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江西金钱草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全 文 :  峨眉山是我国重楼属植物较集中的分布区之
一 ,种类丰富 ,但数量少 ,应予以悉心保护。
引种移栽于山下的 3种 、1变种重楼 ,地上茎的
年寿命比栽种于昆明的短 ,且表现为生长滞后 ,而衰
老期提前 ,可能因纬度的影响 。用完整或带顶芽的
根茎作繁殖体成活率高 ,生长良好 ,提示带顶端分生
组织的根茎是很好的无性繁殖材料 。
参 考 文 献
1  徐国均 , 等.生药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5∶200
2 李恒 , 等.重楼属植物.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8∶附 3 ,
121 , 135
3  李恒 ,等.重楼属的细胞地理学研究.植物分类学报 ,
1998 , 26(1)∶1
4  李昌运.重楼属的引种驯化.见:重楼属植物.北京:科
学出版社 , 1998∶151
(2003-10-08收稿 ,
2004-02-10修回)
Studies on Distribution of Paris and
Annual Growing Characters of Some Species on Mountain E mei
Luo M inghua
(E mei Colleg 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E mei 614201)
Abstract The research o f distribution and habitat of Paris on Mountain E mei show ed that:(1)there w ere 8 species and 3 vari-
eties of Paris on M t.E mei , most of them distributed from alti.1000m to 1400m in humid and fertile , neutral or acid soil under the
everg 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 bamboo fo rests and shrub forests.(2)only Paris bashanensis distributed at higher altitude about 1800
~ 2800 m;(3)the g rowing time of P.polyphy lla var.chinensis and other two species planted at the low er E mei mountain area ,
w as later and sho rter than those plantd at Kunming;(4)the whole rhizome or with terminal bud as the planting ma terial had a high
survival rate and g rew fast.
Key words Paris;Distribution;Grow ing Characters;Mountain E mei
·鉴别·
江西金钱草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曹 萍1 褚小兰2 范崔生2
(1.江西医学院药学系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学院药学系 ,南昌 330006)
  摘要 报道江西使用的金钱草习用品破铜钱 、天胡荽及肾叶天胡荽的茎 、叶 、果实的形态组织学鉴别特征。
关键词 江西金钱草 天胡荽属 形态组织学鉴别
  我国天胡荽属 Hydrocoty le 植物有 10 余种〔1〕 ,
产于华东 、中南 、西南各省区 ,均为野生 。在江西省
该属药用植物通常作金钱草入药 ,主要用于治疗湿
热黄疸 、肝胆结石 、尿路结石 、细菌感染等。《江西省
中药材标准》收载的小金钱草品种为破铜钱 Hydro-
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var.batrachrum(Hance)
