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刺糖多孢菌生长特性及移种标准



全 文 :农 药
AGROCHEMICALS
第51卷第7期
2012年7月
Vol. 51, No. 7
Jul. 2012
刺糖多孢菌生长特性及移种标准
王子宝,沈淑媛,裘娟萍
(浙江工业大学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杭州 310014)
摘要:[目的]掌握刺糖多孢菌生长代谢特性,为提高多杀菌素产量及发酵稳定性提供依据。 [方法]对刺糖多孢菌
斜面及种子生长规律、培养工艺及移种标准进行研究。 [结果]确定斜面移种标准为平板单菌落移种第1代斜面,
菌龄7 d;液体种子最佳培养工艺为添加30粒玻璃珠,温度30 ℃,初始pH值8.5;液体种子移种标准为生物量大于
1.4 g/L、氨基氮75~80 mg/L、还原糖低于7 g/L、pH值低于7.5、种龄30~36 h。 [结论]采用标准种子移种,多杀菌素
产量提高58.5%,不同批次间产量差异小于5%。
关键词:刺糖多孢菌;多杀菌素;生长特性;移种标准
中图分类号:TQ4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0413(2012)07-0494-05
Growth Characteristic and Inoculation Standard for 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WANG Zi-bao, SHEN Shu-yuan, QIU Juan-ping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 China)
Abstract: [Aims] The aim is to investigate the growth metabolism characteristic of 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and to
provide the basic materials for increasing spinosad production and fermentation stability. [Methods] The growth rule,
cultivation process and inoculation standard of 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single colony on the plate for 7 days was the best inoculation standard of the slant strains. The optimized
culture conditions of liquid seed were established as a combination of the glass bead of 30 grains in 500 mL shake fl ask,
cultural temperature at 30 °C and initial pH of 8.5. The inoculation standard of liquid seed consisted of biomass (greater
than 1.4 g/L), amino nitrogen (75-80 mg/L), of reduced sugar (less than 7 g/L), pH (less than 7.5) and inoculum age (30-
36 h). [Conclusions] Employing the new inoculation standard, the spinosad production is increased by 58.5% and the
difference of spinosad production among different batches is less than 5%.
Key words: 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spinosad; seed properties; inoculation standard
多杀菌素(spinosad)也称刺糖菌素,系糖多孢菌属
(Saccharopolyspora )的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 对多种害虫具有良好的
杀灭作用,是一种曾获美国“总统绿色化学品挑战奖”的
高效生物杀虫剂,已于1997年由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实现
产业化[1-3]。
目前,国外关于刺糖多孢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深入的
理论研究:如多杀菌素的杀虫机理[4]、遗传调控[5]、新型衍
