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新疆中医药 2010年 第 28卷 第 3期(总第 127期)
维吾尔药蓝蓟花质量标准研究*
潘苇芩, 苏来曼·哈力克**
(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4)
民 族
医 药
!!!!
!
!
!!!!
!
!
24
新疆中医药 2010年 第 28卷 第 3期(总第 127期)
1 材料与试药
仪器:OLYMPUS BH- 51生物显微镜(带成像系
统),AE200型电子天平(瑞士METTLER公司),
QJGW- 2箱式高温炉(北京煤化所研究院)。所用试
剂均为分析纯。供试品:试验用样品1号、3号产于巴
基斯坦,2号产于和田,4号产地不详;1、2、4号样品
分别购于乌鲁木齐市二道桥米吉药店、阿不都药店
和流动药摊,3号为和田宝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
供。
2 基源
蓝蓟花,维语名称为“Gul Gaozuban”或
“Gaozllban Guli”,即“高孜班古丽”。《中华本草—维
吾尔药分卷》以“牛舌草花”或“高孜班古丽”为名收
载,植物来源为紫草科植物意大利牛舌草Anchusa
italica Retz.或琉璃苣Borage officinales L.的干燥花
蕾。[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
分册》附录以汉语“牛舌草花”为名收载,维语名称
为“Guli Gaozuban”即“古丽高孜班”,植物来源为紫
草科植物意大利牛舌草。Anchusa italica Retz.的干
燥花。[4]刘勇民主编《维吾尔药志》以“意大利牛舌
草”为名收载,维语名称为“Gaoziwan Indi”即“高孜
弯印地”,其原植物来源为紫草科植物意大利牛舌
草Anchusa italica Retz.、牛舌草Anchusa azurea
Mill.及紫草科蓝蓟Echium vulgare L.[5]。张彦福主编
《维吾尔药材真伪鉴别》文献考证认为,牛舌草应为
紫草科植物意大利牛舌草.Anchusai talica Retz.和
同科植物琉璃苣Borage officinales L.的干燥地上部
分[6]。
意大利牛舌草Anchusa italica Retz. 和琉璃苣
Borage officnales L.原产欧洲、地中海、北非等地,
《中国植物志》未记载。《江苏植物志》记载该两种为
沪宁一带公园有栽培供观赏[7]。安德鲁·薛瓦利埃著
《药用植物百科全书》有详细文字及图片纪录。[8]牛
舌草花筒状,5裂,蓝色,先端卵状半圆形。琉璃苣花
冠裂呈五角星,蓝色至紫红色,先端尖。
基源研究的原植物标本购于伊朗城市
“Qazveen”,波斯语称“Gul e Gao zuban”,与维语名
称“Guli Gaozuban”几乎一致。经核对药材原植物标
本(采自伊朗)、药材样品及文献,并查看和观察新
疆农业大学植物标本馆采自乌鲁木齐、巩留、布尔
津、阿勒泰等地的紫草科蓝蓟属蓝蓟标本Echium
vulgare L.多份。新疆科学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
馆收藏有蓝蓟Echium vulgare L.标本1份(标本号为
0069234),其植物形态特征与牛舌草或琉璃苣不相
符,而符合紫草科蓝蓟属蓝蓟Echium vulgare L.的
植物形态。
紫草科植物蓝蓟Echium vulgare L.,在《中国植
物志》64卷、《新疆植物志》第4卷、《中国高等植物图
鉴》第三册、《江苏植物志》(下册)均有记载,产于我
国新疆北部,国外亚洲西部至欧洲有分布。安德鲁·
薛瓦利埃著《药用植物百科全书》有详细文字及图
片纪录。目前药材市场供应的主流品种主要由伊朗进
口。经对产于伊朗的原植物标本及四批药材样品比
较核对,鉴定为紫草科植物蓝蓟Echium vulgare L.。
3 性状
本品略呈扁圆锥形,上宽下窄,长1.5~3.0cm,表
面具纵棱及短柔毛。下端细,棕色,直径1~2mm,上
端不整齐,蓝色至紫红色,宽3~10mm。水浸泡后完
整花冠斜钟状,两侧对称。檐部不等浅裂,上方一个
裂片较大。内具雄蕊5枚,花丝长1~2.5cm,花药长圆
形;花柱多伸出或脱离,长1.2~2.5cm,顶端2裂。气
微,味淡。
4 显微粉末鉴别
本品粉末灰紫色。单细胞非腺毛众多,表面光
滑或具疣状突起。花粉粒圆形,可见3个萌发孔。导
管多为螺纹。花柱碎片具毛。花萼表皮细胞黄色,表
面光滑。
5 检查
5.1 水分
为了保证其质量稳定,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
版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结果见表1。
5.2 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此项检查主要控制在样品中含有的无机盐以
及附着的无机盐类。对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
必要的限量,可保证药品的纯度。因此,按照《中国
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 K测定样品的总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结果见表1。
6 浸出物
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 A浸出物测
总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 浸出物(%)
10.5 0.5 38.6
批号 水分(%)
4
9.3 1.0 41.71
2 9.1 0.4 41.2
3 9.5 0.5 43.2
6.8
6.8
6.7
6.1
表1 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测定结果
25
新疆中医药 2010年 第 28卷 第 3期(总第 127期)
定法,采用70%乙醇冷浸法测定4批浸出物的含量,
结果见表1。
7 讨论
7.1 蓝蓟花薄层色谱鉴别的考察
7.1.1 蓝蓟(Echium vulgare L.)暂无所含成分的文
献报道。但牛舌草近属植物小花牛舌草(药用牛舌
草)全草含齐墩果酸苷[5],故用齐墩果酸(中国药品生
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110709- 200304)作为对照品
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取本品5g,加乙醇50mL,加热回
