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10卷 第 2期
2 0 0 2年 6月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VO1.10 NO.2
June, 2002
红壤地区小流域农业综合开发治理研究
— — 以浙江省安吉县黄杜小流域为例
王卫平 钟传声 徐杨坤 李莹莹
(浙江省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一t2, 杭州 310020)(浙江省安吉县农业局 安吉 313300)
摘 要 以浙江 省安吉县黄 杜小流域 为例 ,提 出红壤 地 区以小流 域 为单元 进行 农 业综合 开 发 治理 的原则 ,即红壤
地 区小 流域应分 上层 、中层 、下层进行 开发 治理 ,上 层封 山育 林 ,涵 养水源 ,中层 开发 改造 ,发 展经济 作物 ,低 层调 节
改造 ,稳定粮 食生产 ,并配 套实施水土 保持 、土壤 改 良、畜牧 业养 殖 和水 利道 路建 设 等措施 ,促 进 红壤地 区经济 、社
会 和 生态的 良性 发展。通过 6年 的开发 治理 ,黄杜小流域 植被覆 盖率提高 81.4%,水 土流失 面积减少 37%,人均 收
入增长 157%。
关 键词 红壤地 区 小 流域 综合 开发治理
A study on agricultural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in red soil area——A case study of Huangdu watershed in
Anji County.Zhejiang Province.WANG Wei—Ping(Zhejiang Quality Development and Service Center of High—Quality
Agro-products,Hangzhou 310020),ZHONG Chuan—Sheng,XU Yang—Kun,LI Ying—Ying(Agricultural Bureau of Anji
County,Zhejiang Province,Anji 313300),CJEA,2002,10(2):126~127
Abstract In a case study in Huangdu Valey 0f A i County,Zhejiang Province,the red soil area was developed and con—
troled as a watershed unit.Red soil valey was divided into up—layer,middle—layer and bottom—layer for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On the top—layer of the valley,trees were planted tO store water;in the middle of layer,the wasteland was re—
claimed to plant case crops;in the bottom—layer,low—yield paddy fields were meliorated to increase the yield of rice.To
promote good circle of economy,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the major measures taken include:terrace construction and
tree—or grass—planting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soil meliorated;stockbreeding;irrigation works and road construc—
tion.After 6 years’development and control in Huangdu valey,the rate of vegetation is increased by 81.4% the total ar—
ea of soil and water losses reduced by 37% .and the average income per head increased by 157%
Key words Red soll area,W atershed,Development and control
1 试验 地概 况
黄杜小流域位于浙江省安吉县东部的溪龙乡黄杜村 ,地处北纬 30。45 ,东经 l19。45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
气候,年均气温 15.5℃,年有效积温 5026.7℃,年降水量 1384mm,主要集中在 4~7月,年蒸发量 1149mm,
年无霜 期 227d。小 流域 总 面积 为 ll10.67hm ,其 中耕 地 225.5hm ,林 地 336.5hm ,可开 垦 荒 山荒 地
508.27hm ,占总面积的 45.8%,可开发治理资源十分丰富。试验区土壤为砂岩、泥页岩发育的黄红壤,海拔
lOOm 以上为高丘 ,坡度较陡 ;海拔 50~lOOm 多为低丘缓坡 ,土层 深厚。植被 以低矮杂竹 和小灌木 为主 ,郁
闭度为 0.4~0.5。小流域辖 5个居民点 452户 1788人,人均耕地 0.079hm ,人均林地 0.22hm ,人均荒地
0.29hm ,开发前 1994年小流域人均收入仅 1052元 ,低于全省全县平均水平 ,属典 型贫困村 。
2 治理原则与措施
黄杜小流域综 合开发治理原则一是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原则 ,以生态效益为基础 ,以经
济效益为中心,以社会效益为目标,做到三者有效结合,坚持开发与治理并重,以治理促开发,长远利益和当前
利益相结合;增加科技投入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 ,通过红壤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 ,达到预期 的生
态效益,并直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较益。二是立体开发治理原则,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开发治理,
