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l2卷 第 2期
2 0 0 4 年 4月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vO1.12 NO.2
April, 2004
西部大开发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发展对策
赵英伟 刘黎明 白晓飞
(中国农业 大学 土地 资源管理 系 北京 100094)
摘 要 阐述了我国西部地区草地资源特点、现状及其重要作用,构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
方法 并结 合西藏 自治区丁青县案例分析,提 出改革草 地使用 制度 ,实施草 地生 态建 设和草 地法制 化管理 ,建立 草
原 生态环境监测 系统和草地资源信息 系统 等对策 。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草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评价 对策
Eval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grassland resources in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ZHAO Ying—Wei.LIU Li Ming,BAI Xiao—Fei(Department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
sity,Beijing 100094),( EA,2004,12(2):15~18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current use condition and important function Of the grassland resources in western
China,the paper firstly establishes an index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evaluation to the grassland
resources.Finaly,taking Dingqing County of Xizang Autonomous Region as a case,the major 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grasland resources in western China are proposed.
Key words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Grassland resources,Sustainable utilization,Evaluation,Countermeasures
l 西部地区草地资源概况
我国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14省(区),该区共有牧草地 2.5877亿 hm ,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
97.87%。其中内蒙古 、新疆 、西藏 、青海、甘肃 、四川省(区)为我国 6大牧区,广西 、贵州和云南省(区)有较大
面积草山草坡,宁夏、重庆、陕西、河南和湖北省(区)市也有大量草地分布,但人工草地不足草地面积的
1% _1.2 3
。 西部地区 14省(区)市地域辽阔,海拔高差和气候 差异悬殊 ,草地类型复杂多样。我 国首次草地资
源调查方案划分的18类天然草地西部地区均有分布,其主要类型有高寒草甸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荒漠类和
温性草原类 ,其面积之和 占当地草地总面积的 1/2以上 。西部各地天然草地产草量差异较大 ,其 中西藏、新
疆 、宁夏、青海和甘肃省(区)平均产草量较低 ,干草产量为 373~800kg/hm ,广西 、重庆和 四川省(区)市产草
量较高,为2389~3203kg/hm ,内蒙古、陕西、贵州、云南、河南和湖北省(区)产草量为1069~1861kg/hm ,其
草地产草量总体偏低 ,这与西部地区热量和降水等因素有关。各省(区)优质 I等草地 占本省(区)草地面积
比例大都<10%,仅西藏自治区为 20.8%;劣质V等草地除甘肃省占本省草地面积 30.6%外,其余省(区)均
<10%。各省(区)Ⅱ、Ⅲ和Ⅳ等草地面积之和占本省(区)草地总面积的70%以上,其中中等质量Ⅲ等草地
所 占比重较大为 30%~50%。
西部地区草地“三化”(退化 、沙化和盐化)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其超载过牧是造成草
地退化的根本原因。西部地区各省(区)退化草地虽有差异,但 比重均较大(见表 1)。素以水草丰美著称的
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退化面积分别为 23%和 41%,而鄂尔多斯高原草场退化面积已高达 68%,致
