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kinds of weed seeds in ploughed layer of corn field

3种杂草种子在玉米田耕层中移动特性的研究



全 文 :第 7卷 第 1期
1 9 9 9年 3月
生 态 农 业 研 究
ECo—AGRICU I|TURE RESEARCH
Vo1 7 No I
M arch, 1999
3种杂草种子在玉米田耕层中移动特性的研究
各一, \ 李善林倪汉文\/,张丽
, _- _ ’ ’_ 一 , 。 ‘。 ’ —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 系 北京 100094)
摘 要 试验研究 了玉米 田稗草、马唐、苋菜杂草种子在E-米田耕层中的移动特性。结果表明,
3种杂草和子在0~20cm玉米田耕层均有分布,O~5cm表层土壤分布 最多;非耕地 (对照)主
要分布if-O~5cm表层土壤,5era 土层毗下舟布极小 耕翻对杂草在耕层中的上下移动是双向
的.1次耕翻可使约30 杂草种子从二壤表层移至耕层底部,同时也使约 10 杂草种子H耕层
层 苋某耕层⋯ 性礴 .咕 I-5 关键词稗草 唐 移动特 ) l,·L,j
The m ovement characlerbtl~ of three kinds of weed seeds in ploughed layer of corn field, Li
Shanlin,Ni Hanwen,Zhang Li(Department of Agronomy.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
jing 100094)·EAR ,1999·7(1):58~ 61
Abstract Th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redroot amaranth(amararthus retrofle:cus),cam—
man crabgrass(digitaria sanguinatis),barnyardgrass(echinochtoa crusgalti)in ploughed layer
of corn field 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weed seeds are m ainly distributed in O~ 20era
ploughed [ayer of corn field and most weed seeds are in 0~ 5cm soil layer. However,weed
seeds are distributed in O~ 5cm surface layer.and a few weed seeds in 5cm soiI layer down—
wards founded ploughing is one of driving force which made the weed seed s to moVe upwards
and downwsrds in the ploughed layer.After ploughing,about 3O percent of the seed on soil
surface is moved down to the botton]of the ploughed Iayer and about 10 percent of them on
the bottom m oved up to the surface,
Key words Barnyardgrass,Crabgrass,Amaranth,Plaughed layer,M ovem ent characteristic
为了掌握农田杂草种子库的消长动态,准确预测预报杂草发生量,必须了解杂草种子
在耕层土壤中的分布及移动性。很多研究人员开展了杂草种子在农田耕层分布的调查及
农事操作对杂草种子在耕层土壤中移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耕翻能使耕层杂草种
子的分布发生变化 。这些研究均是通过直接调查不同耕地土层种子量和比较有无实施耕
翻等农艺措施的土壤中种子量差异显著性得出的结论 ,结论尚缺乏直接根据。本研究利用
标记杂草种子直接证明了稗草、马唐、苋菜 3种杂草种子在耕层的移动特性,并找出其移
动特性和确定移动量 ,为准确预报杂草种子发生量提供理论依据。
l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 1994~1996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耕地进行 ,试地面积 400m 。试验期对
收稿r=l期:1 997 1 2-o8 改同日期:l998—02一z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1期 李善林等 :3种杂草种子在玉米 田耕层中移动特性 的研究 59
试地进行 1年 1~2次的耕翻或 1次耕翻 1次旋耕 ,并耙地。种植制度为小麦一玉米复种。
将耕地分成 20小区,每小区 20m 取 2个点,每点用直径 10cm取土样器取 o~20cm土层
