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西北至东南方向
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
黄尤优1 ,2 , 刘守江3 , 胡进耀4 , 乔 波1 , 2 , 崔诗法1 ,2 , 胥 晓1 , 2
??
( 1 四川省环境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 四川 南充 637002; 2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 四川 南充 637002 ;
3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 四川 南充 637002; 4 绵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 : 通过设置西北至东南方向样带的方式 , 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遥感解译图像从景观和类型两种水平
上分析了该区植被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结果表明 : 1 ) 该区域内森林植被状况良好 , 林地分布面积达到
91 .65%。其中 ,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面积最大 , 是区域的景观基质 , 而亚高山灌丛草甸以及农耕地等
在整个区域内分布面积较小 , 边界较简单 , 景观地位弱。2) 沿样带方向 , 景观水平上的指数具有上升型、
下降型和无明显趋势 3 种变化 , 表现为边界密度、邻近度、形状指数、斑块分形指数的递增 , 平均斑块面
积和最近距离的递减 , 以及香农多样性和均匀性、最大斑块面积和散布与并列指数的稳定波动。3) 该区
景观类型以次生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为主 , 其景观指数波动变化显
著、具明显的峰值。
关键词 : 梯度分析 ; 景观格局 ; 植被景观 ; 景观指数 ;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 : Q 94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253 - 2700 (2009) 01 - 049 - 08
Gradient Variations in Landscape Pattern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in Tangjiahe Nature Reserve , Sichuan Province
HUANG You-You1 , 2 , LIU Shou-J iang3 , HU Jin-Yao4 , QIAO Bo1 , 2 ,
CUI Shi-Fa
1 , 2
, XU Xiao
1 , 2 * *
(1 Sichu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Nanchong 637002 , China;
2 College of LifeSciences,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 , China;
3 Land and Resources Colleg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 , China;
4 College of LifeScience,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Mianyang 621000 , 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gradient variations of landscape pattern inTangjiahe nature reserve, the belt transect (width of 2 km
and length of 22 km) was set fromnorthwest to southeast onthe remote sensingvegetation imageby employingGIS technol-
ogy .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as a well-developed vegetation type, the woodland distributeswidely in the nature re-
serveand occupies approximately 91 .65 % of the total study area . In detail,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mixed forest is considered as background of landscape in the reserve because of biggest distribution area . In
contrast, sub-alpine shrub meadow and farmland have lower heterogeneity degree because of small area and simple patch
edge . (2) With space change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the landscape indices vary in three different ways at the land-
scape scale: increasing, decreasing and no consistent trend . In general , value of some indices, such as edge density,
mean proximity index, landscape shape index andmean patchfractal dimension, maintainsa increasingtrend along thebelt
transect, but the valueof mean patch size index and mean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index decrease obviously . The other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009 , 31 (1) : 49~56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DOI : 10 .3724?SP. J . 1143 .2009.08116
?
?? ?通讯作者 :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 xuxiao—cwnu@163 . com
收稿日期 : 2008 - 06 - 15 , 2008 - 10 - 06 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 : 黄尤优 (1981 - ) 女 , 汉族 , 硕士研究生 , 从事景观生态学和信息技术研究。 E-mail : yyhuang2005@126 . com ?
基金项目 :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 ( 2002B18 ) ; 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SZD0420)
indicessuch asShannon′s diversity index, Shannon′s evenness index, largest patch index and interspersion juxtaposition
index keep a steady fluctuate . ( 3) On the other hand, secondary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evergreen broad-leaved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coniferous and broad- leaved mixed forest and coniferous forest are dominant
classes at the patch scale, and haveobvious peaks in variation of landscape indicesvaluealongbelt transect in the reserve .
