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12 —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1年第25卷第2期Chin Med J Res Prac,2011 Mar.,Vol.25 No.2
三叶青 Tetrastigmatis hemsleyani , 又名 : 有角乌
蔹莓、石老鼠 , 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三叶崖爬藤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et Gilg.)[1]。其块根称
为蛇附子 , 为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活
血祛风的功效 [1]。用于治疗高热惊厥、肺炎、哮喘、
肝炎、风湿、月经不调、咽痛、瘰疬、痈疔疮疖及恶
性肿瘤 , 具有很好的疗效。三叶青主要分布于长江以
三叶青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吉庆勇 , 程文亮 , 华金渭 , 丁朝洪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目的 研究三叶青扦插育苗技术。方法 研究了生根剂、插穗年龄和基质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结果 生根剂、插穗年龄对插穗生根的影响明显,基质对插穗生根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2~3 年生老枝
1 000 mg/L IBA 浸渍 10s 后扦插于黄土中生根效果最佳。
关键词:三叶青 ;扦插繁殖 ;生根剂 ;扦插基质 ;生根率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427(2011)02-0012-03
Study on Cutting Propagation Techniques of Tetrastigmatis hemsleyani
JI Qing-yong,CHENG Wen-liang, HUA Jin-wei, DING Chao-hong
(Lishui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Lishui 3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tting technique of Tetrastigmatis hemsleyani. Methods The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s of rooting reagents , cutting age and cutting medium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rooting
reagents and cutting age effected rooting rate obviously, but cutting medium had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rooting
rate. Conclusion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factors was as follows: 2-3 age cutting treated by IBA (1 000 mg/ L)
for 10s and planted in the cutting medium of Loess.
Key words:Tetrastigmatis hemsleyani;cutting propagation;rooting reagents; cutting medium; rooting
rate
南各地 , 由于其繁殖特性和对生长环境的特殊要求,
三叶青野生资源稀少。本文研究了三叶青的扦插繁殖
技术,以保证三叶青资源供应和保护好野生三叶青资
源。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于 2007 年 8 月 20 日在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
院科技园基地进行。试验插穗采自丽水农科院人工栽
培的三叶青 , 其种苗挖自野外 , 经 3~5 年人工栽培 , 生
长势强。插穗采后立即放入保湿箱内,备用。插穗剪
收稿日期:2010-06-12
8.3 贮藏
包装好后,应于通风干燥处或专门仓库室温下
贮藏,控制适宜温、湿度。防日晒、雨淋、鼠害、虫
蛀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8.4 运输
不得与其他有毒有害的物质或易串味的物质混
装。运输容器应具有较好的通气性 , 以保持通风干
燥,遇阴雨天气应严密防雨防潮。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 一部 )[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118.
[2] 陈铁柱 , 薛朝金 , 许文艺 , 等 . 赫章半夏土壤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J]. 时
珍国医国药 ,2010,21(3):713-714.
[3] 胡玉涛 , 王 沫 , 肖平阔 . 半夏生物学特性研究概况 [J]. 湖北林业科技,
2006,14(2):38-41.
[4] 刘跃辉 , 周哲健 . 人工栽培半夏的气候条件分析 [J]. 中国农业气象,
2005,26(2):129-130.
[5] 靳忠英 , 彭正松 , 李育明 , 等 . 半夏的光合特性 [J]. 作物学报 ,2006,32(10):1542.
[6] 李西文 , 马小军 , 宋经元 , 等 . 半夏规范化栽植、采收技术研究 [J]. 现代
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5,19(2):29.
