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龙门河地区所处位置的植被地理分布规律性,绘制了该地区1:50000 的植被复原图。并在野外调查、资料搜集的基础上,辅以全球定位系统(GPS)、GIS软件及TM影像数据,绘制了该地区1:50000 的植被类型图。结果表明:1)植被海拔分布由低至高依次为常绿阔叶林(海拔900 m 以下),硬叶常绿阔叶林(海拔900~1300 m)、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1300~1600 m)以及落叶阔叶林(海拔1600~2200 m)。2)龙门河地区林地面积4419.2 hm2,占该地区总面积的93.71%,共计8个植被型65个群系。其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面积最大,为1674.09 hm2,占林地面积的37.88%。另外,果园(3种类型)和农田两种农业用地面积228.12 hm2,占总面积的4.84%。3)由植被复原图与现状植被类型图叠加分析可知,干扰后增加了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地4 种植被类型,占龙门河地区总面积的34.6%。其中针阔混交林所占面积最大,996.79 hm2。
From the overlaid restorative vegetation map with the formation map and further analysis, coniferous forest, coniferous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shrubbery and meadow appear in this region as a result of human disturbance. The area of four vegetation types is about 34.6% . Coniferous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is the dominant type in this area.
全 文 :神农架龙门河地区的植被制图及植被现状分析
田自强! 陈 王月" 陈伟烈! 胡 东#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
(" 央视国际网络国家地理频道,北京 !$$$#&)(# 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 !$$$#’)
摘 要 依据龙门河地区所处位置的植被地理分布规律性,绘制了该地区 !()$$$$的植被复原图。并在野外调查、
资料搜集的基础上,辅以全球定位系统(*+,)、*-,软件及 ./影像数据,绘制了该地区 ! ( )$$$$的植被类型图。结
果表明:!)植被海拔分布由低至高依次为常绿阔叶林(海拔 %$$ 0以下),硬叶常绿阔叶林(海拔 %$$ 1 !#$$ 0)、常绿
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 !#$$ 1 !2$$ 0)以及落叶阔叶林(海拔 !2$$ 1 ""$$ 0)。")龙门河地区林地面积 33!%4 " 50",
占该地区总面积的 %#4’!6,共计 &个植被型 2)个群系。其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面积最大,为 !2’34 $% 50",占林
地面积的 #’4&&6。另外,果园(#种类型)和农田两种农业用地面积 ""&4 !" 50",占总面积的 34 &36。#)由植被复
原图与现状植被类型图叠加分析可知,干扰后增加了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地 3种植被类型,占龙门河地区
总面积的 #3426。其中针阔混交林所占面积最大,%%24’% 50"。
关键词 龙门河地区 植被制图 植被分析
!"#"$%$&’( )%**&(# %(+ %(%,-.&. %$ ,’(#)"(/"
0"#&’(,./"((’(#1&%,2/&(%
.-78 9:;<:=>?! @AB8 CDE" @AB8 FE:;G:E! =>H AI JK>?#
(! !"#$%"&$%’ $( )*"+&,&"&,-. /.0.&"&,$+ 12$3$0’,&4. 54,+.6. 72"8.9’ $( :2,.+2.6,;.,<,+0 !$$$%#,@5:>=)
(" ="&,$+"3 >.$0%"?4’ 54"++.3,55@/,;.,<,+0 !$$$#&,@5:>=)
(# A.?"%&9.+& $( ;,$3$0’,5"?,&"3 =$%9"3 B+,-.%6,&’,;.,<,+0 !$$$#’,@5:>=)
%3456785 -> L5:M N=NEO,PE NOEME>LEH = OEMLKO=L:QE QE?EL=L:K> 0=N =RRKOH:>? LK L5E ?EK?O=N5:R NKM:L:K> KS L5E
OE?:K>,L5E ODTEM KS QE?EL=L:K> H:MLO:UDL:K> =TK>? => =TL:LDHE ?O=H:E>L,=>H MK K>4 -> =HH:L:K>,LEVLDOE SE=LDOE
:0=?EM =>H =>R:TT=OW H=L= :>RTDH:>? L5E LKNK?O=N5:R 0=N,L5E HKRD0E>L=OW H=L= =>H L5E S:ETH M=0NT:>? H=L=
PEOE RKTTERLEH =>H DMEH SKO :0NOKQ:>? RT=MM:S:R=L:K> 4
.5E OEMDTL KS QE?EL=L:K> 0=NN:>? M5KPEH L5=L L5E OEMLKO=L:QE QE?EL=L:K> =OE R=LE?KO:XEH EQEO?OEE> UOK=H;
TE=QEH SKOEML(D>HEO %$$ 0),EQEO?OEE> =>H HER:HDKDM UOK=H;TE=QEH 0:VEH SKOEML(SOK0 %$$ LK !2$$ 0)=>H HE;
R:HDKDM UOK=H;TE=QEH SKOEML(SOK0 !2$$ LK ""$$ 0)OEMNERL:QETW;.5E LKL=T SKOEML =OE= KS GK>?0E>5E OE?:K> :M
=UKDL 33!% 4" 50",KRRDNW:>? %# 4’!6 KS L5E LKL=T =OE= 4 -> L5E QE?EL=L:K> 0=N,2) SKO0=L:K>M D>HEO E:?5L QE?;
EL=L:K> LWNEM PEOE RT=MM:S:EH 4 70K>? L5EME QE?EL=L:K> LWNEM,L5E EQEO?OEE> =>H HER:HDKDM UOK=H;TE=QEH 0:VEH
SKOEML RKQEOEH L5E T=O?EML =OE= 4 -LM =OE= P=M !2’3 4$% 50",KRRDN:>? #’ 4 &&6 :> LEO0M KS =OE= 4 -> =HH:L:K>,
L5E =OE= KS UKL5 KOR5=OH =>H S=O0T=>H RKQEOEH ""& 4!" 50",=RRKD>L:>? SKO 3 4&3 6 KS L5:M OE?:K>4
YOK0 L5E KQEOT=:H OEMLKO=L:QE QE?EL=L:K> 0=N P:L5 L5E SKO0=L:K> 0=N =>H SDOL5EO =>=TWM:M,RK>:SEOKDM SKO;
EML,RK>:SEOKDM =>H HER:HDKDM UOK=H;TE=QEH 0:VEH SKOEML,M5ODUUEOW =>H 0E=HKP =NNE=O :> L5:M OE?:K> =M = OE;
MDTL KS 5D0=> H:MLDOU=>RE4 .5E =OE= KS SKDO QE?EL=L:K> LWNEM :M =UKDL #3 426 4 @K>:SEOKDM =>H HER:HDKDM UOK=H;
TE=QEH 0:VEH SKOEML :M L5E HK0:>=>L LWNE :> L5:M =OE= 4
9:; <=6>4 GK>?0E>5E OE?:K>,ZE?EL=L:K> 0=NN:>?,ZE?EL=L:K> =>=TWM:M
植被是覆盖在一个地区的植物群体或植物群落
的总称。植被图(ZE?EL=L:K> 0=N)则是以反映植物群
落为主要对象的专题地图。通过植被图的绘制来表
现植被类型的多样性,阐明植被与各种生态条件的
相互关系,揭示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和量算植被资
源的数量等,所以植被图是一个地区植被研究成果
的具体表现和全面概括(田连恕,!%%#)。
基于遥感数据的植被分类和制图方法大致经历
了 #个阶段:一是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辅以大量野
外调查基础上的传统的遥感植被分类。此种方法经
历时间较长,一直沿用至今,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和成果。之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采用了计算
!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和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重大课题(,["$$!;"$$#和 ,["$$!;$"))
B;0=:T:X:\:=>?L:=>]>M4 :UR=M4 =R4 R>
植物生态学报 "$$",?@(增刊)#$ 1 #% !
