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理论对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广州市为案例,计算并分析了2001~2005年间广州生态足迹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05年人均生态需求为3.95527hm2·人-1,远大于供给,其中人们对化石燃料土地的生态需求占主要部分(72.67%).五年间人均生态足迹逐渐上升,GDP生态足迹则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用STELLA软件对人均生态足迹需求的变化进行了相关预测.结果显示:2001~2025年广州市人均生态需求呈上升趋势,且上升速度较为迅速,其原因是化石燃料土地的生态足迹需求上升较快而造成的.由此可见,化石燃料生态足迹的人均需求是影响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上升的一个关键因素.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theory has an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urban ecosystem research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a city.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an assessment on dynamic change of EF in Guangzhou based on data from 2001 to 2005. Our results show that EF demand per capita was 3.95527 hm2·person-1 in 2005, which was much greater than supply. During 2001~2005 EF percapita tended to increase and the demand for fossil fuel EF was ranked as top one that took up 72.67% of the EF demand in 2005, while EF per ten thousand Yuan GDP tended to decrease. By the means of STELLA it is forecasted that the tendency of EF demand per capita in Guangzhou till 2025 would be going up.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mand for fossil fuel EF is a key contributing factor for increased demand of EF in Guangzhou.
全 文 :第26卷第4期
2007年8月
生态
Ecological
科学
Science
26(4):343·350
Aug.2007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与
预测
孙逊,成洪山,陈章和’
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广州510631
【摘要】生态足迹理论对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广州市为案例,计算并分析了2001~
2005年间广州生态足迹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05年人均生态需求为3.95527hm2,人~,远大于供给,其中人们对化
石燃料土地的生态需求占主要部分(72.67%)。五年间人均生态足迹逐渐上升,GDP生态足迹则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用
STELLA软件对人均生态足迹需求的变化进行了相关预测。结果显示:2001~2025年广州市人均生态需求呈上升趋势,
且上升速度较为迅速,其原因是化石燃料土地的生态足迹需求上升较快而造成的。由此可见,化石燃料生态足迹的人均
需求是影响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上升的一个关键因素。
关键词:生态足迹:城市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预测
中图分类号:Q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07)04-343—08
Assessmentandforecastofurbansustainabilitybasedonecologicalfootprint
SUNXun,CHENGHong—shan,CHENZhang—he
GuangdongKeyLaboratoryofBiotechnologyfo,.PlantDevelopment,SouthChinaN 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
China
Abstract:EcologicalFo tprint(EF)theoryhasanimp tantguidingsi nificanceforurbanecosystemresearchandecological
constructionofacity.Inthispaper’wereportanassessmentondynamicchangeofEFinGuangzhoubasedondatafrom2001to
2005.OurresultsshowthatEFdemandpercapitaw s3.95527hmz.person~in2005,whichwasmuchgreaterhansupply.
During2001~2005EFpercapitatendedtoincreaseandthedemandforfossilfuelEFWasrankedastoponethattookup72.67%
oftheEFdemandi 2005,whileEFp rtenthousandYuanGDPtendedto ecrease.BythemeansofSTELLAitisforecasted
thatthetendencyofEFdemandpercapitainGuangzhoutill2025wouldbegoingup.Itisconcludedthathedemandforfossil
fuelEFisakeycontributingfactorforincreaseddemandofEFinGuangzhou.
