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cale effect of Li-Xiang Railway construction impact on landscape pattern and its ecological risk.

丽香铁路建设对沿线景观格局影响的尺度效应及其生态风险


高原铁路作为大型廊道工程,线长点多、途经环境敏感,其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界定在环评工作实践中易产生争议.本文以丽香铁路唐布至建塘段为研究对象,利用2012年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源,采用缓冲区与景观指数方法,构建了廊道切割度指数和廊道干扰累积作用指数,改进了衡量铁路建设后的生态风险指数.通过定量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铁路建设前后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得到本段铁路最适宜评价尺度,并在该尺度内对铁路建设前后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廊道切割度指数有效反映出铁路廊道对各种景观类型的切割方式和程度,廊道干扰累积作用指数可衡量铁路风险源与风险受体之间暴露与危害关系;铁路建设后,铁路廊道将对沿线景观产生较大的正中切割作用,边缘切割和内部切割作用较小,林地和草地所受影响最大;景观格局指数在600 m缓冲区内尺度效应最明显,因此设置600 m为本段铁路最适宜生态影响评价范围;铁路建设前,600 m评价区以低生态风险为主,铁路建设后,生态风险显著增加,以中等以上生态风险区域为主;研究区生态风险具有南低北高,多核环形的分布特征.

As a large corridor project, plateau railway has multiple points and passes various sensitive environments along the railway.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cope of impact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railway construction is often controversial in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work. Taking the TangbuJiantang section of LiXiang Railway as study object, and using present land use map (1:10000) in 2012 and DEM as data sources, corridor cutting degree index (CCI) and cumulative effect index of corridor (CCEI) were established by topology, buffer zone and landscape metrics methods. Besides, the ecological risk index used for railway construction was improved. By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its evolution style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before and after railway construction, the most appropriate evaluation scale of the railway was obtained. 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ecological risk within this scale before and after railway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utting model and degree of railway corridor to various landscape types could be effectively reflected by CCI, and the exposure and harm relations between risk sources and risk receptors of railway can be measured by CCEI. After the railway construction, the railway corridor would cause a great deal of middle cutting effect on the landscape along the railroad, which would influence wood land and grassland landscape most greatly, while would cause less effect of edge cutting and internal cutting. Landscape indices within the 600 m buffer zone demonstrated the most obvious scale effect, therefore, the 600 m zone of the railway was set as the most suitable range of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Before railway construction, the low ecological risk level covered the biggest part of the 600 m assessment zone. However, after the railway construction, the ecological risk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most part of the study area was at the moderate ecological risk level. The ecological risk presented ringshaped and multikernel patterns, and was lower in the southern part tha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全 文 :丽香铁路建设对沿线景观格局影响
的尺度效应及其生态风险∗
王德智1  邱彭华2∗∗  方源敏1
( 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昆明 650093; 2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海口 571158)
摘  要  高原铁路作为大型廊道工程,线长点多、途经环境敏感,其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范围的界定在环评工作实践中易产生争议.本文以丽香铁路唐布至建塘段为研究对象,利用
2012年 1 ∶ 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源,采用缓冲区与景观指数方法,构
建了廊道切割度指数和廊道干扰累积作用指数,改进了衡量铁路建设后的生态风险指数.通
过定量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铁路建设前后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得到本段铁路
最适宜评价尺度,并在该尺度内对铁路建设前后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廊道切割度指数有效反映出铁路廊道对各种景观类型的切割方式和程度,廊道干扰累积作用
指数可衡量铁路风险源与风险受体之间暴露与危害关系;铁路建设后,铁路廊道将对沿线景
观产生较大的正中切割作用,边缘切割和内部切割作用较小,林地和草地所受影响最大;景观
格局指数在 600 m缓冲区内尺度效应最明显,因此设置 600 m为本段铁路最适宜生态影响评
价范围;铁路建设前,600 m评价区以低生态风险为主,铁路建设后,生态风险显著增加,以中
等以上生态风险区域为主;研究区生态风险具有南低北高,多核环形的分布特征.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 尺度效应; 廊道切割; 高原铁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1090,41161071)资助.
∗∗通讯作者. E⁃mail: cphscnu@ 163.com
2014⁃09⁃05收稿,2015⁃03⁃20接受.
文章编号  1001-9332(2015)08-2493-11  中图分类号  P951; X826  文献标识码  A
Scale effect of Li⁃Xiang Railway construction impact on landscape pattern and its ecological
risk. WANG De⁃zhi1, QIU Peng⁃hua2, FANG Yuan⁃min1 ( 1Faculty of Land Resource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93, China; 2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 China) . ⁃Chin. J. Appl. Ecol., 2015, 26
(8): 2493-2503.
Abstract: As a large corridor project, plateau railway has multiple points and passes various sensi⁃
tive environments along the railway.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cope of impact on ecological environ⁃
ment from railway construction is often controversial in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work. Taking
the Tangbu⁃Jiantang section of Li⁃Xiang Railway as study object, and using present land use map
(1:10000) in 2012 and DEM as data sources, corridor cutting degree index (CCI) and cumulative
effect index of corridor (CCEI) were established by topology, buffer zone and landscape metrics
methods. Besides, the ecological risk index used for railway construction was improved. By quantita⁃
tiv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its evolution
style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before and after railway construction, the most appropriate evaluation
scale of the railway was obtained. 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ecologi⁃
cal risk within this scale before and after railway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utting model and degree of railway corridor to various landscape types could be effectively
reflected by CCI, and the exposure and harm relations between risk sources and risk receptors of
railway can be measured by CCEI. After the railway construction, the railway corridor would cause
a great deal of middle cutting effect on the landscape along the railroad, which would influence
wood land and grassland landscape most greatly, while would cause less effect of edge cutting and
internal cutting. Landscape indices within the 600 m buffer zone demonstrated the most obvious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15年 8月  第 26卷  第 8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Aug. 2015, 26(8): 2493-2503
scale effect, therefore, the 600 m zone of the railway was set as the most suitable range of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Before railway construction, the low ecological risk level covered the biggest part
of the 600 m assessment zone. However, after the railway construction, the ecological risk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most part of the study area was at the moderate ecological risk level. The eco⁃
logical risk presented ring⁃shaped and multi⁃kernel patterns, and was lower in the southern part
tha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Key words: landscape pattern; ecological risk; scale effect; corridor cutting; plateau railway.
