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彩叶凤梨离体培养中外植体消毒及防止褐化的研究



全 文 :彩叶凤梨离体培养中外植体消毒及防止褐化的研究
史华平1,王彦尊2,王计平2*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山西太谷 030815;2.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
摘要 [目的]研究彩叶凤梨离体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消毒及褐化的防止措施。[方法]以彩叶凤梨幼苗茎段作为外植体材料,研究其消毒
和褐化防止问题。[结果]减少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外植体选用0. 1%升汞溶液消毒10 min,并在MS诱导培养基中添加200 mg /L的抗
坏血酸,能够有效防止褐化,而且不影响愈伤组织的进一步分化。[结论]研究结果为彩叶凤梨离体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 彩叶凤梨;离体培养;外植体;消毒;褐化
中图分类号 S1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5)03 -047 -03
Studies on Disinfection and Anti-browning during the Tissue Culture of Neoregelia carolinae
SHI Hua-ping1,WANG Yan-zun2,WANG Ji-ping2* (1. Pomology Institute,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aigu,Shanxi
030815;2. College of Agronomy,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Shanxi 030801)
Abstract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study disinfection and anti-browning during the tissue culture of Neoregelia carolinae. [Method]In this
experiment,with the seedling stems of Neoregelia carolinae as explants,study on the problems in disinfection and browning of Neoregelia caroli-
nae tissue culture was carried out. [Result]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lant browning could be alleviated by reducing the salt concentration of
medium and explants treated with 0. 1% HgCl2 for 10 min during in vitro cultur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200
mg /L Vc could prevent browning effectively,and did not produce bad effects on growth of Neoregelia carolinae explants.[Conclusion]The study
provided basis for tissue culture of Neoregelia carolinae.
Key words Neoregelia carolinae;Tissue culture;Explant;Disinfection;Browning
基金项目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30311019 - 2) ;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31201266)。
作者简介 史华平(1974 - ) ,男,山西昔阳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植物组
织培养技术研究。* 通讯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植物生
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14-12-05
彩叶凤梨(Neoregelia carolinae)又名赪凤梨、五彩凤梨,
为凤梨科彩叶凤梨属植物。原产于巴西,无明显休眠期,喜
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怕干燥和强光暴
晒[1]。我国彩叶凤梨的栽培时间不长,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
