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长穗偃麦草DNA导入引起的冬小麦后代性状变异及其遗传研究



全 文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25( 5): 18~ 22
Journa l of T riticeae Crops
  长穗偃麦草 DN A导入引起的冬小麦后代
性状变异及其遗传研究

欧巧明1, 2 , 倪建福 1 , 张正英 1 , 陈玉梁 1
( 1.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 , 兰州 730070;  2.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兰州 730070)
摘 要: 为了解外源 DN A导入小麦后引起的性状变异及其遗传规律 ,应用花粉管通道外源 DNA导入技
术将长穗偃麦草总 DN A导入冬小麦陇鉴 127中 ,调查其后代产生的变异 ,并进行连续选择和抗病性鉴定。结果
表明 ,从 D1、 D2代开始各性状均产生明显的变异 , D3代基本趋于稳定。对陇鉴 127的 4个变异系的方差齐性检
验显示主要性状有明显的变化: 株高、旗叶面积、单穗粒数变异程度较大 ;穗长、千粒重性状比较稳定 ,不易发生
变异 ;分蘖数具有不一致性和不稳定性 ,易受环境影响发生变异。抗病性鉴定表明 ,变异后代有个别表现对条锈
病免疫或高抗 ,部分材料兼抗白粉病。 说明个别变异材料中已引入了供体抗锈基因 ,外源基因已进入冬小麦中
并得到表达。 研究还表明外源 DNA导入冬小麦后引起变异的种类多、范围广、幅度大 ,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
但不是完全随机的 ,而是具有重复性和一定的趋向性。
关键词: 冬小麦 ; 长穗偃麦草 ; 花粉管通道 ; 外源 DNA导入 ; 性状变异
中图分类号: S 512. 1; S 334.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041( 2005) 05-0018-05
Variation in Winter Wheat Characters Arising from Incorporation
of E . elongata DNA and Their Gentic Analysis
OU Qiao-ming1, 2 , NI Jian-fu1 , ZHANGZheng-ying1 , CHEN Yu-l iang1
( 1. Th e Research Center of Plant Biotech,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2. Life Science College, Northw 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 Pollen-tube Pathway was used to transfer the DN A of long ears quack g rass (E. elongata ) into
w inter w heat ( Long jian 127) to study variations of thei r unborn characters. Subsequent continuous selec-
tion and disease-resistance test indicated that the DNA of long ears quack grass had been successfully intro-
duced into winter whea t and w as fully expressed. The conspicuous variations of characters w ere observ ed
in D1 and D2 generation and tended to be stabili zed in D3 . The result of test fo r homogenei ty fo r Longjian
127s four variant st rains show ed conspicuous variations of characters occurred. The result of variant anal-
yse show ed variant ex tent of plant height , particles per plant and boot leave area was bigg er. The charac-
ters of 1000-seed w eight, ear leng th was stable relativ ely, thei r variations w ere not easy to occur. The
characters of tiller showed inconsistency and instabili ty, i ts character w as effected by circumstance factors
easily. The result of disease-resistance test to stripe rust showed some of v ariant of fspring s was immune
and strong ly resistant to stripe rust , some of v ariant strains show ed resistance to wheat pow dery mildew.
It may be concluded that some disease-resistant g ene w ere introg ressed into the acceptor as the result of in-
troducing exogenous DN A. Variant strains highly resistant to st ripe rust and w ith improved characters
w ere obtained in D4 generation. The variations of off springs show ed diversi ty and complexi ty, The varia-
tions w as no t stochastic entirely but was repeti tious and tendentious.
