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基于 DEMATEL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分析
———以沈阳市为例*
李春荣1,2 摇 耿摇 涌1**摇 薛摇 冰1 摇 任婉侠1 摇 董会娟1,2
( 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沈阳 110016; 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摘摇 要摇 科学识别现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查阅、实际调研以及结构式访谈等归纳总结
出影响沈阳市可持续发展的 21 个障碍因素,基于问卷调研和统计分析筛选出 12 个主要因
素,并通过 DEMATEL方法对这些主要障碍因素进行影响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沈阳市可
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是领导不重视、偏重经济的政府考核体系、公众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不
足、对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缺乏科学认识以及缺乏关键项目.建议政府要提高对可持续发展
的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改革政府考核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奖惩制度,建立严格有效的
监督体制,强化各部门的执行力度;企业要投入资金研发关键支撑技术、引入关键项目;公众
要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摇 环境持续性摇 城市可持续发展摇 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
文章编号摇 1001-9332(2012)10-2836-07摇 中图分类号摇 Q22摇 文献标识码摇 A
Analysis on barriers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DEMATEL: A case of Shen鄄
yang City. LI Chun鄄rong1,2, GENG Yong1, XUE Bing1, REN Wan鄄xia1, DONG Hui鄄juan1,2
( 1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 China; 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鄄Chin. J. Appl. Ecol. ,2012,23(10): 2836-2842.
Abstract: To scientifically identify the key barriers which th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fa鄄
cing and to analyze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the barriers are of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site investigation and structural interview, 21
factors affecting the Shenyang City爷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re recognized, and based on ques鄄
tionnaire survey and statistics analysis, 12 main factors were screened. Further, by employing deci鄄
sion鄄making and trial evaluation laboratory ( DEMATEL) method,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factors were analyzed.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Shenyang爷 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鄄
cluded the lack of leaders爷 attention, the economy鄄oriented gover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the lower public awarenes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lack of academic under鄄
standing on regional eco鄄carrying capacity and related key project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crease propaganda activities,
reform gover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establish a reward鄄punishment system for pro鄄
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n effective monitoring mechanism, and enhance the implemen鄄
tation of related regulations, the local enterprises should establis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unds
to support the researches of key technologies and introduce key projects, and general publics should
improve their awarenes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related activitie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cision鄄making and tri鄄
al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 metho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1033004,4110112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J06B01)、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冶项目 (08YBR111SS)和辽
宁省博士科研基金项目(20101124)资助.
**通讯作者. E鄄mail: gengyong@ iae. ac. cn
2011鄄12鄄22 收稿,2012鄄07鄄17 接受.
应 用 生 态 学 报摇 2012 年 10 月摇 第 23 卷摇 第 10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Oct. 2012,23(10): 2836-2842
摇 摇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
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这种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建
立在无限扩大资源开采和消耗的基础上. 在这样的
背景下,有限的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生
态环境不断被损害并降低了生态系统功能,各种负
面反馈作用开始显现,影响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
正常运转.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
路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诉求[1] . 自可持续发展概念
被提出以来,各国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
究,结合各自国家的发展实际探讨了包括识别区域
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及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等
学术问题,并通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
法推动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
放以来在取得了巨大经济建设成就的同时,也面临
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
路已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 1994 年,中国政府发表
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和
发展白皮书》 [2] .在实施战略上,邓楠[3]详细阐述了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新挑战与新机遇,认为应有重点、
有层次地统筹可持续发展;陆大道[4]回顾了我国经
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巨大成就及所带来的严重生态和
环境问题,并结合全球变化及我国实际提出了我国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和具体途径;理论研究
上,牛文元[5]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主线和目标;曹利军
和王华东[6]探讨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设置的原
则、指标筛选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一种主客观判断
相结合的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方法;鹿晨昱
等[7]基于元指标理论,构建了庆阳县域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 陈春锋等[8]用能值
生态足迹方法,对 2005 年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状态
进行分析,从能量角度探讨了人类物质需求与生态
系统资源供应的关系.