土样 ,以 5cm 为1层,分为 4层,每层土样均用 100mlK CO。溶液分离杂草种子。每小区 2
点合并分离和统计种子,每年 6月取样,连续进行 3年。
在中国农业大学周围非耕地中选择 3种杂草连续 2年 以上生长的地块为对照,分 3
小区,每小区面积 、取点数及取土样方法同试地 ,按 o~5cm、5~10cm、lO~20cm分为 3
层取土样 ,用上述方法分离鉴定杂草种子 ,重复 3次。
标识种子的制作及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测定 :3种杂草种子在无水乙醇中浸泡
24h、风干 2h后置于 8o℃烘箱中烘干 24h,再放入液体腊中浸泡 10rain后捞出种子风干
24h,用有色气雾剂染色(由北京永进气雾剂制品有限公司提供)后再风干 72h,将风干种
子再置于液体腊中浸泡 10rain后凉干备用。将标识种子在标尺显微镜下观察 ,测定腊的
包裹厚度;用 1/10000天平秤称重{与直径 1、0mm 土粒进行手工和振荡器机械磨擦。测定
标记的 3种杂草种子发芽率(测试量不少于 3o粒),马唐、苋菜温度为 25~35℃,稗草 3o
~ 40C;水分含量均为 6o {深度约 0.5cm;时间为 30d{光照为 16h/d。杂草种子的化学
指标测定:在 pH值分别为 1、3、9的液体中浸泡 24h,试剂为 HCI、绿原酸与苯甲酸等的混
合体及 NaOH。取 3o粒标记种子与田问土混拌,在 40C、100 水分含量下腐解 80d。
在试验地划 10m 地块,将标记的杂草种子与土拌匀后撤播于表层土壤 ,播种量分别
为稗草 4oog、苋菜 10og和马唐 200g。试验地每年耕翻后用自制取土样器取土样,调查杂
草种子数量,每次取 3点,重复 3次,考察杂草种子在土壤表层的移动特性 。3年试验期内
种植作物为小麦 玉米或棉花,耕作措施为耕翻、旋耕和耙地。在试验区中选 20m。地块 ,将
标记的杂草种子置于耕层 18cm处,考察杂草种子在土壤底层的移动特性 。考察方法、耕
地制度及措施与表层处理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耕地与非耕地表层土壤中 3种杂草种子分布状况
表 1可知稗草、马唐、苋菜种子绝大部分分布于 o~5cm土层中;1O~20cm土层仍有
杂草种子存在,但比例较小。3年中每点 1o~20cm土层内均可发现苋菜种子
衰 1 0~2Ocm耕层土蕞 3种杂草种子分布状况 *
Tab.1 Distribution of three kinds of weed seeds in 0~ 20cm soil of ploughed ]ayer
*土壤体积为 0.O16m。×5cm,下同
非耕地土层的杂草种子分布结果(见表 2)表 明,3种杂草种子 9o 以上分布在 o~
5cm土层,马唐几乎为 1oog;lO~20cm土层未发现完整的杂草种子。连续 3年试验 3种
杂草种子在非耕地土层中分布无变化。杂草种子在耕地表层土壤中分布较耕层分布广泛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生 态 农 业 研 究 第 7卷
而非耕层较窄,原因在于受力之作用,耕地中的种子在耕层上下移动.种子有条件可移至
20era 的土 层
衰2 0~,0cm非耕地土壤3种杂草种子分布状况
Tab.2 Distribution of three kinds of weed seeds in O~ ZOcm soil of uncultivated layer
2.2 耕层 3种杂草种子双向移动
标记种子指标的测定结果。标记的 3种杂草种子萌发实验 30d后均无发芽,而对照
(未标记)3种杂草种子第 5天萌发率分别为马唐 65 、稗草 64 和苋菜 63 ;腐解 80d
后取出清洗干净,用手工去掉腊层,种子手感硬度变化不大 ,而对照种子 8O 以上已破损
或腐解。化学指标测定表明,在 pH=3的有机酸和 pH一9的 NaOH液体浸泡下标记种子
无伤害;而 pH=1的盐酸浸泡的标记种子腊层略有影响。对照种子在 3种液体中均有变
化,pH=3的有机酸液体中种子发软 ;pH=1的盐酸中部分种子有破损;pH=9的 NaOH
液体中 96 种子表层糜烂。物理指标测定表明,3种杂草种子腊层厚为 0.140.7mm,腊
层包裹后增重 5~35mg。与直径 1ram土粒用手工机械摩擦后 ,完全脱腊层的达 5o ,保
留腊层的 35 ,损伤的约 l5 ;若与直径 lmm土粒在振荡器中振荡,腊层均不受影响。测
定结果表明,标记种子能可靠代替杂草种子用来研究其在土壤中的移动特性。
耕翻后标记种子在耕层上下移动状况见表 3,第 1年耕翻后 ,大部分稗草、马唐、苋菜
杂草种子从土壤表层移至耕层土壤中,且移至 10~20cm土层最多 。通过第 2~3年耕翻
后大部分种子留在耕层底部,绝对种子量逐年减少.这可能是由于耕翻等农事操作将部分
衰3 耕啊后 0~20em耕层标记种子的移动状况
Tab 3 The moved situation of sign weed seeds in 0~ 20era soil ploughed layer after ploughing
衰 4 耕啊后耕层底部 中标记种子的移动状况
