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60 林业科技开发 2015 年第 29 卷第 5 期
3 结 论
通过对‘阳光’狭冠冬青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阳光’狭冠冬青外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 90. 72%,有
效增殖倍数可达 5. 9 倍,生根率达到了 98. 0%,炼苗
成活率达到 90%以上。通过研究,建立了‘阳光’狭
冠冬青组织培养技术体系,初步筛选出了适宜‘阳
光’狭冠冬青外植体诱导、腋芽增殖和嫩茎生根的培
养基配方,同时也筛选出了炼苗移栽基质配比,这为
‘阳光’狭冠冬青组培育苗提供了技术支撑。
6-BA 对外植体的诱导及增殖阶段都具有重要
的影响,较高质量浓度的 6-BA不利于外植体的诱导
成苗,也不利于组培苗的增殖。较高质量浓度不但能
引起玻璃化的发生,在增殖阶段还能形成大量的愈伤
组织,可使转接的茎段或茎芽被愈伤组织包裹,导致
无法伸长和增殖。笔者采用的办法是控制 6-BA 质
量浓度在 0. 5 mg /L以下,培养基中蔗糖用量 25 g /L,
在此控制状态之下,增殖阶段虽然愈伤组织稍大,但
增殖系数和组培苗的状态都很好。
参考文献
[1]蓝东景,郑勇平,沈七一,等.‘阳光’狭冠冬青扦插繁殖与管理
[J].中国花卉园艺,2012(4):32-34.
[2]王桂文,周兴,李海鹰,等. 木本经济植物苦丁茶组培增殖研究
[J].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16(2):31-35.
[3]李登中.金叶日本冬青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
讯,2004,40(5):592-592.
[4]李永欣,王晓明,陈明皋,等. 美洲冬青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43(2):315.
[5]张俊林,余有祥,沈柏春,等.北美冬青‘奥斯特’的组织培养和快
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报,2014,50(10):1541-1545.
[6]陈开森.三花冬青嫩枝扦插繁殖技术[J].福建林业科技,2012,39
(1):84-88.
[7]温美霞,黄焱辉,胡松竹.铁冬青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
科学,2010,38(18):9423-9425.
[8]李乃伟,李云龙,王传永,等. 大别山冬青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
北方园艺,2012(1):110-112.
[9]余有祥,查琳,徐旻昱,等.‘奥斯特’北美冬青嫩枝扦插技术[J].
林业科技开发,2015,29(1):27-29.
(责任编辑 田亚玲
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
)
doi:10. 13360 / j. issn. 1000-8101. 2015. 05. 015 中图分类号:S727. 1
菌根菌肥料和地膜覆盖对普陀樟幼苗海岛造林影响
贺位忠1,陈斌2,吴初平3* ,高大海1,鲁专2,袁位高3
(1. 浙江省舟山市农林与渔农村委员会,浙江 定海 316021;2 舟山市林业科学研究院;3.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摘 要:为探索海岛困难立地造林的新途径,研究了美国 NEB-26 菌根菌生物肥料(NEB)和地膜覆盖对提高普陀
樟 2 年生幼苗当年存活率、生长量和理化形状的影响。对照组不加处理,处理 1、2、3、4 穴内各加入试剂 200 mL,分
别含 NEB 0,50,100 和 200 mg。结果表明:无论是地膜覆盖与否,当年存活率为处理 2、3、4 >处理 1、对照;游离脯
氨酸含量为处理 2、3、4 <处理 1、对照;根系活力、叶比质量和生长量均为处理 3、4 >处理 2 >处理 1、对照。此外,
地膜覆盖区幼苗的指标优于常规全垦区。表明菌根菌和地膜覆盖可以有效提高存活率和生长量,其中菌根菌的效
果尤为明显。折合成本,造林后施用含 100 mg NEB的试剂 200 mL并覆盖地膜是海岛困难立地比较经济有效的造
林措施。
关键词:菌根菌;地膜覆盖;普陀樟;海岛造林
收稿日期:2014-12-16 修回日期:2015-06-27
基金项目:浙江省林业厅推广项目(2011SY04)。