Keywords:ecologicalf otprint;urbansust inabledevelopment;assess;forecast
收稿日期:2007.06-25收稿,2007.07.20接受
基金项目:华南师范大学2ll院士重大专项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孙逊(1985一),女,硕士生,主要从事城市环境生态研究。
+通讯作者,E.mail:chenzhh@scntl.edu.cn
万方数据
1引言(Introduction)
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以来,定量测度城
市可持续发展便成为了各国相关学者的重要研究内
容之一。他们致力于量化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研究,先
后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生
态足迹分析法(ecologicalfootprintanalysis)便是其中
一例,它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和其博士
生Wackemagel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度量
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新方法⋯,同时也是度量人类活动
对生态系统产生压力和影响的一条新途径。
人类赖以生存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
人类提供了基本生活所需的各种生产和生活原料。
其中既包括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所需的大量资源,
同化废弃物所需的生态沉积能力,同时也包括了许
多非消费性的生命支持服务。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
的这种耗用和影响程度称为生态足迹,或者说生态
足迹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要维持某物质消费水
平下的一定量人口持续生存所必需的生态生产性土
地的面积。作为一组基于土地面积基础之上的量化
指标,生态足迹被形象地比喻为:“一只负载着人类
与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的巨脚踏在地球上
留下的脚印”旧1。这一形象化的比喻既反映了人类
的生存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隐含了人类社会
可持续性发展所要遵循的潜在规则。可以说,当地
球所能提供的土地面积容不下这只巨脚时,人类社
会的各项发展就会失去平衡;如果这只巨脚始终得
不到一块允许其发展的立足之地,那么它所承载的
人类文明也将最终坠落、崩毁。
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思路是:人类要维持生存必须
消费的各种产品、资源和服务,而人类的每项最终消
费的量都可追溯到提供该消费所需的原始物质与能
量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这是人类对生态足迹的需
求,而自然所能提供的为人类所利用的生态生产性土
地面积则为生态足迹的供给(也可作为对生态承载力
的测度)。如果生态足迹的需求小于供给,则认为人
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自然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
之内;相反,如果需求大于供给,则认为人类社会的
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生态足迹分析法从需求面积
方面计算生态足迹的大小,从供给面积方面计算生态
承载力的大小,通过对这二者的比较,评价研究对象
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生态足迹分析法提出以来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强
烈反响,国际上己有的研究主要从3个空间尺度展
开。①全球尺度的研究。Wackernagel等首先应用生
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全球人类可利用的生态空间和
生态占用两方面进行了测算。“。((LivingPlanReport
20009则对全球1961~1997年各类型生态足迹进行
了时问维的动态分析。②国家尺度的研究。
Wakemagel1997年在《EcologicalFootprintof
Nations》中对世界上52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足迹进
行了计算。((LivingPlantReport20009对世界上超
过100万人口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足迹进
行了测算。WadsYoshihik01999年计算并讨论了日
本的消费与生态足迹情况H3。③区域和城市尺度的
研究。Folke等1997年以波罗的海流域29个大城市
为研究案例,计算了其生态足迹15。。KathrynB.
Bicknell于同年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计算了新西兰的
生态足迹㈨。
另一方面,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从两个层次展
开。①对生态足迹基本理论的系统介绍。杨开忠、
李利峰等介绍了该理论的概念、理论框架、指标体
系及计算方法H谓1,王书华、毛汉英等介绍了生态
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旧1。②将生态足迹模型
运用到区域尺度中,定量评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
况。如徐中民、张志强等对中国1999年西部12省
(区市)、中国西北地区、甘肃张掖地区的生态足迹
进行了计算分析u”““;胡孟春、张永春等计算了张
家口市坝上地区的生态足迹¨引;黄青、任志远等对
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H5|;李金平、
王志石对澳门2001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王
书华、张义丰等以河北省新乐市为例,将生态足迹
模型应用于城郊经济协调的评估¨“;梁星、王祥荣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上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进
行了评价u引;赵秀勇,谬旭波则将该方法运用到南
京市生态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对于生态足迹的计算和研究
已经引起了我国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然而对计算出
的数据进行科学地整理、分析,从而更进一步做出预
测的例子则并不多见。笔者针对这一研究上的薄弱环
节,以我国广州市为例,在分析了该区域2001~2005
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状况的基础上,利用相关软件辅
