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2016年4月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7期
收稿日期:2016-03-09
作者简介:廖仁雅(1987—),男,壮族,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营造林、木材生产管理相关工作。
广西灰木莲人工林材积生长规律研究
廖仁雅,覃素云
(广西国有六万林场,广西 玉林537000)
摘要:以广西某林场12年生灰木莲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树干解析,找出了灰木莲人工林材积的生长规
律,研究结果表明:灰木莲人工林林分蓄积的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随着树龄的增加单调递增,当树龄达
到12年时林分蓄积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分别达到最大值,其值分别为170.10m3/hm2 和14.17m3;灰
木莲人工林林分蓄积的连年生长量曲线随着树龄的增长先呈上升后下降。
关键词:灰木莲;人工林;生长规律;广西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102-02
1 引言
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是木兰科木莲属常绿
乔木,原产越南、印度尼西亚、瓜哇等地,适生于南亚热
带地区。灰木莲生长速度快、树干通直,花大而洁白芳
香,材质很好,是良好的园林绿化和用材树种。从20世
纪60年代起我国的云南、广东、福建及广西等省陆续从
越南引种栽培,其适应性较强,生长状况良好[1]。
2 试验区的基本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西某林场,海拔300~600m,属亚热
带季风气候。地貌类型以低山为主,土壤为砂页岩发育
而成的黄壤和红壤,林地大部分土壤厚度80~110cm,
部分林地可达150cm,其中表土层约15~25cm,土壤
质地为壤土或轻壤土,结构较疏松,pH值4.35~4.77。
试验地前作为杉木纯林,于2002年秋季皆伐后进
行人工整地,定点挖坎,规格为300cm×30cm×30
cm。2003年4月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灰木莲轻
基质苗进行人工造林,造林密度1665株/hm2,株行距2
m×3m。2015年11月调查时12年生灰木莲林分保留
密度为1250株/hm2,林分平均树高16.8m,平均胸径
(去皮)15.6cm。林下灌木主要有鸭脚木、盐肤木、桃金
娘等,草本植物主要有悬钩子、五节芒等。枯落物层厚
度约2cm。
3 研究方法
于2015年10月,选择海拔、坡向、坡位等立地条件
基本相同、生长中等的灰木莲人工林林分,分别设置3
个标准样地,每个样地的规格为30m×20m。样地选
定后,用红油漆对林木进行喷漆编号,对样地内的林木
进行每木检尺,用胸径尺测定胸径,用测高器测定树
高[2]。测定后,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进而
计算出林分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然后在每块样地
内选取1株代表林分生长状况的平均木,一共3株,分
别编号为平均木Ⅰ、平均木Ⅱ和平均木Ⅲ。将平均木伐
倒后,采用树干解析法,以2m为区分段,分别在根颈、1
m、1.3m、3m、5m、7m、9m、11m、13m、15m和16m
(梢头)处分别截取约5cm厚的圆盘,共11个圆盘。通
过仪器测量,记录好相应的数据,再利用计算机计算出
林分的蓄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
4 结果与分析
4.1 林分蓄积总生长量
由图1可以看出,12年生灰木莲人工林林分蓄积
的总生长量随着树龄的增加单调递增,林分蓄积的总生
长量与树龄成正相关的关系。当树龄达到12年时林分
蓄积总生长量为170.10m3/hm2。
图1 12年灰木莲人工林林分蓄积总生长量
4.2 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
由图2可以看出,12年灰木莲人工林林分蓄积的
连年生长量曲线随着树龄的增长先是上升后下降,因为
灰木莲的主伐年龄是20年,到12年时下降不是很明
显,但仍可以看出,连年生长曲线存在一个峰值,峰值出
现在造林后第9年,最大蓄积连年生长量可达22.60
m3,在0~9年时段蓄积连年生长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增加,在9~12年时间的总体出现随着树龄的继续增加
而减少。蓄积的生长高峰期要比树高、胸径生长高峰期
要晚5年左右。
4.3 林分蓄积平均生长量
由图3可以看出,12年生灰木莲人工林林分蓄积
的平均生长量在0~12年期间都是随着树龄的增长而
呈现平缓单调递增的状况,当树龄达到12年时林分蓄
积的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14.17m3。
201
DOI:10.16663/j.cnki.lskj.2016.07.041
廖仁雅,等:广西灰木莲人工林材积生长规律研究 植物与植被
图2 12年生灰木莲人工林林分程蓄积连年生长量
图3 12年生灰木莲人工林林分蓄积平均生长量
5 结论
灰木莲人工林林分蓄积的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
随着树龄的增加单调递增,林分蓄积的总生长量和平均
生长量与树龄成正相关的关系[3]。当树龄达到12年时
林分蓄积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分别达到最大值,其值
分别为170.10m3/hm2 和14.17m3。而灰木莲人工林
林分蓄积的连年生长量曲线随着树龄的增长先是上升
后下降,在0~9年时段蓄积连年生长量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增加,在9~12年时间的总体出现随着树龄的继续
增加而减少。
由于灰木莲生长受气候、环境条件、林分密度及其
他管理措施等影响,加上其成熟期一般需要20年以
上[4],试验研究的12年生灰木莲人工林还处于速生阶
段,因此,要全面评价该研究区域灰木莲人工林生长规
律和生物生产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调研。
参考文献:
[1]杨耀海,刘明义,常森有.灰木莲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西南林学
院学报,2017,27(3):29~32.
