~ 2 000 m的落叶阔时林下 ,分布广 .坪堑两河口 ( H:
1 400 m ):刘胜祥 0509( CCN U)土生 ;黑湾 ( H: 1 600~ 1 980 m ):刘胜祥 0534( CCN U)土生 .
国内分布:西藏、河北、吉林、黑龙江、福建、陕西、四川、贵州、云南、辽宁、甘肃 ;湖北新分布 .
( 14)瘤柄提灯藓 M. venustum Mit t. 植株疏丛生 .叶密生 ,呈长卵圆形或倒卵形 ;叶缘具分
化狭边 ,中上部具由 1~ 2个细胞构成的长尖锯齿 ;中肋粗壮 ,长达叶尖 .叶细胞呈多角状圆形 ;
叶缘 3~ 5排细胞分化呈斜长方形至线形 .蒴柄具密粗瘤 .多生于海拔 1 400 m的落叶阔叶林
下 ,分布稀 .关门山 ( H: 1 400 m):刘胜祥 0608( CCN U)水沟边石生 .
国内分布:东北、河南、陕西、新疆、江苏、浙江、江西、四川、云南、西藏 ;湖北新分布 .
339
第 3期 彭 丹等: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灯藓科植物资源的研究
( 15)钝叶提灯藓 M. rostratum Schrad. 植株较纤细 .生殖枝近于直立 ,不孕枝匍匐 .叶疏
生 ,具横波纹 ,呈卵状舌形 ,基部缢缩 ,先端圆钝 ;叶缘具分化边 ,中上部具单细胞构成的钝齿 ;
中肋长达叶尖 .叶细胞多呈圆角形或方形 ;叶缘 2~ 4列细胞分化呈狭长方形至线形 .多分布于
海拔 1 500~ 1 700 m的落叶阔叶杂木林下 ,分布稀 .下谷东坡 ( H: 1 570 m ):刘胜祥 0300( CC-
N U).
国内分布:全国各省区 .
( 16)小提灯藓 M.minutulum Besch. 植株小 .茎直立 ,无分枝 .叶疏生 ,阔匙形 ,顶端圆钝 ,
具短钝尖头 ;叶边全缘成具分化边 ;中肋粗壮 ,红色 ,长达叶尖 .叶细胞较小 ,六角至长方形 ,胞
壁厚 .多生于海拔 1 500~ 1 700 m的常绿落叶林下腐木上 ,分布较广 .土地垭 ( H: 1 670 m):刘
胜祥 0045( CCN U)腐木生 ; 0044( CCNU)腐木生 ;土地垭 ( H: 1 680 m ):刘胜祥 0009( CCNU )
树生 ;下谷东坡:刘胜祥 0305( CCNU)土生 .
国内分布:陕西、四川、秦岭 ;湖北新分布 .
( 17)扇叶提灯藓 M. punctatum Schreb. ex Hedw . 植株粗壮 .暗绿带红棕色 ,具光泽 .茎从
基部至中上部均密被假根 .叶疏生 ,略具波状皱纹 ,阔卵形至圆形 ;叶边全缘 ,具明显分化边 ;中
肋粗壮 ,稀至顶 .近中肋叶细胞大 ,近叶缘数列细胞小 .多生长于海拔 1 500 m林下土壤中 ,分
布稀 .下谷东坡 ( H: 1 540 m ): 刘胜祥 0303( CCNU)土生 .
国内分布:陕西、黑龙江、吉林、安徽、浙江、四川、云南 ;湖北新分布 .
( 18)拟长叶提灯藓 M . pseudo-lycopodioides C. M ull. et Lindb. 植株先端丛生小枝 ,呈树
状 .叶呈长卵状披针形 ,叶缘具双列锯齿 ;中肋长达叶尖或稍突出 .叶细胞呈不规则的多角形 ,
胞壁略加厚 .多生于海拔 1 500 m的林下 ,分布稀 .下谷东坡 ( H: 1 540 m ): 刘胜祥 0302
( CCN U)土生 .
国内分布:河北、新疆、西藏 ;湖北新分布 .