    铁路作为非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其对环境的
影响以生态影响为主[1]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中
国铁路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研究以来,经
过 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铁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
响评价技术水平和广度不断提高[2] .但铁路生态影
响评价范围的界定一直是个极具争议的学术问题,
也是评价工作实践中容易产生争议的焦点[3] .铁路
项目作为大型廊道式工程,线长点多,覆盖区域广,
经过的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其高度的机械性和切割
性,对沿线生态系统影响较大[4] .1994 年铁道部(现
国家铁路总局)颁布了《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
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 [5],规定了铁路生
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一般情况下宜为线路两侧
各 300 m”.现有国家技术标准虽然对铁路生态环境
影响评价的范围做了一般规定,但由于我国幅员辽
阔,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等特征各异,再加具体铁路建设的技术手段、铁路等
级和单双线影响,铁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系统的影响
范围有所区别,即具有尺度效应.
目前,有关铁路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尺度效应的
研究较少,从已有研究中可以发现,铁路生态环境影
响研究主要利用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生态学法[6-7]、
图形叠置法[8-9]、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10-11]和 3S 技
术手段[12]等技术方法.铁路生态影响研究范围最小
的为 200 m[11],最大的为 50 km[7],迄今并未得出高
原铁路生态影响评价适宜范围,也无使用高分辨率
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进行研究案例.当评价范围过
小时,会导致工程生态影响在评价范围内被夸大,范
围外生态风险没有进行有效测度与评价;当评价范
围过大,则会导致铁路项目的景观生态学评价得到
“铁路工程不会改变评价区的景观结构”的固定结
论[3] .另外,遥感影像分辨率过低,会影响景观要素
分类与提取,导致景观分析结果存在偏差;高分辨率
的遥感影像能够得到准确的景观分类结果,对实际
工程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唐布至建塘段为研
究对象,以 2012年 1 ∶ 10000 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数
据源,对铁路建设前后沿线不同尺度景观格局的变
化进行研究,确定铁路建设生态影响评价的适宜尺
度域,并在最适宜尺度域内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丽香
铁路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尺度效应的研究,既丰富了
高原铁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研究,也
有助于康巴藏族聚居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
更有助于民族团结和沿线地区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 1  研究区概况
丽香铁路唐布至建塘段(图 1)位于云南省西北
部,属高原铁路,是滇藏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开
发滇西北丰富的旅游、水电、矿产及生物等资源,促
进康巴藏族聚居区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团结,完善铁
路网布局,巩固国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线
路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境内,起于小中
甸镇唐布村(主线桩号 K98+140),止于建塘镇规划
西片区 (主线桩号 K139+900).本段铁路呈南北走
向,线路全长 41. 76 km,其中,隧道部分长为 4. 42
km,地表部分长为 37.34 km,铁路鉴修用地宽度为
1 3~200 m.研究区位于中国两大地貌阶梯青藏高原
图 1  唐布至建塘段 5000 m幅度景观格局
Fig.1  Landscape pattern of Tangbu⁃Jiantang section in 5000 m.
Ⅰ: 耕地 Cultivated land; Ⅱ:园地 Garden land; Ⅲ:林地Wood land;
Ⅳ: 草地 Grassland; Ⅴ: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Residential and industrial
land; Ⅵ: 交通运输用地 Transportation land; Ⅶ: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
地 Water area; Ⅷ: 其他土地 Other land; Ⅸ: 铁路 Railway. 下同 The
same below.
494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6卷
东南缘向云贵高原的过渡部位,区域气候属于山地
寒冷温带区,海拔 3100~3900 m,平均气温 5.5 ℃ .该
区域地势起伏较大,仅坝区较平,坝区四周群山围
绕,地形北高南低,断裂带较多.丽香铁路于 2014 年
开工建设,计划 5年后建成通车.
1􀆰 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本文以国土部门提供的 2012年 1 ∶ 10000 土地
利用现状图为基底数据,以香格里拉县 1 ∶ 10 万数
字高程模型(DEM)、2012年航测的 1 ∶ 2000 铁路沿
线地形图和 2012年 5月 QuickBird 0.61 m影像为辅
助数据.2012年 1 ∶ 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国土部
门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上变更得到,香格
里拉县二调以 SPOT5 2.5 m 影像(2006 年 1 月)为
数据源,并于 2008年 10月进行外业调绘制作,采用
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 / T 1014—2007)》 [13],将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划
分为 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本文采用一级分类,
在 ArcGIS中对土地利用二级类进行归并,最终合并
为 8大景观类型,分别是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
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
地和其他土地(主要为裸地、设施农用地和沼泽地).
最后,利用铁路鉴修用地图叠加 2012 年景观类型
图,得到铁路建成后模拟景观类型图.叠加后面积小
于 100 m2的边缘碎块利用 ArcGIS 的 Eliminate 工具
融合到相邻边长最大的斑块中.
1􀆰 3  缓冲区与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1􀆰 3􀆰 1缓冲区的划分  利用铁路中心线分别按 200、
300、600、900、1200、2000、3000、4000、5000 m向两侧
建立 9个缓冲区,以此作为研究区分析唐布至建塘
段铁路建设对沿线景观格局的影响.
1􀆰 3􀆰 2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
与方法、Fragstats 4.2 英文帮助文档以及《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 [14],在景
观整体水平指数和景观类型水平指数上分析铁路建
设对沿线景观格局的影响,分别从景观的面积⁃边
界、形状特征、空间聚集、多样性 4 个方面进行指数
选取.其中,景观整体水平指数选取总面积(CA)、斑
块密度(PD)、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面积加
权分维数(FRAC_AM)、蔓延度(CONTAG)和香农多
样性指数(SHDI)6 个;景观类型水平指数选取景观
类型面积(CA)、斑块面积比(PLAND)、平均斑块面
积(AREA_MN)、面积加权分维数(FRAC_AM)、聚
集度指数(AI)5 个.各指数的计算公式和生态学意
义参见 Fragstats 4.2软件英文帮助文档.