""""""""""""""""""""""""""""""""""""""""""""""""""""""""""""""
!"#$ %&’#()"(*(+,"$ -,.,"$
机自动分类的方法,但单纯对遥感数据进行监督或
非监督分类的结果,精度不高。现在采用多平台遥
感数据复合,遥感数据加入 !"#数据,可视为信息复
合的高级形式(陈述彭等,$%%&)。不管经历几种阶
段,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植被分类与制图手段,其目的
都是提高分类精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生态学
方面的研究。
自 $’’’年英国学者 ()*+,--. /0-112进入神农架
考察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陆续对该地区的植被
进行了系统和深入地研究,并出版了相关著作(郑重
等,$%%3;朱兆泉等,$%%’)。但有关植被制图方面的
工作尚很缺乏。本文以较全面的植物群落学调查及
林相图等相关资料为制图依据,辅以传统的遥感
(4#)植被制图手段,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
全球定位系统(!5#)技术的应用,探讨了在龙门河
地区绘制较大比例尺植被图的途径。为我国关键地
区生物多样性长期动态监测建立了基础信息库;为
当地林业部门较准确地掌握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空间
分布、利用现状、数量动态提供了依据。
! 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
! 6! 研究地自然地理概况
龙门河地区位于大巴山山脉东延部分,神农架
山脉南坡。地理坐标为 $$&789:$9; < $$&7=$:98; >,
=$7$?:=&; < =$788:=8; @,东西宽 $& 6 9 AB,南北长 $$ 6
8 AB,总面积 C3$? DB8。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大巴山
山脉褶皱带,山高、坡陡、谷深,地形复杂。岩石以石
灰岩和页岩为主,土壤以山地黄褐土及山地棕壤为
主。
龙门河地区处在北亚热带季风区,地形复杂,小
气候多样。据中国科学院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定位研
究站所属气象站(海拔 $=&& B左右)记载:$%%’年、
$%%%年均温为 $& 6 ? E,两年的降水分别为 $3=C 6 ?
BB和 ’38 69 BB。每年 9 < %月为多雨季节,全年气
候温和湿润。
! 6" 研究方法
! 6" 6! 数据的收集、预处理工作
$)数据的收集:尽量收集与制图区有关的各种
文献资料,包括林场林相图($ F 89&&&,$%%$)。购置
比例尺为 $ F89&&&及 $ F9&&&& 地形图及 8&&&年 =月
$%日的 GH-I.H+J9的影像数据(9,C,=波段的数字产
品,轨道号为 $89 K &=’&&);>4L(# "BH*,-0 ’ 6 C 软件、
MHN"-OP 51PO0..,P-HQ ? 6&软件各一套。
8)数据的预处理:首先利用 MHN"-OP 51PO0..,P-HQ
? 6&软件分别对扫描后的地形图($ F 89&&&)、卫星影
像数据进行配准。然后分别对制图区进行边界线、
等高线、河流的矢量化,并建立相应的图层。
! 6" 6" 野外调查工作
野外调查路线 以林相图作为选取野外调查线
路的主要参考依据,线路的选择尽可能沿着数目较
多的林班边界,同时要兼顾到地形条件,据此选定了
’条主要的野外调查线路(图 $所示)。
野外调查时间 $%%%年 % < $&月份和 8&&&年 ’
< %月份。
图 $ 神农架龙门河地区野外调查线路($ F$&&&&&)
R,*6$ SD0 1P)+0. PO O,0QITP1A ,- GP-*B0-D0 10*,P-($ F$&&&&&)
野外调查方法 样线及典型样方相结合,对沿
途经过的不同植被类型布设一个样方。调查过程中
携带卫片、地形图及林相图,对 SM影像中所显示的
特殊色调及阴影区域实地勘察;对调查过程中重复
出现的植被类型进行 !5# 定位(!(4M"@ !5#$8U K
!5#$8VGU)并对其内物种进行简单记录。样方位置
尽可能准确地标注在地形图和林相图上。
! 6" 6# 植被图的绘制
植被分类系统及图例的建立 参考《中国植被》
(吴征镒,$%’&)的分类原则,参照湖北省自然植被的
划分(王映明,$%’?),依据文献资料及野外的实地调
查结果,确定了龙门河地区的自然植被分类系统,拟
定图例。
建立目视解译标志 目视解译的依据及方法是
$)依据野外调查线路中所记录的植被类型的 !5#
定位点与林相图进行对照,确定各植被类型所在的
林班位置。8)在卫片上确定已知植被类型的位置,
判读每种植被类型与周围区域在卫片上所显示的形
增刊 田自强等:神农架龙门河地区的植被制图及植被现状分析 =$
表 ! 龙门河地区部分植被类型的遥感影像特征("# $,%,&波段)
"’()* ! "+* "# ,-’.* /*’012*3 4/ -’542 6’012* 7*.*0’0,46 089*3 4/ :46.-*6+* 2*.,46
植被类型
;*.*0’0,46 089*3
色调
<1*
几何特征
=*4-*028 /,.12*
纹理特征
"*>012*
分布和生境
?,302,(10,46 ’6@ +’(,0’0
巴山松(!"#$% &’#()")林、华
山松(!"#$% *(+*#,"")林、油
松(!"#$% -*.$/*’01(+"%)林
绿色,均匀 片状
立体感突出,边缘界限清
晰,纹理密集成层
!AAA B CAAA - 山脊或向阳坡
谷峭壁上
马尾松(!"#$% +*%%1#"*#*)林 暗绿色 均匀,树叉状 立体感较强,边界明显 !&AA -
以下,丘岭分布,多集
中于居民点附近
常 绿 阔 叶 林( D7*2.2**6
(24’@E)*’7*@ /42*30)
鲜绿色,较均匀 条状或小块状 有一定立体感,边界较明显 !FAA -以下,多沿沟谷分布
硬叶常绿阔叶林(<’2@ *7*2E
.2**6 (24’@E)*’7*@ /42*30)
深绿色,发亮 颗粒状聚集 立体感突出,边界明显
可分布至 CCAA -,分布于“;”
形峡谷中,上可至山脊
落 叶 阔 叶 林( ?*G,@1413
(24’@E)*’7*@ /42*30)
砖红色,较均匀 片状 立体感突出,边界明显 分布广泛
农田、居民点(H,*)@ ’6@ 2*3,E
@*60,’) ’2*’)
淡红色,略显紫色
小块状或细条状或
镶嵌状
立体感弱,边界较明显 广泛,沿河谷分布
针阔混交林(#,>*@ G46,/*2E
413 ’6@ (24’@E)*’7*@ /42*30)
阔叶林与针叶林色
调混杂,绿色与红色
交杂
片状
具有一定的立体感,边缘界
限不甚清晰,有过渡特征
广泛分布于山麓,沟谷
状、色调及纹理特征。&)参考文献资料,结合植被类
型的分布规律,如海拔分布范围、环境特点等间接解