( 19)直喙提灯藓 M.orthorrhynchum C. Muell. 植株粗壮 .茎直立 ,稀分枝 .叶呈长卵状 ,边
缘具双列锯齿 ;中肋背面上段具多数明显的刺状突出 .叶细胞多角形 ,胞壁薄 .分布稀少 . 刘胜
祥 0220( CCN U)土生 .
国内分布:全国各省区 .
3 提灯藓科植物地理分布特点分析
表 1 提灯藓科各属在神农架的分布及所占全国的比例
神农架分布 全国分布 所占比例%
疣灯藓属 2 2 100
双灯藓属 1 1 100
提灯藓属 16 49 32. 7
提灯藓科植物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种类较多 ,资源颇丰 .本科植物全世界先后报道有
12属 ,我国记载有 5属 57种 ,而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已发现 3属 17种及 2变种 ,占全国总属
数的 60% ,总种数的 33. 3% ,这 3属分别是: 提灯藓属 ( 16种 ) ,双灯藓属 ( 1种 ) ,疣灯藓属 ( 2
种 ) ,其中提灯藓属中有 2变种: 尖叶提灯藓厚角变种和侧枝提灯藓凹顶变种 .见表 1.
神农架保护区提灯藓科植物之所以如此丰富 ,是因为本地区高海拔 ,深切割 ,导致光、热、
水土等生态因素的垂直和水平的差异 .在此条件下 ,形成了丰富的提灯藓植物 .
在采集的提灯藓科植物 17种
及 2变种中 ,有 10种及 1变种为湖
北新分布类群 .能够发现如此多湖
北新分布植物 ,经分析有以下因素:
①对苔藓植物的开发、利用没有得
34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第 32卷
到湖北省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 ,对此研究的力度不够 ,省内缺乏有关这方面的报道 ;②神农架
全境群峰竞拔 ,沟壑纵横 ,林海茫茫 ,地形错综复杂 ,给该地苔藓植物的采集和研究带来极大困
难 ;③华中师范大学刘胜祥、雷耘等组成的科研小组经过几个月的努力 ,在保护区内较系统地
采集了大量苔藓标本 ,取得了许多新发现 .在这些湖北新分布植物中 ,侧枝提灯藓凹顶变种和
长尖提灯藓属于我国特有种 ,显示了神农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原始性、古老性、残遗性 .由于第
四纪冰川对这一地区植物区系的影响不大 ,这些古老珍稀植物类群得以保存 .
图 1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灯藓科植物垂直分布图
神农架保护区内提灯藓科植物水平分布上差异较小 ,因为保护区内随着植被类型、土壤、
气候、地形等因素而出现的区域间的差异较小 .而垂直分布上差异比较明显 ,由图 1可知提灯
藓科植物大部分分布在海拔 1 200~ 2 200 m区带 ,其它海拔高度较少 .根据垂直高度划分成
三个不同的生物气候带 .
( 1)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叶混交林带 (海拔 1 500 m以下 ) 有鞭枝疣灯藓、疣灯藓、瘤柄
提灯藓、双灯藓、侧枝提灯藓等 ,计 5种 ,占总种数的 26. 3% .
( 2)暖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带 (海拔 1 500~ 2 600 m ) 主要有日本提灯藓、小提灯藓、无
边提灯藓、平肋提灯藓、长尖提灯藓、钝叶提灯藓、扇叶提灯藓、拟长叶提灯藓、长齿提灯藓、尖
341
第 3期 彭 丹等: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灯藓科植物资源的研究
叶提灯藓、尖叶提灯藓厚角变种、侧枝提灯藓凹顶变种、具缘提灯藓共计 13种 ,占总数的
68. 4% (其中直喙提灯藓海拔纪录缺失 ) .
( 3)温带常绿针叶林带 (海拔 2 600 m以上 ) 缺少提灯藓科植物标本 ,按照分布规律 ,这
一带应有较多本科植物 .可能是采集不全 ,还有可能是本带覆盖的厚厚的野古草亚高山草甸 ,
对提灯藓科植物的生长有较大限制 .
以上分析可知 ,暖温带 ,提灯藓科植物占主要部分 ,占该科总数的 68. 4% .暖温带具有亚
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 ,是亚热带和温带植物区系重要的交汇地区 ,其环境特点适合提灯藓科
植物的生长习性 ,所以较为丰富 .