1􀆰 3􀆰 3廊道切割度指数的构建  铁路建设作为典型
的廊道工程,对景观具有显著的切割作用.Reh等[15]
发现,交通廊道的建设会导致 3 ~ 4 km 范围内林蛙
种群的基因隔离.参考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张模
式(蔓延式扩张、填充式扩张和跳跃式扩张) [16],可
将廊道对斑块的切割划分为 4 种模式,分别是内部
切割、边缘切割、中间切割和全切割.由于全切割对
原斑块是毁灭性影响,因此生态影响最大;中间切割
将原斑块一分为二,使得景观破碎化,阻碍原斑块内
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流,生态影响较大;内部切割是在
原斑块内填充式扩张,风险源增加,导致原斑块内部
物质和能量交流距离扩大,生态影响中等;由于廊道
工程为狭长型,边缘切割仅侵占原斑块最外侧面积,
生态影响相对前几种类型较小(图 2).
    廊道工程对斑块切割的直接影响方式为景观侵
占和邻接干扰,景观侵占会从根本上改变土地利用
格局,而不同的景观类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程
度和其自身维持自然平衡状态的能力均有不同[17];
邻接干扰则会改变生态系统单元邻接兼容系数,导
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生态耗费变化[18] .廊道工程侵
占面积越大、邻接边长越长,其对切割斑块的影响就
越大.
利用廊道工程对斑块的切割模式、侵占面积
和邻接边长构建廊道切割度指数( corridor cutting
degree index,CCI),计算公式如下:
图 2  廊道空间切割模式
Fig.2  Spatial modes of corridor cutting.
A: 内部切割 Internal cutting; B: 中间切割 Middle cutting; C: 边缘切
割 Edge cutting; D: 全切割 Complete cutting. Sp: 廊道侵占斑块的面
积 Area of patch occupied by corridor; S1: 中间切割后左侧斑块面积
Area of left patch after middle cutting; S2: 中间切割后右侧斑块面积
Area of right patch after middle cutting; Lp: 廊道切割后与斑块的邻接
边长 Adjacent length between corridor and the cut patch.
59428期                    王德智等: 丽香铁路建设对沿线景观格局影响的尺度效应及其生态风险       
    CCIi =∑

j = 1
100·
Sijp
Sij

Lijp
Lij
æ
è
ç
ö
ø
÷·
Sij

·W
æ
è
ç
ö
ø
÷ (1)
CCI =∑

i = 1
CCIi (2)
式中:CCIi为第 i 类景观的廊道切割度;Sij为第 i 类
景观第 j个被切割斑块的面积;Lij为第 i 类景观第 j
个被切割斑块的边长;Sijp为廊道景观占用第 i 类景
观第 j 个斑块的面积;Lijp为廊道景观占用第 i 类景
观第 j个斑块后与其接触的边长;S 为研究区总面
积;W为切割模式影响指数,参考道路对高原景观
格局影响的有关研究[19],引用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
中 1~9比例标度法对切割模式的影响程度赋值,边
缘切割时为 1,内部切割时为 3,中间切割时为 5,全
切割时为 7;m为第 i类景观被廊道切割的总数;CCI
为景观整体水平廊道切割度;n为景观类型总数.
1􀆰 4  生态风险指数的构建
已有研究表明,利用景观干扰度指数(S)和景
观脆弱度指数(F)可构建生态风险指数[20-22] .景观
干扰度指数选取与干扰密切相关,能反映风险受体
结构和空间分布状况的 3 个景观格局指数,分别是
景观破碎度(C)、景观分离度(N)和景观优势度
(D),具体计算方法见文献[20].景观脆弱度指数指
不同景观类型所代表的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
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易损性,该值的大小与景观所
处的自然演替阶段有关,一般处于初级演替阶段、食
物链越简单、生物多样性越小的生态系统越脆弱,其
值越大.
但是,铁路建设后沿线生态系统不仅受到土地
侵占和切割作用影响,还受到噪声、振动、电磁和固
体废物等危害的耦合作用影响,该影响与不同生态
系统单元的自身特性、空间距离、邻接斑块性质以及
不同风险源累积作用密切相关.例如,蜥蜴面临突发
危险时会自断尾巴逃跑,距离道路越近断尾率越高,
临近道路时蜥蜴断尾率为 10%,100 m 处为 7%,超
过 200 m时断尾率<1%[23] .道路沿线土壤中铅浓度
与距离道路的远近呈明显的正相关,在道路两侧 80
m范围内,土壤中铅浓度显著增加,从而影响植物生
长[24] .为此,本文创建廊道干扰累积作用指数( cu⁃
mulative effect index of corridor,CCEI)来表征廊道产
生的生态风险源与风险受体间的暴露⁃危险关系,用
以改进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的生
态风险指数[25] .廊道干扰累积作用指数是空间单
元暴露于风险源的机会和影响程度,是风险源对
外扩散时所需生态成本的反函数,可用 ArcGIS 中
Distance模块计算单因子累积扩散成本指数
(accumulative cost value,ACV),再用 Raster Math 模
块计算得到 CCEI.考虑到高原山区自然环境特点和
生态单元邻接兼容性[18]以及唐布至建塘段铁路位
于沿线高程(3100 ~ 3350 m)相对较低区域的特点,
扩散成本指数可用景观脆弱度指数(F)和坡度的累
积作用进行量化.一般情况下,景观类型抵御风险能
力越强、所处坡度越大,铁路影响扩散越困难.据此,
构建的廊道干扰累积作用指数公式为:
CCEI j =α·(1-ACV_F j′)+β·(1-ACV_S j′) (3)
式中:CCEI j为空间内第 j 像元的廊道干扰累积作用
指数;ACV_F j′和 ACV_S j′别为廊道工程干扰扩散至
第 j个像元的累积扩散成本指数(景观脆弱度指数
项)标准化值和累积扩散成本指数(坡度项)标准化
值;α和 β分别为对应耗费指数权重,其中,α 赋值
为 0.7,β为 0.3.
利用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常
规生态风险指数,可用于测算铁路建设前生态风险,
公式如下:
ERIk =∑

i = 1
Aki
Ak
·(Si × F i × 100)
é
ë
êê
ù
û
úú (4)
式中:ERIk为第 k采样区生态风险指数;Aki为第 k 采
样区第 i类景观的面积;Ak为第 k 个采样区的总面
积;Si为 k采样区 i 类景观的干扰度指数,Si = aC i +
bNi+cDi,其中:a、b、c 为相应各景观指数的权重,且
a+b + c = 1,根据研究区景观类型特征和相关文
献[26],a、b、c分别赋值为 0.5、0.3、0.2;F i为景观脆弱
度指数,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和已有研究[27-28],将研
究区景观脆弱度分为 8级,从低到高依次赋值为:林
地 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2,草地 3,园地 4,其他土
地 5,耕地 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7,交通运输用地 8.