译特征进行综合解译分析。
依据上述方法,对部分在卫片上具有明显形状、
色调及纹理特征的植被类型建立了目视解译标志
(表 !)。
植被类型图的制作 在 #’9I6/4 F J A系统中,以
野外调查的 K 条线路为基准,将 "#影像上的整个
制图区划分为 K块区域,依据各条线路上记录到的
植被类型及其 =LM定位点坐标,参考目视解译结果
及林相图,分别对每一块区域进行目视判读及植被
类型边界的划定(图 &)。
植被分布规律图及植被现状分析图的制作 参
考制图区植被的相关文献资料,结合龙门河地区的
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性,确定该区域原始植被类型
及其垂直分布范围,制备植被分布规律图(图 C)。
在 #’9,6/4 F JA中,将植被类型图与植被分布规
律图进行叠加分析,制作植被现状统计图,以备分析
植被变化之用。
! 结果分析
! J" 龙门河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现状
! J" J" 针叶林
龙门河地区的针叶林有巴山松林、华山松林、油
松林、柏木( 2$3(’%%$% 0$#’.("%)幼林、日本落叶松
(4*("5 6*’+30’(")林、马尾松林、杉木( 2$##"#7&*+"*
/*#8’1/*-*)林等 N 个(! B N)群系,多呈连续带状分
布,范围较广。林下灌木以箬竹( 9#,18*/*+$% -’%%’/:
/*-$%)为主,草本层不发达,总面积约 $NA J $K +-C。
其中,除巴山松林(CK J A& +-C)外,全为人工林地
($%C J$$ +-C)。
! J" J! 针阔混交林
龙门河地区针阔混交林,是仅次于常绿落叶阔
叶林面积最大的植被型,约 OOF J NO +-C。该区域内
的原生植被曾经受到强烈地人为(砍伐、开荒)及自
然因素(泥石流、林火)的干扰。后经人工种植针叶
树种,主要有油松、华山松、日本落叶松、巴山松、柏
图 C 龙门河地区植被分布规律图(! P!AAAAA)
H,.JC "+* 2*3042’0,7* 7*.*0’0,46 -’9 4/ :46.-*6+* 2*.,46(! P!AAAAA)
!常绿阔叶林 D7*2.2**6 (24’@E)*’7*@ /42*30 "常绿落叶阔叶混
交林 #,>*@ *7*2.2**6 ’6@ @*G,@1413 (24’@E)*’7*@ /42*30 #落叶阔叶林
?*G,@1413 (24’@E)*’7*@ /42*30 $硬叶常绿阔叶林 <’2@ *7*2.2**6 (24’@E
)*’7*@ /42*30
&C 植 物 生 态 学 报 CF卷
木、杉木等。随着原生生境植被的自然恢复,现形成
针叶树种与短柄木包(!"#$%"& $$’(’ !"# $ )$#*+,#(+-.’/
(’)、化香树(0.’(’%’$1’ &($-)+.’%#’)、锐齿槲栎(!"#$/
%"& ’.+#2’ !"# $ ’%"(#$$’(’)、栓皮栎( !"#$%"& *’$+/
’)+.+&)、亮叶桦(3#(".’ ."4+2+5#$’)等落叶阔叶树种或
针叶树种与常绿阔叶树种(楠栎类)共同组成的针阔
混交林。这种植被类型在龙门河地区共有 %& 个(&
’ ())群系。群系组成相似,不再赘述。
! $" $# 常绿阔叶林
分布在低山峡谷海拔 *+, ’ %(&, -的小河口地
带。建群种以樟科及壳斗科楠属( 06-#)#)、栎属
(!"#$%"&)树种为主。面积约 +, $./ 0-(。
((*)楠栎林(12#-$ 7+22’4-4"4 3 !"#$%"&):分
布海拔范围在 .+, ’ %(&, -。典型物种有:白楠
(06-#)# 2#"$’2(6’)、竹叶楠( 0 8 5’)#$+)、青冈( 71/
%.-)’.’2-,&+& 9.’"%’)、巴东栎(! 8 #29.#$+’2’)。乔木
下层典型物种有岩栎(! 8 ’%$-:-2(’)、乌冈栎(! 8
,6+..1$’#-+:#&)等,灌 木 层 常 见 物 种 有 水 麻
(;#($#9#’&+’ #:".+&)、铁仔(<1$&+2# ’5$+%’2’)、月月青
( =(#’ +.+%+5-.+’)等。草本层物种较少且较为稀疏,常
见物种有苔草( 7’$#> 455$)、淫羊藿( ?,+4#:+"4
&’9+((’("4)。
! $" $$ 硬叶常绿阔叶林
龙门河地区硬叶常绿阔叶林多分布在海拔 .,,
’ %+(, -陡坡之上,面积 %+, $ /( 0-(。优势种多为
壳斗科的常绿树种,树形矮小,伴有樟科的常绿种及
少量落叶树种幼树。
((.)刺叶栎林(12#-$ !"#$%"& &,+2-&’):群落位
处黄崩口伐区上方,地势陡峭,土薄石多。林分单
纯,均高 ) ’ . -。伴生种有毛黄栌(7-(+2"& %-99$+’
!"# $ ,#)#&%#2&)、乌冈栎等。灌木层以球核荚
(@+)"$2"4 ,$-,+2A""4)、烟管荚 (@ 8 "(+.#)、小叶女
贞( B+9"&($"4 A"+6-"+)、美丽胡枝子( B#&,#:#C’ 5-$/
4-&’)为主,草本物种以苔草、狗脊蕨(D--:E’$:+’
F’,-2+%’)较为常见。
((&)乌冈栎林(12#-$ !"#$%"& ,6+..1$’#-#:#&):分
布于海拔 /,, ’ %6+, -的陡崖上,建群种为乌冈栎,
伴生种有岩栎、青冈等。下层物种有铜钱树(0’.+"/
$"& 6#4&.#1’2"&)、化香、毛黄栌( 7-(+2"& %-99$+’ !"# $
,#)#&%#2&)等。灌木层常见旌节花( G(’%61"$"& %6+2#2/
&+&)、铁仔等,草本层不发达。
((/)匙叶栎、曼青冈林(12#-$ !"#$%"& &,+2-&’ 3
71%.-)’.’2-,&+& ->1-:-2):该群系伴生有细叶青冈(7 8
41$&+2’#5-.+’)、石栎(B+(6-%’$,"& 9.’)#$)及一些樟科的
常绿物种,间有化香、槭树(H%#$ 455$)等少量落叶树
种分布。灌木层有毛黄栌、球核荚 、月月青、菱叶
海桐(0+((-&,-$"4 ($"2%’("4)分布。
! $" $%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为龙门河地区分布范围最广的植被类型,因多
次人为砍伐利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原生植被遭
受严重破坏。现有 %6 个群系类型,面积 %*.+ $ ,/
0-(。
(6,)刺叶栎、短柄木包林(12#-$ !"#$%"& &,+2-&’ 3
9.’2:".+5#$’ !"# $ )$#*+,#(+-.’(’):群落中常绿树种占
优,刺叶栎、多脉青冈(!"#$%"& 4".(+2#$*+&)多沿山坡
脊部分布,短柄木包等落叶树种分布于坡度较缓、海拔
相对较低处,山脊也有分布。灌木层以箬竹、拐棍竹
(I’$9#&+’ &,’(6’%#’)为主,其下草本植物稀少。层间
有菝葜( G4+.’> %6+2’)、五味子( G%6+&’2:$’ %6+2#2&+&)
分布。
(6%)巴东栎、短柄木包林(12#-$ !"#$%"& #29.#$+’2’