国内外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和障碍因
素进行了大量研究. 如 Vollenbroek[9]认为,建立引
导创新机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
Jansen[10]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包括尺度变化,文
化、结构和技术的交织性,方法优化改进等;Chan 和
Yung[11]认为,影响香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
物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人口的高度集中、基础设施
完善和土地的限量供应等;Wong 和 Tang[12]以中国
广州开发区为例,发现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经济结
构、产业结构、基础投资的有效性、土地使用管理、与
“村落在城市冶相关的社会问题以及环境问题是该
开发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Volkery 等[13]
对 19 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研究,认为
在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应从国
家预算、协调各级政府关系、建立信任机制及参与机
制发挥作用;Baklanov[14]认为,应将全球、国家、区域
和地区这些不同层次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整体,
并建立了包含社会、经济和生态在内的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Golusin 和 Ivanovic[15]认为,
按照欧洲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其他国家
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是不合理的,不同国家需要根据
各自的发展实际制定其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并
加强相关领域的区域合作;郑度[1]认为,环境伦理
研究、教育和实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
素;崔兆杰等[16]以潍坊市沿海地区为例,根据综合
距离计算结果,运用综合距离排序,识别出区域可持
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支撑能力不足、经济运
行质量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李宇凯等[17]总结出影响我国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
展的外部制约因素,包括自然、政府和市场 3 方面,
内部制约因素包括技术、人才、制度和观念 4 方面.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进
行了分析,认为能源结构、制度、衡量指标、创新、认
识、区域合作、经济产业结构、资源、环境破坏等要素
影响可持续发展.
国内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不断受到重视,相关研
究成果也不断涌现. 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
展,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也在不断变化. 因
此,识别新时期下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并定量研究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目前可持
续发展研究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本文以沈阳市
为例,借助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decision鄄making
and trial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方法,定量
揭示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各障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
响程度,以确定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城市
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建议.
1摇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郾 1摇 研究区概况
沈阳市是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中
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国际大都市和政治、金融、文化、
交通、信息、旅游中心.沈阳市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东
北老工业基地的中心地带,加上周围多个重要工业
城市的辅助,形成了以丰富的资源环境、完善的经济
738210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李春荣等: 基于 DEMATEL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分析———以沈阳市为例摇 摇 摇 摇 摇
结构、相互关联的技术三位一体迅速发展的东北城
市产业群.从“一五冶时期作为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
工业基地,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沈阳市已成
为具有雄厚的资产存量和规模优势,拥有雄厚的制
造业基础和较强的综合配套能力的工业领军城市.
借着国家实施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
机遇,科学识别沈阳市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让沈阳
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具有
战略性意义.
1郾 2摇 DEMATEL方法简介
DEMATEL是一种运用图论与矩阵论原理进行
系统因素分析的方法[18],该方法在实践中已得到广
泛应用.如 Fekri 等[19]运用 DEMATEL 方法分析得
出,新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客户设计与开
发冶、“适应变化和减少不确定性冶、“先进制造技
术冶、“以信息为主导的虚拟整合过程冶、“市场测试
和反应性冶以及“协作关系和参与的管理风格冶;
Shieh等[20]用 DEMATEL方法分析得出影响医院服
务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为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Lin等[21]用 DEMATEL 方法分析得出集成电路
的核心竞争力为知识产权的设计能力;Lee 等[22]用
DEMATEL方法分析得出盈利能力是影响股权投资
的主要因素;李洪伟等[23]利用 DEMATEL 方法从政
府、企业和消费者 3 方面系统分析了绿色产品开发
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制约因素及其不同因素之间的影
响关系,认为企业对绿色产品开发的影响程度最大,
其次是政府;辛岭和任爱胜[18]用 DEMATEL 方法对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因素进行因果关系分
析,并找出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方爱
丽等[24]用改进的 DEMATEL 方法分析了 42 个产业
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我国第二产业特别是以
化学工业为首的工业产业为主导产业,其中化学工
业、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
电子设备制造业这 3 大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
重要地位,42 部门中仅有 14 个产业部门作为原因
因素影响着国民经济所有产业的变化和发展.
