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产地夏枯草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比较



全 文 :[饮片炮制 ]
不同产地夏枯草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比较
黄丽霞 1, 2 ,  陈 彦 1* ,  贾晓斌 1* ,  赵呈雷1 ,  封 亮 1, 2
(1.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0028;2.江苏大学药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收稿日期:2008-01-24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6155),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项目(2006)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黄丽霞(1982-)女 ,硕士生 ,研究方向:中药新药研发与制剂质量控制 ,电话:025-85637809, 15951823479。
*通讯作者:陈 彦 ,贾晓斌 ,电话:025-85637809, E-mail:ychen202@yahoo.com.cn, jxiaobin2005@hotmail.com。
关键词:熊果酸;齐墩果酸;夏枯草;含量测定;HPLC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产地夏枯草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夏枯草中熊果
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夏枯草中熊果酸含量在 0.08% ~ 0.18%之间 ,齐墩果酸含量在 0.038% ~ 0.068%
之间。结论:不同产地夏枯草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差异很大 ,本方法简便 、准确 、重复性好 , 可更好地用于夏枯草药
材的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528(2008)09-1319-02
  夏枯草(SpicaPrunelae)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
(PrunelavulgarisL.)的干燥果穗 ,具有清火 、明目 、
散结 、消肿之功效[ 1] 。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主要有
三萜类 、甾体类 、黄酮类 、香豆素类等化合物 。现代
临床和药理表明 ,夏枯草具有抗肿瘤 、抗炎 、抗病毒
等作用 [ 2, 3]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是夏枯草中两种有
效成分 ,前者具有抗病毒性肝炎 、抗肿瘤 、抗氧化 、抗
菌 、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 [ 4] ,后者具有较强的抑菌 、
强心 、利尿和保肝作用 ,是肯定的免疫增强剂 [ 5] 。
夏枯草全国各地都有生长 ,江苏 、浙江 、安徽 、河
南等地为主要产区 ,虽然个别地区有夏枯草 GAP种
植基地 ,但全国范围内仍以野生入药为主 。不同的
生长环境 、加工方法可导致药材质量上的差异 。本
试验采用 HPLC法测定夏枯草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
两种成分的含量 ,并对不同产地夏枯草中熊果酸和
齐墩果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 ,以期为综合评价夏枯
草药材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仪器与试剂
  Ag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 ,包括:在线脱气
机 、四元梯度泵 、自动进样器 、恒温柱温箱 、DAD检
测器;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METTLERTOLEOR公
司);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齐墩果酸 、熊果酸对照品 (购自中国药品生物
制品检定所 , 批号分别为 110709 -200304, 110742
-200516)。夏枯草药材购自江苏 、贵州 、广西 、安
徽 、湖南等地 ,均为 2007年产 ,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药
学院吴德康教授鉴定 ,均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
nelavulgarisL.)的干燥果穗 。于 50 ℃烘干 5 h,粉
碎过 24目筛。
乙腈为色谱纯(美国 Tedia公司);水为超纯水;
乙醚 、石油醚(60 ~ 90 ℃)、磷酸二氢钾等均为分析
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ZorbaxSBC18 (1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乙腈-磷酸盐缓冲液(pH7.6)(45∶
55);流速 1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
30 ℃。分离图谱见图 1。在此条件下 ,熊果酸与齐
墩果酸分离度较好(R>1.7)。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熊果酸对照品 4.46 mg、齐墩果酸对
照品 4.40 mg,分别置于 20 mL量瓶中 ,无水乙醇溶
解并定容 ,配制成熊果酸 0.223 mg/mL、齐墩果酸
0.220mg/mL的对照品储备液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不同产地的夏枯草粗粉 ,置索氏提取
器中 ,加适量乙醚浸泡过夜 ,加热回流 6 h,回收溶
剂 ,残渣用石油醚 (60 ~ 90 ℃)浸泡 2次 , 每次 15
mL,浸泡 2 min。倾出石油醚液 ,残渣挥干溶剂 ,用
无水乙醇溶解并转移至 10 mL量瓶中 ,加无水乙醇
至刻度。精密量取 1mL至 10mL量瓶中 ,无水乙醇
稀释至刻度 ,摇匀 ,用 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 ,即得
1319
2008年 9月
第 30卷 第 9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September2008
Vol.30 No.9
不同产地的夏枯草供试品溶液 。
2.4 线性关系
取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对照品储备液 ,分别吸取
0.25, 0.5, 1.0 , 2.0, 3.0, 4.0 mL至同一 10 mL量瓶
中 ,无水乙醇定容至刻度 ,得不同浓度的混合标准品
