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途径对节节麦的远距离传播能力研究初报



全 文 :2016 年 第 11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6 ,Vol .36 .No .11
的免疫潜力完全被挖掘出来后, 更多的壳寡糖就无
法进一步提高植物体的抗逆能力, 而在过量的壳寡
糖诱导的植物细胞组织中, 某些生理生化过程会消
耗资源,导致抗病和抗寒能力不升反降[13-14]。
参考文献
[1] 赵蕾,汪天虹 . 几丁质、壳聚糖在植物保护中的研究与
应用进展[J]. 植物保护,1999,25(1):43-44.
[2] 陆引罡,钱晓刚,彭义,等 . 壳寡糖油菜种衣剂剂型应用
效果研究[J]. 种子,2003(4):38-39,92.
[3] 郭卫华,赵小明,杜昱光 . 壳寡糖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
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
(3):164-169.
[4] 张运红,吴礼树,耿明建,等 . 几种寡糖类物质对菜心产
量和品质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28(2):
164-168.
[5] 扈学文,许秋瑾,金相灿,等 . 不同分子量壳寡糖对黑麦
草种子萌发和幼苗抗病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 中国农
学通报,2007,23(2):221-225.
[6] 蒋林,周兴挺,梁伟军,等 . 氨基寡糖素对芦荟炭疽病防
治效果及安全性实验 [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
2005,19(5):14-16.
[7] 王谦,王璞,王士奎 . 氨基寡糖素对两株侧耳营养及生殖
生长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33-1935.
[8] 赵亚婷,刘豆豆,朱璇,等 . 采前壳寡糖处理对杏果实黑
斑病的抗性诱导 [J]. 西北植物学报 ,2015,35 (7):
1409-1414.
[9] 狄维,王林,王升启 . 寡糖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进展[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2,12(4):243-248.
[10]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 .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一)[ 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71-74.
[11] 孙小镭,高俊凤,王志峰,等 . 脱落酸在提高蔬菜抗寒
性上的应用效果[J]. 山东蔬菜,2003(4):43-44.
[12] 朱广廉,钟海文 . 植物生理学试验[M]. 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0.
[13] 余中莲 . 氨基寡糖素诱导荔枝果实对霜疫霉病的抗性
[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14] 商文静 . 壳寡糖对烟草花叶病毒的诱导抗病作用和体
外抑制作用[D]. 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是一种冬小麦
田恶性杂草,起源于东欧、西亚 [1],是我国进境植物
检疫性有害生物、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 [2-3]。
目前,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等部分地区麦田发生。
其繁殖能力强,适生范围广,可以造成冬小麦严重减
产,甚至绝收[4]。 然而,节节麦与冬小麦的遗传背景
相近、发生规律基本一致[5],生产上缺乏成熟有效的
防除措施[6]。 因此,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其进一步传
播扩散在节节麦综合防治工作中尤为重要。
节节麦以种子繁殖,根据文献报道及实际调查,
能够携带节节麦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媒介包
括商品麦种、联合收割机、收获的小麦籽粒、小麦秸
秆等[7-8]。 但各种途径的实际传播能力、疫区节节麦
