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赵元增,王鸿升,杨 靖,等. 培养基基本成分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3):41 - 43.
培养基基本成分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影响
赵元增,王鸿升,杨 靖,孙海燕
(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摘要:以太行菊的无菌不定芽为材料,以 MS、N6、B5、Nitsch 基本培养基为基础,研究不同培养基及其基本成分组
合处理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基本培养基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影响较大,在
MS基本培养基上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表现最好,N6 培养基次之,而在 Nitsch、B5 基本培养基上的培养效果很
差,芽块较小且不定芽枯死严重;培养基中大量元素构成对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影响最大,而培养基中微量元
素、有机物质构成对其培养的影响较小;糖浓度过高(5%)不利于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而在 1. 5% ~ 3%糖浓
度范围内,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状况相差不大;相同浓度下蔗糖较食糖更适宜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
关键词:太行菊;不定芽;离体培养;增殖系数
中图分类号:S682. 1 + 10. 4 +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 1302(2014)03 - 0041 - 03
收稿日期:2013 - 07 - 21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编号:2012011 )。
作者简介:赵元增(1974—),男,山东蒙阴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
植物细胞工程与遗传育种研究。E - mail:yuanzengzh@ 126. com。
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 (Ling)Shih]是菊科
太行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为我国太行山区特有珍稀物
种,仅见于河南省、陕西省、河北省交界的太行山区[1 - 2]。由
于分布区域狭窄,生长环境险峻,繁殖能力较弱,太行菊现处
于濒危状态,已被列为国家珍稀保护植物及河南省重点保护
植物[1 - 2]。太行菊兼具观赏价值与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3],
也是菊花杂交育种的理想遗传材料[4]。有关太行菊的研究
主要集中于太行菊花粉形态、减数分裂、菊属远缘杂交
等[4 - 8],而对太行菊离体繁殖方面的研究极少,仅见姚连芳
等[9]、王建博等[10]的 2 篇报道。这些研究中均以 MS 培养基
为基本培养基,而关于其他培养基(如 N6、B5、Nitsch 等)及培
养基中成分组成对太行菊离体培养作用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由于太行菊多生长于向阳裸露崖壁或岩石缝隙中[2 - 3],所处
生境土壤稀少,有机质、全氮含量较低,钙含量较高[11]。考虑
太行菊的独特生境,MS 基本培养基成分对太行菊的生长发
育并不一定完全适宜。本研究以 MS 培养基为对照,研究
3 种常用培养基(N6、B5、Nitsch)及不同基本培养基的成分组
合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于太行
菊增殖与生长的理想培养条件,进而建立高效稳定的太行菊
离体繁殖技术体系。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太行菊采自新乡关山国家地质公园,接种材料为太行菊
无菌不定芽。
1. 2 培养基配制
各培养基编号及其基本成分见表 1。
1. 3 接种与培养
在超净工作台上选择长势旺盛且大小一致的太行菊不定
表 1 各培养基编号及其基本成分
培养基编号 基本培养基成分
Ⅰ - 1 MS 基本培养基
Ⅰ - 2 N6 基本培养基
Ⅰ - 3 B5 基本培养基
