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火炬树改良矸石山土壤效应的调查与分析



全 文 :第 42 卷第 3 期 吉 林 林 业 科 技 Vol. 42 No. 3
2013 年 5 月 JOURNAL OF JILI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y,2013
文章编号:1005 - 7129(2013)03 - 0012 - 04 中图分类号:S759. 2 文献标识码:A
火炬树改良矸石山土壤效应的调查与分析
杨 森,寻明华
(阜新市林业局,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以矸石山营造的火炬树林分为调查对象,观测其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作用,结果表明:林分土壤的物
理性状有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的渗透速率明显变小,较对照减少了 18. 86%,稳渗率较对照减少了
57. 73%;饱和含水量、自然含水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 35. 03%、37. 28%,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比对
照增加了 23. 07%、7. 11%,非毛管孔隙和土壤容重分别比对照减小了 5. 53%、5. 41%。土壤 pH明显改
善,平均值为 7. 62,较对照高出 2. 21;土壤有机质比对照高出 36. 15%;全 N 和速效 N 分别比对照高出
50. 00%和 20. 86%,速效 K比对照高出 64. 50%,但全 P和全 K分别比对照低 33. 90%和 25. 88%。
关键词:火炬树;矸石山;土壤改良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soil improved effect
of Rhus typhina Nutt. in waste hill
Yang Sen,XUN Ming - Hua
(Fuxin Forestry Bureau,Fuxin 123000,China)
Abstract:Rhus typhina Nutt. in waste hill had been taken as the objects,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characteristics had been observ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forest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were im-
proved significantly,infiltration rate of soil wate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was 18. 86% lower than the con-
trol ,steady infiltration rate was 57. 73%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saturated water content and natural water
content were respectively increased by 35. 03% and 37. 28% than those of control,total porosity and capillary
porosity were respectively increased 23. 07% and 7. 11%,non - capillary porosity and soil bulk density de-
creased by 5. 53% and 5. 41%,respectively;soil pH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mean value was 7. 62,
and it was 2. 21 higher than the control;soil organic matter was 36. 15% higher than the control;total N and a-
vailable N were 50. 00% and 20. 86%,higher,respectively available K was 64. 50%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
total P and K were were 33. 90% and 25. 88%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Key words:Rhus typhina Nutt.;waste hill ;soil improvement
收稿日期:2013 - 03 - 28
作者简介:杨森(1982 -) ,男(朝鲜族) ,辽宁阜新人,
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半干旱地区矸石废弃地
植被重建方面的研究.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处在东北亚和 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北靠内蒙古自治区,是
辽宁省阻挡沙地南侵的第一道重要生态屏障。
地理坐标:120°0010″ ~ 122°5810″E,41°4130″
~ 42°5026″N。地形属辽河与大凌河流域上中
游浅山丘陵地带,是内蒙古高原和辽河平原的
—21—
DOI:10.16115/j.cnki.issn.1005-7129.2013.03.019
中间过渡带,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延伸,西北高东