1郾 3摇 研究步骤
本文综合文献[18,23,25]的研究方法,以沈阳
市为案例区开展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分析,建立基
于 DEMATEL的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1)确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设为 a1、…、
an .
2)考察不同障碍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通过专
家打分法确定不同因素间的直接影响程度,确定因
素间的直接影响矩阵. n阶矩阵 A = (Aaiaj) n 伊 n表示两
两因素之间的直接影响关系,其中,Aaiaj表示因素 ai
对因素 a j的影响程度.
3)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 将 A 的各行求和,设
行和最大值为 Amax,令 G=A / Amax .
4)计算影响因素间的综合影响矩阵 T. T=G+G2
+…+Gn,当 n充分大时,可用 G( I-G) -1近似计算 T,
其中 I为单位阵. taiaj表示因素 ai对因素 a j的直接影
响程度.
5)计算各因素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 对矩阵 T
中元素按行相加得到相应因素的影响度(即各行对
应因素对所有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值),对矩阵 T
中元素按列相加得到相应因素的被影响度(即各列
对应因素受到所有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值).
6)计算各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 系统因素的
影响度和被影响度相加得到其中心度, 表示该因素
在所有因素中的位置及其所起作用的大小. 系统因
素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相减得到其原因度. 如果原
因度为正数,表明该因素对其他因素影响大,称为原
因因素;如果原因度为负数,表明该因素受到其他因
素影响大,称为结果因素.
7)以各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制作笛卡尔坐
标系,标出各因素在坐标系上的位置,分析各个因素
的重要性.
2摇 结果与分析
2郾 1摇 沈阳市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的筛选
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受制于
人、地、文化等诸多因素. 为了减少或消除这些不确
定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评价的可靠性,本文首先开展
了详实的文献检索,参阅了本地诸多有关可持续发
展的地方规定、政府规划文件,并调研了地方政府相
关部门(包括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资源与环
境处,沈阳市环境保护局的自然生态保护处、工业固
体废物处置中心,水利局的水资源处、污染物排放总
量控制处、政策法规处,城市建设管理局的市环境卫
生管理处等)和本地的可持续发展专家,初步归纳
出 21 个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包括缺乏专项
引导资金(f1)、缺乏关键支撑技术( f2)、缺乏关键项
目(f3)、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f4)、缺乏有效的信息
沟通平台(f5)、政策法规不健全不明确( f6)、经济效
益不明显(f7)、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不足( f8)、政府
缺乏牵头部门(f9)、政府部门职能重叠(f10)、政府部
门缺乏执行力( f11 ) 、偏重经济的政府考核体系
8382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应摇 用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3 卷
表 1摇 沈阳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Table 1摇 Main barrier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henyang City
序号
Serial
number
障碍因素
Factor
序号
Serial
number
障碍因素
Factor
序号
Serial
number
障碍因素
Factor
a1 缺乏专项引导资金
Lack of special guide funding
a5 政策法规不健全不明确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were not
perfect and not clear
a9 对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缺乏科
学认识
Lack of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regional eco鄄environmental carry鄄
ing capacity
a2 缺乏关键支撑技术
Lack of key supporting technolo鄄
gies
a6 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不足
Lack of social awareness of sus鄄
tainable development
a10 地区财政紧张
Regional financial constraints
a3 缺乏关键项目
Lack of key projects
a7 政府部门缺乏执行力
Lack of governmental execution
a11 可持续发展投入太高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put was
too high
a4 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完善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was still
incomplete
a8 偏重经济的政府考核体系
Too much emphasis on economic
merit system
a12 领导不重视
Weak leadership commitment
(f12);对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缺乏科学认识( f13)、
市场机制缺乏拉动力( f14)、自然资源短缺( f15)、 地
区财政紧张 (f16)、可持续发展投入太高( f17)、市民
文化素质不高(f18)、不知道从哪里具体着手开展实
践(f19)、领导不重视(f20)、缺乏国际合作交流(f21).