Ⅰ - 4 Nitsch基本培养基
Ⅱ - 1 N6 大量元素 + MS微量元素 + B5 有机物质
Ⅱ - 2 B5 大量元素 + MS微量元素 + B5 有机物质
Ⅱ - 3 Nitsch大量元素 + MS微量元素 + B5 有机物质
Ⅱ - 4 N6 大量元素 + N6 微量元素 + B5 有机物质
Ⅱ - 5 N6 大量元素 + B5 微量元素 + B5 有机物质
Ⅱ - 6 B5 大量元素 + N6 微量元素 + B5 有机物质
Ⅱ - 7 N6 大量元素 + MS微量元素 + Nitsch有机物质
Ⅱ - 8 B5 大量元素 + MS微量微量 + Nitsch有机物质
Ⅲ - 1 MS 基本培养基 + 1. 5% 蔗糖
Ⅲ - 2 MS 基本培养基 + 3% 蔗糖
Ⅲ - 3 MS 基本培养基 + 5% 蔗糖
Ⅲ - 4 MS 基本培养基 + 1. 5% 食糖
Ⅲ - 5 MS 基本培养基 + 3% 食糖
Ⅲ - 6 MS 基本培养基 + 5% 食糖
注:所有培养基均添加 0. 4 mg /L 6 - BA、0. 1 mg /L NAA、0. 46%
琼脂,pH值调整为 5. 8;除 Ⅲ - 1 至Ⅲ - 6 培养基外,各培养基中均
添加 3%蔗糖;各培养基均采用 MS基本培养基的铁盐。
芽块,将其切成 1 cm3 大小,然后分别接种于以上各种培养基
中,每种培养基接种 20 瓶,每瓶接种 3 块不定芽块。接种时
不定芽块基部嵌入培养基,但不定芽生长点要外露。
培养温度 24 ~ 26 ℃,光照强度 1 500 ~ 2 000 lx,光照时
间 12 h /d。
1. 4 调查项目与方法
接种后 7 d观察、记录不定芽开始增殖的情况,以后定期
观察不定芽增殖情况及其长势。接种培养 40 d 时记录各处
理的接种不定芽块总数、芽块大小、不定芽长势(不定芽的叶
色、叶片长度、叶片枯死情况等)等项目。然后将增殖后的不
定芽块切割成与接种时一致大小(1 cm3),统计各处理增殖后
芽块的分割总块数,并计算各处理不定芽增殖系数。
—14—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年第 42 卷第 3 期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4.03.074
不定芽增殖系数 =增殖后芽块的分割总块数 /接种芽块
总数。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影响
由表 2 可见,在 4 种不同基本培养基上太行菊不定芽增
殖与生长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在 MS 基本培养基(Ⅰ - 1)上
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状况表现最好,芽块上产生大量不
定芽,芽块大小与不定芽增殖系数均达到最大值。并且在该
培养基上,不定芽生长正常,长势旺盛,较大不定芽叶片长度
可以达到 5 ~ 10 mm。不定芽块中虽有黄褐色的枯死叶片,但
数量极少。与Ⅰ - 1 处理相比,N6 基本培养基(Ⅰ - 2)处理
最显著的变化是形成的不定芽较小,芽块变小。虽然在该培
养基上也有大量不定芽的分化,但不定芽细小,叶色淡黄,叶
片长度多为 3 ~ 4 mm,甚至更小。在 B5 基本培养基(Ⅰ - 3)、
Nitsch基本培养基(Ⅰ - 4)中,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状况
表现更差,不仅芽块小,不定芽增殖系数低,且不定芽长势弱,
不定芽叶片卷曲,呈水浸状,黄色至褐色,芽块中夹杂较多的
枯死叶片。特别是 B5 培养基上芽块中夹杂大量褐色枯死叶
片,甚至整个芽块变褐枯死。
由此可知,在所采用的 4 种基本培养基中,MS 基本培养
基较适合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N6 基本培养基次之,
而 Nitsch、B5 基本培养基不适合太行菊的离体培养。特别是
B5 基本培养基不仅使不定芽增殖严重受阻,而且还会导致大
量不定芽枯死。
表 2 太行菊不定芽在不同基本培养基上的增殖与生长状况
培养基
编号
基本培养
基组成
不定芽
增殖系数
增殖芽块
直径(mm)
不定芽叶片
长度(mm)
芽块中
枯叶
Ⅰ - 1 MS 5. 53 22 ~ 28 5 ~ 10 +
Ⅰ - 2 N6 4. 25 20 ~ 22 3 ~ 4 ++
Ⅰ - 3 B5 2. 97 15 ~ 20 3 ~ 6 ++++
Ⅰ - 4 Nitsch 3. 40 15 ~ 20 3 ~ 6 +++
注:“ +”表示芽块鲜绿,芽块中夹杂少量黄色至黄褐色的枯死
叶片;“ ++”表示芽块淡黄,芽块中夹杂少量黄色至黄褐色的枯死叶
片;“ +++”表示芽块颜色暗淡,芽块中夹杂中等数量黄色至褐色的
枯死叶片;“ ++++”表示整个芽块暗淡、枯黄,芽块中有大量黄褐色
至褐色的枯死叶片,甚至整个芽块枯死。
