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白蜡条害虫生活习性与防治



全 文 :收稿日期:  1999-10-19
作者简介: 杨有乾 ( 1939-) ,男 ,河南郑州人 ,教授 ,从事森林
昆虫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白蜡条害虫生活习性与防治
杨有乾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2)
摘要: 近年来 ,白蜡条 Eraxinus chinensis虫害在河南白蜡条产区日趋严重。该文记述了 3
种白蜡条害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
关键词: 白蜡条 ;害虫 ;生活习性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3.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5701( 2000) 05-0017-02
Bionomics and control of pests inEraxinus chinensis /Y ANG You-qian ( Agricul tural U-
niv ersity of Henan, Zheng zhou  450002 , China)
Abstract: Resent years, pests have g row n mo re and more seriously in Erax inus chinensis
cul tiva ted a reas in Henan. The paper dea1s wi th thei r bionomics and control.
Key words: Erax inus chinensis; pest insects; bionomics; cont ro l
  白蜡条广泛分布于豫东沙区 ,为多年生灌
木 ,枝条纤细 ,木质柔韧 ,是编织篮、筐、篓、囤、
笆等器物的理想材料 ,具有防风固沙 ,改善田间
气候 ,保护农田的功能。宁陵县群众培植的白蜡
杆是制作锤把、镐把的优质原料 ,不劈不断 ,不
震手是其他木制把柄无法比拟的特性。近年来 ,
又制成坐椅、桌、凳等工艺品 ,畅销国内外 ,是该
县的主要经济来源。
白蜡条在生长发育和制成器品过程中 ,遭
受害虫的危害十分严重 ,对白蜡条的生产造成
很大影响。现根据多年来的调查研究和防治试
验结果 ,报道于后。
1 白蜡梢距甲 Temanaspis nankinea ( Pic)
1. 1 分布与寄主 分布永城、宁陵等地。 危害
白蜡条嫩梢。
1. 2 生活习性  1年发生 1代 ,以成虫在土中
越冬。 次年 4月初 ,白蜡条萌发抽枝后 ,成虫出
土 ,白天群集叶丛 ,喜食新条嫩梢端部的叶芽。
产卵时 ,先将距新梢顶部 5~ 12cm处的嫩梢环
咬一圈 ,顶梢断落 ,然后在断面下方 2~ 3mm
处咬一小孔 ,将卵产入 ,再将产卵处两侧的叶片
从叶柄咬断 ,每枝产卵 1粒。 卵经 10余日后孵
化。幼虫在主梢内向下蛀食 ,咬掉的碎屑塞入虫
道 ,经 30余日幼虫老熟 ,咬孔外出 ,落地入土化
蛹 , 10余日后羽化为成虫 ,即在原处不动越冬。
由于成虫产卵前将新抽出的嫩梢咬断 ,使
枝条不能继续生长 ,不久即以下部副芽抽出新
芽 ,使呈丛状。因发芽时间晚 ,营养条件不足 ,秋
后形成短小枝条 ,失去编织价值。同时幼虫在主
梢内向下蛀食 ,使主梢枯死 ,因此对当年生的枝
条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
1. 3 防治方法  1)成虫发生时期 ,因早晚温度
较低 ,不太活跃 ,可组织人力捕捉。 2)大面积片
林 ,可喷洒 50%乐果乳油或 50%久效磷 2000
倍液毒杀。3)成虫产卵后或幼虫初蛀入时 ,及时
剪掉受害枝条 ,促使副芽早发 ,当年仍可形成有
用枝条。
·17·
森林病虫通讯  2000年 第 5期
2 云斑白条天牛 Batocera horstieldi ( Hope)
2. 1 分布与寄主 分布宁陵。 危害白蜡杆。
2. 2 生活习性  2年发生 1代 ,以成虫和幼虫
在白蜡条墩内和白蜡杆基部虫道内越冬。 次年
6、 7月间成虫钻出 ,在白蜡杆近地面基部咬一
个椭圆形刻槽 ,然后产卵于其中 ,每个刻槽产卵
1粒。幼虫孵化后在皮下蛀食 ,随后钻入杆内 ,
并将咬碎的木屑和虫粪排出孔外 ,然后在虫道
内越冬。次年继续蛀食 ,使白蜡杆遇风即折 ,甚
至枯死。幼虫老熟时 ,蛀入白蜡杆近地面基部和
条墩内作蛹室化蛹 ,成虫羽化后即在其中越冬。
2. 3 防治方法  1)冬闲季节 ,伐除衰弱条墩 ,
挖杀其中成虫和幼虫。2)成虫发生时 ,组织人力
捕捉。 3)生长季节 ,发现幼虫危害时 ,用 80%敌
敌畏 100倍液 ,沾棉球塞入虫孔 ,或用 50%乐
果 1000倍液注入虫道毒杀。
3 粉蠹虫 Lyctus sp.
3. 1 分布与寄主 分布宁陵。危害白蜡杆制成
的椅、桌、凳、床等家具和工艺品。
3. 2 生活习性 成虫 4、 5月间出现 ,产卵于剪
锯口和表皮粗糙处。幼虫孵化后从边材蛀入 ,向
左右钻蛀 ,虫道纵直 ,互相密接 ,内充满粉末状
木屑 ,并不断从虫孔排出 ,落满地面。秋后在虫
道内越冬。次年继续危害 ,被害严重时仅存一层
薄壳 ,一触即破。幼虫老熟后在表皮化蛹 ,成虫
羽化后咬孔外出。
3. 3 防治方法  1)刚采伐后的白蜡杆如长期
存放 ,可先不剥皮 ,避免产卵。 2)剥皮后的白蜡
杆 ,趁湿浸泡在水中。 3)制成的家具和工艺品 ,
及时油漆。4)发现家具或工艺品受害 ,用煤油涂
抹或喷洒 50%敌敌畏乳油 1000倍液。 5)用磷
化铝片 20g /m3 ,在塑料布帐幕内放入受害器物
熏蒸 ,处理 24小时。
参考文献:
[1 ] 萧刚柔 .中国森林昆虫 [ 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2. 553-554.
[ 2 ] 虞佩玉 .中国经济昆虫志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80. 43-44.
[ 3 ] 杨有乾 .林木病虫害防治 [M ].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82. 159-189.
(责任编辑 吴克有 )
  
  收稿日期:  1999-11-12
  作者简介: 梁成杰 ( 1939-) ,男 ,广东开平人 ,研究员 ,从事林业害虫防治的研究工作。
溴氰菊酯和灭铃皇防治油松毛虫的药效分析
梁成杰 1 , 邢 平 2 , 王永江 3 , 白志杰3 , 高瑞歧 3 , 徐实践 3
(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 , 北京  100091; 2.红太阳集团南京第一农药厂 , 江苏 南京  210008;
3.河北省昌黎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站 ,河北 昌黎  066600)
摘要: 溴氰菊酯的 5、 10、 15m l /kl和灭铃皇以 100、 150、 200ml /kl浓度 ,林间防治油松毛
虫 ,药后 7天平均死亡率均为 100% 。用 LSR法检验 ,与对照药的差异显著性在 1%水平
上与功夫菊酯差异不显著 ;与敌敌畏和辛硫磷的差异显著性均极显著。
关键词: 油松毛虫 ;溴氰菊酯 ;灭铃皇 ;药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S763. 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5701( 2000) 05-0018-03
·18·
Forest Pest and Disease No. 5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