利用廊道干扰累积作用指数修正公式(4)得到
铁路建设后生态风险指数,公式如下:
ERI j′=CCEI j+ERI j o (5)
式中:ERI j′为铁路建设后附加廊道干扰累积作用的
第 j像元的生态风险指数;ERI j o 为铁路建设后利用
公式(4)计算,并空间插值生成的第 j像元的常规生
态风险值.
2  结果与分析
2􀆰 1  景观总体格局特征
唐布至建塘段沿线各缓冲区范围内,景观类型
所占比例保持在前四的分别是林地>草地>耕地>城
694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6卷
镇村及工矿用地,其中林地约保持在 60%,属于各
缓冲区内基质景观;草地、耕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分别约占研究区 20%、10%、5%;其他类型景观所占
比例较小,在各缓冲区内均未超过 4%.随缓冲区范
围的扩大,林地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由 57.7%增加为
66.2%;草地所占比例随缓冲区范围的扩大逐渐降
低,由 23.5%减小为 17.4%;耕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
地所占比例随缓冲区范围的扩大呈现先增加后降
低,变化范围均在 3%幅度内,两者峰值均出现在
2000 m缓冲区,分别为 11.6%和 5.5%;其他景观类
型由于所占比例不大,变化范围也相对较小(表 1).
表明研究区景观以林地为主、草地为辅,随着缓冲区
扩大,各景观类型面积平缓变化.研究区总体上经济
发展弱、城市化水平低,虽然林地和草地是有明显的
优势景观类型,但各景观类型组合却处于一种相对
有序的状态.
2􀆰 2  景观类型水平分析
2􀆰 2􀆰 1景观类型水平指数变化特征   由图 3 可知,
铁路建设后,交通运输用地景观类型百分比
(PLAND)增加,其他景观类型面积百分比均减少;
在空间序列上,随着缓冲区范围的扩大,所有景观类
型百分比变化差异逐渐减小,其中,以交通运输用
地、林地和草地变化程度最大,并且变化差异均在
600 m后趋于平缓.200 m缓冲区时,铁路建设后,交
通运输用地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增长9.6%,林地和草
表 1  200和 5000 m缓冲内景观结构
Table 1   Landscape structures in 200 and 5000 m buffer
zones
景观类型
Landscape type
200 m
面积
Area (hm2)
百分比
Percentage
5000 m
面积
Area (hm2)
百分比
Percentage
耕地
Cultivated land
165.45 9.8 4395.09 8.9
园地
Garden land
12.96 0.8 30.73 0.1
林地
Wood land
970.05 57.7 32756.77 66.2
草地
Grassland
395.21 23.5 8591.33 17.4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Residential and industrial land
60.06 3.6 2024.16 4.1
交通运输用地
Transportation land
59.94 3.6 441.84 0.9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Water area
9.45 0.6 367.69 0.7
其他土地
Other land
9.64 0.6 902.05 1.8
合计 Total 1682.76 100 49509.66 100
地分别减少 5.4%和 3.1%;当缓冲区扩展到 600 m
时,交通运输用地的比例增加 3.2%,林地和草地比
例分别减少 1.8%和 1.0%.表明铁路建设对 600 m范
围内景观面积的影响最强烈,该范围内生态干扰将
明显增强;林地和草地两种优势景观的减少,将导致
栖息在林地和草地生物种数量减少,景观中的生物
多样降低.
铁路建设后,除交通运输用地外,其他景观类型
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在各缓冲区内均减小;
图 3  不同缓冲区铁路建设前后景观类型水平指数变化和廊道切割度指数
Fig.3  Variation of class level metrics before and after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different buffer zone and corridor cutting index.
79428期                    王德智等: 丽香铁路建设对沿线景观格局影响的尺度效应及其生态风险       
在空间序列上,随着缓冲区范围的扩大,交通运输用
地和林地的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差异逐渐增加,趋势
明显,草地和耕地变化差异逐渐减小,其他景观类型
变化差异很小,林地和草地变化差异均在 1200 m后
趋向平稳.说明铁路建设后,其他景观类型景观破碎
度均增加,自然景观中各物种空间分布特征会受到
影响,物种间相互作用和协同共生的稳定性降低.各
景观类型的平均斑块面积的变化受研究区总体景观
格局特征影响,如随着缓冲区范围扩大,作为基质景
观的林地斑块扩大、总面积逐渐增加,研究区总体更
加趋向自然生态状况,因此铁路切割导致其平均斑
块面积变化差异明显增加.交通运输用地的变化差
异出现波动受缓冲区切割效应影响,导致公路景观
斑块出现分合.
不论在时间序列还是空间序列上,各景观类型
面积加权分维数(FRAC_MN)变化程度均较小,变
化范围仅为-0.03~0.05,其中,林地和交通运输用地
变化差异相对其他景观类型变化略大,整体上面积
加权分维数尺度效应不显著.说明研究区受规则形
状的铁路切割后,斑块虽然会趋于破碎,但形状并没
有明显复杂化.
景观类型水平聚集度指数(AI)是根据反映斑
块连接频率的斑块连接矩阵计算得来.若某类景观
由许多离散分布的小斑块组成,其聚集度值较小;当
景观以少数大斑块为主或同一类型斑块高度连接
时,聚集度值较大.铁路建设后,林地、草地、耕地、园
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6类景
观聚集度降低,表明该 6类景观连接性降低、破碎度
增加,与平均斑块面积分析相吻合.交通运输用地聚
集度在 1200 m缓冲区内增加,自 2000 m 开始降低.
在空间序列上,铁路修建后,随着缓冲区范围的扩
大,所有景观类型聚集度变化差异均逐渐减小,其
中,交通运输用地、草地、林地和耕地变化程度较大,
并且变化差异均在 600 m 处出现拐点,铁路建设对
600 m范围内生物种迁徒和相关生态过程的影响
最大.