作者简介:贺位忠(1968 -),男,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通信作者:吴初平,男,副研究员。E-mail:wcp1117@ hotmail. com
The influence of NEB-26 mycorrhizal fungi fertilizer and plastic film mulching on Cinnamomum japoni-
cum seedlings in afforestation site on island∥HE Weizhong,CHEN Bin,WU Chuping,GAO Dahai,LU Zhuan,
YUAN Weigao
Abstract:To explore new approaches to difficult afforestation site on island,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NEB-26 mycorrhizal
fungi biological fertilizer (NEB)and plastic film mulching on survive rate,growth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biennial Cinnamomum japonicum seedlings. The treatment 1,2,3 and 4 added 200 mL reagent,containing 0,50,100
and 200 mg NEB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urvival rate of experiment treatment 2,3 and 4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eatment 1 and the control in the planting
year,the free proline of the treatment 2,3 and 4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reatment 1 and the control. Mean-
while the leaf mass per area and relative growth of the
森林资源培育 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
林业科技开发 2015 年第 29 卷第 5 期 61
treatment 3,4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reatment 2,and whith of the treatment 2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reatment 1
and the control. In addition,the above indices of seedlings in plastic film mulching area were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 These data suggested that using NEB and plastic film mulching can help to raise the survival rate and im-
prove growth with the obvious effect of NEB especially. Considering the least cost per live seedling,the most effective affo-
restation measure is to use 200 mL reagent containing 100 mg NEB after the local forestation.
Key words:mycorrhizal fungi;plastic film mulching;Cinnamomum japonicum;island afforestation
First author’s address:Zhoushan Agro-forestry and Fishery Bureau of Zhejiang,Dinghai 316021,Zhejiang,China
由于海岛季节性少雨、风大沙多,立地条件差,造
林成活率低和林木生长量差,一直是影响舟山林业发
展的关键。近几年来,通过应用常规抗旱造林技术,