助数学建模,对其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做出了科学的预
测,从而定量评估了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旨在
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万方数据
4期 孙逊,等: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与预测 345
2材料与方法(Materialsandmethods)
2.1研究地区概述
广州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其范
围为东经112057’至l1403’,北纬22。26’至23056’,辖
八区四市,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总面积7434.7km2,
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己跃居全国
十大城市的第3位瞳川。
本文选择广州为案例城市,将城市生态足迹的分
析方法应用到广州生态系统分析中,从新的角度为广
州城市生态建设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基础和
背景状况。
‘
2.2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及方法
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中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主
要包括以下6种类型:化石燃料土地、可耕地、林地、
草场、建筑用地和水域。
生态足迹的计算主要涉及以下两个基本方面:
(1)人类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产生的废弃
物的数量;(2)这些资源和废弃物都能转换成相应的
生物生产面积。因此,任何已知人口(个人、城市或
国家)的生态足迹是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
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
总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其计算公式为:
e/=∑(aai)=∑(Ci/Pi)EQ
EF=Ne{=NZ0ac/沪Ny.(、Ci/Pi)EQi
以上公式中,EF为总的生态足迹;e厂为人均生
态足迹;Ⅳ为人口数;i为所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
aai为人均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ci为
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Pi为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
产能力;EQ;为均衡因子,也即生产i种消费品的土
地类型的均衡因子。
2.3生态足迹预测方法
应用STELLA软件,.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完成
广州市生态系统的动态模型。具体操作如下:按照系
统动态的研究方法,即应用深化的计算机模拟方法来
研究和管理复杂的动态反馈系统。首先将2005年度
各种消费品的原产量作为积累库,将其各自的自然增
长率做为流率变量(变换器),并采用双向流动的方
式进行连接;同时将人口作为累积变量,增长函数(由
变化趋势分析得出)作为公式输入;之后通过软件中
的联络器将动态系统中相关的各个参数和成分联系
起来,从而确定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及相互作用,建
立相关数学模型;最后通过运行相关程序,得到预测
结果。
3结果与分析(Resultsandi cussion)
3.1广州市土地利用状况
2005年广州市土地资源状况是:林地在整个区
域土地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建筑用地,所占比
例最小的为草地(表1),这反映了广州市林业资源
较为丰富,同时也与广州林业正处在巩固、提高、协
调发展阶段的现状相符;而居于第二位的建筑用地则
反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们对居住空
间和公共设施建设空间等的需求占了土地类型的大
部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人口的增长给生态环境
造成的压力正在日益加大;另一方面,草地面积的比
例过小,这是由于广州地区牧草地资源的缺乏以及随
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动物产品的消费量迅速增
加所造成的。同时这也反映了人均绿地的供给十分紧
张的现状,而除去供人们观赏和休闲娱乐的草地之
外,适合发展畜牧业的草地面积则更少。因此便造成
了广州市大部分畜牧业产品都要依靠进口来满足人
民的需求,这在无形之中也给进口地区的生态环境造
成了一定的压力。
3.2广州市主要消费品生态足迹
广州市生态足迹主要分为两部分:①生物资源消
费;②能源资料消费。以下计算主要从这两部分展开,
旨在反映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消费情况。其中生物资源
的消费主要分为农产品、动物产品、水果和木材等几
大类。能源资料的消费则主要为原煤、原油、焦炭、
煤油、汽油和柴油几类。
由表2可以看出,在广州市生物资源的人均生
态足迹中,猪肉、水产品所占的比例均较大,这反
映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广州市居民对
生物资源的需求已经对耕地和水域产生了较大的
生态压力。同时也说明了当前保证耕地跟水域面积
的重要性。
由表3可以看出,原煤、原油所占用的生态足迹
明显较高,这对无疑说明了原煤、原油燃烧过程中所
排放的C02对化石燃料土地面积造成了相对较大的
需求,同时较高的能源消费生态足迹也说明了发展清
洁能源技术以及寻找可代替资源的必要性。
万方数据
!堑 生查型堂垦里竺12妥里苎!苎!堡翌!皇 堑堂
表1广州市土地利用概况(2005年)
TablelLandusesurveyinGuangzhouurbanrea(2005)
釜翌墨辇篓篓:童茎
Construction
Lands
水域Waters
未利用土地
UnusedLands
186166.8
76952.1
8775.1
25.04
10.35
1.19
0.02480
0.01025
0.00117
总计Total743440 100 0.09905
资料来源: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2006年)
注:未利用土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主要包
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等。
Source:BureauofLandResourcesandHousingManagementof
GuangzhouMunicipality(2006)
Note:unusedlandsrefertolandsexceptagriculturallandand
constructionsites,includinggrasslands,alkalinesoil,marshes,
sands,barel ndandbarerock.