发生情况对各途径传播能力的影响等系统研究尚未
见报道。 本研究旨在明确节节麦远距离传播的主要
途径,为制定合理的检疫处理措施、控制节节麦蔓延
不同途径对节节麦的远距离传播能力研究初报
袁立兵
1,2
, 耿亚玲
2
, 王 华
2
, 杜鹏程
2
, 浑之英
2*
, 潘文亮
2
(1.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
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研究了 4种途径远距离传播节节麦的能力。结果表明,商品麦种是节节麦最重要的远距离传播途径,携带率为 20%,平
均携带量 0.51个小穗/kg;联合收割机携带量随疫区节节麦发生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且不同部位携带量不同。割台、粮仓(含卸
粮筒)2个部位携带量最大;小麦秸秆和收获的籽粒可以大量携带节节麦种子,但其一般不直接进入农田,危险性略低。
关键词: 节节麦; 传播; 植物检疫; 冬小麦
中图分类号:S451.1; S4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6820(2016)11-0031-04
31· ·
2016 年 第 11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6 ,Vol .36 .No .11



收割机部位
小穗数量(个)
52.00 茎/m2 149.75 茎/m2 293.33 茎/m2 632.33 茎/m2
割台 6.25 a 12.25 a 46.25 a 69.25 a
粮仓(含卸粮筒) 8.00 a 15.00 a 35.25 b 51.75 b
过桥 1.25 b 6.25 b 14.00 c 18.50 c
轮胎 0.00 b 0.00 c 0.00 d 0.00 d
其他 2.00 b 6.00 b 4.25 d 2.25 d
表 1 节节麦不同密度的麦田联合收割机各部位携带数量 1)
1) 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为害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在河北省南和县东韩村 (37°01′N,114°40′E),
选择节节麦发生均匀且密度不同的 4块麦田 (每块
面积约 0.2 hm2)。将每块麦田平均划分为 4个小区,
小麦收获期,选择当地主要型号收割机(雷沃谷神),
将机身清理干净后按小区收割小麦。 调查联合收割
机、收获的小麦籽粒、小麦秸秆传播节节麦的能力及
节节麦田间发生密度对各种途径传播能力的影响;
在河北省邢台、保定、廊坊 3个地区收集市场上销售
的商品麦种,调查其传播节节麦能力。
1.2 试验方法
1.2.1 联合收割机传播节节麦能力调查
小区收割完成后卸粮,收集收割机不同部位(割
台、含卸粮筒的粮仓、过桥、轮胎、其他部位)上的残
留物,自然风干,经风选、过筛后,调查样品中节节麦
小穗数量。
1.2.2 收获的小麦籽粒传播节节麦能力调查
各小区卸粮时,随机抽取 3份小麦籽粒,每份约
1 kg, 自然风干后称量样品干重并调查其中节节麦
小穗数量,计算小麦籽粒节节麦携带量(携带量=节
节麦小穗数/样品干重)。
1.2.3 小麦秸秆传播节节麦能力调查
小麦收获后,每小区随机选取 3 个样点,每点 1
m2,收集样点内小麦秸秆,自然风干,经风选、过筛
后,调查样品中节节麦小穗数量。
1.2.4 商品麦种传播节节麦能力调查
小麦播种期,根据市场情况,在河北省邢台、保
定、廊坊 3 地随机选取 24 家种子经销店,抽样调查
各经销店内所有品种小麦种子。 不同地区不同经销
店内每个品种计为 1 个批次。 每批次抽取 5 份样
本,每份约 500 g,共取样 100 批次。 称量种子重量
并调查其中携带的节节麦小穗数量, 计算携带率
(携带率=携带节节麦的商品麦种批次数/总批次
数)、携带量(商品麦种节节麦携带量=节节麦小穗
数/样品重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联合收割机传播节节麦能力
联合收割机各部位在不同节节麦密度麦田携带
节节麦能力见表 1。 结果表明,联合收割机不同部位
携带节节麦种子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割台、 粮仓
(含卸粮筒)2 个部位携带量最大, 分别约占总携带
量的 40%;其次为过桥,约占总携带量的 15%。 田间
节节麦发生密度对联合收割机传播能力的影响方
面,割台、粮仓(含卸粮筒)、过桥 3 个部位携带量及
总携带量随田间节节麦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其他部