Key words: Winter w heat; E. elongata; The pollen passage w ay; Exogenous DN A introduction; Variation
in character
收稿日期: 2005-01-03    修回日期: 2005-03-01
基金项目: 国家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 ( Z2004-1-62027) ;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 2GSA035-A41-001-03) ;甘肃
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 GS012-A41-033)。
作者简介: 欧巧明 ( 1976- ) ,男 ,研究实习员 ,在读硕士 ,主要从事植物生物技术及小麦基因工程育种研究。
通讯作者: 倪建福 ( 1952- ) ,男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植物生物技术及小麦基因工程育种研究。
应用外源基因改良小麦是小麦育种的重要途径 [1 ]。 自 20世纪 70年代周光宇提出“ DNA片段杂交
假说” ,并创立花粉管通道导入外源 DNA的新技术 [ 2]后 ,外源 DNA直接导入植物技术相继在小麦 [3~ 7 ]、
水稻 [8, 9 ]、大麦 [10, 11 ]、棉花 [ 12, 13 ]、大豆 [14, 15 ]、茄子 [16 ]等 40多种作物中应用。外源 DNA导入冬小麦的研究
目前报道较少。本研究有针对性地选取抗旱性强、生长旺盛、对条锈病免疫的长穗偃麦草 (E. elongata )
为供体材料 ,提取其总 DNA直接导入冬小麦 ,对其后代的性状变异及其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 ,旨在导
入异源优良基因 ,创造优良新品系 ,为冬小麦分子育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材料
受体材料为甘肃省主栽冬小麦品种陇鉴 127(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农所提供 ) ;供体材料为长穗
偃麦草 (E. elongata, 2n= 70) ,生育期 130 d,分蘖旺盛 ,抗旱性强 ,对小麦叶锈、秆锈、白粉病、腥黑穗病、
条纹花叶病免疫 ,对条锈、黄矮病免疫到高抗 [ 17] ,叶直立细长 ,墨绿色 (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
心引种 )。
1. 2 试验方法
1. 2. 1 供体总 DNA的提取 将供体材料种子暗发芽 ,待幼苗长至 10 cm左右时 ,按刘学春 [18 ]等报道
的方法提取总 DNA并纯化。用岛津 UV -120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仪检测 , A260 /A230= 2. 13> 2. 00,
A260 /A280= 1. 87> 1. 8,所提取 DNA浓度 > 350 mg /mL;琼脂糖电泳呈单一区带 ,表明所提纯的
DNA分子量在 50 kb以上 (仅隐约有极少量小片段 RNA带 ,不影响 DNA导入质量 ) ,蛋白质等杂质已
去除干净 ,达到作物 DNA导入所要求的纯度。实验前用 TE缓冲液稀释成终浓度为 350μg /mL的溶
液 ,分装后保存于 4℃冰箱中备用。
1. 2. 2  DNA的导入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 ,选正在开花的小花作标记 ,去掉尚未开放或已开过的小花 ,
在 0. 5~ 1 h内沿柱头与子房颈分叉处剪去羽毛状柱头 ,立即于子房颈切口处滴加 8~ 10μL供体 DNA
溶液 ,套袋标记 , 2~ 4 h后复滴 1次 ,以滴加 TE缓冲液的受体材料作为对照。
1. 3  DNA导入后代的幼胚培养加代
在导入外源 DNA后 12~ 15 d,取受体 D1代的种子进行幼胚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M S+ 2, 4-
D 2 mg /L;继代培养基: M S+ 2, 4-D 2 mg /L+ K T 1 mg /L;分化培养基: M S+ 6-BA 2 mg /L+ IAA 0. 5
mg /L和生根培养基: 1 /2 M S+ IAA 0. 2 mg /L。所得组培苗移栽于温室加代选择 ,收获种子即为 D2代
种子。
1. 4 变异后代的鉴定与选择
将温室所获 D2代种子次年点播于试验田 ,整个生育期认真观察记载 ,选择与受体材料性状不同的
优良变异个体 ,单收单种 ;在 D3代继续鉴定、选择 ,并进行抗病性、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直至获
得遗传性稳定的新品系。
