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莲瓣兰保育现状与开发利用



全 文 : 
林业调查规划 2007.Jun.32 (3):94 ~ 97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CN 53-1172/S ISSN1671-3168
莲瓣兰保育现状与开发利用*
薛润光 , 和寿星 , 李兆光 , 和加卫 , 杨绍华 , 李 燕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 , 云南 丽江 674100)
摘要:总结了莲瓣兰分布特点 、 资源保护 、 引种驯化 、 人工栽培与研究现状 , 认为目前存在着居群恢复困难 、
人为破坏严重 、 保护和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进行资源调查和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 加强对莲瓣兰科学研究 ,
加大对兰文化 、 兰花产业宣传力度 , 以促进莲瓣兰产业的持续 、 健康发展。
关键词:莲瓣兰;人工培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S6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 (2007) 03-0094-04
AReviewofConservationStatusofCymbidiumtortisepalumandtheUtilization
XUERun-guang, HEShou-xing, LIZhao-guang, HEJia-wei, YANGShao-hua, LIYan
(InstituteofAlpineEconomicPlants, Yunn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 Lijiang674100 Yunnan, China)
Abstract:ThepapersummarizesCymbidiumtortisepalum s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 resourceprotec-
tion, domestication, artificialcultivationandresearchsituation.Itidentifiestheproblemsatpresentsuch
asdificultregeneration, severedestruction, insuficientprotectionandinputofscientificresearch.Italso
suggestsaresourcesurveyandthecountermeasuresfortheprotection, andithighlightsthescientificre-
searchandwidepropagationoforchidindustrytopromotethesustainableandhealthydevelopmentof
Cymbidiumtortisepalumindustry.
Keywords:Cymbidiumtortisepalum;artificialcultivation;resourceprotection;developmentandutiliza-
tion
  莲瓣兰 (Cymbidiumtortisepalum)别名小雪兰 、
卑亚兰 、菅草兰 , 是兰科兰属地生兰中一个极具观
赏价值的种类[ 1] 。随着全球性 “兰花热 ” 的兴起 ,
20世纪 80年代至今 , 国内兰花野生资源遭到毁灭
性破坏 , 许多地方野生莲瓣兰已濒临灭绝[ 2] 。为
了使这一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
用 , 笔者在分析莲瓣兰保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
上 , 提出了一些保育策略和建议。
1 莲瓣兰分布特点
莲瓣兰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
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保山市 、迪庆藏族自治州
和丽江市 , 近年来在四川西南部 、云南东北部昭通
地区以及台湾地区也有少量发现。从地理分布上
看 , 东经 96°~ 99°, 北纬 24°~ 28°之间 , 即云南