生物的开发[6-7]等;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产量,
实现产业化:如高产菌株的选育、发酵工艺的优化、基因定
向改造等[3,8-9]。 然而,在多杀菌素发酵控制过程中,需要掌
握刺糖多孢菌生长规律,需要有控制种子移种的标准,除
考虑菌丝形态外,更应结合相关生化指标,从而有助于建
立科学稳定的发酵工艺移种标准[10]。
本文研究刺糖多孢菌在种子阶段的生长特性、菌丝形
态及相关生化指标,确定菌种培养工艺,建立一套能控制
种子生理状态的移种标准,为提高多杀菌素产量及发酵稳
定性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和培养基
1.1.1 菌种
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浙江工业大
学微生物研究所保藏。
1.1.2 培养基
斜面固体培养基(g/L):葡萄糖9,酵母膏3,玉米浆
10,MgSO4·7H2O 0.2,琼脂20,pH值7.5(消前),115 ℃灭
菌30 min。
种子培养基 (g/L):葡萄糖10,蛋白胨4,酵母膏4,
MgSO4·7H2O 0.5,KH2PO4 2,K2HPO4·3H2O 4,pH值8.0(消
前),115 ℃灭菌30 min。
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60,麦芽糖10,蛋白胨12,
酵母膏12,MgSO4·7H2O 0.5,KH2PO4 1,K2HPO4 ·3H2O 2,
pH值8.5(消前),115 ℃灭菌30 min。
收稿日期:2012-03-26,修返日期:2012-04-13
基金项目:浙江省农业科技重大专项重点项目(2009C12062)
作者简介:王子宝(198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微生物。 E-mail:wzbcool@126.com。
通讯作者:裘娟萍(1958—),女,教授。 Tel:0571-88320057,E-mail:qiujping@yahoo.com.cn。
·科研与开发·
495第7期
1.2 主要仪器
MP200 pH计(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X1R高速冷冻
离心机(美国Thermo公司),高效液相色谱(日本岛津公司),
BS124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YS100光
学显微镜(日本Nikon公司),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海
棱光公司)。
1.3 增氧瓶
普通摇瓶底部侧面经特殊加工,3处向里内陷1~1.5 cm,
起到增加氧气和剪切力的作用。
1.4 实验方法
1.4.1 培养条件
斜面培养条件:挑取1环刺糖多孢菌在斜面上划线接
种,30 ℃恒温培养5 d。
一级种子培养条件:将刺糖多孢菌斜面菌悬液接
入1级种子培养基,装液量50 mL/250mL三角瓶,摇床
转速200 r/min,30 ℃培养48 h。
二级种子培养条件:接种量10%,装液量100 mL/500mL
三角瓶,摇床转速200 r/min,30 ℃培养36 h。
发酵培养条件:接种量10%,装液量30 mL/250mL三角
瓶,摇床转速200 r/min,30 ℃振荡培养7 d。
1.4.2 pH值的测定
采用MP200 pH计测定,用5 mol/L NaOH调节pH值。
1.4.3 生物量测定
准确量取10 mL振荡均匀的培养液,8000 r/min离心
10 min,弃上清液,用去离子水洗涤后沉淀于100 ℃烘干
至恒重,称量得生物量。
1.4.4 还原糖测定
还原糖的测定采用DNS法[11]。
1.4.5 氨基氮测定
氨基氮的测定采用靛酚蓝-分光光度法[12]。
1.4.6 总磷测定
总磷的测定采用钒钼黄比色法[13]。
1.4.7 多杀菌素效价测定
1) 发酵液预处理[14]
准确量取1 mL振荡均匀的发酵液,与甲醇按1∶4混合,
40 kHz超声频率下处理0.5 h,室温静止浸提1.5 h,吸取
1 mL上层液,10,000 r/min离心10 min,上清液经微孔有机
滤膜(0.45 μm)过滤,待用HPLC测定。
2) HPLC检测方法[14]
色谱分离柱:Inertsil®ODS-SP(5 μm,4.6 mm×250 mm);
柱温:30 ℃;流动相:甲醇∶乙腈∶0.05%乙酸铵溶液(质量
分数)=45∶50∶5(体积比);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 μL;
检测波长:250 nm。
2 结果与讨论
2.1 刺糖多孢菌斜面生长特性及移种标准的研究
2.1.1 斜面菌龄对菌体生长及产素能力的影响
孢子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保持菌种的典型特征,故
一般菌种均以孢子状态保存。 然而孢子的成熟度不仅会影
响其遗传稳定性和抗逆性,还会影响孢子的萌发速率和生