造林成活率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投资大,总体效
果难于达到预期目标。美国 NEB -26 菌根菌生物肥
料包含丛枝泡囊菌根菌,可以延伸植物根系,促进根
际有益微生物群落大量繁殖,使作物形成良好的根际
微生态环境,提高作物抗病、防病能力,促进作物健康
生长[1]。该肥料主要应用在农业上,用来缓解作物
重茬病害,但在造林上的应用尚无报道。另外,有研
究报道地膜覆盖能控制土壤的无效蒸发,充分利用当
地土壤水资源和降水资源,减少灌溉水量,地膜覆盖
种植具有增温、节水、早熟、增产等作用[2-3],广泛应
用于早期造林育苗中[4-6]。2013 年舟山市春季造林
中首次应用了菌根剂和地膜覆盖技术,本试验通过与
长期采用的常规造林技术进行对比,探讨了在困难立
地造林中 NEB-26 菌根菌肥料和地膜覆盖对普陀樟
幼苗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海岛造林成活率,摸
索更有效可行的造林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舟山市岱山县双合社区的丘陵缓坡
地,东经 121°31. 8551、北纬 30°3850″,海拔 56 m,
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
期,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 13. 6 ℃,年均降雨
量 985 mm,年均相对湿度 70%,土壤类型为粗骨土,
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原植被为五节芒。
2 试验方法
2. 1 试验材料
美国 NEB -26 菌根菌生物肥料(Nutrient Enhan-
cing Balancer,简称 NEB)是一种包含丛枝泡囊菌根
的有机物生物产品,称作营养强化平衡剂,下统称菌
根菌。用于地膜覆盖的塑料薄膜为农用白色地膜。
2. 2 试验设计
本试验材料为普陀樟(Cinnamonum japonicum)2
年生幼苗(平均地径 0. 5 cm 和平均苗高 37. 2 cm),
按照地膜覆盖、常规全垦分 2 个区域种植。如表 1 所
示,每个区域划分为 5 个小区分别为对照和 4 个处
理,并各进行 3 重复,每个重复种植幼苗 50 株,即每
个小区内种植幼苗 150 株。常规种植后,对照组不加
处理,处理 1 穴内加入清水 200 mL,处理 2 加包含菌
根菌 50 mg的试剂 200 mL,处理 3 加包含菌根菌 100
mg 的试剂 200 mL,处理 4 加包含菌根菌 200 mg的试
剂 200 mL。地膜覆盖区在种植幼苗后,将幼树苗通
过小口套入规格为 60 cm × 60 cm 的塑料薄膜中,使
地膜平坦地覆盖在穴面上,地膜四周覆土 2 ~ 3 cm固
定,造林后和常规全垦区管理方式一致。
表 1 试验各处理
处理
试验区域
常规全垦 地膜覆盖
对照 常规种植 常规种植
处理 1 清水 200 mL 清水 200 mL
处理 2 试剂 200 mL(菌根菌 50 mg) 试剂 200 mL(菌根菌 50 mg)
处理 3 试剂 200 mL(菌根菌 100 mg) 试剂 200 mL(菌根菌 100 mg)
处理 4 试剂 200 mL(菌根菌 200 mg) 试剂 200 mL(菌根菌 200 mg)
2. 3 试验测量方法
2013 年 3 月种植完毕即测定幼苗的地径和苗高
并分别记为 D1、H1,10 月再测定幼苗地径和苗高记
为 D2、H2,高度生长量为 H2 -H1,地径生长量为 D2 -
D1。6—10 月的每月 10 日调查各处理区域的造林存
活率,造林存活率 =存活株数 /种植株数 × 100%。每
个处理小区各选取平均木 3 株,连根一起挖取,并将
材料带回室内分析。采用丙酮法测定游离脯氨酸。
采用四氮唑(TTC)法测定根系活力。用叶面积
仪测鲜叶面积,然后把叶片放在温箱中干燥,等彻底
干燥后,测叶干质量,每单株重复 10 次,取平均值,
计算单位面积叶干质量,即叶比质量。取得的数据应
用 SPSS 17. 0 软件进行二因素方差分析,确认二因素
间无交互作用后,再进行 Duncon多重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 1 当年存活率
普陀樟 2 年生幼苗当年存活情况见表 2。表 2
可知,从试剂处理的效果看,无论是地膜覆盖与否,除
6 月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别外,7—10 月的存活率都是
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 森林资源培育
