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全 文 :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
杨欢1 , 2 ,王栋1, 2 ,童丽3 ,蔡宝昌1*
(1江苏省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3 青海大学医学院 , 青
海 西宁 810001)
摘要:目的 对藏民族药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常压硅胶柱层析法对镰形棘豆提取物的乙酸乙酯
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 ,通过理化方法和 NMR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了 4个化合物 , 经鉴定分别为染料木素(Ⅰ)、7-羟基二氢黄酮(Ⅱ)、苯乙基肉桂酰胺(Ⅲ)、3 , 7-二羟基-2 , 4 -二甲
氧基异黄烷(Ⅳ)。结论 化合物Ⅲ为首次从镰形棘豆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镰形棘豆;棘豆属;化学成分
中图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05(2008)01-0043-02
  豆科(Leguminosae)棘豆属(Oxytropis)植物为
多年生草本 、半灌木或灌木 ,全世界约有 300余
种 ,分布于北半球。我国约有该属植物 150种 ,主
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1] 。镰形棘豆(O.falcata
Bunge)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棘豆属野生药用植物 ,
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 ,资源丰富 。其药用部
位为根茎或全草 ,藏药名为“俄达夏” ,是藏医“三
消炎药”之一 。该药物具有消炎镇痛 、生肌愈疮 、
止血等功效 , 《如意宝树》称其为“草药之王”[ 2] 。
近几年 ,郑尚珍[ 3] 、吕芳[ 4、5]等对该药物的化学成
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分离出了较多的生物碱类
和黄酮类化合物 。
笔者对镰形棘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
究 ,从其不同提取部位分离出 36个化合物 。本文
从镰形棘豆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鉴
定了 4个化合物 ,分别为染料木素(Ⅰ)、7-羟基
二氢黄酮(Ⅱ)、苯乙基肉桂酰胺(Ⅲ)、3 , 7-二羟
基-2 ,4 -二甲氧基异黄烷(Ⅳ),化合物 Ⅲ为首
次从镰形棘豆植物中分离得到 。
1 实验材料
镰形棘豆药材于 2005年 7 月采自青海省共
和县 ,由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陈建伟教授鉴定;
柱色谱用硅胶(200 ~ 300目)为化学纯(青岛海洋
化工厂),硅胶G和硅胶 GF254预制薄层板(青岛海
洋化工厂);液体试剂为分析纯(国药集团上海化
学试剂有限公司)。Mettler-Toledo AE240电子分析
天平;Buchi R-205薄膜蒸发仪;X-4数字显示显微
熔点测定仪(温度未校正);核磁共振1H 谱和13 C
谱用 Bruker AV-300或AV-5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
(TMS 为内标)。
2 提取与分离
称取镰形棘豆药材 2.0 kg ,用体积分数 95%
的乙醇于室温下冷浸提取 3次 ,每次 3 d ,减压抽
滤;药渣再用体积分数 50%的乙醇于室温下冷浸
提取 3次 ,每次 3 d ,减压抽滤;将所得提取液于
50℃下减压浓缩成浸膏后 ,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
悬浮 ,依次用石油醚 、氯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萃
取 ,得石油醚萃取物 36 g ,氯仿萃取物 47 g ,乙酸
乙酯萃取物51 g ,正丁醇萃取物 75 g 。
取乙酸乙酯萃取部分 ,经常压硅胶柱色谱分
离 ,以石油醚-丙酮为溶剂系统进行梯度洗脱 ,流
分3(石油醚-丙酮 100∶5)得到化合物 Ⅰ(6 mg),
流分 5(石油醚-丙酮 100∶10)得到化合物 Ⅱ(25
mg),流分 8(石油醚-丙酮 100∶15)得到化合物 Ⅲ
收稿日期:2007-10-12;修稿日期:2007-10-28
基金项目:青海省科技项目(2007-N-534);教育部春晖计划(Z2006-1-81003)
作者简介:杨欢(1980-),男 ,江苏南京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5级博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025-85811112
—4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年 1月第 24 卷第 1期JOURNALOF NANJINGTCMUNIVERSITY Vol.24 No.1 Jan.2008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08.01.018
(6 mg)和Ⅳ(10 mg)。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Ⅰ :白色针晶(乙醇), mp 292 ~
294℃;1H-NMR(DMSO-d6 , 300MHz)δ:12.95(1H , s ,
5-OH), 10.85(1H , s , 7-OH), 9.57(1H , s , 4 -OH),
8.31(1H , s ,H-2), 7.37(2H , d , J =8.7 Hz , H-2 ,
6 ),6.82(2H ,d , J =8.7 Hz ,H-3 , 5 ), 6.38(1H ,
d ,J =2.1 Hz ,H-8), 6.22(1H ,d , J =2.1 Hz ,H-
6);13 C-NMR(DMSO-d6 , 300MHz)δ:180.2(CO),
153.9(C-2),121.2(C-3), 157.6(C-5), 98.9(C-6),
164.3(C-7),93.6(C-8),157.4(C-9),104.5(C-10),
122.3(C-1 ), 130.1(C-2 , 6 ), 115.0(C-3 ,5 ),
162.0(C-4 )。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 6]的染料木
素(genistein)的数据基本一致 。
化合物 Ⅱ:无色针晶(乙醇), mp 188 ~
190℃;1H-NMR(DMSO-d6 , 500MHz)δ:10.57(1H , s ,
7-OH),7.66(1H ,d , J =8.5 Hz ,H-5),7.52 ~ 7.38
(5H ,m ,H-2 ~ 6 ),6.53(1H , dd , J =8.5 , 2.2 Hz ,
H-6),6.38(1H ,d , J =2.2 Hz ,H-8),5.58(1H ,dd ,
J =12.7 , 3.0 Hz ,H-2),3.12(1H , dd , J =16.8 ,
12.7 Hz ,H-3α),2.72(1H ,dd , J =16.8 , 3.0 Hz ,H-
3β);13C-NMR(DMSO-d6 ,500MHz)δ:78.9(C-2), 43.
