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生滇牡丹资源调查与分析



全 文 :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2009 . 7 (4)
61
2008-2009年对野生滇牡丹种
质资源集中分布中心云南中部至西
北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与分
析,内容包括了滇牡丹生境和群体
生长、单株开花状况等。分析了滇
牡丹开花物候期及其影响因子、群
落结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等。最
后总结了野生滇牡丹种质资源现
状,以及适于滇牡丹生长和繁殖的
立地条件及其保护措施。
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属芍
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
牡丹组(Sect.Moutan)植物[1],是我
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
国家三级保护植物[2,3],主要分布
于云南中部至西北部[4],是芍药属
分布最南的一个牡丹类群。滇牡丹
生态适应范围广、花色变异类型多
样,本文对野生滇牡丹集中分布区
云南中部至西北部12个居群生境、
野生滇牡丹资源调查与分析
李 奎1,2 郑宝强2 王 雁2* 朱向涛2 吴红芝1
1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 昆明 650201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 北京 100091
植株生长状况以及开花情况等进行
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其中西
山和梁王山属昆明地区,文笔山、
宁蒗和太安属丽江地区,奔子栏、
升平、云岭和明永属德钦地区,滑
雪场和高山植物园属香格里拉,叶
枝属维西。
1 生境调查分析
通过2008和2009两年对滇牡丹
的调查,我们对野生滇牡丹集中分
布的5个地区12个居群生境有了初
步的了解,并对各居群的海拔、坡
度、坡向、坡位、群落结构、优势
种、伴生种、竞争物种、植株的多
度、密度、盖度等进行了相关的调
查和记录,表1是2009年4~5月调
查的部分数据,多度和密度以标准
样方10m×10m计算。
野生滇牡丹分布区域整体属
暖温带型气候[5],受西南季风的影
响,除干湿季分明外,夏季气
温不高,且高温期短,冬春季
节光照充足,有冬长无夏、春
秋相连的特点。滇牡丹集中生长
在海拔2 300~3 600m山地山体的
西坡和北坡,坡位以中下至中居
多,极少有阳光直射。
从群落结构来说,滇牡丹生
境均属灌草或乔灌草多层结构。在
灌草结构中灌木层高度一般不超过
2.5m,如西山、梁王山、滑雪场
等;在乔灌结构和乔灌草多层结构
中,乔木层一般大于5m,大多为
滇牡丹提供侧向遮荫;各群落结构
中的空气湿度、土壤含水量、光照
强度等差异明显,如明永的滇牡丹
生长在山谷溪边,阴冷潮湿,空气
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宁
蒗、云岭等则多风干旱、土壤贫
瘠,含水量极低,但光照强度大。
在生境调查中,滇牡丹通常以
表1 野生滇牡丹生境调查(2009年)
居群 海拔(m) 坡向 群落结构 优势种 多度 密度
西山 2 358 西 灌草结构 云南蔷薇 16 0.20
梁王山 2 406 西 灌草结构 小檗 37 0.32
文笔山 3 166 西 乔灌草结构 灰背栎 10 0.08
宁蒗 3 523 南 乔灌结构 高山杜鹃 14 0.12
太安 2 988 东 灌草结构 灰荀子 4 0.07
奔子栏 2 950 北 乔灌草结构 云南松 46 0.51
升平 3 179 西 灌草结构 滇牡丹 55 0.66
云岭 3 053 北 灌草结构 小檗 31 0.48
明永 2 421 北 乔灌草结构 滇牡丹 51 0.62
滑雪场 3 318 西 灌草结构 滇牡丹 43 0.74
高山植物园 3 027 北 乔灌草结构 桦木 3 0.05
叶枝 3 271 东南 乔灌结构 高山栎 27 0.30
62
伴生种出现,只有升平、明永和滑
雪场占据相对优势种的地位,但随
着种群数量的不断减少,其格局将
会发生变化。从多度和密度上不难
看出,文笔山、太安、高山植物园
的滇牡丹在10m×10m的标准样方
中不足10株,密度也低于0.10,可
见滇牡丹生存现状堪忧。
2 生长状况调查分析
不同的居群,不同的群落结
构,不同的优势度,滇牡丹的生长
状况相差甚远。表2对12个居群滇
牡丹的株高、冠幅、二年生枝长、
一年生枝长、叶长和实生苗数进行
了调查统计,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
