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10- 04- 01;修订日期:2010- 05- 05
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90415218)、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09A049Z)和合肥学院 2011年度科研发展基金
(11KY02ZR)
作者简介:晋 松(1984-),女,安徽合肥人,硕士,主要从事污染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0551- 2158452;jinsong@hfuu.edu.cn
铜胁迫对白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晋 松 1,吴 克 1, 2,俞志敏 1, 2,金 杰 1, 2,杨 红 1,储 玲 3
(1.合肥学院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应用酶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22;2.中德环境技术转化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22;3.生物环
境与生态安全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重金属 Cu递进胁迫对白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Cu浓度的增加,
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 pH值下降、土壤酸化,而电导率呈持续上升,但根际土壤的 pH值持续高于非根际土壤且更接近于中
性。在梯度浓度的重金属 Cu胁迫下,根际和非根际蔗糖酶活性随 Cu浓度增加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但根际土壤的蔗
糖酶活性在 Cu浓度为 1000 mg kg-1时达到峰值,而非根际土壤则在 Cu浓度为 500 mg kg-1时已到达峰值。白茅根际和非根
际土壤中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受 Cu离子的影响均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但各酶受抑制率各不相同。对梯度浓
度 Cu胁迫下的白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而言,四种酶在根际土壤中的活性普遍高于非根际土壤,且 Cu2+对根际酶活
性的抑制率也大于非根际土壤酶。对重金属单 Cu污染敏感的土壤酶类依次为磷酸酶 >蔗糖酶 >脲酶 >过氧化氢酶,其中
磷酸酶可作为检测污染土壤的指示酶。
关 键 词:Cu胁迫;根际;非根际;土壤酶系统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4- 3945(2011)04- 0937- 05
Vol .42 ,No .4
Aug . , 2011
土 壤 通 报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第 42卷第 4期
2011年 8月
随着现代工矿业的迅猛发展,土壤污染的面积和
强度日益增大,矿业废弃地中大量重金属 Cu、Cd、Hg、
Pb等进入环境,通过大气、水体等途径广为扩散,同时
进入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重金属 Cu是铜尾矿场污
染土壤最主要的污染源,众多专家学者对铜尾矿废弃
地的重金属含量、形态特征、分布及对该地区植被的
影响等均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
人们的研究视线逐渐向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归宿及生
物毒性等方面转移,因而土壤环境的重金属污染和生
态恢复问题引起关注[1~2],土壤酶的研究也随之成为生
态恢复中的热门领域。
酶作为土壤组成中其中最活跃的有机成分之一,
驱动着土壤的代谢过程,对士壤圈中养分元素的循环
和污染物质的净化起着重要作用[3~4]。土壤酶活性能反
映土壤的潜在肥力水平,而且也是土壤自净容量的重
要指标,重金属污染程度与土壤中的酶活性有一定的
相关性;土壤中的酶活性也可以表征重金属污染的程
度。目前,国内外关于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的
研究已有大量报道[5~7],但由于根际土壤是植物与土壤
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最为活跃的场所,而根际土壤酶
在物质交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区分根据
和非根际土壤的酶活性对于探索植物对土壤的修复
作用过程和机理具有重要作用。本人对安徽铜陵狮子
山铜尾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进行了实地研究,并在此
基础上结合各植物群落所在地的土壤酶活性情况,发
现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jo)已在
该铜尾矿场长期定居,成为当地植被的优势种和建群
种之一,并对该地区土壤酶有一定的活化作用[8~9]。因
此,本文以狮子山铜尾矿废弃地定居的白茅为供试植
物,通过根际袋法,对铜胁迫下白茅四种根际和非根
际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有助于探求表征土壤重金属
Cu污染的指示酶,并为今后深入探讨野生杂草类物种
对重金属 Cu毒害的耐性机制奠定了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设计
试验采用土培盆栽的方式进行。供试土样为黄棕
壤,采自安徽师范大学地理园,供试土壤的基本理化
性质如表 1[10]。供试植物白茅幼苗采自安徽铜陵狮子
山铜尾矿废弃地,于实验前选取植株高度、生物量基
本一致的幼苗,自来水、蒸馏水分别冲洗 3次,然后将
幼苗主根截断至保留 6 cm左右,温室内稳苗一周。
栽培土一次性施入外源铜,将 CuSO4 5H2O(AR)以水溶
液形式加入土壤中混匀,使土壤中 Cu(以纯 Cu计)递
进胁迫浓度分别为 500、1000、1500、2000、2500、3000
mg kg-1土,以原土壤为对照(CK),置于温室中稳定一
周。以根际袋法进行盆栽实验,每盆使用根际袋(如
图 1) 装入 2.5 kg土栽种 3株白茅幼苗,自然光照培
