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药用植物大黄藤的人工培育技术研究



全 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07.O ct.32 (5):127 ~ 130
Fore st  Inven tory  and P lann ing
CN 53 -1172 /S  ISSN 1671 -3168
药用植物大黄藤的人工培育技术研究*
赵元藩 , 冯沙克
(1.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 云南 昆明 650051;2.云南中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 云南 昆明 650106)
摘要:介绍了药用植物大黄藤形态特征和鉴别方法。详细阐述扦插育苗 、 种子育苗和组织培养等大黄藤人工苗
木培育 、 种植及采收技术。
关键词:大黄藤;药用植物;人工培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S759. 82:S567. 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 3168 (2007) 05 -0127 - 04
Study on Techn iques for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M edicinal P lantF ibraurea recisa
ZHAO Yuan-fan1 , FENG Sha-ke2
(1.Yunnan Institute of Fo restry Inven to ry and P lann ing, Kunm ing 650051 Yunnan;
2.Yunnan Zhongke B io-industry CO, LTD, Kunm ing 650106 Yunnan, Ch in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morpholog ica l characteristics o fF ibraurea recisa , one ofmedicina l plants,
and relevantmethods fo r its iden tification. Meanwh ile, it e laborates the techn iques for its a rtificial cu lti-
va tion such as cuttage seeding-raising, seed seeding-raising and tissue cultu re, asw e ll as co rresponding
sk ills for its grow ing and harvesting.
Key words:F ibraurea recisa;medicinal p lant;technique fo r a rtificial cu ltivation
  大黄藤 (F ibraurea recisa Pie rre), 别名土黄
连 , 伸筋藤 , 山大王 , 天仙藤 (广西 ), 大大黄
藤 , 藤黄连 (广西 、 云南 ), 黄连藤 (广东 、 广
西 ), 系防己科 (Men ispermaceae)天仙藤属 (F i-
braurea)多年生攀援状高大藤本植物 。大黄藤多
生长于密林中 , 常常攀援于阔叶树上 。分布于云
南 、广东 、 广西等省区海拔 180 ~ 1 200m的热带 、
亚热带山野沟谷中。本品曾为 《中国药典》 (1977
年版)所收载。
大黄藤属野生药物资源 , 资源量小 , 分布分
散 , 过去的中药制药工业以采集和消耗大量野生植
物资源为代价 , 使这一药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 , 濒
于枯竭 。并且一直没有进行人工驯化 、培育技术研
究的报道。
1 形态特征
大黄藤成熟植株可高达 10m以上。根圆柱状 ,
外皮灰黄褐色 , 木质部黄色 。茎干粗壮 , 老茎淡灰
褐色或灰棕色 , 有不规则纵条纹和横向裂纹 , 小枝
圆柱状 , 灰绿色 , 有细纵条纹 。单叶互生 , 革质 ,
叶柄着生于叶片的近基部 , 长 4 ~ 10cm , 基部扭
曲 , 上部稍膨大 , 具细纵条纹;叶片卵圆形 、椭圆
形 、 狭卵形或卵状椭圆形 , 长 8 ~ 25cm , 宽 4 ~
12cm , 先端钝或稍渐尖 , 基部圆形或近截形 , 全
缘 , 上面绿色 , 有光泽 , 下面淡绿色 , 无毛 , 主脉
3, 弧形。总状花序集成圆锥花序 , 着生于老茎上 ,
下垂 , 长 30 ~ 40cm , 生于小枝上的花序长只有 6
~ 10cm;单性 , 雌雄异株 , 密集 , 具柄 , 外有小
