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VEGETATION MAPPING AND ANALYSIS AT LONGMENHE REGION, SHENNONGJIA, CHINA

神农架龙门河地区的植被制图及植被现状分析


依据龙门河地区所处位置的植被地理分布规律性,绘制了该地区1:50000 的植被复原图。并在野外调查、资料搜集的基础上,辅以全球定位系统(GPS)、GIS软件及TM影像数据,绘制了该地区1:50000 的植被类型图。结果表明:1)植被海拔分布由低至高依次为常绿阔叶林(海拔900 m 以下),硬叶常绿阔叶林(海拔900~1300 m)、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1300~1600 m)以及落叶阔叶林(海拔1600~2200 m)。2)龙门河地区林地面积4419.2 hm2,占该地区总面积的93.71%,共计8个植被型65个群系。其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面积最大,为1674.09 hm2,占林地面积的37.88%。另外,果园(3种类型)和农田两种农业用地面积228.12 hm2,占总面积的4.84%。3)由植被复原图与现状植被类型图叠加分析可知,干扰后增加了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地4 种植被类型,占龙门河地区总面积的34.6%。其中针阔混交林所占面积最大,996.79 hm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ed a restorative vegetation map according to the geographic position of the region, the rules of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along an altitude gradient, and so on. In addition, texture feature images and ancillary data including the topographic map, the documentary data and the field sampling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used for improving classification.
     The result of vegetation mapping showed that the restorative vegetation are categorize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under 900 m),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from 900 to 1600 m)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from 1600 to 2200 m) respectively; The total forest area of Longmenhe region is about 4419.2 hm2, occupying 93.71% of the total area. In the vegetation map, 65 formations under eight vegetation types were classified. Among these vegetation types, the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covered the largest area. Its area was 1674.09 hm2, occupying 37.88% in terms of area. In addition, the area of both orchard and farmland covered 228.12 hm2, accounting for 4.84% of this region.

     From the overlaid restorative vegetation map with the formation map and further analysis, coniferous forest, coniferous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shrubbery and meadow appear in this region as a result of human disturbance. The area of four vegetation types is about 34.6% . Coniferous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is the dominant type in this area.


全 文 :神农架龙门河地区的植被制图及植被现状分析
田自强! 陈 王月" 陈伟烈! 胡 东#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
(" 央视国际网络国家地理频道,北京 !$$$#&)(# 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 !$$$#’)
摘 要 依据龙门河地区所处位置的植被地理分布规律性,绘制了该地区 !()$$$$的植被复原图。并在野外调查、
资料搜集的基础上,辅以全球定位系统(*+,)、*-,软件及 ./影像数据,绘制了该地区 ! ( )$$$$的植被类型图。结
果表明:!)植被海拔分布由低至高依次为常绿阔叶林(海拔 %$$ 0以下),硬叶常绿阔叶林(海拔 %$$ 1 !#$$ 0)、常绿
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 !#$$ 1 !2$$ 0)以及落叶阔叶林(海拔 !2$$ 1 ""$$ 0)。")龙门河地区林地面积 33!%4 " 50",
占该地区总面积的 %#4’!6,共计 &个植被型 2)个群系。其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面积最大,为 !2’34 $% 50",占林
地面积的 #’4&&6。另外,果园(#种类型)和农田两种农业用地面积 ""&4 !" 50",占总面积的 34 &36。#)由植被复
原图与现状植被类型图叠加分析可知,干扰后增加了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地 3种植被类型,占龙门河地区
总面积的 #3426。其中针阔混交林所占面积最大,%%24’% 50"。
关键词 龙门河地区 植被制图 植被分析
!"#"$%$&’( )%**&(# %(+ %(%,-.&. %$ ,’(#)"(/"
0"#&’(,./"((’(#1&%,2/&(%
.-78 9:;<:=>?! @AB8 CDE" @AB8 FE:;G:E! =>H AI JK>?#
(! !"#$%"&$%’ $( )*"+&,&"&,-. /.0.&"&,$+ 12$3$0’,&4. 54,+.6. 72"8.9’ $( :2,.+2.6,;.,<,+0 !$$$%#,@5:>=)
(" ="&,$+"3 >.$0%"?4’ 54"++.3,55@/,;.,<,+0 !$$$#&,@5:>=)
(# A.?"%&9.+& $( ;,$3$0’,5"?,&"3 =$%9"3 B+,-.%6,&’,;.,<,+0 !$$$#’,@5:>=)
%3456785 -> L5:M N=NEO,PE NOEME>LEH = OEMLKO=L:QE QE?EL=L:K> 0=N =RRKOH:>? LK L5E ?EK?O=N5:R NKM:L:K> KS L5E
OE?:K>,L5E ODTEM KS QE?EL=L:K> H:MLO:UDL:K> =TK>? => =TL:LDHE ?O=H:E>L,=>H MK K>4 -> =HH:L:K>,LEVLDOE SE=LDOE
:0=?EM =>H =>R:TT=OW H=L= :>RTDH:>? L5E LKNK?O=N5:R 0=N,L5E HKRD0E>L=OW H=L= =>H L5E S:ETH M=0NT:>? H=L=
PEOE RKTTERLEH =>H DMEH SKO :0NOKQ:>? RT=MM:S:R=L:K> 4
.5E OEMDTL KS QE?EL=L:K> 0=NN:>? M5KPEH L5=L L5E OEMLKO=L:QE QE?EL=L:K> =OE R=LE?KO:XEH EQEO?OEE> UOK=H;
TE=QEH SKOEML(D>HEO %$$ 0),EQEO?OEE> =>H HER:HDKDM UOK=H;TE=QEH 0:VEH SKOEML(SOK0 %$$ LK !2$$ 0)=>H HE;
R:HDKDM UOK=H;TE=QEH SKOEML(SOK0 !2$$ LK ""$$ 0)OEMNERL:QETW;.5E LKL=T SKOEML =OE= KS GK>?0E>5E OE?:K> :M
=UKDL 33!% 4" 50",KRRDNW:>? %# 4’!6 KS L5E LKL=T =OE= 4 -> L5E QE?EL=L:K> 0=N,2) SKO0=L:K>M D>HEO E:?5L QE?;
EL=L:K> LWNEM PEOE RT=MM:S:EH 4 70K>? L5EME QE?EL=L:K> LWNEM,L5E EQEO?OEE> =>H HER:HDKDM UOK=H;TE=QEH 0:VEH
SKOEML RKQEOEH L5E T=O?EML =OE= 4 -LM =OE= P=M !2’3 4$% 50",KRRDN:>? #’ 4 &&6 :> LEO0M KS =OE= 4 -> =HH:L:K>,
L5E =OE= KS UKL5 KOR5=OH =>H S=O0T=>H RKQEOEH ""& 4!" 50",=RRKD>L:>? SKO 3 4&3 6 KS L5:M OE?:K>4
YOK0 L5E KQEOT=:H OEMLKO=L:QE QE?EL=L:K> 0=N P:L5 L5E SKO0=L:K> 0=N =>H SDOL5EO =>=TWM:M,RK>:SEOKDM SKO;
EML,RK>:SEOKDM =>H HER:HDKDM UOK=H;TE=QEH 0:VEH SKOEML,M5ODUUEOW =>H 0E=HKP =NNE=O :> L5:M OE?:K> =M = OE;
MDTL KS 5D0=> H:MLDOU=>RE4 .5E =OE= KS SKDO QE?EL=L:K> LWNEM :M =UKDL #3 426 4 @K>:SEOKDM =>H HER:HDKDM UOK=H;
TE=QEH 0:VEH SKOEML :M L5E HK0:>=>L LWNE :> L5:M =OE= 4
9:; <=6>4 GK>?0E>5E OE?:K>,ZE?EL=L:K> 0=NN:>?,ZE?EL=L:K> =>=TWM:M
植被是覆盖在一个地区的植物群体或植物群落
的总称。植被图(ZE?EL=L:K> 0=N)则是以反映植物群
落为主要对象的专题地图。通过植被图的绘制来表
现植被类型的多样性,阐明植被与各种生态条件的
相互关系,揭示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和量算植被资
源的数量等,所以植被图是一个地区植被研究成果
的具体表现和全面概括(田连恕,!%%#)。
基于遥感数据的植被分类和制图方法大致经历
了 #个阶段:一是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辅以大量野
外调查基础上的传统的遥感植被分类。此种方法经
历时间较长,一直沿用至今,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和成果。之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采用了计算
!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和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重大课题(,["$$!;"$$#和 ,["$$!;$"))
B;0=:T:X:\:=>?L:=>]>M4 :UR=M4 =R4 R>
植物生态学报 "$$",?@(增刊)#$ 1 #% !