3 ! 8 9.’2:".+5#$’ !"# $ )$#*+,#(+-.’(’):该群系分布在
西部海拔较高地区,伴生种有曼青冈、包槲柯(B+(6-/
%’$,"& %.#+&(-%’$,"&)、短柄木包、化香等。灌木以箬竹、
拐棍竹为主。草本物种有狗脊蕨、扁竹根( =$+& (#%(-/
$"4)等。
(6()青冈栎、化香林(12#-$ 71%.-)’.’2-,&+& 9.’"/
%’ 3 0.’(’%’$1’ &($-)+.’%#’):多沿河流两侧海拔 &,, ’
%6,, -,坡度 *,7以上的峡谷分布。乔木下层及灌木
层多为樟科物种。伴生的落叶阔叶树种有灯台树
(7-$2"& %-2($-*#$&’)、鹅耳枥( 7’$,+2"& 455$)、槭树
等,灌木层有毛黄栌、猫儿刺( =.#> ,#$21+)等。
(66)曼青冈、短柄木包林(12#-$ 71%.-)’.’2-,&+&
->1-:-2 3 ! 8 9.’2:".+5#$’ !"# $ )$#*+,#(+-.’(’):该群系
为龙门河地区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海拔
范围在 %(,, ’ %&,, -之间,落叶树种在山脊生长良
好,常绿树种则多分布于阴坡、沟谷等潮湿阴蔽之
处。灌木层为箬竹、山胡椒( B+2:#$’ 9.’"%’)、披针叶
胡颓子、猫儿刺。草本物种以蕨类居多。
(6+)曼青冈、亮叶桦林(12#-$ 71%.-)’.’2-,&+&
->1-:-2 3 3#(".’ ."4+2+5#$’):该群系分布海拔较低,
人为干扰大。建群种不甚明显,但仍以曼青冈、亮叶
桦较多。常绿树种一般处在乔木亚层及灌木层,林
内伴生种有包槲柯、香叶子( B+2:#$’ 5$’9$’2&)、球核
荚 、毛黄栌、华中山柳(7.#(6$’ 5’$9#&++),也有少量
天然巴山松分布。
(6))曼青冈、化香林(12#-$ 71%.-)’.’2-,&+& ->1-/
:-2 3 0.’(’%’$1’ &($-)+.’%#’):分布于海拔 %+(, ’ %*&,
增刊 田自强等:神农架龙门河地区的植被制图及植被现状分析 66
生种有曼青冈、巴东栎、包槲柯。乔木下层以香叶
子、猫儿刺、胡颓子(!"#$#%&’( !""#)等常绿树种为
主。灌木层有箬竹、美丽胡枝子等。
($%)包槲柯、锐齿槲栎林(&’()# )*+,-.#/0’(
."$*(+-.#/0’( * 1’$/.’( #"*$ +,( # #.’+$($//#+#):锐齿槲
栎等落叶树种多靠近山脊分布,包槲柯、曼青冈等常
绿树种一般分布在山体中下部。灌木层以箬竹为
主,山胡椒、美丽胡枝子、披针叶胡颓子、猫儿刺散布
其中。
(-.)包槲柯、栓皮栎林(&’()# )*+,-.#/0’( ."$*(+-2
.#/0’( * 1’$/.’( 3#/*#4*"*():该斑块处于龙门河林场场
部附近,乔木层落叶优势种为栓皮栎,伴生有短柄
木包、化香、青榨槭(5.$/ 6#3*6**)。乔木下层主要是巴
东栎及樟科楠属的一些树种。灌木层以箬竹为主。
草本层物种单一。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此斑块分布在海
拔 01. 2 /-.. )的范围内,本应属常绿(硬叶)阔叶
林,但多次砍伐后已无建群种。常见常绿树种以竹
叶楠(7,-$4$ 8#4$/*)、香叶树( )*&6$/# .-99’&*()等樟
科植物居多。落叶树种以槭类、化香、盐肤木(:,’(
.,*&$&(*()为主。林下灌木及草本物种丰富。
!(-1)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本群系为落叶树
种占优势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人为干扰强烈。
从海拔 3.. 2 /0.. )均有分布,落叶树种在乔木上
层占优势。常见种有:化香、灯台树、亮叶桦。下层
树种以巴东栎、石栎、球核荚 、川桂为主。灌木有
月月青、蚬壳椒( ;#&+,-<="’9 6*((*+’9)、火棘( 7=/#2
.#&+,# 8-/+’&$#)等。草本常见有扁竹根、土麦冬
等。
! #" ## 落叶阔叶林
龙门河地区的落叶阔叶林在 1.世纪 3. 2 %.年
代初期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砍伐。现在此区域内的植
"
图 $ 龙门河地区植被类型图(/4%....)
&56#$ 789 :’(),;5’< +969;,;5’< )," ’: =’<6)9<89 (965’<(/4%....)
数字代表图例号;背景模式代表不同植被类型 789 <>)?9(! 5< &56#$ @9<’;9 ;89 A969<@;;89 ",;;9C 落叶阔叶林 D9E5@>’>! ?(’,@FA9,+9@ :’(9!; G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H5I9@ 9+9(6(99< ,<@ @9E5@>’>! ?(’,@FA9,+9@ :’(9!; J针叶林 J’<5:9(’>! :’(9!;
D常绿阔叶林 K+9(6(99< ?(’,@FA9,+9@ :’(9!; K果园 L(E8,(@ &针阔混交林 H5I9@ E’<5:9(’>! ,<@ ?(’,@FA9,+9@ :’(9!; M农田 &,()A,<@ N硬叶常绿
阔叶林 N,(@ 9+9(6(99< ?(’,@FA9,+9@ :’(9!; O 草地 H9,@’P Q灌丛 G>!8A,<@ R人工林地 H,
&’()# 1’$/.’( (0*&-(# * >=."-4#"#&-0(*( -<=-6-& S:刺叶栎 *短柄木包林 &’()# 1’$/.’( (0*&-(# * 1 ? %"#&6’"*8$/# +,( # 4/$3*0$+*-"#+# T:巴东栎 *短柄木包
林 &’()# 1’$/.’( $&%"$/*# * 1 ? %"#&6’"*8$/# +,( # 4/$3*0$+*-"#+# 3:青冈栎 *化香林 &’()# >=."-4#"#&-0(*( %"#’.# * 7"#+#.#/=# (+/-4*"#.$# 0:曼青冈 *
短柄木包林 &’()# >=."-4#"#&-0(*( -<=-6-& * 1 ? %"#&6’"*8$/# +,( # 4/$3*0$+*-"#+# %:曼青冈 *亮叶桦林 &’()# >=."-4#"#&-0(*( -<=-6-& * @$+’"# "’9*&*8$/#
/.:曼青冈 *化香林 &’()# >=."-4#"#&-0(*( -<=-6-& * 7"#+#.#/=# (+/-4*"#.$# //:多脉青冈 *短柄木包林 &’()# >=."-4#"#&-0(*( 9’"+*&$/3*( * 1 ? %"#&6’"*82
$/# +,( # 4/$3*0$+*-"#+# /1:多脉青冈 *米心水青冈林 &’()# >=."-4#"#&-0(*( 9’"+*&$/3*( * A#%’( $&%"$/*# /$:多脉青冈 * 化香林 &’()# >=."-4#"2