纵向从山顶到山脚实行分层立体开发利用,山顶是保护层 ,封山育林 ,涵养水源;中间是开发改造层,等高开
垦发展经济林果;下层低地是调节改造层,改造低产 田,建立高产稳产农 田。横 向实行山、水、田、林、路、
*浙江省红壤二期开发项目部分研究内容
收稿日期:2000—05—22 改回日期:2000—07—0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期 王卫平 等 :红壤地 区小 流域农业 综合 开发治理 研究 127
宅、农村能源等综合开发利用 ,农 、林 、牧、副 、渔全面发展。同时处理好开发与治理 的关系 ,以治理为手段 ,以开
发利用为目的,把土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结合起来,达到可持续发展。三是以治水改土为突破口原则,水土流失
是导致红壤地区小流域内部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因素,故开发治理必须以治水改土为突破口,首先在 25。以上
坡耕地退耕还林 ,种植水土保持林 ,实行封山育林;其次坡改梯,荒地实行等高开发,梯地边缘种植植物障篱;
再者建设水利灌溉设施。同时积极发展畜牧业,增加有机肥投入 ,加强作物间作套种,促进土壤熟化,培肥地
力 ,建立生态协调、资源有效利用、养分平衡的持续农业模式。四是坚持“科教兴农”,发展效益农业的原则。
首先要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变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和观念;其次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引进新技
术和新品种 ,增加经济作物比例,提高农产品品质,使 自给半自给农业生产转变为商品生产,增强农产品市场
竞争力;再者增加投入,建设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农技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针对红壤地区小流域存在 的水土流失严重 、季节性干旱频繁 、土壤肥力 和土地 生产力低等 问题 ,黄 杜小
流域农业综合开发治理措施一是根据该流域 自然特征及土地利用现状,采用分层分带立体开发治理。顶层
即在海拔 100m 以上的荒山营造杉木 、松树及阔叶林等水土保持林 264.6hm ,实行针 叶林 和阔叶林混交 ,原
郁闭度在 0.4~0.5的疏林采用补植造林措施 ,涵养水源 ,提高森林覆盖度。中层 即在高程 50~100m 的缓
坡地带(共有荒地和低产园地 229hm ),根据植被现状及立地条件 ,按经济作物的适应性分别开发种植红壳
竹 、板栗、茶叶 和桑 树 ,竹 园经全垦 整地后挖 大穴 ,施有机肥 15t/hm ,种植 1~2年生 的健壮母 竹 ,密度为
2900株/hm ,并对 3Ohm 低产毛竹林进行改造 ,以提高产量 和品质。板栗园则采用等高全垦 ,修筑 1.5~2m
的水平梯地,使坡面梯地化,梯地内侧挖排水沟,外侧筑土埂,并种植茶苗以固土护坡,梯地内种植板栗苗 ,行
株距 4m×4m,建园初期梯地套种豆科作物 ,做到以短养长 、用地养地相结合。对 原有 37.8hm 低产茶 园采
用台刈更新、补植等措施,分批更新品种,发展当地独有、氨基酸含量高的珍稀白茶以及“龙井 43”、“乌牛早”
等优 良茶树 。低层 即低产稻 田(共 109.8hm )中修建“三面光”渠道 1357m,做 到能灌能排 ,抗旱 能力大大提
高,修筑机耕路,种植绿肥,秸秆还田,推广新品种和新农艺等措施建立高产稳产农田。二是修建水利、公路
等基础设施。小流域灌溉对象主要为水稻、蚕桑、果园和苗圃,作物需水总量为 651km ,由于降雨时空分布
不均,流域内作物布局与山塘水库的分布与灌溉设施不配套,果园需水期引水灌溉不能满足需求。为此在小
流域内修建2座提水机埠,兴建 12个蓄水池,在果园内埋设田间输水管道,利用高差进行喷灌,彻底解决了
果 园的水利灌溉问题 。同时建设村级公路 、机耕路 、田间道路 ,三级道路成 网 ,确保农 事活动 和农产 品运输 。
三是合理施用肥料。结合种植业 ,大力发展 畜牧业 ,达 到 lhm 果 园养 45头猪 ,小流域 内年饲 养猪达 4398
头,基本满足对有机肥的需求。并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 N、P、K肥和微肥。据试验红竹笋园施用 N、
P、K肥和微肥后,产量比对照增加 34%,明显提高红竹笋的氨基酸、还原糖和维生素 c含量。四是积极发展
经济作物。黄杜小流域开发治理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发展经济作物,选栽板栗、
茶叶、食用笋。板栗为冬季落叶果树,耐瘠薄抗性强。茶叶精选当地的珍稀品种——白茶,该茶市场前景好,
价格高 ,经济效益 明显。黄杜小流域开发治理后 ,土地利用结构发生 了明显变化 (见表 1),粮食 面积略有下
降 ,经济特产 比例增加。
表 1 黄杜小 流域开发治 理前后 的土地利 用结构变化
Tab.1 The compared structural change of land utilization between the pre—and post—development of Huangdu watershed
3 治理成效
经过 6年的开发治理黄杜小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农业综合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如今 田成方 、
路相连 、竹成林 、茶叶香 、板栗熟 、人欢笑 ,形成了“山顶封山造林保水土 ,山腰多种开发抓收入 ,山脚水 田改造
粮满仓”的新局面 。小流域 内种植 白茶 4Ohm ,成为全县最大 的 白茶生产基地。1998年 白茶 育苗 2.6hm ,
产值 264万元 ,产 白茶 400kg,产值 40万元 ,仅此 1项人均增收 900元 ,1998年小流域作物总产值 992万元 ,
比开发前 1994年 的 510万元增长 94%,人均收入 2700元 ,比 1994年 1052元增加 1649元 ,增长 157%。此
外,小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了81.4%,水土流失面积减少 37%,有效增加了水土保持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成效显著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