Key words: Gradient analysis; Landscape pattern; Vegetation landscape; Landscape Index; Tangjiahe nature reserve
近年由于地理信息系统 (GIS) 与景观生态
学的结合 , 使得景观格局分析在研究景观结构、
功能、动态的方法上发生显著变化 ( 邬建国 ,
2000; Wu, 2004; 张利权等 , 2004 ) , 应用领域也
逐步扩展到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城市景观格局变
化、土壤侵蚀格局演变等方面 (赵文武等 , 2003;
王库等 , 2003; 仝川等 , 2003; Luck andWu, 2002; 毕
晓丽等 , 2005)。然而 , 众多研究的重点趋向于景观
粒度与幅度的变化 , 而常常忽略景观格局的第三维
———景观梯度的研究 (刘传胜等 , 2007) , 进而限制
了连续空间结构现象定量分析的灵活性与效率
(Luck and Wu, 2002; Wu等 , 2002)。因此本文结合
RS与 GIS技术 , 通过设置样带的方式 , 对唐家河自
然保护区的遥感解译图像从景观和类型两种水平上
分析了植被景观格局在西北至东南方向 (地势走
向) 的空间梯度变化 , 研究结果不仅可揭示该区域
的景观分布特征结构和空间梯度变化规律 , 而且也
为当地景观生态环境的宏观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地处横断山区 , 保持了典
型的自然生态系统 , 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胡锦矗等 , 2005) 。目前该区的研究工作主要集
中于珍稀动物和其它兽类方面 , 如大熊猫种群生
存力分析 ( 张泽钧等 , 2002 ) 和基因流的评估
(万秋红等 , 2005) 、小型哺乳动物空间生态位的
研究 (王?等 , 2005) 等 , 而在植被及其景观格
局梯度方面的研究甚少。考虑到西北至东南方向
的植被样带能浓缩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的特征以及
众多沟壑所引起的海拔梯度变化特征 , 同时又具
有明显的变化特点 , 能完整体现该区域内的植被
景观梯度特征。因此 , 本文通过 GIS 技术与景观
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 , 充分利用 ArcView GIS 强
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沿西北至
东南方向上植被格局的梯度变化进行分析 , 以期
为该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缘摩天
岭南麓 , 属广元市青川县。东经 104°24′~ 104°
53′, 北纬 32°32′~32°41′, 东西长约 24 .5 km, 南
北宽约 18 .5 km, 总面积约 400 km2 , 为横断山脉
北端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 是川西高原与盆地
边缘接壤的高山峡谷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 最
高峰大草坪海拔 3 864 m, 最低点石罐子海拔 1
250 m。境内年平均降水量为 1 021 .7 mm, 年平均
气温为 12℃ ,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 337 .6 h。1978
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后 , 1986 年 7 月正式升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由于山体高大 , 地形复
杂 , 气候垂直分带明显 , 其自然植被具有典型的
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特征。其中 , 常绿阔叶林的优
势种 有细 叶青 冈 ( Cyclobalanopsis glauca var. g-
racilis)、油樟 ( 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卵
叶钓樟 ( Lindera limprichtii) ;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的优势种有细叶青冈、卵叶钓樟、油樟以及糙皮
桦 ( Betula utilis)、水青 树 ( Tetracentron sinense)
等; 次生落叶阔叶林的优势种有桤木 ( Alnus cre-
mastogyne)、四 蕊 槭 ( Acer tetramerum)、青 榨 槭
( Acer davidii ) 等 ; 针阔叶混交林的优势种有麦吊
云杉 ( Picea brachytyla)、华山松 ( Pinus armandi)、
铁杉 ( Tsuga chinensis) 等 ; 亚高山针叶林的优势
种有华山松、麦吊云杉、峨眉冷杉 ( Abies fabri )
等; 亚高山草甸的优势种有高山羊茅 ( Festuca
subalpina)、紫 鳞 苔 草 ( Carex souliei )、银 莲 花
( Anemonespp .) 等 ; 高山灌丛的优势种有紫丁杜
鹃 ( Rhododendron violaceum)、金露梅 ( Potentilla
fruticosa) 和香 柏 ( Sabina squamata var. wilsonii )
等 (胡锦矗等 , 2005; 谌利民等 , 1999)。