得出相应的平均值。
在株高和冠幅方面,滇牡丹
受生境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宁
蒗、文笔山等多层复合结构中生长
高度相对较高,林下最高植株可
达3m,但冠幅相对较小、自疏良
好、枝下高较高,冠幅较大一般出
现在生长势良好、种群数量较大的
梁王山、叶枝等地。对于一、二
年生枝的生长状况,大多居群存
在“大小年”现象,若二年生枝
较长,则一年生枝相对较短,反
之亦然,如滑雪场二年生枝长为
滇牡丹紫红色花朵
ZIYUANBAOHUYULIYONG资 源 保 护 与 利 用
表3 野生滇牡丹开花情况调查(2009年)
居群 花色 花茎(cm) 花瓣数 心皮数 花期 单株着花数
西山 黄 3.9 8.5 2.7 5.5~5.25 1.4
梁王山 黄(紫斑) 6.3 8.0 3.5 4.30~5.20 2.2
文笔山 紫红 4.5 7.8 2.8 4.30~5.20 0.8
宁蒗 紫 9.6 13.0 5.5 5.5~5.25 2.4
太安 黄 4.1 7.1 2.1 5.10~5.30 4.7
奔子栏 黄 5.6 7.7 4.0 4.30~5.20 3.3
升平 黄(紫斑) 6.1 7.9 2.0 5.5~5.25 7.0
云岭 黄绿 6.7 8.0 2.0 4.15~5.5 4.5
明永 黄绿 4.1 8.3 1.2 4.15~5.5 6.2
滑雪场 复色 7.8 10.6 3.3 5.5~5.25 6.6
高山植物园 紫红 4.8 8.0 2.5 4.30~5.20 1.5
叶枝 粉(黑斑) 10.6 12.0 2.5 5.15~6.5 4.9
表2 野生滇牡丹生长状况调查(2009年)
居群 株高(cm) 冠幅(cm2) 二年生枝长(cm) 一年生枝长(cm) 叶长(cm) 实生苗数
西山 74.6 402.4 5.4 10.1 12.3 8
梁王山 84.5 1 941.3 9.2 6.6 14.8 20
文笔山 93.6 666.4 8.6 11.1 19.7 5
宁蒗 122.5 12 50.0 9.1 8.1 36.2 4
太安 45.5 525.0 12.2 8.6 17.9 1
奔子栏 22.4 424.5 10.5 5.6 15.8 31
升平 53.0 656.4 10.0 10.8 19.4 24
云岭 33.0 728.0 3.6 4.4 14.7 14
明永 62.0 1 193.5 9.9 13.5 19.3 27
滑雪场 99.1 1 662.5 43.8 7.4 21.1 16
高山植物园 38.8 1 124.6 4.4 11.5 21.3 2
叶枝 60.0 1 936.6 9.3 13.8 31.6 26
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2009 . 7 (4)
63
43.8cm,一年生枝长只有7.4cm。
由于生长环境不同,不同居群叶片
大小差异显著,并且叶色叶型也不
尽相同。
种群数量动态是植物个体生
存能力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
果[6],实生苗数量和种群数量相
关,一般种群数量大则标准样方实
生苗较多。梁王山、奔子栏、升
平、明永、叶枝等实生苗数量大于
20株,新老交替良好,可认为处于
动态平衡状态,其他居群实生苗比
例较低呈明显衰退趋势。
3 开花情况调查分析
滇牡丹花色艳丽,拥有牡丹
栽培品种中少有的黄色花系基因资
源,是栽培牡丹选育黄色花系新品
种的重要亲本来源。表3针对不同
居群的花色、花茎、花瓣数、心皮
数、花期、单株着花数等进行了大
量数据统计。
滇牡丹花色变异类型丰富,
除黄色(或花瓣基部有紫斑)外,
调查中还发现了绿色、黄绿色、橙
色、粉色、紫红色、黑紫色等,部
分植株花瓣基部出现较大黑紫斑、
边缘出现他色镶边、绿色条纹等。
花茎和花瓣数随不同居群花色的加
深不断加大和增多,黄色花之外
其他居群花茎相对较大(最大为
12.5c m)、花瓣相对较多(最多
为18瓣)。心皮数量无明显规律,
一般为1~6枚不等,但其关系到种
子的数量和质量,与种群动态变化
息息相关。单株着花数也体现了群
落的生殖现状及生活力水平。在花
期方面,不同居群跨度较大,云岭
和明永4月中上旬开花,叶枝的花
期可延续到6月上旬。
4 小结和讨论
(1)野生滇牡丹生态适应性
强、遗传多样性水平高。滇牡丹分
布于我国横断山脉边缘西南地区,
地形复杂、环境多样、气候差异明
显。但无论林缘、溪边、山谷、坡
顶,无论土壤干湿、贫瘠或肥沃,
滇牡丹均能较好地生存和繁殖。
分析表明,尽管滇牡丹生态适应范
围广阔,但最佳生长环境以半荫或
半阳坡面侧向遮荫较好的林缘水旁
疏松肥沃土壤为好,干旱贫瘠土壤
条件下生长势较弱。植株生长状况
调查及其叶色、叶型的不同,开花
状况调查及其花色变异类型的多样
性,花茎大小、花瓣数量、开花物
候期的迥异等表明滇牡丹遗传多样
性水平极高。
(2)引种驯化和杂交育种空
间广阔、园林应用前景无限。滇牡