养。50 d后取植株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待测。每处理三
个重复。
第 42 卷土 壤 通 报
1.2 实验方法
样品处理:取出根袋中土壤,采用抖落法取得根
际土,取离根袋 25 mm以外处土壤作为非根际土。土
样放入无菌纸袋中,在室内自然风干后研磨过筛,各
称量 25 g放在三角烧瓶中备用,每组土样设 3个重复。
土壤 pH值测定用 PHS-3TC(0.01级)精密数显酸
度计测定。土壤电导率测定,用 DDS-12型电导仪。
土壤土壤酶活性测定,参照关松荫等[11]的方法测
定。蔗糖酶活性(Invertase activity)用 Na2S2O3滴定法,活
性用对照与试验的 0.1 mol L-1 Na2S2O3滴定毫升数之
差,即 24小时内 5 g土样中被还原生成的氧化亚铜含
量表示;磷酸酶活性(Phosphatase activity)用磷酸苯二
钠比色法测定,活性以反应 2 小时后 100 g土壤的
P2O5的毫克数表示;脲酶活性(Urease activity)用苯酚钠
比色法测定,活性以反应 24 小时内 1 g土壤中 NH3- N
的毫克数表示;过氧化氢酶活性(Catalase activity)用 0.1
mol L-1KMnO4滴定法,活性以反应 20 分钟后 1 g土壤
的 0.1 mol L-1KMnO4的毫升数表示;多酚氧化酶活性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采用碘量滴定法测定,以滴
定 1 g土壤滤液所需的 0.01N I2毫升数表示。
1.3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分别进行组间
差异显著性(P < 0.05,P < 0.01)分析(采用 One- Way
ANOVA方法)和多重比较(采用 SNK- q 检验法)、
Pearson相关系数与线性回归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Cu对白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 pH值的影响
由图 2可看出,参照组根际区域土样呈中性偏碱
性,非根际区则呈中性偏酸。随着外源 Cu梯度浓度的
升高,根际、非根际土壤的 pH值均呈持续下降趋势,
土壤酸碱度由中性逐渐转为弱酸性。其中,根际土壤
的 pH值持续高于非根际土壤,呈接近中性状态,根际
土壤 pH值比同处理下非根际土壤根际 pH值平均高
出 0.18。两者与 Cu浓度间相关系数分别为 - 0.924**、
- 0.834* (*显著相关性 P < 0.05,**极显著相关性 P <
<0.01,下同),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显著负相关,显
示 Cu胁迫对根际土壤酸碱度的影响大于对非根际土
壤的影响。
2.2 Cu对白茅根际和非根际电导率的影响
由图 3可以看出,与 pH值的趋势相反,根际与非
根际土壤的电导率均随 Cu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至
Cu浓度为 5000 mg kg-1时达到峰值,分别为对照组的
7.1倍和 4.5倍。在低浓度 Cu(<500 mg kg-1)处理下,根
际土壤电导率略低于非根际土壤,之后则一直高于非根
际土壤。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电导率与 Cu浓度间相关
系数分别为 0.980**、0.978**,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
图 1 根际袋
Fig. 1 Rhizobag
地点
Site
地理园园田土
pH值
pH value
7.31
全 Cu
Total Cu
(mg kg-1)
25.46
有机质
Organic
matter
(g kg-1)
13.6
总氮
Total N
(g kg-1)
1.24
总磷
Total P
(g kg-1)
0.21
总钾
Total K
(g kg-1)
10.02
表 1 供试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Table 1 Physical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ested soil
图 2 Cu处理对白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 pH值的影响(平均数±
标准误)
Fig.2 Effects of Cu treatments on the pH value of rhizosphere and non- rhi-
zosphere zones soils of I. cylindrica var. majo (mean±SE)
图 3 Cu处理对白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电导率的影响(平均数±
标准误)
Fig. 3 Effects of Cu treatments on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of rhizosphere and
non- rhizosphere zones soils of I. cylindrica var. majo (mean±SE)
938
4 期 晋 松等:铜胁迫对白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2.3 Cu对白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由图 4可见,当 Cu浓度较低(<1000 mg kg-1)时,土
壤中蔗糖酶活性较对照略有上升,根际土壤的蔗糖酶
活性在 Cu浓度为 1000 mg kg-1时达到峰值,而非根际
土壤则在 Cu浓度为 500 mg kg-1时已到达峰值;之后
随外源 Cu浓度的继续升高呈下降趋势,至 Cu浓度为
3000 mg kg-1到达最小值,Cu对白茅根际和非根际土
壤蔗糖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 64.0%和 61.0%,与 Cu
浓度间相关系数为 - 0.920**,- 0.934**。Cu2+对磷酸酶活
性的抑制作用也十分明显,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磷酸酶
活性随 Cu浓度的增加而持续减少,至 Cu浓度为 3000
mg kg-1时,其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 26.1%和 27.3%,
Cu2+对白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
