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华盛顿葵叶斑病菌鉴定及寄主范围研究



全 文 :力达到 10%。因此 , S6 能良好 、迅速生长 ,快速地占
领生存空间 ,抢占营养 ,从而有利于抑制其他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
拮抗细菌对黄萎病 、枯萎病的抗菌效率一般在
20%~ 30%,达到 50%以上的即为高效拮抗细菌。乔
勇升等分离到的 55 株茄子黄萎病拮抗细菌中大部分
拮抗效率为 20%左右[ 10] 。S6对棉花黄萎病的拮抗效
率达到 53.1%,对棉花枯萎病的拮抗效率达到55.2%,
因此 , S6作为生防菌应用的潜能是很高的。
S6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其在植株上的定
殖 、生物防治效果 、抗菌成分分析 、高效基因工程菌的
构建 、发酵工艺等方面需要研究。
参考文献
[ 1]  石磊岩 , 简桂良 , 孙文姬 , 等.我国棉花黄萎病研究现状与方
向[ J] .植物保护学报 , 1998 , 25(2):103-107.
[ 2]  陈旭生 , 陈永萱.棉花黄萎病菌鉴定技术进展[ J] .棉花学报 ,
1997 , 9(2):64-67.
[ 3]  马存 , 简桂良 ,孙文姬.我国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现状 、问题及
对策[ J]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 30(2):58-64.
[ 4]  朱乾浩.国外棉花病害防治研究进展[ J] .江西棉花 , 1994
(3):19-22.
[ 5]  黄秀梨.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 , 1999.
[ 6]  BELL D K , WELLS H D , M ARKHAM C R.In vi tro antago-
nism of Trichoderma species agains t fu ngal pathogen s [ J] .
Phytopath , 1982 , 72:379-382.
[ 7]  东秀珠 , 蔡妙英.常见细菌鉴定手册[ M] .北京:科学出版
社 , 2001.
[ 8]  SAMBROOK J.分子克隆实验指导[ M] .第 2 版.北京:科学
出版社 , 1992.
[ 9]  徐刘平 , 尹燕妮.拮抗细菌对土传病原菌的作用机理[ J] .中
国生物防治, 2006 , 22(2):10-14.
[ 10] 陈勇升 , 林 玲 , 张爱香 , 等.茄子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对茄子
黄萎病菌的室内拮抗活性测定[ J] .江苏农业科学 , 2005(6):
53-55.
收稿日期: 2007-04-09基金项目: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科技基金(Rnd0524)致  谢: 参加本试验部分工作的还有江代礼 、谭翰杰 、张能和纪烨斌等同学 ,特此一并致谢。
华盛顿葵叶斑病菌鉴定及寄主范围研究*
谢昌平 ,  赵小娟 ,  文衍堂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 儋州 571737)
摘要 通过对华盛顿葵叶斑病发病叶片和叶柄进行病原菌分离 、接种及形态观察 ,表明华盛顿葵叶斑病是由柯氏帚
梗柱孢霉(Cy lindroclad ium colhounii Peer ally)引起的。寄主范围测定结果显示 ,该菌除侵染华盛顿葵外 , 尚可侵染
棕竹 、夏威夷椰子 、绿巨人 、绿萝 、鹤望兰及凤眼蓝等其他 20 种植物。
关键词 华盛顿葵; 柯氏帚梗柱孢霉; 寄主范围
中图分类号 S 436.8
Identification of leaf-spot pathogen onWashingtonia f ili f era
and its host range
Xie Changping ,  Zhao Xiaojuan ,  Wen Yantang
(Environment and P lant Protection College , SCUTA , Danzhou 571737 , China)
Abstract The pathogen of leaf-spot on Washingtonia f ili f era was identified as Cy lindroclad ium colhounii Peer ally
by iso lation , inoculation of leaves and petiole s and mo rphological observ ations.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this pa tho-
gen could not only infect W .f i li fera , but also other 20 kinds of plants , such as Rhapis excelsa , Pritchardia gaud-
ichaudii , S pathiphy llum pallas , E pipremryum aureus , Strelitz ia reginae and Eichhornia crassipes.