Hand.-Mazz.和天胡荽 Hydrocoty le sibthorpioides
Lam.〔2〕 ,实际上 , 同属肾叶天胡荽 H.wil fordi
Maxim.也混入药用 。由于金钱草类的商品药材同
名异物现象比较严重 ,人们常将马蹄金 、积雪草 、连
钱草和江西金钱草混淆〔3〕 ,到目前未见有对江西金
钱草进行较系统鉴别研究的报道。为此 ,我们对天
胡荽属药用植物进行了形态组织学方面的研究 ,以
便准确鉴别它们 。
1  材料与方法
实验所用材料都为自采并经笔者鉴定 。
天胡荽 H.sibthorpioides Lam.采于江西奉新
县石溪镇(2001 年 7 月)、江西医学院(2001 年 8
月)、江西省南城县渡口村(2002 年 4月);破铜钱
H.sibthorpioides Lam.var.barterachium(Hance)
Hand.-Mazz.采于江西南昌市朝阳农场(2002年 4
月)、江西南昌市沿江路边(2002年 6月)、江西安福
县(2002年 11月);肾叶天胡荽 H.wil fordi Max-
im.采于江西中医学院药园(2001年 8月 ,2002年4
月)。凭证标本均存放于江西中医学院中药鉴定教
研室。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茎 、叶 、果实材料都采于新
鲜植株 ,用 FAA直接固定。切片采用常规石蜡切片
·481·中药材第 27 卷第 7 期 2004 年 7 月
DOI :10.13863/j.issn1001-4454.2004.07.008
法 ,染色采用番红-固绿对染法。电子显微镜观察的
三种样品叶是采于 2003年 4月 6日同一天 ,经过固
定 、冲洗 、脱水 、置换 、干燥等步骤处理后粘于双面胶
上 ,镀金 ,用扫描电镜(日立 S-570)观察 ,拍照 。
2  性状特征
天胡荽药材皱缩成团 。根生于茎节 ,纤细 ,黄棕
色。茎圆柱形 ,黄棕色 、淡黄色或黄绿色 ,直径 1 ~ 3
mm ,质脆易折断 ,断面黄白色 。叶柄黄绿色或黄
色 ,茎和叶柄上都有纵棱线 ,有黄棕色腺点散布 ,叶
柄顶端有多数白色毛茸。叶枯黄色或黄绿色 ,纸质 ,
易揉碎 ,完整叶片圆形或心脏形 ,掌状 5 裂至中部 ,
上下表皮有毛 ,上表面的毛茸粗长于下表面的毛茸 。
裂片边缘钝齿状或不等的锐齿状。有时可见残留的
伞形花序头状 ,枯黄色。双悬果类心脏形 ,小分果卵
形 ,长 2 ~ 9 mm ,绿黄色 ,饱满坚硬不易碎。每分果
有种子 1枚。气微香 ,味淡而略咸 。
天胡荽 、破铜钱 、肾叶天胡荽的性状鉴别要点见
表 1。
 表 1 江西金钱草各品种药材性状区别检索表
1  叶片呈扁肾形 、心形 ,上下表面几乎无毛 , 3 ~ 5 深裂至近
基部 , 裂片楔形 …
破铜钱 H.sibthorpioides v.batrachium
1  叶片圆形或心脏形 ,中裂
2  叶片展开后圆形或心脏形 , 5 裂至中部 , 上下表面有
毛 天胡荽 H. sibthorpioides…………………………
2  叶片展形后圆形 , 叶边缘 7 浅裂成钝齿状
肾叶天胡荽 H.wilfordi…………………………
3  显微特征
3.1  茎横切面
3.1.1  天胡荽(1 mm):表皮细胞近方形或椭圆
形 ,外壁多被角质层;皮层薄壁细胞呈圆形 ,内皮层
明显。维管束外韧型 ,6 ~ 9个 ,断续环列 ,束间形成
层不明显 ,每维管束外侧有一分泌道 , 6 ~ 8 个分泌
细胞组成 ,直径 16 ~ 60 μm ,导管多角形 ,径向排列 ,
2 ~ 4列 。(图 1)
图 1 天胡荽茎横切面简图
1.表皮 2.皮层 3.内皮层 4.分泌道 5.木质部 
6.韧皮部 7.色素细胞 8.髓部
3.1.2  破铜钱(1 mm):表皮细胞类方形 ,外壁被
角质层 ,内皮层明显 。维管束 6个 ,断续环列 ,维管
束外侧分泌道直径 16 ~ 60μm 。
3.1.3  肾叶天胡荽(0.6 mm):维管束 5 ~ 6个 ,维
管束外侧的分泌道直径 10 ~ 30μm ,皮层 、髓部分泌
细胞极少。
3.2  叶横切面
3.2.1  天胡荽:叶的栅栏组织不通过叶片基部中
脉处 ,而通过叶的裂片中部中脉处。叶上表皮外壁
被角质层 ,常见多列性非腺毛。中脉处维管束外韧
型 ,每维管束的韧皮部外侧有一分泌道 。栅栏组织
细胞 1 ~ 2列 ,叶肉组织中常间有色素细胞 。(图 2)