南低。气候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受
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压气团过境影响,长年多风,
且频率较高,年均风速 3. 2 ~ 4. 0 m·S -1;年均
气温 7. 6℃,有效积温 (≥ 10℃)3 377 ~
3 299℃,日照时数 2 673 ~ 2 762 h·a -1,无霜
期 154 d;年降水量 300 ~ 500 mm,大水面蒸发
量 1 554 ~ 1 800 mm。土壤以褐土、棕壤土、草
甸土、风沙土为主。属华北植物区系、蒙古植物
区系和长白山植物区系交错地带,适宜生长的
代表植物有杨树、柳树、油松、樟子松、刺槐、紫
穗槐、荆条及经济树种大扁杏、山杏;沙地代表
植物有白榆、胡枝子、百里香、差巴嘎蒿、卫矛、
沙打旺、隐子草等。
火炬树(Rhus typhina Nutt.)为漆树科盐
肤木属落叶小乔木。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圆
形至披针形。花序圆锥状直立顶生,果穗鲜红
色。果扁球形,有红色刺毛,紧密聚生成火炬状
(故而得名)。果实 9 月成熟后经久不落,秋后
树叶变红,十分壮观。火炬树对土壤适应性强,
耐干旱瘠薄,耐水湿,耐盐碱。根系发达,萌蘖
性强,浅根性,生长快。既能在肥沃的土壤中生
长,也能在黄粘土加鹅卵石的土壤中生存,既能
在瘠薄的土壤中生长,也能在建筑垃圾以及干
旱缺水的煤渣垃圾上生长,根部萌芽能力强,造
林成活率高,是良好的护坡、防火、固堤及封滩、
固沙保土的先锋造林树种。由于火炬树用途
多,适应性广,并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早为各
国引种栽培,广泛应用于人工林营建、退化土地
恢复和景观建设。正因为如此,阜新矿务局将
火炬树作为矿区生态恢复的主要树种之一[1]。
1 调查林分概况
调查林分位于阜新矿务局海州南缘的火炬
树试验林分内,该林分于 2005 年利用客土植苗
造林方法营造,坡向为西南坡,株行距 2 m ×
2 m。7 a生林分平均胸径为 4. 27 cm,平均树高
为 5. 5 m,平均冠幅东西向为 2. 7 m、南北向为
2 m,枝下高 1. 2 m。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1 土壤入渗性能
利用环刀法测定矸石山土壤入渗过程。将
环刀插入矸石层 20 cm深,环口留有 5 cm高的
空间。每次加入一定水头高度的清水后,记录
入渗时间,当连续 3 次入渗所用时间基本相同
时,表明已达稳渗速率(渗透系数) ,观测结束。
用下式计算入渗速率。
入渗速率(mm·s - 1)=水头高度(mm)/
入渗时间(s)。
2. 2 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效应
分别在矸石山火炬树林分的上、中、下坡位
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地,挖取 100 cm深的土壤剖
面,分 A、B、C 三个层次观测土壤剖面特征,分
别 3 层采集样品,带回室内进行化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 1 土壤入渗性能
整理火炬树林分样地土壤和对照土壤的入
渗测试数据,汇总至表 1,并根据有关数据作
图,结果见图 1、图 2。
表 1 火炬树林地土壤渗透特征分析
类型 初渗率 /mm·s - 1 稳渗率 /mm·s - 1 下渗容量模型 累计入渗模型
火炬树林分 0. 189 7 0. 015 3 i = 8. 430 1 t - 0. 321 4 I = 6. 345 2 t0. 453 1
对照 0. 233 8 0. 036 2 i = 14. 48 3 t - 0. 438 2 I = 12. 22 9 t0. 324 9
注:表中函数关系的通式可表示为:i(I)= atb。式中:i为入渗率(mm·s - 1) ;I为入渗量(mm) ;t为入渗时间(s)。
从表 1 可以看出,火炬树林分土壤初渗率
为 0. 189 7 mm · s - 1,比 对 照 入 渗 率
0. 233 8 mm· s - 1减少了 18. 86%,稳渗率为
0. 015 3 mm·s - 1,比对照的 0. 036 2 mm·s - 1
减少了 57. 73%。由此可见,矸石山栽植火炬
树 7 a后,其土壤的渗透速率明显变小,尤其在
土壤初始入渗阶段减少水分入渗的作用更加明
显。
—31—
图 1 火炬树林地土壤渗透速率 图 2 火炬树林地土壤累计入渗过程
从图 1 可以看出,火炬树林分和对照各时
间点测定的土壤入渗率随时间变化呈幂指数递
减[2],但火炬树林分土壤入渗率递减指数小于
对照;从图 2 可以看出,火炬树林分和对照各时
间点测定的累计入渗量随时间变化呈幂指数递
增,但火炬树林分的累计入渗量递增指数小于
对照。分析结果表明,矸石山营造火炬树林分
对其土壤持水、保水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3],
增强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3. 2 火炬树林分对矸石山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 2. 1 对物理特征与性质的影响
火炬树林分土壤剖面的物理特征与性质的
测定结果见表 2、表 3。
表 2 火炬树林分土壤剖面特征
类型 层次 厚度 颜色 结构 坚实度 孔隙 湿度 根系 过渡
对照区矸石山
A <5 灰白 砾状 较紧实 多大孔 潮润 少 不明显
B 4 ~ 8 灰黑 块状 较疏松 多大孔 干 少 不明显
C > 100 灰黑 块状 疏松 大孔 干 无 不明显
火炬树林分
A 9 ~ 15 黑黄 砾状 较紧实 多大孔 潮润 较多 明显
B 8 ~ 13 灰黑 砾状 较紧实 多大孔 潮湿 较多 不明显
C > 100 灰白 块状 疏松 大孔 干 少 明显
从表 2 可以看出,对照矸石土壤颜色灰白、
灰黑[4],以块状和砾状为主,结构很差,矸石较
疏松、干燥,多大孔;土壤成分少,层次过度不明
显。而营造火炬树林分的矸石山土壤风化程度
加大,在降雨、植物、微生物和重力等作用
下[5,6],表土颜色黑灰、灰黑,质地逐渐变细,砾