2. 2 不同的无机盐与有机成分组合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
生长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弄清上述各基本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微量元
素、有机成分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影响,根据不同基
本培养基成分组成特点,对培养基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
机成分进行了组配,进而配制各种不同的组合培养基。太行
菊不定芽在各组合培养基中的增殖与生长状况见表 3。
由表 3 可知,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构成对太行菊不定芽
增殖与生长影响最大。综合太行菊不定芽在各培养基上的增
殖与生长状况表现,可将其分为 2 大类:在以 N6 大量元素为
基础的各培养基上(Ⅱ - 1、Ⅱ - 4、Ⅱ - 5、Ⅱ - 7),太行菊不
定芽增殖与生长状况良好;而在以 B5 或 Nitsch大量元素为基
础的各培养基上(Ⅱ - 2、Ⅱ - 3、Ⅱ - 6、Ⅱ - 8),太行菊不定
芽增殖与生长均表现较差。在以 N6 大量元素为基础的各培
养基上,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状况相近,芽块上分化产生
表 3 太行菊不定芽在各组合培养基中的增殖与生长状况
培养基
编号
不定芽
增殖系数
增殖芽块直径
(mm)
不定芽叶片
长度(mm)
芽块中
枯叶
Ⅱ - 1 7. 81 25 ~ 28 4 ~ 7 ++
Ⅱ - 2 3. 53 15 ~ 20 4 ~ 7 +++
Ⅱ - 3 3. 09 15 ~ 20 4 ~ 7 +++
Ⅱ - 4 8. 97 25 ~ 28 4 ~ 7 ++
Ⅱ - 5 10. 36 25 ~ 28 4 ~ 7 +
Ⅱ - 6 3. 82 15 ~ 20 3 ~ 5 ++++
Ⅱ - 7 8. 30 20 ~ 25 4 ~ 7 ++
Ⅱ - 8 3. 76 15 ~ 20 4 ~ 7 +++
注:“ +”表示芽块鲜绿,芽块中夹杂很少的黄褐色枯死叶片;
“ ++”表示芽块淡绿,芽块中夹杂少量黄色至黄褐色的枯死叶片;
“+++”表示芽块颜色暗淡,芽块中夹杂中等数量的黄色至褐色枯死
叶片;“ ++++”表示整个芽块暗淡、枯黄,芽块中有大量黄褐色至褐
色的枯死叶片,甚至整个芽块枯死。
大量不定芽,芽块直径一般为 25 ~ 28 mm,有些芽块直径甚至
达到 35 mm。不定芽增殖系数都在 7. 81 以上。不定芽生长
基本正常,叶色淡绿,芽块中夹杂少量黄色至褐色枯死叶片。
特别是在Ⅱ - 5 培养基上不定芽增殖系数最大(10. 36),并且
不定芽长势旺盛,叶片纤长而密集,芽块中枯死叶片十分稀
少。而在以 B5 或 Nitsch大量元素为基础的各培养基上,芽块
上分化产生的新芽较少,不定芽增殖系数也仅为 3. 09 ~
3. 82。在这些培养基上,芽块长势也较差,较大的不定芽多数
叶片卷曲,呈水浸状,黄褐色至褐色,芽块中有大量枯死叶片
产生,甚至整个芽块完全变褐枯死。
在大量元素与有机物质构成相同,仅存在微量元素构成差
异的 2组培养基(Ⅱ-1、Ⅱ-4、Ⅱ-5为 1组,Ⅱ-2、Ⅱ-6为 1组)
中,就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状况而言,虽然组别间存在
较大差异,但在每组内各处理间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
状况差异很小。这进一步表明,不同培养基间微量元素构成
差异对太行菊离体培养的影响较小,而培养基间大量元素的
种类与含量差异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起关键作用。
同样,在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构成相同,仅存在有机物质
构成差异的 2组培养基中(Ⅱ-1、Ⅱ- 7 为 1 组,Ⅱ- 2、Ⅱ- 8 为 1
组),同组内不同培养基间的离体培养结果差异均很小。这
表明,培养基中有机物质的构成差异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
生长的影响较小。
2. 3 糖种类与浓度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影响
MS基本培养基中糖种类与浓度对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
与生长状况影响较大。由表 4 可知,当培养基中添加蔗糖时,
不同蔗糖浓度处理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均有影响。当