位携带量较小,与田间节节麦密度间无明显关系。轮
胎携带量受田间土壤湿度影响较大, 本试验中表现
为不能携带,主要是由于调查期间土壤干燥,如果土
壤湿度较大, 则节节麦种子可能与潮湿的土壤相混
杂并粘附在轮胎上,造成节节麦的传播。
2.2 收获的小麦籽粒传播节节麦能力
不同节节麦发生密度麦田收获的小麦籽粒都可
以携带节节麦种子,携带量为 26.58~172.45 个小穗/
kg,携带量大,且携带量随田间节节麦密度的增大而
增加(图 1)。 在当前生产条件下,联合收割机从田间
收获的小麦籽粒往往经过简单晾晒即由收购商收
购,然后销往各地,在其运输、加工、利用等环节均有
可能造成节节麦的传播扩散。
32· ·
2016 年 第 11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6 ,Vol .36 .No .11
品种
调查批次
(批)
检出批次
(批)
携带率
(%) 品种
调查批次
(批)
检出批次
(批)
携带率
(%)
藁优 9618 1 1 100.00 京花 11 号 1 0 0.00
邯 6172 1 1 100.00 京花 9 号 2 0 0.00
衡 7228 1 1 100.00 科农 1693 1 0 0.00
轮选 169 1 1 100.00 科农 199 2 0 0.00
轮选 518 2 2 100.00 科农 213 1 0 0.00
石麦 15 1 1 100.00 乐 639 1 0 0.00
中麦 415 1 1 100.00 良星 66 2 0 0.00
中育 6 号 1 1 100.00 良星 77 1 0 0.00
鲁垦麦 9 号 3 2 66.67 农大 212 3 0 0.00
河农 6425 2 1 50.00 农大 3432 1 0 0.00
河农 7106 2 1 50.00 农大 399 1 0 0.00
金麦 54 2 1 50.00 农大 5181 1 0 0.00
石新 616 2 1 50.00 山农 20 2 0 0.00
鲁原 502 3 1 33.33 山农 22 3 0 0.00
济麦 22 13 3 23.08 石新 633 1 0 0.00
良星 99 5 1 20.00 石新 733 1 0 0.00
矮抗 508 1 0 0.00 石新 818 1 0 0.00
保麦 10 号 2 0 0.00 石新 828 1 0 0.00
保麦 9 号 1 0 0.00 泰山 21 2 0 0.00
沧麦 119 2 0 0.00 郯麦 98 1 0 0.00
沧麦 6005 1 0 0.00 天骄 168 1 0 0.00
邯 4564 1 0 0.00 汶农 14 1 0 0.00
邯 5316 1 0 0.00 鑫麦 296 2 0 0.00
河农 6049 1 0 0.00 婴泊 700 1 0 0.00
衡 0628 1 0 0.00 豫麦 66 1 0 0.00
津农 6 号 1 0 0.00 中麦 12 2 0 0.00
津农 7 号 1 0 0.00 中麦 155 1 0 0.00
京冬 18 2 0 0.00 中麦 175 2 0 0.00
京冬 22 2 0 0.00 中麦 816 2 0 0.00
表 2 2015 年河北邢台、保定、廊坊市售商品麦种中节节麦种子携带率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个
/k
g)
52.00 149.75 293.33 632.33
密度(茎/m2)
图 1 节节麦不同密度的麦田收获的小麦籽粒携带
节节麦小穗数量
10
9
8
7
6
5
4
3
2
1
0



(个
/k
g)
52.00 149.75 293.33 632.33
密度(茎/m2)
图 2 节节麦不同密度麦田小麦秸秆携带节节麦小穗数量
33· ·
2016 年 第 11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6 ,Vol .36 .No .11



品种
小穗携带 1)
量(个/kg)
品种
小穗携带 1)
量(个/kg)
邯 6172 23.89 河农 6425 0.80
藁优 9618 5.00 石麦 15 0.80
金麦 54 3.33 河农 7106 0.56
轮选 518 3.22 衡 7228 0.56
鲁原 502 2.38 鲁垦麦 9 号 0.56
中育 6 号 2.22 石新 616 0.41
良星 99 2.02 中麦 415 0.41
济麦 22 2.01 济麦 22 0.40
济麦 22 1.11 轮选 169 0.40
轮选 518 0.80 鲁垦麦 9 号 0.40
表 3 2015 年河北邢台、保定、廊坊市售
商品麦种携带节节麦种子量
2.3 小麦秸秆传播节节麦能力
不同节节麦发生密度的麦田小麦秸秆都可以携
带节节麦种子,携带量为 0.50~9.25 个小穗/m2,且携
