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4 1 卷第 5 期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Vol . 4 1 No . 5
2 0 1 4 年 1 0 月 Journal of Jiangsu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Oct . 2 0 1 4
文章编号:1001 - 7380(2014)05 - 0019 - 04
小叶红叶石楠和红叶石楠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王伟伟1,吕春华2,窦全琴1*
(1.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1153;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业科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收稿日期:2013-12-23;修回日期:2014-08-12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矮生红叶石楠规模化生产技术集成创新示范”[CX(12)3010]
作者简介:王伟伟(1986 -) ,女,河南长垣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从事植物生理方面的研究。E-mail:wanwewe1234@ 126. com。
* 通信作者:窦全琴(1965 -) ,女,河南沈丘人,研究员,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林木遗传育种及森林培育研究。E-mail:douqq2008@
163. com。
摘要:以 2 年生小叶红叶石楠和红叶石楠扦插苗为研究对象,利用 PEG-6000 模拟干旱胁迫,对 0(CK) ,- 0. 3(T1) ,
- 0. 9(T2)和 - 2. 0(T3)MPa等 4 种水势条件下的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及
可溶性蛋白等 5 个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小叶红叶石楠和红叶石楠叶片相对含水量随胁迫加重逐
渐降低并与 CK有极显著差异(P < 0. 01) ,前者在轻度胁迫(T1)时就出现严重的失水,仅为 CK的 49. 84%,而后者
逐渐下降,并始终高于前者;2 种植物叶片的 MDA含量随胁迫增强变化趋势不同,前者在轻度胁迫(T1)和中度胁
迫(T2)下叶片中 MDA含量没有明显变化,重度胁迫(T3)时比 CK 增加 73. 68%,而后者在 T1 时急剧上升,T2 时
达到最大值,超过 CK 230. 56%,膜脂出现了明显的氧化现象;2 种植物叶片的脯氨酸含量随胁迫增强呈单峰曲线
变化,前者在 T1 时急剧上升至峰值,为 CK的 16. 26 倍,而后者在 T2 时达到峰值,为 CK的 10. 12 倍,各胁迫强度下
前者均高于后者;2 树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各胁迫强度下均较 CK极显著(P < 0. 01)减低,前者可溶性糖含量在
T1 时急剧下降至最低值,为 CK的 25. 37%,T2 和 T3 时稳定,而后者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T2 时
最低,为 CK的 43. 56%;2 树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随胁迫强度增加有不同变化,前者在 T1 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
量迅速上升,超过 CK 79. 07%,并在 T2 和 T3 时保持稳定,有利于抵御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而后者叶片可溶性蛋
白含量低于前者,且在 T3 时明显下降,更易受到干旱胁迫伤害。
关键词:小叶红叶石楠;红叶石楠;干旱胁迫;生理特性
中图分类号:S687 文献标识码:A doi:10. 3969 / j. issn. 1001 - 7380. 2014. 05. 005
小叶红叶石楠(Photinia lochengensis)属蔷薇科
常绿灌木,与目前广泛应用的红叶石楠 (Photinia
fraseri‘Red Robin’)相比,其株型紧凑矮化,叶形短
小,新叶更加鲜红亮丽,9 月下旬秋稍生长新叶再次
呈鲜红色,红叶期长,观赏效果好,并且由于生长较
慢可以降低修剪成本,更适合于地被景观的营建,在
园林绿化中有较高的推广应用潜力。干旱是影响植
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之一,目前对红叶石楠干旱
胁迫的生理特性变化已经有了一些研究[1 - 3],但有
关干旱胁迫对小叶红叶石楠和红叶石楠生理变化差
异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以 2 年生小叶红叶石楠
和红叶石楠扦插苗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这 2 树种
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比较它们对干旱胁迫的适