""""""""""""""""""""""""""""""""""""""""""""""""""""""""""""""
!"#$ %&’#()"(*(+,"$ -,.,"$
机自动分类的方法,但单纯对遥感数据进行监督或
非监督分类的结果,精度不高。现在采用多平台遥
感数据复合,遥感数据加入 !"#数据,可视为信息复
合的高级形式(陈述彭等,$%%&)。不管经历几种阶
段,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植被分类与制图手段,其目的
都是提高分类精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生态学
方面的研究。
自 $’’’年英国学者 ()*+,--. /0-112进入神农架
考察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陆续对该地区的植被
进行了系统和深入地研究,并出版了相关著作(郑重
等,$%%3;朱兆泉等,$%%’)。但有关植被制图方面的
工作尚很缺乏。本文以较全面的植物群落学调查及
林相图等相关资料为制图依据,辅以传统的遥感
(4#)植被制图手段,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
全球定位系统(!5#)技术的应用,探讨了在龙门河
地区绘制较大比例尺植被图的途径。为我国关键地
区生物多样性长期动态监测建立了基础信息库;为
当地林业部门较准确地掌握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空间
分布、利用现状、数量动态提供了依据。
! 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
! 6! 研究地自然地理概况
龙门河地区位于大巴山山脉东延部分,神农架
山脉南坡。地理坐标为 $$&789:$9; < $$&7=$:98; >,
=$7$?:=&; < =$788:=8; @,东西宽 $& 6 9 AB,南北长 $$ 6
8 AB,总面积 C3$? DB8。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大巴山
山脉褶皱带,山高、坡陡、谷深,地形复杂。岩石以石
灰岩和页岩为主,土壤以山地黄褐土及山地棕壤为
主。
龙门河地区处在北亚热带季风区,地形复杂,小
气候多样。据中国科学院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定位研
究站所属气象站(海拔 $=&& B左右)记载:$%%’年、
$%%%年均温为 $& 6 ? E,两年的降水分别为 $3=C 6 ?
BB和 ’38 69 BB。每年 9 < %月为多雨季节,全年气
候温和湿润。
! 6" 研究方法
! 6" 6! 数据的收集、预处理工作
$)数据的收集:尽量收集与制图区有关的各种
文献资料,包括林场林相图($ F 89&&&,$%%$)。购置
比例尺为 $ F89&&&及 $ F9&&&& 地形图及 8&&&年 =月
$%日的 GH-I.H+J9的影像数据(9,C,=波段的数字产
品,轨道号为 $89 K &=’&&);>4L(# "BH*,-0 ’ 6 C 软件、
MHN"-OP 51PO0..,P-HQ ? 6&软件各一套。
8)数据的预处理:首先利用 MHN"-OP 51PO0..,P-HQ
? 6&软件分别对扫描后的地形图($ F 89&&&)、卫星影
像数据进行配准。然后分别对制图区进行边界线、
等高线、河流的矢量化,并建立相应的图层。
! 6" 6" 野外调查工作
野外调查路线 以林相图作为选取野外调查线
路的主要参考依据,线路的选择尽可能沿着数目较
多的林班边界,同时要兼顾到地形条件,据此选定了
’条主要的野外调查线路(图 $所示)。
野外调查时间 $%%%年 % < $&月份和 8&&&年 ’
< %月份。
图 $ 神农架龙门河地区野外调查线路($ F$&&&&&)
R,*6$ SD0 1P)+0. PO O,0QITP1A ,- GP-*B0-D0 10*,P-($ F$&&&&&)
野外调查方法 样线及典型样方相结合,对沿
途经过的不同植被类型布设一个样方。调查过程中
携带卫片、地形图及林相图,对 SM影像中所显示的
特殊色调及阴影区域实地勘察;对调查过程中重复
出现的植被类型进行 !5# 定位(!(4M"@ !5#$8U K
!5#$8VGU)并对其内物种进行简单记录。样方位置
尽可能准确地标注在地形图和林相图上。
! 6" 6# 植被图的绘制
植被分类系统及图例的建立 参考《中国植被》
(吴征镒,$%’&)的分类原则,参照湖北省自然植被的
划分(王映明,$%’?),依据文献资料及野外的实地调
查结果,确定了龙门河地区的自然植被分类系统,拟
定图例。
建立目视解译标志 目视解译的依据及方法是
$)依据野外调查线路中所记录的植被类型的 !5#
定位点与林相图进行对照,确定各植被类型所在的
林班位置。8)在卫片上确定已知植被类型的位置,
判读每种植被类型与周围区域在卫片上所显示的形
增刊 田自强等:神农架龙门河地区的植被制图及植被现状分析 =$
表 ! 龙门河地区部分植被类型的遥感影像特征("# $,%,&波段)
"’()* ! "+* "# ,-’.* /*’012*3 4/ -’542 6’012* 7*.*0’0,46 089*3 4/ :46.-*6+* 2*.,46
植被类型
;*.*0’0,46 089*3
色调
<1*
几何特征
=*4-*028 /,.12*
纹理特征
"*>012*
分布和生境
?,302,(10,46 ’6@ +’(,0’0
巴山松(!"#$% &’#()")林、华
山松(!"#$% *(+*#,"")林、油
松(!"#$% -*.$/*’01(+"%)林
绿色,均匀 片状
立体感突出,边缘界限清
晰,纹理密集成层
!AAA B CAAA - 山脊或向阳坡
谷峭壁上
马尾松(!"#$% +*%%1#"*#*)林 暗绿色 均匀,树叉状 立体感较强,边界明显 !&AA -
以下,丘岭分布,多集
中于居民点附近
常 绿 阔 叶 林( D7*2.2**6
(24’@E)*’7*@ /42*30)
鲜绿色,较均匀 条状或小块状 有一定立体感,边界较明显 !FAA -以下,多沿沟谷分布
硬叶常绿阔叶林(<’2@ *7*2E
.2**6 (24’@E)*’7*@ /42*30)
深绿色,发亮 颗粒状聚集 立体感突出,边界明显
可分布至 CCAA -,分布于“;”
形峡谷中,上可至山脊
落 叶 阔 叶 林( ?*G,@1413
(24’@E)*’7*@ /42*30)
砖红色,较均匀 片状 立体感突出,边界明显 分布广泛
农田、居民点(H,*)@ ’6@ 2*3,E
@*60,’) ’2*’)
淡红色,略显紫色
小块状或细条状或
镶嵌状
立体感弱,边界较明显 广泛,沿河谷分布
针阔混交林(#,>*@ G46,/*2E
413 ’6@ (24’@E)*’7*@ /42*30)
阔叶林与针叶林色
调混杂,绿色与红色
交杂
片状
具有一定的立体感,边缘界
限不甚清晰,有过渡特征
广泛分布于山麓,沟谷
状、色调及纹理特征。&)参考文献资料,结合植被类
型的分布规律,如海拔分布范围、环境特点等间接解
译特征进行综合解译分析。
依据上述方法,对部分在卫片上具有明显形状、
