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0 2卷 第 5期
福 建 中 医 药
F UJ IJ A O NUR NA O LF了R A DIT I O A N L
CH I E S E NMB DI C I NE
V o l
_
0 2No
1. 8. 年 19 80
三 种 黄 杨 属 植 物 治 疗 皮 肤 病
5 0例 疗 效 观 察
泰宁县中医院 洪苛教
近几年笔者应用黄杨科黄杨属植物 细 叶黄 杨
( B ux u sh a
r lan d i iHn a e e )
、 黄杨 ( B . m ir e o
P h y l la s i eb
.
et Z 住 e e
.
a vr
.
s in i e aR eh d
. et
, 11 5
.
)
、 尖叶黄杨 ( B . m i e r o p n y l l a v a r . a e
nt u l a n s R
.
e t W
.
) 治疗皮肤病 5 0例 , 效 果 满
意 。 现报告如下 .
一般资料 : 本组 50 例均为门诊病例 , 其中男2
例 , 女 28 例 ; 年龄 9 、 68 岁 。 病种分布 : 结节性红
斑 15 例 , 多形性红斑 14 例 , 银屑病 10 例 , 尊麻疹 6
例 , 过敏性紫瘫和离心性环状红斑各 2 例 , 红皮病
1 例 。 病程 2 天 、 6 年 . 全部病例均具有明确的病
史和典型的临床症状 。
治疗方法 : 用新采集的黄杨 、 细叶黄杨或尖叶
黄杨 ( 只用其中的一种 ) 的茎枝或带小枝的叶片 ,
每次 10 、 50 克 , 水沸后下药煎十五分钟 , 滤 取 药
液 , 一次服完 . 如加用其他中药 , 则应按常规方法
先煎煮中药 , 到适当时间再放入黄杨属植物的茎枝
或叶片煎煮十五分钟 , 服法同上 , 每 日一剂 . 加减
法 : 痰痒剧烈加荆芥 , 蝉退 , 皮损深红色或紫红色
加生地 、 丹皮 、 紫草 , 合并感染加蒲公英 、 紫花地
丁等 . 均不合并西药和其他外用药 。
洽疗给果 : 皮损全部消退或仅残留色素沉着 ,
幅。 . t 32 欧姆 , 每搏血流量 1 . 478 毫升。 诊断 : 原发
性红斑性肢痛症 . 治以凉血散淤 . 上方加金银花 12
克 , 按规定方法服用 . 当日晚疼痛即明显缓解 . 第
3 日后复诊症状基本消失 , 原方再进 , 第 4 日后症
状消失 . 患者精神振 作 , 双 足 原 部 位 皮温 左 :
26
.
6 ℃ , 右 : 26 . 9℃ . 血流检查 , 陡直波形 , 波幅
。 . 09 6欧姆 , 每搏血流 量。 . 9 79 毫 升 ; 右 , 陡 直 波
形 , 波幅。 . 0 9 欧姆 , 每搏血流量。 . 983 毫升 。 舌苔
脉象如常 .
讨 论
红斑性肢痛症的病因尚未明了 , 其发病机理可
能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末梢血 管 功 能失
调 , 血管过度扩张 , 局部充血 , 是一种病程迁延 ,
症状剧烈的疾患 . 疼痛症状严重者抱足呻吟喊叫 ,
有时需将患足浸于冷水中方得缓解 . 此病西医药仅
采取对症疗法 , 如镇静止痛剂 , 抬高患肢 , 冷敷 ,
腰交感神经节封闭 , 胖神经及胫后神经切断术等 ,
疗效均不满意 .
祖国医学对红斑性肢痛症虽无此病名记载 , 但
其症状早有描绘 , 如 《 疡医大全 · 奇病部 》 : “ 人
脚板色红如火 , 不可落地… … 宜用祛火汤 . ” 我们
认为本病系属热属实 , 病在血分 , 病机是由于邪热
入血 , 而致发斑 , 热与血结成淤 , 淤而致痛 . 根据
`热者寒之 ” , `热淫于内 , 治以咸寒 ” 的治则 .
故我们采用凉血散淤法治疗本病 . 方中水牛角 , 生
地为主药 , 凉血清热 , 清解血分温热毒邪 , 取意于
叶天士 : “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 直须凉血 ,散血 . ”
丹皮 , 赤芍凉血散淤 , 促进热清淤散斑化 ; 地榆 ,
白茅根增强凉血清热之功效 ; 延胡索行 气 活 血 止
痛 . 诸药配合 , 起效迅速 。 可以认为是辨证施治 ,
标本同治的结果 。
红斑性肢痛症属于难治疾病 . 凉血散淤法对此
病的良好治疗效果证实了祖国医学的独特性与科学
性 . 在此经验的启发下 ,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还将遇
到的一些其他疾病辨为血热证的患者采用凉血法治
疗 , 每获佳效 . 为什么凉血药对血热证能起效 , 如
何用现代医学观点理解血热本质傲凉血药物是调节
植物神经功能后再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 , 还是直接
纠正血液循环的异常状态 ? 这些对探索中医药的诊
治疾病规律 , 对进一步发掘祖国医学宝藏 , 都是很
值得探讨的 。 我们在这方面仅做了初步工作 , 还有
待于多科合作深入研究 .