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 ,分别进样 20 μL,测定峰面
积 。以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X),峰面积积
分值为纵坐标(Y),绘制标准曲线 ,得回归方程 ,熊
果酸:Y=13 077X-8.879 3(r=0.999 2),齐墩果
酸:Y=11 348X-11.593(r=0.999 8)。结果熊果
酸进样量在 0.111 5 ~ 1.784 μg与峰面积有良好的
线性关系;齐墩果酸进样量在 0.110 ~ 1.760 μg与
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
A
B图 1 高效液相色谱
A对照品 B供试品(贵州)1齐墩果酸 2熊果酸
2.5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浓度熊果酸 、齐墩果酸混合对照品 ,按上
述色谱条件连续进样 6次 ,计算得峰面积的 RSD分
别为 0.39%, 0.2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
2.6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产地(贵州)药材 ,按上述方法平行制备
6份供试品溶液 ,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 。结果 ,
熊果酸峰面积的 RSD为 1.05%,齐墩果酸峰面积的
RSD为 1.04%,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
2.7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 ,在 0, 2, 4, 8, 12, 24 h时间
点进样分析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峰面积基本不变 ,峰
面积 RSD分别为 1.31%和 1.26%,表明在 24h内 ,
供试品溶液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稳定。
2.8 加样回收率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同一产地供试品(贵州贵
阳)约 1g共 12份 ,前 6份精密加入相应含量的熊
果酸对照品 ,后 6份精密加入相应含量的齐墩果酸
对照品 ,按上述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按上述色
谱条件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 ,结果见表 1。
表 1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6)
成分 样品中含量 /mg
加入量
/mg
测得量
/mg
回收率
/%
平均回
收率 /%
RSD
/%
熊果酸
1.233 1.237 2.451 98.47
1.236 1.245 2.480 99.63
1.231 1.200 2.430 100.03
1.227 1.201 2.430 100.18
1.237 1.217 2.466 99.21
1.239 1.201 2.443 100.25
99.63 0.69
齐墩果酸
0.520 0.520 1.046 101.20
0.522 0.523 1.047 100.43
0.519 0.510 1.030 100.01
0.518 0.508 1.030 100.98
0.522 0.530 1.049 99.43
0.523 0.515 1.041 100.60
100.44 0.64
2.9 样品含量测定
取 10个产地的夏枯草药材 ,按上述方法制备供
试品溶液 ,并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 ,计算含量 ,
结果见表 2。
表 2  不同产地夏枯草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
含量测定结果(n=3)
药材产地及品种 熊果酸含量 /%
RSD
/%
齐墩果酸
含量 /%
RSD
/%
贵州贵阳
(PrunelavulgarisL.) 0.123 1.47 0.051 9 1.58
四川广汉
(PrunelavulgarisL.) 0.172 0.79 0.065 1 1.12
广西南宁
(PrunelavulgarisL.) 0.162 0.20 0.068 3 0.99
安徽亳州
(PrunelavulgarisL.) 0.142 1.21 0.055 5 1.81
江苏南京
(PrunelavulgarisL.) 0.149 0.11 0.060 0 0.64
江苏盱眙
(PrunelavulgarisL.) 0.085 1.25 0.038 0 0.80
江西赣州
(PrunelavulgarisL.) 0.120 0.23 0.052 3 0.30
浙江温州
(PrunelavulgarisL.) 0.105 0.93 0.042 2 1.75
河南方城
(PrunelavulgarisL.) 0.144 0.92 0.059 1 0.42
湖北随州
(PrunelavulgarisL.) 0.149 0.24 0.057 1 1.46
3 讨论
3.1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为五环三萜类成分 ,分子中
仅存在一个双键 ,二者的无水乙醇溶液在 205 nm处
有最大吸收。但在此波长下 ,甲醇末端吸收较严重 ,
基线不够理想 ,故选择检测波长为 210 nm,并采用
1320
2008年 9月
第 30卷 第 9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September2008
Vol.30 No.9
乙腈做流动相 ,既可较好地测定熊果酸和齐墩果酸
的含量 ,又使两成分达到基线分离。
3.2 有文献报道采用衍生化气相色谱法[ 6]和毛细
管胶束电动色谱法[ 7]测定夏枯草中熊果酸和齐墩
果酸的含量 ,但对实验仪器要求较高 ,实验方法繁
琐 ,不易普遍使用 。本法灵敏度高 ,重复性 、稳定性
好 ,测定迅速 ,结果准确 ,可为夏枯草药材的质量综
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3.3 由表 2可知 ,各地来源夏枯草药材中熊果酸和
齐墩果酸含量差异很大 ,临床上应用时应严格控制
药材的质量以确保药效 。在所测的 10个产地的夏
枯草中 ,就熊果酸而言 ,以四川产夏枯草中含量最
高 ,盱眙产夏枯草中含量最低;就齐墩果酸而言 ,以
广西产夏枯草中含量最高 ,盱眙产夏枯草中含量最
低 。不同产地夏枯草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差异
很大 ,分析影响本实验结果的因素可能是生态环境
(光照 、气候 、土壤等)和采收期的不同所致 。因此 ,
有必要进行最佳产地的优选和不同采收期的含量比
较研究。
3.4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仅以熊果酸作为考察
的指标 ,本试验选择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两种成分作
为考察指标 ,可更好地综合评价夏枯草药材质量 。
参考文献:
[ 1]  中国药典 2005年版一部 [ S] .2005:197.