针对上述 21 个障碍因素设计调研问卷,采取等
图 1摇 各因素平均得分
Fig. 1摇 Average score of each factor郾
f1:缺乏专项引导资金 Lack of special guide funding; f2:缺乏关键支撑
技术 Lack of key supporting technologies; f3:缺乏关键项目 Lack of key
projects; f4: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was still
incomplete; f5: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 Lack of effective information
exchange platform; f6:政策法规不健全不明确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were not perfect and not clear; f7:经济效益不明显 Economic benefits
were not obvious; f8: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不足 Lack of social aware鄄
nes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9:政府缺乏牵头部门 Government
lacks of a lead department; f10:政府部门职能重叠 Government depart鄄
ment functions duplicated; f11:政府部门缺乏执行力 Lack of govern鄄
mental execution; f12:偏重经济的政府考核体系 Too much emphasis on
economic merit system; f13:对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缺乏科学认识
Lack of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regional eco鄄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鄄
pacity; f14:市场机制缺乏拉动力 Lack of driving force in the market
mechanism; f15:自然资源短缺 Lack of nature resources; f16:地区财政
紧张 Regional financial constraints; f17:可持续发展投入太高 Sustain鄄
able development input was too high; f18:市民文化素质不高 Cultural
diathesis of citizens was poor; f19:不知道从哪里具体着手开展实践
Stumped on how to start the practice; f20:领导不重视 Weak leadership
commitment; f21:缺乏国际交流合作 Lack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郾
级打分制,分为 6 级:0 为不清楚是否有影响;1 为完
全没有影响;2 为影响不显著;3 为有部分影响;4 为
影响显著;5 为影响巨大.问卷发放 220 份,收回 214
份,问卷回收率 97郾 3% ,回收问卷的有效率 100% .
面向对象为政府官员、企业人员和普通公众,年龄在
23 ~ 55 岁.计算出各因素的平均分(图 1)后,去掉
低于 3 分的(平均分低于 3 分说明影响较小甚至没
有影响),剩下 12 个主要障碍因素(表 1).
2郾 2摇 沈阳市可持续发展主要障碍因素的综合分析
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现阶段无法采用所有人都认可的定量化分析方法开
展评价,专家打分法可专门用于处理存在诸多不确
定因素,且采用其他方法难以进行定量分析的问题.
为避免由于专家主观判断导致结论存在过大偏差,
本文首先寻找对于沈阳市创建生态城市过程非常熟
悉的专家,及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具有较深造诣的专
家(通过查阅其发表的文章记录和与政府相关部门
咨询,看其是否参加过相关项目评审及规划项目
等),在确定了 12 名候选人之后按照上述原则剔除
了资质及经验相对欠缺的 7 位专家,最后保留 5 位
德高望重的专家作为打分人选,然后通过召开专家
会议的形式详细解释这次研究的目的、必要性,各位
专家相互交流,确保对问题看法的一致性,从而最大
程度上避免了专家判断的主观性.对以上 12 个主要
障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进行打分,影响程度
分为 4 级, 0 表示没有影响,1 表示影响不显著,2 表
示低影响,3 表示影响显著,4 表示影响巨大.根据打
分情况确定因素间的直接影响矩阵,然后计算出各
因素间的综合影响矩阵(表 2).