62 林业科技开发 2015 年第 29 卷第 5 期
处理 2、3、4 >处理 1 和对照,但处理 2 和 4 之间的存
活率没有显著的差异。从地表处理的效果看,地膜覆
盖区域的幼苗存活率比常规全垦的略高,但在 6,7 月
没有明显差异。从时间上看,8 月以后存活率急剧下
降,到 10 月无试剂处理苗的存活率已经下降到 30%
左右,而试剂处理 2、3、4 的存活率仍在 50%以上。
比较 8—10 月的试剂处理 2、3、4 的苗木存活率,地膜
覆盖明显比常规全垦高。
表 2 普陀樟 2 年生幼苗种植当年 6—10 月份存活率 /%
地表处理
试剂
处理
存活率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对照 92. 1 ± 1. 3 a 78. 2 ± 2. 4 c 56. 2 ± 2. 1 c 41. 2 ± 1. 8 b 32. 7 ± 1. 4 b
1 96. 2 ± 1. 1 a 85. 1 ± 1. 9 b 63. 1 ± 1. 4 b 48. 3 ± 2. 1 b 36. 2 ± 1. 7 b
地膜覆盖
2 96. 1 ± 0. 9 a 90. 9 ± 1. 1 a 80. 5 ± 1. 7 a 68. 8 ± 2. 3 a 62. 3 ± 2. 2 a
3 96. 3 ± 1. 0 a 91. 1 ± 1. 2 a 82. 3 ± 2. 2 a 74. 1 ± 1. 7 a 65. 2 ± 2. 5 a
4 96. 1 ± 1. 1 a 91. 4 ± 1. 7 a 84. 1 ± 2. 3 a 72. 4 ± 1. 9 a 65. 3 ± 2. 1 a
P值 0. 178 0. 032 0. 023 0. 027 0. 017
对照 90. 4 ± 1. 1 a 77. 9 ± 1. 6 b 53. 3 ± 1. 9 b 38. 3 ± 1. 1 b 26. 1 ± 1. 8 b
1 94. 1 ± 0. 9 a 82. 1 ± 2. 1 b 57. 9 ± 2. 1 b 42. 1 ± 2. 3 b 30. 3 ± 1. 7 b
常规全垦
2 94. 3 ± 0. 8 a 87. 8 ± 1. 8 a 62. 8 ± 1. 5 a 54. 5 ± 2. 6 a 50. 6 ± 1. 9 a
3 94. 2 ± 1. 2 a 87. 5 ± 1. 7 a 72. 2 ± 1. 8 a 58. 4 ± 2. 1 a 55. 2 ± 1. 4 a
4 94. 2 ± 1. 3 a 87. 6 ± 1. 7 a 71. 1 ± 1. 7 a 58. 6 ± 1. 9 a 55. 5 ± 1. 3 a
P值 0. 155 0. 046 0. 039 0. 029 0. 011
注:同列数字后不同字母代表差异达 5%显著水平。下同。
3. 2 生长量
高度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反映了幼苗造林后的
生长情况。从当年生长情况(表 3)可知,无论是地膜
覆盖与否,高度和地径的生长量均是处理 3、4 >处理
2 >处理 1 和对照,说明菌根菌施用对地径和高度的
生长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各种试剂处理和
对照的高度与地径生长量也是地膜覆盖大于常规全
垦,说明地表覆盖对促进普陀樟幼苗的生长具有较好
的效果,特别是高度的生长。
表 3 普陀樟 2 年生幼苗种植当年的生长量 / cm
地表处理 试剂处理
生长量
高度 地径
对照 16. 05 ± 0. 21 d 0. 24 ± 0. 04 c
1 18. 44 ± 0. 38 c 0. 23 ± 0. 02 c
地膜覆盖
2 21. 20 ± 0. 40 b 0. 31 ± 0. 04 b
3 22. 90 ± 0. 39 a 0. 37 ± 0. 06 a
4 22. 81 ± 0. 42 a 0. 36 ± 0. 05 a
P值 0. 015 0. 023
对照 16. 01 ± 0. 35 c 0. 21 ± 0. 02 c
1 16. 23 ± 0. 32 c 0. 22 ± 0. 03 c
常规全垦
2 18. 22 ± 0. 38 b 0. 31 ± 0. 03 b
3 20. 13 ± 0. 37 a 0. 35 ± 0. 04 a
4 20. 15 ± 0. 41 a 0. 35 ± 0. 02 a
P值 0. 021 0. 028
3. 3 根系活力、游离脯氨酸和叶比质量
从不同处理下普陀樟 2 年生幼苗种植当年的根
系活力、游离脯氨酸和叶比质量(表 4)可知,普陀樟
2 年生幼苗种植当年的根系活力,无论是地膜覆盖还
是常规全垦,试剂处理 3、4 >处理 2 >处理 1 和对照;
从地表覆盖效果看,地膜覆盖略大于常规全垦,但差
异不显著。游离脯氨酸含量在地膜覆盖区表现为试