长状况。 将培养不同时间的斜面孢子接入种子培养基,培养
48 h后,接种发酵培养基,余下种子液按1.4.3测定生物量。 观
察不同菌龄的刺糖多孢菌斜面孢子层的丰满度、孢子颜色、
菌苔湿润度、对转种后菌体生物量、发酵效价的影响,分析
孢子成熟度对菌种生长及产素能力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斜面菌龄对菌体生长及产素能力的影响
菌龄/d 斜面孢子特性 种子液 发酵液中
孢子层丰度 孢子颜色 菌苔湿度 生物量/(g·L-1) 相对效价/%
5 +++ 白色 ### 0.78±0.08 100
7 ++++ 粉红色 ### 1.27±0.10 121.5±1.3
9 ++++ 粉红色 ## 1.10±0.07 109.3±0.9
11 +++ 粉红色 ## 0.87±0.06 92.4±1.1
13 ++ 微粉红色 # 0.82±0.07 70.3±0.5
注:++++表示孢子量丰厚,+++表示孢子量一般,++表示孢子量较少;###表
示菌苔湿度良好,##表示菌苔较干燥,#表示菌苔干瘪。
表1结果表明:菌龄为5 d的斜面,孢子虽已形成,但相
对较嫩,生长及产素能力不高;菌龄为7 d的斜面,孢子层
丰满且呈粉红色,菌苔湿润度较好,种子液中生物量最大,
说明此时孢子成熟度正好;菌龄超过7 d的斜面,孢子已趋
于衰老,其萌发和生长速率逐渐减慢。 因此,后续研究选
择斜面培养时间为7 d左右。
2.1.2 斜面传代次数对菌体生长及产素能力的影响
菌种在传代过程中,DNA复制会引起基因突变而导致
菌种发生衰退。 将刺糖多孢菌分离纯化的单菌落,挑至斜
面,30 ℃培养7 d,即第1代斜面;转接培养得第2代斜面,共
传4代。 将不同传代次数的斜面孢子接入种子培养基,培
养48 h后,接种发酵培养基,余下种子液按1.4.3测定生物
量。 观察不同传代次数的刺糖多孢菌斜面的孢子及菌落
特征,研究不同传代次数的孢子对转种后菌体生物量、发
酵效价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斜面传代次数对菌体生长及产素能力的影响
传代 斜面孢子特性 种子液 发酵液中
次数 孢子量 孢子颜色 菌苔厚度 生物量/(g·L-1) 相对效价/%
第1代 ++++ 粉红色 ### 1.32±0.11 100
第2代 ++++ 微粉红色 ### 1.13±0.13 89.2±1.3
第3代 +++ 白色 ## 0.90±0.13 63.3±2.0
第4代 + 白色 # 0.61±0.13 42.1±2.5
注:++++表示孢子量多,+++表示孢子量一般,+表示孢子量较少;###表示
菌苔湿度良好,##表示菌苔较干燥,#表示菌苔干瘪。
表2结果表明: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斜面上孢子量降
王子宝,等:刺糖多孢菌生长特性及移种标准
496 第51卷农 药 AGROCHEMICALS
低,在菌苔表面出现针眼状无孢子空斑,传至3代后,孢
子量严重下降,孢子颜色趋于苍白色,空斑现象严重,种
子液中生物量下降54%。 发酵结果显示刺糖多孢菌传代
次数与合成多杀菌素的能力呈负相关,随着传代次数的
增加,孢子数量及质量下降,从而导致合成多杀菌素能力
下降,由此说明刺糖多孢菌需要不断进行分离纯化工作。
因此,后续研究均选择分离纯化至单菌落的第1代斜面作
为出发菌种。
2.1.3 刺糖多孢菌斜面移种标准
综合斜面菌龄、斜面传代次数对刺糖多孢菌生长及产
素能力的影响,确定刺糖多孢菌斜面移种标准:经平板分
离纯化后的单菌落移种第1代斜面,30 ℃恒温培养7 d左右,
菌苔孢子量丰满,呈粉红色,湿度良好。
2.2 刺糖多孢菌二级种子培养条件对菌体生长及产素
能力的影响
2.2.1 溶氧和剪切力对菌体生长及产素能力的影响
刺糖多孢菌是好氧菌,氧气是必不可少的生长条件,
振荡与搅拌可以增加种子液中的溶解氧;刺糖多孢菌又为
丝状菌,振荡与搅拌可以增加液体的剪切力,适当的剪切
力可导致种子液菌丝球变小,增加生长萌发点。 在种子培
养基中分别添加30、50、70粒玻璃珠和采用增氧瓶,以增加
剪切力和溶氧。 30 h后镜检菌丝形态,并接种发酵培养基,
发酵7 d后测定多杀菌素的效价,余下的种子液测定生物
量、还原糖、氨基氮、pH值等代谢参数,结果见图1。
图2 温度对刺糖多孢菌生长及代谢的影响
图2表明:30 ℃培养时,生物量和多杀菌素效价均达
到最高;当温度大于33 ℃时,随着温度升高,虽然糖耗与
pH值变化不大,但氨基氮和菌体量不断下降。 镜检显示当
培养温度达36 ℃,菌丝体断裂现象显著,菌丝变细,菌丝
团数量骤减,这表明温度高于36 ℃,菌体内酶活性受到
影响,细胞代谢功能下降,从而导致菌体生长受抑制。
综合菌体生长代谢参数和发酵效价,液体种子的最适
培养温度为30 ℃。
2.2.3 初始pH值对菌体生长及产素能力的影响
pH值影响菌体内各种酶活性的同时也影响菌体对基
质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改变菌体代谢速度,影响菌体生长。
将刺糖多孢菌接种于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培养,30 h后镜