2 研究方法
2 .1 遥感数据处理
利用 ERDAS软件对美国陆地资源卫星 7 号 (LAND-
SAT-7) 于 2001 年 3 月 10 日获取的 ETM+ 遥感数据进行
假彩色合成 , 为了准确地反映地表森林植被覆盖信息 , 合
成的波段选用 TM3、TM4和 TM5波段 (傅肃性 , 2002)。合成
05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31 卷
后的遥感图像经过拼接、镶嵌和整饰后 , 形成植被信息全
幅遥感图片。此后 , 利用模块 SignatureEditor的 Evaluation功
能对分类模板进行精度评估并进行调整 , 再运用 ERDAS
IMAGINE 9.1 软件进行监督分类解译。解译结果经地面实
测数据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的植被调查资
料) 验证和精度评价 (党安荣等 , 2003; 曹宇等 , 2005)
后 , 形成解译精度为 85 %的植被类型分布图 (图 1)。
2 .2 景观划分及样带设置
参照 《中国植被》 和 《四川植被》 的分类原则 , 并
结合实际调查情况 , 将整个保护区内的植被景观划分为
常绿阔叶林、次生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亚高山灌丛、亚高山草甸、高
山灌丛、河道、农耕地等 10 大类。为了最大限度囊括保
护区植被 , 设置样方数最多 , 样带最长 , 利用 ArcView
GIS 软件在植被类型图上从西北到东南方向设置 1 条样
带 , 样带宽为 2 km, 长为 22 km, 样带由系列 2 km×2 km
的 11 个样方构成 (图 1)。
2 .3 分析指标及计算方法
根据研究区域特点 , 分别选取度量景观组分的斑块
面积 ( Class area, CA )、反映破碎化程度的斑块数量
(Number of patch, NP)、反映边界总长度的边界周长 (To-
tal edge, TE)、揭示景观整体边界复杂程度的边界密度
(Edge density, ED)、反映斑 块大小的平 均斑块 面积
(Mean patch size index, MPS)、反映斑块形状复杂程度的
平均斑块形状指数 (Mean Shape index, MSI )、确定景观
要素丰度、决定要素优势地位的最大斑块指数 (Largest
patch index, LPI )、度量斑块边界复杂程度的平均斑块分
维数 (Mean patchfractal dimension, MPFD)、度量同种景观
组分各斑块间邻近程度的平均邻近度指数 (Mean proxim-
ity index, MPI )、决定形状偏离规则圆形程度的景观形状
指数 ( Landscape shape index, LSI )、反映景观空间格局 ,
度量斑块间的镶嵌程度的散布与并列指数 ( Interspersion
juxtaposition index, IJI )、揭示斑块团聚与分散程度 , 度量
同种斑块间相隔距离的平均最近距离 (Mean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MNN) 以及反映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的
香农多样性指数 (Shannon′s diversity index, SHDI ) 与反映
斑块分布均匀程度的香农均匀性指数 (Shannon′s evenness
index, SHEI) 等指标对西北至东南方向景观格局的梯度
变化进行分析。指数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见 McGarigal 和
Marks对 Fragstats中各公式的解释和说明 (McGarigal and
Marks, 1995 ; 布仁仓等 , 2005)。
3 结果与分析
3 .1 景观格局整体特征分析
植被景观的整体结构能充分反映出各植被类
型在分布面积和分布形状上的特征 ( Forman,
1995)。故利用 ArcView GIS 软件分别在景观与类
图 1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图及样带设置
Fig . 1 The vegetation types and setting of belt transects in Tangjiahe Nature Reserve
151 期 黄尤优等 :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西北至东南方向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
型水平上对植被类型图 ( 图 1) 进行分析 , 得到
该区植被景观的总体特征 ( 表 1 )。
由表 1 可知 , 在景观水平上 , 整个保护区共
有 8 855 个斑块 , 总的斑块面积约 37 302 hm2 , 多
样性指数为 1 .41 , 均匀度指数为 0 .57。
在类型水平上 , 研究区域内林地 ( 指阔叶
林、针叶林以及针阔混交林 ) 分布面积最大 , 占
总面积的 91 .65% , 从整体上反映了该区域主要
的植被类型 , 说明该区域内森林植被状况良好 ,
森林分布广阔。其中次生落叶阔叶林 NP、TE、
MSI 值最大 ( 分别为 : 4 203 , 4 788 .2 km, 2 . 31) ,
说明在整个区域中分布较广 , 但边界最为复杂 ,
形状最不规则 ;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 CA、ED
值最大 ( 分别为 : 12 265 hm2 , 47 .43 ) , 说明该
植被类型是区域的基质 , 分布最广 , 边界形状复