色调及纹理特征的植被类型建立了目视解译标志
(表 !)。
植被类型图的制作 在 #’9I6/4 F J A系统中,以
野外调查的 K 条线路为基准,将 "#影像上的整个
制图区划分为 K块区域,依据各条线路上记录到的
植被类型及其 =LM定位点坐标,参考目视解译结果
及林相图,分别对每一块区域进行目视判读及植被
类型边界的划定(图 &)。
植被分布规律图及植被现状分析图的制作 参
考制图区植被的相关文献资料,结合龙门河地区的
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性,确定该区域原始植被类型
及其垂直分布范围,制备植被分布规律图(图 C)。
在 #’9,6/4 F JA中,将植被类型图与植被分布规
律图进行叠加分析,制作植被现状统计图,以备分析
植被变化之用。
! 结果分析
! J" 龙门河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现状
! J" J" 针叶林
龙门河地区的针叶林有巴山松林、华山松林、油
松林、柏木( 2$3(’%%$% 0$#’.("%)幼林、日本落叶松
(4*("5 6*’+30’(")林、马尾松林、杉木( 2$##"#7&*+"*
/*#8’1/*-*)林等 N 个(! B N)群系,多呈连续带状分
布,范围较广。林下灌木以箬竹( 9#,18*/*+$% -’%%’/:
/*-$%)为主,草本层不发达,总面积约 $NA J $K +-C。
其中,除巴山松林(CK J A& +-C)外,全为人工林地
($%C J$$ +-C)。
! J" J! 针阔混交林
龙门河地区针阔混交林,是仅次于常绿落叶阔
叶林面积最大的植被型,约 OOF J NO +-C。该区域内
的原生植被曾经受到强烈地人为(砍伐、开荒)及自
然因素(泥石流、林火)的干扰。后经人工种植针叶
树种,主要有油松、华山松、日本落叶松、巴山松、柏
图 C 龙门河地区植被分布规律图(! P!AAAAA)
H,.JC "+* 2*3042’0,7* 7*.*0’0,46 -’9 4/ :46.-*6+* 2*.,46(! P!AAAAA)
!常绿阔叶林 D7*2.2**6 (24’@E)*’7*@ /42*30 "常绿落叶阔叶混
交林 #,>*@ *7*2.2**6 ’6@ @*G,@1413 (24’@E)*’7*@ /42*30 #落叶阔叶林
?*G,@1413 (24’@E)*’7*@ /42*30 $硬叶常绿阔叶林 <’2@ *7*2.2**6 (24’@E
)*’7*@ /42*30
&C 植 物 生 态 学 报 CF卷
木、杉木等。随着原生生境植被的自然恢复,现形成
针叶树种与短柄木包(!"#$%"& &#$$’(’ !"# $ )$#*+,#(+-.’/
(’)、化香树(0.’(’%’$1’ &($-)+.’%#’)、锐齿槲栎(!"#$/
%"& ’.+#2’ !"# $ ’%"(#&#$$’(’)、栓皮栎( !"#$%"& *’$+/
’)+.+&)、亮叶桦(3#(".’ ."4+2+5#$’)等落叶阔叶树种或
针叶树种与常绿阔叶树种(楠栎类)共同组成的针阔
混交林。这种植被类型在龙门河地区共有 %& 个(&
’ ())群系。群系组成相似,不再赘述。
! $" $# 常绿阔叶林
分布在低山峡谷海拔 *+, ’ %(&, -的小河口地
带。建群种以樟科及壳斗科楠属( 06-#)#)、栎属
(!"#$%"&)树种为主。面积约 +, $./ 0-(。
((*)楠栎林(12#-$ 7+22’4-4"4 3 !"#$%"&):分
布海拔范围在 .+, ’ %(&, -。典型物种有:白楠
(06-#)# 2#"$’2(6’)、竹叶楠( 0 8 5’)#$+)、青冈( 71/
%.-)’.’2-,&+& 9.’"%’)、巴东栎(! 8 #29.#$+’2’)。乔木
下层典型物种有岩栎(! 8 ’%$-:-2(’)、乌冈栎(! 8
,6+..1$’#-+:#&)等,灌 木 层 常 见 物 种 有 水 麻
(;#($#9#’&+’ #:".+&)、铁仔(<1$&+2# ’5$+%’2’)、月月青
( =(#’ +.+%+5-.+’)等。草本层物种较少且较为稀疏,常
见物种有苔草( 7’$#> 455$)、淫羊藿( ?,+4#:+"4
&’9+((’("4)。
! $" $$ 硬叶常绿阔叶林
龙门河地区硬叶常绿阔叶林多分布在海拔 .,,
’ %+(, -陡坡之上,面积 %+, $ /( 0-(。优势种多为
壳斗科的常绿树种,树形矮小,伴有樟科的常绿种及
少量落叶树种幼树。
((.)刺叶栎林(12#-$ !"#$%"& &,+2-&’):群落位
处黄崩口伐区上方,地势陡峭,土薄石多。林分单
纯,均高 ) ’ . -。伴生种有毛黄栌(7-(+2"& %-99$+’
!"# $ ,#)#&%#2&)、乌冈栎等。灌木层以球核荚
(@+)"$2"4 ,$-,+2A""4)、烟管荚 (@ 8 "(+.#)、小叶女
贞( B+9"&($"4 A"+6-"+)、美丽胡枝子( B#&,#:#C’ 5-$/
4-&’)为主,草本物种以苔草、狗脊蕨(D--:E’$:+’
F’,-2+%’)较为常见。
((&)乌冈栎林(12#-$ !"#$%"& ,6+..1$’#-#:#&):分
布于海拔 /,, ’ %6+, -的陡崖上,建群种为乌冈栎,
伴生种有岩栎、青冈等。下层物种有铜钱树(0’.+"/
$"& 6#4&.#1’2"&)、化香、毛黄栌( 7-(+2"& %-99$+’ !"# $
,#)#&%#2&)等。灌木层常见旌节花( G(’%61"$"& %6+2#2/
&+&)、铁仔等,草本层不发达。
((/)匙叶栎、曼青冈林(12#-$ !"#$%"& &,+2-&’ 3
71%.-)’.’2-,&+& ->1-:-2):该群系伴生有细叶青冈(7 8
41$&+2’#5-.+’)、石栎(B+(6-%’$,"& 9.’)#$)及一些樟科的
常绿物种,间有化香、槭树(H%#$ 455$)等少量落叶树
种分布。灌木层有毛黄栌、球核荚 、月月青、菱叶
海桐(0+((-&,-$"4 ($"2%’("4)分布。
! $" $%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为龙门河地区分布范围最广的植被类型,因多
次人为砍伐利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原生植被遭
受严重破坏。现有 %6 个群系类型,面积 %*.+ $ ,/
0-(。
(6,)刺叶栎、短柄木包林(12#-$ !"#$%"& &,+2-&’ 3
9.’2:".+5#$’ !"# $ )$#*+,#(+-.’(’):群落中常绿树种占
优,刺叶栎、多脉青冈(!"#$%"& 4".(+2#$*+&)多沿山坡
脊部分布,短柄木包等落叶树种分布于坡度较缓、海拔
相对较低处,山脊也有分布。灌木层以箬竹、拐棍竹
(I’$9#&+’ &,’(6’%#’)为主,其下草本植物稀少。层间
有菝葜( G4+.’> %6+2’)、五味子( G%6+&’2:$’ %6+2#2&+&)
分布。
(6%)巴东栎、短柄木包林(12#-$ !"#$%"& #29.#$+’2’
3 ! 8 9.’2:".+5#$’ !"# $ )$#*+,#(+-.’(’):该群系分布在
西部海拔较高地区,伴生种有曼青冈、包槲柯(B+(6-/
