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05-07-28。
基金项目:本研究由国家 “ 863”项目(2001AA241162)和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科委(NKBOISDXNK03NY)与石河子大学(200248和
200308)资助。
作者简介:孔广超(1970~ )男 ,讲师 ,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麦类作
物育种与种子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高产优质饲草型小黑麦新小黑麦 2号的选育与应用
孔广超 1 曹连莆 1 艾尼瓦尔 1 魏亦农 1 孙元枢 2 王增远 2
(1.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石河子 832000;
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北京 100000)
摘要:新小黑麦 2号是由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和中国农科院作物
所合作选育的高产 、优质饲草型冬性小黑麦新品种 , 该品种株
高 150 ~ 170cm,乳熟期单产鲜草 3 000 ~ 3 200kg/667m2 , 其饲
草粗蛋白含量 11.5%。
关键词 新小黑麦 2号 小黑麦 饲草
小黑麦是小麦与黑麦杂交合成的一种新作物 ,它
不但具有小麦优质 、高产的优点 ,同时还结合了黑麦抗
病性 、抗逆性强和营养体生长旺盛的特点 ,已成为一种
重要的粮食与饲料作物。尤其是株高较高的六倍体小
黑麦品种 ,由于其产草量高 、饲草品质好 、抗逆性强 、污
染少而作为一种绿色饲料作物近年来发展很快 。饲草
型小黑麦既可作为青贮或青饲料又可粮饲兼用 ,且能
充分利用冬前及早春光热资源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
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 ,这种新型大宗饲料作物具
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新小黑麦 2号正是在这样的形势
下选育出的一个高产优质的饲草型冬性小黑麦新品种 。
1 品种的来源
新小黑麦 2号 ,原品系代号为 WH01-2,是由石河
子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合作选育而成的饲草
型小黑麦新品种 。 1999年石河子大学小黑麦育种课
题组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引进的由八倍体小黑麦
H4372与六倍体小黑麦 WH090杂交并结合染色体工
程育种技术选育的小黑麦后代材料 WOH828品系。
该材料引入新疆后 ,由于性状分离 ,在进行品种比较的
同时 ,又连续进行了 3次单株选择并经在 4个试点连
续进行了两年的多点联合品种比较试验 ,因其饲草产
量高和农艺性状优良而表现突出 ,于 2004年 2月经新
疆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讨论通过 ,准予品种登记 ,并
命名为新小黑麦 2号 ,品种登记证书编号为:新农登字
(2004)第 003号 。
2 品种的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春性 ,中早熟品种 ,在石河子 9月底播种 ,翌年 5
月中旬抽穗 、扬花 , 6月初即可刈割青贮或做青饲草 ,
子粒在 6月下旬成熟 。
2.2 植株性状
该品种株高 150 ~ 170cm,二节间粗 0.46 ~ 0.50
cm,具有一定的抗倒伏能力 。
2.3 穗部及子粒性状
穗长芒 、白色颖壳 、红色籽粒 ,穗长 10.5cm,每穗
结实 45粒左右 ,千粒重 35g左右 ,容重 670g/L左右 。
2.4 抗逆性
经过几年田间鉴定 ,该品种抗寒性 、耐瘠薄及耐干
旱能力强 , 2003年石河子植保站专家对其抗病性鉴
定 ,该品种对白粉病免疫 ,对锈病高抗 。
2.5 产量水平与品质
在多点试验中 ,乳熟期该品种鲜草产量 3 122.02
kg/667m2 ,由于当地无已登记或审定过的冬性小黑麦
品种 ,故以当地栽培面积较大且株高较高冬小麦品种
新冬 17 号为对照。新小黑麦 2号较对照增产
31.78%。在 2003年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进行的 0.7
hm2生产试验中 ,新小黑麦 2号比对照新冬 17号鲜草
单产增产35.1%。在乳熟期刈割 ,一般单产鲜草 3 000
~ 3 200kg/667m2。在控制好倒伏的情况下 ,单产子粒
350 ~ 400kg/667m2。
该品种营养品质良好 。据石河子大学分析测试中
心对本校实验站提供的样品测试结果 ,乳熟初期刈割
的鲜草晾干后其粗蛋白含量为 11.5%,子粒蛋白质含
量为 15.9%。
3 宜栽培区域及应用方式
该品种在新疆冬麦区均可种植 ,在热量充足的农
区 、农牧交错带及城市郊区均可作为一年两季收青贮
饲草的第一茬作物品种。在南疆晚冬及早春季节的枯
草时期 ,可以多次刈割青饲直接饲喂牛 、羊或加工优质
草粉。在灌浆期收获可青贮成优质饲草;在半仁期收
·72·
第 24卷第 11期 2005年 11月 种 子(Seed) Vol.24 No.11 Nov. 2005
DOI :10.16590/j.cnki.1001-4705.2005.11.058
获可晾制优质饲草 。在石河子地区 , 6月上旬在灌浆
期刈割青贮后 ,完全可以保证后茬复播一季青贮玉米。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种期