剂处理(处理 2、3、4)<试剂未处理(处理 1 和对照);
在常规全垦区表现为试剂处理略小于试剂未处理,但
无显著差异。从地表覆盖效果看,地膜覆盖均小于常
规全垦,但差异不显著。叶比质量无论是地膜覆盖还
是常规全垦,均为试剂处理 >试剂未处理。从地表覆
盖效果看,试剂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试剂处理间,
地膜覆盖要大于常规全垦。
表 4 普陀樟 2 年生幼苗种植当年的根系活力、
游离脯氨酸和叶比质量
地表处理
试剂
处理
根系活力 /
(mg·g - 1·h -1)
游离脯氨酸 /
(μg·mg -1)
叶比质量 /
(g·m -2)
对照 2. 44 ± 0. 07 b 3. 42 ± 0. 13 a 38. 98 ± 2. 32 b
1 2. 43 ± 0. 04 b 3. 43 ± 0. 11 a 39. 21 ± 1. 98 b
地膜覆盖
2 2. 59 ± 0. 06 b 3. 23 ± 0. 09 b 45. 58 ± 2. 44 a
3 3. 16 ± 0. 10 a 3. 19 ± 0. 09 b 48. 23 ± 2. 43 a
4 3. 12 ± 0. 09 a 3. 21 ± 0. 10 b 48. 19 ± 2. 19 a
P值 0. 028 0. 041 0. 039
对照 2. 43 ± 0. 05 b 3. 52 ± 0. 21 a 38. 11 ± 1. 77 b
1 2. 42 ± 0. 04 b 3. 54 ± 0. 15 a 39. 34 ± 1. 92 b
常规全垦
2 2. 54 ± 0. 05 b 3. 31 ± 0. 11 a 42. 68 ± 1. 95 a
3 3. 11 ± 0. 08 a 3. 29 ± 0. 10 a 46. 71 ± 2. 11 a
4 3. 12 ± 0. 07 a 3. 28 ± 0. 11 a 46. 92 ± 2. 14 a
P值 0. 031 0. 059 0. 044
3. 4 造林成本
造林成本主要由苗木成本、种植成本、材料成本
3 部分构成,其中地膜覆盖每株增加材料和人力成本
1. 0 元,药剂每穴按照浓度增加成本 0. 2,0. 4,0. 8
元,人工成本增加 1. 0 元。两种地表处理方法造林成
本见表 5。
表 5 造林成本
地表处理
试剂
处理
当年存活率 /
%
造林成本 /
(元·株 - 1)
成活成本 /
(元·株 - 1)
对照 32. 7 9. 0 27. 5
1 36. 2 11. 0 30. 4
地膜覆盖
2 62. 3 11. 2 18. 0
3 65. 2 11. 4 17. 5
4 65. 3 11. 8 18. 1
对照 26. 1 8. 0 30. 7
1 30. 3 10. 0 33. 0
常规全垦
2 49. 6 10. 2 20. 6
3 55. 2 10. 4 18. 8
4 55. 5 10. 8 19. 5
森林资源培育 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
林业科技开发 2015 年第 29 卷第 5 期 63
如表 5 所示,地膜覆盖区对照、处理 1、2、3、4 的
每株造林成本分别为 9. 0,11. 0,11. 2,11. 4 和 11. 8
元;常规全垦区对照、处理 1、2、3、4 的每株造林成本
分别为 8. 0,10. 0,10. 2,10. 4和 10. 8 元。结合造林
当年存活率,地膜覆盖区对照、处理 1、2、3、4 的每株
成活成本分别为 27. 5,30. 4,18. 0,17. 5 和 18. 1 元;
常规全垦区对照、处理 1、2、3、4 的每株成活成本分别
为 30. 7,33. 0,20. 6,18. 8 和 19. 5 元。
4 结论与讨论
4. 1 菌根菌肥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地膜覆盖与否,7 月以后
普陀樟的存活率都是处理 2、3、4 大于处理 1 和对照。
从根系活力也可以看出,试剂处理 3、4 >处理 2 >处
理 1 和对照。根系活力表征植物根系量,显示根系对
各种要素的吸收能力[7]。菌根菌可以延伸植物根
系,促进根际有益微生物群落大量繁殖[1],因此菌根
菌施用有效地提高了普陀樟 2 年生幼苗的存活率。
游离脯氨酸含量在地膜覆盖区表现为试剂处理
(处理 2、3、4)小于试剂未处理(处理 1 和对照);在常
规全垦区则试剂处理略小于试剂未处理,但无显著差
异。游离脯氨酸含量反映了苗木种植后对逆境的应
激情况,正常情况下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并不
多,但处于逆境时各种胁迫可使其含量成倍增加[8]。
菌根菌可以改善植物的根际微生态环境,提高抗病、
防病能力,较低的游离脯氨酸含量说明施用菌根菌提