3.3广州市生态足迹需求与供给结算
表4为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广州市地区生态供
需状况进行结算的结果,结果表明2005年广州市的
整体生态足迹需求为3.95527hm2.人~,与世界平均生
态足迹水平(2.8hm2.人一)相比相对较高,同时也远
高于中国生态足迹的平均水平(1.2hm2.人o)。此外,
在人均生态足迹需求方面,对化石燃料土地的需求占
总生态需求的62%,居第一位,其次是对水域和耕地
的需求。另外,由表5可以看出,2005年广州市生态
足迹供给为0.273hm2.人一。在生态足迹的供给方面,
供给量最小的为草地,最大的为林地。与需求相比不
难看出广州市的生态足迹存在着明显的赤字。
3A基于广州市入均生态足迹的评价、预测与分析
图1中可以明显看出2001"一2005年间广州市人
均生态足迹呈逐步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
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物资源以及能源的需求
正在逐步上升,这也是从生态足迹需求的角度反映了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出万元
GDP生态足迹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说明,单位
GDP的增长所占用的生态足迹正在明显减少。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2001~2005年广州市总体上经济发展
的资源利用方式在逐步由粗放型、消耗型转为集约
型、节约型。
由图2可知广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高于全
表2广州市生物资源消费生态足迹(201)5)
Table2CalculationsofecologicalfootprintofbioticresourcesinGuangzhoucity
陆基gica⋯lReso一。G,毒篓淼:攀篙蒜篙差攀攀船一ofProd⋯uction№(kg.hm。) GuangzhouCity Capita(hm~person“)一
万方数据
4期 孙逊,等: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与预测 347
国平均水平,但明显低于美国、加拿大、瑞典、香港、
英国等地区和国家。
——人均生态足迹(hmV)OEcologicalFo tprint
PerCapita(hm2/person)
⋯⋯⋯‘人均万元GDP生态足迹(hm2/万元)
EcologicalFootprintof10000¥GDPPer
2001.2002 200320042005
年份Year
图1广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万元GDP生态足迹变化过程
Fig.1Thevariationofecologicalfootprintpercapitaandper
of10000YGDPofGuangzhoucity
目前,国际上的生态足迹理论分析已表明:生
产和生活消费模式是影响城市生态足迹大小的关键
因素。有学者曾对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均生态足迹的
关系作过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居民的生态足迹面积
普遍较高,这与其生活模式和消费方式呈正比关系。
然而,高消费的生活模式实际上是在浪费土地、森
林、能源和矿产资源,直接导致了人均生态足迹的
扩大,并且给相关的生态足迹的供给地区造成了较
大的负担。
因此,为促进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富裕城
市和地区必须尽可能减少其所占有的生态足迹面积,
减少其对资源的消耗量,进而减少不发达地区对
其的生态足迹输出,推动大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这
也就是说广州作为国内经济发达的富裕城市,也应尽
量减少其占有的生态足迹面积,降低自身资源的消耗
以及对相关贫困地区的生态压力。所以,目前广州市
的当务之急是高效利用现有资源,改变人们的生产和
生活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
系,最终实现生态型城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极力推
崇的绿色生态消费。
由图3可以看出人均化石燃料生态足迹需求随着
时间的递增,在生态足迹需求中所占的比例有明显的
增大趋势;然而,对于广州这样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城
市,人们对生产性土地的生态需求基本接近满足其生
活水平的标准,因此在2005年后的20年内,对其需
求的上升基本较为缓慢,而其在人均生态需求中所占
的比例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因此,要降
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除了切实
控制人口增长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开发洁净能源以及
利用科技手段处理排放的污染物质,降低对化石燃料
土地的占用率。
根据人均生态足迹的预测结果显示,人们对生态
足迹的需求与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
联系。不难看出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类对物质
与资源的消耗量与利用程度将迅速提高,从而导致生
态足迹需求量的迅速增加。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在地区
生态供给有限的情况下,更应该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合
理分配和充分利用。因此广州市在相关的生产活动中
资源的转化效率还有待提高,也仍需要在大范围内进
行广泛的生态文化宣传以及在全社会提倡生态消费。
表3广州市能源消费生态足迹(2005)
Table3Calculationsofecologicalfootptintofe ergyconsumptioninGua gzhoucity
消费量(1000t标煤) 折算系数 全球平均能源足迹 人均消费量 人均生态足迹
能源类型 ConsumptionConversionGlobalAverageEn rgy PerCapitaEcologicalFootprintPer
EnergyType (10000tStandardCoeffici.ent Footprint Consumptio.n .Capita.