#&-0(*( 9’"+*&$/3*( * 7"#+#.#/=# (+/-4*"#.$# /-:包槲柯 *锐齿槲栎林 &’()# )*+,-.#/0’( ."$*(+-.#/0’( * 1’$/.’( #"*$ +,( # #.’+$($//#+# /S:包槲柯 *栓皮
栎林 &’()# )*+,-.#/0’( ."$*(+-.#/0’( * 1’$/.’( 3#/*#4*"*( /T: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H5I9@ 9+9(6(99< ,<@ @9E5@>’>! ?(’,@FA9,+9@ :’(9!; /3:落叶常绿阔叶
混交林 H5I9@ 9+9(6(99< ,<@ @9E5@>’>! ?(’,@FA9,+9@ :’(9!; /0:巴山水青冈林 &’()# A#%’( 0#(,#&*.# /%:米心水青冈林 &’()# A#%’( $&%"$/*# 1.:
珙桐林 &’()# B#3*6*# *&3-"’./#+$ 1/:金钱槭林 &’()# B*0+$/-&*# (*&$&(*( 11:领春木群落 &’()# !’0+$"$# 0"$*-(0$/9# 1$:亮叶桦林 &’()# @$+’"# "’2
9*&*8$/# 1-:红桦林 &’()# @$+’"# #"4-2(*&$&(*( 1S:糙皮桦 *亮叶桦林 &’()# @$+’"# ’+*"*( * @ ? "’9*&*8$/# 1T:栓皮栎林 &’()# 1’$/.’( 3#/*#4*"*(
13:锐齿槲栎林 &’()# 1’$/.’( #"*$ +,( # #.’+$($//#+# 10:短柄木包林 &’()# 1’$/.’( %"#&6’"*8$/# +,( # 4/$3*0$+*-"#+# 1%:化香林 &’()# 7"#+#.#/=# (+/-4*2
"#.$# $.:野核桃林 &’()# C’%"#&( .#+,#=$&(*( $/:灯台树林 &’()# >-/&’( .-&+/-3$/(# $1:山杨林 &’()# 7-0’"’( 6#3*6*# $$:茅栗林 &’()# >#(2
+#&$# ($D’*&** $-:漆树林 &’()# E-<*.-6$&6/-& 3$/&*.*8"’’9 $S:落叶阔叶混交林 D9E5@>’>! ?(’,@FA9,+9@ :’(9!; $T:巴山松 *杉木 *楠栎林 &’()# 7*2
&’( ,$&/=* * >’&&*&%,#9*# "#&.$-"#+# * >*& -9’9 * 1’$/.’( $3:华山松 *短柄木包林 &’()# 7*&’( #/9#&6** * 1’$/.’( %"#&6’"*8$/# +,( # 4/$3*0$+*-"#+#
$0:华山松 *化香林 &’()# 7*&’( #/9#&6** * 7"#+#.#/=# (+/-4*"#.$# $%:华山松 *锐齿槲栎林 &’()# 7*&’( #/9#&6** * 1’$/.’( #"*$ +,( # #.’+$($//#+#
-.:马尾松 *短柄木包林 &’()# 7*&’( 9#((-&*# * 1’$/.’( %"#&6’"*8$/# +,( # 4/$3*0$+*-"#+# -/:马尾松 * 锐齿槲栎林 &’()# 7*&’( 9#((-&*# * 1’$/.’(
#"*$ +,( # #.’+$($//#+# -1:马尾松 *栓皮栎林 &’()# 7*&’( 9#((-&*# * 1’$/.’( 3#/*#4*"*( -$:日本落叶松 *短柄木包林 &’()# )#/*< F#$908$/* * 1’$/2
.’( %"#&6’"*8$/# +,( # 4/$3*0$+*-"#+# --:日本落叶松 *化香林 &’()# )#/*< F#$908$/* * 7"#+#.#/=# (+/-4*"#.$# -S:杉木 *灯台树林 >’&&*&%,#9*# "#&.$-2
"#+# * >-/&’( .-&+/-3$/(# -T:杉木 *短柄木包林 >’&&*&%,#9*# "#&.$-"#+# * 1’$/.’( %"#&6’"*8$/# +,( # 4/$3*0$+*-"#+# -3:杉木 *亮叶桦林 >’&&*&%,#9*#
"#&.$-"#+# * @$+’"# "’9*&*8$/# -0:杉木 *锐齿槲栎林 >’&&*&%,#9*# "#&.$-"#+# * 1’$/.’( #"*$ +,( # #.’+$($//#+# -%:杉木 *栓皮栎 *包槲柯林 >’&2
&*&%,#9*# "#&.$-"#+# * 1’$/.’( 3#/*#4*"*( * )*+,-.#/0’( ."$*(+-.#/0’( S.:油松 *短柄木包林 &’()# 7*&’( +#4’"#$8-/9*( * 1’$/.’( %"#&6’"*8$/# +,( # 4/$3*0$+*-"#2
+# S/:油松 *短柄木包 *曼青冈林 &’()# 7*&’( +#4’"#$8-/9*( * 1’$/.’( %"#&6’"*8$/# +,( # 4/$3*0$+*-"#+# * >=."-4#"#&-0(*( -<=-6-& S1:油松 *锐齿槲栎
林 &’()# 7*&’( +#4’"#$8-/9*( * 1’$/.’( #"*$ +,( # #.’+$($//#+# S$:巴山松林 &’()# 7*&’( ,$&/=* S-:粉红杜鹃灌丛 &’()# :,-6-6$&6/-& 8#/,$(** SS:
乌冈栎 *川桂 *球核荚 灌丛 &’()# 1’$/.’( 0,*""=/#$-$6$( * >*& -9’9 G*"(-&** * H*4’/&’9 0/-0*&D’’9 ST:栓皮栎 *鹅耳枥 *毛黄栌灌丛 &’()#
1’$/.’( 3#/*#4*"*( * >#/0*&’( !""# * >-+*&’( .-%%/*# +,( # 0$4$(.$&( S3:一年蓬 *鹿藿群落 &’()# !/*%$/-& #&&’’( * :,=&.,-(*# 6*$"(** S0:巴山松 *山
杨林 &’()# 7*&’( ,$&/=* * 7-0’"’( 6#3*6*# S%:柏木幼林 &’()# >’0/$((’( 8’&$4/*( T.:刺槐林 &’()# :*4*&*# 0($’6-#.#.*# T/:华山松林 &’()#
7*&’( #/9#&6** T1:马尾松林 &’()# 7*&’( 9#((-&*# T$:日本落叶松林 &’()# )#/*< F#$908$/* T-:杉木林 &’()# >’&&*&%,#9*# "#&.$-"#+# TS:油松
林 &’()# 7*&’( +#4’"#$8-/9*( TT:茶(>#9$""*# (*&$&(*()园 T3:中华猕猴桃(5.+*&*6*# .,*&$&(*()园 T0:山茱萸(I#./-.#/0*’9 -88*.*"*()种植园
T%:玉米(;$# 9#=()或烟草(J*.-+*# +#4#.’9)地
增刊 田自强等:神农架龙门河地区的植被制图及植被现状分析 $S
被除刺槐林为人工防护林外,其余都为伐后的天然
次生林,面积 !!" #$% &’(。
()))巴山水青冈林(*+,’# !"#$% &"%’"()*"):巴
山水青冈林分布在海拔 -"($ . -/$$ ’的三十六拐
和东湾。林中伴生有化香、短柄木包、血皮槭(+*,- #-).