使水土流失逐年加重,沙尘暴频繁发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西部牧区至今沿用传统 自由放牧粗放经营方
式,对草地利用多而建设少,草地畜牧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简陋,经济效益低下,其单位面积草地产值仅相
当于澳大利亚的 1/10、美国的 1/12和荷兰的 1/50_l 。草地畜牧业是西部牧区经济的支柱产业 ,西部草地提
供丰富的肉、奶 、皮 、毛等畜产品和众多名贵中草药 ,仅青海 、甘肃 、西藏和四川等省(区)记载的动、植物药类
多达 378种和 77种。此外草地资源为旅游 、娱乐等方面提供巨大的经济价值 。广阔的西部草地是我 国重要
* 国土资源部重点项目“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2000209)部分研究内容
**通讯作者
收稿 日期 :2002—05—08 改回 日期 :2002—07—16
16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12卷
*河南省资料缺失 ,重庆市资料含 四川省 内。
的生态屏障,从青藏高原向北沿祁连山、天山、阿尔金山、贺兰山 、阴山至大兴安岭形成 1条绿色 的 自然保护
带,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作用,长江流域的洪涝、北方的沙尘暴
等灾害均与西部草地的破坏有关,因此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西部地区草地资源,实现西部草地可持续利用意
义重大。
2 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2.1 评价指标
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在特定 区域 内草地资源生产能力和再生产能力持续稳定发展 ,既满足人类经济
生活与环境的要求,又不断改善资源自身质量特性,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最佳结合的土地利用。
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即对草地利用系统 的上述特征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 ,指出其可持续发展 中存在的
问题与管理对策。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的建立遵循科学全面性 、可操作性 、动态性 、简单性和
预见性等原则,依据草地资源特点、草地利用主要制约因素与存在问题、草地利用系统自身特征等综合因素,
生 f草 地 基 础 生 产 力 (C ) 光温生产力(D )、水分状况(D2)、土壤肥力(D3)、草地类型(D4)
草 地 载 畜 能 力 (c ) 产草量(D 5)、草地可利用率(D )、地貌类型(D )、青绿期长度(D8)
(B j【草地现实生产 水平 (C3) 现实载畜量(D9)、出栏率(D o)、畜群结构(D )
f抗 灾 能 力 (c4) 旱(雪)灾发生频率(D 2)、鼠(虫)害面积比例(D 3)、人工草地比例(D14)、
I 冬春草场比例(D 5)、越冬设施(D )
, 、I草地生产波动性(c5) 牲畜死亡率(D )、年际变化幅度(D 8)
【草 地 改 良 投 入 (c ) 科技投入(D 9)、补播投入(D2o)、施肥量投入(D2 )、灌溉投入(D2)
f草 地 退 化 程 度 (c7) 植被覆盖度(D23)、优势牧草种类比例(D24)、地上可食生物量所占比例(D25)、
抬 j 沙化程度(D2 )、水土流失(D27)
, 、I草地放牧(利用)方式(c8) 轮牧方式(D28)、超载率(D29)、饮水点分布(D3o)、围栏封育比例(D31)
l生 态 保 护 性 政 策 (c ) 保护性政策体系(D )
经行 f草地畜牧业生产效益(c o) 每公顷产值(D3)、每公顷纯收入(D34)、投入产出比(D35)
性
(B4)l草地畜牧业增产潜力(C ) 年收益增长率(D )
社承 f社会需求满足程度(c 2) 畜产品商品率(D37)、供求关系(D38)、品种结构(D39)、季节结构(D4o)
爵 草地使用制度(C 3) 产权状况(D )、税收政策(D42)、草地管理政策(D 3)
5j【放 牧 管 理 条 件 (C¨ ) 距牧道距离(D )、距定居点距离(D4 )
图 1 草地 资源利用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 系
Fig.1 Index system of sustainable rangeland utilization evaluation
草地资源利用系统可持续性指标A
第 2期 赵英伟等 :西部 大开发 草地资源可持续 利用评价与发展对策 17
考虑可持续发展五大基本 原则即生产性 、稳定性 、保护性 、经 济可行性 和社会可 承受性 .构建评 价 目标层
(A)、评价项 目层(B)、评价因素层 (C)和评价指标层(D)4个层次草地 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见
图 1)。
2.2 评价方法与模型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 的权重 ,将各层指标列成判断矩阵请有关专家进行赋值 ,用归一化方法对