应能力,为小叶红叶石楠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2 年生小叶红叶石楠和红叶石楠“红罗宾”扦插
苗,选择生长健壮、长势一致、无病虫害的植株进行
干旱胁迫处理。
1. 2 试验设计
试验区设置在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花房
中,四周通风而且透光性良好,室内温度 25 ~ 35 ℃。
采用模拟干旱胁迫方法进行试验,将模拟干旱试剂
聚乙二醇(PEG-6000)作为渗透剂对苗木根际进行
胁迫处理,用 1 /2 Hoagland 溶液配成 0(CK)、10%
(T1)、20%(T2)和 30%(T3)等 4 个梯度,根据 Mi-
chael等[4]的经验公式计算相当于 0,- 0. 3,- 0. 9
和 - 2. 0 MPa 的水势。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 3
个,每个重复 3 株。在试验期间,每天上午 10:00 用
通气泵对 PEG-6000 溶液进行通气 30 min,以保证水
中溶解氧的含量。
1. 3 测定方法
2013 年 10 月 12 日到 10 月 14 日经 48 h 的干
旱处理后,于 10 月 14 日 10:0 进行取样与各项指标
的测定工作。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
色法[5];相对含水量(RWC)采用饱和含水量测定
法[6];脯氨酸(Pro)参照茚三酮显色法[7];可溶性糖
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法[8];可溶性蛋白采用考马斯亮
蓝 G-250 显色法[7]。
1. 4 数据处理
对数据用 Excel2007 和 SPSS17. 0 进行方差分
析和多重对比,并进行图表的绘制。
2 结果与分析
2. 1 干旱胁迫对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 PEG-6000 处理前后,小叶红叶石
楠和红叶石楠的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情况,如表
1 所示。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2 种植物叶片 RWC
均呈下降趋势,小叶红叶石楠在 T1 时急剧下降,随
后稳定,而红叶石楠逐渐减小。2 种植物的叶片相
对含水量在胁迫前基本相等,各处理下均为红叶石
楠高于小叶红叶石楠,T3 时达到最低值,分别为对
照的 67. 34%和 46. 73%。
表 1 不同 PEG-6000 处理对 2 种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多
重对比
PEG-6000
处理
叶片相对含水量 /%
红叶石楠 小叶红叶石楠
CK 71. 712 ± 1. 555 Aa 71. 529 ± 7. 879 Aa
T1 57. 549 ± 0. 618 Bb 35. 657 ± 4. 252 Bb
T2 49. 594 ± 3. 243 Cc 39. 558 ± 1. 480 Bb
T3 48. 290 ± 1. 847 Cc 33. 426 ± 1. 178 Bb
数据为平均值 ±标准差。同列中不同大、小写字母表示极显著
性差异(P < 0. 01)和显著性差异(P < 0. 05)。
小叶红叶石楠的对照与各处理间达到极显著性
差异(P < 0. 01) ;T1、T2 和 T3 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红叶石楠对照与各处理间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
<0. 01) ;T1 时与 T2、T3 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T2
与 T3 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小叶红
叶石楠叶片轻度胁迫时就出现严重的失水,并且随
胁迫加重保持稳定;而红叶石楠叶片相对含水量随
胁迫加重从 CK到 T1、T2 逐渐降低,随后稳定。
2. 2 干旱胁迫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 PEG-6000 处理后,小叶红叶石楠
和红叶石楠的叶片 MDA的变化情况,表 2 所示。小
叶红叶石楠 MDA含量随着胁迫的加重在 T1、T2 时
基本不变,在 T3 时急剧升高,达到 CK的173. 69%;
红叶石楠叶片 MDA含量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大呈单
峰曲线变化,先急剧增加至 T2 时达到顶峰,为 CK
的 330. 57%,T3 时下降。红叶石楠叶片 MDA 含量
在对照时低于小叶红叶石楠,在 T1 和 T2 处理下
MDA的含量高于小叶红叶石楠,T3 时 2 者基本
相等。
表 2 不同 PEG-6000 处理对 2 种植物的叶片丙二醛含量多
重对比
PEG-6000
处理
MDA含量 /(μmol /gFW)
红叶石楠 小叶红叶石楠
CK 15. 410 ± 1. 758 Cd 23. 805 ± 1. 650 Bb
T1 33. 373 ± 1. 962 Bc 24. 626 ± 5. 522 Bb
T2 50. 940 ± 4. 185 Aa 27. 510 ± 1. 640 Bb