1. 5 条锈病抗性鉴定
自 D1代起连续 3年对变异株及供体、受体接种条中 29、 31、 32号及新致病类型的混合菌条锈菌孢
子粉 ,待完全发病后调查记载 ,采用 0~ 6级分类法 ,按反应型 /严重度 /普遍率的形式进行记载。
2 结果与分析
2. 1 导入外源 DNA的冬小麦后代生物学性状的变异及选择
自 D1代开始 ,导入 DNA的后代性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每代连续选择变异株 ,直到获得稳定
的变异株系。表 1列出了 4个稳定的后代变异系 ,由表 1结果可以看出 ,与受体相比 ,多数变异株系生育
期显著缩短 ,成熟期提前 5~ 15 d;多数呈弱冬性或春性特征。极个别变异株整穗小花半开颖授粉、花药
外露 ,颖壳变硬 ,表现供体性状 ;多数变异株花期提前 5~ 8 d。多数变异株系株高增加或降低 5~ 20 cm,
分蘖数增加 2~ 5个 ,分蘖力明显增强 ,且 D4代仍在发生分离。部分变异株平均旗叶面积比受体增加 5
~ 8 cm2 ,部分则变短变窄 ,旗叶叶位下降 ,个别扭曲 ,增厚变硬 ,表面蜡质加重。变异株穗型出现分离 ,穗
长、小穗数、小穗间距、穗粒数、穗下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少数穗部出现扭曲和不育。部分变异株籽粒
·19·5期 欧巧明等:长穗偃麦草 DNA导入引起的冬小麦后代性状变异及其遗传研究 
发生形状变异 ,腹沟加深 ,大小不均 ,还出现供体和受体所不具有的白粒变异 ;千粒重和籽粒品质也出现
不同程度变异。
表 1 陇鉴 127导入 E . elongata DNA后各性状的变异
Table 1  Variation of traits in introduced progenies
主要性状
Chartacters
长穗偃麦草
E. elongata
陇鉴 127
Longjian 127
变异系  Varian t lines
陇鉴 127+ 2D-1
Longjian
127+ 2D-1
陇鉴 127+ 2D-2
Longjian
127+ 2D-2
陇鉴 127+ 2D-3
Long jian
127+ 2D-3
陇鉴 127+ 2D-4
Longjian
127+ 2D-4
生育期 ( d)  Grow th period 140 109 107 106 101 103
冬春性
winterness
强冬性
St rong w interness
冬性
Win tern ess
冬性
Winterness
冬性
Winterness
春性
Springness
弱冬性
Poor w interness
开花期 (日 /月 )
Blooming date (day /month )
10 /7 16 /6 14 /6 15 /6 8 /6 9 /6
株高 ( cm)  Plant h eight 159. 0 91. 2 107. 5 89. 4 90. 6 96. 4
分蘖数  Tillers 42. 6 5. 2 9. 4 6. 2 11. 0 6. 7
旗叶面积 ( cm2 )  Flag leaf area / 29. 6 28. 7 33. 5 36. 2 30. 1
叶面蜡质
Wax on leaves

Massiv e
正常
Normal
正常
Normal
正常
Normal
极重
Very massive

Massive

Arista

No arista
长芒
Long arista
长芒
Long ari sta
顶芒
Tip ari sta
长芒
Long arista
顶芒
Tip arista
穗长 ( cm)  Ear leng th 32. 6 8. 2 8. 5 7. 5 9. 8 8. 6
穗形
Ear type
/
纺锤形
Spinning
圆锥形
Taper
棍棒形
Wooden
长方形
Oblong
长方形
Oblong
结实小穗数  Spikelets per spik e 38. 4 15. 2 17. 2 14. 7 17. 9 16. 7
穗粒数 (粒 )  Grains per spike 76. 8 42. 0 43. 7 38. 6 48. 5 45. 5
穗下节长 ( cm)  Ear stem length 81. 6 35. 1 49. 5 33. 4 38. 7 37. 8
千粒重 ( g)  1000-g rain w eigh t 4. 2 39. 2 38. 0 35. 5 44. 6 42. 7
籽粒品质
Grain quali ty
硬质
Hard ness
硬质
Hardness
半硬质
Half-hard ness
硬质
Hardness
粉质
Pow dery
硬质
Hardness
注:陇鉴 127+ 2D-1表示陇鉴 127导入长穗偃麦草 DN A后的一个稳定株系的代号 ,长穗偃麦草 DN A记作 2D,余类推。
Note: Longjian 127+ 2D-1 refer to a variant line of Longjian 127 int roduced E. elongata DNA.