西北部 “三江 ” (金沙江 、怒江 、 澜沧江)并流区
域是莲瓣兰野生资源的富集区 [ 3] 。这一区域海拔
高差达5 000m以上 , 干湿季分明 , 气候垂直变化
显著 , 水系众多 , 森林覆盖率高 , 植物资源十分丰
富 , 林下荫蔽度一般大于 60%, 空气湿度 60% ~
80%, 土壤常年保持湿润 , 养分含量高 , pH值在
5.5 ~ 6.5[ 4] 。
莲瓣兰在这样的生态条件下 , 形成了既喜温暖
湿润 , 又耐低温干旱的习性 , 多分布于松 、 杉 、 栎
混交林下 , 在山箐长流水的背阴山坡上生长最多 ,
最适生长海拔 1 600 ~ 2 000m。同时 , 由于分布区
* 基金项目:云南省重点基金项目 (云南野生花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2003NG09);云南省国际合作处项目 (中 -以野生花卉合作开
发利用 SIARF2001)。
收稿日期:2007-01-23
作者简介:薛润光 (1961- ), 男 , 云南丽江人 , 助理研究员 , 主要从事高山经济植物研究。
通讯作者:和寿星 (1980- ), 男 , 云南丽江人 , 研究室学员 , 从事兰花研究。
薛润光等:莲瓣兰保育现状与开发利用
内海拔 、气温 、 日照条件等差别 , 造成不同地方野
生莲瓣兰株型 、 叶型 、花型 、 花色的显著差异 。从
垂直分布看 , 自西向东 , 海拔越低 , 莲瓣兰植株越
高大。最西的如迪庆维西县生长的莲瓣兰叶片宽多
在 0.5cm以内 , 长不及 20cm, 当地称 “松毛草”;
而大理巍山县 、 保山施甸县内 , 莲瓣兰叶片最宽可
达 2cm, 最长超过 100cm。从水平分布看 , 同一地
区的莲瓣兰 , 株型 、 花型也有大 、中 、小之分 , 叶
型有直立 、 半弯 、 弯曲之别 , 花色则有白 、 绿 、
黄 、红 、紫 、紫红 、 复色等多种 , 除正常花型外 ,
自然条件下常有花瓣雄蕊化 、 多倍体化 、 花被唇瓣
化 、花瓣增多 、 花瓣减少等变异发生 [ 5] , 为莲瓣
兰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
2 莲瓣兰保育现状
2.1 资源现状
莲瓣兰分布区域集中而狭小 , 资源蕴藏总量极
少 , 加上莲瓣兰对生态环境依存度高 , 自然繁殖能
力差 , 一旦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影响 , 使其生境遭
到破坏 , 这一物种很容易灭绝 。为了筛选极少量优
良变异单株牟取暴利 , 近 20多年来 , 莲瓣兰野生
资源遭到疯狂采挖 , 主产区莲瓣兰资源已濒临灭
绝 。据维西县采挖 、 贩卖莲瓣兰的农民介绍 , 过去
挖莲瓣兰 , 2个人牵 5匹马上山 , 用不了 1天时间
就可以满载而归 , 而现在 10个人用 3天时间也不
一定能挖到 1背篓 , 资源枯竭速度之快由此可见一
斑 。同时 , 随着资源的开发 , 发掘出了大量莲瓣兰
新品种 , 但大多数品种还分散在民间兰花爱好者手
中 , 因数量稀少或其它原因未能得到流传 , 尚待进
一步挖掘整理。
2.2 引种驯化与人工栽培现状
由于过去云南经济 、 文化相对滞后 , 加上莲瓣
兰分布地域狭窄 , 仅仅作为一个地方种在滇西北大
理 、丽江等小范围内种植流通 。明朝 《南中幽芳
录 》 中对莲瓣兰等兰花的鉴赏 、 习性和栽培方法
已经有了一定的描述 , 可视为莲瓣兰引种驯化的开
始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 《滇游日记 》 中对昆明
筇竹寺中的春兰 、西藏虎头兰 , 大理鸡足山安仁斋
的莲瓣兰 (当时称雪兰)、 绿兰 (当时称玉兰)和
虎头兰均进行了记述 , 可见当时云南寺庙庵观中的
兰花种植已十分普遍 。据地方史志记载 , 大理国段
氏皇族 , 丽江木氏土司对兰花也多有偏爱 , 至今 ,
丽江博物馆中仍珍藏有木氏土司木增与素心莲瓣兰
的画像 [ 3] 。
近 20年来 , 随着国内外对莲瓣兰关注度的不
断提高 , 莲瓣兰的栽培和鉴赏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
发展 , 除了兰花爱好者个人在庭院 、阳台上少量莳
养外 , 云南各地涌现出不少兰花种植大户 , 开办了
规模不一的莲瓣兰种植场 , 如昆明昆东兰花保存繁
育基地 、 大理荡山洲兰园 、 丽江耀星兰园等 , 栽培
的莲瓣兰从几万株到上百万株 , 奠定了莲瓣兰产业
化发展的基础 。不少栽培者借鉴现代温室栽培技
术 , 为高档莲瓣兰配备了玻璃温室 , 采取全自动控
温 、 控湿 、控光及其它栽培管理措施 , 以保证兰花