T3 41. 428 ± 5. 201 ABb 41. 345 ± 7. 127 Aa
数据为平均值 ±标准差。同列中不同大、小写字母表示极显著
性差异(P < 0. 01)和显著性差异(P < 0. 05)。
小叶红叶石楠 CK、T1 和 T2 之间没有显著性的
差异,MDA含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T3 处理下 MDA
含量急剧增大,与其他处理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
< 0. 01)。红叶石楠对照与各处理间均达到极显著
性差异(P < 0. 01) ;T1 时与各处理间均达到极显著
性差异(P < 0. 01) ;T2 与 T3 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以上结果表明小叶红叶石楠在轻度和中
度干旱胁迫(T1 和 T2)下叶片中 MDA 含量没有明
显变化,膜脂的氧化不明显,而红叶石楠在轻度干旱
胁迫(T1)下 MDA 含量急剧上升,膜脂出现了明显
的氧化现象。
2. 3 干旱胁迫对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2. 3. 1 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 PEG-6000
处理后,小叶红叶石楠和红叶石楠的脯氨酸变化情
况,如表 3 所示。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大,2 种植物叶
片脯氨酸浓度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曲线趋
势,CK时均最小。小叶红叶石楠 T1 时急剧增加,
达到最大值,为 CK 的 17. 26 倍,T2、T3 时下降并基
本稳定;红叶石楠 T1、T2 时逐渐增加到最大值,达
到 CK的 11. 12 倍,T3 时减少。小叶红叶石楠的脯
氨酸含量在各处理下均高于红叶石楠,且 2 者的最
02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第 41 卷
大值分别出现在 T1 和 T2。
表 3 不同 PEG-6000 处理对 2 种植物的叶片脯氨酸含量多
重对比
PEG-6000
处理
脯氨酸含量 /(mg /g FW)
红叶石楠 小叶红叶石楠
CK 18. 068 ± 2. 416 Dd 25. 709 ± 2. 276 Cc
T1 83. 595 ± 6. 534 Cc 443. 637 ± 12. 831 Aa
T2 200. 859 ± 13. 931 Aa 315. 209 ± 24. 772 Bb
T3 135. 047 ± 22. 229 Bb 291. 662 ± 17. 378 Bb
数据为平均值 ±标准差。同列中不同大、小写字母表示极显著
性差异(P < 0. 01)和显著性差异(P < 0. 05)。
小叶红叶石楠的 CK与各处理间均达到了极显
著性的差异(P < 0. 01) ;T1 与 T2、T3 间达到了极显
著性的差异(P < 0. 01) ;T2 和 T3 之间没有显著性
的差异。红叶石楠的各处理间均达到了极显著性差
异(P < 0. 01)。以上结果表明小叶红叶石楠在轻度
干旱胁迫(T1)下叶片的脯氨酸含量急剧上升至峰
值,开展最大限度的渗透调节,在中度胁迫(T2)下
调节能力降低;而红叶石楠在中度胁迫(T2)下达到
峰值,在重度胁迫(T3)下调节能力降低。
2. 3. 2 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不同 PEG-6000 处
理后,小叶红叶石楠和红叶石楠的叶片可溶性糖含
量变化,如表 4 所示。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大,小叶红
叶石楠可溶性糖含量在 T1 时急剧下降至最低值,为
CK的 25. 37%,T2 和 T3 时稳定;红叶石楠可溶性糖
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T2 时最低,为 CK
的 43. 56%。2 种植物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为对
照时最高,红叶石楠除在 CK 时略低于小叶红叶石
楠,其余处理均高于小叶红叶石楠。
表 4 不同 PEG-6000 处理对 2 种植物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
多重对比
PEG-6000
处理
可溶性糖含量 /(mg /g DW)
红叶石楠 小叶红叶石楠
CK 49. 205 ± 2. 400 Aa 53. 737 ± 1. 482 Aa
T1 28. 530 ± 2. 921Bb 13. 631 ± 0. 133 Bb
T2 21. 433 ± 2. 396Bc 14. 980 ± 1. 579 Bb
T3 28. 495 ± 3. 087Bb 15. 893 ± 1. 084 Bb
数据为平均值 ±标准差。同列中不同大、小写字母表示极显著
性差异(P < 0. 01)和显著性差异(P < 0. 05)。
小叶红叶石楠可溶性糖含量在 CK中明显高于
处理组,达到极显著性的差异(P < 0. 01) ;T1、T2 和
T3 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大,没有显著性差异。
红叶石楠的可溶性糖含量在 CK 中明显高于处理