%’$,"& %.#+&(-%’$,"&)、短柄木包、化香等。灌木以箬竹、
拐棍竹为主。草本物种有狗脊蕨、扁竹根( =$+& (#%(-/
$"4)等。
(6()青冈栎、化香林(12#-$ 71%.-)’.’2-,&+& 9.’"/
%’ 3 0.’(’%’$1’ &($-)+.’%#’):多沿河流两侧海拔 &,, ’
%6,, -,坡度 *,7以上的峡谷分布。乔木下层及灌木
层多为樟科物种。伴生的落叶阔叶树种有灯台树
(7-$2"& %-2($-*#$&’)、鹅耳枥( 7’$,+2"& 455$)、槭树
等,灌木层有毛黄栌、猫儿刺( =.#> ,#$21+)等。
(66)曼青冈、短柄木包林(12#-$ 71%.-)’.’2-,&+&
->1-:-2 3 ! 8 9.’2:".+5#$’ !"# $ )$#*+,#(+-.’(’):该群系
为龙门河地区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海拔
范围在 %(,, ’ %&,, -之间,落叶树种在山脊生长良
好,常绿树种则多分布于阴坡、沟谷等潮湿阴蔽之
处。灌木层为箬竹、山胡椒( B+2:#$’ 9.’"%’)、披针叶
胡颓子、猫儿刺。草本物种以蕨类居多。
(6+)曼青冈、亮叶桦林(12#-$ 71%.-)’.’2-,&+&
->1-:-2 3 3#(".’ ."4+2+5#$’):该群系分布海拔较低,
人为干扰大。建群种不甚明显,但仍以曼青冈、亮叶
桦较多。常绿树种一般处在乔木亚层及灌木层,林
内伴生种有包槲柯、香叶子( B+2:#$’ 5$’9$’2&)、球核
荚 、毛黄栌、华中山柳(7.#(6$’ 5’$9#&++),也有少量
天然巴山松分布。
(6))曼青冈、化香林(12#-$ 71%.-)’.’2-,&+& ->1-/
:-2 3 0.’(’%’$1’ &($-)+.’%#’):分布于海拔 %+(, ’ %*&,
增刊 田自强等:神农架龙门河地区的植被制图及植被现状分析 66

生种有曼青冈、巴东栎、包槲柯。乔木下层以香叶
子、猫儿刺、胡颓子(!"#$#%&’( !""#)等常绿树种为
主。灌木层有箬竹、美丽胡枝子等。
($%)包槲柯、锐齿槲栎林(&’()# )*+,-.#/0’(
."$*(+-.#/0’( * 1’$/.’( #"*$&# +,( # #.’+$($//#+#):锐齿槲
栎等落叶树种多靠近山脊分布,包槲柯、曼青冈等常
绿树种一般分布在山体中下部。灌木层以箬竹为
主,山胡椒、美丽胡枝子、披针叶胡颓子、猫儿刺散布
其中。
(-.)包槲柯、栓皮栎林(&’()# )*+,-.#/0’( ."$*(+-2
.#/0’( * 1’$/.’( 3#/*#4*"*():该斑块处于龙门河林场场
部附近,乔木层落叶优势种为栓皮栎,伴生有短柄
木包、化香、青榨槭(5.$/ 6#3*6**)。乔木下层主要是巴
东栎及樟科楠属的一些树种。灌木层以箬竹为主。
草本层物种单一。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此斑块分布在海
拔 01. 2 /-.. )的范围内,本应属常绿(硬叶)阔叶
林,但多次砍伐后已无建群种。常见常绿树种以竹
叶楠(7,-$4$ 8#4$/*)、香叶树( )*&6$/# .-99’&*()等樟
科植物居多。落叶树种以槭类、化香、盐肤木(:,’(
.,*&$&(*()为主。林下灌木及草本物种丰富。
!(-1)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本群系为落叶树
种占优势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人为干扰强烈。
从海拔 3.. 2 /0.. )均有分布,落叶树种在乔木上
层占优势。常见种有:化香、灯台树、亮叶桦。下层
树种以巴东栎、石栎、球核荚 、川桂为主。灌木有
月月青、蚬壳椒( ;#&+,-<="’9 6*((*+’9)、火棘( 7=/#2
.#&+,# 8-/+’&$#&#)等。草本常见有扁竹根、土麦冬
等。
! #" ## 落叶阔叶林
龙门河地区的落叶阔叶林在 1.世纪 3. 2 %.年
代初期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砍伐。现在此区域内的植
"
图 $ 龙门河地区植被类型图(/4%....)
&56#$ 789 :’(),;5’< +969;,;5’< )," ’: =’<6)9<89 (965’<(/4%....)
数字代表图例号;背景模式代表不同植被类型 789 <>)?9(! 5< &56#$ @9<’;9 ;89 A969<@;;89 ",;;9C 落叶阔叶林 D9E5@>’>! ?(’,@FA9,+9@ :’(9!; G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H5I9@ 9+9(6(99< ,<@ @9E5@>’>! ?(’,@FA9,+9@ :’(9!; J针叶林 J’<5:9(’>! :’(9!;
D常绿阔叶林 K+9(6(99< ?(’,@FA9,+9@ :’(9!; K果园 L(E8,(@ &针阔混交林 H5I9@ E’<5:9(’>! ,<@ ?(’,@FA9,+9@ :’(9!; M农田 &,()A,<@ N硬叶常绿
阔叶林 N,(@ 9+9(6(99< ?(’,@FA9,+9@ :’(9!; O 草地 H9,@’P Q灌丛 G>!8A,<@ R人工林地 H,/:楠栎林 &’()# >*& -9’9 * 1’$/.’( 1:刺叶栎林 &’()# 1’$/.’( (0*&-(# $:乌冈栎林 &’()# 1’$/.’( 0,*""=/#$-$6$( -:匙叶栎 *曼青冈林
&’()# 1’$/.’( (0*&-(# * >=."-4#"#&-0(*( -<=-6-& S:刺叶栎 *短柄木包林 &’()# 1’$/.’( (0*&-(# * 1 ? %"#&6’"*8$/# +,( # 4/$3*0$+*-"#+# T:巴东栎 *短柄木包
林 &’()# 1’$/.’( $&%"$/*#&# * 1 ? %"#&6’"*8$/# +,( # 4/$3*0$+*-"#+# 3:青冈栎 *化香林 &’()# >=."-4#"#&-0(*( %"#’.# * 7"#+#.#/=# (+/-4*"#.$# 0:曼青冈 *
短柄木包林 &’()# >=."-4#"#&-0(*( -<=-6-& * 1 ? %"#&6’"*8$/# +,( # 4/$3*0$+*-"#+# %:曼青冈 *亮叶桦林 &’()# >=."-4#"#&-0(*( -<=-6-& * @$+’"# "’9*&*8$/#
/.:曼青冈 *化香林 &’()# >=."-4#"#&-0(*( -<=-6-& * 7"#+#.#/=# (+/-4*"#.$# //:多脉青冈 *短柄木包林 &’()# >=."-4#"#&-0(*( 9’"+*&$/3*( * 1 ? %"#&6’"*82
$/# +,( # 4/$3*0$+*-"#+# /1:多脉青冈 *米心水青冈林 &’()# >=."-4#"#&-0(*( 9’"+*&$/3*( * A#%’( $&%"$/*#&# /$:多脉青冈 * 化香林 &’()# >=."-4#"2