Key words Washingtonia f ili f era ; Cy lindrocladium colhounii Pee rally; host-range
  华盛顿葵(Washingtonia f i li f era)又名加州蒲 葵 ,为棕榈科 、丝葵属 ,属大型乔木。华盛顿葵植株
·43·研 究 报 告             
 第 33 卷第 6 期(2007)
PLANT PRO TECT ION Vo l.33 No.6(2007)
高大 ,单干直立 ,扇状叶簇生茎顶 ,叶片阔大 ,掌状中
裂 ,裂片边缘具多数白色丝状纤维 , 犹如老翁的白
发 ,奇特有趣[ 1] 。华盛顿葵是目前我国华南地区 、华
东地区最受欢迎的观赏棕榈科植物之一。2005年 8
月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的基地内
种植的华盛顿葵上发现有一种叶斑病 ,其发病率高
达 100%,发病植株叶片病斑累累 ,严重时甚至叶片
枯死 ,严重威胁着华盛顿葵的正常生长。为了给该
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对华盛顿葵叶斑病
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 、培养 、鉴定和寄主范围的
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的来源和菌种的分离和纯化
材料采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品种资源研
究所试验基地。从病叶片和叶柄上的病健交界处分
别切取大小4 ~ 5 mm 的组织块 ,用 70%乙醇消毒数
秒后 ,用 0.1%升汞进行表面消毒 1 min ,然后用灭
菌水冲洗 3 次。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上 ,在 28 ℃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观察病原菌
的生长和产孢情况 ,并将从病叶和叶柄上分离所得
的病原菌分别标记为 C1 、C2菌株。
分离物的纯化采用琼脂平板稀释分离法 。用灭
菌水配制成孢子悬浮液 ,取极少量的孢子悬浮液(1
~ 2环)和已融化的卡拉胶培养基(约 45 ℃)10 mL
(厚度为 1 ~ 2 mm)一同注入灭菌的培养皿中 。待培
养基凝固后 ,从培养皿背面镜检。在只有一个分生
孢子存在的地方 ,做上记号。接着用接种环连同卡
拉胶培养基一起移植到 PDA 培养基上。然后在 28
℃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5 d后 ,将纯化的 C1 、C2
菌株分别转入试管斜面保存备用。
1.2 分离物的致病性测定
用自病叶上分离的长有少量孢子的 C1菌株以
菌丝块的形式 ,接种于健康无病的叶片和叶柄上 ,采
用刺伤和无伤两种接种方法 ,接种后保湿。从叶柄
上分离所得的 C2菌株 ,也做同样处理后接种 。以未
接菌 PDA培养基块作为对照 ,逐日观察并记录其发
病情况。各 3次重复 。
1.3 病原菌的形态观察
病原菌的鉴定主要根据其形态 、大小 、菌落的
颜色 、形状等进行 。在 PDA 培养基上培养 , 7 d
后观察菌落的颜色及其形态 , 后挑取菌丝 、分生
孢子梗和孢子 , 制临时玻片 ,镜检并记录其形态
与大小 。
1.4 寄主范围的测定
供试植物有棕榈科的棕竹(Rhapis excelsa)、
夏威夷椰子(Pritchard ia gaud ichaudi i)、袖珍椰
子(Coll inia elegans)、国王椰子(Ravenea rivu-
laris)、椰子(Cocos nuci f era)、散尾葵(Chry sali-
docarpus lutescens)、短穗鱼尾葵(Caryota m itis)、
江边刺葵(Phoenix roebelenii);天南星科的绿巨
人(S pathiphy l lum pal las)、绿萝(Epipremnum
aureum )、小叶蔓绿绒(Phi lodendron scandens)、
花叶万年青(Die f fenbachia picta )、银后万年青
(Aglaonema commutatum );芭 蕉 科 的 香 蕉
(Musaceae musae)、鹤望兰(S treli tzia reginae);木
棉科的瓜栗(Pachira macrocarpa);雨久花科的凤