Coal) (GJ.t"‘)(GJ-hm‘2)(GJ·person“)(hmoperson。)
原煤Coal l857.48 20.934 55 51.8092 0.9420
焦炭Coke 59.5 28.470 55 2.2570 0.0410
原油CrudeOil 958.58 41.868 93 53.4738 0.5750
汽油Gasoline 278.71 43.124 93 16.0141 0.1722
柴油Diesel 396.62 42.705 93 22.5675 0.2427
煤油Kerosene 396.6l 43.124 93 22.7884 0.2450
资料来源:广州统计年鉴——广州统计信息网、中国广州网提供(2006)
Source:StatisticalYearbookofGuangzhouCity——墨uppliedbyGuangzhouStatisticalInformationNetwork&Guangzhou,China
Network(2006)
4
4
3
3
2
2
l
l
0
0
鼍鉴oqp
6F诗ID/(-每*毪.N■毒暑墨8
■D山pc—工dpooJI一再u一暑。一ou_
^岷憋熏v\^.-Y品量v崩皑撩科露、r
万方数据
圈2广州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生态足迹比较
Fig.2ComparisonofGua gzhou’Secologicalfootprintamongseveralcountriesandprovinces
数据来源:GlobalFootprintNetworkDatasources:GlobalFo tprintNetwork
6-0
5·0
4-0
o
。g 3.0
驾
∞
P 2.0
譬
毒1.0
0。0
2001200520092013201720212025
——总入均生态足迹需求1heTotalPerCapitaDemand
ofEcologicalFootprint
⋯⋯。人均化石燃料生态足迹需习诤erCapitaDemandof
EcologicalFootprintofFossilFuelS
⋯。人均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需求PerCapitaDemandof
EcologicalFootorintofProductiveLand
圈3广州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变化预测
Fig.3Theforecastofpercapitademandofecological
footprintofGuangzhoucity
4小结与讨论(Summaryanddiscussion)
城市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既可以追溯到古代
文明的哲理精华,又蕴含着对现代城市活动的实践总
结:只有当城市向自然的索取,能够同城市向自然的
回馈相平衡时;只有当城市为当代的努力,能够同城
市为后代的努力相平衡时;只有当为城市发展的努
力,能够同为城乡地区共建共享的努力相平衡时,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表4广州市生态足迹需求(2005)
Table4ThedemandofecologicalfootprintinGuangzhou
City(2005)
此外,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它是人类活
动集中的地区。城市所需要的大部分物质和能量都需要
从外界人为地输入。同时,城市生态系统中所产生的大
量废物,由于大部分不能在本系统内分解和再利用,还
需要输送到外界。因此,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较为脆弱
0
8
6
4
2
O
—r—-口竹.HDA.乜瞄llv
—c州k矗一ook
.【付。州暑。一op∞钿。智c—w曩oa粤p卅A■Q嚣钆^r<.羔v*挂鼠玻梅酬露<
一a州hQpoo‘_【一。一埘o_【ou∞呐o
q矗订置u口
皇td占甚“^I-、r南点_)*帐崩瞍怡州嚣、r
万方数据
4期 孙逊,等: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与预测 349
的生态系统,它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与其相关的其他生
态系统。正因为如此,城市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必
然会对其他相关的外界生态系统造成冲击和干扰,最终
影响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另外,城市也是人类活动
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压力最大的区域。如果人们在城市
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能按照生态学规律办事,就很
可能会破坏其他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广州市的生态足迹是支撑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所
需要的生态上具有生产力的土地面积。然而,由于广
州市对外界供给的依赖性较强,因而其对生态足迹的
需求明显大于城市所供给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从
以上对广州市生态足迹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看出,广州