#&-0(*( 9’"+*&$/3*( * 7"#+#.#/=# (+/-4*"#.$# /-:包槲柯 *锐齿槲栎林 &’()# )*+,-.#/0’( ."$*(+-.#/0’( * 1’$/.’( #"*$&# +,( # #.’+$($//#+# /S:包槲柯 *栓皮
栎林 &’()# )*+,-.#/0’( ."$*(+-.#/0’( * 1’$/.’( 3#/*#4*"*( /T: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H5I9@ 9+9(6(99< ,<@ @9E5@>’>! ?(’,@FA9,+9@ :’(9!; /3:落叶常绿阔叶
混交林 H5I9@ 9+9(6(99< ,<@ @9E5@>’>! ?(’,@FA9,+9@ :’(9!; /0:巴山水青冈林 &’()# A#%’( 0#(,#&*.# /%:米心水青冈林 &’()# A#%’( $&%"$/*#&# 1.:
珙桐林 &’()# B#3*6*# *&3-"’./#+$ 1/:金钱槭林 &’()# B*0+$/-&*# (*&$&(*( 11:领春木群落 &’()# !’0+$"$# 0"$*-(0$/9# 1$:亮叶桦林 &’()# @$+’"# "’2
9*&*8$/# 1-:红桦林 &’()# @$+’"# #"4-2(*&$&(*( 1S:糙皮桦 *亮叶桦林 &’()# @$+’"# ’+*"*( * @ ? "’9*&*8$/# 1T:栓皮栎林 &’()# 1’$/.’( 3#/*#4*"*(
13:锐齿槲栎林 &’()# 1’$/.’( #"*$&# +,( # #.’+$($//#+# 10:短柄木包林 &’()# 1’$/.’( %"#&6’"*8$/# +,( # 4/$3*0$+*-"#+# 1%:化香林 &’()# 7"#+#.#/=# (+/-4*2
"#.$# $.:野核桃林 &’()# C’%"#&( .#+,#=$&(*( $/:灯台树林 &’()# >-/&’( .-&+/-3$/(# $1:山杨林 &’()# 7-0’"’( 6#3*6*#&# $$:茅栗林 &’()# >#(2
+#&$# ($D’*&** $-:漆树林 &’()# E-<*.-6$&6/-& 3$/&*.*8"’’9 $S:落叶阔叶混交林 D9E5@>’>! ?(’,@FA9,+9@ :’(9!; $T:巴山松 *杉木 *楠栎林 &’()# 7*2
&’( ,$&/=* * >’&&*&%,#9*# "#&.$-"#+# * >*& -9’9 * 1’$/.’( $3:华山松 *短柄木包林 &’()# 7*&’( #/9#&6** * 1’$/.’( %"#&6’"*8$/# +,( # 4/$3*0$+*-"#+#
$0:华山松 *化香林 &’()# 7*&’( #/9#&6** * 7"#+#.#/=# (+/-4*"#.$# $%:华山松 *锐齿槲栎林 &’()# 7*&’( #/9#&6** * 1’$/.’( #"*$&# +,( # #.’+$($//#+#
-.:马尾松 *短柄木包林 &’()# 7*&’( 9#((-&*#&# * 1’$/.’( %"#&6’"*8$/# +,( # 4/$3*0$+*-"#+# -/:马尾松 * 锐齿槲栎林 &’()# 7*&’( 9#((-&*#&# * 1’$/.’(
#"*$&# +,( # #.’+$($//#+# -1:马尾松 *栓皮栎林 &’()# 7*&’( 9#((-&*#&# * 1’$/.’( 3#/*#4*"*( -$:日本落叶松 *短柄木包林 &’()# )#/*< F#$908$/* * 1’$/2
.’( %"#&6’"*8$/# +,( # 4/$3*0$+*-"#+# --:日本落叶松 *化香林 &’()# )#/*< F#$908$/* * 7"#+#.#/=# (+/-4*"#.$# -S:杉木 *灯台树林 >’&&*&%,#9*# "#&.$-2
"#+# * >-/&’( .-&+/-3$/(# -T:杉木 *短柄木包林 >’&&*&%,#9*# "#&.$-"#+# * 1’$/.’( %"#&6’"*8$/# +,( # 4/$3*0$+*-"#+# -3:杉木 *亮叶桦林 >’&&*&%,#9*#
"#&.$-"#+# * @$+’"# "’9*&*8$/# -0:杉木 *锐齿槲栎林 >’&&*&%,#9*# "#&.$-"#+# * 1’$/.’( #"*$&# +,( # #.’+$($//#+# -%:杉木 *栓皮栎 *包槲柯林 >’&2
&*&%,#9*# "#&.$-"#+# * 1’$/.’( 3#/*#4*"*( * )*+,-.#/0’( ."$*(+-.#/0’( S.:油松 *短柄木包林 &’()# 7*&’( +#4’"#$8-/9*( * 1’$/.’( %"#&6’"*8$/# +,( # 4/$3*0$+*-"#2
+# S/:油松 *短柄木包 *曼青冈林 &’()# 7*&’( +#4’"#$8-/9*( * 1’$/.’( %"#&6’"*8$/# +,( # 4/$3*0$+*-"#+# * >=."-4#"#&-0(*( -<=-6-& S1:油松 *锐齿槲栎
林 &’()# 7*&’( +#4’"#$8-/9*( * 1’$/.’( #"*$&# +,( # #.’+$($//#+# S$:巴山松林 &’()# 7*&’( ,$&/=* S-:粉红杜鹃灌丛 &’()# :,-6-6$&6/-& 8#/,$(** SS:
乌冈栎 *川桂 *球核荚 灌丛 &’()# 1’$/.’( 0,*""=/#$-$6$( * >*& -9’9 G*"(-&** * H*4’/&’9 0/-0*&D’’9 ST:栓皮栎 *鹅耳枥 *毛黄栌灌丛 &’()#
1’$/.’( 3#/*#4*"*( * >#/0*&’( !""# * >-+*&’( .-%%/*# +,( # 0$4$(.$&( S3:一年蓬 *鹿藿群落 &’()# !/*%$/-& #&&’’( * :,=&.,-(*# 6*$"(** S0:巴山松 *山
杨林 &’()# 7*&’( ,$&/=* * 7-0’"’( 6#3*6*#&# S%:柏木幼林 &’()# >’0/$((’( 8’&$4/*( T.:刺槐林 &’()# :*4*&*# 0($’6-#.#.*# T/:华山松林 &’()#
7*&’( #/9#&6** T1:马尾松林 &’()# 7*&’( 9#((-&*#&# T$:日本落叶松林 &’()# )#/*< F#$908$/* T-:杉木林 &’()# >’&&*&%,#9*# "#&.$-"#+# TS:油松
林 &’()# 7*&’( +#4’"#$8-/9*( TT:茶(>#9$""*# (*&$&(*()园 T3:中华猕猴桃(5.+*&*6*# .,*&$&(*()园 T0:山茱萸(I#./-.#/0*’9 -88*.*&#"*()种植园
T%:玉米(;$# 9#=()或烟草(J*.-+*#&# +#4#.’9)地
增刊 田自强等:神农架龙门河地区的植被制图及植被现状分析 $S
被除刺槐林为人工防护林外,其余都为伐后的天然
次生林,面积 !!" #$% &’(。
()))巴山水青冈林(*+,’# !"#$% &"%’"()*"):巴
山水青冈林分布在海拔 -"($ . -/$$ ’的三十六拐
和东湾。林中伴生有化香、短柄木包、血皮槭(+*,- #-).