随时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 栽培效率大大提高 。
2.3 研究现状
莲瓣兰是兰属植物中认识较早 , 发掘较晚的一
个种 , 关于 “莲瓣 ” 这一称谓的文献记载 , 最早
可追溯到 《南中幽芳录 》 一书 , 在随后云南各地
的史志中也常有提及 [ 4] 。在学术界 , 早期一般将
莲瓣兰作为春兰的一个变种 , 20世纪 50年代 , 中
国科学院的唐进 、 汪发瓒 2位教授首次将莲瓣兰独
立命名为 CymbidiumlianpanTangetWang[ 6] , 但由
于这一学名不规范 , 且当时国内外学术界缺乏交流
等原因 , 未得到广泛承认 。直到 1995年在吴应祥
教授编著的 《国兰拾粹 》 一书中 , 才正式将莲瓣
兰单独列为一个物种 , 确定拉丁名 C.tortisepalum
Y.S.WuetS.C.Chen[ 7] 。陈心启 、 刘仲健也对我
国的兰属植物分类系统进行了更正 , 将莲瓣兰从春
兰的变种中分离出来[ 8] , 才使 “莲瓣兰 ” 这一物
种及其拉丁名得到学术界公认。
由于国内外学者对莲瓣兰这一物种认识的时间
尚短 , 相关研究资料较少。韩国的 JongSukLee,
DuYeonKim对莲瓣兰中的斑叶类型进行了茎尖组
织培养研究 , 获得了再生植株 [ 9] 。李明对莲瓣兰
根部的共生菌进行了相关研究 , 共分离到真菌 29
个属 181株 , 肯定了根菌在莲瓣兰生长中的促进作
用[ 10] 。此外 , 大多数兰花专著均集中于对莲瓣兰
的鉴赏理论 、 栽培生理等方面 , 且多属于经验总
结 , 系统的研究做得不多。
3 莲瓣兰保育中存在的问题
3.1 居群恢复困难
进行居群生态学和生物学研究是了解莲瓣兰与
其生境依存关系 , 摸清生长发育规律 , 制定合理保
育策略的重要依据 。遗憾的是 , 我国野生莲瓣兰资
源在短短 20多年的时间内迅速枯竭 , 而相关的居
群生态学 、居群统计学 、居群遗传学和传粉生物学
·95·第 3期
林 业 调 查 规 划
等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一般说来 , 兰科植物对
生态环境依存度较高 , 花朵构造奇特 , 在自然界常
须特殊的昆虫才能完成传粉活动 , 而且有性繁殖周
期长 , 种子需经真菌侵染后才能萌发 [ 11] 。莲瓣兰
等兰属地生兰自然繁殖更是困难 , 种子萌发后需要
5年以上时间才能开花结实 , 因此 , 一旦受到人为
大规模采挖等干扰 , 其居群恢复是十分困难的 。
3.2 人为破坏严重
近 20多年来 , 莲瓣兰稀有 、 奇特 , 其品种价
格居高不下 , 受利益驱使 , 产兰区的群众对兰花资
源进行毁灭式的采挖 , 许多兰贩也到产兰区大肆收
购 , 更加速了莲瓣兰的灭绝。国外兰商的介入 , 更
使莲瓣兰资源大量外流。
3.3 保护和研发投入不足
在 1987年国家环保局公布的第一批 《中国珍
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国务院于 1999年 8月 4日
批准的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一批)》
和 《中国植物红皮书 》 (第一册)中 , 均未将兰科
兰属植物列入 [ 12] , 而后续名录迟迟不能出台 , 各
地林业部门在面对莲瓣兰资源被无序采挖时 , 因缺
乏政策依据 , 难以做出处罚 , 使莲瓣兰资源的保护
和开发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
总体来说 , 国内对莲瓣兰的研究既落后于国
外 , 也远远落后于市场的发展 。兰属地生兰均有生
长缓慢 , 无性繁殖系数低 , 有性繁殖周期长等特
点 , 进行研究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
但目前国内科技人员受诸多因素的限制 , 大多数集
中于短 、平 、快的研究领域 , 而对系统的生物学 、
栽培学 、 遗传学 、 育种学等研究则少之又少。日
本 、韩国从过去大批量进口莲瓣兰到现在着重购买
少量优秀品种资源 , 说明国外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利
用我国资源进行新品种开发 , 而我国兰花界仍停留
在依靠从野生资源中选育品种 。
另一方面 , 由于莲瓣兰等国兰具有极高的经济
价值 , 一些研究机构和私人研究者将研究成果视为
技术秘密 , 实行技术封锁 , 造成我国兰属植物研究
简单重复严重 , 信息交流不畅 , 也阻碍了研究的深
入进行 [ 13] 。
4 莲瓣兰保育策略
4.1 进行资源本底调查