余上海市奴口 区中心 医 院
2 5
DOI : 10. 13260 /j . cnki . jf jtcm. 004432
福 建 中 医 药 2 0卷
自觉症状消失 , 随访一年未复发为 治 愈 , 计 “ 例
(其中结节性红斑 、 多形性红斑各12 例 , 银屑病 6
例 , 算麻疹 3 例 , 过敏性紫瘫 1 例 ) ; 皮损基本消
退或大部分消退 , 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 , 计 9
例 (其中多形性红斑 、 银屑病 、 环状红斑各 2 例 ,
算麻疹 、 红皮病 、 过敏性紫瘫各 1例 ` ) ; 皮损部分
消退 , 自觉症状减轻为有效 , 计 3 例 (均为结节性
红斑 ) ; 用本方法治疗切天以上 , 皮损及 自觉症状
均无变化为无效 , 计 4例 ( 银屑病 、 等 麻 疹 各 2
例 ) . 总有效率为92 肠 . 治疗服药最多 56 剂 ( 红皮
病 ) , 最少 6 剂 ( 多形性红斑 ) . 治疗中未见明显
的副作用 。
〔病例〕 曾某 , 女 , 2 5岁 , z , 7 , 年 7月 8 日初
诊 。
患者两个多月来两小腿经常出现红色小硬块 ,
按之坚硬 , 并有疼痛 , 曾用青草药 ( 药名不详 ) 外
数致次 , 不见好转 . 眠食如常 , 二便自调 . 检查 :
双小腿散在性圆形或椭圆形红斑 10 余处 , 稍凸出 ,
界清 , 自绿豆大至黄豆大不等 , 按之具 硬 感 , 疼
痛 . 脉弦滑 , 舌苔薄白稍腻 . 诊断 : 结节性红斑 .
治疗 : 黄杨木 15 克 , 水沸后下药煎十五分钟 , 滤取
药液 , 一次服完 , 日一剂 。
7 月 1 3日复诊 : 服上药五剂后 , 两小腿小硬块
逐渐变软消退 , 颜色转暗红 , 疼痛减轻 , 未再出规
新的皮损 。 续服四剂而愈 . 随访 1 年 3 个 月,无 复
发 . ’
小结 : 一 、 黄杨的茎 、 枝称黄杨木 , 性歌 味
苦 , 无毒 , 能祛风湿 、 理气 、 止痛 , 主治风 湿 疼
痛 、 胸腹气胀 、 牙痛 、 病痛、 跌打揖伤等症 . 有人
报道以黄杨木复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 , 总 有效 率
8
.
6肠〔约 ; 陆氏报道黄杨木单味煎剂治疗辨证 属胃火上逆或胃阴不足的呢逆证青特效〔2 叭 黄杨在
皮肤科临床上较多病例的具体应用首见于治疗麻风
反应的报道 , 认为效果满意〔 3 〕 . 黄杨的根 ( 黄杨
根 ) 、 嫩叶 (黄杨木叶 、 黄杨脑 ) 、 果实 ( 黄杨
子 ) 均可入药 , 功用主治与黄杨木大同小异 : 细叶
黄杨又名雀舌黄杨 , 与黄杨同等使 用〔约 . 而 尖
叶黄杨据笔者手边的资料 , 查无关于可供药用的记
载 .
二 、 据介绍 , 黄杨木含有生 物 碱 、 挥发 油 、
黄杨胶等 , 结构型态和 强 心 贰 、 皮 质 激 素 相 类
似〔 1 〕。 另据记载 , 黄杨木叶含有黄杨碱 E 、 黄杨
醉碱E 、 环朝鲜黄杨碱 B 、 环锦熟黄杨碱 D 、 黄杨
批碱 、 黄杨叨碱等〔 5 〕。 19 7 8年 , 有关单位对黄杨
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系统的预试 , 结果认为黄杨
木中具有生物碱 、 街体化合物 、 酚性成份 , 可能含
有有机酸 、 氮基酸及糖类物质等 , 通过药理实验初
步认为黄杨木的有效部份是脂溶性物质 , 其毒性很
小〔 6 〕 . 此后 , 又有人用黄杨木的提取物黄杨木碱
I 号进行动物实验 , 证明黄杨木碱 I 号对垂体后叶
素诱发的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 并有直接减慢
心率的作用 〔了〕。 至于细叶黄杨 、 尖叶黄杨的化 学
成份和有效部份 , 笔者未见报道 .
三 、 本组病例属红斑 、 鳞屑性皮肤病42 例 , 变
应性皮肤病 6 例 , 皮肤血管疾病 2 例 . 在临床治疗
中 , 三种植物常交替使用 , 效果未见有 明 显 的不
同 . 因此 , 笔者认为它们除具有祛风湿 、 理气止淤
的功效外 , 还有清热凉血 、 活血祛淤的作用 . 虽然
三种植物的化学成份不甚明了 , 但是 , 可以认为它
们治疗皮肤病的主要有效部份可能是结构型态与皮
质激素相类似的化学成份 , 这些成份也具有诸如杭
炎 , 抗过敏 、 杭毒 、 免疫抑制 、 止痒等药理作用 .
当然 , 这些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
今考资料
〔土〕舫48 ,部队卫生队心防组 : 中草药通讯 19了了
( 8 )
: 4 0
〔 2 〕陆振家 : 新中医 1马7 5 ; ( 3 〕 : 4 7
〔· 3〕福建省建宁县皮肤病防治院 : 皮肤病防治研究
通讯 197 9 ; 8 ( 4 ) : 232
〔 4〕 江苏新医学院 : 中药大辞典 , 上海人 民 出版
社 . 19了9 ; 2 05 0
〔 5 〕 同上 . 2 D7 0
( 的 南京军区空军后勤卫生处 : 中草药通讯19T 出
C g )
:
6
( 7 〕方泰惠等: 中草 药通 讯 IOTg ; ( 4 ) :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