杂 ; 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相比 , 针阔叶混交林
的 CA、TE、ED 值仅略低于它 , 而 NP、MSI、IJ I
值高于它 , 说明该类型连接度较高 , 同时较大的
分布面积和边界密度决定了其仅次于基质的优势
地位 ; 针叶林的各个指数值均在以上三种类型之
后 , 但明显高于其他类型 , 说明该植被类型仍然
是该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 , 并且分布相对集
中。此外 , 高山灌丛在整个区域景观中分布面积
最小 ( 95 hm2 )、斑块数量最少 ( 79) 、边界最简
单 ( 0 . 82)。亚高山灌丛、亚高山草甸、河道以及
农耕地在整个区域内虽也占一定比重 ( 8. 09% ) ,
但分布面积较小、边界简单、景观地位弱。
3 .2 景观格局变化梯度分析
在植被类型图 (图 1 ) 基础上 , 沿西北至东
南方向依次实现 11 个样方栅格主题的裁剪 , 并
在景观水平上选择 ED、LSI、MPFD、MPI、MPS、
MNN、LPI、 IJ I、SHEI 和 SHDI 10 个指数进行景
观格局梯度分析 ( 图 2 )。
从图 2 A1 至 A4 可看出 , 随着样带西北至东
南延伸 , ED、LSI、MPFD 和 MPI 指数均表现出
整体波 动上 升的 变化 趋势。其 中 ED 、 LSI、
MPFD 值均分别从西北端的最低值 163 .15、9 .24、
1 .13 ( 样方 3 处 ) 缓慢上升到东南端的较高值
275 .51、15 .6、1 .16 (样方 9 处 ) , MPI 值则从初
始值 748 .39 明显波动上升到最终值 2 855 .49。虽
然 ED、LSI 值在样方 4 处出现最高值 276 .64 和
15 .79 , MPI 在样方 8 处出现最低值 690 .49 , 但
从趋势图中可以较为明显的看出它们并不影响其
整体上升的变化趋势 , 可能与样方所处的特殊地
形有关。由此表明沿西北至东南方向斑块数量增
多、斑块间距加大、边界越不规则、景观整体复
杂度增加。这主要是由于该保护区地势自西北向
东南倾斜 , 西北端地形较为复杂 , 高差悬殊较
大 ; 至东南端 , 地势越趋平坦 , 人为干扰力度加
大等造成的格局变化。
从图 2 B1、B2 可看出 , MPS、MNN 指数均
表现出整体波动下降的变化趋势。MPS值从西北
端的最高值 4 .54 (样方 2 处 ) 经历 3 次上下波动
后缓慢降低到东南端的较低值 2 .92 ( 样方 10
处 ) , 并在样方 4 处出现最低值 2 .41。MNN 值则
从西北端的最高值 4.54 (样方 2 处 ) 113 .6 经历 2
次上下波动明显下降到最低值 44 .3 (样方 7 处 )
后基本保持其最低值不变延伸至东南端。进一步
表 1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的总体特征
Table 1 Th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in Tangjiahe Natural Reserve
指数
Index
植被类型 Vegetation type
A B C D E F G H I J
景观
Landscape
CA (hm2 ?) 320 ?6867 ?12265 8349 6387 j1094 422 :95 990 513 37302 `
CA % 0 7. 86 18 ?. 41 32 ,. 88 22 .38 17 ?. 12 2 l. 93 1 .13 0 N. 25 2 . 65 1 0. 38 99 .99
NP 197 ?4203 ?1018 1220 705 X480 176 :79 498 279 8855 N
TE ( km) 189 o. 3 4788 ?. 2 4273 c. 9 2869 .7 1539 E. 3 483 .0 168 ?. 2 73 s. 7 439 .3 279 h. 8 15104 ;. 4
ED 2 7. 10 26 ?. 55 47 ,. 43 31 .85 17 ?. 08 5 l. 36 1 .87 0 N. 82 4 . 88 3 0. 11 14 .11
MSI 2 7. 08 2 ?. 31 2 ?. 15 2 .17 2 . 13 1 l. 83 1 .70 2 N. 06 1 . 81 1 0. 90 2 .01
IJI 28 J. 75 39 ?. 65 49 ,. 46 56 .36 36 ?. 53 58 . 67 64 .72 34 a. 80 72 .31 43 C. 48 48 .47
SHDI — — — — — — — — — — 1 ?. 41
SHEI — — — — — — — — — — 0 ?. 57
notes: 1、A : 常绿阔叶林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 B : 次生落叶阔叶林 Secondary deciduous broad- leaved forest; C :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Evergreen broad- leaved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D: 针阔叶混交林 Coniferous and broad- leaved mixed forest; E : 针叶林 Coniferous
forest; F : 亚高山灌丛 Subalpine shrub; G: 亚高山草甸 Subalpine meadow; H: 高山灌丛 Alpine shrub; I : 河道 River ; J : 农耕地 Farmland
25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31 卷
