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6卷 第 1期
19 7 9 年 3 月
遗 传 学
A C TA G E N E T I CA
报
S IN ICA
V o l
。 ` , N o 。 i
M a r e h
,
1 9 7 9
小麦一堰麦草一黑麦三属间杂种人工合成途径的研究
S T U D IE S O N T H E A R T I F IC IA L S Y N T H E T IC
F O R M S O F T R I G E N E R CI H Y B R ID S A M O N G
丁况了r 刀C以M , A G R O P Y况O N A N O S E C A L E
容 珊
(西 北 植 物 研 究 所 )
R o n g S ha n
( T 人, N o r t h , 。 , etr , , 。 s众 t。幼 o f B o t a 。夕 )
远缘杂交是创造新物种的重要途径之一 。 用小麦属 ( T` it cu 。 ) 先后分别与恨麦草属
(凡夕夕葱梦。 ~ 冰草属 A gr ap yr 口的 和黑麦属 (& 翻介 ) 等杂交 , 以获得二属间杂种 , 一般需要
分两步进行 , 即首先合成二属间杂种 , 然后再用第三个属与二属间杂种 F ;进行杂交。 但是
用这种方法获得的三属间杂种照例是不育的 。 我们认为 , 合成以小麦特性为主 ,兼有堰麦
草属和黑麦属特性的可育的三属间杂种 , 可以用现有人工合成的稳定的小僵麦八倍体种
(包括西北植物所用小麦和长穗僵麦草杂交及黑龙江省农科院用小麦和天兰僵麦草杂 交
获得的八倍体新类型 )与稳定的小黑麦八倍体种 (原北京市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小黑麦双
二倍体 )互交 , 获得可育的三属间杂种 。 将这种方法获得的杂种与两属间杂种直接与第三
属亲本杂交获得的杂种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比较 :
1
. 可杂交性和 F : 的萌发成苗力 : 小堰麦 x 黑麦当代杂交结实率 2 . 9一“ . 1% , 小黑麦
x 僵麦草 ( lE yt ir梦。 动 etr m ied a) 为 0一 40 外 , 小僵麦 X 小黑麦为 39 . 0一 75 . ,多 。 后一杂交
方式中 , 又以小黑麦作母本较好 , 如小黑麦 x 小僵 68 杂种 F , 出苗率在 50 一 90 关 , 而反交
钓杂种完全不萌发 。
2
. 杂种 F l 的育性及其他性状 : 小僵麦 X 黑麦以及小黑麦 X 僵麦草杂种 F ; 均完全
未结实 ; 而小堰麦 x 小黑麦 , 无论正反交 F l 都不同程度结了实。 不同来源的小堰麦与小
黑麦杂交亲和力的差异 ,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小倡麦自身染色体组型和基因型的差别。
从细胞学观察 , 小黑麦 X 僵麦草以及小堰麦 X 黑麦 ,在减数分裂不同时期出现更多的单价
体和畸形 的四分胞子 。
3
. 小僵麦 x 小黑麦 F: 表现不同程度分离 , 并有超亲性状 ,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 了 材
料 。
结论: 1 . 利用已定型的两个属间杂种 (小僵麦八倍体及小黑麦 )互交 , 是能够越过属
间杂种不育的严重障碍 , 较快的获得可育的以小麦性状为主的小麦一僵麦草一黑麦三属间
杂种的有效的合成途径 。 ( 2 ) 在小僵麦和小黑麦复交中 ,亲本不同 ,杂交效果也不同 。 小
麦和长穗僵麦草合成的小堰麦比小麦和中间恒麦草合成的另一类小僵麦 , 对小黑麦更亲
和 。 小僵 3 3 表现了对小黑麦的特殊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