形苞片 3, 花被片 6, 绿白色或黄绿色 , 广卵形或
近圆形 , 边缘向内卷曲;雄花有雄蕊 3, 花丝短棒
状 , 花药椭圆形 , 短粗 , 纵裂;雌花具退化雄蕊;
子房卵圆形 , 3室 , 胚珠 2, 花柱短 , 柱头头状。
核果长椭圆形 , 长 2 ~ 3cm , 有长果柄 , 长 2 ~
4cm , 顶端有柱头痕迹。种子长圆形 , 胚乳角质。
* 收稿日期:2006 - 06 - 05
作者简介:赵元藩 (1963 - ), 男 , 云南昆明人 , 副研究员 , 云南省林产业协会副会长 , 从事生物资源产业化研究及开发工作。
林 业 调 查 规 划
花期 4 ~ 5月 , 果期 10 ~ 11月 。
2 鉴别方法
大黄藤的茎和根含有大量 (约 2.5% ~ 3%)
的巴马亭 (palma tine), 药根碱 ( ja trorrhizine), 伪
非洲防己碱 (pseudoco lumbam ine)和大黄藤内酯
( fib rulactone)。
2.1 性状鉴别
大黄藤茎呈长圆柱形 , 稍扭曲 , 直径可达 0.6
~ 8cm;表面灰褐色 , 具多数枝痕 , 粗糙 , 具多数
细纵棱和少数横向裂纹 , 节微隆起 , 老茎外皮常已
剥落。质硬而不易折断。断面木部鲜黄色 , 具放射
状纹理 , 常开裂;中间髓小 , 多收缩或成空腔 。气
微 , 味苦。以条粗 、 断面色黄者为佳 。
2.2 显微鉴别
大黄藤老茎 (直径 15mm)的横切面:木栓层
为数十列细胞 , 常脱落 , 残余的木栓层中有些细胞
的壁木化增厚 , 鲜黄色 , 胞腔小 , 内含棕色物质 ,
排列成扁平长方形整齐的石细胞群。皮层窄 , 含单
个或 2 ~ 3个散在的石细胞。维管束外韧型 , 韧皮
部外侧围有弧形纤维群 , 延伸至束间射线 , 与射线
末端中的石细胞群相互衔接 , 连接成一深波状的中
柱鞘厚壁细胞环层 , 石细胞及纤维群周围薄壁细胞
中含有众多草酸钙棱晶;木质部由导管 、木纤维 、
木薄壁细胞组成 , 壁均木化 , 导管直径最大达
310μm。射线 10余列 , 中间多形成 1裂隙 , 细胞
壁薄。髓部偶有石细胞。
2.3 粉末鉴别
黄色或棕黄色 。有众多石细胞及草酸钙棱晶;
木栓层石细胞形小 , 皮层及髓部石细胞多角形 、椭
圆形或圆形;射线中石细胞多为长方形 , 层纹明
显;草酸钙棱晶长 20 ~ 46μm;导管主为具缘纹
孔 , 木薄壁细胞较厚 , 有壁孔 。
3 人工培育技术
3.1 育苗
3.1.1 扦插育苗
采集直径为 0.8 ~ 1.5cm的 1a或 2a生大黄藤
枝条 , 长度 10 ~ 15cm , 每个枝条顶端至少要有 2
个芽点 。采集的枝条应在 12h内进行处理:用一定
浓度的生根粉 、 α-萘乙酸或吲哚乙酸溶液对枝条
基部进行浸泡 , 然后用塑料膜捆扎或用石蜡将枝条
顶端的剪切口进行封闭。
将处理好的枝条按 10 ~ 12cm的株距 、 18 ~
20cm的行距扦插到准备好的沙床上 , 喷水后用塑
料小拱棚覆盖 。定时通风 , 定期观察苗床湿度 , 通
常在扦插后 15 ~ 25d即可生根 、 萌芽。在枝条生
根 、 萌芽后 , 要适当降低苗床温度 , 同时提高小拱
棚内的空气湿度 , 防止烂根。当苗高达到 10 ~
12cm时 , 每天要打开小拱棚上的塑料薄膜 1 ~ 2
次 , 进行炼苗 。苗高达到 25cm左右即可出圃 。
3.1.2 种子育苗
首先对大黄藤的种子进行分捡 , 剔除不合格种
子。然后用清水对种子进行浸泡 , 让其充分吸水
后 , 进行催芽处理 。当大黄藤种子出现 2 ~ 4mm的
芽点时 , 即可进行播种 。
在播种前 , 要做好育苗沙床 , 沙床的宽度一般
为 80 ~ 100cm , 要保持床面平整 。准备好沙床后 ,
按 6cm ×12cm的株行距进行播种 。播种后要在种
子表面覆盖一层 1 ~ 1.5cm的细砂 , 喷水后用塑料
薄膜小拱棚和遮荫网覆盖 。之后需要每天定时通
风 , 定期喷水 , 保持床面潮湿但又不积水 。出苗
后 , 当幼苗长出第三片叶 , 即可每天定时打开塑料
薄膜炼苗 , 但必须继续用遮荫网遮荫 , 防止灼伤幼
苗。练苗 3 ~ 5d后 , 要及时将幼苗从苗床上移栽到
营养袋中 。移栽到营养袋中的幼苗需要继续用遮荫
网遮荫 , 同时可以适当施用少量肥料。当幼苗长出
6 ~ 7片叶后 , 就可以每天定期打开遮荫网逐渐炼
苗 , 练苗 7 ~ 10d后即可出圃 。
3.1.3 组织培养
(1)培养基
选用 MS培养基 (Murashige shoog, 1962)作
为大黄藤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制备 1 000mL培养基
的基本成分为:CaC l2.2H2O 440mg、 KNO2 1 900mg、
MgSO 4.H2O 370mg、 NH4NO31 650mg、 KH2PO4 170mg、
FeSO4.7H2O 27.8mg、 Na2DETA.2H2O 37.3mg、 M nSO 4.