2郾 2郾 1 影响度分析 摇 由表3可以看出,领导不重视
938210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李春荣等: 基于 DEMATEL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分析———以沈阳市为例摇 摇 摇 摇 摇
表 2摇 影响因素间的综合影响矩阵
Table 2摇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matrix among factors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
a1 0郾 243 0郾 273 0郾 342 0郾 277 0郾 246 0郾 286 0郾 257 0郾 275 0郾 278 0郾 211 0郾 253 0郾 322
a2 0郾 308 0郾 180 0郾 341 0郾 256 0郾 232 0郾 277 0郾 269 0郾 265 0郾 295 0郾 190 0郾 243 0郾 326
a3 0郾 382 0郾 324 0郾 309 0郾 311 0郾 311 0郾 355 0郾 352 0郾 366 0郾 363 0郾 250 0郾 301 0郾 417
a4 0郾 296 0郾 230 0郾 274 0郾 192 0郾 221 0郾 270 0郾 257 0郾 253 0郾 271 0郾 200 0郾 257 0郾 302
a5 0郾 366 0郾 276 0郾 356 0郾 295 0郾 253 0郾 351 0郾 360 0郾 362 0郾 359 0郾 242 0郾 349 0郾 402
a6 0郾 410 0郾 316 0郾 412 0郾 350 0郾 373 0郾 323 0郾 385 0郾 410 0郾 413 0郾 268 0郾 372 0郾 460
a7 0郾 373 0郾 290 0郾 395 0郾 337 0郾 361 0郾 407 0郾 300 0郾 386 0郾 393 0郾 269 0郾 354 0郾 423
a8 0郾 426 0郾 335 0郾 439 0郾 370 0郾 387 0郾 415 0郾 416 0郾 338 0郾 428 0郾 290 0郾 397 0郾 472
a9 0郾 400 0郾 321 0郾 412 0郾 346 0郾 363 0郾 410 0郾 385 0郾 394 0郾 320 0郾 281 0郾 367 0郾 428
a10 0郾 425 0郾 328 0郾 427 0郾 360 0郾 330 0郾 379 0郾 380 0郾 411 0郾 387 0郾 223 0郾 361 0郾 446
a11 0郾 361 0郾 283 0郾 373 0郾 313 0郾 290 0郾 340 0郾 343 0郾 346 0郾 342 0郾 250 0郾 255 0郾 407
a12 0郾 456 0郾 368 0郾 465 0郾 385 0郾 403 0郾 461 0郾 450 0郾 471 0郾 463 0郾 312 0郾 402 0郾 406
对沈阳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度最大,其次为偏重经
济的政府考核体系,然后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不
足、对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缺乏科学认识、地区财政
紧张,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完善的影响度最低.从中
国的发展现状来看,一个区域的发展与执政领导的
治理理念密不可分,如果地方领导不对可持续发展
足够重视,那么对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就会不足;另
外,中国目前偏重经济增长的政府考核体系导致政
府官员只注重眼前经济增长,对区域生态环境承载
力缺乏科学认识,放任环境质量恶化;从社会整体角
度来看,片面注重经济利益追求的社会风气也导致
公众缺少可持续发展意识;政府对于可持续发展的
资金投入不足使相关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无法落实实
施.本研究结果与中国的发展实际非常吻合.
2郾 2郾 2 被影响度分析摇 领导不重视对沈阳市可持续
发展的被影响度最大,其次为缺乏关键项目和缺乏
专项引导资金,地区财政紧张的被影响度最小(表
3).这样的研究结果再次证明领导重视的重要程
度.在当前的中国,如果领导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
就会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扶持可持续发展的
项目,从而改变整个社会的发展轨迹. 因此,最直接
最简单的途径就是通过适当的途径来提高有关领导
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从而确保相关政策及时
出台并得到贯彻执行,确保相关项目得到专项资金
支持,确保公众积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
2郾 2郾 3 原因度分析摇 影响沈阳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因素主要有地区财政紧张、偏重经济的政府考核体
系和领导不重视;影响沈阳市可持续发展的结果因
素主要有缺乏专项引导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
完善、缺乏关键项目、缺乏关键支撑技术等(图 3).