始进入引种阶段,至今仅有小批量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广东、
海南、福建和云南昆明等地。
彩叶凤梨通常以分株、播种繁殖为主,时间限制十分明
显,而且生长缓慢,繁殖率低,且苗不整齐,通过植物组织培
养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其繁殖率[1 -2],短期内获得大量整齐一
致的种苗,因此通过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凤梨是一条很理想的
途径。然而,在离体培养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是外植体严重
褐化而导致培养物死亡的问题,笔者针对该问题,对彩叶凤
梨离体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消毒及褐化的防止措施进行了研
究。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以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组培试验室提供的
彩叶凤梨为材料,取其幼苗茎段作为外植体材料。
1. 2 试验方法
1. 2. 1 外植体的处理与消毒。
1. 2. 1. 1 材料预处理。取彩叶凤梨幼苗,流水冲洗干净,切
下其茎段,在无菌条件下用 75%乙醇表面消毒 30 s,用消毒
剂消毒,最后无菌水清洗 6 ~8 次,用无菌滤纸吸干材料表面
水分后备用。
1. 2. 1. 2 表面消毒剂的筛选。分别用 2%、5% NaClO 及
0. 1%、0. 2%的 HgCl2 溶液按如下设置进行外植体消毒。①
2%的 NaClO消毒 10 min;②2%的 NaClO消毒 20 min;③2%
NaClO消毒 30 min;④5%的 NaClO消毒 10 min;⑤5%NaClO
消毒 20 min;⑥5%NaClO消毒 30 min;⑦0. 1%HgCl2 溶液消
毒 5 min ;⑧0. 1% HgCl2 溶液消毒 10 min;⑨0. 2% HgCl2 溶
液消毒 5 min;⑩0. 2%HgCl2 溶液消毒 10 min。每处理 20 个
外植体,重复 3次。
1. 2. 1. 3 外植体处理时间的确定。用 0. 1%HgCl2 溶液按以
下时间设置对茎段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①0. 1% HgCl2 溶
液消毒 3 min;②0. 1% HgCl2 溶液消毒 5 min;③0. 1% HgCl2
溶液消毒 7 min;④0. 1% HgCl2 溶液消毒 10 min;⑤0. 1%
HgCl2 溶液消毒 15 min。消毒的外植体接种于无菌培养基
上。培养基配方为 MS +6-BA 3. 0 mg /L + NAA 0. 1 mg /L,附
加 0. 6%琼脂和 3%蔗糖,pH 5. 6 ~ 5. 8。每处理 20 个外植
体,重复 3次。培养 20 d后,统计外植体污染率,死亡率,存
活率。
1. 2. 2 外植体褐化的防止。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及消毒剂
的种类和处理方法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每个处理接种 20
个,设 3次重复。
1. 2. 2. 1 不同消毒剂处理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取彩叶凤
梨的幼苗茎段,流水洗净后设 6 个处理:①在无菌条件下用
75%乙醇表面消毒30 s后,于0. 1%HgCl2 溶液消毒7 min;②
用 75%乙醇表面消毒 30 s 后,于 0. 1% HgCl2 溶液消毒 10
min;③用 75%乙醇表面消毒 30 s后,于 0. 1% HgCl2 溶液消
毒 15 min;④直接用0. 1% HgCl2 溶液消毒 7 min;⑤直接用
0. 1%HgCl2 溶液消毒 10 min;⑥直接用 0. 1% HgCl2 溶液消
毒 15 min。
1. 2. 2. 2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将基本培
养基设为 MS、1 /2MS、N6和 B5 4种类型,分别附加 6-BA 3. 0
mg /L及 NAA 0. 1 mg /L,分析不同培养基类型对彩叶凤梨外
植体褐化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5,43(3):47 - 49 责任编辑 李占东 责任校对 李岩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5.03.016
1. 2. 2. 3 不同浓度抗坏血酸处理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在
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抗坏血酸(Vc),以没有任何防褐化
处理的外植体作为对照,筛选抗坏血酸防止外植体褐化的最
适浓度。
2 结果与分析
2. 1 外植体材料的处理
2. 1. 1 消毒剂对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影响。从表 1 可以看