市生态足迹需求(包括耕地、草地、水域,林地)存
在着明显的生态赤字。
表5广州市生态足迹供给(2005)
Table5ThesupplyofecologicalfootprintinGuangzhouCity
(2帅5)
兰鬻(h总m霹2TotalAreta,Y畜ie摹ld晕土地类型 .人-t) 因子 jhm‘‘仝‘’h砸聒(hmz-person.1)Factors(蒌:)(2 “) ,h。2:二=“l、
草地Grasslands
林地Woodlands
建筑用地
ConstructionLands
水域Waters
总供给面积
TotalSupplyArea
生物多样性保护
(12%)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总生态承载力
TotalEcological
Capacity
3.29 0.00002
1.20 0.065
2.24 0.156
0.01025 1.00 O.002
0.310
0.037
其中可以看到,化石燃料燃烧所排放的C02给
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负担尤其显著。由于C02浓度
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而城市又是人类活动最集
中的区域。同时,为维持广州市人群的正常生产和生
活活动,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排放出大量的C02。因
此,不可否认广州市人群对化石燃料土地面积的需求
是相当大的。因此,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同时,还
应当积极发展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技术,进一步开发
洁净煤、可再生能源和新的替代能源技术,为相关企
业提供高效、安全、清洁的技术体系,从而降低化石
燃料土地的占有率。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广州市各种主要类型
的生态生产性土地中草地所占的比例最小。不仅如
此,广州市的大多数草地并非用于提供畜牧业产品,
而是供人们观赏和休闲娱乐,因此城市草地的平均生
产力较小,其所需的畜牧业产品供给大多依靠外部地
区输入。
此外从生态角度看,应当更加关注和保护最具有
生产能力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可耕地,避免随
着城市的发展,其缩减速率加快,从而导致城市耕地
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城市人群对耕地产品的需求,而需
要从外地大量地输入粮食产品的现象出现。
于此同时,我们更不能忽视对林地(指生长乔木、
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主要用于林业的土地)的
保护,林地除了出产木材的功能之外还具有防风固
沙、涵养水源、改善气候、保护物种多样性等功能。
由此可见,林地对于城市的重要意义。此外,近年来
全国各大城市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中也包
含了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的项目。
最后,由生态足迹的计算公式可知,生态足迹是
人口数量和人均消耗物质以及能源的函数,生态足迹
可以真实反映每种消耗品所需的生态生产面积。换句
话说,人口的数量和人均占有的消耗品数量是直接影
响生态足迹的两个重要因素,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以
及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必然导致较高的生态足迹占用。
因此,要减少生态足迹的占用,缓解人类生产、生活
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压力,切实实现广州城市的可持续
发展,就要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控制人口数量,同时
降低个人对生态足迹的占用。这就要求城市中的每一
位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严格杜绝铺张浪费现
象。同时有关部门应积极进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
提高市民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间接减少不发
达地区的生态足迹输出,缓解大范围内的生态恶化。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1 WilliamER.1992.Ecologicalf otprintsdappropriated
carry吨capacity:whaturbaneconomicsleavesout[J].
EnvironmentUrban,4(2):121·130.
●
4
O
O
9
8
O
8
4
∞舛
舵
O
O
0
万方数据
i!Q 生查型堂里121竺曼!!垒!!里!竺!! 堑鲞
【21 陶在朴.2003.《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M】.北京:经济1171王书华,毛汉英.2002.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
科学出版社,11.