4 提灯藓科植物区系分析
神农架地区是我国东部低山丘陵到西部高山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同时又是我国中亚
热带过渡到暖温带的地区 ,因而有着丰富多彩的植物区系成分 .该区系不仅与华中地区植物区
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且有较多的秦岭山地、西北等地区植物区系成分 .为了弄清楚神农架提
灯藓科植物的区系成分起源 ,对神农架及周边 6个省区提灯藓科植物资源进行聚类分
析 [4~ 6, 9~ 12 ] .
利用波兰学者 Czekanow oski相似性系数公式 ,建立相关系数矩阵 ,在这基础上 ,通过
WPGMA分类方法进行聚类 ,再按最短距离原则划分区域 ,在每次聚合水平绘制出分区树系
图 ,并选择了前后两次聚合水平较大的中间值为分区界线 (如图 2) .
图 2 分区结果树系图
从分区结果看 ,神农架提灯藓科植物区系成分与西藏、秦岭、东北三个地区的成分最为接
近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48 5、 0. 812 5、 0. 812 5.鄂北武当山是秦岭山脉的余脉 ,因此神农架
山脉植被组成的成分受到秦岭山地、西北、华北等地区植物区系成分影响 ,因而与西藏、秦岭的
区系成分比较接近 .另外 ,神农架地区海拔较高 ,使该地区植物分布类型出现明显的北移 ,表现
出与东北地区区系成分比较接近的现象 .从结果分析 ,神农架与黄山、浙江、山西的相关系数分
别为 0. 480 0、 0. 347 8和 0. 272 7,地域上的差别导致它们相关性较小 ,尤其是山西地区 ,相关
性最小 ,相关系数仅为 0. 272 7.
34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第 32卷
5 结论
( 1)提灯藓科植物赋予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浓厚的东亚色彩 ;中国特有种的分布为该区物
种的古老性和原始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
( 2)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提灯藓植物区系与其它地区 (西藏、东北、秦岭、黄山、浙江开化古
田山、山西管涔山 )之间的相似性比较 ,除西藏、东北地区外 ,神农架与秦岭的关系最为密切 .
( 3) 本文报道了提灯藓科植物 11种湖北地理新分布 ,占全科植物的 57. 8% ,说明神农架
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丰富 .
致谢 野外工作得到了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个管理所的大力支持 ,标本的鉴定得
到孝感师专田春元老师和研究生杨福生的帮助 ,论文的选题与研究工作得到了指导老师刘胜
祥、雷耘的帮助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 考 文 献
1 田春元 ,刘胜祥 ,雷 耘 .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1998, 32
( 2): 206~ 209
2 班继德 ,漆根深 . 鄂西植被研究 .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1995.
3 胡人亮 . 苔藓植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85.
4 中国科学青藏综合科学考察队 . 西藏植物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5.
5 辽宁省林业土壤研究所 . 东北藓类植物志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7.
6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 秦岭植物志 (第三卷 ) ,苔藓植物志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78.
7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第一册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4.
8 陈邦杰 . 中国藓类植物属志 (上册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63.
9 陈邦杰 ,吴鹏程 ,裘佩熹 ,等 . 黄山植物的研究 .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 1965.
10 胡人亮 ,王幼芳 . 浙江西天目山苔藓植物的调查研究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1994( 1): 85~ 104
11 邱丽氚 . 山西省管涔山林区的苔藓植物 . 山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1991( 3): 304~ 307
12 田春元 . 浙江开化古田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 见:隐花植物生物学 . 北京:知识出版社 , 1997.
STUDIES ON THE RESOURCES OF MNIACEAE
IN SHENNONGJI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Peng Dan Peng Guangying
Peng Yajun Liao Lijuan Cao Chike
( Colleg e of Life Science, Cent ral China No rmal Univ ersity, Wuhan 430079)
Abstract An investigation on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s o f M niaceae in Shennong jia
Na tional Na ture Reserv e, Hubei,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re a re 3 generus,
17 species and 2 varieties in this reserv e, eleven of which are recently recorded
species in Hubei and tw o of which are Chinese endemic. The flo 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 ribution rules 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Mniaceae; Shennong jia Na tional Na ture Reserv e; plant resources
343
第 3期 彭 丹等: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灯藓科植物资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