丹生态适应的广泛性为引种驯化提
供了可能,因其蕴含了栽培品种中
少有的黄色花系基因资源,为将来
以滇牡丹作母本的杂交育种提供方
便。目前牡丹杂交育种多以栽培品
种作母本、野生种作父本,但效果
并不显著。通过引种可以更好的利
用滇牡丹的基因资源,将更有可能
育成黄色花系牡丹新品种,为园林
应用添彩。
(3)滇牡丹生境破坏严重、
保护措施势在必行。野生滇牡丹生
境的破坏极为严重,西山作为一个
旅游景点,游人对花朵的采摘使这
里失去了滇牡丹的后备资源;梁王
山、升平等地的耕地和建筑已侵占
滇牡丹的大片家园;文笔山、宁蒗
等地“丹皮”的采挖几乎让滇牡丹
销声匿迹;滑雪场的“科学研究”
同样使这里的资源日益锐减。加上
种实的虫食和天灾的影响,滇牡丹
的种群数量不断下降,对其种质资
源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希望相关部
门给予高度重视,禁止任何形式的
采挖和破坏,制定相应就地保护和
迁地保护措施,为滇牡丹生态位的
恢复拓展和引种杂交等的研究创造
条件,实现种质资源的综合价值。
An investigation of wild resources of
Paeonia delavayi
Li Kui1, 2, Zheng Baoqiang2,
Wang Yan2, Zhu Xiangtao2,
WU Hongzhi1
( 1 . C o l l e g e o f H o r t i c u l t u r e ,
Yu n n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Kunming650201;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CAF,
Beijing100091)
Abstract: An investigation of wild
resources of Paeonia delavayi was
conducted in 2008 and 2009 to study the
habitat conditions, population growth and
fl owering of individual plants by looking
at the parameters of fl owering phenology
and affecting factors,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The current
status of wild resources Paeonia delavayi
and site conditions suitable for its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were summarized.
Recommenda t ions were made fo r
conservation of the wild resources.
K e y w o r d s : P a e o n i a d e l a v a y i;
Population structure;Habitat; Wild
resources
参考文献
[1] 洪德元,潘开玉.芍药属牡丹组的分
类历史和分类处理[J].植物分类学
报,1999,37(4):351-368.
[2] 冯国楣,黄牡丹.中国植物红皮
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M].北
京:科学出版社,1992.
[3] 李嘉珏.中国牡丹与芍药[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
国植物志(第27卷)[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9.
[5] 王莲英.中国牡丹品种图志[M].北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6] Crawly M J. Plant Ecology[M].
Black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1986.
收稿日期:2009-8-26
项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948项目子
课题“高产优质多抗分子与细胞育种
技术及品种创制”(2006AA100109)牡
丹研究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李奎,云南农业大学园林
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为园林植物育种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