蔗糖浓度为 1. 5%、3%时(Ⅲ - 1、Ⅲ - 2 处理),芽块上均有
大量不定芽分化,不定芽增殖系数与芽块大小在 2 个处理间
相近。但在蔗糖浓度较低的Ⅲ - 1 培养基上,太行菊不定芽
生长状况更好,芽块蓬松鲜绿,不定芽生长整齐、旺盛,富有生
机,芽块中几乎看不到黄化枯死的叶片。当培养基中蔗糖浓
度提高到 5%时(Ⅲ - 3 处理),不定芽分化与生长严重受阻,
整个芽块呈淡黄色,芽块表面布满大量淡黄色的颗粒状小芽
或点状突起。较大的不定芽数量少,并且叶片呈水浸状,黄色
至黄褐色,叶片长度也仅有 3 ~ 5 mm。
当培养基中添加食糖时,不同食糖浓度下太行菊不定芽
—24—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年第 42 卷第 3 期
的增殖与生长表现与不同蔗糖浓度下的表现相类似。在较低
食糖浓度下(1. 5%、3%),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较好;在
过高的食糖浓度(5%)下,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表现很
差。当食糖、蔗糖浓度相同时,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状况
差异较小,除在蔗糖培养基上的不定芽稍大外,对应糖浓度下
的芽块大小、不定芽增殖系数等都相差不大。
表 4 太行菊不定芽在不同糖种类与浓度培养基上的增殖与生长状况
培养基
编号
糖种类
浓度
(%)
不定芽增
殖系数
增殖芽块直
径(mm)
不定芽叶片
长度(mm)
芽块中
枯叶
Ⅲ - 1 蔗糖 1. 5 5. 90 25 ~ 30 5 ~ 10 -
Ⅲ - 2 蔗糖 3 5. 53 22 ~ 28 5 ~ 10 +
Ⅲ - 3 蔗糖 5 4. 17 18 ~ 20 3 ~ 5 +++
Ⅲ - 4 食糖 1. 5 5. 18 25 ~ 30 4 ~ 8 -
Ⅲ - 5 食糖 3 5. 47 22 ~ 30 4 ~ 8 ++
Ⅲ - 6 食糖 5 3. 76 18 ~ 20 3 ~ 5 +++
注:“ -”表示芽块鲜绿,芽块中几乎无黄化枯死的叶片;“ +”表
示芽块鲜绿,芽块中夹杂少量黄色至黄褐色枯死叶片;“ + +”表示芽
块淡绿,芽块中夹杂较多黄色至褐色的枯死叶片;“ + + +”表示芽块
淡黄,不定芽稀少,芽块表面多颗粒状芽点,芽块中夹杂少量黄色至
黄褐色枯叶。
综合分析,无论是使用蔗糖还是食糖,糖浓度过高(5%)
将严重抑制太行菊不定芽的生长,引起不定芽生长停滞,分化
数量减少;1. 5%、3%糖浓度对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较
适宜,特别是在 1. 5%糖浓度下不定芽生长更为旺盛,芽块中
枯死叶片极少。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蔗糖的培养效果稍
好于食糖,但差别并不大。
3 结论与讨论
有关太行菊离体培养的研究报道很少,在已有研究中,研
究者一般采用 MS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从理论上讲,MS
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较高,微量元素及有机成分齐全而丰富,
对多数植物的增殖培养而言,是较为理想的一种基本培养基。
但太行菊生境土壤贫瘠,缺乏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何种类型
培养基更适合太行菊的离体培养,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以 MS 培养基(高无机盐培养基)为对照,研究
B5、N6(高硝酸钾含量培养基,其中 B5 培养基有机物质含量
高)和 Nitsch(中等无机盐含量培养基,有机物质种类较全)3
种基本培养基及其基本成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
质)的不同搭配组合对太行菊离体培养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太行菊不定芽在 MS、B5、N6、Nitsch 4 种
基本培养基上的增殖与生长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在 MS、N6 基
本培养基上,接种芽块均产生大量不定芽,并且不定芽生长基
本正常,叶色鲜绿,芽块中黄化枯死的叶片都很少。不定芽在
这 2 种培养基上生长的主要差异是 N6 培养基处理的不定芽
较小,叶片窄短。在 Nitsch、B5 培养基上太行菊不定芽分化数
量大幅度减少,增殖系数降低,且不定芽长势差,出现较多黄
色至褐色的枯死不定芽。特别是在 B5 培养基上,芽块中不定
