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宁夏山地草场毒草黄花棘豆及其防治途径



全 文 :宁夏山地草场毒草黄花棘豆及其防治途径
赵爱桃            崔慰贤 
(宁夏草原工作站 ,银川 750004)  (宁夏农学院畜牧兽医系 , 永宁 750105)
郭思加           龙治普
(宁夏畜牧局 ,银川 750004)   (宁夏盐池县科委 , 751500)
【提要】 综述了黄花棘豆的物候期 、生态地理分布 、有毒成分及对畜牧业的危害性 , 叙述了防
治这一毒草 3 种途径的具体方法和效果。
关键词: 毒草防治 黄花棘豆 除草剂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S812.3
An Investigation on Mountain Pasture′s Poisonous Plant-Oxytropis ochrocephala in
Ningxia.Zhao Aitao(Ningxia Animal Husbandry Bureau , Y ingchuan 750004), Cui
Weixian (Ningxia Agricultural Col lege , Yongning 750105), Guo Sijia et al.
(Ningxia Animal Husbandry):Grassland of China , No.1 , 1998 , pp.67 ~ 69 ,73.
In this paper the phynological phases , bioecological dist ribution , toxic composi tion of
Oxytropis ochrocephala Bge.were described.Three w ay s to control this poisonous plant
in Ningxia w ere presented.
Key words: Control of poisonous plant ,  Oxy tropis ochrocephala ,  Herbicides
1 黄花棘豆的生物 、生态学
1.1 形态外貌与物候期
黄 花 棘 豆 (Oxytropis ochrocephala
Bge.)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是我国西部地
区山地放牧场的一种主要毒草 。高 30 ~
40cm ,茎自基部分枝 , 全株密被黄色柔毛。
奇数羽状复叶 ,小叶 17 ~ 29枚 ,卵状披针形 ,
先端尖 ,基部圆;托叶卵形 ,基部合生而与叶
柄分离。总状花序腋生 ,密生多数花;花冠淡
黄色 ,龙骨瓣先端具小尖喙。荚果矩圆形 ,膨
胀 ,长 12 ~ 15mm ,宽5mm ,果皮绿褐色 ,密生
短柔毛。在宁夏海拔 2500m 的山地 ,大致在
4月下旬至 5月中旬返青 , 5月底进入分枝始
期 ,6月下旬到 8月初为花期 ,8月中 、下旬种
子成熟 ,9月中 、下旬枯黄。
1.2 生态地理分布
黄花棘豆适宜山地生境 ,在宁夏垂直分
布约在 2000m 以上 ,平原 、低丘陵少见 ,主要
分布于海原县南华山与西华山 、西吉县月亮
山和固原县西山。此外 , 也分布于甘肃省的
作者简介:赵爱桃 ,女 ,畜牧师 , 1962年生 , 1983年毕业
于内蒙古农牧学院草原系 ,多年来一直从事草原调查研究 、
区划与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1997-06-11。
中 国 草 地
Grassland of China
  1998 , No.1 , pp.67 ~ 69 ,73              
祁连山地以及青海省 、四川西部等地[ 1] 。中
生植物 ,常生于山地草甸群落中 ,密度达 31
~ 69株/m2 ,高 12.5 ~ 72.4cm ,分盖度 50%