%,$/)、亮叶桦、鹅耳枥、石灰花楸( 01-2$% 314#(,-))等
树种。林下物种稀少,灌木层不发达,草本层单一。
()0)米心水青冈林(*+,’# !"#$% ,(#4,-)"("):在
海拔 -"$$ . ($$$ ’的秀水沟和大山尖分布有较纯
米心水青冈林。林内有多种槭树、包槲柯、曼青冈、
细叶青冈( 56*412"4"(1&%)% /6-%)(",314)")。灌木层中
有箬竹、美丽胡枝子等。草本层物种均稀少。
()")珙桐林(*+,’# 7"8)9)" )(814$*-":,):在付家
湾、常家老林地区分布有较连续的珙桐林。群落生
境较为湿润,林内伴生种以槭类树种居多。草本植
物以富贵草、楼梯草(;4":1%:,/" )(814$*-":$/)、羽裂
蟹甲草(5"*"4)" :"(#$:)*")等阴湿物种为主。
()/)金钱槭林(*+,’# 7)&:,-1()" %)(,(%)%):金钱
槭多沿河沟两侧自下而上间断分布,在付家湾海拔
自 -"$$ . -!$$ ’有一集中分布区。该群系与上述
珙桐林一起,形成龙门河地区珍稀物种分布面积较
大的区域之一。
()1)领春木林(*+,’# ;$&:,4," &4,)1%&,-/"):龙门
河地区的领春木多断续分布于沟边、路旁。较典型
斑块地处秀水沟源头的沟谷中。乔木层伴生有五裂
槭( +*,- 14)8,-)"($/)、青榨槭、湖北枫杨( <:,-1*"-6"
’$&,’,(%)%)、红桦(=,:$4" "421.%)(,(%)%)等树种。灌木
层多为箬竹。草本层耐阴物种丰富。
()!)亮叶桦林(*+,’# =,:$4" 4$/)()3,-"):该群系
分布于海拔 -"$$ . -1$$ ’的桦树沟和五池,乔木层
结构简单,伴生种有化香、鹅耳枥等。灌木以箬竹为
主。还有宜昌荚 、马桑(51-)"-)" (,&"4,(%)%)、美丽
胡枝子、猫儿刺等。草本层常见苔草及蕨类。
(0$)红桦林(*+,’# =,:$4" "421.%)(,(%)%):分布海
拔范围在 -")$ . -1($ ’之间。漆树、灯台树、锥栗
等伴生种占有较大比例。灌木层种类丰富,其中以
箬竹占绝对优势。草本层不甚发达,生长有苔草、鳞
毛蕨(7-61&:,-)% 233#)、橐吾( >)#$4"-)" %)2)-)*")、细辛
(+%"-$/ %),2149)))。
(0-)糙皮桦、亮叶桦林(*+,’# =,:$4" $:)4)% 4 =,.
:$4" 4$/)()3,-"):本群系位处中低山峡谷两侧海拔
!"$ . -%0$ ’的区域。乔木层伴生有锥栗、短柄木包、
化香、灯台树、青榨槭等。乔木下层及灌木层以石
栎、球核荚 、红花八角( ?44)*)$/ ’,(-6))等常绿树种
较多。草本以耐阴的蕨类植物较常见。
(0()栓皮栎林(*+,’# @$,-*$% 8"-)"2)4)%):该群系
分布于海拔 -(1$ . -%1$ ’ 的龙门河林场场部后。
乔木下层伴生有锥栗、鹅耳枥、石灰花楸、短柄木包、四
照花(7,(9-12,(:’"/)" A"&1()*")等物种。灌木以箬
竹为主,美丽胡枝子、猫儿刺、蚝猪刺( =,-2,-)% A$.
4)"(",)散生其间。草本层物种稀少。
(0%)锐齿槲栎林(*+,’# @$,-*$% "4),(" 56, # ".
*$:,%,--":"):锐齿槲栎林在海拔 -%$$ . ($$$ ’的山地
分布较普遍。乔木上层锐齿槲栎优势明显。下层伴
生种有短柄木包、茅栗(5"%:"(," %,B$)()))、化香、鹅耳
枥。灌木层中锐齿槲栎及短柄木包幼树居多。林下草
本物种稀少。
(0))短柄木包林(*+,’# @$,-*$% #4"(9$4)3,-" 56, #
2-,8)&,:)14":"):短柄木包林主要分布于龙门河中部自北
向南海拔 -)$$ . -!$$ ’的山脊附近。乔木层常见
伴生种有化香、鹅耳枥、锐齿槲栎、漆树、灯台树以及
少量人工栽植的油松、华山松等针叶树种。灌木以
箬竹最为常见,间有华中山柳、猫儿刺、美丽胡枝子、
马桑、盐肤木分布。
(00)化香林(*+,’# <4":"*"-6" %:-12)4"*,"):本群
系斑块均为人为砍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乔木较
矮小,分布海拔范围在 -%$$ . -/$$ ’之间。林内常
见种有鹅耳枥、亮叶桦、短柄木包、漆树( C1D)*19,(9-1(
8,-()*)34$$/)。灌木层中以箬竹、美丽胡枝子最为常
见。草本层常见菱叶鹿藿、橐吾、打破碗花花
(+(,/1(, ’$&,’,(%)%)等。
(0")野核桃林(*+,’# E$#4"(% *":’"6,(%)%):野核
桃在龙门地区分布较广,多沿河沟两侧断续分布。
群落内建群种较明显。野核桃多呈丛状分布。伴生
种有漆树、灯台树、青麸扬(F’$% &1:"()()))等。灌木
以山胡椒、冻绿(F’"/($% $:)4)%)、猫儿屎、盐肤木为
主。草本物种单一,数量稀少。
(0/)灯台树林(*+,’# 51-($% *1(:-18,-%"):本群系
也为原始植被人为破坏后形成的过渡型落叶阔叶混
交林。建群种不明显,以灯台树居多,漆树、化香次
之,乔木下层除上述物种外,有零散常绿树种及少量
人工华山松、油松及天然巴山松分布。灌木层都以
箬竹为主。该群系在板仓坪、黄柏坪阴坡均有分布。
(01)山杨林(*+,’# <1&$4$% 9"8)9)"("):本群系
位处黄崩口伐区呈片状或带状分布,伴生种有短柄
木包、锐齿槲栎、鹅耳枥、亮叶桦、茅栗等。灌木层有美
丽胡枝子、披针叶胡颓子、猫儿刺等。高海拔(-1$$
. ($$$ ’)地段以箬竹为主,草本层不发达。
%" 植 物 生 态 学 报 ("卷
(!")茅栗林(#$%&’ !"#$"%&" #&’()%))):茅栗林在
龙门河地区分布较广泛,作为经济林已得到保护和
利用。群落建群种明显。伴生种有锐齿槲栎、灯台
树、漆树、化香等。灌木有马桑、四照花、山胡椒、荚
( *)+(,%(- ())’)、猫儿刺、四川樱桃( !&,"#(#
#.&/0("%)/")等物种。林内草本植物稀少。
(*+)漆树林(#$%&’ 123)/24&%4,2% 5&,%)/)67((-):
漆树在龙门河地区广布,但分布零散,多以伴生种出
现。仅在黄泥垭附近作为经济林木,得以保留并成
为建群种。伴生种有野核桃、盐肤木、鹅耳枥、木来
木、锐齿槲栎等。灌木层多为箬竹。
!(*,)落叶阔叶混交林:本类型分布区为指定
伐区,天然植被皆伐。黄崩口至秀水沟一线(海拔
,!++ - .+/+ &)全为次生林。乔木层树种杂乱,冠形
矮小,无建群种。常见有锐齿槲栎、短柄木包、化香、亮
叶桦、茅栗、灯台树等物种。灌草层物种均单一。
! ’" ’# 灌丛
(*.)粉红杜鹃灌丛(#$%&’ 802424&%4,2% 6",0&#)9
)):该群落位处秀水沟上游,建群种明显。粉红杜鹃
均高 * &左右,树干粗壮,多分枝,树冠伞形,盖度约
*+0。林中有中华槭(:/&, #)%&%#&)、青榨槭、五裂槭
等伴生。草本多为蕨类。
(*1)乌冈栎、川桂、球核荚 灌丛(#$%&’ ;(&,9
/(# <0)77=,"&2)4&# 2 !)%%"-2-(- >)7#2%)) 2 *)+(,%(-
<,2<)%’((-):群落毗邻国道及小河口电站,土壤贫
瘠,山体陡峭。以楠栎类的常绿树种类为主,因正朝
着乔木层方向演替,多成灌木状。伴生有细叶青冈、
竹叶楠、香叶子( ?)%4&," 6,"@,"%#)、铁杉( 1#(@" /0)9