图 2 景观水平上的指数梯度变化
Fig . 2 The gradient variation of the indices on the landscape scale
表明沿西北至东南方向平均斑块面积减少 , 斑块
聚集度降低 , 破碎化程度增加。
从图 2 C1 至 C4 可看出 , SHEI、SHDI 值分
别在最低值 0 .37、0 .82 与最高值 0 .71、1 .36 之
间来回微幅波动 ; 而 LPI、IJ I 值则分别在最低值
15 .91、26 .99 与最高值 72 .47、58 .57 之间波动 ,
351 期 黄尤优等 :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西北至东南方向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
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 均呈现出不规则的波动曲
线。表明沿西北至东南方向 , 斑块丰度较为均
匀 , 多样性相当 , 优势植被不典型。
3 .3 不同植被类型的格局变化梯度分析
不同的植被类型沿西北至东南方向具有不同
的梯度变化特征 , 在类型水平上选择 NP、 ED、
CA、MPS、MSI、 LPI、MPI、 TE、MNN 和 IJ I10
个指数分别对 11 个样方栅格主题中的具体植被
类型进行梯度变化分析。总体上讲常绿阔叶林、
亚高山灌丛草甸以及农耕地等的指数值均较小 ,
几乎接近横坐标 , 甚至没有 ; 而次生落叶阔叶
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
林的指数值都具有明显的峰值 , 并且值偏大 , 变
化明显。因此 , 在类型水平上以这 4 种主要植被
类型为主要研究对象 ( 图 3 )。
从图 3 可看出 , 随着样带从西北至东南方向延
伸 , 次生落叶阔叶林的 CA、ED、TE 值分别从
15.23 hm2 、15.53、14.740 km (样方 3 处 ) 整体波动
上升 至 189.16 hm2 、116.48、115.760 km ( 样 方 9
处) ; NP、LPI、MPI 值相对较小 , 但变化较为复
杂 , 不断出现微幅的上下波动 ; 而 MPS、MSI 值变
化不大 , 西北端与东南端值相近。MNN、IJ I 值的变
化趋势相反 , 但均经历明显的无规则上下波动; 由
此可见 , 从西北到东南方向 , 次生落叶阔叶林面积
波动增加 , 密度增大 , 优势地位加强 , 两端连接度
高 , 中部较低 , 破碎化程度无明显变化。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 CA、MPS、LPI、MPI
值分别先逐渐升高到 377 .91 hm2 、41 .99、70 .64、
22 573 , 近东南端时则分别先降低到 220 .81 hm2 、
4 .33、15 .91、2 301 .4 后再升高到最终值 375 .35
hm2 、23 .46、72 .47、26 661; 而 NP、MNN 值则
经历 2 次波动 , 且两端值较高 , 中间低 ; TE、
ED值则从西北端的 0 值整体上升到东南端的最
高值 110 .620 km和 215 .57 ( 样方 9 处 ) ; 同时
MSI 值在东南方向先升后降 , IJ I 值整体上却无明
显变化趋势。由此可见 , 从西北到东南方向 , 次
生落叶阔叶林逐渐增多 , 景观复杂度增加 , 到东
南方向有所降低 ; 另外在两端破碎化程度高但连
接性好 , 中部则相反。
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 , 主要集中在西北
端 , 指数值前者大多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 分
布面积先增加后降低 , 边界先简单后复杂 , 而破
碎化程度和连接度变化不明显。而后者大多呈下
降趋势 , 面积逐渐减少 , 边缘变的越来越复杂。
4 讨论
目前 , 由 Whittaker (1975) 用于植被研究所
发展的梯度分析已被用于研究城市化对植物分布
(Kowarik, 1990; Sukopp, 1998; 黄小富等 , 2008)
和生态系统 (McDonnell and Pickett, 1990) 的影
响。同时 , 景观指数在景观格局和动态分析中得
到广泛应用 ( 邬建国 , 2000; 傅伯杰等 , 2002; 胥
晓和苏智先 , 2005 )。但它们针对森林景观的研
究却相对较少 , 尤其是西南地区植被复杂的高山
峡谷带。本研究以森林景观生态学为途径 , 应用
基于 GIS的梯度分析与景观格局分析相结合的方
法 , 利用景观指数定量分析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西
北至东南方向植被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 从景观水平上看 , 唐家河自
然保护区呈现出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基质的
植被景观分布特征 , 保护区内植被类型丰富多
样、地势高低起伏、植被错综复杂。沿西北至东
南方向 , 在景观水平上斑块数量增多、聚集度降
低、平均斑块面积减少、破碎度增加 , 景观整体
变得复杂。在类型水平上以次生落叶阔叶林、常
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为
主 , 并且均表现出了不同的梯度变化特征。次生
落叶阔叶林面积波动增加 , 密度增大 , 优势地位
加强 ; 次生落叶阔叶林数量增多 , 复杂度增加 ,
两端破碎化程度高 , 中部较低。针阔叶混交林和
针叶林 , 主要集中在西北端 , 前者分布面积先增