眼蓝(E ichhornia crassipes);番荔枝科的番荔枝
(Annona squamosa);大戟科的木薯(Manihot escu-
lenta);桃 金娘科的 刚果 12 号 桉(Eucalyptus
12ABL);无患子科的荔枝(Litchi chinensis),见表
1 。以未接菌 PDA 培养基块作为对照 , 各重复
3 次 。
采用长有少量孢子菌丝块进行活体接种在上述
供试植物上 ,将接种后发病的寄主植物 ,按常规的分
离方法 ,再进行分离 ,以确定分离的菌株是否与接种
的菌株相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症状的描述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圆形的褪绿色水渍状的小
圆点 ,随后病斑扩大呈现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斑 ,病斑中央灰白色 ,周缘为淡紫红色。病斑较
大 ,大小为 2 ~ 5 mm 。后期病斑沿叶脉扩展 ,呈纺
锤形 、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周缘为褐色或深紫
红色 ,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 ,中央变为灰
白色 。病斑连片后造成整个叶片干枯死亡 。在
潮湿环境条件下 ,叶片上的病斑产生灰褐色的霉
层 。叶柄上的病斑较小 ,圆形 、椭圆形至不规则
形 ,深紫红色 。病斑扩展后 ,中央变为灰白色 ,病
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 , 后期病斑中央稍有凹
陷(图 1)。
·44·
 第 33 卷第 6 期(2007)
PLAN T PROTECTION Vol.33 No.6 (2007)
             
研 究 报 告
图 1 华盛顿葵叶斑病症状
2.2 分离物的致病性测定
以刺伤方式和无伤方式接种均可使供试材料发
病 ,且两种接种方式的发病率皆为 100%。刺伤接
种发病较快 ,潜育期为 2 ~ 4 d ,对照不发病。经观察
还发现 ,C1菌株接种于叶片和叶柄上及 C2菌株接
种于叶片和叶柄上 ,引起的症状相同。对发病组织
进行再分离分别可得到 C1 、C2菌株 ,遵循柯赫氏法
则 ,并验证得 C1 、C2菌株为同一种病原菌。
2.3 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 ,分生孢子梗直立 ,无色
分隔 ,上部 2叉或 3叉状分支 ,近似青霉菌的扫帚状
分支 ,分生孢子产生在瓶梗末端。在分生孢子梗中
央可产生不育附属丝 ,附属丝具有多个分隔 ,顶端泡
囊棍棒状;分生孢子单生 ,长圆筒形 ,正直 ,无色单
胞 ,有油滴 2 ~ 4个 ,大小为(71.8 ~ 99.3)μm×(6.0
~ 6.8)μm ,老熟分生孢子 2 ~ 3个分隔(图 2)。此菌
在 PDA 培养基上 28 ℃下培养 7 d , 菌落直径
6.57 cm ,气生菌丝发达 ,棉绒状 ,淡紫色 ,菌落边缘
灰白色 ,裂瓣状不整齐 。反面紫色至深红褐色 ,色泽
不均匀 。根据所测病原菌的形态和参考有关文献[ 2
~ 10] ,确定此菌为柯氏帚梗柱孢霉(Cy l indrocladi-
um colhouni i Peerally )。
图 2 华盛顿葵叶斑病菌的形态
·45·研 究 报 告             
 第 33 卷第 6 期(2007)
PLANT PRO TECT ION Vo l.33 No.6(2007)
2.4 寄主范围的测定
在供试的 21 种植物中 ,其中有 20种植物接种
后发病 ,1种植物未发病 ,对照均未发病 。以棕榈科
和天南星科植物发病最快 ,一般 1 ~ 3 d 即可发病。
各寄主植物在发病初期时都呈水渍状小病斑 ,后随
着病斑的逐渐扩大 ,病斑形状 、色泽出现差异 ,具体
的症状特点如表 1所示。
表 1 柯氏帚梗柱孢霉接种不同植物后的症状表现
植物分类地位 植物名称 症状特点 发病时间/ d
棕榈科 棕竹(R hap is excelsa)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 ,中央灰白
色,边缘褐色
2~ 3
夏威夷椰子(P ri tchard ia gaud ich-
audi i)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 后变为圆形或不规则形 , 病斑灰
白色