芽枯死更严重,甚至整个芽块变褐枯死。B5、N6 培养基都属
于高无机盐含量、高 KNO3 含量培养基,按照本研究结果,不
同培养基中微量元素与有机物质的构成差异对不定芽增殖与
生长的影响较小,那么在这 2 种基本培养基上太行菊不定芽
离体培养的差异应当是由于两者在大量元素组成上的差异引
起。相对于 N6、MS 基本培养基,B5 培养基的大量元素中
CaCl2·2H2O用量显著降低,不含 KH2PO4,硝态氮与铵态氮
比例加大,是否由其中 1 种或多种因素以及其他因素造成太
行菊离体培养差异,还须要进一步研究。
不同基本培养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成分的种类与
含量各有特点,基本培养基之间基本成分的不同搭配组合,有
望获得最适宜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基本培养基。与标
准 MS、B5、N6、Nitsch 基本培养基相比,基于这 4 种基本培养
基的 4 种组合培养基(Ⅱ - 1、Ⅱ - 4、Ⅱ - 5、Ⅱ - 7 培养基)对
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太行菊在这些组
合培养基上的离体培养效果均好于未改动的基本培养基。而
由 N6 培养基大量元素与 B5 培养基微量元素、有机物质组合
而成的Ⅱ - 5 培养基,在本研究中对太行菊离体培养的效果
最好。
培养基中糖浓度对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有较大影
响。糖浓度过高对太行菊不定芽的分化与生长产生抑制,在
芽块表面往往形成大量颗粒状突起或芽点,而缺少伸长生长
的不定芽。在一定范围内,适当降低培养基中糖浓度有利于
不定芽的生长,减少枯死叶片的发生。在相同糖浓度下,在培
养基中添加蔗糖的培养效果要稍好于食糖,但两者相差不大。
食糖价格远低于蔗糖,若能用食糖替代蔗糖作为培养基碳源,
将会大大降低离体培养中的生产成本。1. 5%、3%食糖都可
以用于太行菊不定芽的离体培养,3%食糖处理的太行菊不定
芽增殖系数稍高,但 1. 5%食糖处理的不定芽长势更旺,芽块
中枯叶更少。在兼顾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前提下,若
进行太行菊组培苗的规模化生产,在培养基中添加 1. 5%食
糖是较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丁保章,王遂义. 河南植物志:第 3 册[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7:632.
[2]卢炯林,王磐基. 河南省珍稀濒危保护植物[M]. 开封:河南大
学出版社,1990:197 - 199.
[3]刘 莹,孙跃枝,田转运. 太行菊的生物学特性及保护利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775 - 3776.
[4]胡 枭,赵惠恩. 太行菊属与菊属亚菊属远缘杂交试验初报[J].
现代农业科学,2008,15(6):13 - 14.
[5]李 健,陈发棣,陈素梅,等. 太行菊和芙蓉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
裂过程[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32(4):43 - 46.
[6]高亚卉,戴攀峰,姬志峰,等. 太行菊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11,31(12):2464 - 2472.
[7]何敏杰,程月琴,王红卫,等. 太行菊 DNA 提取和 ISSR 标记的筛
选与优化[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6):202 - 207.
[8]桑叶子,孙 明,张启翔. 太行菊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45(2):177 - 182.
[9]姚连芳,董美华,毛玉收.太行菊组织培养研究[J]. 中国农学通
报,2004,20(6):29 - 31.
[10]王建博,徐思明,董 鹏,等. 太行菊顶芽离体高效再生系的建
立[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5):45 - 50.
[11]沈世华,陆文梁,王伏雄. 太行花生殖生物学研究:太行花生境
的分析[J]. 生物多样性,1994,2(4):210 - 212.
—34—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年第 42 卷第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