~ 80%以上。
2 黄花棘豆的有毒成分与危害性
2.1 有毒成分
关于黄花棘豆的有毒化学成分过去曾怀
疑为含硒过多 ,后经 2 , 3—二氨基萘(DAN)
荧光比色法测定 ,其 5月初幼期茎叶平均含
硒量为0.055×10-6 , 9月下旬花果期叶 、茎 、
根 、种子及整株含硒量分别为 0.068×10-6 、
0.055×10-6 、0.049 ×10-6 、0.053 ×10-6 、
0.059×10-6[ 2];用同一方法另一次分析获得
各部位含硒量为 0.029 ~ 0.064 ×10-6 [ 3]。
均证实硒的含量在牧草硒含量允许范围
(0.02 ~ 0.1×10-6)之内 。包括对中毒羊只
体组织的分析也证实其含硒量低于中毒水
平 ,从而排除了硒是黄花棘豆主要致毒成分
的可能性 。西北农业大学兽医系与美国农业
部西北地区研究中心合作 ,从黄花棘豆中分
离出多羟基的吲哚里西啶生物碱———苦马豆
素 , 认为它是致毒的主要成分 , 含量为
0.012%[ 3 ,4]。宁夏分析测试中心采用离子交
换方法 ,分析出 5种化合物 ,经光谱分析和标
准品共薄层层析证实有 4种属可溶于苯的喹
喏里西啶类生物碱 ,分别为黄华碱 、臭豆碱 、
白羽扇豆碱和鹰爪豆碱 ,得率为 0.007%;同
时还得出了另一种不溶于苯的 、性质类似于
苦马豆素的多羟基强水溶性生物碱 ,得率为
0.002%,其结构未能最后确定 。在分别测定
各部位的总碱含量时 ,发现以茎 、叶最高 ,为
0.004%~ 0.0058%,种子次之 ,为0.0025%
~ 0.003%,根中最低 ,为 0.0015%。不同季
节 、不同年份 、不同产地的样品 ,总碱含量无
明显差异 。进一步经毒性试验 ,证实上述 4
种喹喏里西啶类生物碱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和
毒性 ,其纯品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
在 45 ~ 200mg/kg 范围内。按化学物质急性
毒性分级 , 属剧毒或接近剧毒级的化合
物[ 5 , 6 , 7 , 8] 。
2.2 危害性
2.2.1 家畜采食中毒
黄花棘豆的毒性以盛花期至绿果期最
大 ,各种家畜都可中毒 。一般自 8月初逐渐
采食 ,呈慢性体内积累中毒 ,至 10月末草枯
后陆续出现中毒症状 ,也有迟至冬季才明显
表现中毒症状的。不同种家畜表现的症状不
尽相同 ,马首先是专嗜性 ,一旦误食后便专门
爱吃 ,表现为先增膘后逐渐消瘦 ,并显现中枢
神经中毒症状 ,肌肉僵直 ,嚼肌失灵 ,步态失
调 ,呈舞蹈状 ,四肢硬直 ,视神经障碍。又分
为兴奋型和沉郁型 ,前者表现为狂暴不安 ,乱
冲乱跳 ,跌倒不能起立 ,四肢划动不止;后者
表现为闭目垂头 ,呆立无神 ,反应迟钝 ,步履
蹒跚 ,跌倒不能起立 。牛多呈沉郁型 ,症状与
马相似。羊以山羊多见 ,绵羊也可中毒 ,毒素
积累引起发病的过程较长 ,症状为行走不灵
活 ,渐倒地不能起立 ,四肢划动呈游泳状 。兔
采食花果期的黄花棘豆 40天后出现视觉障
碍 ,后肢硬直 ,行动不便 ,显著表现为先增重
后减重 ,终于极度瘦削死亡[ 1] 。各种家畜中
毒后如能早期发现 ,并立即移牧或隔离舍饲 ,
灌以发酵的酸菜水 、醋等 ,对兴奋型的加用溴
剂镇静 ,可望逐渐愈转 ,但直至次年膘情难以
恢复 ,且再度放牧时仍旧嗜食这种毒草继续
中毒[ 1] 。
2.2.2 影响家畜繁殖
怀孕母畜误食黄花棘豆后 ,造成流产 、难
产或幼畜畸型 、弱胎 ,发育不良 。
2.2.3 妨碍畜种改良
当地家畜因能辨认黄花棘豆 ,仅有少数
采食 ,危害最甚的是外来家畜 。50 ~ 70 年
代 ,当地先后引进伊犁马 、秦川牛 、关中驴 、新
疆细毛羊改良土种家畜 ,黄花棘豆使引种畜
中毒死亡 ,成为品种改良的一大障碍。
68                  中  国  草  地                 1998年
2.2.4 促使草场退化