加后减少 , 边界先简单后复杂 , 后者面积逐渐减
少 , 边缘变得越来越复杂。从植被景观的实际分
布看 , 由于保护区正处于横断山脉北端向青藏高
原过渡地带 , 其地质、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
要素也处于交汇地带 , 植被处于东部常绿阔叶林
和西部硬叶常绿阔叶林结合部 , 因此保护区内植
被景观多样性程度较高 , 景观要素类型丰富 , 存
在 10 种主要植被类型。沿西北至东南方向 , 西
北端样带内流经延儿岩沟、石桥河及其支沟 , 中
部样带约 10 km至 14 km处水系分布较少 , 而 14
km至 18 km处流经主河流清水河及其支流 , 到
东南端样带内沟壑再次减少。一方面促使了景观
格局梯度变化的形成 , 另一方面也间接导致了各
45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31 卷
图 3 不同植被景观类型的景观指数梯度变化 (注 : B~ E 同表 1)
Fig . 3 The gradient variation of the landscape indices for the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B-E is as the same as table 1 )
551 期 黄尤优等 :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西北至东南方向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
景观指数峰值的出现。同时 , 该方向自然植被主
要分布在西北至中部地区 , 这些区域由于地形复
杂 , 受到人为干扰相对较小 , 植被类型完整 , 景
观异质性较高。向东南方向延伸 , 地势趋于平
坦 , 人为干扰强度加大 , 自然植被交错分布 , 破
碎化程度加大 , 多样性降低。
〔参 考 文 献〕
邬建 3国 , 2000 .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 M ] . 北
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112
胡锦 4矗 , 胥晓 , 张君等 , 2005 .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
考察报告 [M ] . 成都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12—37
党安 4荣 , 王晓栋 , 陈晓峰等 , 2003 . ERDAS IMAGINE 遥感图像处
理方法 [M ] .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189—219
傅伯 4杰 , 陈立顶 , 马克明等 , 2002 .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M ]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26—130
傅肃 4性 , 2002 . 遥感专题分析与地学图谱 [ M ] . 北京 : 科学出版
社 , 145—159
Bi X !L (毕晓丽 ) , Zhou R ( 周睿 ) , Liu LJ ( 刘丽娟 ) et al. , 2005 .
Gradient variations in landscape pattern along the J inghe River and
their driving forces [ J ] . Acta Ecologica Sinica ( 生 态学 报 ) , 25
(5 ) : 1041—1049
Bu R 4C (布仁仓 ) , Hu YM (胡远满 ) , ChangY (常禹 ) et al. , 2005 .
A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landscape metrics [ J ] . Acta Ecologica Sin-
ica ( 生态学报 ) , 10 (10 ) : 2764—2774
Cao ?Y ( 曹宇 ) , Ou YH ( 欧阳华 ) , Xiao DN ( 肖笃宁 ) et al. , 2005 .
Landscape change and its eco-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Ejina natural
oasis [ J ] . Geographical Reseach ( 地理研究 ) , 24 (1 ) : 130—139
Chen ?LM (谌利民 ) , Gao ZF ( 高正发 ) , Ou WF ( 欧 维富 ) et al. ,
1999 . The investigation of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in Tangjiahe na-
turereserve [ J ] . Sichuan J ournal of Zoology ( 四 川动 物 ) , 18
( 3) : 132—134
Form *an RTT , 1995 . Landscape Mosaics .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 and
Regions [M ]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38
Huan 2g XF ( 黄小富 ) , Xiong H ( 熊华 ) , Xu X ( 胥晓 ) et al. , 2008 .