Tab.4 The moved situation of sign weed seeds in the bottom of the ploughed layer aher ploughing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l期 李善林等 :3种杂草种子在玉米田耕层中移动特性的研究 61
标记杂草种子移至试验处理的土榉之外 ,或由于移至表土的种子被移出试验处理区。但研
究并未显示种子的具体移动状况。耕翻后标记种子在耕层底部上下移动状况见表 4,耕翻
能使耕层底部的杂草种子向上移动 ,但移动量远低于从表层土壤向下移动量。经过 3年的
耕翻等农事操作,大部分种子仍留在 10~20crn耕层底部。
3 小 结
耕地中稗草、马唐和苋菜种子主要分布于 0~5cm耕层,5cm 以下耕层也有少量分
布,但非耕地中几乎全部分布于 0~5cm土层。耕翻可使耕层土壤中的杂草种子由上至下
或由下至上移动,但由上至下移动量远大于由下至上 的移动量 ,1O~20cm土层种子停留
量远大于 10cm 以上各土层种子量。
标记种子试验中稗草、马唐、苋菜种子在耕地表层土壤中分布量小于下层分布量。标
记种子的小面积试验是相对耕翻而言,其密度、面积及试验时间都是特定的,即特意将大
量种子(相对于自然分布)撤在小面积试地上 ,随后进行耕翻,以考察耕翻这一农事操作对
种子的移动影响。事实上标记种子量与环境中自然传播的杂草种子量无法相比。环境中
的种子都在移动,耕翻并不是唯一动力和载体,若不考虑表层土壤种子与土层外环境的交
流,这 3种杂草种子在耕地土壤中的分布与标记种子的分布相同。因为种子在环境中的移
动,表层土壤停留的种子量要高于土层底部 ,这也说明了耕翻不能彻底防治杂草的原因。
参 考 文 献
1 Horng L C. a1.T effects of depth and duration of burial On the germination of ten annual weed seeds.
W eed scI.,1 978,26(1):4~ 1l
2 W i】1 ms E.n Studies 0n the depth distribution and 曲 the germina tion and growth of equisc~m L
From Tubets WeedReS .1919,I9 1)】85~ 35
3 PetersE.J, aL Efects of date and depth of burial 0D wild garlic plants.W eed sc}t1981,29(I);110
4 Mayeux H.& ,】 R. Ⅱ Germination of false broomweed seed.W eed Sci t1982,30(6):S97~ 605
5 PauI S.Z, Efect of depth and duratien of seed buria】眦 kochin.Weed sc} 1984t32(S):602~ 613
6 Douglas J.D. 日 FactorsinfLuencirtg germ ination 0 field violet.W eed Sei.,1991t39(4){466~ 469
7 Joseph P Y. a1.Effects oftillage on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viability ofweed seedin sol1.Weed Sci ·1992,
4O(3):429~431
8 W I【Iiam K.V.Eff~ts of tillage systems and weed management on weed populations in groin∞ gh .W eed
sc1.,l994,42(4):541~ 545
9 M eiqin Q ,“ al Dyna mics of seed bank and survivorship o meadow salsify populations.W eed sci.,1996,44
(1):1口0~105
10 JohnC,et Postdispersal Predation of velvetleaf seeds.weed sc【. 1996,44(3)E534~540
l l Naeatrete L, at.1~he influence of crop rotation and sol tillage 0n seed population dynamics of⋯ ~ ri[is
ssP=W ed Research.1993,36(2)El23~ I32
12 Cussans G.W . a/.Effects 0 depth of seed burial and soil aggregate size on seedling emergence of
alopelurasmyosurolds,ge Laum aparine,stelLariamedia andwheat,1996,36(2)f138~ I4I
l3 Buhler n P.The Effect of make Resid~ and tillage On emergeace of靶cⅡ, bert",abatilon theophrastd一
卅日 r枷 ⋯ ch~ opodium album.W eed.Res t1996,36(2):I43~ I5r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