黄花棘豆的繁殖能力相当强 ,据测定中
等大小者单株结荚 200 个左右 ,大株的在
700 ~ 1500个以上 。单荚种子数 4 ~ 8粒 ,多
者 10粒 ,一株黄花棘豆每年可繁殖种子数千
粒 ,大株的甚至超过万粒 。其生长地的土壤
中种子贮量也颇为可观 ,据实地调查为 2055
~ 5010 万粒/hm2(郭思加 、邵生荣 , 1974)。
逐年繁衍 ,势必促使草场退化 ,甚或成为以毒
草为优势植物的劣质草场 。
3 黄花棘豆的防治途径
在宁夏曾从不同角度进行过防治黄花棘
豆的试验研究 ,概括而言为 3种途径:
3.1 抑制毒草 ,改善植被
该方法是利用选择性除草剂 2 ,4 —D丁
酯(国产 ,有效成分 72%,乳油)、2甲 4氯(国
产 ,有效成分 20%,水剂)和 2 甲 4 氯钠盐
(国产 ,有效成分 70%,粉剂)进行不同剂量
的单施和混施试验 ,试验设 21个处理 ,三次
重复 ,小区面积 6.6m2 ,分别在黄花棘豆的营
养期 、盛花期于晴天中午喷施 ,喷药后 40d以
及9 月中旬 、第 2年 5月分三次进行田间调
查。结果表明 ,2 甲 4氯与 2甲 4氯钠盐单
独喷施效果不良 , 而 2 , 4—D 丁酯剂量
2250g/hm2(浓度 0.54%)的防治率为81.8%
~ 82.3%。喷药后 ,适口性良好的单子叶植
物(主要是禾本科)产草量增加 229.8%,分
盖度增 41.6%;适口性不良的双子叶植物产
草量减少 37.0%,分盖度减少 10%;主要禾
本科牧草株高增加了 20.9%~ 34.4%,叶丛
高增加了 21.4%~ 54.4%, 穗长增加了
22.2%~ 27.7%,结穗数增加了 2.7倍;总产
草量当年减少 45.1%,第二年显著恢复并增
加了 5.4%。混合喷施的处理(2 , 4—D丁酯
+2甲 4氯钠盐 , 2 , 4—D 丁酯+2甲 4氯),
防治率达 93.8%~ 98.0%。运用这种方法 ,
使黄花棘豆受到严重抑制 ,草地植被明显得
到改良[ 1] 。
3.2 灭除毒草 ,净化草地
该试验引用了几种新除草剂 ,经小区筛
选试验 ,得知除草剂施他隆(美国产 , 48%水
剂)、T—101(美国产 , 乳油)、G—520(美国
产 ,24%乳油)等对灭除黄花棘豆具有专一
性。试验小区 20 ~ 30m2 ,三次重复。于黄花
棘豆营养期(5 月 20 日 、6月 20日)喷施 ,喷
后 30d及第 2 年 、第 3年 6月调查黄花棘豆
及其他植物因药害死亡株数。结果表明 ,施
他隆(660×10-6)平均防治率为 100%, T—
101(1000×10-6)为 96.8%,G —520(1660×
10-6)为 99.5%;班维尔(800×10-6 ,1600×
10-6)稍差 ,为 77.7%~ 79.1%。此类除草
剂对草地中其他牧草无大的药害 ,故可大面
积广泛喷施 ,以迅速防除草地上的毒草 ,使放
牧场得以安全利用 。但该类除草剂不能杀死
土壤中大量贮存的毒草种籽 ,对次年和以后
萌发的新植株则需再次喷药。
3.3 割取毒草 ,浸渍去毒 ,变害为利
鉴于从黄花棘豆中分离的主要毒性生物
碱大部分易溶于水(只有鹰爪豆碱微溶于
水),因此有可能采用水或稀酸浸泡脱毒 。据
试验 ,割取黄花棘豆的地上部 ,用冷水浸泡
4d ,然后晒干铡碎 ,连续 70d饲喂 10只山羊 ,
每 10d采血 ,做红细胞(RBC)计数 、血红蛋白
(Hb)测定 , 并分离血清 , 测定谷草精氨酶
(GOT)、碱性磷酸酶(ALP)。结果证实供试
山羊未出现中毒症状 ,认为脱毒后做为豆科
饲草补饲家畜是一种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但
仍发现试验羊的谷草精氨酶明显升高 ,说明
对肝脏仍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当试验羊采食
脱毒黄花棘豆的数量多到相当于对照羊采食
未脱毒黄花棘豆的 2 ~ 3倍时 ,仍出现中毒症
状[ 4] 。此外 ,有试验用风干后切碎的黄花棘