图 2 天胡荽叶横切面详图
1.上表皮 2.栅栏组织 3.海绵组织 4.色素细胞 
5.下表皮 6.气孔 7.非腺毛
3.2.2  破铜钱:叶上表面无非腺毛 ,角质层较厚 ,
下表面有少数非腺毛。栅栏组织细胞 1列 ,叶肉组
织中常间有色素细胞。肾叶天胡荽叶上下表皮均无
非腺毛 ,角质层薄 。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 ,叶肉组织
中不见色素细胞。
3.3  叶表面观
3.3.1  天胡荽: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 ,下表皮
细胞垂周壁略弯曲 。上下表皮均有平轴式或直轴式
气孔 ,副卫组织 2个 ,常一大一小 。上下表面有多细
胞组成的多列性非腺毛 , 上表面非腺毛长达 3.2
mm ,下表面非腺长毛至 1.2 mm ,细胞壁上有明显
的疣状突起 。
3.3.2  破铜钱:下表皮细胞垂周壁不规则波状扭
曲 。非腺毛少见。肾叶天胡荽 上下表面细胞形态
差异不大;未见非腺毛 。
三种叶表面气孔指数测定结果见表 2。
 表 2  天胡荽 、破铜钱 、肾叶天胡荽气孔指数(%)
天胡荽 破铜钱 肾叶天胡荽
上表皮 14.3 ~ 17.2 10.2 ~ 12.8 11.8~ 14.4
下表皮 12.9 ~ 18.3 8.375~ 16.7 10.1~ 11.3
3.4  果实
3.4.1  天胡荽:中果皮石细胞多 ,圆形 、长矩形或
·482· 中药材第 27 卷第 7期 2004 年 7 月
不规则形 ,壁厚 ,强烈木化 ,直径 12 ~ 32 μm 。最内
层中果皮石细胞多角形 ,直径 12 ~ 24 μm ,胞腔小 ,
细胞内壁较平整 ,胞腔内有草酸钙方晶或簇晶 。纤
维多 , 壁厚 ,胞腔小 ,直径 4 ~ 20 μm , 长 80 ~ 300
μm 。
3.4.2  破铜钱:无石细胞。纤维少见且壁薄。
3.4.3  肾叶天胡荽:石细胞多圆形或长方形 ,直径
10 ~ 20μm 。纤维壁厚 ,直径 4 ~ 10 μm ,长 80 ~ 300
μm 。
3.5  粉末特征 天胡荽茎 、叶表面有较多多列性
多细胞非腺毛 ,细胞壁上有明显疣状突起 ,中果皮石
细胞亦多;破铜钱的非腺毛细胞壁上的突起呈长条
形 ,无中果皮石细胞;肾叶天胡荽的茎叶表面无非腺
毛。(图 3)
图 3 天胡荽茎叶粉末显微特征
1.表皮细胞 2.非腺毛 3.纤维中果皮石细胞
4  扫描电镜
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天胡荽 、破铜钱叶表面有非
腺毛 ,而肾叶天胡荽叶表面无非腺毛 ,天胡荽 、破铜
钱叶表面非腺毛的特性又明显不同 ,见表 3及图 4。
 表 3 天胡荽 、破铜钱叶表面非腺毛特征
品种 上表面非腺毛 下表面非腺毛 细胞表面突起物
天胡荽 多列性多细胞非腺毛 , 顶端粗钝
多列性多细胞非腺毛 , 顶端尖
疣状突起钩刺状 ,长 1 ~ 2μm
破铜钱 无 多列性多细胞非腺毛 , 顶端尖
条形突起贴伏于表面 , 长
2~ 5 μm
5  小结与讨论
5.1  天胡荽类药用植物具有清热利湿 、解毒消肿 、
利湿退黄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用于湿热黄疸 、水肿 、
尿路结石 、淋病 、目翳 、痈肿疔疮等 。早在唐代《千金
方》〔6〕中就有药用记载。但以后的古本草就很少使
用天胡荽这一名称 ,而是用其它别名或在积雪草
条下记载天胡荽属药用植物〔7~ 10〕 。天胡荽与积雪
·483·中药材第 27 卷第 7 期 2004 年 7 月
图 4 天胡荽和破铜钱叶表面电镜扫描特征
A.天胡荽叶上表面非腺毛 B.天胡荽叶下表面非腺毛 
C.天胡荽叶下表面非腺毛(示疣状突起) D.破铜钱叶下
表面非腺毛 E.破铜钱叶下表面非腺毛(示条形突起)
草 、马蹄金 、连钱草等药材在植物形态方面有某些相
近之处 ,又在不同的地区称金钱草 ,因此古人常将它
们混淆而出现同名异物 、同物异名的混乱现象〔5〕 。
天胡荽属药用植物与其它金钱草类中草药在化学成
分 、药理 、临床应用等方面有不同之处〔11〕 ,故应区别
使用 。
5.2  本文对江西金钱草药材的三个品种茎 、叶 、果
实进行了较细致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其中果实的组
织学研究内容是首次报道 。发现天胡荽 、破铜钱茎