【3】 WackemagelM,WilliamRees.1996.Our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HumanimpactontheEarth[M].
BritishVolumbia:NewSoci tyPublishers,61·83.
f4lYoshihikoWads.1999.Themythof’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ecologicalfootprintofJapanese
consumption[D】.Vancouver’B.C.:SchoolofCommunity
andRegionalPlanning,TheUniv rsityofBritishColumbia,
Canada.
151 FolkeC,JanssonA,LarssonJeta1.1997.Ecosystem
appropriationbycities[J].Ambio,26(3):167一172.
f6lKatheynB,Bicknell:1998.NewMethodologyforthe
ecologicalfootprintw thanapplicationtotheNewZealand
economy.EcologicalEc nomics.27:149~160.
【7】 杨开忠,仰咏,陈洁.2000.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
法【J】.地球科学进展,15(6):630-636.
【81 李利锋,成升魁.2000.生态占用——衡量可持续发展
的新指标【J】.自然资源学报,15(4)375.382.
【9l 王书华,毛汉英.2002.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
展[J】.自然资源学报,17(6):776—782.
flOl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2000.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
迹计算与分析阴.地理学报,55(5):607.615.
【111陈东景,徐中民.2001.生态足迹理论在我国干旱区的
应用与探讨——以新疆为例【J】.干旱区地理,24(4):
305.309.
【12l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等.2001.中国西北地区的
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3(2):164—169.
【13l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等.2001.中国西部12省(区
市)的生态足迹阴.地理学报,56(5):599-610.
【141胡孟春,张永春.2003.张家口市坝上地区生态足迹初
步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4(2):317—320.
【15l黄青,任志远,王晓风.2003.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足
迹研究阴.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57.58.
Il6】李金平,王志石.2003.澳门2001年生态足迹分析.自
然资源学报[J】.18(2):197-203.
展[J】.自然资源学报,17(6):776.782.
1181梁星,王祥荣.2002.上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
态痕迹评价【J】.复旦学报,4l(4):338-394.
1191赵秀勇,谬旭波.2003.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生态持续
发展定量研究中的应用[J].农村生态环境,19(2):58.60.
【20l广州统计局编.2006.广州统计年鉴(2006)【M】.广州:
广州年鉴出版社.
【2ll广州统计局编.2002.广州统计年鉴(2002)[M].广州:
广州年鉴出版社.
【22l广州统计局编.2003.广州统计年鉴(2003)[M].广州:
广州年鉴出版社.
【23l广州统计局编.2004.广州统计年鉴(2004)[M].广州:
广州年鉴出版社.
【24l广州统计局编.2005.广州统计年鉴(2005)p咽.广州:
广州年鉴出版社.
【251李世东,张大红,翟洪波.2006.生态综合指数及其在
生态状况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l(5):
782.789.
【26l刘蕾,刘建军,李志强,等.2006.城市生态环境质
量评价初探[J】.干旱环境监测,20(2):79-82.
f27l张卫,郭玉燕.2006.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
究【J】.南京社会科学,(11):45.51.
【28I庄雪影,麦士维.2000.完善生态影响评估促进中国生
态资源的保护[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3(3):23.25.
【29l徐俏,何孟常,杨志峰,等.2003.广州市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价值评估f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2):268—272.
【30lWACKERMAGEL,REESW.1996.Our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humanimpactontheearth[M].
GabriolaIsland:NewSocietypublishers.
【3l】董宪军.2002.《生态城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5.
【32l匡耀求,黄宁生.2004.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生态踩占模型
及EcologicalFootprint一词的翻译【J】.热带地理,24(3):
298.300.