结果进行计算得出各层指标权重 为B。:B 2:B 3:B :B 5=0.286:0.285:0.143:0.143:0.143;WJ为 c :
C,:C =0.2:0.4:0.4,C4:C :C^=0.4:0.4:0.2,C7:C8:C9=0.4:0.2:0.4,C】0:Cl1=0.667:0.333,C12:
C :C. =0.4:0.2:0.4;W 为D1:D,:D :D4=0.142:0.286:0.286:0.286,D5:D 6:D7:D 8=0.333:0.167
:0.167:0.333,D9:D10:Dl1=0.400:0.200:0.400,D12:Dl3:D14:D15:D16=0.313:0.313:0.176:0.098:
0.098,D17:D18=0.333:0.667,D19:D20:D21:D22=0.423:0.123:0.227:0.227,D 23:D24:D 25:D26:D 27
0.250:0.125:0.125:0.250:0.250,D 28:D 29:D 30:D 31=0.286:0.286:0.142:0.286,D 32= 1.000,D 33:D 34:
D 3 =0.164:0.297:0.539,D 6= 1.000,D 7:D 38:D 39:D 40= 0.132:0.456:0.206:0.206,D 41:D42:D 43
0.400:0.200:0.400,D :D =0.500:0.500。将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 分层后按统一分制及正 向约定赋值
使其定量化。常用定量指标主要参照国家标准和其他文献对其阈值的划分,其余则据其多年实验数据和统
计资料由专家按层次赋值。然后选择综合指数模型J =∑, ,=∑WJ』J和』J=∑ =∑ J 对指标
体系进行逐层次量化求解(J 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 , ,为第J类评价层次的权重,J,为第J类评
价层次的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 ,, 为评价层次数 , 为第 i个指标因子的权重 ,J 为第i个指标 因子量
化值 , 为第 类评价层次中指标 因子个数 )。J 为 0~100间连续变化值 ,是评价单元在各层次综合影响下
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J,值愈大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则相对越高 ,综合效益则越佳 ;反之则可持续利用能力相
对较低 ,综合效益差。在得到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后 ,整理研究地 区草地资源具体
统计数据并运用上述标准计算,然后应用综合指数模型进行逐层次量化求解即可得其可持续利用的初步评
价结果。
3 案例分析
丁青县位于西藏 自治区昌都地区西北部 ,天然草场 占总土地面积 60%以上 ,但草地 系统 自然资源条件
较差,其土壤发育程度较低,土层厚 30~70cm,土壤粗骨性强且结构性差,质地以沙质粘壤居多,有机质含量
较高但速效氮 、磷 、钾缺乏 ;草场大部分为高山坡地草场 ,岩层破碎,坡 度 35。左右,植 被覆盖率低 ,水 土流失
严重,草场退化面积已达 47%;高原气候寒冷,无绝对无霜期,日照长且蒸发量大,牧草生长季节短,易发生
冰雹 、霜冻等灾害。畜牧业基础薄弱 ,管理粗放 ,水利设施极为落后,生产技术普及率低 ,机械应用较少 ,处于
原始生产和粗放管理状态 ,全县电力装机容量仅 1275kW,动力严重缺乏 ,交通 闭塞 ;普遍存在过牧 、乱牧 、混
牧甚至抢牧现象 ,大部分为 5、6级草场,产草量低,草地平均载畜力为 1.63羊单位/hm ,冬春草场 、夏秋草场
和全年草场比例严重失衡(1:7.6:1.4),冬季牲畜掉膘或死亡,牦牛和黄牛品种退化且体形小,幼畜成活率仅
39%,出栏率 21%,草场产鲜肉量 2.7kg/hm E s J。将丁青县草地资源利用状况及相关指标与草地资源可持续
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照即可得出各指标分值 ,然后应用综合指数模型求得评价因素层和评价项
目层各指标分值 ,其中评价 因素层各指标分值依次为草地基础生产力 55.7分 ,草地载畜能力 37.5分 ,草地
现实生产水平 48.0分 ,抗灾能力 46.2分 ,草地生产波动性 43.3分,草地改 良投入 38.2分 ,草地退化程度
52.5分 ,草地放牧(利用)方式 55.7分 ,生态保护性政策 60.0分 ,草地畜牧业生产效益 22.3分 ,草地畜牧业
增产潜力 40.0分 ,社会需求满足程度 60.2分 ,草地使用制度 36.0分 ,放牧管理条件 60.0分 ;评价项 目层各
指标分值依次为生产性 45.3分,稳定性 43.4分,保护性 56.1分,经济可行性 28.2分,社会可承受性 55.3
分。经汇总计算 、归一化处理等步骤结果表明 ,丁青县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得分 45.3分 ,基本属非可持
续利用草地资源等级。
评价结果表明丁青县草地资源利用存在一定问题 ,仅从得分看其生产性 、稳定性和经济可行性得分均较