叶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色素细胞 ,肾叶天胡荽色素细
胞很少;天胡荽叶表面非腺毛多且粗长 ,破铜钱则较
少 ,而肾叶天胡荽叶表面无非腺毛;三种天胡荽属植
物果实的外侧中果皮薄壁细胞都为网纹细胞 ,但中
果皮内侧石细胞的存在情况则随品种的不同而不
同 ,天胡荽中果皮内侧有数列石细胞成环状排列 ,破
铜钱中果皮不含石细胞 ,肾叶天胡荽在分果的两侧
棱脊的维管束内侧有石细胞群 。因此 ,叶的组织结
构特征 ,叶上下表皮细胞特征 ,非腺毛的特征 ,中果
皮石细胞特征等可作为江西金钱草不同品种的形态
组织学方面的鉴别依据 。
5.3  天胡荽属植物叶表面的多列性多细胞非腺毛
属首次发现 ,为江西金钱草显微鉴定提供了新的重
要鉴别特征 。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第 76
卷.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3∶132
2  江西省卫生厅编.江西省中药材标准.南昌:江西省科
学技术出版社 , 1996∶29
3  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中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984∶389
4  谢宗万.全国中草药名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2∶1102 , 455 , 635 , 817 , 917
5 谢宗万.再谈金钱草的品种问题.药学通报 , 1960 ,
(2)∶90
6  孙思邈撰 ,刘更生等点校.千金方(卷二十六).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影印 , 1982∶469
7  刘小平.积雪草的本草考证.中药材 , 1997 , 20(8)∶420
8  吴继志(琉球).质问本草.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 ,
1984∶263
9  吴其 .植物名实图考.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57∶628
10  刘善述著 , 赵素云等整理.草木便方.重庆:重庆出版
社 , 1988∶140
1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77∶276 , 450 , 636 , 328
(2004-05-08收稿)
应用位点特异性引物鉴定白花蛇舌草
刘忠权 郝明干 王加连
(盐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江苏盐城 224002)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白花蛇舌草药材的 DNA 分子鉴定方法。方法:收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白花
蛇舌草及伪品共9 种 , 分别提取总 DNA , 扩增 rDNA ITS-2 区序列 , 对比所有样品的该段核苷酸序列 , 并设计能专一
性鉴别白花蛇舌草的位点特异性引物。结果:白花蛇舌草及其混淆品在 ITS-2 区的序列有显著差异。用位点特异
性引物对所有样品 DNA 进行 PCR扩增 , 只有白花蛇舌草有明显的约 392 bp 扩增产物 , 而其它 8 种植物在同等条
件下无阳性产物。结论:所设计的鉴别引物对白花蛇舌草有高度的特异性。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位点特异性引物 DNA 分子鉴定
  中药材白花蛇舌草 Hedyotis di f f usa Willd.
(Oldenlandia di f fusa Roxb.)系茜草科耳草属植
物 。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具有清热解毒 、
活血化瘀 、利水渗湿 、消肿止痛之功效 。含有丰富的
·484· 中药材第 27 卷第 7期 2004 年 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