2􀆰 2􀆰 2景观类型水平廊道切割度指数  本次唐布至
建塘段铁路建设,占用景观类型面积大小依次为林
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耕地>园地>水域及水
利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其他土地,其中,侵占
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分别为 89.91 和 45.43 hm2,两者
占铁路用地总面积的 83.6%.总体上,占用各景观类
型的面积与其在研究区空间分布大小呈正相关.铁
路修建后将产生 94220 m 边长的铁路廊道景观,与
其邻接较多的景观类型依次为林地>草地>耕地>城
镇村及工矿用地,其中有 51940 m 林地边界和
29010 m草地边界与铁路廊道接触,两者占铁路廊
道总边长的 85.9%(表 2).
    用唐布至建塘段铁路鉴修用地图对研究区景观
格局图进行切割,可知本次铁路廊道来源于 183 个
斑块.因此铁路廊道将对 183 个斑块的源斑块产生
相对应的切割模式.受铁路中间切割和边缘切割最
多的分别是林地和耕地,分别达 33和 24次;被全切
割最多的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缘于铁路站场征用
表 2  廊道切割度指数相关数据
Table 2  Related data of corridor cutting index
景观类型
Landscape type
侵占面积
Occupied
area
(hm2)
邻接边长
Adjacency
length
(m)
边缘切割
Edge
cutting
( ind)
内部切割
Internal
cutting
( ind)
中间切割
Middle
cutting
( ind)
全切割
Complete
cutting
( ind)
廊道切割度
指数 CCI
200 m 5000 m
耕地
Cultivated land
11.83 8310 24 0 14 0 9.13 0.35
园地
Garden land
1.15 990 1 0 1 0 1.96 0.09
林地
Wood land
89.91 51940 18 4 33 0 138.86 17.96
草地
Grassland
45.43 29010 17 2 25 0 58.08 2.72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Residential and industrial land
12.14 2900 14 0 13 3 2.90 0.10
交通运输用地
Transportation land
0.19 390 2 0 3 0 0.17 0.0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Water area
1.13 440 3 0 2 0 0.39 0.01
其他土地
Other land
0.17 240 4 0 0 0 0.04 0.00
合计 Total 161.95 94220 83 6 91 3 211.54 21.25
894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6卷
小面积的农村房屋用地;被内部切割最多的是林地,
受铁路隧道出入口和桥梁设施影响.各缓冲范围内,
受廊道切割影响较大的景观类型依次为林地>草地
>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并且林地和草地所受切
割影响远大于其他景观类型,例如在 5000 m缓冲区
内,林地、草地和耕地切割度指数分别为 17.96、2.72
和 0. 35,林地和草地所受切割影响分别是耕地的
51􀆰 5和 7.8倍;铁路廊道对园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
用地切割影响较小,对交通运输用地和其他土地无
明显影响.随着缓冲区范围的增加,各景观类型的廊
道切割度降低,并且均在 600 m 后变化幅度明显减
缓,以林地为例,300 ~ 600 m 时 CCI 下降 29. 4%,
600~900 m时 CCI 下降 21.0%,前者下降幅度是后
者的 1.4倍.表明随着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的增加,铁
路廊道的切割影响逐渐减弱,600 m为拐点.
2􀆰 3  景观整体水平分析
2􀆰 3􀆰 1景观整体水平指数变化特征  铁路工程建设
后,不同缓冲区范围内景观格局发生明显变化.铁路
建设后,各缓冲区内斑块密度(PD)增加,平均斑块
面积(AREA_MN)降低,缓冲区范围越小,变化幅度
越大,600 m后变化幅度明显减弱,1200 m处趋于平
稳,表明铁路修建后,景观破碎度增加,铁路修建导
致的景观破碎化程度随着评价区域范围的增加而降
低,600 m是变化的拐点.空间序列上,不论是铁路
修建前还是修建后,随着评价区域范围的扩大,斑块
密度降低,平均斑块面积增加(图 4).
    在各缓冲区范围内,面积加权分维数(FRAC_
MN)在铁路建设后均呈现小幅增加,即斑块形状随
着廊道景观的建设,略微趋于复杂、多样,分维数变
化差异随着评价区范围增加而减小,在 1200 m处趋
向平稳,600 m后变化幅度明显减弱;随着评价区域
范围的扩大,在铁路修建前、后,分维数整体上呈现
增加,表明研究幅度越大,景观形状越不规则,铁路
对其干扰影响也会逐渐减弱.
蔓延度(CONTAG)是描述景观整体水平不同斑
块类型的团聚程度的指标,利用景观类型百分比
(P i)和各类型斑块之间相邻栅格数目计算得到,当
蔓延度值接近 0 时,表明斑块类型最大程度的分散
和等比例邻接;当蔓延度趋近 100时,表明斑块类型
高比例邻接,具有优势斑块类型,斑块类型最大程度
聚集.铁路建设后,蔓延度降低,评价范围越小,下降
幅度越大,600 m处为变化幅度拐点.说明铁路建设
后,各类型景观斑块连通程度降低,评价区范围扩大
时,铁路建设对景观聚集度的影响降低,特别是在
图 4  不同缓冲区铁路建设前后景观整体水平指数及其变
化幅度
Fig.4  Landscape level metrics and its change magnitude before
and after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different buffer zones.
Ⅰ: 建设前 Before construction; Ⅱ: 建设后 After construction; Ⅲ: 前
后变化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construction.
600 m外;空间序列上,随着评价范围的扩大,景观
99428期                    王德智等: 丽香铁路建设对沿线景观格局影响的尺度效应及其生态风险       
蔓延度增加,其中,铁路建设前聚集度增加比较平
缓,铁路建设后聚集度增加较为迅速,表明研究幅度
越大,景观聚集性越强,铁路建设会对这种幅度效应
产生明显影响.
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是《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14]中推荐的生物多样性评价
指标之一,本次铁路建设后,景观多样性增加,且评
价范围越大,景观多样性增幅越小,600 m 处为变化
幅度拐点,2000 m 处多样性变化趋于平稳.例如铁
路修建后,300、600 和 900 m 缓冲区内景观多样性
指数分别增加 0.1403、0.0655和 0.0513, 300~600 m
变化差异增加量是 600~900 m的 5.27倍,表明评价
区域扩展到 600 m后,多样性尺度效应减弱.随着评
价范围的增加,景观多样性降低,表明小范围内的景
观更均衡、多样性更大,大范围内景观均衡性降低、
优势度增加.