组,达到极显著性的差异(P < 0. 01) ;T1 与 T3 间没
有显著性的差异;T2 与 T1、T3 间有显著性的差异
(P < 0. 05)。
2. 3. 3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不同 PEG-6000
处理后,小叶红叶石楠和红叶石楠的叶片可溶性蛋
白含量的变化,如表 5 所示。干旱处理后 2 种植物
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增加。随着胁迫
强度的增大,小叶红叶石楠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
T1 时比 CK显著增加,然后保持稳定,T2 时含量最
高,达到 CK的 198. 89%;红叶石楠可溶性蛋白含量
T1 比 CK显著增加,达到 CK 的 162. 62%,T2 时基
本不变,T3 时稍有减少;小叶红叶石楠的可溶性蛋
白含量在各处理下均高于红叶石楠的含量。
表 5 不同 PEG-6000 处理对 2 种植物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
量多重对比
PEG-6000
处理
可溶性蛋白含量 /(mg /g FW)
红叶石楠 小叶红叶石楠
CK 4. 857 ± 1. 583 b 5. 978 ± 0. 882 b
T1 7. 899 ± 1. 420 a 10. 705 ± 0. 531 a
T2 7. 699 ± 0. 834 a 11. 890 ± 1. 445 a
T3 5. 926 ± 0. 384 ab 10. 599 ± 0. 766 a
数据为平均值 ±标准差。同列中不同大、小写字母表示极显著
性差异(P < 0. 01)和显著性差异(P < 0. 05)。
小叶红叶石楠可溶性蛋白含量在 CK 与 T3 间
没有显著性差异;T1 与 T2 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
CK与 T1、T2 间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 ;T3 与 T1、
T2 间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红叶石楠 CK的可
溶性蛋白含量与 T1、T2 间达到显著性的差异(P <
0. 05) ;CK与 T3 间没有显著性差异;T1 与 T2 间没
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小叶红叶石楠在轻度
干旱胁迫(T1)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迅速上升,并
在中度和重度胁迫(T2 和 T3)下保持稳定,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抵御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而红叶石楠
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小叶红叶石楠,且在重度
胁迫(T3)时明显下降,更易受到干旱胁迫伤害。
3 讨论
水分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水分亏缺对植物的影响非常广泛,贯穿在植物的
整个生长过程中。当环境中可利用的水分低到不足
以维持植物正常生命活动需要时,植物就会表现出
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如植物细胞生理脱水、气
12第 5 期 王伟伟等:小叶红叶石楠和红叶石楠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孔关闭、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呼吸紊乱、整个新陈代
谢异常、生理活动受到障碍、植株停止生长等。
本研究中不同的 PEG-6000处理对小叶红叶石楠
和红叶石楠的生理指标有显著性的影响。2 种植物
在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显著下降,小叶红叶石楠
叶片轻度胁迫时就出现严重的失水,大豆品种苗期和
黑心菊抗旱性生理生化的研究中也有相似的结
果[9 - 10]。小叶红叶石楠和红叶石楠的各处理组平均
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 30. 90% 和
172. 00%。与苹果树苗和大豆品种苗期干旱胁迫的
研究结果相似[9,11]。渗透调节是植物适应和抵抗干
早等逆境的一种重要的调节机制,已经在多种植物中
得到证实[12 - 13],本研究中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
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在 PEG-6000的胁迫下均有显著性
变化。水分胁迫下植物体内脯氨酸的积累在多种植
物中被证实[11,14],本研究中 2 种植物在干旱胁迫下,
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性的增加(P < 0. 01) ,
处理组的平均值分别为对照的 7. 74 倍和 13. 62 倍。
可溶性糖含量在干旱胁迫处理下与对照相比有极显
著性下降(P < 0. 01) ,分别下降了54. 30% 和 35.