4H2O 22.3mg、 ZnSO 4.4H 2O 8.6mg、 H3 BO 3 6.2mg、
KI 0.83mg、 CuSO4.5H2O 0.025mg、 Na2MoO4.2H2O
0.25mg、 CoC l2.6H2O 0.025mg、甘氨酸 2mg、盐酸硫
胺素 0.4mg、盐酸吡哆醇 0.5mg、 烟酸 0.5mg、 6 -
苄基嘌呤 0.1mg、肌醇 100mg、 蔗糖30 000mg、 琼
脂10 000mg, pH值 5.7 ~ 5.9。培养基按常规方法
配制 、分装 、 杀菌后备用。
(2)组织培养
①选取长势良好 、 茎杆粗壮的大黄藤植株嫩
尖作为培养材料。
②选取的材料按照以下程序继续消毒处理:
流水冲洗→蒸馏水冲洗→无菌纱布吸干材料上
的水→70%酒精浸泡 30 ~ 60s→无菌水冲洗 3 ~ 4次。
128 第 32卷
赵元藩等:药用植物大黄藤的人工培育技术研究 129 第 5期
林 业 调 查 规 划
  ③制备外植体:将消毒过的材料在无菌条件
下剥去芽的鳞片 , 切成 3 ~ 4mm的小片 , 备用。
④接种:在超净工作台上 , 将切好的外植体
立即接种在准备好的培养基上 。按每个容器内培养
基面积的大小 , 分别接种 4 ~ 10个外植体 , 操作时
速度要快。接种后立即用无菌药棉封口。
⑤培养:接种完毕 , 即放入组织培养室进行
培养 , 培养室温度一般采用 25±2℃。由于植物种
类与外植体材料不同 , 最适温度也是有差异的 。培
养初期 , 为促使其产生愈伤组织 , 大多数情况下只
需使用 MS培养基即可 。
当愈伤组织长到直径约 5 ~ 15mm时 , 可在无
菌条件下转入分化培养基 , 并置于光照条件下 , 使
其分化出茎 、叶和根 。
在分化时有的可能形成无根苗 , 当幼苗长到 2
~ 5cm时 , 可从培养基中取出 , 在无菌条件下将小
苗从基部剪下 , 再转入密勒 、 怀特等促进发根的培
养基中 , 在强光照下进行培养 。
⑥组培苗移栽:将小苗从容器中取出 , 用蒸
馏水冲洗根上的培养基 , 再移栽到无菌基质上 , 并
用盆底浸水供给水 , 同时加罩保温 , 再经炼苗后 ,
室内的组织培养即告结束 。
3.2 种植
在适生区域 , 大黄藤的种植相对较为简单 , 既
可以在山坡台地上种植 , 也可以在林下种植。
(1)在台地上种植时 , 定植株行距为 1m ×
2m。定植塘的规格为 40cm ×40cm ~ 60cm ×60cm。
每个定植塘施用农家肥 5 ~ 8kg、 复合肥 100g。定
植时间为每年雨季到来并下第一场雨之后。定植
后 , 当幼苗生长高度达到 40cm时 , 应及时用粗竹
竿或木杆搭架 , 让大黄藤进行攀爬。
(2)大黄藤在乔木林下种植 , 既可以节约土
地 , 又可以省去搭架 , 形成乔 、 藤结合的立体生态
系统 。在林下种植时 , 一般定植塘要距树木主干
80 ~ 100cm , 定植塘的尺寸 、用肥量 、定植时间与
台地相同 。但是 , 当幼苗高度达到 40cm时 , 则只
需用较小的竹竿或木杆将幼苗引导到附近的乔木
上 , 即可用树干作为大黄藤攀爬的支架 。
4 采收
大黄藤定植后第一年 , 一般情况下 , 主藤的长
度可以达到 1.4 ~ 1.6m。定植后 4 ~ 5a, 当大黄藤
主干基部直径达到 3cm以上时 , 即可采收 。采收
一般在秋 、冬二季进行 。采收时 , 在大黄藤主干距
地面 40 ~ 50cm处砍下主干上部的藤茎 , 去掉幼枝
和叶 , 切段 , 晒干即可作为药材原料。
采收后 , 留下的大黄藤主干截口处要用塑料薄
膜或石蜡进行封口处理 , 防止感染和水分蒸发。经
过观察 、 研究 , 发现大黄藤具有较好的分枝萌发能
力。因此 , 在采收后的次年又会有许多新的枝条从
留下的大黄藤主干上萌发出来。
参考文献:
[ 1] 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化学 [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7. 624.
[ 2] 赵元藩 .红河优势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M ] .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 2003.261 ~ 264.
[ 3] 何建疆 .中国哈尼族医药 [ M ] .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
社 , 1999.176.
130 第 3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