[2]张运宏,戴瑞坤,欧世坤.灰木莲等6种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表现
[J].广东林业科技,2004,20(1):43~46.
[3]林 捷,叶功富,沈德炎,等.灰木莲和子京在闽南山地的引种表现
[J].林业科技开发,2004,18(1):18~20.
[4]曾 冀,卢立华,贾宏炎.灰木莲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栽培[J].林业
实用技术,2010,53(10):20~21.
Ash of Manglietia glauca plantation volume growth rule research in Guangxi
Liao Renya,Qin Suyun
(Guangxi Liuwan State Forest Farm,Yulin,53700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a breakout for 12years in guangxi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manglietia plantation research
object,through the tree trunks,find out the ash of manglietia plantation volume growth rule,The results show that:
Totalstand volumeand average growthof Manglietia plantation forestmonotonicaly increasedwith the increase of tree
age.when old reaches 12years stand to accumulate the total increment and average growth rate reached maximum
value,the values of 170.10m3/hm-2 and 14.17m3.Year after year and grey manglietia plantation forest stand vol-
ume increment in a curve as the growth of the old first rise then fal.
Key words:Manglietia glauca;plantation;g
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rowthrule
(上接第101页)
表3 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和木麻黄纯林土壤肥力
林分类型
有机质
/(g/kg)
水解性氮
/(mg/kg)
全氮
/(g/kg)
速效磷
/(mg/kg)
全磷
/(g/kg)
速效钾
/(mg/kg)
全钾
/(g/kg)
木麻黄大叶相思1∶1混交林 27.36 17.64 0.38 0.36 0.45 37.68 69.25
木麻黄大叶相思1∶3混交林 30.52 19.88 0.43 0.40 0.48 41.22 72.33
木麻黄纯林 25.33 15.25 0.35 0.33 0.41 35.37 65.37
麻黄纯林,混交林中以木麻黄与大叶相思按1∶3比例
的混交的林分木麻黄生长最快,蓄积量也最大;木麻黄
大叶相思混交林与木麻黄纯林相比降风效果明显,防风
效能强,尤其是木麻黄大叶相思1∶3混交林防风效果
最好;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土壤肥力木麻黄纯林,其
中木麻黄大叶相思1∶3混交林土壤肥力最高。沿海沙
地营造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建议采用木麻黄单行大
叶相思多行进行混交。
木麻黄是福建沿海主要的防护林树种,在抵御台
风、海潮和流沙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木麻黄纯林又
存在林分结构简单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通过营造木麻
黄混交林,特别是选择一些适应沿海生长的阔叶树种如
相思、黄槿、刺桐等与木麻黄混交,以形成混交林或复层
林,可以提高林分结构稳定性和生态生物多样性,增强
防护林的景观和防护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平江.福建沿海防护林[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叶功富.木麻黄人工林地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J].林业科技开发,
1994(4):18~19.
[3]张水松.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改造技术研究概述[J].防护林科技,
2000(1):128~132.
[4]潘志刚.中国主要外来树种引种栽培[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4.
[5]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性状[M].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1987.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