带量随田间节节麦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图 2)。 目前,
小麦秸秆主要还田,但有部分用于造纸等工业用途,
其运输、利用等环节都可以造成节节麦的扩散。
2.4 商品麦种传播节节麦能力
调查市售商品麦种 100批次,涉及 58个品种,有
20批次检出节节麦种子,总携带率为 20.00%(表 2)。
不同批次商品麦种的节节麦携带量存在一定差
异。其中,最大为 23.89个小穗/kg,平均 0.51个小穗/
kg(表 3)。 冬小麦播种量大(常规播种量约 150 kg/
hm2),携带节节麦的种子经大面积播种,导致其侵染
面积较大,加之节节麦繁殖能力强,因而携带节节麦
的商品麦种可以导致节节麦的迅速扩散。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初步明确了联合收割机、 收获的小麦籽
粒、小麦秸秆、商品麦种 4种媒介携带节节麦种子的
能力。 其中,小麦秸秆和小麦籽粒携带量较大,但一
般不直接进入农田, 其携带的节节麦种子造成的有
效传播有待进一步研究。 联合收割机在疫区作业后
可以经长途运输直接进入非疫区麦田作业, 其携带
的节节麦种子可以直接进入麦田,形成有效传播,但
在该传播过程中, 相对于其在非疫区较大的作业面
积(一般为数十公顷)而言,携带量较小(本研究结果
为 17.50~141.75个小穗),传播能力较差。 商品麦种
中携带的节节麦随小麦播种直接进入麦田, 是最直
接的传播途径,且商品麦种携带率高、携带量大,传
播风险大于其他 3种途径, 应该作为检疫处理的重
点。 本试验抽取的商品麦种批次数量来源于经销店
中实际的销售数量,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市场主
要流通的麦种情况, 因此会出现部分品种抽样批次
较少的问题。
本文结果对于研究节节麦近距离传播具有参考
价值,但其近距离传播的途径更加多样、作用更加复
杂,有待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 Brundu G, Brock J, Camarda I. Plant Invasions: Species
Ecology and Ecosystem Management[M]. Leiden: Back-
huy Publishers,2001,54-5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 862 号 [EB/OL]. [2016-05-20]. http://www.moa.
gov.cn/zwllm/tzgg/gg/200706/t20070604_827310.htm.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 1897 号 [EB/OL]. [2016-05-20]. http://www.moa.
gov.cn/zwllm/zcfg/nybgz/201303/t20130304_3237544.htm.
[4] 房锋,高兴祥,魏守辉,等 . 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在中国
的发生发展[J]. 草业学报,2015,24(2):194-201.
[5] 李耀光,方果,梁岩华 . 晋南麦田节节麦严重发生原因
及防控措施[J]. 中国植保导刊,2009,29(12):35-36.
[6] 李秉华,王贵启,苏立军,等 . 防治节节麦的除草剂筛选
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1):46-48.
[7] 王睿文,栗梅芳,肖红波,等 . 河北省麦田节节麦等杂草
发生特点及治理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2005,25(6):
33-34.
[8] 李娜,王贺军,王睿文 . 小麦跨区作业对节节麦扩散传播
和区域分布影响的调查 [M]//成卓敏 . 粮食安全与植保
科技创新 .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9:428-431.
收稿日期:2016-08-05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22);河北省财
政专项(F16C10005)。
作者简介:袁立兵,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田杂草及其防
治研究。 E-mail:yuanlibing83@163.com
*通讯作者:浑之英,研究员,主要从事农田杂草及其防治研究。E-
mail:hzyzhiying@163.com。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