1~ 2
袖珍椰子(Col linia elegans)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后期病斑红褐色 ,不规则 , 中央灰白
色,继续扩展 ,病斑连成一片 ,致整叶中脉附近黄化
1~ 2
国王椰子(R avenea rivulari s)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后病斑扩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淡
褐色 ,中央灰白色
1~ 2
椰子(Cocosn uci fera)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后病斑扩大 ,为黄褐色 ,圆形或椭圆
形,中央灰白色 ,周围有不明显黄色晕圈
1~ 2
散尾葵(Chrysa lidocarpus lutescens)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后为不规则褐色 ,中央灰白色 ,病斑
周围黄色晕圈明显
2~ 3
短穗鱼尾葵(Caryota mi ti s)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 后病斑扩大 , 圆形或近圆形 , 褐色 ,
中央灰白色 ,周围有不明显黄色晕圈
1~ 2
江边刺葵(P hoenix roebelenii)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后期病斑变为褐色 ,不规则 ,中央灰
白色 ,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 ,继续扩展 ,最后整叶中脉
附近褪绿黄化
1~ 2
天南星科 绿巨人(Spath ip hy l lum pal las)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后扩展为圆形或椭圆形 , 黑褐色 ,病
斑周围有明显黄色晕圈
1~ 2
绿萝(E p ip remnum aureum)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后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 ,红褐色 ,
病斑周围有明显黄色晕圈
1~ 2
小叶蔓绿绒(P hi lodendron scandens)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后期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 ,灰白色 ,
边缘褐色 ,周围有明显黄色晕圈
1~ 2
花叶万年青(Dief fenbachia p icta)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后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 ,褐色 ,病
斑周围有明显黄色晕圈
1
银后万年青(Ag laonema commuta tum)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后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 ,褐色 ,病
斑周围有明显黄色晕圈
1
芭蕉科 香蕉(Musaceae musae)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 后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 ,
病斑中央灰白色干枯 ,周围有明显黄色晕圈
1~ 2
鹤望兰(S treli tz ia reg inae)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 后逐渐扩大成卵圆形或长椭圆形 ,
病斑中央呈灰白色 ,边缘深褐色 ,周围黄色晕圈明显
1~ 2
木棉科 瓜栗(发财树)(P achira macrocarpa)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后病斑扩展为圆形灰色 ,病健交界
处颜色较深 ,为灰褐色
1~ 2