DOI:10.13728/j.1673-6427.2011.02.004
— 13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1年第25卷第2期Chin Med J Res Prac,2011 Mar.,Vol.25 No.2
成长 10~15 cm,留 2 节 3 叶的茎段,然后插入实验田
中 ( 插穗下部约 2 cm 埋入基质中 , 株行距为 5 cm ×10
cm) , 以小拱棚保湿 , 定期喷水以保持地面湿润,扦插
后采用遮阴网处理。
1.2 正交试验设计 本研究设计 3 个因素,每个设
计 2 个水平,因素水平见表 1。通过正交表 L4(2
3) 作
正交试验设计得到下列 4 个处理组合 :① A1B1C1 :
为当年生嫩枝,用 IBA 1 000 mg/L 浸渍 10 s 后扦插
于河沙中 ;② A1B2C2 :为嫩枝用清水处理后扦插于
黄土中 ;③ A2B1C2 :为 2~3 年生老枝用清水处理后
扦插在河沙中 ;④ A2B2C1 :为老枝,用 IBA 1 000
mg/L 浸渍 10 s 后扦插于黄土中。采用完全随机区组
设计,每个处理 100 根插穗,3 次重复。各处理保持
相对一致的环境条件。
1.3 分析指标 扦插 10 d 左右,观察插穗萌芽情况;
40 d 左右 , 测量统计其成活数、根数、根长、最长根
和新梢长,最后对成活率、萌芽率、生根率、平均根
数、平均最长根长、平均新稍长,进行相应的直观分
析和方差分析 [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因素和处理组合对成活率的影响 用 IBA
处理的组合成活率最高,A2B2C1 达到 99%,A1B1C1
为 83% ;不用 IBA 处理的组合成活率较,A2B1C2 为
76%,A1B2C2 为 57%。 结 果 表 明,A、B 和 C 三 因
素的 2 个水平在成活率上极差为 17、3 和 25,影响
成活率的三个因素按影响度为 IBA(C)> 插穗枝龄
(A)> 扦插基质(B)。对比分析,最佳处理组合
A2B1C1,即用老枝 1 000 mg/L IBA 浸渍 10 s 后扦插
于河沙中。扦插试验结果见表 2,分析结果见表 3。
表 3 的分析结果中,极差值 R 越大,则表示该
因素的水平变化对指标的影响越大,即该因素愈重
要 ;反之,R 值越小,这个因素也就影响越小。
2.2 不同处理和因素组合对萌芽率及新梢长的影
响 表 2 结果表明 :扦插 10 d 后各处理组合的萌芽
率有差异,老枝用 1 000 mg/L IBA 浸渍 10 s 插于黄
土中(A2B2C1)的萌芽率最高,达到 87% ;嫩枝用
1 000 mg/L IBA 浸渍 10s 扦插于河沙中 (A1B1C1) 的萌
芽率为 78%;老枝用清水处理扦插于河沙中(A2B1C2)
的萌芽率为 70% ;嫩枝用清水处理扦插于黄土中
(A1B2C2)的萌芽率最低,为 58%。从表 3 分析得
知,A、B 和 3 个因素的 2 个水平在萌芽率上的极差
分别是 13、3 和 20,所以影响成活率的 3 个因素按
作用大小排序为 IBA(C)> 插穗生长年限(A)> 扦
插基质(B)。对于提高萌芽率而言,最佳的组合是
A2B1C1, 即老枝用 1 000 mg/L IBA 浸渍 10 s 扦插于河
沙中。
表 2 结果也表明,插穗成熟度高的两个组合的
平均新梢长较长,A2B1C2 达 6.61 cm,A2B2C1 为 6.21
cm ;而插穗成熟度低的两个处理组合的平均新稍长
较 短,A1B1C1 为 5.67 cm, A1B2C2 为 4.03 m。 从 表 3
可推断出 3 个因素对平均新稍长的影响顺序是插穗生
长年限(A)> 扦插基质(B)>IBA(C)。对提高平
均新稍长而言,最佳组合是 A1B1C2,即老枝用清水
处理后扦插于河沙中。
2.3 不同因素和处理组合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生根
率是衡量扦插繁殖效果的重要指标。从表 2 可知,
用 IBA 处理的 2 个处理组合生根率最高,A2B2C1 达
94%,A1B1C1 为 71% ;而 不 用 IBA 处 理 A2B1C2 和
A1B2C2 的生根率较低,分别是 68% 和 45%,表 2 结
果表明对三叶青生根率的影响程度是 IBA(C)> 插
穗生长年限(A)> 扦插基质(B)。对于提高生根率
表2 扦插试验结果
Tab.2 Cuttage results
因素 成活率 萌芽率 平均新稍长 生根率 平均根数 平均最长根长
/% /% /cm /cm /条 /cm
A1B1C1 83 78 5.67 71 12.3 2.67
A1B2C2 57 58 5.03 45 7.6 2.24
A2B1C2 76 70 6.61 68 7.8 3.64
A2B2C1 99 87 6.21 94 13.2 3.98
表3 因素和水平的分析结果
Tab.3 Analytical results of factors and levels
因素
A
B
C
水平
1
2
R
1
2
R
1
2
R
成活率
/%
71
89
17
81
79
3
92
68
25
萌芽率
/%
67
78
13
74
71
3
82
63
20
平均新
稍长/cm
4.65
5.54
1.15
5.25
4.87
0.63
4.74
4.95
0.15
平均根
数/条
59
79
23
68
61
4
81
54
29
平均根
数/条
8.75
9.65
1.15
9.15
9.25
0.05
11.65
6.70
4.65
平均最长根
长/cm
2.35
3.75
1.45
3.13
2.96
0.11
3.00
2.95
0.05
表1 因素及水平
Tab.1 Factors and levels
水平
1
2
插穗生长年限(A)
当年生嫩枝
2~3年生老枝
因素
扦插基质(B)
河沙
黄土
IBA处理(C)
1000mg/L浸渍10s
清水对照(CK)
— 14 —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1年第25卷第2期Chin Med J Res Prac,2011 Mar.,Vol.25 No.2