检菌丝形态,并接种发酵培养基,发酵7 d后测定多杀菌素
的效价,余下种子液测定生物量、还原糖、氨基氮、pH值等
代谢参数,结果见图3。
图1 溶氧和剪切力对刺糖多孢菌生长及代谢的影响
图1表明:种子培养过程中添加30粒玻璃珠,对菌体生
物量的影响不显著,但还原糖消耗增加,多杀菌素效价略
有增加。 镜检显示玻璃珠或增氧瓶对菌丝体具有分散作
用,但未产生强烈的断裂作用,菌丝粗细相当,这表明菌丝
对剪切力具有较强的耐受力。 因此,添加少量玻璃珠可以
增加剪切力而有助于菌丝分散,菌丝球变小,生长点增多,
更有利于营养吸收与代谢,这样的种子进入发酵阶段,产
量更高。 添加70粒玻璃珠或增氧瓶时,由于剪切力过大,导
致菌体生长受限,生物量明显降低,说明溶氧过高或剪切
力过大,对菌体形态虽无明显破坏,但对菌体的代谢影响
显著。 综合菌体生长代谢参数及发酵效价,种子瓶中添加
30粒玻璃珠为佳。
2.2.2 温度对菌体生长及产素能力的影响
温度能显著影响菌体内各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菌体
的生长速率及细胞得率。 将刺糖多孢菌种子液于不同温
度下振荡培养,30 h后镜检菌丝形态,并接种发酵培养基,
发酵7 d后测定多杀菌素的效价,余下种子液测定生物量、
还原糖、氨基氮、pH值等代谢参数,结果见图2。
图3 初始pH值对刺糖多孢菌生长及代谢的影响
图3表明:种子培养基的初始pH值对菌体生长以及发
酵产素均有较大影响,在中性微碱范围内,随着pH值升高,
生物量和相对效价均随之升高,当初始pH值为8.5时,生物
量和效价均达到最大值,pH值大于9.0时,菌体生长受到影
响。 镜检结果表明:不同pH值下菌丝形态无显著差异,这
说明pH值的改变,影响菌体生长但对菌丝形态影响不大。
综合菌体生长代谢参数及发酵效价,种子培养基最佳
初始pH值
温度/℃
第7期 497
初始pH值为8.5。
2.3 刺糖多孢菌液体种子生长特性
2.3.1 一级种子生长代谢特性
采用标准斜面菌种移种,定时测定刺糖多孢菌在种子
培养基中振荡培养的生物量、氨基氮、还原糖等生长代谢
参数,并镜检观察菌丝形态。 结果表明:培养10 h后氨基氮
迅速上升,说明菌体中蛋白酶等氮源利用系统启动,代谢开
始旺盛;培养36 h后,生物量直线上升,还原糖快速下降,氨
基氮上升速率趋于平缓,说明菌体进入对数生长期,镜检
显示:菌丝长而粗壮、分叉多、交织呈网状;培养54 h后,还
原糖、氨基氮均迅速下降,但生物量趋于平衡,说明菌体生
长进入稳定期,因此一级种子培养时间以44~48 h为佳。
2.3.2 二级种子生长代谢特性
为控制接入发酵液时种子的各项质量指标,以2.1.3
确定的标准斜面菌种接入一级种子培养基,按2.3.1获得
的一级标准种子接入二级种子培养基培养,定时取样,镜
检并测定二级种子生长代谢参数,结果见图4。
pH值改变幅度在0.5左右;氨基氮先快速上升后下降;还
原糖、总磷一直呈下降趋势;菌体在20~40 h之间均处于
对数生长期。
2.4.1 生物量
由图1~3可见:二级种子液中生物量与发酵液中多
杀菌素的效价呈正相关。 综合图1~4,二级种子移种标
准之一:生物量大于1.4 g/L。
2.4.2 氨基氮
由图4可见:氨基氮先于生物量迅速增加,种子培养基
中的氨基氮来源于蛋白胨和酵母膏,当氨基氮达到最高
值时,它是体内分解代谢最旺盛时期,菌体生长速率也达
到最大值,综合图1~4,二级种子移种标准之二:氨基氮在
75~80 mg/L左右。
2.4.3 还原糖
菌体干重的50%是碳,碳源的消耗是菌体生长代谢最
直接的表征,综合图1~4,二级种子移种标准之三:还原糖
小于7 g/L。
2.4.4 pH值
由图4可见:刺糖多孢菌种子培养过程中,pH值先上升
后下降,二级种子移种标准之四:pH值一次回落后低于7.5。
2.4.5 种龄
种龄是发酵工业中种子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由图4
可见刺糖多孢菌二级种子在20~40 h处于对数生长期,生
长代谢旺盛,结合图1~4及表3,二级种子移种标准之五:种
龄为30~36 h左右。
表3 刺糖多孢菌二级种子种龄对产素的影响
种子生长代谢参数 发酵液中种龄/h
生物量/(g·L-1) 氨基氮/(g·L-1) 还原糖/(g·L-1) pH值 相对效价/%
24 0.89 76.2 7.51 7.54 100
28 1.23 78.5 7.32 7.79 110.5±1.2
32 1.49 79.3 7.05 7.48 126.2±0.8
36 1.77 75.4 6.88 7.42 117.2±1.4
40 1.82 72.3 6.35 7.31 109.7±0.7
2.5 标准菌种对产素稳定性的影响
采用2.1.3确定标准斜面菌种,2.3.1确定的一级种子
移种标准,2.4确定的二级种子移种标准,保持发酵培养工
艺一致,进行5批摇瓶发酵验证实验。 对应的5批二级种子
生理状态及生化参数指标均符合2.4确定整套移种标准,采
用新移种标准,5批发酵液中多杀菌素相对效价分别为100%、
(103.2±1.3)%、(101.7±0.4)%、(99.8±1.1)%、(104.2±1.3)%,较
初始产量提高58.5%,且不同批次间产量差异小于5%,稳定