%&%#)#)、铜钱树(A"7)(,(# 0&-#7&="%(#)等幼树,灌木有
月月青、毛黄栌等物种。草本层以狗脊蕨最为常见。
(*3)栓皮栎、鹅耳枥、毛黄栌灌丛(#$%&’ ;(&,9
/(# 5",)"+)7)# 2 !",<)%(# ())’ 2 !2$)%(# /2@@,)" 45% ’
<&+&#/&%#):该群落人为干扰强烈,群落外貌呈灌木
状,以栓皮栎、鹅耳枥、毛黄栌等阳性树种为主,随海
拔下降,楠栎类常绿种渐多。
草地
(*!)一年蓬、菱叶鹿藿群落(#$%&’ B,)@&,2% "%9
%((# 2 80=%/02#)" 4)&7#))):群落靠近农户,为撂荒不久
的农田,一年蓬较多,菱叶鹿藿缠绕其上。另有香青
(:%"<0"7)# #)%)/")、沙参( :4&%2<02," #$,)/$")、蛇莓
(C(/0&#%&" )%4)/")、车前(A7"%$"@2 "#)"$)/")、打破碗
花花(:%&-2%& 0(<&0&%#)#)等散布其间。
! D" D$ 经济园
龙门河地区主要经营有中华猕猴桃( :/$)%)4)"
/0)%&%#)#)、茶(!"-&77)" #)%&%#)#)、山茱萸(E"/,2/",<)9
(- 266)/)%"7)#)1 种经济园(** - */),面积较小,共
,! ’+/ 6&.。
! ’" ’% 农田
龙门河地区农田全部处于中山("++ - 1+++ &),
多位于坡度缓、土层厚的地区,总面积 .,1 ’ +1 6&.。
主要种植玉米、黄豆、土豆、烟草还有红薯及蔬菜等,
因常常变更,未作进一步划分。
注:以上带“!”的三种植被类型人为干扰强烈,
乔木层均无优势种。
! ’! 龙门河地区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性
依据龙门河地区正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
的特点,其复原图中原生植被的垂直带谱依次作如
下划分:,)常绿阔叶林带:海拔 "++( - ,1++)&以下
的坡度较缓区域;.)硬叶常绿阔叶林带:海拔 ,1++
( - ,!++)&以下坡度较陡区域;1)常绿落叶阔叶混
交林:海拔 "++( - ,!++)& - ,*++ &之间,以及 ,/++
&以下阴坡区域;3)落叶阔叶林:海拔 ,*++( - ,/++)
- ..++ &之间的区域。
! ’& 龙门河地区自然植被的现状分析
! ’& ’" 龙门河地区现有植被的组成情况
,)自然植被类型:按分布规律,该地区的自然植
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
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 3 种。龙门河地区总面积
*+ ’,0的植被为自然植被。但其中原生植被所占区
域面积很少,大部分为原生植被遭受不同程度的砍
伐后,自然更新形成的次生植被。.)干扰(人为或非
人为因素)后形成的植被类型:龙门河地区本无针阔
混交林、灌丛、草地这 1种植被型分布。经人为(砍
伐后补植、筑路、农垦后撂荒)和非人为(火烧、泥石
流等)因素干扰后,自然或半自然恢复形成。面积占
龙门河地区总面积的 .1 ’ ,0。1)人工植被:该地区
人工植被分为 1种:人工林地、果园和农田,占总面
积的 ,* ’/0。其中人工林地主要以针叶树种为主,
只有极少部分为山杨(A2<(7(# 4"5)4)"%")、刺槐(8)+9
)%)" <#&(42"/"/)")等阔叶林。
! ’& ’ ! 各植被类型理论分布区域中目前的植被分
布状况
常绿阔叶林及硬叶常绿阔叶林理论分布区域中
自然植被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各自总面积的 /, ’
,,0及 73 ’ ,10。虽然植被也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
干扰,但都处于自然恢复状态,正在经历不同的演替
阶段。其原因是这两种植被型本身理论分布区域较
小,地势又多陡峭,不具备区域砍伐及农垦的条件,
增刊 田自强等:神农架龙门河地区的植被制图及植被现状分析 17
人为干扰只限于筑路及薪柴砍伐。但也正因为地势
陡峭,土壤瘠薄,修路所造成的植被破坏难以恢复,
被破坏区域群落外貌常成灌丛状,分别占各自分布
区的 !" #$%&及 % #!’&。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的理论分
布区中自然植被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 () # $)&及
)* #!&。因这两部分区域较广,树种多为良好木材,
故作为 !*’( 年林场建立后主要采伐区域。其中皆
伐地区多又种植针叶林,形成人工林地(也有部分人
工针叶林为原荒山改造而成),而间伐地区也补植针
叶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理论分布区中人工林地
占 ’ #!*&,其中华山松林最多,占 " # $$&;针阔混交
林占 !* # +’&,其中油松,短柄木包林最多,占’ #’"&。
另外,占其分布区 $) # -’&的区域现为落叶阔叶林,
其中也有人为干扰的痕迹。如有些区域原本为混交
林,择伐后落叶树种以较快的生长速度占据优势,形
成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理论分布区中人工林地占 $+ # (&,
其中油松林最多,占 !) # ’"&;针阔混交林占
$- #+!&,其中油松,短柄木包林最多,占 !+ # "-&。这
两种植被型现在甚至约等于或大于落叶阔叶林面积
($! # +$&)。另外,本区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 #++&)虽为自然植被,但主要成因仍与人为干扰
有关。原落叶阔叶林择伐后,剩余常绿树种虽得以
发展,但因温湿条件所限生长较慢,反之次生落叶树
在适宜环境下迅速生长,并与常绿树种形成共优群
落。这些都能证明,落叶阔叶林理论分布区内
’( #(!&的区域曾遭受严重的以砍伐为主的植被破
坏。
! 结论与讨论
龙门河地区位于神农架山脉南坡,属中亚热带
和北亚热带交界的地区。在植物区系划分上属于中
国 .日本森林植物分布区(吴征镒,!*-+)。常绿阔
叶林是其地带性植被,分布于海拔 !"++ /以下。另
外,它还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又是中部
山地与东部平原丘陵间过渡的地区。由于整个神农
架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有利于温性植物的分布,所
以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显著的温带性。由于长期的
人为干扰,垂直带上的植被类型多具有次生性质,在
龙门河地区的常绿(硬叶)阔叶林带还有两种过渡型
的植被类型。一种分布在红岩子海拔 -$+ 0 !)++ /
的范围内。本应属常绿(硬叶)阔叶林,但因人为的
多次干扰,加上土壤贫瘠,坡度较大,植被恢复困难,