14%。干旱条件下苹果树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
加[11],本研究结果与之相反。这可能与干旱胁迫下
小叶红叶石楠和红叶石楠的光合作用显著性下降(P
<0. 01) ,作为光合作用的产物可溶性糖的合成受阻,
因此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
相比均有显著性增加(P <0. 05) ,这与刘忠霞等在苹
果树幼苗和吴阳清等在“星白”勋章菊的干旱胁迫试
验中的结果一致[11,14]。
综上所述,当环境中可利用的水分低到不足以
维持植物正常生命活动需要时,植物就会表现出一
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如植物细胞生理脱水、整个
新陈代谢异常、生理活动受到障碍和植株停止生长
等。2 种植物都是通过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增加
渗透调节物质以降低细胞水势,其耐旱机制基本相
同,仅在耐受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申亚梅,童再康,张 露.干旱胁迫对红叶石楠等 3 个观赏品
种生理特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大学学报,2006,28(3) :
397-402.
[2] 曹 晶,姜卫兵,翁忙玲,等.夏秋季旱涝胁迫对红叶石楠光合
特性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7,34(1) :163-172.
[3] 陈卫元,曹 晶,姜卫兵.干旱胁迫对红叶石楠叶片光合生理
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 :217-220.
[4] Michael B E,Kaufaman M R. The osmotic potential of polythelene
glycol,6000[J]. Plant Physiology,1973,51:914-916.
[5] 赵世杰,史国安,董新纯.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中
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 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2 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1.
[7] 李合生,孙 群,赵世杰,等.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 郝再彬,苍 晶,徐 肿.植物生理实验[M]. 哈尔滨:哈尔滨
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9] 朱 鹏,韩 阳,阮亚男.不同大豆品种苗期抗旱性比较[J].
大豆科学,2008,27(4) :711-714.
[10] 杜国平,邹 青,连芳青,等. 黑心菊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的研
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2) :42-45.
[11] 刘忠霞,刘建朝,胡景江. 干旱胁迫对苹果树苗活性氧代谢及
渗透调节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2) :15-19.
[12] Barker D J,Sullivan C Y,Moser L E. Water deficit effects on os-
motic potential,cell wall elasticity,and proline in five forage gras-
ses[J]. Agronomy Journal,1993,85(2) :270-275.
[13] Chaves,Maroco J P,Pereira J S. Understanding plant responses
to drought—from genes to the whole plant[J]. Functional Plant
Biology,2003,30(3) :239-264.
[14] 吴阳清,周晓慧,王永亮,等.“星白”勋章菊对干旱处理的生理
响应[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35(1) :80-83.
( 上接第 5 页)
参考文献:
[1]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22 卷[M].北京:科学出
版社,1999:382-386.
[2] 窦全琴,仲 磊,黄利斌,等.榉树苗木质量分级标准[J].江苏
林业科技,2010,36(1) :1-4.
[3] 张立军,周丽君. 大叶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J]. 湖南林业科
技,2001,26(4) :18-23.
[4] 窦全琴,焦秀洁,张 敏,等. 土壤 NaCl 含量对榉树幼苗生理
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9(10) :2063-2069 .
[5] 黄利斌,汪企明,等.榉树半同胞家系苗期性状变异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2001,28(6) :1-3.
[6] 窦全琴,张 敏,黄利斌,等.榉树优树子代苗期及幼林期生长
变异[J].江苏林业科技,2014,41(3) :1-4.
[7] 曹 娴,罗玉兰,崔心红,等.榉树遗传变异分析及优良单株选
择[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0,(6) :499-503.
[8] 刘勋成,李玉媛,陈少瑜.不同榉树种源遗传多样性的 ISSR 分
析[J].西部林业科学,2005,32(2) :43-47.
[9] 马育华.植物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M]. 南京:江苏科学技
术出版社,1982.
22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第 41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