状土壤增多,结构逐渐变好,较紧实,湿润,有较
多根系,土层过度明显。
表 3 火炬树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类型
饱和含水量
/%
自然含水量
/%
总孔隙度
/%
毛管孔隙度
/%
非毛管孔隙
/%
容重
/ t·m -3
火炬树林分 32. 61 7. 88 43. 69 27. 11 18. 45 1. 608
对照区矸石山 24. 15 5. 74 35. 5 25. 31 19. 53 1. 700
从表 3 可以看出,火炬树林分的土壤含水
量、孔隙度均有所增加,饱和含水量、自然含水
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 35. 03%、37. 28%;总孔
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比对照增加了 23. 07%、
7. 11%;非毛管孔隙和土壤容重逐渐减小,分别
比对照减小了 5. 53%、5. 41%。
3. 2. 2 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火炬树林分土壤主要化学性质的测定结果
见表 4。
—41—
表 4 火炬树林分 0 ~ 100 cm土层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类型 坡位 pH
有机质
/%
全量 /% 速效 /mg·kg -1
N P K N P K
对照区矸石山
上 4. 45 10. 64 0. 26 1. 01 0. 91 41. 00 3. 35 59. 89
中 6. 01 13. 27 0. 13 1. 22 1. 06 31. 43 1. 87 65. 31
下 5. 79 33. 50 0. 22 1. 30 0. 60 58. 04 3. 29 54. 23
平均值 5. 41 19. 14 0. 20 1. 18 0. 85 43. 67 2. 84 59. 81
火炬树林分
上 7. 55 13. 43 0. 21 0. 82 0. 78 54. 88 2. 85 114. 81
中 7. 03 55. 49 0. 57 0. 75 0. 41 78. 50 2. 17 90. 34
下 8. 29 9. 25 0. 12 0. 78 0. 69 24. 97 2. 37 90. 03
平均值 7. 62 26. 06 0. 30 0. 78 0. 63 52. 78 2. 47 98. 39
从表 4 中可以看出,对照矸石山与火炬树
林分土壤不同坡位的 pH 有明显不同,矸石山
pH平均值为 5. 41,呈偏酸性,而火炬树林地为
7. 62,表明矸石山营造火炬树林分具有明显改
善矸石山土壤 pH 的作用。在土壤有机质方
面,火炬树林分比对照高出 36. 15%,明显提高
了矸石山的有机质含量。全 N 和速效 N 分别
比对照矸石山高出 50. 00%和 20. 86%;速效 K
比对照矸石山高出 64. 50%,但全 P 和全 K 分
别比对照矸石山低 33. 90%和 25. 88%。可以
看出,矸石山营造火炬树林分对矸石山土壤养
分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4 小结
①在矸石山上栽植火炬树 7 a 后,林分土
壤的渗透速率明显变小,较对照减少了
18. 86%,稳渗率较对照减少了 57. 73%。林分
土壤在初始入渗阶段减少水分入渗的作用更加
明显。
②火炬树林分能明显改善矸石山土壤表土
颜色,使质地逐渐变细,砾状土壤增多,结构逐
渐变好,较紧实,土层过度明显。饱和含水量、
自然含水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 35. 03%、
37. 28%;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比对照增
加了 23. 07%、7. 11%;非毛管孔隙和土壤容重
分别比对照减小了 5. 53%、5. 41%。
③火炬树林分具有明显改善矸石山土壤
pH的作用,平均值为 7. 62,较对照高出 2. 21。
土壤有机质比对照高出 36. 15%。全 N和速效
N分别比对照高出 50. 00%和 20. 86%;速效 K
比对照高出 64. 50%,但全 P 和全 K 分别比对
照低 33. 90%和 25. 88%,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
究。
参考文献
[1]沈英群.矿区绿化树种的选择[J].安徽林业,2005,
(5) :33.
[2]胡振琪.煤矸石山的植物种群生长及其对土壤理化
特性的影响[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4) :491 -
496.
[3]阳承胜,蓝崇钰,束文胜.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土
壤生物肥力[J].生态科学,2000,19(3) :73 - 78.
[4]于君宝,王金达,刘景双,等. 矿山复垦土壤营养元
素时空变化研究[J]. 土壤学报,2002,39(5) :750 -
753.
[5]王洁,周跃.矿区废弃地的恢复生态学研究[J].安
全与环境工程,2005,12(1) :5 - 8.
[6]秦胜,曹志洋. 煤矿矸石山绿化造林的小气候效
应[J].洁净煤技术,2008,14(2) :
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 檷










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











殟殟

102 - 105.
著 作 权 声 明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
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
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上述声明。
?吉林林业科技?编辑部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