豆 200g 分为 2份 ,分别用 500ml 室温水或
500m l10.2%稀盐酸水浸泡 48h ,每 24h换水
(下转第 73页)
69第 1期    赵爱桃 崔慰贤 郭思加 龙治普  宁夏山地草场毒草黄花棘豆及其防治途径
在同等条件下栽植的多年生黑麦草 、高羊茅
提前 10d返青 ,而且返青率也均较上述两种
牧草(分别为 40%和 35%)高 。
3.4 青绿期
经测定 ,当年建植的草坪草在 11月中旬
变黄 ,翌年在 3月 1日返青 ,以后长势一直良
好 ,颜色一直保持深绿色 ,直至 11月中旬才
开始变黄 。在林芝 ,青绿期长达 255d左右。
3.5 成坪后的管理
在林芝的气候条件下 , “菲尔金”草地早
熟禾草坪的管理相对容易和省事。林芝年均
温不高 ,不会对“菲尔金”草地早熟禾造成夏
枯现象 ,在夏天能正常旺盛的生长。本地从
4 ~ 10月雨量充沛 ,不需要人工灌溉便可获
得充足的水分 ,仅需在入冬和开春时对草坪
各灌一次水便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此外 ,该
草在林芝生长高度达 10cm 左右 ,从而减轻
了修剪工作。
4 结论
4.1 “菲尔金”草地早熟禾适宜在林芝生长 ,
可以正常越冬 。
4.2 “菲尔金”草地早熟禾返青较早 ,比同等
条件下的多年生黑麦草 、高羊茅提前 10d返
青。
4.3 “菲尔金”草地早熟禾建植的草坪易于
管理 ,在少浇水和少修剪的情况下即可形成
优美的草坪。
4.4 “菲尔金”草地早熟建植的草坪绿期较
长 ,在林芝长达 255d。
(上接第 69页)
一次 ,并加搅动 , 结果证实约有占风干草重
25%~ 30%的固体成分(包括可溶性碳水化
合物 、水溶性蛋白态和非蛋白态氮素化合物 ,
以及水溶性盐 、维生素等)被浸出 ,使脱毒后
的黄花棘豆营养价值有所降低 。用紫外分光
光度法测定脱去的毒性生物碱 ,约占原有生
物碱含量的 60%左右 ,即尚有 40%未能脱
去。应用此法如能增加浸泡时间 ,加大用水
量或提高酸液浓度 ,可望得到满意的脱毒效
果 ,但为防止营养成分受到过多的破坏和损
失 ,仍需进一步研究恰当的脱毒方法。
4 草地植物对喷施除草剂的药害反应
在喷施施他隆 、班维尔 、T —101三种专
性除剂的同时 ,观察到大部分草地植物对药
害的反应不敏感 ,在十几种植物中仅星毛委
陵菜和冷蒿严重受害。在喷施 2 , 4 —D 丁
酯 、2甲 4氯和 2甲 4 氯钠盐三种选择性除
草剂的草地上 ,观察到大部分阔叶杂草和豆
科草药害较重 。
5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思加 ,邵生荣.宁夏南部山区草场主要毒草黄花棘豆
及其防除的调查研究.宁夏农林科技 , 1981 , (1):19 ~
27
2 孟协中 ,胡向群.宁夏两种有毒棘豆中含硒量的测定.宁
夏农林科技 , 1988 ,(2):44~ 45
3 曹光荣 ,李绍君等.黄花棘豆有毒成分的分析.中国兽医
科技 , 1988 ,(3):41~ 43
4 曹光荣等.黄花棘豆有毒成分的分离与鉴定.西北农业
大学学报 , 1989 ,(3):17
5 孟协中等.黄花棘豆中毒生物碱的分离与鉴定.中草药 ,
1994 , 25(2):61~ 63
6 孟协中等.宁夏两种有毒棘豆中毒性成分的研究.宁夏
农林科技 , 1994 ,(2):37~ 41
7 孟协中等.黄花棘豆毒性生物碱的研究.宁夏大学学报 ,
1994 , 15(2):67~ 70
8 Meng Xiezhong et al.The Alkaloids of Quinolizidine in
Oxytropis och rocephala.Biochemical S ystem &Ecology ,
1995 , 858
73第 1期    魏学红 郭东君  在西藏林芝引种“菲尔金”草地早熟禾建坪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