性良好,因此该标准能为产业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展望
在发酵工业中,优质的种子是获得理想发酵水平的前
图4 刺糖多孢菌二级种子生长代谢曲线图
图4表明:1)在菌体生长初期,生物量与氨基氮的增长
呈正相关,菌体先对有效氮源进行快速分解,随之菌体进
入迅速生长期。 20 h后,氨基氮上升速率减慢,而糖耗速率
逐渐加快,伴随着菌体进入对数生长中期。 32 h后,氨基氮
开始下降,还原糖继续下降,菌体进入对数生长后期。 48 h
后,氨基糖、还原糖、磷、pH值均快速下降,菌体生长进入
生长稳定期,最终碳源成为菌体生长的限制因素。
2)在0~32 h,氨基氮生成速率快速增长,还原糖消耗速
率相对较慢,致使pH值快速上升,说明菌体在快速分解有
机氮源导致氨基氮迅速上升的同时,也为菌体提供了大量
的非还原性碳源;32 h后,可分解的有机氮源已耗尽,氨
基氮呈下降趋势,糖耗速率增加,有机酸生成速率加快,
使pH值一直呈下降趋势。
3)生物量与磷耗呈正相关,菌体生长过程中,磷浓
度一直呈下降趋势,当菌体进入稳定期,种子液中的磷源
仍然相当充裕,因此,种子培养基中磷源并非菌体生长的
限制因素。
2.4 刺糖多孢菌二级种子移种标准
由2.3.2可知:在刺糖多孢菌二级种子生长过程中,
王子宝,等:刺糖多孢菌生长特性及移种标准
498 第51卷农 药 AGROCHEMICALS
提。 通过对刺糖多孢菌斜面及液体种子培养条件、生长特
性的研究,优化了菌种培养工艺,并建立了液体种子移种
标准。 采用标准种子移种,在标准发酵工艺下不同批次间
的产量稳定性良好。 由于本研究仅优化了种子培养条件,
若对发酵培养基进一步优化,建立标准菌种及标准生产工
艺,发酵产量及稳定性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WALDRON C, MATSUSHIMA P, ROSTECK P R, et al . Cloning
and Analysis of the Spinosad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 of
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J]. Chemistry & Biology, 2001, 8(5):
487-499.
[2] HUANG Ke-xue, XIA Li-qiu, ZHANG You-ming, et al .
Recent Advances in the Biochemistry of Spinosyns[J].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09, 82(1): 13-23.
[3] 蔡恒, 王燕, 万红贵, 等. 刺糖多孢菌生产多杀菌素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2): 124-129.
[4] RINKEVICH F D, CHEN M, SCOTT J G, et al . Transcripts of
the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Subunit Gene Pxyla6 with
Premature Stop Codons are Associated with Spinosad Resistance
in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J]. Invertebrate
Neuroscience, 2010, 10(1): 25-33.
[5] KIM H J, WHITE-PHILLIP J A, OGASAWARA Y, et al .
Biosynthesis of Spinosyn in 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Synthesis
of Permethylated Rhamnos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SpnH, SpnI and SpnK[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0, 132(9): 2901-2903.
[6] HAHN D R, GUSTAFSON G, WALDRON C, et al . Butenyl-
spinosyns, a Natural Exampl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of Antibiotic
Biosynthetic Genes[J]. 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 2006, 33(2): 94-104.
[7] 寿佳丽, 裘娟萍. 新型生物农药——丁烯基多杀菌素[J]. 农药,
2011, 50(4): 239-243.