Spatial gradient variations of vegetation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in
Jialing River basin [ J ] .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
( 西北植物学报 ) , 28 (2) : 0362—0369
Kowa 4rik I , 1990 . Some responses of flora and vegetation to urbanization
in central Rurope [ A ] . In: Sukopp H , Hejny S , Kowarik I eds .
Urban Ecology: Plants and Plant Communities in Urban Environ-
ments [ M ] . The Hague, Netherlands; SPR Academic Publishing,
45—74
Liu ?CS (刘传胜 ) , Zhang WC ( 张万昌 ) , Yong B (雍斌 ) , 2007 . A
study on dynamics of oasis landscape pattern and its gradient analysis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 J ] .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 遥感信息 ) , (3 ) : 62—66
Luck ?M, Wu JG, 2002 . A gradient analysis of urban landscapepattern: a
case study from the Phoenix metropolitan region, Arizona, USA
[ J ] . Landscape Ecology, 17 : 327—339
McDo ?nnell MJ , Pickett STA , 1990 .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long urban-rural gradients: an unexploited opportunity for ecology
[ J ] . Ecology, 71 : 1232—1237
McGa ?rigal K , Marks BJ , 1995 . FRAGSTATS: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programfor quantifying landscape structure [ R] . Reference manu-
al . Forest Science Department,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Corvallis
Oregon, March . 62 pp . + Append, 80—122
Suko ?pp H , 1998 . Urban ecology-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aspects [ A ] .
In: Breuste J , Feldmann H , Uhlmann O eds . Urban ecology . Ba-
din: Springer, 3—16
Tong ?C (仝川 ) , Jin L ( 金蕾 ) , ZhouYL (周延林 ) , 2003 . Analysis on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Tuoketuo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 [ J ] .
ChineseJ 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 应 用生 态学报 ) , 14 ( 1 ) :
85—89
Wan ?QH (万秋 红 ) , Fang SG ( 方盛 国 ) , Li JG ( 李 建国 ) et al. ,
2005 . The famliy network of giant panda in Tangjiahe nature re-
serve: an evaluation of contemporary geneflow [ J ] . ChineseScience
Bulletin ( 科技通报 ) , 50 (16 ) : 1738—1745
Wang ?K ( 王库 ) , Shi XZ (史学正 ) , Yu DS ( 于东升 ) et al. , 2003 .
Soil erosion dynamic based on landscape pattern in Xingguo county
of Jiangxi Province [ J ] . J 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水土保持学报 ) , 17 ( 4) : 94—97
Wang ?Y ( 王 ? ) , Hu JC ( 胡 锦 矗 ) , Chen LM ( 谌 利 民 ) et al. ,
2005 . Preliminary study on spatial niches of small mammals in
Tangjiahenature reserve [ J ] . Acta Theriologica Sinica ( 兽 类学
报 ) , 25 (4 ) : 379—384
Whit ?taker RH , 1975 . Communities and Ecosystems [ M ] .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
Wu JG, 2004 . Effects of changing scale on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scaling relations [ J ] . Landscape Ecology, 19 (2 ) : 125—138
Wu J ?G, Shen WJ , Sun WZ et al. , 2002 . Empirical patterns of the ef-
fects of changing scaleon landscape metrics [ J ] . Landscape Ecolo-
gy, (17 ) : 761—782
Xu X (胥晓 ) , Shu ZY ( 苏智先 ) , 2005 . A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
twee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axuschinensis Population in Yele
and the Slope Based on Patches Information [ J ] .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 云南植物研究 ) , 27 ( 2) : 137—143
Zhao ?WW (赵文武 ) , Fu BJ ( 傅伯杰 ) , Chen LD ( 陈利顶 ) , 2003 .
The effects of grain change on landscape indexes [ J ] . Quaternary
Sciences (第四纪研究 ) , 23 (3) : 326—332
Zhan ?gLQ (张利权 ) , Wu JP (吴建平 ) , ZhenH (甄或 ) et al. , 2004 .
A GIS-based gradient analysis of the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of
shanghai metropolitan region [ J ] . Acta Phytoecologyica Sinica ( 植
物生态学报 ) , 28 (1 ) : 78—85
Zhan ?g ZJ (张泽钧 ) , Hu JC (胡锦矗 ) , Wu H ( 吴华 ) et al. , 2002 .
Analysis on population viability for giant panda in Tangjiahe [ J ] .
Acta Ecologica Sinica (生态学报 ) , 22 ( 7) : 990—997
65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31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