万方数据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与预测
作者: 孙逊, 成洪山, 陈章和, SUN Xun, CHENG Hong-shan, CHEN Zhang-he
作者单位: 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广州,510631
刊名: 生态科学
英文刊名: EC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 2007,26(4)
被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32条)
1.广州统计局 广州统计年鉴(2006) 2006
2.陶在朴 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 2003
3.赵秀勇;谬旭波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生态持续发展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农村生态环境 2003(02)
4.王书华;毛汉英 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2(06)
5.广州统计局 广州统计年鉴(2005) 2005
6.广州统计局 广州统计年鉴(2004) 2004
7.广州统计局 广州统计年鉴(2003) 2003
8.广州统计局 广州统计年鉴(2002) 2002
9.李利锋;成升魁 生态占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0(04)
10.杨开忠;仰咏;陈洁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期刊论文]-地球科学进展 2000(06)
11.Katheyn B,Bicknell New Methodology for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New
Zealand economy[外文期刊] 1998
12.Folke C;Jansson A;Larsson J Ecosystem appropriation by cities 1997(03)
13.Yoshihiko Wads The my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Japanese
consumption 1999
14.匡耀求;黄宁生 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生态踩占模型及Ecological Footprint一词的翻译[期刊论文]-热带地理
2004(03)
15.董宪军 生态城市论 2002
16.WACKERMAGEL M;REES W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 1996
17.Wackernagel M;William Rees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 1996
18.徐俏;何孟常;杨志峰 广州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19.庄雪影;麦士维 完善生态影响评估促进中国生态资源的保护[期刊论文]-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0(03)
20.张卫;郭玉燕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期刊论文]-南京社会科学 2006(11)
21.刘蕾;刘建军;李志强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初探[期刊论文]-干旱环境监测 2006(02)
22.李世东;张大红;翟洪波 生态综合指数及其在生态状况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6(05)
23.梁星;王祥荣 上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痕迹评价[期刊论文]-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24.王书华;毛汉英 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2(06)
25.李金平;王志石 澳门2001年生态足迹分析[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3(02)
26.黄青;任志远;王晓风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足迹研究[期刊论文]-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02)
27.胡孟春;张永春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生态足迹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2003(02)
28.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 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2001(05)
29.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 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期刊论文]-冰川冻土 2001(02)
30.陈东景;徐中民 生态足迹理论在我国干旱区的应用与探讨--以新疆为例[期刊论文]-干旱区地理 2001(04)
31.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 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2000(05)
32.William E R 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what urban economics leaves
out 1992(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吴勇.侯万儒.WU Yong.HOU Wan-ru 嘉陵江流域生态足迹计算及分析[期刊论文]-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5,26(3)
2. 秦钟.章家恩.骆世明.吴志峰.QIN Zhong.ZHANG Jia-en.LUO Shi-ming.WU Zhi-feng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利
用变化研究[期刊论文]-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30(1)
3. 史纪安.杨改河.刘玉华.SHI Ji-an.YANG Gai-he.LIU Yu-hua 青海省生态足迹演变分析[期刊论文]-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3)
4. 陈康贵.伊武军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可持续发展测度[期刊论文]-厦门科技2004(1)
5. 蒋玲燕.闻岳.周琪.JIANG Ling-yan.WEN Yue.ZHOU Qi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及其在国内的应用[期刊论文]-四川环
境2006,25(4)
6. 完世伟.周纪昌.WAN Shi-wei.ZHOU Ji-chang 论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发展[期刊论文]-中国地质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
7. 王学全.卢琦.Wang Xuequan.Lu Qi 生态足迹理论在青海省共和县荒漠化自然资本核算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林
业科学2005,41(3)
8. 王伟.张俊飚 湖北省2004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期刊论文]-金融经济(理论版)2007(1)
9. 陶明娟.赵军.TAO Ming-juan.ZHAO Jun 兰州市2002年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分析[期刊论文]-云南地理环
境研究2005,17(2)
10. Sanjay K.Nepal.Stella Amor Nepal 旅游对尼泊尔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步行道的影响[期刊论文]-Ambio-人类
环境杂志2004,33(6)
引证文献(2条)
1.方恺.沈万斌 CO2排放承载力计算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期刊论文]-生态科学 2010(6)
2.方恺.沈万斌 CO2排放承载力计算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期刊论文]-生态科学 2010(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tkx20070401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