莲瓣兰野生资源是进行持续研究和开发的基
础 , 一旦消失 , 将对我国兰花生产和科学研究造成
不可估量的损失 。莲瓣兰优良品种是莲瓣兰资源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是兰花爱好者经长期 、 艰苦努
力选育出的 , 既可以直接利用 , 更可以作为育种的
亲本 , 在研究莲瓣兰遗传多样性过程中也具有重要
作用 。目前野生莲瓣兰的生长区域已经大面积萎
缩 , 进行资源本底调查显得十分必要 , 一方面可以
摸清家底 , 指导主管部门出台具体的保护措施 , 另
一方面通过对莲瓣兰原生环境的考察 , 可以对莲瓣
兰生态学 、生理学 、栽培学 、遗传育种学等研究起
指导作用 。
4.2 强化资源保护的措施
4.2.1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内莲瓣兰资源的保护
国家应该尽快出台针对我国特有 、 珍稀植物的
保护措施 , 尽快出台珍稀植物保护名录 , 并依托云
南丽江玉龙雪山 、 怒江高黎贡山 、大理苍山 、四川
卧龙等自然保护区 , 由林业部门负责 , 加大对莲瓣
兰等珍稀濒危植物的监管力度 , 严格禁止对这些植
物的盗采乱挖 , 达到就地保护的目的。同时 , 最好
能划出一块方便管理 、 环境适宜的区域 , 对保护区
内莲瓣兰进行集中迁地保护和研究。
4.2.2 建立兰花种质资源保育中心
采用不同形式 , 如科研单位和兰花养植专业户
相结合 , 建立莲瓣兰种质资源保育中心 , 进行莲瓣
兰种质资源的异地保存 、引种驯化 、规范化栽培和
育种技术研究 , 促进莲瓣兰资源的创新利用和莲瓣
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2.3 规范兰花市场 , 严防珍稀品种流失
目前兰花市场上仍有野生莲瓣兰的交易 , 有些
兰贩甚至将高仅几厘米 , 仍带有根状茎 (俗称
“龙根”)的实生小苗带入市场交易 , 更加快了莲
瓣兰的灭绝。今后应逐步限制野生兰直接进入市场
交易 , 从而减少对资源的破坏。另外 , 为保住莲瓣
兰在我国的资源优势地位 , 应加强海关 、边境对兰
花资源的检疫检验 , 凡属于珍稀或濒危兰花品种 ,
一律不准携带出境 。
4.3 加大科学研究力度
规模化繁殖不仅可以为迁地保护提供技术支
持 , 而且是开展莲瓣兰人工 “回归 ” 工作和恢复
野生居群的基础 , 更可以极大地减缓对莲瓣兰野生
资源的需求压力。因此 , 开展规模化繁殖技术的研
究是莲瓣兰保育工作中最迫切最重要的课题 。
莲瓣兰与其它兰科植物一样 , 每一个蒴果内种
子数量庞大 , 但在自然条件下得依靠与真菌共生才
能萌发 , 人工无菌播种萌发率极低。如何提高莲瓣
兰种子萌发率 , 从而通过人工杂交授粉培育新品
·96· 第 32卷
薛润光等:莲瓣兰保育现状与开发利用
种 , 是莲瓣兰繁殖技术研究的重点 , 也是产业可持
续发展的基础。
莲瓣兰的保育是一项长期 、艰苦的工作 , 仅靠
个人的努力无法完成 。国内有众多的兰花爱好者 ,
也有不少兰花研究机构 , 如果能建立莲瓣兰研究和
保育的信息网络 , 将爱好者和研究机构组织起来 ,
互通有无 , 经常交流国内外先进的栽培 、 繁殖方法
和技术资料 , 一定能促进我国莲瓣兰研究和保育工
作的开展。
5 开发利用措施
5.1 加快莲瓣兰产业化开发
随着莲瓣兰产业的发展 , 必将形成高端 、 中
端 、低端几级市场 , 高端市场以高价 、珍稀品种的
交易为主要特征 , 主要参与者是专业兰家或 “兰
花发烧友 ”。中 、 低端市场是莲瓣兰市场的基础 ,
体现的是兰花文化和大众品种的普及 , 人人都可以
参与。
目前国内莲瓣兰乃至整个国兰市场高价位品种
交易过热 , 普通品种交易量少 , 整个市场呈倒金字
塔形 , 基础薄弱 , 价格暴涨暴跌现象严重 , 很容易
使投资者和栽培业者遭受严重损失。所以 , 十分有
必要加强兰花市场建设 , 通过普及兰文化和兰花养
植 、鉴赏知识 , 引导 、提倡莲瓣兰传统优良品种的
养植 、 欣赏 , 让其成为市场上商品苗的主体 , 从而
改善目前高档兰花市场发展过快的现象 , 引导投资
者进入市场潜力大而风险小的普通莲瓣兰规模化养
植中 , 把养兰的人分流到高 、 中 、低几级市场 , 形
成一个 “正金字塔 ” 结构 , 这样的兰花市场才是
成熟和规范的。
5.2 加大宣传力度 , 促进莲瓣兰与旅游业的结合
5.2.1 大力宣传国兰文化
以兰属地生兰为主的兰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 ,
深受人们喜爱 , 素有 “国香 、 香祖 、 王者之香 ”
的美誉 。兰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