73.9%和 72.7%,与 Cu 浓度间相关系数为 - 0.965**,
- 0.954**。白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脲酶活性也受到铜
离子的影响而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最小值为对照
组的 60.9%和 68.3%,Cu2+对白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
脲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 47.2%和 21.2%,与 Cu浓度
间相关系数为 - 0.841*,- 0.749,其中非根际土壤脲酶
与 Cu浓度间无显著相关性。过氧化氢酶受 Cu2+的抑
制作用最小,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抑制率
仅为 18.6%和 16.0%,与 Cu浓度间的相关系数分别
为 - 0.758,- 0.719,无显著相关性。蔗糖酶活性(Y1)与Cu
处理浓度(X)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1根际 =47.101
- 0.008X,Y1非根际 =25.795- 0.005X;磷酸酶活性(Y2)
与 Cu处理浓度(X)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2根际 =1.
293- 0.0007X,Y2非根际 =1.146- 0.0008X。
对梯度浓度 Cu胁迫下的白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
酶活性而言,四种酶在根际土壤中的活性普遍高于非
根际土壤,其中在根际土壤较非根际活性最突出的为
蔗糖酶,其活性平均高出非根际土壤的 88.8%。并且
Cu2+对根际四种土壤酶活性的抑制强度均大于对非根
际土壤酶活性的抑制。Cu2+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磷酸
酶活性抑制率最大,其次为蔗糖酶和脲酶,受抑制程
度最小的为过氧化氢酶。
图 4 Cu胁迫对白茅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平均数±标准误)
Fig. 4 The effect of Cu o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rhizosphere and non- rhizosphere soil of I. cylindrica var. majo(mean±SE)
3 讨论
根际环境(Rhizosphere) 是指与植物根系发生紧密
相互作用的土壤微域环境,是植物在其生长、吸收、分
泌过程中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不同于土体
的、复杂的、动态的微型生态系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
在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等方面存在着极大差异,这
些差异会影响到根际土壤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分布、
939
第 42 卷土 壤 通 报
迁移和生物有效性,使得重金属污染物在根际土壤中
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化学行为,从而改变重金属的生物
有效性和生物毒性[12]。本实验表明,白茅根际和非根际
土壤在重金属 Cu胁迫下,pH值、电导率以及蔗糖酶
等四种土壤酶活性方面表现出差异。
外源 Cu施入后,白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电导
率逐渐升高,pH值则随着复合浓度的上升而逐渐下
降,由对照的中偏碱性土壤转变为偏酸性土壤。根际
土壤的电导率普遍高于非根际土壤,pH值持续高于非
根际土壤且接近于中性。Mench等人[13]的研究表明,根
系分泌物各组分(粘胶、高分子、低分子)均可与重金属
发生络合作用,高分子与低分子的络合物可能有助于
重金属向根表的迁移,导致根际土壤积聚了更多的导
电离子,因而根际土壤的电导率普遍高于非根际土
壤。一般而言,在酸性条件下,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以
离子态存在;pH越低,土壤中游离出来的重金属数量
越大,活性越强,对生物的毒害就越高;反之亦然[14]。因
此,维持相对中性的根际 pH环境能够有效地降低金
属离子的浓度,改变这些有害金属在土壤中的毒害作
用[15]。在本实验中,虽然白茅根际土壤的电导率高于非
根际土壤,但白茅根际土壤的酸化程度低于非根际土
壤,说明白茅的根系在吸附大量 Cu2+的同时,可以通
过减少 H+的分泌、改变有机酸分泌的质和量以及螯
合沉淀等反应途径,提高根际环境的酸碱度,以减轻
重金属铜对植株的毒害作用[16~17]。在梯度浓度重金属
铜处理下,白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 pH值逐渐上升、电
导率则缓慢上升,究其原因可能由于 CuSO4是酸性电
解盐,Cu2+与 OH- 结合,导致游离 H+增多,因而酸性
增大。并且加入 CuSO4后 Cu2+和 SO42- 增多,导电离子
增多,因而 EC值随 Cu浓度增大而增多。
本文选取水解酶中的代表酶类(蔗糖酶、脲酶、磷
酸酶)和一种氧化还原酶(过氧化氢酶),对其在铜胁
迫下的活性表现进行了研究。脲酶酶促产物—氨是植
物氮源之一;蔗糖酶与土壤有机质、氮、磷含量、微生
物数量及土壤呼吸强度等许多土壤因子有关;过氧化
氢酶促过氧化氢分解,形成分子和水,从而减少过氧
化氢的毒害作用,与土壤有机质的转化速度有密切关
系;土壤磷酸酶在土壤磷素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在土
壤和水生系统的磷转化、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生物
修复中尤为重要,因此,这四种土壤酶活性能够从毒
理学、元素迁移转化、植物生理代谢等角度,反映出重
金属铜胁迫中植物根际效应的存在。
本实验中,白茅根际、非根际土壤的酶活均随着
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受到抑制,其作用机理可能有以下
三点。第一,周礼恺等学者[18~19]认为,重金属对酶的钝
化,可能是高浓度的重金属与酶分子中的活性部位—
巯基和含咪唑的配位结合,形成较稳定的络合物,占
据了酶活性的功能基位置,产生了与底物的竞争性抑