流2h,加盐酸5mL,回流1h,放冷,过滤,加石油醚
(60℃~90℃)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石油醚蒸干,
残渣加无水乙醇1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
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
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实验,吸取
上述对照品1μL,样品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
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3∶0.2)为展开
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
105℃加热至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
色谱相应位置上,未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说明以此种
酸水解条件无法检视出齐墩果酸,或无此成分。
7.1.2 牛舌草全草含黄酮类化合物[5]。故取本品2g,
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30min,滤过,蒸干,加甲醇
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
Ⅵ B)试验,吸取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
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7∶3)展开至
6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水
(20∶10∶1∶1)上层液为展开剂,展开,展至约
16cm,取出,晾干,在紫外灯365nm下检视;再喷以三
氯化铝试液,105℃加热至斑点清晰。在薄层板上,
有多个斑点出现。
7.1.3 因其文献报道含黄芪苷(astragalin)[5],经查证
astragalin为紫云英苷,因无法提供这两种对照品,现
用黄芪甲苷(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
0781- 200311)做为对照品试验。供试品溶液处理同
3.1.3,另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
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
Ⅵ B)试验,吸取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
上,以二氯甲烷-甲醇-水(13∶7∶2)的下层液为展开
剂,展开,取出,晾干,用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
位置上,无相同颜色的斑点出现;且斑点拖尾严重。
7.2 检查
实验结果表明,4批样品的水分在6.1%~6.8%之
间,总灰分在9.1%~10.5%之间,酸不溶性灰分在
0.4%~1.0%之间。因样品批次较少,结果暂定为本品
水分不得过8.0%,总灰分不得过13.0%,酸不溶性
灰分不得过1.2%,可有效控制质量。
7.3 浸出物
因无所含成分的文献报道,故以水、乙醇、70%
乙醇、稀乙醇为溶剂,冷、热浸出法测定同一批样品
作为浸出物法的考察,结果见表2。
表2 样品浸出物法的考察结果(%)
以水冷浸后,样品变为一团胶质,影响溶出;以
水热浸后,样品过滤困难;稀乙醇作溶剂,无论冷、
热浸过滤均困难;乙醇作溶剂测定结果均比其他数
值为低;又参考同科植物意大利牛舌草其主要成分
均溶于70%乙醇,冷热浸法测定结果相近,故采用
方法较为简单的冷浸法。
根据样品浸出物的测定结果,均在38.6%~
43.4%之间,因样品批次较少,暂定为本品照醇溶性
浸出物冷浸法测定,以70%乙醇做溶剂,本品不得
过52.0%,可有效控制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第3册.北京:科
学出版社,1974:555.
[2] 茹克亚·沙迪克.维吾尔医常用药材学[M].维吾尔文.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3:43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维吾尔药分
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8- 99.
[4] 卫生部药典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M].维吾尔药分
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9:212.
[5] 刘勇民.维吾尔药志[M].上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9:554- 558.
[6] 张彦福.维吾尔药材真伪鉴别[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
社,2007:276- 283.
[7] 江苏植物研究所.江苏植物志[M].下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2:671- 675.
[8] 安德鲁·薛瓦利埃译.药用植物百科全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3:176,203.
[9]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79(64:2):66.
[10] 新疆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新疆植物志[M].第4卷.乌鲁木齐:新疆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59- 161.
(收稿日期:2010-01-20)
乙醇
冷浸
乙醇
热浸
70%乙醇
冷浸
稀乙醇
热浸
15.0 28.9 40.3 63.0
水
冷浸
水
热浸
33.0 57.3
70%乙醇
热浸
45.2
稀乙醇
冷浸
50.0
26