已无建群种。常绿树种以竹叶楠、香叶树等樟科植
物居多。因槭类、化香等落叶树种的侵入,形成了现
在以常绿树种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自然
状态下,最终将恢复成常绿(硬叶)阔叶林。还有一
种类型在龙门河地区分布面积较广。因人为干扰
大、海拔分布较高,化香、灯台树、亮叶桦等落叶树种
在乔木上层占优势,但无优势种。下层以巴东栎、石
栎、川桂等常绿树种为主。在自然状态下,将向常绿
阔叶林类型的演替方向发展。另外,在海拔 (%+ 0
!!++ /的一些区域本应为樟科和壳斗科为主的常
绿阔叶林,因人为及自然因素的长期干扰,樟科和壳
斗科的常绿树种(如小河口)呈灌丛状,有些地段则
被短柄木包、鹅耳栎、毛黄栌等阳性落叶物种替代(如
乱石窖附近)。该地区无地带性灌丛和草地分布,可
能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有关。另外与当
地居民常年对薪材的消耗也有直接的关系。草丛绝
大多数为被闲置的撂荒地。龙门河地区林地总面积
为 ))!* #$ 1/$,占总面积的 *" #’!&。其中 )种自然
植被型总面积 $-") # -% 1/$,占总面积的 (+ # !!&。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面积最大为 !(’) # +* 1/$;其它
依次为针阔混交林(*-* # ($ 1/$),落叶阔叶林(*’* #
+% 1/$),硬叶阔叶林(!)+ # *$ 1/$),常绿阔叶林()+ #
’* 1/$)。另外,半天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
人工林共占 "" # (&,面积 !%-) # "% 1/$。灌丛、草地
面积很小,分别为 )" # (( 1/$ 和 $) # ’+ 1/$,共占
! #)%&。另外,龙门河地区农田和果园面积为 $$- # !$
1/$,约占植被总面积的 ) #-)&。
龙门河地区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卫片的阴影
部分较多,无法直接对这部分区域进行遥感判读、分
类。提高分类精度难度较大,对此我们加大野外作
业的力度,以神农架定位站为中心制定了 -条辐射
整个地区的野外调查线路。每条线路尽可能地通过
不同植被类型。对典型地段特别是卫片中的阴影区
域实地踏察,阴影部分中人所难以到达的地段,参考
林场林班图和文字资料(植被种类、土壤类型、海拔
高度、坡度、坡向)等辅助数据判定相关植被类型的
边界。该地区除林场场部人口居住较集中外,其它
地区分布松散,相应的农田面积较小,在卫片上反映
不明显。同时在农田斑块的边界划定时,不可避免
地将房屋等建筑设施划进去。造成农田面积统计上
的偏差。另外龙门河地区的灌丛和草丛面积小且类
型少,多因人为干扰所致。如分布在小河口(海拔
()+ /)附近的常绿阔叶灌丛与常绿阔叶林在卫片上
"- 植 物 生 态 学 报 $(卷
很难判读;草丛则基本为撂荒地。对于此类情况,均
采取全面的野外实地调查及 !"# 定位。力求最大
限度地减小分类中的不确定性。另外传统的目视解
译方法在植被型间边界的划定及提高分类精度方面
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遥感数据时相的选择在
提高分类精度上也是至关重要的。根据龙门河地区
的落叶树种在每年的 $ % &月份幼叶刚形成的规律,
我们选择了该地区 ’(((年 $月 )*日的 +,影像数
据(-,&,$波段假彩色合成),用于落叶阔叶、针阔混
交和常绿树种间边界的划定,另外这 $个波段假彩
色合成的影像色调丰富,不但反映植被状况,而且还
反映了植被的水分差异,有助于提高植被分类与制
图的质量(徐冠华,)**&)。
植被类型的划分以及植被现状图的绘制为国家
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综合监测和评价提供了重要
信息源,同时也为整个神弄架地区植被信息系统的
建立奠定了基础。
参 考 文 献
./01234 54 6陈灵芝 7 4 )***4 #890 :;0<=8;1>? 81 @;8A;:0B?;>C B0D
?0EBF/4 ./;10?0 G;8A;:0B?;>C 6生物多样性 7 2 ! H $(I % $))4 6 ;1
./;10?07
./012 #4 "4 6陈述彭 7 J K4 #4 5/E8 6赵英时 7 4 )**(4 !08LBE=/C
E1EMC?;? <;>/ B098>0 ?01?;1L4 G0;N;1LH #OB:;1L E1A ,E==;1L
"B0??4 )&P % )QP4 6 ;1 ./;10?07
"E12 R4K4 6潘代远 7 4)**(4 +/0 O?0 8S L08LBE=/;F ;1S8B9E>;81 ?C?D
>09 >0F/18M8LC S8B F89=;M;1L 0F8M8L;FEM 9E=4 TF>E "/C>80F8M8L;FE
0> !08@8>E1;FE #;1;FE 6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7 2 "# H
’*Q4 6 ;1 ./;10?07
+;E12 34 #4 6田连恕 7 4 )**$4 U0L0>E>;81 9E==;1L4 V; W E1H V; W E1
T>ME? "B0??4 6 ;1 ./;10?07
XE1L2K4,4 6 王映明 7 4)*IQ4 #>OAC 8S :0L0>E>;81 FME??;S;FE>;81 8S
YO@0; "B8:;1F04 Z8OB1EM 8S XO/E1 G8>E1;FEM [0?0EBF/6武汉植物
学研究 7 2# H ’$* % ’-(4 6 ;1 ./;10?07
XO254K4 6吴征镒 7 4 )*I(4 U0L0>E>;81 8S ./;1E4 G0;N;1LH #F;01F0
"B0??4 6 ;1 ./;10?07
VO2!4Y4 6 徐冠华 7 4)**&4[098>0 ?01?;1L >/08BC E1A ;>? >0F/1;FEM
E==M;FE>;81 S8B B010/0 +/B00 \8B>/ #/0M>0B S8BD
0?> B0L;814 G0;N;1LH ./;1E ]8B0?>BC "O@M;?/;1L Y8O?04 &$ % &-4
6 ;1 ./;10?07
5/01L2 54 6郑重 7 2 K4 Y4 5/E1 6詹亚华 7 J Z4 34 V;0 6谢继伦 7 4
)**P4 #/01181LN;E 8S ./;1E4XO/E1HYO@0; #F;01>;S;F E1A +0F/1;D
FEM "B0??4 6 ;1 ./;10?07
5/O254^4 6朱兆泉 7 J .4 #4 #81L 6宋朝枢 7 4 )**I4 #F;01>;S;F ?OBD
:0C 8S #/01181LN;E \E>OB0 [0?0B:04 G0;N;1LH ./;1E ]8B0?>BC "O@D
M;?/;1L Y8O?04 6 ;1 ./;10?07
责任编辑:周玉荣
增刊 田自强等:神农架龙门河地区的植被制图及植被现状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