机组成部分 , 在当今人们的物质 、文化生活越来越
丰富的今天 , 大力发展兰花文化 , 对净化心灵 , 充
实精神文化生活 , 弘扬传统文化将起到巨大作用。
5.5.2 促进莲瓣兰与旅游业的结合
历届兰花博览会的成功经验证明 , 如果引导得
当 , 兰花产业可成为一项龙头产业 , 带动地方会展
经济的发展 。举办各种类型的兰展可以带动相关产
业的连动发展。如 2003年 2月 , 第十三届中国兰
花博览会在大理召开 , 吸引国内外参观人数达 11
万人 , 会展期间大理州直接 、 间接收入超亿元。
2006年 2月 , 丽江市政府和市兰花协会联合举办
了云南省第六届兰花博览会 , 短短 4天的兰展期 ,
展厅内外兰花成交额就超过 4 000万元 。兰博会的
举办 , 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 同时为开发以
兰花为平台的特色旅游 、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打下
坚实的基础 , 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
兰花既具备文化内涵 , 又具有经济价值 , 应依
托省内丰富的兰花资源和旅游资源 , 提倡兰花与旅
游结合 , 开发独具观赏功能的特色旅游项目 , 以丽
江 、 大理等国际知名旅游品牌为依托 , 促进莲瓣兰
产业发展 。如把普通的莲瓣兰品种作为消费品 , 用
简易的包装使之成为地方特色旅游产品 , 以解决外
地游客 “买兰难 ” 和 “带兰难” 的问题 , 使莲瓣
兰从原产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在国兰家族中 , 莲瓣兰是开发较晚的一个优秀
物种 , 融合了春兰之香 、蕙兰之质 、建兰之秀 、 寒
兰之韵 、 墨兰之神 , 在未来国兰产业的发展中必将
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参考文献:
[ 1] DavidDuPuy, PhilipCribb.TheGunusCymbidium[ M] .
London:TimberPress, 1988.
[ 2] 吴应祥 .中国兰花(第二版)[ M] .北京:中国林业出
版社 , 1993.
[ 3] 潘光华 .时尚花卉丛书—兰花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 , 1999.
[ 4] 杨 云 .大理古今名兰 [ M] .云南:云南科技出版
社 , 1999.
[ 5]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办公室 .莲瓣兰精品 [ M] .昆
明:云南美术出版社 , 2002.
[ 6] 唐进 , 汪发瓒 .东亚兰科植物之研究 [ J] .植物分类学
报 , 1951, 1(1):23 ~ 102.
[ 7] 吴应祥 .国兰拾粹 [ 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 1995.
[ 8] 陈心启 , 刘仲健 .兰属中若干分类群的订正 [ J] .植物
分类学报 , 2003, 41(1):79 ~ 84.
[ 9] JongSukLee, DuYeonKim.EfectofGrowthRegulators
onShootRegenerationofLeafVariegatedCymbidiumtor-
tisepalum[ J] .JournaloftheKoreanSocietyforHorticul-
turalScience, 2003, 44(6):1002 ~ 1005.
[ 10] 李 明.莲瓣兰菌根研究 [ 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 2004, 24(1):55 ~ 57.
[ 11] 罗毅波 ,贾建生 , 王春玲 .中国兰科植物保育的现状
和展望 [ J] .生物多样性 , 2003, 11(1):70 ~ 77.
[ 12] 傅立国 .稀有濒危植物 [ A] .中国植物红皮书 [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13] 罗毅波 .国兰产业化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 J] .中国西
部科技 , 2006, 15:14 ~ 17.
·97·第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