制;第二,可能由于重金属通过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
长和繁殖,减少植物体内酶的合成和分泌[2],最后导致
土壤酶活性下降;第三,可能由于重金属的加入引起
土壤酸化,偏离了不同种类土壤酶的最适 pH范围,已
有研究证实,酸性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不能显示最大
活性[11]。
对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外源重金属 Cu的加入
对水解酶(蔗糖酶、磷酸酶、脲酶等)的抑制作用较对氧
化还原酶类(过氧化氢酶)更为强烈。对重金属 Cu敏感
的土壤酶种类依次为磷酸酶 >蔗糖酶 >脲酶 >过氧
化氢酶,并且笔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对铜、镉复合污染
敏感的土壤酶种类依次为磷酸酶 >脲酶 >蔗糖酶 >
过氧化氢酶,因此磷酸酶可作为检测土壤重金属 Cu
污染的指示酶,这与黄峥[5]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此外,本实验中供试植株白茅的四种土壤酶在根
际土壤中的活性普遍高于非根际土壤,这表明了根际
土壤中的酶活性虽高于非根际,但相比较而言,根际
环境中的土壤酶更易受到抑制。这可能是由于植物的
根系对 Cu2+具有吸附、固定作用,因而更多的铜离子
在根际微环境中得到积聚,导致根际区域的土壤酶受
到比非根际土壤酶更强烈的 Cu毒害作用,因此也比
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减弱的程度更快。也说明白茅的根
系能够通过根分泌作用、细胞组织衰亡、调节根际环境
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等方式主动或被动地向土壤释
放各种酶类;或者与金属络合或者吸附、包埋金属污染
物;再或者根际丰富的有机物质通过吸引了大量土壤
微生物和动物聚集于根际,等等途径,改变根际土的土
壤酶活性,导致植物—土壤酶统出现根际效应[20]。这也
与上文讨论的 pH中性化能够减弱重金属离子活化、
降低毒害作用、提高酶活的结论相符。
4 结论
(1)Cu污染的土壤呈酸化趋势,土壤导电离子增
多、电导率上升。
(2)除低浓度 Cu(根际:Cu<1000 mg kg-1,非根际:
Cu<500 mg kg-1) 对蔗糖酶活性有一定促进作用外,其
余各处理下四种土壤酶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对
重金属 Cu污染敏感的土壤酶类依次为磷酸酶 >蔗糖
酶 >脲酶 >过氧化氢酶,其中磷酸酶可作为检测土壤
重金属铜污染的指示酶。
940
4 期
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jo Seedlings on
Growth and Antioxidant Enzyme
System under Cu Stress
JIN Song 1, WUKe 1,2, YU Zhi- min 1,2, JIN Jie 1,2, YANGHong 1, CHULing 3
(1.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Enzymology & Engineering, Hefei 230022, China;
2. Chinese-German Transfer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Hefei University, Hefei 230022, China; 3.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Biotic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Safety in Anhui Higher Education,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copper (Cu) progressive stress on the soil enzymes system of I. cylindrica var. majo. were
studied by pot experiment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values of electric conductivity increased and the pH values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of Cu; however, the pH values in rhizosphere soils were higher
than in non- rhizosphere soils. Under progressive stress treatments of Cu, the invertase activaties in rhizosphere and
non- rhizosphere soils could be improved under low concentration of Cu pollution, reaching their peaks at Cu
concentration of 1000 mg kg-1 in rhizosphere soils and 500 mg kg-1 in non- rhizosphere samples. The activities of
invertase, urease, phosphatase and catalase decreased for different suppressed degree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of Cu. However, the enzymatic activities and their degree of being suppressed in rhizosphere zones soils were all
higher than in non- rhizosphere. Under single treatments of Cu, the sensitive degree of enzymatic activities was:
phosphatase>invertase>urease>catalase, so the phosphatase could all be used as the best indices of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soil environment.