出,2% NaClO处理 10 min的污染率达到 62. 1%,存活率为
34. 4%,而 5% NaClO处理 20 和 30 min的存活率达到 68%
左右;0. 1%和 0. 2% HgCl2 消毒 5和 10 min的存活率均保持
在 70%以上;表明 2种灭菌剂对彩叶凤梨幼苗茎段外植体消
毒效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浓度 HgCl2 消毒效果均优于
NaClO,污染率降低,存活率提高。对存活率分析表明,处理
⑧是彩叶凤梨茎段外植体较适宜的消毒方法,即 0. 1%
HgCl2 消毒 10 min,外植体存活率高达 92. 6%。
表 1 消毒剂对茎段消毒效果的影响 %
处理 污染率 死亡率 存活率
① 62. 1 3. 5 34. 4
② 45. 2 2. 6 52. 2
③ 36. 0 3. 0 61. 0
④ 58. 2 4. 3 37. 5
⑤ 23. 5 8. 4 68. 1
⑥ 17. 6 14. 8 67. 6
⑦ 14. 2 11. 8 74. 0
⑧ 2. 0 5. 4 92. 6
⑨ 8. 3 5. 2 86. 5
⑩ 1. 8 18. 4 79. 8
2. 1. 2 处理时间对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确
定 0. 1%HgCl2 对外植体材料的最佳处理时间,分别设置了 5
个处理时间进行消毒,结果见表 2。由表 2可知,随着处理时
间的延长,外植体污染率逐渐降低,死亡率升高,说明较长时
间 HgCl2 处理会对外植体材料造成一定伤害。5个不同处理
时间中,0. 1%HgCl2 处理 3 min外植体的死亡率虽然是 0,但
外植体的污染率却达到 64. 5%,存活率也只有 35. 5%;而用
0. 1%HgCl2 处理 7 ~15 min,虽然外植体有一定的污染,但死
亡率较低,其存活率在 80%左右,结果表明,处理④即 0. 1%
HgCl2 消毒 10 min,外植体存活率高达 92. 6%,消毒效果最
好,是较适宜的外植体处理时间。
表 2 处理时间对外植体材料消毒效果的影响 %
处理 污染率 死亡率 存活率
① 64. 5 0 35. 5
② 14. 2 11. 8 74. 0
③ 8. 5 10. 3 81. 2
④ 2. 0 5. 4 92. 6
⑤ 2. 3 18. 1 79. 6
2. 2 外植体褐化的防止
2. 2. 1 不同表面消毒方式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由表 3 可
知,用 75%乙醇处理外植体材料,明显加剧了褐化程度,处理
后 1 d即出现中度褐化;0. 1%HgCl2 溶液消毒 10 或 15 min,
褐化现象也较明显,而用0. 1%HgCl2 溶液消毒7 min,外植体
褐化程度较轻,表明用 0. 1% HgCl2 溶液消毒处理对褐化的
影响较小。
表 3 不同表面消毒方式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处理
处理时间∥d
1 2 3 4
① + + + + + + + + + + +
② + + + + + + + + + + +
③ + + + + + + + + + + + +
④ + + + + + + + +
⑤ + + + + + + + + +
⑥ + + + + + + + + + + +
注:N.没有褐化,+ .轻度褐化,+ + .中度褐化,+ + + .严重褐化。
2. 2. 2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过高无机盐
浓度会引起某些植物外植体中酚类物质氧化,引起褐变;培
养基的状态及硬度也会影响外植体褐化程度。以MS培养基
作为对照,分别附加相同激素成分,蔗糖 3%,琼脂0. 6%,pH
5. 6 ~5. 8。
表 4 基本培养基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培养基
处理时间∥d
1 2 3 4
MS + + + + + + + +
1 /2MS + + + + + + +
N6 + + + + + + +
B5 + + + + + + +
注:N.没有褐化,+ .轻度褐化,+ + .中度褐化,+ + + .严重褐化。
由表 4可知,MS培养基比其他培养基褐化速度更快,而
其他 3种培养基之间则无明显差异。
2. 2. 3 不同浓度抗坏血酸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在 MS 培
养基中添加 50、100、200 和 300 mg /L抗坏血酸,对外植体褐
化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表 5),其中,较低浓度抗坏血酸在培
养初期有防褐作用(50 mg /L在 6d前,100 mg /L在 8d 前) ,
200和 300 mg /L抗坏血酸能够很好地防止彩叶凤梨外植体
褐化的产生。
防褐化剂对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产生有不同的影响,所
以在添加抗坏血酸的培养基中培养茎段 20 d时,对不定芽和
愈伤组织的产生进行了记录,发现都有不定芽的产生,叶片
也有愈伤组织的产生,因此认为,在培养基中添加 200 mg /L
的抗坏血酸能够较好地防止褐化,且不影响分化。
表 5 不同浓度抗坏血酸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抗坏血酸浓度