雨久花科 凤眼蓝(E ich hornia crassipes)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后逐渐扩展为圆形或近椭圆形灰褐
色病斑 ,中央灰白色干枯 ,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
1~ 2
番荔枝科 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 后病斑扩大 ,圆形 ,铁锈色 ,中央灰
白色。继续扩展 ,病斑连成一片 ,病斑正面有白色小点 ,
背面长有白色霉层
1~ 2
大戟科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后期病斑圆形或近圆形 , 褐色 ,中央
灰白色 ,边缘水渍状 ,周围有不明显黄色晕圈。继续扩
展,最后叶片褪绿 ,整叶呈花叶状 ,背面灰白色
1~ 2
桃金娘科 刚果 12号桉(E ucalyp tus 12ABL) 初为水渍状小病斑 , 后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灰褐色病
斑,中央颜色较边缘颜色稍浅 ,边缘水渍状
1~ 2
无患子科 荔枝(L itchi chinensis) 未发病
3 结论与讨论
华盛顿叶斑病的病原菌为柯氏帚梗柱孢霉
(Cy l indroclad ium colhounii Peerally)。帚梗柱孢
属(Cy lindrocladium)目前共报道有 22个种和 1个
变种[ 4] 。本研究分离到的病原菌分生孢子未老熟时
为单胞 ,并具有 2 ~ 4个油滴 ,老熟后分生孢子有 2
~ 3个分隔。分生孢子梗中央可产生分隔的不育附
属丝 ,且顶端产生棍棒状泡囊 ,形态特征符合柯氏帚
梗柱孢菌的特征 。
经人工接种 ,华盛顿叶斑病的病原菌可引起棕
榈科植物的棕竹 、夏威夷椰子 、袖珍椰子 、国王椰子 、
椰子 、散尾葵 、短穗鱼尾葵 、美丽针葵;天南星科的绿
巨人 、绿萝 、小叶蔓绿绒 、白柄花叶万年青 、银后万年
青;芭蕉科的香蕉 、鹤望兰;木棉科的发财树;雨久花
·46·
 第 33 卷第 6 期(2007)
PLAN T PROTECTION Vol.33 No.6 (2007)
             
研 究 报 告
科的凤眼莲;番荔枝科的番荔枝;大戟科的木薯;桃
金娘科的刚果 12号桉等 20种植物发病。且从寄主
植物的发病时间和发病情况来看 ,本病原菌具有极
强的侵染力。
阮林等曾指出 ,帚梗柱孢霉主要分布在热带 、亚
热带地区[ 11] 。对于该属真菌的致病性 ,国内外都曾
做过相关报道。郑晓慧 ,戚佩坤 ,姜子等报道 ,帚梗
柱孢霉侵染苞叶芋和白鹤芋的根部和茎部 ,引起褐
腐病[ 5] ;刘云龙等也曾报道帚梗柱孢霉侵染鸡冠花
引起褐腐病[ 8] ;李瑞龙等报道 ,帚梗柱孢霉危害桉树
引起焦枯病[ 7 , 9] ;戚佩坤曾报道帚梗柱孢霉能引起荔
枝果实白霉病和番荔枝叶疫病[ 2] ;谢昌平等报道 ,帚
梗柱孢霉危害鹤望兰 ,引起叶斑病[ 10] ;据 Peerally ,
A.等报道 , 帚梗柱孢霉在毛里求斯 、澳大利亚 、印度
等地除危害茶树外 ,还危害花生 、大叶按 、红千层 、无
花果等植物 ,造成严重的叶斑和湿腐[ 12-13] ;金亮等曾
报道帚梗柱孢霉可危害华盛顿葵[ 14] ,但未作详细报
道。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能引起 8 个科 20种植物
发病 ,其中棕榈科 8种 ,天南星科 4种 ,芭蕉科 1种 ,
木棉科 1 种 , 大戟科 1 种植物 ,是国内未曾报道
过的 。
高雷等曾经报道过帚梗柱孢霉可生长在凤眼蓝
叶柄上与天敌昆虫协同作用 ,间接对凤眼蓝造成危
害[ 15] 。由本研究的结果可知 ,该菌在刺伤或无伤的
情况下都可直接侵染凤眼蓝 ,且发病时间短 ,发病严
重。凤眼蓝被列为世界上危害最大的十种杂草之
一[ 16-18] ,能否利用该菌来控制凤眼蓝生长有待进一
步研究。
参考文献
[ 1]  李海先 , 陈栢胜 , 吴贵崇 , 等.园林新贵—华盛顿葵的特征特
性及栽培技术[ 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 2005(10):30.
[ 2]  戚佩坤.广东果树真菌病害志[ M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0:41 , 134-135, 157-158.
[ 3]  姜子德 ,戚佩坤.匙叶天南星褐腐病的检出[ J] .植物病理学报 ,
1997 , 27(1):71-74.
