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樟科四个名称的发表日期考订 弥散山蚂蝗与大叶拿身草(豆科:蝶形花亚科)的分类学关系 木里报春一新异名 湖南紫菀属(菊科)一新变种——垂茎三脉紫菀 贵州悬钩子属(蔷薇科)一新种——务川悬钩子 中国淡水甲藻两个新记录属 中国豆科植物一新记录种——小花红豆草 中国蓼属(蓼科)三新种 中国金色藻属四个新记录种的超微结构研究 中国木兰科11属40种植物的核形态研究 中国兰科蝴蝶兰属一新记录种——洛氏蝴蝶兰 中国淡水微囊藻属常见种类的分类学讨论——以滇池为例 中国淡水红藻一个新记录属——托氏藻属 中国安徽蓼科蓼属一新变种——圆基愉悦蓼 广西凤仙花属(凤仙花科)一新变种——瑶山凤仙花 青藏高原小米草属(玄参科)一新种——短唇小米草 中国瑞香科植物——柳叶荛花的确认及补充描述 中国羽纹藻属(硅藻门)的新记录植物 昆仑岩黄耆(豆科)在中国的分布 中国清风藤科一新记录种——狭叶清风藤 中国槭树科二新记录种 中国菊科泽兰族的一个新归化属——裸冠菊属 海南岛兰科植物新资料 中国云南元谋上新世千屈菜科紫薇木属一新种 中国浙江合叶苔属(合叶苔科)一新种——毛茎合叶苔 中国裸子植物分布区的研究(1)——松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国产甘草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中国楤木根皮多糖超声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 中国水仙花器官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组织学观察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现实意义——以丽江古城水系为例 莱州湾中国对虾生长特性及其空间分布 基于氮排放估算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以中国台湾地区为例 东北地区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与气候、林型、林分光照的关系 2009-2013年中国西方蜜蜂蜂群损失情况调查分析 玫瑰种群生物学研究进展 1990-2030年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碳固定服务时空变化 基于IBIS模型的1960-2006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格局研究 中国狼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基于nad5的西施舌漳州群体遗传分化水平分析——以蛤蜊属2个物种差异水平为参照 中国陆地植被氧气生产量变化模拟及其影响因素 利用近似贝氏计算推论台湾海峡沿岸秋茄种群的拓殖路线 盐胁迫对中国柽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粮食安全应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终极目标 基于边际模型的中国城镇化演进对耕地影响极限研究 以生物能源产业重新振兴中国生态农业 我国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特征与调控研究进展 中国玉米化学氮肥利用率的时空变异特征 中国从“红色革命”到“黑色革命”再到“绿色革命”的百年三大跨越 以栾城试验站为研究基地的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分析 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 引领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区域农业发展——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30 年区域示范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城市化背景下农牧交错带农村聚落过疏化问题研究——以冀西北康保县为例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标准化结构设计 中国生态足迹的动态研究 西部大开发 建设绿色家园 国际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贫困山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养殖业研究 ——中国白鹅引种试验 关于中西生态农业的比较研究 中国北方的沙漠化问题及其防治战略 持续农业、替代农业、中国的生态农业 再论可持续农业思想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生态农业的关系 中国部分省区生态环境竞争力探析 试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中国应抓住气候变化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研究* ——基于Kaya恒等扩展与LMDI指数分解方法 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稻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保护研究综述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西部地区环境效率评价 基于能值理论的中国城市新陈代谢 中国东北受威胁植物的优先保护区域 基于空间分析的东北地区湿地优先恢复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及玉米温度适宜度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102个优势种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统计特征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Ⅸ.中国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长期观测中的仪器性能衰变和数据校正 基于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研究 利用137Cs技术研究黑土坡耕地土壤再分布特征 我国中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动态分析 中国东北植被生态学研究中的焦点问题 中国林蛙变态蝌蚪对pH、盐度和碱度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