结果因素主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间接阻碍区域可
持续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溯根求源,找到它们
的影响因素.如基础设施不完善可以通过增加财政
补贴和专项拨款来解决;而政府考核体系的合理设
表 3摇 DEMATEL的计算结果
Table 3摇 The results of DEMATEL solution
影响因素
Factor
影响度
Effect
degree
被影响度
Affected
degree
中心度
Prominence
原因度
Cause
degree
a1 3郾 26 4郾 45 7郾 71 -1郾 18
a2 3郾 18 3郾 52 6郾 71 -0郾 34
a3 4郾 04 4郾 55 8郾 59 -0郾 50
a4 3郾 02 3郾 79 6郾 82 -0郾 77
a5 3郾 97 3郾 77 7郾 74 0郾 20
a6 4郾 49 4郾 27 8郾 76 0郾 22
a7 4郾 29 4郾 15 8郾 44 0郾 13
a8 4郾 72 4郾 28 8郾 99 0郾 44
a9 4郾 43 4郾 31 8郾 74 0郾 11
a10 4郾 46 2郾 98 7郾 44 1郾 47
a11 3郾 90 3郾 91 7郾 82 -0郾 01
a12 5郾 04 4郾 81 9郾 85 0郾 23
图 2摇 DEMATEL原因鄄结果图
Fig. 2摇 DEMATEL result鄄causal graph郾
a1 ~ a12的具体含义请见表 1 Specific meaning of factors a1 to a12 were
in Table 1郾
0482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应摇 用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3 卷
定也会直接关系到领导的重视程度,进而影响区域
发展模式的选择.
2郾 2郾 4 中心度分析摇 影响沈阳市可持续发展的中心
问题主要在于领导不重视、偏重经济的政府考核体
系、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不足、对区域生态环境承载
力缺乏科学认识、缺乏关键项目等. 其中,领导重视
程度是最核心的问题.领导不重视,就不会制定区域
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很难得到财政支持,从而不能引
进关键项目,无法开发先进技术,无力完善基础设
施,使可持续发展无法落实.
3摇 结摇 摇 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推动沈阳市可持续发展,
应该综合采取以下措施:1)政府应该在推动城市可
持续发展领域起主导作用,出台相关法规和制度,大
力提高各级领导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制定合
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相关宣传力度,提高公众
特别是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改革现在这种偏
重经济增长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
奖惩制度及监督体制,强化各部门的执行力度;需合
理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引进关键项目和支撑技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企业应该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起主体作
用,对有助于本企业(本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
撑技术企业要投入资金研发,通过对相关法规的贯
彻执行在社会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风气,通过
项目示范直接推动本地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延伸
企业社会责任增加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和培育公众的
可持续发展意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坚决拥护者和
实施者. 3)公众应该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起
参与作用,通过参加相关培训教育提高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意识,认识到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每个人
的切身利益,并积极参加相关实践,如在日常行为上
开展节能、低碳、环保实践,从小事做起,主动参与并
宣传可持续发展观念,并对政府及企业的运行进行
监督.
参考文献
[1] 摇 Zheng D (郑摇 度). Issues on environmental ethics in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eographical Research
(地理研究), 2005, 24(2): 161-167 (in Chinese)
[2]摇 Su S鄄Q (苏胜强), Huang Z鄄H (黄祖辉).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its basic model. Research of Ag鄄
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9, 20
(1): 8-12 (in Chinese)
[3]摇 Deng N (邓摇 楠). The new challenges and new oppor鄄
tuniti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
境), 2010, 20(1): 1-3 (in Chinese)
[4]摇 Lu D鄄D (陆大道).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China爷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Anhui Nor鄄
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27 (9): 237 - 241 ( in Chi鄄
nese)
[5] 摇 Niu W鄄Y (牛文元). Basic knowledg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Progress in Geography (地理科学
进展), 2008, 27(3): 1-6 (in Chinese)
[6]摇 Cao L鄄J (曹利军), Wang H鄄D (王华东). A study on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sessment index. Acta Scientiae Circum鄄
stantiae (环境科学学报), 1998, 18(5): 526 -532
(in Chinese)
[7]摇 Lu C鄄Y (鹿晨昱), Chen X鄄P (陈兴鹏), Xue B (薛
冰). Synthetic assessment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鄄
opment in Qingya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eta index.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干旱
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6): 18-23 (in Chinese)
[8]摇 Chen C鄄F (陈春锋), Wang H鄄Y (王宏燕), Xiao D鄄N
(肖笃宁), et al. Comparis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鄄
ment statu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based on traditional