%,$/)、亮叶桦、鹅耳枥、石灰花楸( 01-2$% 314#(,-))等
树种。林下物种稀少,灌木层不发达,草本层单一。
()0)米心水青冈林(*+,’# !"#$% ,(#4,-)"("):在
海拔 -"$$ . ($$$ ’的秀水沟和大山尖分布有较纯
米心水青冈林。林内有多种槭树、包槲柯、曼青冈、
细叶青冈( 56*412"4"(1&%)% /6-%)(",314)")。灌木层中
有箬竹、美丽胡枝子等。草本层物种均稀少。
()")珙桐林(*+,’# 7"8)9)" )(814$*-":,):在付家
湾、常家老林地区分布有较连续的珙桐林。群落生
境较为湿润,林内伴生种以槭类树种居多。草本植
物以富贵草、楼梯草(;4":1%:,/" )(814$*-":$/)、羽裂
蟹甲草(5"*"4)" :"(#$:)*")等阴湿物种为主。
()/)金钱槭林(*+,’# 7)&:,-1()" %)(,(%)%):金钱
槭多沿河沟两侧自下而上间断分布,在付家湾海拔
自 -"$$ . -!$$ ’有一集中分布区。该群系与上述
珙桐林一起,形成龙门河地区珍稀物种分布面积较
大的区域之一。
()1)领春木林(*+,’# ;$&:,4," &4,)1%&,-/"):龙门
河地区的领春木多断续分布于沟边、路旁。较典型
斑块地处秀水沟源头的沟谷中。乔木层伴生有五裂
槭( +*,- 14)8,-)"($/)、青榨槭、湖北枫杨( <:,-1*"-6"
’$&,’,(%)%)、红桦(=,:$4" "421.%)(,(%)%)等树种。灌木
层多为箬竹。草本层耐阴物种丰富。
()!)亮叶桦林(*+,’# =,:$4" 4$/)()3,-"):该群系
分布于海拔 -"$$ . -1$$ ’的桦树沟和五池,乔木层
结构简单,伴生种有化香、鹅耳枥等。灌木以箬竹为
主。还有宜昌荚 、马桑(51-)"-)" (,&"4,(%)%)、美丽
胡枝子、猫儿刺等。草本层常见苔草及蕨类。
(0$)红桦林(*+,’# =,:$4" "421.%)(,(%)%):分布海
拔范围在 -")$ . -1($ ’之间。漆树、灯台树、锥栗
等伴生种占有较大比例。灌木层种类丰富,其中以
箬竹占绝对优势。草本层不甚发达,生长有苔草、鳞
毛蕨(7-61&:,-)% 233#)、橐吾( >)#$4"-)" %)2)-)*")、细辛
(+%"-$/ %),2149)))。
(0-)糙皮桦、亮叶桦林(*+,’# =,:$4" $:)4)% 4 =,.
:$4" 4$/)()3,-"):本群系位处中低山峡谷两侧海拔
!"$ . -%0$ ’的区域。乔木层伴生有锥栗、短柄木包、
化香、灯台树、青榨槭等。乔木下层及灌木层以石
栎、球核荚 、红花八角( ?44)*)$/ ’,(-6))等常绿树种
较多。草本以耐阴的蕨类植物较常见。
(0()栓皮栎林(*+,’# @$,-*$% 8"-)"2)4)%):该群系
分布于海拔 -(1$ . -%1$ ’ 的龙门河林场场部后。
乔木下层伴生有锥栗、鹅耳枥、石灰花楸、短柄木包、四
照花(7,(9-12,(:’"/)" A"&1()*")等物种。灌木以箬
竹为主,美丽胡枝子、猫儿刺、蚝猪刺( =,-2,-)% A$.
4)"(",)散生其间。草本层物种稀少。
(0%)锐齿槲栎林(*+,’# @$,-*$% "4),(" 56, # ".
*$:,%,--":"):锐齿槲栎林在海拔 -%$$ . ($$$ ’的山地
分布较普遍。乔木上层锐齿槲栎优势明显。下层伴
生种有短柄木包、茅栗(5"%:"(," %,B$)()))、化香、鹅耳
枥。灌木层中锐齿槲栎及短柄木包幼树居多。林下草
本物种稀少。
(0))短柄木包林(*+,’# @$,-*$% #4"(9$4)3,-" 56, #
2-,8)&,:)14":"):短柄木包林主要分布于龙门河中部自北
向南海拔 -)$$ . -!$$ ’的山脊附近。乔木层常见
伴生种有化香、鹅耳枥、锐齿槲栎、漆树、灯台树以及
少量人工栽植的油松、华山松等针叶树种。灌木以
箬竹最为常见,间有华中山柳、猫儿刺、美丽胡枝子、
马桑、盐肤木分布。
(00)化香林(*+,’# <4":"*"-6" %:-12)4"*,"):本群
系斑块均为人为砍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乔木较
矮小,分布海拔范围在 -%$$ . -/$$ ’之间。林内常
见种有鹅耳枥、亮叶桦、短柄木包、漆树( C1D)*19,(9-1(
8,-()*)34$$/)。灌木层中以箬竹、美丽胡枝子最为常
见。草本层常见菱叶鹿藿、橐吾、打破碗花花
(+(,/1(, ’$&,’,(%)%)等。
(0")野核桃林(*+,’# E$#4"(% *":’"6,(%)%):野核
桃在龙门地区分布较广,多沿河沟两侧断续分布。
群落内建群种较明显。野核桃多呈丛状分布。伴生
种有漆树、灯台树、青麸扬(F’$% &1:"()()))等。灌木
以山胡椒、冻绿(F’"/($% $:)4)%)、猫儿屎、盐肤木为
主。草本物种单一,数量稀少。
(0/)灯台树林(*+,’# 51-($% *1(:-18,-%"):本群系
也为原始植被人为破坏后形成的过渡型落叶阔叶混
交林。建群种不明显,以灯台树居多,漆树、化香次
之,乔木下层除上述物种外,有零散常绿树种及少量
人工华山松、油松及天然巴山松分布。灌木层都以
箬竹为主。该群系在板仓坪、黄柏坪阴坡均有分布。
(01)山杨林(*+,’# <1&$4$% 9"8)9)"("):本群系
位处黄崩口伐区呈片状或带状分布,伴生种有短柄
木包、锐齿槲栎、鹅耳枥、亮叶桦、茅栗等。灌木层有美
丽胡枝子、披针叶胡颓子、猫儿刺等。高海拔(-1$$
. ($$$ ’)地段以箬竹为主,草本层不发达。
%" 植 物 生 态 学 报 ("卷
(!")茅栗林(#$%&’ !"#$"%&" #&’()%))):茅栗林在
龙门河地区分布较广泛,作为经济林已得到保护和
利用。群落建群种明显。伴生种有锐齿槲栎、灯台
树、漆树、化香等。灌木有马桑、四照花、山胡椒、荚
( *)+(,%(- ())’)、猫儿刺、四川樱桃( !&,"#(#
#.&/0("%)/")等物种。林内草本植物稀少。
(*+)漆树林(#$%&’ 123)/24&%4,2% 5&,%)/)67((-):
漆树在龙门河地区广布,但分布零散,多以伴生种出
现。仅在黄泥垭附近作为经济林木,得以保留并成
为建群种。伴生种有野核桃、盐肤木、鹅耳枥、木来
木、锐齿槲栎等。灌木层多为箬竹。
!(*,)落叶阔叶混交林:本类型分布区为指定
伐区,天然植被皆伐。黄崩口至秀水沟一线(海拔
,!++ - .+/+ &)全为次生林。乔木层树种杂乱,冠形
矮小,无建群种。常见有锐齿槲栎、短柄木包、化香、亮
叶桦、茅栗、灯台树等物种。灌草层物种均单一。
! ’" ’# 灌丛
(*.)粉红杜鹃灌丛(#$%&’ 802424&%4,2% 6",0)9
)):该群落位处秀水沟上游,建群种明显。粉红杜鹃
均高 * &左右,树干粗壮,多分枝,树冠伞形,盖度约
*+0。林中有中华槭(:/&, #)%&%#&)、青榨槭、五裂槭
等伴生。草本多为蕨类。
(*1)乌冈栎、川桂、球核荚 灌丛(#$%&’ ;(&,9
/(# <0)77=,"&2)4 2 !)%%"-2-(- >)7#2%)) 2 *)+(,%(-
<,2<)%’((-):群落毗邻国道及小河口电站,土壤贫
瘠,山体陡峭。以楠栎类的常绿树种类为主,因正朝
着乔木层方向演替,多成灌木状。伴生有细叶青冈、