低,而保护性和社会可承受性得分则相对较高。在指示生产性指标中仅水分状况、土壤肥力、草地可利用率
和现实载畜量 4项指标得分较高,而光温生产力、草地类型、产草量、地貌类型、青绿期长度、出栏率和畜群结
构 7项指标得分均较低,这是因该县草地系统自然条件『氐劣所造成。在稳定性指标中仅鼠(虫)害面积比例、
18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12卷
年际变化幅度和施肥量投入 3项指标得分尚可,而旱(雪)灾发生频率、人工草地比例、冬春草场比例、越冬设
施、牲畜死亡率、科技投入、补播投入和灌溉投入 8项指标得分较低,其原因除自然因素外,还与其基础设施
落后和管理粗放有关。在指示保护性评价指标中植被覆盖度、沙化程度、轮牧方式、超载率、饮水点分布和保
护性政策体系6项指标得分均较高,而优势牧草种类比例、地上可食生物量所占比例、水土流失和围栏封育
比例4项指标得分较低,这与当地实际相符,该县草地面积广阔,有条件施行分区轮牧,超载率相对较低,但
因此草地利用不充分 ,生产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在指示经济可行性指标中每公顷产值 、每公顷纯收入 、投
入产出比和年收益增长率 4项指标得分普遍较低,其根本原因是该县缺乏投入,生产效益不高所致,故增加
投入尤其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是增强其经济可行性的关键。在指示社会可承受性指标中畜产品商品率、供
求关系、品种结构、税收政策、距牧道距离和距定居点距离 6项指标得分较高,季节结构 、产权状况 和草地管
理政策 3项指标得分较低,表明该县牧业生产可基本满足本县需要,但应充分重视其商品率低、季节结构不
合理和产权不清等问题。
4 西部地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西部地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一是建立效益机制,改革草地使用制度。包括改革畜牧业经营管理
方式,用经济手段管理畜牧业生产,逐步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和低收益状况;因地制宜,改革畜牧业生
产技术,改变靠天养畜的落后生产方式,调整畜群结构,加强疾病防治;积极培育和完善适合经济规律的畜牧
业市场体系,走产业化之路 ,适时屠宰,加大出栏比例 ,加强产品流通 ,以管理促效益和发展。二是加大投入
力度 ,实施草地生态建设规划。要有计划地更新和建设草场 ,提高草场生产力和抗御 自然灾害的能力,科学
划分轮牧草场,加强围栏封育,制定草场建设规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加大草地建设投入,尤其是科技
投入力度。推行人工授精技术,节约饲草消耗;普及草原科学技术,提高草地经营水平;除宣传、展览、参观培
训、指导和签订技术承包合同外,还要引进和探索新技术 。三是推行草地建设规范化,实现草地管理法制
化。要从生产技术及草地建设管理人手,通过建立各种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逐步达到技术规范化
和质量标准化。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草原法制建设与法制管理 ,加大执法力度 ,严格限制人为破坏活动 ,
以法管草 ,改变“草原无 主、破坏无罪”的旧观念,真正实现以法治草。四是建立草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确保
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要长期定时 、定点观测监控草地 生态系统土壤结构、植物种群结构 、植被演替 、生产
力、生产量 、动物种群结构和种群变化等动态 ,监测草地生产力的年际变化及中长期变化规律 。进行草地灾害
监测与灾害预警和草地环境监测 。五是建设草地资源信息系统 ,实现草地利用信息化管理 J。
参 考 文 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1999年中国国土资源报告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0
孟有达 ,刘天明.西部开发中草地产业的发展.中国草地 ,2000(6):63~67
陈百明,张凤荣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 自然资源学报,2001(3):197~203
刘黎明,谢花林,赵英伟 我国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1(4):43~46
西藏自治区土地管理局,西藏自治区畜牧局.西藏自治区草地资源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刘黎明,张风荣,赵英伟 2000~2050年中国草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预测分析.草业学报,2002(1):76~83
杨汝荣.西藏阿里地区草地退化现状与防治措施.中国草地,2002(1):61~67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