[ 4]  CROUS P W , PH ILLIPS A J L , WINGFIE LD M J.Ef fect s of
cu ltural conditions on vesicle and conidium morph ology in spe-
cies of Cy lindroclad ium and Cy lindroclad iel la[ J] .Mycolo-
gia , 1992 , 84(4):497-504.
[ 5]  郑晓慧 , 戚佩坤 , 姜子德.广州地区天南星科观赏植物上的几
种新真菌病害-Ⅱ[ 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 22(2):
39-41.
[ 6]  姜子德 , 戚佩坤 , 陈永青 , 等.广州地区西洋杜鹃根腐与茎基
腐病病原种类鉴定[ 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 15(4):
333-336.
[ 7]  李瑞龙 , 王缉健.桂东南速生桉病害名录初探[ J] .广西农业
科学 , 2002(3):139-141.
[ 8]  刘云龙 , 何永宏 , 魏正 , 等.鸡冠花褐腐病病原鉴定[ J] .植物
检疫 , 2001(2):79-80.
[ 9]  王缉健 , 甘德煜 , 李 锋, 等.速生桉五种重大病害及其防治
[ J] .广西林业科学 , 2005 , 34(6):76-83.
[ 10] 谢昌平 , 洪玉凤.鹤望兰叶斑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J] .
热带作物学报 , 2005 , 26(3):91-95.
[ 11] 阮 林 , 朱 纯 , 卢树洁 , 等.西鹃茎基腐病的发生和防治研究
[ J] .广东园林 , 2002(增刊):12-16.
[ 12] CROUS W , WINGFIELD M J.A m on og raph of Cy lin drocla-
d ium , including anamorphs of Calonectr ia [ J] .Mycotaxon ,
1994 , 11:341-435.
[ 13] ROSSMAN A Y.Thephragmosporous species of Nectr ia and
related genera[ J] .Mycological Papers , 1983 , 150:1-164.
[ 14] 金 亮 , 丁印龙.厦门地区主要棕榈植物病害种类普查鉴定及
其防治[ J] .热带农业科学 , 2000(4):12-19.
[ 15] 高 雷 , 李 博.入侵植物凤眼莲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J] .植
物生态学报 , 2004 , 28(6):735-752.
[ 16] 金 樑 , 王晓娟, 高雷 , 等.从上海市凤眼莲的生活史特征与繁
殖策略探讨其控制对策[ J] .生态环境 , 2005 , 14(4):498-502.
企 业动 态        活 力 克 胜  彩 炫 金 陵
金秋时节 ,硕果累累;金陵古城 ,盛会连连。 2007年 10 月 30 日至 11 月 1 日 ,第七届全国农药交流会暨农化产品展览会在
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办。在众多参展企业中 ,作为中国农化行业品牌领跑企业的克胜集团 ,设计的展厅独具匠心 , 正中央
“引领绿色步伐 , 勇立行业标杆”的主题绚丽夺目 , 发人深省;高悬两侧的“克己者胜天下” 、“克己奉农 , 联盟制胜” , 将企业的核
心价值观巧妙传递 ,给人启迪;广而告之的“克胜农药 , 植保大地” 、“克胜品牌 , 成就丰收” , 与陈列在展台上的吡虫啉 、哒螨灵 、
“好长势” 、“多倍思”等近百个名牌 、精品 、新品交相辉映 , 引人入胜。由克胜集团主持的“农药创新经营发展论坛” ,吸引许多专
家 、学者和广大农药经销商的踊跃参与 , 并受到如潮好评。一个创新克胜 、科技克胜 、文化克胜的活力充分展现 ,给无数参观者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会期间 ,克胜集团还光荣地领受到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颁发的“神农奖———最佳营销团队奖” ,以及农药
行业首批信用评价 AAA 级信用企业牌匾。
崔 亚  冬 晨 (江苏克胜集团 224700)
·47·研 究 报 告             
 第 33 卷第 6 期(2007)
PLANT PRO TECT ION Vo l.33 No.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