mg /L
处理时间∥d
4 6 8 10 20
对照 + + + + + + + + + + + + + +
50 + + + + + + + + + + + + +
100 + + + + + + + + + + +
200 N N N + +
300 N N N + +
注:N.没有褐化,+ .轻度褐化,+ + .中度褐化,+ + + .严重褐化。
3 结论与讨论
3. 1 外植体的选择及灭菌 外植体是植物组织培养的材
84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年
料,其表面和内部常携带一些微生物,是组织培养过程的主
要污染源,外植体的消毒是植物组织培养能否成功的第一
步,在培养时常因消毒效果不佳而导致失败。外植体表面消
毒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时间。因为消毒剂不
仅能杀死微生物,也会对外植体产生一定的伤害。不同植物
或同一植物不同外植体消毒方法不同,为达到满意的灭菌效
果,需要根据外植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摸索出合理
的消毒时间,焦立为等[3]用臭氧对橡皮树带有顶芽的叶片进
行消毒,结果表明,臭氧用于外植体消毒灭菌的效果很好,接
种 20 d后,污染率为 0%,且顶芽(有鳞叶包被)接种后的成
活率极高;Abdul Qayyum Rao等[4]采用0. 1%HgCl2 对棉花种
子表面消毒时,种子在消毒液中浸泡 20 min,远远超出一般
时间范围,但仍不会对种子造成伤害。在使用消毒剂时,有
时只用 1种消毒剂对外植体进行消毒,有时是将 2种或几种
消毒液混合后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刘香玲等[5]使用混合消毒
剂对水稻种子进行灭菌,将水稻种子去壳后,先用 70%乙醇
消毒 1 min,再用 0. 1%HgCl2 和 2% NaClO(1∶ 1)的混合消毒
液浸泡 20 min。该研究对彩叶凤梨幼苗茎段采用 0. 1%
HgCl2 消毒 10 min,其存活率可达92. 6%。
3. 2 外植体褐化及防止 外植体褐化是凤梨科植物等许多
植物离体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发生褐化现象会直接导致
培养物死亡,严重阻碍了快繁过程。影响褐化的因素很多,
也很复杂,植物的种类、基因型、外植体部位及生理状态、外
植体消毒情况、培养方式等的不同,褐化程度也有所不同。
首先,接种时各种化学消毒剂对外植体的伤害会引起褐化。
消毒剂不同,消毒时间不同,外植体褐化程度也不同。乙醇
消毒虽然效果较好,但易对材料造成伤害,导致褐化,HgCl2
对外植体伤害较轻,且消毒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褐变越严
重[6]。在消毒时间方面,一般是消毒时间越长,褐化率越
高[7],因而消毒时间应掌握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保证较高的外
植体成活率。该研究用 0. 1%HgCl2 溶液消毒 7 min,外植体
褐化程度较轻,而 75%乙醇处理外植体材料,明显加剧了褐
化程度。
其次,培养基状态及过高的无机盐浓度也会引起外植体
褐变,如把核桃分别在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培养,半
固体培养基芽的诱导获得成功,而其他培养基上都发生了褐
变[8]。在金钱树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采用液体培养对防止
褐化有很好的作用[9]。在桑树组培中,降低无机盐浓度,将
MS培养基改为 1 /2MS培养基能减轻褐变,降低褐化率[10]。
刘兰英[11]在核桃组培中发现,将 DKW培养基的无机盐浓度
减少一半,核桃外植体褐变率由55. 8%降至32. 5%。该研究
结果表明 MS 培养基比 1 /2MS、N6 及 B5 培养基褐化速度
更快。
另外,在培养基中加入防褐化剂可以明显减少褐变发
生。防褐化剂一般分为 2 种:一种是吸收醌类物质的吸附
剂,如活性炭,它是一种吸附性较强的吸附剂,但其吸附作用
没有选择性,在吸附酚类氧化物的同时也吸附营养物质,研
究表明,活性炭能有效控制褐化和促进生长,但不利于分
化[12];另一种是防止酚氧化的抗氧化剂,如 Na2SO3 和 NaH-
SO3,主要是影响酚类化合物与酶结合来有效防止褐化,抗坏
血酸(Vc)也属于抗氧化剂,是一种酚氧化酶抑制物,它可以
将该酶的 Cu2 +还原成 Cu +[13]。虽然 Na2SO3 的防褐化作用
最佳,但不利于不定芽和愈伤组织的发生,影响外植体培养。
彭筱娜等[14]研究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 200 mg /L抗坏血酸
可以有效防止观赏凤梨褐化的产生。该试验同样采用 200
mg / L的抗坏血酸作为一种有益的防褐化添加物,也可以有
效防止彩叶凤梨茎段外植体褐化,促进外植体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云甲.彩叶凤梨的观赏与栽培[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1(7):
19.