ecological footprint method and energy ecological foot鄄
print method.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应用
生态学报), 2008, 19(11): 2544-2549 (in Chinese)
[9]摇 Vollenbroek F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chal鄄
lenge of innovation.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2, 10: 215-223
[10]摇 Jansen L. The challeng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3, 11: 231-245
[11]摇 Chan EHW, Yung EHK. Is the development control
legal framework conducive to a sustainable dense urban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04, 28: 409-426
[12] 摇 Wong SW, Tang B. Challenges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development zones爷: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De鄄
velopment District, China. Cities, 2005, 22: 303-316
[13]摇 Volkery A, Swanson D, Jacob K, et al. Coordination,
challenges, and innovations in 19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orld Development, 2006, 34:
2047-2063
[14] 摇 Baklanov PY. Indicators, criteria and limitations of re鄄
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eo鄄information Sci鄄
ence, 2007, 9: 35-39
[15]摇 Golusin M, Ivanovic OM.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e of the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ountries of southeastern Europe. Agriculture, Ecosys鄄
tems and Environment, 2009, 130: 67-74
[16]摇 Cui Z鄄J (崔兆杰), Gao S (高 摇 省), Qiao J (乔
晶). Identific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n limiting fac鄄
tors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ase of Wei鄄
fang coastal are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 8(11): 2903-2908 ( in
Chinese)
[17]摇 Li Y鄄K (李宇凯), Weng M鄄J (翁明静), Yang C鄄M
148210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李春荣等: 基于 DEMATEL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分析———以沈阳市为例摇 摇 摇 摇 摇
(杨昌明), et al. Constraints and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爷 s re鄄
source based enterprise.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3): 451-454 (in Chinese)
[18]摇 Xin L (辛摇 岭), Ren A鄄S (任爱胜). Analysis on fac鄄
tors affecting quantity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ased on DEMATEL method.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Economy (科技与经济), 2009, 22(4): 65 -68 ( in
Chinese)
[19]摇 Fekri R, Aliahmadi A, Fathian M. Identifying the cause
and effect factors of agile NPD process with fuzzy DE鄄
MATEL method: The case of Iranian companies. Jour鄄
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2009, 20: 637-648
[20]摇 Shieh JI, Wu HH, Huang KK. A DEMATEL method in
identifying key success factors of hospital service quali鄄
ty. Knowledge鄄Based Systems, 2010, 23: 277-282
[21] 摇 Lin YT, Yang YH, Kang JS, et al. Using DEMATEL
method to explore the core competences and causal effect
of the IC design service company: An empirical case
study.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1, 38:
6262-6268
[22]摇 Lee WS, Huang AY, Chang YY, et al. Analysis of de鄄
cision making factors for equity investment by DEMA鄄
TEL and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1, 38: 8375-8383
[23]摇 Li H鄄W (李洪伟), Wang B鄄C (王炳成), Ma Y (马
媛). Green product development constraints analysis.
Ecological Economy (生态经济), 2008(12): 47-53
(in Chinese)
[24]摇 Fang A鄄L (方爱丽), Gao Q鄄S (高齐圣), Zhang S鄄Y
(张嗣瀛). Application of networked DEMATEL meth鄄
od in industry economic system analysis. Mathematics in
Practice and Theory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9, 39
(5): 78-83 (in Chinese)
[25]摇 Tseng ML. A causal and effect decision making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expectation using grey鄄fuzzy DEMATEL
approach.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9, 36:
7738-7748
作者简介摇 李春荣,女,1987 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工
业园尺度产业生态系统演化研究. E鄄mail: lichunrongcomeon
@ 126. com
责任编辑摇 杨摇 弘
2482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应摇 用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3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