2􀆰 3􀆰 2景观整体水平廊道切割度指数分析  唐布至
建塘段铁路的建设共产生 161.95 hm2的廊道景观,
其中产生中间切割效应的廊道景观面积最大,为
121.07 hm2;其次为边缘切割效应,面积为 23. 79
hm2;然后为内部切割效应,面积为 16.83 hm2;全切
割效应的廊道景观面积最小,仅为 0.26 hm2 .表明本
段铁路建设后,将对沿线景观产生较大的正中切割
作用,特别是受中间切割最多、占用面积最大、对生
态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林地和草地景观.由于林地属
于基质景观类型,草地是高原坝子区域社会经济和
环境最直接依赖的景观类型,较多的正中切割,将阻
碍林地和草地斑块内部之间生物的流动,降低野生
动植物栖息地质量,同时使沿线城镇近郊牧场范围
变小、放牧质量下降,特别是线路最北端的临近县城
的尼史村牧场.铁路建设产生的边缘切割和内部切
割空间分布广泛、作用相对较小,其对斑块的影响仅
表 3  景观整体水平廊道切割度指数
Table 3  Corridor cutting degree index in landscape level
缓冲区
Buffer zone (m)
廊道切割度指数
CCI
200 211.54
300 166.64
600 106.50
900 80.40
1200 66.55
2000 49.94
3000 36.39
4000 27.43
5000 21.25
限于边缘和小范围局部地区,因此对生物栖息地影
响较小.
    由表 3可知,随着评价区域的扩大,铁路切割效
应在逐渐减弱,由 200 m时的 211.54减小为 5000 m
时的 21.25,下降幅度高达 90.0%,平均每扩大 100
m,廊道切割度值下降 3.96.廊道切割度的距离(D)
变化曲线可用幂函数拟合,公式为 CCI = 8794D-0.69,
R2 = 0.99.随着评价范围的扩展,600 m 内廊道切割
度迅速降低,600 m后变化速度减慢,例如,600 m扩
展至 900 m 时,CCI 减小值为 26.09, 300 m 扩展至
600 m时,CCI 下降 60.15,后者是前者的 1.7 倍.说
明 600 m为 CCI变化拐点,即铁路廊道建设后对沿
线两则 600 m范围内景观切割作用更为明显.
2􀆰 4  生态风险分析
综合景观类型水平指数和景观整体水平指数在
铁路修建前后时空变化情况,可得 600 m 为多数景
观格局指数变化拐点,在此范围内景观格局指数尺
度效应明显,因此设置唐布至建塘段铁路生态影响
评价最适宜范围为铁路中心线向两侧扩展 600 m的
区域.600 m缓冲区内,铁路建设前平均斑块面积为
7.90 hm2,铁路修建后减小为 6.96 hm2,根据景观生
态学理论,景观样本面积应为斑块平均面积的 2 ~ 5
倍才能较好地反映采样区周围景观的格局信息[29],
因此设置生态风险评价采样区大小为 600 m×600 m
格网,格网自左上角开始划分,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等距离建立,共计 139 个采样点.利用公式(4)和
(5),计算出 139 个采样区生态风险值,经统计,铁
路建设前生态风险值在 0. 8083 ~ 4􀆰 8553,均值为
2􀆰 3639,铁路建设后在 2. 6505 ~ 11. 0679,均值为
4􀆰 4771.再利用克里金法和 stable 半变异函数模型,
考虑各向异性情况下进行最优空间插值.为了便于
比较生态风险值的大小,本文采用自然断裂点法分
级原理并进行临近取整,将生态风险值分为 5 个级
别,具体为:低生态风险区(0 ~ 2􀆰 5)、较低生态风险
区(2􀆰 5~3􀆰 5)、中等生态风险区(3􀆰 5 ~ 4􀆰 5)、较高生
态风险区(4􀆰 5~7􀆰 0)、高生态风险区(7􀆰 0~11􀆰 5).
    由图 5可知,在沿线两侧 600 m范围内,铁路建
设后生态风险显著增加,空间上呈现南低北高特征,
以居都谷处为分界线.铁路建设前,研究区无高生态
风险区域,以低生态风险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67.0%;较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很小,仅占总面积的
0􀆰 4%,分布在城镇规划区外的西南端;中等生态风
险区面积较小,占总面积的 12.7%,主要分布在城镇
规划区周边的尼史村;较低生态风险区面积第二,占
005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6卷
图 5  600 m缓冲区内铁路建设前后生态风险空间分布
Fig. 5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risk before and after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the 600 m buffer.
A: 建设前 Before construction; B: 建设后 After construction. Ⅰ: 低生
态风险 Lower ecological risk; Ⅱ: 较低生态风险 Low ecological risk;
Ⅲ: 中等生态风险 Moderate ecological risk; Ⅳ: 较高生态风险 High
ecological risk; Ⅴ: 高生态风险 Higher ecological risk; Ⅵ: 行政区界
限 Administrative boundary.
总面积的 20.0%,主要分布在城镇规划区和尼史村
居都谷右侧,在小中甸镇联合村和和平村有零星分
布.铁路建设后,由于铁路用地的侵占和切割,将导
致沿线 600 m范围内生态风险明显增加,产生高生
态风险区,且无低生态风险区域.高生态风险区面积
为 7􀆰 06 hm2,占总面积的 7.1%,集中分布在县城近
郊的尼史村和小中甸镇建成区,主要是因为该区域
是草地、旱地和村庄交错分布型高原坝子景观,地势
平坦、林地较少,铁路及站场占用面积较大、风险源
易于扩散,因此对原景观格局影响较大.较高生态风
险区面积增加幅度最大,所占百分比增加 30.0%,主
要分布在高生态风险区外围,位于居都谷以北、小中
甸镇建成区、夏宗和都日谷段西部村庄聚集区.较高
生态风险区域共同特点是位于坝子区域,主要由城
镇村、旱地和草地景观组成,铁路廊道占用面积较
大,景观破碎度和分离度较高,滇藏公路从其中穿
过.中等生态风险区面积增长近 1 倍,所占百分比增
加 24.5%,主要位于较高生态风险区附近.较低生态
风险区增加了 930.15 hm2,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增加
38.1%,由低生态风险区转变而来,主要分布于杨
给、都日谷、小中甸镇建成区东侧和唐布站周边.