[ 2]  顾晓洁 ,钱士辉 ,李友宾 ,等.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
究进展 [ 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07, 26(2):5.
[ 3]  薛 明 ,冯 怡 ,徐德生.夏枯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
概况 [ J] .江苏中医药 , 2005, 26(5):55.
[ 4]  李开泉 ,陈 武 ,熊筱娟 ,等.乌索酸的化学 、药理及临床应用
进展 [ J] .中成药 , 2002, 24(9):709.
[ 5]  杜 瑜 ,李焕德.齐墩果酸的研究进展 [ J] .中国药房 , 2004, 17
(4):304.
[ 6]  闫花丽 ,赵陆华 ,朱丹妮 ,等.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夏枯草中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99, 24(12):
744.
[ 7]  刘海兴 ,杨更亮 ,赵敬相 ,等.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测定夏枯
草中两种有效成分 [ J].分析化学 , 2000, 28(10):1275.
木鳖子制霜炮制前后齐墩果酸含量的比较
张振凌 ,  王一硕 ,  赵丽娜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8)
收稿日期:2007-08-20
作者简介:张振凌(1957-),女 ,教授 ,从事中药炮制学教学与研究 ,电话:0371-65680970, E-mail:zhangzl6758@163.com。
关键词:木鳖子;制霜;齐墩果酸
摘要:目的:比较制霜炮制前后木鳖子中齐墩果酸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制霜炮制后木鳖子中齐墩果酸含
量为 0.528 mg/g。高于生品 0.247 mg/g。结论:制霜炮制提高了木鳖子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528(2008)09-1321-02
  木鳖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 (Momordicaco-
chinchinensis(Lour.)Spreng.)的干燥成熟种子 ,别
名漏苓子 、藤桐子 、木鳖 。木鳖子性凉 ,味苦 ,微甘;
有毒;入肝 、脾 、胃经。功能为散结消肿 , 攻毒疗
疮 [ 1] 。临床上使用木鳖子一般为外用 ,取其种仁治
疗脓性指头炎 [ 2] ,与醋研磨治疗扁平疣 [ 3] 、痔疮 [ 4] 、
纳脐治疗小儿泄泻[ 5] ,与碘酊研磨为糊外用治疗白
癜风[ 6] ,对治癣也有良效 [ 7] ,外敷治疗乳腺增生 [ 8] ;
内服制霜入丸散 ,如小金丹治疗肺癌咯血 [ 9] ,有报
道内服可以抗肝纤维化等 [ 10] 。据研究 ,木鳖子脂肪
油含量比较高 ,有报道为 44.38%, 油中有 d-桐酸
(d-Eleostearicacid),此外尚含多种皂苷 ,其皂苷元
有木鳖子酸(Momordicacid)、丝石竹皂苷元(Gypso-
genin)及木鳖子素(Momordin)等 ,水解产生齐墩果
酸 ,尚含游离的齐墩果酸 、氨基酸 、甾醇 、海藻糖
(Mycose)等[ 11] 。采用 HPLC法对其炮制前后木鳖
子中齐墩果酸含量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即采
用 HPLC法测定木鳖子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比较制
霜炮制前后木鳖子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为研究木鳖
子中齐墩果酸含量的变化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与结
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仪器
1321
2008年 9月
第 30卷 第 9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September2008
Vol.30 No.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