竹叶楠、香叶子( ?)%4&," 6,"@,"%#)、铁杉( 1#(@" /0)9
%&%#)#)、铜钱树(A"7)(,(# 0&-#7&="%(#)等幼树,灌木有
月月青、毛黄栌等物种。草本层以狗脊蕨最为常见。
(*3)栓皮栎、鹅耳枥、毛黄栌灌丛(#$%&’ ;(&,9
/(# 5",)"+)7)# 2 !",<)%(# ())’ 2 !2$)%(# /2@@,)" 45% ’
<&+/&%#):该群落人为干扰强烈,群落外貌呈灌木
状,以栓皮栎、鹅耳枥、毛黄栌等阳性树种为主,随海
拔下降,楠栎类常绿种渐多。
草地
(*!)一年蓬、菱叶鹿藿群落(#$%&’ B,)@&,2% "%9
%((# 2 80=%/02#)" 4)&7#))):群落靠近农户,为撂荒不久
的农田,一年蓬较多,菱叶鹿藿缠绕其上。另有香青
(:%"<0"7)# #)%)/")、沙参( :4&%2<02," #$,)/$")、蛇莓
(C(/0%&" )%4)/")、车前(A7"%$"@2 "#)"$)/")、打破碗
花花(:%&-2%& 0(<&0&%#)#)等散布其间。
! D" D$ 经济园
龙门河地区主要经营有中华猕猴桃( :/$)%)4)"
/0)%&%#)#)、茶(!"-&77)" #)%&%#)#)、山茱萸(E"/,2/",<)9
(- 266)/)%"7)#)1 种经济园(** - */),面积较小,共
,! ’+/ 6&.。
! ’" ’% 农田
龙门河地区农田全部处于中山("++ - 1+++ &),
多位于坡度缓、土层厚的地区,总面积 .,1 ’ +1 6&.。
主要种植玉米、黄豆、土豆、烟草还有红薯及蔬菜等,
因常常变更,未作进一步划分。
注:以上带“!”的三种植被类型人为干扰强烈,
乔木层均无优势种。
! ’! 龙门河地区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性
依据龙门河地区正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
的特点,其复原图中原生植被的垂直带谱依次作如
下划分:,)常绿阔叶林带:海拔 "++( - ,1++)&以下
的坡度较缓区域;.)硬叶常绿阔叶林带:海拔 ,1++
( - ,!++)&以下坡度较陡区域;1)常绿落叶阔叶混
交林:海拔 "++( - ,!++)& - ,*++ &之间,以及 ,/++
&以下阴坡区域;3)落叶阔叶林:海拔 ,*++( - ,/++)
- ..++ &之间的区域。
! ’& 龙门河地区自然植被的现状分析
! ’& ’" 龙门河地区现有植被的组成情况
,)自然植被类型:按分布规律,该地区的自然植
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
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 3 种。龙门河地区总面积
*+ ’,0的植被为自然植被。但其中原生植被所占区
域面积很少,大部分为原生植被遭受不同程度的砍
伐后,自然更新形成的次生植被。.)干扰(人为或非
人为因素)后形成的植被类型:龙门河地区本无针阔
混交林、灌丛、草地这 1种植被型分布。经人为(砍
伐后补植、筑路、农垦后撂荒)和非人为(火烧、泥石
流等)因素干扰后,自然或半自然恢复形成。面积占
龙门河地区总面积的 .1 ’ ,0。1)人工植被:该地区
人工植被分为 1种:人工林地、果园和农田,占总面
积的 ,* ’/0。其中人工林地主要以针叶树种为主,
只有极少部分为山杨(A2<(7(# 4"5)4)"%")、刺槐(8)+9
)%)" <#&(42"/"/)")等阔叶林。
! ’& ’ ! 各植被类型理论分布区域中目前的植被分
布状况
常绿阔叶林及硬叶常绿阔叶林理论分布区域中
自然植被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各自总面积的 /, ’
,,0及 73 ’ ,10。虽然植被也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
干扰,但都处于自然恢复状态,正在经历不同的演替
阶段。其原因是这两种植被型本身理论分布区域较
小,地势又多陡峭,不具备区域砍伐及农垦的条件,
增刊 田自强等:神农架龙门河地区的植被制图及植被现状分析 17
人为干扰只限于筑路及薪柴砍伐。但也正因为地势
陡峭,土壤瘠薄,修路所造成的植被破坏难以恢复,
被破坏区域群落外貌常成灌丛状,分别占各自分布
区的 !" #$%&及 % #!’&。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的理论分
布区中自然植被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 () # $)&及
)* #!&。因这两部分区域较广,树种多为良好木材,
故作为 !*’( 年林场建立后主要采伐区域。其中皆
伐地区多又种植针叶林,形成人工林地(也有部分人
工针叶林为原荒山改造而成),而间伐地区也补植针
叶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理论分布区中人工林地
占 ’ #!*&,其中华山松林最多,占 " # $$&;针阔混交
林占 !* # +’&,其中油松,短柄木包林最多,占’ #’"&。
另外,占其分布区 $) # -’&的区域现为落叶阔叶林,
其中也有人为干扰的痕迹。如有些区域原本为混交
林,择伐后落叶树种以较快的生长速度占据优势,形
成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理论分布区中人工林地占 $+ # (&,
其中油松林最多,占 !) # ’"&;针阔混交林占
$- #+!&,其中油松,短柄木包林最多,占 !+ # "-&。这
两种植被型现在甚至约等于或大于落叶阔叶林面积
($! # +$&)。另外,本区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 #++&)虽为自然植被,但主要成因仍与人为干扰
有关。原落叶阔叶林择伐后,剩余常绿树种虽得以
发展,但因温湿条件所限生长较慢,反之次生落叶树
在适宜环境下迅速生长,并与常绿树种形成共优群
落。这些都能证明,落叶阔叶林理论分布区内
’( #(!&的区域曾遭受严重的以砍伐为主的植被破
坏。
! 结论与讨论
龙门河地区位于神农架山脉南坡,属中亚热带
和北亚热带交界的地区。在植物区系划分上属于中
国 .日本森林植物分布区(吴征镒,!*-+)。常绿阔
叶林是其地带性植被,分布于海拔 !"++ /以下。另
外,它还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又是中部
山地与东部平原丘陵间过渡的地区。由于整个神农
架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有利于温性植物的分布,所
以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显著的温带性。由于长期的
人为干扰,垂直带上的植被类型多具有次生性质,在
龙门河地区的常绿(硬叶)阔叶林带还有两种过渡型
的植被类型。一种分布在红岩子海拔 -$+ 0 !)++ /
的范围内。本应属常绿(硬叶)阔叶林,但因人为的
多次干扰,加上土壤贫瘠,坡度较大,植被恢复困难,