2. 2 各性状变异统计与分析
长穗偃麦草 DNA导入冬小麦后 ,后代变异非常广泛 (表 2)。 随机抽取 80株样本 ,对陇鉴 127的 4
个变异系做方差齐性检验 ,结果表明 , 7个产量性状在 α= 0. 05水平上均达到方差齐 ; t值检验结果显
示 ,对照受体、陇鉴 127+ 2D-1除穗长、千粒重 2个性状差异不显著外 ,其余 5个性状均达到显著水平 ;
陇鉴 127+ 2D-2的 7个产量性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陇鉴 127+ 2D-3除株高外的其余 6个产量性状
差异显著 ;陇鉴 127+ 2D-4除旗叶面积和穗长外的 5个产量性状差异显著。说明冬小麦陇鉴 127的 4个
变异系的主要性状有明显的变化 (见表 2)。
随机抽取 120株样本 ,对导入外源基因的后代变异情况分析表明 ,陇鉴 127后代变异系的株高、旗
叶面积、单穗粒数 3个性状变异程度较大 ;而穗长、千粒重这两个性状比较稳定 ,不易发生变异 ;分蘖数
具有不一致性和不稳定性 ,易受环境影响发生变异 (表 3)。
2. 3 抗病性鉴定与选择
连续 3年对供体长穗偃麦草、受体陇鉴 127及变异后代进行条锈病混合菌种的田间接种 ,结果表
明 ,长穗偃麦草在兰州地区对条锈病免疫 ,变异材料中多数表现免疫 ,部分表现高抗。发现部分抗条锈的
材料同时兼抗白粉病 ,而受体材料则连续三年均表现高抗条锈病 ,说明部分变异材料中已引入了供体抗
锈性基因 (表 4)。
3 讨 论
应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 DNA整合到小麦中是改良小麦的重要途径。大量类似研究证明 ,对于整
条染色体 ,亲缘关系越远 ,同源性越小 ,越难以配对重组。但从进化角度上 ,外源 DNA片段与受体基因
组的部分基因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同源性而发生重组 [19 ]。 在小麦幼穗分化时期 ,细胞分裂和代谢旺盛 ,
DN A大量合成 ,异源 DNA容易参与体内 DNA的复制或重组过程 ,修饰调控基因 ,激活或抑制自身结
构基因的表达 ,最终导致受体小麦一些性状的变异 ,但其性状变异的分子机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20· 麦 类 作 物 学 报 25卷
表 2 陇鉴 127导入 E . elongat a DNA后代变异系的主要产量性状变异分析
Table 2  Variational analyse of yield traits in introduced progenies
材料
Materials
株高 ( cm)
Plant
heigh t
分蘖数
Tillers
旗叶面积 ( cm2 )
Flag leave
area
穗长 ( cm)
Spike
leng th
结实小穗数
Spikelets
per spike
单穗粒数
Grains
per spike
千粒重 ( g)
1000-grain
w eigh t
陇鉴 127  Longjian 127
平均值  Mean 91. 2 5. 2 29. 6 8. 2 15. 2 42. 0 39. 2
标准差  SD 1. 459 1. 699 2. 317 1. 214 0. 847 3. 259 0. 794
陇鉴 127+ 2D-1
Longjian127+ 2D-1
平均值  Mean 107. 5 9. 4 28. 7 30. 1 8. 5 17. 2 43. 7
标准差  SD 2. 631 1. 098 1. 901 1. 004 1. 578 2. 059 1. 086
方差齐性检验
Test for homogenei ty
0. 697 /方差齐
Homogenous
2. 312 /方差齐
Homog enous
1. 268 /方差齐
Homogenous
0. 869 /方差齐
Homogenous
2. 415 /方差齐
Homogenous
0. 892 /方差齐
Homogenous
1. 611 /方差齐
Homogenous
t检验  t-test 14. 784 6. 854 4. 837 1. 614 3. 198 2. 992 1. 008
陇鉴 127+ 2D-2
Longjian127+ 2D-2
平均值  Mean 89. 4 6. 2 33. 5 7. 5 14. 7 38. 6 35. 5
标准差  SD 2. 651 1. 009 1. 990 0. 774 0. 931 3. 804 1. 207
方差齐性检验
Test for homogenei ty
2. 297 /方差齐
Homogenous
1. 115 /方差齐
Homog enous
2. 653 /方差齐
Homogenous
1. 446 /方差齐
Homogenous
1. 185 /方差齐
Homogenous
2. 657 /方差齐
Homogenous
0. 892 /方差齐
Homogenous
t检验  t-tes t 2. 941 3. 816 6. 511 8. 164 3. 105 7. 348 2. 991
陇鉴 127+ 2D-3
Longjian 127+ 2D-3
平均值  Mean 90. 6 11. 0 36. 2 9. 8 17. 9 48. 5 44. 6