2(C-3), 190.0(C-4), 128.3(C-5 ,4 ,5 ), 110.6(C-
6),164.6(C-7),102.6(C-8),162.9(C-9),113.5(C-
10),139.0(C-1 ),126.5(C-2 ,6 ), 128.4(C-3 )。
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 7] 的 7-羟基二氢黄酮(7-
hydroxy flavonone)的数据基本一致 。
化合物 Ⅲ:无色针晶(乙醇),mp 122 ~ 124℃;
碘化铋钾反应阳性;1H-NMR(DMSO-d6 ,300MHz)δ:
8.18(1H , t ,NH),7.55(2H , dd , J=7.8 , 1.6 Hz , 2
×ortho-H of cinnamic acid),7.44 ~ 7.36(4H ,m ,1H
from =CH-CO-+3H from cinnamic acid), 7.32 ~
7.28(2H ,m , from phenethylamine),7.25 ~ 7.17(3H ,
m , from amine moiety),6.62(1H ,d , J =15.8 Hz ,Ar-
CH=),3.42(2H ,dq , J =6.6 , 1.6 Hz ,N-CH2-),
2.78(2H , t , J =6.6 Hz ,Ar-CH2 -)。以上数据与
文献报道[ 8] 的苯乙基肉桂酰胺(phenethyl cin-
namide)的数据基本一致 。
化合物Ⅳ:针晶(乙醇),mp 218 ~ 220℃;1H-
NMR(DMSO-d6 , 500MHz)δ:9.15(1H , s , 7-OH), 8.
89(1H , s ,3 -OH),6.86(1H ,d , J =8.2 Hz ,H-5),
6.77(1H ,d , J =8.6 Hz ,H-6 ),6.46(1H ,d , J =8.
6 Hz ,H-5 ),6.28(1H , dd , J =8.2 , 2.4 Hz ,H-6),
6.35(1H ,d , J =2.4 Hz ,H-8),4.15(1H ,dq ,H-2),
3.91(1H , t ,H-2),3.75(3H , s ,OCH3),3.69(3H , s ,
OCH3),3.27(1H ,m ,H-3),2.87(1H , dd ,H-4),2.75
(1H ,ddd ,H-4);13C-NMR(DMSO-d6 ,300MHz)δ:69.
1(C-2),31.4(C-3),29.7(C-4),130.0(C-5),107.9
(C-6),156.5(C-7),102.5(C-8),154.7(C-9), 112.6
(C-10),121.3(C-1 ) , 136.2(C-2 ), 148.1(C-3 )
,151.6(C-4 ), 103.3(C-5 ), 121.3(C-6 ), 55.6
(OCH3),60.1(OCH3)。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 5]的
3 ,7-二羟基-2 , 4 -二甲氧基异黄烷(3 , 7-
dihydroxy-2 ,4 -dimethoxy isof lavane)的数据基本
一致 。
(致谢:镰形棘豆药材由青海大学医学院童丽教授提供;
中国药科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沈文斌老师帮助测定化合物
的核磁共振谱。)
参考文献:
[ 1] 姜华 ,胡君茹 , 刘霞.镰形棘豆的研究进展[ J] .中草
药 , 2006 , 37(2):314.
[ 2] 蒂玛尔·丹增彭措.晶珠本草[ M] .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 , 1986.111 , 181.
[ 3] 郑尚珍 ,确生 , 许先芳 , 等.GC-MS 联用法测定镰形棘
豆石油醚浸提物的化学成分[ 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2003 , 39(2):51.
[ 4] 吕芳 ,徐筱杰.藏药镰形棘豆中化学成分研究[ J] .中
药材 , 2006 , 29(12):1303.
[ 5] 吕芳 ,徐筱杰.藏药镰形棘豆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7 , 32(4):318.
[ 6] 马强 ,雷海民 , 周玉新 ,等.红车轴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中国药学杂志 , 2005 , 40(14):1057.
[ 7] Hsin KH , Tai HL , Jih PW , et al.Synthesis and anti-in-
flammatory effect of chalcones and related compounds[ J] .Pharm
Res , 1998 , 15(1):39.
[ 8] Barbara R, Otmar H , Harald G.Tryptamine derived amides
from Clausena Indica[ J] .Phytochemistry , 1997 , 45(2):337 -
341.
(编辑:李伟东)
—44—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 1 月第 24卷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