在当地冬小麦最适宜的播种期内播种即可 。如欲
在冬前收青草 ,应尽可能早播种 。
4.2 播种量
由于该品种千粒重较低 ,分蘖能力强 ,植株较高容
易倒伏 ,因而对以饲草收获为主要目的的饲草生产田 ,
在适宜的播种期内播量控制在 15kg/667m2以内 ,对
于晚 播 可 以 适 当 增 加 播 量。 种 子 生 产 田 播
10kg/667m2即可 ,晚播时也应适当增加播量 。
4.3 施肥
应选中等肥力地栽培为宜 ,可用 15kg/667m2磷
酸二胺作基肥 , 3 ~ 5kg/667m2尿素作种肥 , 8 ~ 10
kg/667m2尿素作追肥 。
4.4 灌水
在饲草生产田中 ,拔节水应适当晚灌 ,最后一水应
在孕穗期进行 ,且此期由于该品种植株已经较高 ,应注
意灌水量不宜过大 ,应避免刮风时或刚灌完水就有大
风的天气灌水 ,以防倒伏。种子生产田应迟灌返青水 ,
以降低第一节间长度 。对于进行多次刈割青饲的生产
田应在每次刈割后立即灌水施肥以促进及时生长。
4.5 收草
在综合考虑生物学产量和营养价值的最优的条件
下 ,在扬花期后 7 ~ 10d左右收草效益最好。此外 ,割
草的留茬高度应尽量降低 。
4.6 化控
种子生产田在即将拔节和孕穗始期用矮壮素进行
2次化控 ,来控制后期倒伏。
《种 子 》 投 稿 指 南
《种子》月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刊物。包括农林 、果蔬花卉 、牧草等有关种子内容 ,集理论与实践 、知识与应用 、教
学与生产于一体 , 内容丰富 、信息储量大 、可读性强。除刊登种子科技界的高 、精 、尖技术外 , 热点追踪报道党和国家有关种子的方
针 、政策 ,探讨介绍我国种子产业化的模式与进程。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 、品种选育 、综述 、产业化园地 、问题探讨 、应用技术 、资源
研究 、经验交流 、新品种推广应用 、种子生产 、品种介绍 、国外种业 、种子检验 、信息等。请作者根据自己的稿件内容注明投稿栏目。
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下:
1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稿件录用后本刊将根据稿件所占版面收取一定版面费。
2 稿件论题新颖 ,论点突出 , 论据可靠 ,数字准确 ,文字 、图表力求精炼(文字一般在 6 000字以内)。附图以电脑制作打印并附
数据。照片应色彩清晰 、层次分明不得折叠和划痕 , 背面用铅笔写明图号 、作者 、文题和上下向。表内竖线可不要的一律不要 , 一般
按三线表排。研究报告栏目要求有 100 ~ 150字的中 、英文摘要和 3 ~ 8个中英文关键词。 综述栏目也应有文摘 150字左右。所有
来稿请提供英文标题 。
3 稿件用打印件 ,同时附软盘或发电子邮件(盘中除包括全文内容外 , 所作图表请保留原始数据文件), 外文请注明文种 、大小
写和正 、斜体。简化字一律以国务院 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数字请按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等七个单位公布的《关
于出版物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
4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 , 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 ,引用处依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排序 , 并用方括号标
注 , 在文末参考文献项依次列出 , 序号不用方括号(英文参考文献相同),其书写格式如下:
[期刊 ] :序号 作者姓名(不超过 3人者全部列出 , 超过者只写前 3名后加 “等”)。 文题 、期刊名(外文期刊可用标准缩写 ,不
加缩写点),年 、卷(期)、起迄页。 [书籍 ] :序号 作者姓名 、书名 、版次(第一版不注入 , 第 2, 3版要注入),出版地 、出版单位(国外
出版单位可用标准缩写 ,不加缩定点), 年 ,起迄页。
5 凡涉及计量的地方请用法定计量单位 ,重量单位:公斤用 kg,克用 g,吨用 t;长度单位:米用 m, 厘米用 cm, 毫米用 mm, 微米
用 μm;面积单位:公顷用 hm2、平方米用 m2 ,不能使用亩制;浓度单位:采用百分比浓度或 mol/L;时间单位:小时用 h, 分钟用 min,秒
用 s等。未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稿件原则上不拟采用。
6 来稿文责自负 ,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修改 、删减 、加工 ,来稿请自留底稿 , 恕不退稿。请勿一稿两投或多投 , 6个月未被采
用时可自行处理。
7 在本刊发表的论文 ,所涉及内容若有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奖项的 ,请作者将获奖证书或其它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寄给编
辑部作资料留存。对此本刊将对作者今后的论文优先录用 ,并酌情减免部分版面费 ,望各位作者能给予支持。
8 请附第一作者简介 ,内容包括:出生年份 , 性别 ,学历及职称 , 主要从事的工作或研究方向。
·73·
第 24卷第 11期 2005年 11月 种 子(Seed) Vol.24 No.11 Nov.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