[8] 朱明军, 郑秋梅, 胡飞, 等. 多杀菌素发酵工艺的优化及其毒性
初步探究[J]. 农药, 2009, 48(10):728-731.
[9] PAN Hai-xue, LI Ji-an. Improvement of Spinosad Production by
Overexpression of gtt and gdh Controlled by Promoter PermE* in
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SIPI-A2090[J]. Biotechnology Letters,
2011, 33(4): 733-739.
[10] 陆俊, 杨倚铭, 储炬, 等. 基于参数相关分析的顶头孢霉新移种
标准[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9, 40(10): 739-742.
[11] 张龙翔, 张庭芳, 李令媛. 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M]. 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47-52.
[12] 梁剑光, 朱玲, 徐正军.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氨态
氮含量的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6, 32(9): 134-137.
[13] 赵平娟, 张丙春, 王磊, 等. 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的磷含
量[J]. 山东农业科学, 2009(2): 97-98.
[14] 裘晓华. 多杀菌素高产菌种推理育种及发酵工艺优化研究(硕
士论文)[D]. 杭州: 浙江工业大学, 2009.
责任编辑:赵平
书名 出版日期 单价(含邮费)/元 书名 出版日期 单价(含邮费)/元
国际食品饲料中农药残留限量法规(第二卷) 2010-10 264.00
国际食品饲料中农药残留限量法规(第三卷) 2010-10 264.00
国际食品饲料中农药残留限量法规(第四卷) 2010-11 264.00
国际食品饲料中农药残留限量法规(第一卷) 2010-11 308.00
节能减排丛书-农药生产节能减排技术 2009-04 46.00
精细化工技术系列-农药生产技术(王世娟) 2008-08 23.00
农民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必读(二版) 2012-01 18.00
农药残留分析原理与方法 2011-08 98.00
农药残留检测与质量控制手册 2009-04 66.00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2008-06 72.00
农药出口登记实用指南 2011-01 88.00
农药分析与残留分析(王惠) 2010-05 29.00
农药活性天然产物及其分离技术 2010-01 54.00
农药使用技术与残留危害风险评估 2009-01 64.00
农药使用技术指南(二版) 2011-11 85.00
农药水分散粒剂 2009-04 42.00
农药问答(五版) 2011-05 76.00
农药问答精编 2011-10 35.00
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孙家隆) 2009-07 43.00
农药应用工艺学导论(屠豫钦) 2006-05 84.00
农药制剂加工实验 2009-01 32.00
农药质量与残留实用检测技术 2011-02 53.00
农业生物技术系列-微生物农药研发与应用 2006-07 42.00
世界农药大全-杀菌剂卷 2008-01 108.00
世界农药大全-植物生长调节剂卷 2011-10 90.00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丛书-无公害蔬菜科 2010-06 30.00
学使用农药问答
世界农药新进展(二) 2010-08 75.00
我国禁用限用农药手册 2011-10 18.00
无公害果园农药使用指南 2011-02 22.00
无公害农药·农药无公害化 2008-01 12.00
无公害农药使用手册 2010-04 36.00
无公害农药使用问答 2011-10 32.00
现代毒理学丛书-农药毒理学 2008-05 96.00
现代农药合成技术 2011-10 288.00
新编常用农药安全使用指南 2011-02 42.00
新编农药商品手册 2006-09 248.00
新农药科学使用问答 2011-10 22.00
新杂环农药-除草剂 2011-05 108.00
新杂环农药-杀虫剂 2010-01 108.00
新杂环农药-杀菌剂 2009-01 98.00
英汉农药名称对照手册(三版) 2009-02 55.00
有机农药及中间体质谱手册 2009-04 149.00
中国农药出口分析与对策 2009-05 53.00
中国农药大辞典 2008-04 218.00
专利农药新品种手册 2011-06 108.00
农药分析(四版) 2006-09 60.00
农药中间体手册 2004-10 108.00
农药专业英语(骆焱平) 2009-03 35.00
生物农药及其使用技术 2010-11 32.00
生物农药及其应用 2009-03 32.00
生物农药问答 2009-04 32.00
生物农药与肥料(欧善生) 2011-02 32.00
《农药》 编辑部书讯
邮购地址:沈阳市铁西区沈辽东路8号沈阳化工研究院《农药》编辑部 白洪华收,邮编:110021,电话:024-85869187。
注明:不受理银行汇款,汇款单上请务必写明收件人姓名、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单位名称、联系电话,以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