3  讨    论
本文新构建的廊道切割度指数,考虑了廊道各
种切割模式,有效反映出廊道建设对各种景观类型
的切割方式和程度;廊道干扰累积作用指数可以一
定程度衡量铁路风险源与风险受体之间暴露与危害
关系,用其修正常规生态风险指数,可以有效反映出
铁路廊道的综合生态影响.本次唐布至建塘段铁路
建设,占用和邻接较多的景观类型为林地、草地、耕
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铁路廊道中间切割、边缘切
割和全切割最多的分别是林地、耕地和城镇村及工
矿用地,内部切割最多的是林地;受廊道切割影响较
大的景观类型依次为林地>草地>耕地>城镇村及工
矿用地;铁路建设后,将对沿线景观产生较大的正中
切割作用,边缘切割和内部切割空间分布广泛、作用
相对较小.随着评价区域的扩大,铁路切割效应逐渐
减弱,在 600 m处尤为明显.
景观类型水平上,铁路建设后,对生态环境保护
最重要的林地和草地景观面积减少,平均斑块面积
和聚集度降低.随着缓冲区范围的扩大,所有景观的
景观类型百分比、聚集度变化差异均逐渐减小,其中
以交通运输用地、林地和草地变化程度最大,变化差
异均在 600 m后趋于平缓.除交通运输用地外,其他
景观类型的平均斑块面积在各缓冲区内均表现为减
小;随着缓冲区范围的扩大,交通运输用地和林地的
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差异逐渐增加,草地和耕地变化
差异逐渐减小;林地和草地变化差异均在 1200 m后
趋向平稳.各景观类型面积加权分维数在铁路建设
前后变化都较小.景观整体水平上,铁路建设后,各
缓冲区内斑块密度、面积加权分维数、景观多样性增
加,平均斑块面积、蔓延度降低;缓冲区范围越小,变
化幅度越大,600 m后变化幅度明显减弱.综合廊道
切割度指数和景观类型水平、景观整体水平指数,拟
定唐布至建塘段铁路生态环境影响最适宜评价范围
为铁路中心线两侧 600 m.
在 600 m最适宜评价范围内,铁路建设后生态
风险显著增加,空间上呈现南低北高特征,以居都谷
处为分界线.铁路建设前,600 m 评价区内以低生态
风险为主,占总面积的 67.0%,无高生态风险区域;
铁路建设后,生态风险显著增加,61.9%的研究区为
中等以上生态风险区域,其中较高以上生态风险区
域主要位于居都谷以北、小中甸镇建成区、夏宗和都
日谷西边,受草地、旱地和城镇村交错分布,地势平
坦、林地较少,铁路占用面积较大、风险源易于扩散
等因素影响.
景观生态学方法是国家相关标准推荐的建设工
程生态影响评价和预测方法之一,利用高分辨率遥
感影像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高原铁路建设的景观
格局尺度效应进行研究,并结合 DEM数据进行生态
10528期                    王德智等: 丽香铁路建设对沿线景观格局影响的尺度效应及其生态风险       
风险评价,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新构建的廊道切割
度指数主要利用 ArcGIS 空间分析工具和数据库以
及 Excel软件进行计算,与 Fragstats 中景观格局指
数计算相比,步骤略有繁琐.由于本段铁路地表部分
位于沿线高程相对较低区域,而坡度的累积大小能
一定程度反映评价单元相对于铁路的高程和所处地
形地貌状况,因此廊道干扰累积作用指数仅考虑了
景观类型脆弱度和坡度因子,两者结合具有综合性,
用于本段高原铁路评价较有效.另外,景观脆弱度和
坡度因子的最大累积成本计算时未设定最大阈值,
以整个研究区域进行计算.当设定累积扩散成本指
数最大限值时,如果某单元的累积扩散成本超过这
个限值,该单元的累积扩散成本将不出现在成果中,
即表明相关类型生态风险源无法扩散至该单元,该
单元不受这种生态风险源影响.随着铁路工程生态
风险研究项目的增加、相关实践经验和案例的累积,
生态风险累积成本计算时可以考虑设定阈值.
地形地貌对生态风险指数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然而数量化其对风险指数的影响比较困难.对于高
原铁路,一般位于最近源铁路高程之上或者背山面
的评价单元所受铁路生态影响较小,铁路产生的噪
声、振动、电磁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也越难扩散到.
因此,可利用成本距离工具计算评价单元与铁路的
累积高程,使用通视分析工具可以衡量评价单元与
铁路是否通视,再结合评价单元到铁路的空间直线
距离,也许可以一定程度上量化地形地貌在铁路工
程生态风险中的作用.
本文仅截取丽香铁路约 1 / 4段进行景观格局的
尺度效应和生态风险分析,相对于整条铁路而言,可
能存在以偏概全之嫌.但是,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的尺
度效应探寻适宜的生态影响评价范围,以及利用廓
道切割度指数与廊道干扰累积作用指数进行线状或
带状景观的生态环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今后对铁路全线进行生态环评时,可分段、分级进行
尺度效应和生态风险研究.