已无建群种。常绿树种以竹叶楠、香叶树等樟科植
物居多。因槭类、化香等落叶树种的侵入,形成了现
在以常绿树种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自然
状态下,最终将恢复成常绿(硬叶)阔叶林。还有一
种类型在龙门河地区分布面积较广。因人为干扰
大、海拔分布较高,化香、灯台树、亮叶桦等落叶树种
在乔木上层占优势,但无优势种。下层以巴东栎、石
栎、川桂等常绿树种为主。在自然状态下,将向常绿
阔叶林类型的演替方向发展。另外,在海拔 (%+ 0
!!++ /的一些区域本应为樟科和壳斗科为主的常
绿阔叶林,因人为及自然因素的长期干扰,樟科和壳
斗科的常绿树种(如小河口)呈灌丛状,有些地段则
被短柄木包、鹅耳栎、毛黄栌等阳性落叶物种替代(如
乱石窖附近)。该地区无地带性灌丛和草地分布,可
能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有关。另外与当
地居民常年对薪材的消耗也有直接的关系。草丛绝
大多数为被闲置的撂荒地。龙门河地区林地总面积
为 ))!* #$ 1/$,占总面积的 *" #’!&。其中 )种自然
植被型总面积 $-") # -% 1/$,占总面积的 (+ # !!&。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面积最大为 !(’) # +* 1/$;其它
依次为针阔混交林(*-* # ($ 1/$),落叶阔叶林(*’* #
+% 1/$),硬叶阔叶林(!)+ # *$ 1/$),常绿阔叶林()+ #
’* 1/$)。另外,半天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
人工林共占 "" # (&,面积 !%-) # "% 1/$。灌丛、草地
面积很小,分别为 )" # (( 1/$ 和 $) # ’+ 1/$,共占
! #)%&。另外,龙门河地区农田和果园面积为 $$- # !$
1/$,约占植被总面积的 ) #-)&。
龙门河地区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卫片的阴影
部分较多,无法直接对这部分区域进行遥感判读、分
类。提高分类精度难度较大,对此我们加大野外作
业的力度,以神农架定位站为中心制定了 -条辐射
整个地区的野外调查线路。每条线路尽可能地通过
不同植被类型。对典型地段特别是卫片中的阴影区
域实地踏察,阴影部分中人所难以到达的地段,参考
林场林班图和文字资料(植被种类、土壤类型、海拔
高度、坡度、坡向)等辅助数据判定相关植被类型的
边界。该地区除林场场部人口居住较集中外,其它
地区分布松散,相应的农田面积较小,在卫片上反映
不明显。同时在农田斑块的边界划定时,不可避免
地将房屋等建筑设施划进去。造成农田面积统计上
的偏差。另外龙门河地区的灌丛和草丛面积小且类
型少,多因人为干扰所致。如分布在小河口(海拔
()+ /)附近的常绿阔叶灌丛与常绿阔叶林在卫片上
"- 植 物 生 态 学 报 $(卷
很难判读;草丛则基本为撂荒地。对于此类情况,均
采取全面的野外实地调查及 !"# 定位。力求最大
限度地减小分类中的不确定性。另外传统的目视解
译方法在植被型间边界的划定及提高分类精度方面
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遥感数据时相的选择在
提高分类精度上也是至关重要的。根据龙门河地区
的落叶树种在每年的 $ % &月份幼叶刚形成的规律,
我们选择了该地区 ’(((年 $月 )*日的 +,影像数
据(-,&,$波段假彩色合成),用于落叶阔叶、针阔混
交和常绿树种间边界的划定,另外这 $个波段假彩
色合成的影像色调丰富,不但反映植被状况,而且还
反映了植被的水分差异,有助于提高植被分类与制
图的质量(徐冠华,)**&)。
植被类型的划分以及植被现状图的绘制为国家
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综合监测和评价提供了重要
信息源,同时也为整个神弄架地区植被信息系统的
建立奠定了基础。
参 考 文 献
./01234 54 6陈灵芝 7 4 )***4 #890 :;0<=8;1>? 81 @;8A;:0B?;>C B0D
?0EBF/4 ./;10?0 G;8A;:0B?;>C 6生物多样性 7 2 ! H $(I % $))4 6 ;1
./;10?07
./012 #4 "4 6陈述彭 7 J K4 #4 5/E8 6赵英时 7 4 )**(4 !08LBE=/C
E1EMC?;? <;>/ B098>0 ?01?;1L4 G0;N;1LH #OB:;1L E1A ,E==;1L
"B0??4 )&P % )QP4 6 ;1 ./;10?07
"E12 R4K4 6潘代远 7 4)**(4 +/0 O?0 8S L08LBE=/;F ;1S8B9E>;81 ?C?D
>09 >0F/18M8LC S8B F89=;M;1L 0F8M8L;FEM 9E=4 TF>E "/C>80F8M8L;FE
0> !08@8>E1;FE #;1;FE 6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7 2 "# H
’*Q4 6 ;1 ./;10?07
+;E12 34 #4 6田连恕 7 4 )**$4 U0L0>E>;81 9E==;1L4 V; W E1H V; W E1
T>ME? "B0??4 6 ;1 ./;10?07
XE1L2K4,4 6 王映明 7 4)*IQ4 #>OAC 8S :0L0>E>;81 FME??;S;FE>;81 8S
YO@0; "B8:;1F04 Z8OB1EM 8S XO/E1 G8>E1;FEM [0?0EBF/6武汉植物
学研究 7 2# H ’$* % ’-(4 6 ;1 ./;10?07
XO254K4 6吴征镒 7 4 )*I(4 U0L0>E>;81 8S ./;1E4 G0;N;1LH #F;01F0
"B0??4 6 ;1 ./;10?07
VO2!4Y4 6 徐冠华 7 4)**&4[098>0 ?01?;1L >/08BC E1A ;>? >0F/1;FEM
E==M;FE>;81 S8B B010
0?> B0L;814 G0;N;1LH ./;1E ]8B0?>BC "O@M;?/;1L Y8O?04 &$ % &-4
6 ;1 ./;10?07
5/01L2 54 6郑重 7 2 K4 Y4 5/E1 6詹亚华 7 J Z4 34 V;0 6谢继伦 7 4
)**P4 #/01181LN;E 8S ./;1E4XO/E1HYO@0; #F;01>;S;F E1A +0F/1;D
FEM "B0??4 6 ;1 ./;10?07
5/O254^4 6朱兆泉 7 J .4 #4 #81L 6宋朝枢 7 4 )**I4 #F;01>;S;F ?OBD
:0C 8S #/01181LN;E \E>OB0 [0?0B:04 G0;N;1LH ./;1E ]8B0?>BC "O@D
M;?/;1L Y8O?04 6 ;1 ./;10?07
责任编辑:周玉荣
增刊 田自强等:神农架龙门河地区的植被制图及植被现状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