Key words: Cu stress; Rhizosphere; Non- rhizosphere; Soil enzymes
晋 松等:铜胁迫对白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3)根际土壤的酸化程度缓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
壤酶活性普遍高于非根际土壤酶,但受抑制程度也大
于非根际土壤。
(4)白茅作为定居于铜尾矿废弃地的优势植物,其
根系在高浓度 Cu胁迫下显示了较强的根际效应,因
此白茅在对重金属 Cu 的耐受性可能采取了根系对
策,对受污染的根际环境具有一定改良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 和文祥, 朱铭莪, 张一平. 土壤酶与重金属关系的研究现状 [J]. 土
壤与环境, 2000, 9(2): 139 - 142.
[ 2 ] 杨 华, 刘树庆, 李博文. 重金属与土壤酶活性关系的探讨[J]. 河
北环境科学, 2004, (4): 17 - 20.
[ 3 ] 曹 慧, 孙 辉, 杨 浩, 等. 土壤酶活性及其对土壤质量的指示研
究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 9(1): 105 - 109.
[ 4 ] 张咏梅, 周国逸, 吴 宁. 土壤酶学的研究进展 [J]. 热带亚热带植
物学报, 2004, 12(1): 83 - 90.
[ 5 ] 黄 峥, 闵 航, 吕镇梅. 铜离子与铜镉离子复合污染对稻田土
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 2006, 32(5): 557 - 562.
[ 6 ] 李博文, 杨志新, 谢建治. 土壤酶活性评价镉锌铅复合污染的可
行性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14(3): 132 - 134.
[ 7 ] 罗 虹, 刘 鹏, 宋小敏. 重金属镉、铜、镍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
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20(2): 94 - 96.
[ 8 ] WANG Y B, LIU D Y, ZHANG L, et al.. Patterns of Vegetation on
Succession in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n the Deserted
Land of Shizishan Copper Tailings in Tongling City[J].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4, 46(7): 780 - 787.
[ 9 ] 晋 松, 储 玲, 姚 静, 等. 白茅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对镉胁迫
的生理响应[J]. 生物学杂志, 2007, 24(6): 21 - 25.
[10] 李 影, 刘登义. 铜对节节草生理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30): 498 - 501.
[11] 关松荫,等.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12] 曹裕松, 李志安, 邹 碧. 根际环境的调节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
复[J]. 生态环境, 2003, 12(4): 493 - 497.
[13] MENCH M, MARTIN E. Mobilization of cadmium and other metals
from two soils by root exudates of Zea may L. Nicotiana tabacum L.
and Nicotiana rustica L.[J]. Plant and Soil, 1991, 132: 189 - 196.
[14] 杨 晔, 陈英旭, 孙振世. 重金属胁迫下根际效应的研究进展[J].
农业环境保护, 2001, 20(1): 55 - 58.
[15] BRISKIN DP, HANSON J B. How does the plant plasma membrance
H+- A T Pase pump protons [J]. J. Exp. Bot., 1992, 43 (248): 269 -
289.
[16] 常学秀, 段昌群, 王焕校. 根分泌作用与植物对金属毒害的抗性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11(2): 315 - 320.
[17] 魏树和, 周启星, 张凯松, 等. 根际圈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与
机理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1): 143 - 147.
[18] 周礼恺.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与土壤酶活性 [J]. 环境科学学报,
1985, 5(2): 176 - 184.
[19] MARZADORI C, CIAVATTA D. Effect of lead pollution on different
soil enzyme activities[J]. Biol. Fertil. Soil, 1996, 23(6): 581 - 587.
[20] 常学秀, 文传浩, 沈其荣, 等. 锌厂 Pb污染农田小麦根际与非根
际土壤酶活性特性研究[J]. 生态学杂志, 2001, 20(4): 5 - 8.
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