参考文献
[1]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People’ s Re⁃
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As⁃
sessment Guideline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Environmen⁃
tal Impact (HJ616-2011).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
tal Science Press, 2011 (in Chinese)
[2]  Hu H (胡   海).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railway landscap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武汉理工
大学学报), 2010, 32(10): 184-188 (in Chinese)
[3]  Yin J (尹  坚), Li X (李  潇). Exploration for eva⁃
luation range of ecological influence of railway construc⁃
tion projects. Railway Standard Design (铁道标准设
计), 2010(12): 123-125 (in Chinese)
[4]  Chen L⁃D (陈利顶), Wang J⁃P (王计平), Jiang C⁃L
(姜昌亮), et al. Quantitative study on effect of linear
project construction on landscape pattern along pipeline.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地理科学), 2010, 30
(2): 161-167 (in Chinese)
[5]  Ministry of Railways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Standard for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Assessment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Projects
(TB 10502 - 93). Beijing: 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 1994 (in Chinese)
[6]  Yan J⁃Z (阎建忠), Liu Y⁃H (刘燕华). Main effect of
plateau traffic on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From Lanzhou to Golmud.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地理学报), 2003, 58(1): 34- 44 ( in Chi⁃
nese)
[7]  Zhang H (张   慧), Shen W⁃S (沈渭寿), Zhang H
(张   华), et al. Impacts of construction of Qinghai⁃
Tibet Railway on landscape pattern. Rural Eco⁃Environ⁃
ment (农村生态环境), 2004, 20(3): 20 - 23 ( in
Chinese)
[8]  Wu X⁃P (吴小萍), Yang X⁃Y (杨晓宇), Ran M⁃P
(冉茂平).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tudy of environ⁃
mental impact on railway route selection based upon
graphic overlay method. China Railway Science (中国铁
道科学), 2004, 25(4): 125-128 (in Chinese)
[9]  Zhang Z⁃L (张忠良), Liu Y (刘  勇), Wang J (王
杰), et al. Study of how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on environment based on RS and GIS. Jour⁃
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冰川冻土), 2008,
30(2): 313-320 (in Chinese)
[10]  Yuan S⁃F (苑韶峰), Zou C⁃X (邹长新), Shen W⁃S
(沈渭寿), et al. Land desertification impact from Dun⁃
huang railway construction.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
ence (土壤通报), 2006, 37(3): 452-455 ( in Chi⁃
nese)
[11]  Zou C⁃X (邹长新), Shen W⁃S (沈渭寿), Zhao L⁃H
(赵留辉), et al. Impact of railroad construction on
ecosystem integrity in cold⁃arid region, northwest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Minle⁃Yumen section of the 2nd
double line of the Lanxin railway. 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2, 28
(6): 633-637 (in Chinese)
[12]  Yang C⁃Y (杨春艳), Miao Q⁃L (缪启龙), Shen W⁃S
(沈渭寿),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3S techniques in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of Dunhuang railway. Jour⁃
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干旱区资
源与环境), 2008, 22(5): 74-79 (in Chinese)
[13]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the People’s Repub⁃
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Second National Land Survey (TD / T
1014-2007). Beijing: China Standards Press, 2007 (in
Chinese)
[14]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People’ s Re⁃
205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6卷
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Tech⁃
nical Guideline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cological Impact (HJ19-2011). Beijing: China Envi⁃
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11 (in Chinese)
[15]  Reh W, Seitz A. The influence of land use on the gene⁃
tic structure of populations of the common frog Rana
temporaria.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1990, 54: 239 -
249
[16]  Zhang J⁃L (张金兰), Ouyang T⁃P (欧阳婷萍), Zhu
Z⁃Y (朱照宇), et al. Analysis on the expansion mode
of Guangzhou’s urban built⁃up land based on landscape
ecolog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生态环境
学报), 2010, 19(2): 410-414 (in Chinese)
[17]  Ma J⁃S (马劲松), Liu X⁃F (刘晓峰), Zuo T⁃H (左
天惠). Study on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land use inten⁃
sity in Nanjing.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测绘
科学), 2010, 35(4): 49-51 (in Chinese)
[18]  Marulli J, Mallarach JM. A GIS methodology for asses⁃
sing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Application to the Barcelo⁃
na Metropolitan Area.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5, 71: 243-262
[19]  Liu S⁃L (刘世梁), Yang Z⁃F (杨志峰), Cui B⁃S (崔
保山), et al. Effects of road on landscape and its eco⁃
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of Lancangjiang
River valley.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生态学杂
志), 2005, 24(8): 897-901 (in Chinese)
[20]  Gao B (高   宾), Li X⁃Y (李小玉), Li Z⁃G (李志
刚), et al.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risk of coastal eco⁃
nomic developing zone in Jinzhou bay based on land⁃
scape pattern. Acta Ecologica Sinica (生态学报 ),
2011, 31(12): 3441-3450 (in Chinese)
[21]  Gong J (巩   杰), Zhao C⁃X (赵彩霞), Wang H⁃L
(王合领), et 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Longnan
mountainous area based on geological disasters: A case
study of Wudu.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山地学
报), 2012, 30(5): 570-577 (in Chinese)
[22]  Zhang Y (张   莹), Lei G⁃P (雷国平), Lin J (林
佳), et al. Spatiotemporal change and its ecological risk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生态学杂
志), 2012, 31(5): 1250-1256 (in Chinese)
[23]  Tanner D, Perry J. Road effects on abundance and fit⁃
ness of Galápagos lava lizards (Microlophus albemarlen⁃
si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7, 85:
270-278
[24]   Clift D, Dickson IE, Roos T, et al. Accumulation of
lead beside the Mulgrave freeway, Victoria. Search,
1983, 14: 155-157
[25]  Fang G⁃L (方广玲), Xiang B (香   宝), Wang B⁃L
(王宝良), et 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human
activity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regions in sou⁃
thern Jiangsu, China: A case study of Dantu District of
Zhenjiang City.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应
用生态学报), 2014, 25(4): 1076 - 1084 ( in Chi⁃
nese)
[26]  Gong J (巩  杰), Zhao C⁃X (赵彩霞), Xie Y⁃C (谢
余初), et 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nd its mana⁃
gement of Bailongjiang watershed, southern Gansu based
on landscape pattern.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7): 2041-2048 (in Chi⁃
nese)
[27]  Hu H⁃B (胡和兵), Liu H⁃Y (刘红玉), Hao J⁃F (郝
敬锋), et al. The urbanization effects on watershed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their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cta Ecologica Sinica (生态学报), 2011, 31(12):
3432-3440 (in Chinese)
[28]  Liao W (廖   炜), Li L (李   璐), Wu Y⁃J (吴宜
进), et al. Land use change and eco⁃environmental vul⁃
nerability evaluation in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area.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11): 1879-1889 (in Chinese)
[29]  O’ neill RV, Hunsaker CT, Timmins SP, et al. Scale
problems in reporting landscape pattern at the regional
scale. Landscape Ecology, 1996, 11: 169-180
作者简介  王德智,男,1990 年生,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
GIS开发和空间分析研究. E⁃mail: wuhan1990hk@ 126.com
责任编辑  杨  弘
30528期                    王德智等: 丽香铁路建设对沿线景观格局影响的尺度效应及其生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