标准差  SD 3. 971 2. 078 1. 416 0. 497 1. 447 2. 893 0. 353
方差齐性检验
Test for homogenei ty
1. 684 /方差齐
Homogenous
2. 054 /方差齐
Homog enous
2. 301 /方差齐
Homogenous
1. 745 /方差齐
Homogenous
1. 784 /方差齐
Homogenous
1. 614 /方差齐
Homogenous
0. 964 /方差齐
Homogenous
t检验  t-tes t 0. 915 21. 481 14. 512 7. 362 10. 466 17. 594 5. 508
陇鉴 127+ 2D-4
Longjian 127+ 2D-4
平均值  mean 96. 4 6. 7 8. 6 6. 7 30. 1 45. 5 42. 7
标准差  SD 1. 774 2. 083 1. 205 0. 991 0. 963 1. 227 0. 696
方差齐性检验
Test for homogenei ty
1. 362 /方差齐
Homogenous
1. 491 /方差齐
Homog enous
1. 019 /方差齐
Homogenous
1. 207 /方差齐
Homogenous
1. 616 /方差齐
Homogenous
2. 185 /方差齐
homogenous
1. 937 /方差齐
Homogenous
t检验  t-tes t 3. 461 2. 918 1. 374 2. 107 6. 713 3. 304 4. 116
注:样本材料随机取 80株统计 ,千粒重随机取 10份统计。
Note: 80 individual plan t samples w ere investigated at random, 10 samples w ere inves tigated at random for 1000-seed w eigh t.
表 3 陇鉴 127导入 E . elongata DNA后 D3代的主要性状变异统计分析
Tabl e 3  Variation analysis of D3 generation yield traits in introduced progenies
性状
Characters
受体平均值
Mean
变异系后代  Variant plan t lines
平均值
Mean
变异株数
No. of
variance plant
变异幅度
Variation
range
变异率
(% )
Variation rate
CV
(% )
株高 ( cm)  Plant h eight 91. 2 95. 98 9 89. 4~ 107. 5 7. 50 15. 546
分蘖数  Tiller 5. 2 8. 33 19 6. 2~ 11. 0 15. 83 7. 173
旗叶面积 ( cm2 )  Flag leave area 29. 6 32. 13 7 28. 7~ 36. 2 5. 83 13. 416
穗长 ( cm)  Spike leng th 8. 2 8. 6 11 7. 5~ 9. 8 9. 17 4. 084
单穗粒数  Grains per spike 42. 0 44. 1 7 38. 6~ 48. 5 5. 83 10. 646
结实小穗数  Spikelets per spik e 15. 2 16. 6 8 14. 7~ 17. 9 6. 67 8. 281
穗下节长 ( cm)  Ear stem length 35. 1 39. 9 4 33. 4~ 49. 5 3. 33 5. 625
千粒重 ( g)  1000-g rain w eigh t 39. 2 40. 2 12 35. 5~ 44. 6 10. 00 2. 913
注:受体样本随机取 120株统计 ,变异率 = 变异株数 /受体总株数× 100%。
Note: 200 accepter samples w ere inves tigated at random. Variation ratio = num ber of variant plant /number of plants.
·21·5期 欧巧明等:长穗偃麦草 DNA导入引起的冬小麦后代性状变异及其遗传研究 
表 4  2002~ 2004年田间条锈病混合菌种抗锈性鉴定结果
Tabl e 4  Ident if ication of mixed yellow rust races at adul t stage in 2002~ 2004
供试材料  Materials 年份  Year
2002 2003 2004
陇鉴 127  Longjian 127 1 /20 /80 1 /10 /60; 1 /10 /60
陇鉴 127+ 2D-1  Longjian127+ 2D-1 0; 0; 0;
陇鉴 127+ 2D-2  Longjian127+ 2D-2 0 0 0
陇鉴 127+ 2D-3  Longjian127+ 2D-3 1 /10 /60 1 /10 /30 1 /10 /60
陇鉴 127+ 2D-4  Longjian127+ 2D-4 1 /5 /50 0 0;
长穗偃麦草 E . elongata 0 0 0
注:记载标准采用 0~ 6级分类法 ,记载项目:反应型 /严重度 /普遍率。
Note: 0~ 6 rank taxonom y is us ed, reaction type /serious degree /popular rate.