高了植物的抗逆性。关于苗木的叶比质量,两种植区
内试剂处理均大于试剂未处理苗木。叶比质量是植
物叶片叶绿体含量的指示,与光合作用能力呈正相
关[9-11]。良好的根系生长和抗逆性,以及强有力的光
合作用能力,直接促进了植物的生长,表现为树高和
地径生长量均是试剂处理 3、4 >处理 2 >处理 1 和
对照。
另外,从菌根菌的使用剂量看,处理 3、4 的苗高
和地径相对生长量要高于处理 2,而当年存活率也略
高于处理 2。
4. 2 地膜覆盖的作用
当年种植的普陀樟 2 年生幼苗存活率在 8 月以
后,地膜覆盖区域明显比常规全垦高。根据距离项目
区 5 km的岱山岱西气象站的记录数据,8 月在全年
温度最高,且雨量较少。高温少雨对山地造林极为不
利,而地膜覆盖能控制土壤的无效蒸发,充分利用当
地土壤水资源和降水资源[2-3],从而提高了幼苗的存
活率。另外,从根系活力、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叶比质
量上看,地表处理的效果虽然不如施用菌根菌,但总
体数据地膜覆盖要优于常规全垦,从而导致地膜覆盖
的苗幼苗高度与地径生长量要大于常规全垦。
综上所述,菌根菌施用和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地提
高普陀樟 2 年生幼苗种植后的当年存活率,并促进幼
苗的生长,其中菌根菌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考虑到
幼苗的存活率和生长量是处理 3 和 4 优于处理 2,而
当年每株成活率成本是处理 3 最低,仅为 17. 5 元,因
此在当地海岛困难立地造林后每株施含 100 mg NEB
的试剂 200 mL 并覆盖地膜是较为经济有效的造林
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小燕,黎勇,黄建国.外生菌根真菌的氮营养特性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5):167-169.
[2]王耀林.新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6.
[3]李世朋,蔡祖聪,杨浩,等. 长期定位施肥与地膜覆盖对土壤肥力
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29(5):2489-2498.
[4]刘艳,邢尚军,侯栋,等. 不同覆盖方式对刺槐直播造林出苗率的
影响[J].林业实用技术,2008(12):18-20.
[5]何金元.地膜覆盖造林对桉树幼林生长的影响[J]. 福建林业科
技,2010,37(2):68-70,118.
[6]黄雅茹,崔向新,马迎宾,等. 半干旱地区多因素保水措施对土壤
水分及造林成活率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4,34(5):166-
169.
[7]弓明钦,王凤珍,陈羽,等. 西南桦对菌根的依赖性及其接种效应
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0,13(1):11-17.
[8]张显强,罗在柒,唐金刚,等. 高温和干旱胁迫对鳞叶藓游离脯氨
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J].广西植物,2004,24(6):570-573.
[9]Ogaya R,Penuelas J. Leaf mass per area ratio in Quercus ilex leaves un-
der a wide range of climatic conditions. The importance of low temper-
atures[J]. Acta Oecolog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y,2007,31
(2) :168-173.
[10]曾小平,赵平,蔡锡安,等. 25 种南亚热带植物耐阴性的初步研究
[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4):88-95.
[11]祁建,马克明,张育新.北京东灵山不同坡位辽东栎(Quercus liao-
tungensis)叶属性的比较[J].生态学报,2008,28(1):122-128.
(责任编辑 吴祝华)
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 森林资源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