而言,最佳组合是 A2B2C1,即老枝用 1 000 mg/L IBA
浸渍 10 s 扦插于黄土中。
插穗扦插生根后,每插穗所形成的不定根数
是衡量插穗生根质量的标准之一。表 2 结果表明,
用 IBA 处理的 2 个组合的平均根数最高,A2B2C1 达
13.2 条,A1B1C1 为 12.3 条 ;而不用 IBA 处理的 2 个
处理组合的平均根数较少,A2B1C1 为 7.8 条,A1B2C2
为 7.6 条。 表 3 结 果 表 明,A、B 和 C 3 个 因 素 的
2 个水平在平均根数上的极差分别为 1.15、0.05 和
4.65,故影响平均根数的 3 个因素按作用影响排序为
IBA(C)> 插穗生长年限(A)> 扦插基质(B)。对
于提高不定根数而言,最佳组合是 A2B2C1,即老枝
用 IBA 1 000 mg/L 浸渍 10 s 扦插于黄土中。
不同处理组合所得插穗不定根的平均最长根
长也不相同。表 2 结果显示,插穗成熟度高的 2 个
处理组合的平均最长根长较长,A2B1C2 为 3.64 cm,
A2B2C1 为 3.98 cm ;而插穗成熟度低的 2 个处理组合
的平均最长根长较短,A1B1C1 为 2.67 cm,A1B2C2 为
2.24 cm。从表 2 可以推断出 3 个因素对平均最长根
长的影响顺序是插穗生长年限(A)> 扦插基质(B)
>IBA(C)。对提高平均最长根长而言,最佳处理组
合是 A2B1C1, 即老枝用 IBA1 000 mg/L 浸渍 10 s 后扦
插于河沙中。
3 讨论
3.1 IBA 处理(因素 C)是影响三叶青枝条扦插繁
殖的重要因素,在全部测定的 6 项指标中有 4 项项
指标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 IBA 处理。用 1 000 mg/L
IBA 浸渍 10 s 能提高三叶青插穗的成活率、萌芽率、
生根率、平均根数和平均最长根长,只在平均新稍长
这个指标上 IBA 处理的反而不如清水处理,但是差
异不显著。因此,在扦插三叶青时用 1 000 mg/L IBA
浸渍插穗 10 s 后在进行扦插,效果较好
3.2 插穗生长年限(因素 A)也是影响三叶青枝条
扦插繁殖的重要因素,其影响度在 2 项指标上排第
一,在 4 项指标上排第二。在成活率、萌芽率、平均
根长、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最长根长共 6 项指标
上,2 年生或 3 年生的老枝优于当年生的嫩枝。因此,
三叶青扦插时宜选用健壮的成熟老枝做插穗。
3.3 基质(因素 B)对三叶青扦插的影响在 6 项指
标中表现稳定,在生根率和平均根数这 2 项指标上黄
土基质优于河沙基质,在另 4 项指标上河沙作基质的
优于黄土作基质,在另 4 项指标上河沙作基质的优于
黄土作基质的,但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故基质对
三叶青扦插繁殖的影响不大,河沙和黄土均可作为三
叶青的扦插的基质。
3.4 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推断出了 A2B2C1 和 A2B1C1
2 个较优的处理组合。在本实验所设的 4 个处理组合
中已经包含了推断出的较优处理组合 A2B2C1(即老
枝用 1 000 mg/L IBA 浸渍 10 s 后扦插于黄土中)。
参考文献
[1] 江 苏 新 医 学 院 . 中 药 大 辞 典( 下 册 )[M]. 上 海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1977,2123.
[2] Wang L X. Experiments and Statistics for Fruit Trees(果树试验与统计)[M].
Beijing:Chinese Agricultural Press,1995.
肝癌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仍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术后的高复发和转移率明显影响患者的长期生
存,因此,探索肝癌侵袭和转移分子机制对于改善肝癌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肿瘤微环境即“土壤”在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中的作用受到肿瘤学家们高度关注。我国医学专家多年前就开始“肿瘤细胞、
肿瘤微环境与肝癌转移复发”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人体内一种微小蛋白质 - 四跨膜蛋白 CD151 是肝癌侵袭转移的关键因素。据介绍,
四跨膜蛋白 CD151 与整合素 α6β1 高表达的肝癌细胞亚群在与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可获得高侵袭和转移的能力。专家指出,这
将为肝癌抗复发和转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著名的美国胃肠病学会会刊 - 《胃肠病学》杂志 (Gastroenterology) 新近在线刊登了该成果。
专家指出,上述发现不仅阐述了“种子”- 肝癌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中的地位,还揭示了“种子”与“土壤”- 肿瘤微环境如肝
细胞生长因子、肿瘤血管及肿瘤基质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肝癌侵袭和转移中共同起着重要作用,这将推动肝癌转移防治策略
的调整,并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潜在的靶标。 (信息来自中国新闻网)
中 国 专 家 发 现 肝 癌 侵 袭 转 移 的 关 键 因 素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