本研究中 ,外源 DNA导入冬小麦后引起变异的种类多、范围广、幅度大 ,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但
不是完全随机的 ,而是具有重复性和一定的趋向性 ,这可能是供体 DNA进入受体细胞后 ,与受体 DNA
进行有一定的趋向性整合的客观表现 [ 20] ,这也显示了遗传物质改变引起遗传信息表达的多样性和复
杂性。
试验中发现 ,导入后代的部分变异植株高度远高于受体 ,且茎秆细长 ,籽粒饱满度差等 ,这可能是供
体材料的不良性状伴随进入受体的缘故 ,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 ] 周光宇 . 农业分子育种—— 授粉后外源 DN A导入植物的技术 [ J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8, 21( 3): 1— 6.
[2 ] 周光宇 ,陈善葆 ,黄骏麒 . 农业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M ].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1993, 7.
[3 ] 刘 萍 ,张立杰 ,马宏玮 ,等 . 燕麦 DN A导入普通小麦的初步研究 [ J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0, 20( 4): 6— 11.
[4 ] 周文鳞 ,倪建福 ,王亚馥 ,等 . 外源 C4作物 DNA导人小麦的研究 [ J ]. 作物学报 , 1992, 18( 6): 418— 423.
[5 ] 倪建福 . 高粱 DN A导人小麦选育出抗条锈病白粒新品系 [ J ]. 甘肃农业科技 , 1994, ( 7): 10— 11.
[6 ] 黄承彦 ,楚秀生 ,杨平平 ,等 . 外源 DN A导人技术培育抗旱耐盐小麦新品种 [ J]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0, 8, 2(增刊 ) : 24— 27.
[7 ] 于元杰 . 超远缘 DN A导人小麦选育种质系的研究 [ 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0, 8, 2(增刊 ): 32— 35.
[8 ]  Luo Z X, R Wu. A simpie meth od for the t ransformation of rice via th e pollen-tube pathw ay [ J] . Plant Mol. Biol. Rep. , 1988, ( 6):
165— 174.
[9 ] 段晓岚 ,陈善葆 . 外源 DN A导入水稻引起性状变异 [ J]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5, 18( 3): 6- 10.
[10 ]  Ledoux L. Fate of exogenous bacter DN A in barley seedlings [ J]. J. Mol. Biol. , 1969, 43: 243- 262.
[11 ]  Pow ell W , Moore K. The use of pollen i rradition in barley breeding [ J] . Th eor. Appl. Genet. , 1983, 61( 1): 73— 76.
[12 ] 谢道昕 ,范云六 . 苏云金孢杆菌 (B acillus thur ing iensis )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导入棉花获得转基因植株 [ J ]. 中国科学 ( B辑 ) , 1991,
( 4): 367- 373.
[13 ] 黄骏麒 . 外源抗枯萎病棉 DN A导入感病棉的抗性转移 [ J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5, 18( 3): 32- 36.
[ 14 ] 雷勃钧 ,钱 华 ,李希臣 ,等 . 通过直接引入外源 DN A育成高产、优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黑生 101 [ J] . 作物学报 , 2000, 26( 6):
725— 730.
[15 ] 岳绍先 ,刘博林 . 抗阿拉特津转基因植株后代的遗传分析 [ J] . 植物学报 , 1990, 32, ( 5): 343— 349.
[16 ] 许 勇 ,周长久 . 外源 DN A注射茄子子房后代性状的变异 [ J] . 园艺学报 , 1991, 18( 1): 49— 54.
[17 ] 钟冠昌 ,穆素梅 ,张正斌 . 麦类远缘杂交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2. 70— 79.
[18 ] 刘学春 ,潘春欣 ,宋云枝 ,等 . 一种单子叶植物总 DNA提取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 J]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 1995, 26( 4) : 491— 494.
[19 ] 周光宇 . 从生物化学角度探讨远缘杂交的理论 [ J ]. 中国农业科学 , 1978, ( 2): 16— 20.
[20 ] 刘学春 ,彭清才 ,宋 哲 ,等 . 外源 DN A导入小麦引起后代性状变异的研究 [ J] . 山东农业科学 , 2002, ( 2): 19— 22.
·22· 麦 类 作 物 学 报 2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