[2]徐立,李志英,赖齐贤,等.彩叶凤梨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J].植物
生理学通讯,2003,39(4):344.
[3]焦立为,黄克梅,闫小飞,等.植物组织培养前用臭氧对外植体进行消
毒灭菌的效果初探[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38(5):466.
[4]ABDUL QAYYUM RAO,S SARFRAZ HUSSAIN,M SAQIB SHAHZ A D,
et al.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wild relatives o f cotton(Gossypium Spp.)
[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2006,7(4):291 -298.
[5]刘香玲,王玉珍,罗景兰.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因素的研
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5(5):7 -9.
[6]胡彦,赵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以及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S1):130 -134.
[7]缪耀梅,李开彪,叶添谋.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和褐化的防治[J].韶关
学院学报,2003,24(6):101 -103.
[8]吴晓霞,陈刚,张彪,等.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的研究进展[J].河北林
果研究,2002,17(3):284.
[9]唐利球,唐君海,陆祖正,等.金钱树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褐化的防止
[J].广西热带农业,2005,(3):12 -13.
[10]邱璐,陈善娜,夏跃明,等.桑树组织培养中的褐化问题的研究[J].云
南大学学报,2000,22(1):76 -78
[11]刘兰英.‘薄壳香’核桃组培中的褐化及防止措施研究[J].园艺学报,
2002,29(2):171 -172.
[12]刘真华,葛红,郭绍霞,等.蝴蝶兰组织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J].园
艺学报,2005,32(4):732 -734.
[13]丁连忠.抗坏血酸衍生物抑制蘑菇的多酚氧化酶[J].食品科学,1991,
67(2):22 -25.
[14]彭筱娜,易自力,蒋建雄,等.观赏凤梨组织培养中防止外植体褐化的
初步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7(4):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67 -69.
(上接第 31页)
[2]KALINSKI A J,WEISEMAN N J,MATTHEWS B F,et al. Molecular clo-
ning of a protein associatedwith soybean oilbodieswhich ishomologous to
thiol proteases of the papain family[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90,265(23):13843 -13848.
[3]OGAWA T,TSUJI H,KITAMURA K,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soybean al-
lergenic protein,Glym Bd 30 K,with the soybean seed 34 - kDa oil - body
- associated protein[J]. Bioscience,Biotechnology,and Biochemistry,
1993,57(6):1030 -1033.
[4]SAMOTO M,FUKUDA Y,TAKAHASHI K,et al. Substantially complete
removal of three major allergenic soybean proteins (Gly m Bd 30K,Gly m
Bd 28K and the alpha subunit of conglycinin)from soy protein by using a
mutant soybean,Tohoku 124[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1997,61:2148
-2150.
[5]RONAGHI M,KARAMOHAMED S,PETTERSSON B,et al. Real - time
DNA sequencing using detection of pyrophosphate release[J]. Anal Bio-
chem,1996,242:84 -89.
[6]VIDAL C,PEREZ -CARRAL C,CHOMON B. Unsuspected sources of soy-
bean exposure[J]. Annals of Allergy,Asthma & Immunology,1997,79
(4):350 -352.
9443 卷 3 期 史华平等 彩叶凤梨离体培养中外植体消毒及防止褐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